《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1】篇〗《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详写略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5分钟)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服饰等等都不同。
这些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单元,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第一幅画画的是《北京的春节》,咱们天津与北京毗邻,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大家能不能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8分钟)1、默读课文。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喜庆、隆重等)2、师生交流生字词和专业词汇。
(1)课件展示生字词,学生轮读,强调“蒜瓣、翡翠、榛、栗、爆”等字词的写法。
(2)通过问答“腊月、初旬”具体指什么日子?让学生发现其他节日并归纳了解春节、小年、元宵等具体指哪些日子。
(3)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少见词汇,如“空竹、守岁”等。
三、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和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11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填表。
2、汇报交流表格,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3、根据表格,分清详略。
四、自由朗读,重点朗读详写的部分,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5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将自己着重练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课题
《北京的春节》
授课时间
设计人
班级
六一班
姓名
学 习 目 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准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 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氏的词语。 受春节
学习
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与作方法。
【知识 链接】
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
导案
学案
一、预习课文,完成练习
1、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时间
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 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 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 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能够用笔画下
来,用你喜欢的付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 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3、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 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 说。
三、合作交流、全班展示
1•先默读课文细,哪些部分写得 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 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 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 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 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 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 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 能够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一课时主题:《北京的春节》进修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如春联挂起和家人团聚等;2.理解春节在北京的重要性以及北京特色年货;3.培育同砚的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认识。
进修重点:1.精通北京春节的传统文化;2.进修北京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3.了解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历史渊源。
进修过程:一、导入请同砚观看一段介绍北京春节传统文化的视频,并结合图片引发同砚对于北京春节的爱好。
二、进修活动1.讲解北京春节的起源和历史渊源,引导同砚了解传统文化。
2.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如春联挂起、贴福字、看春晚等。
3.分组谈论北京春节和自己家乡春节的异同的地方,培育同砚的比较能力。
4.展示北京特色年货,如糖葫芦、北京烤鸭等,激发同砚的好奇心。
5.与同砚一起制作春节手工作品,如剪纸、书法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拓展延伸1.组织同砚在班级举办北京春节文化展,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文化沟通。
2.组织观看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录像或直播,让同砚们近距离感受节日的氛围。
3.鼓舞同砚写作关于北京春节的作文或演讲,呈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忱。
四、典型案例李华同砚家住在北京,每年春节期间家里都会挂上大红灯笼,贴满春联,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年。
李华说:“春节是我们家最重要的节日,我特殊喜爱和家人一起吃团聚饭,感受到家庭的温温顺幸福。
”五、总结反思通过进修,同砚对于北京春节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期望同砚能够传承和宏扬传统文化,珍惜家庭和亲情,共同感受节日的喜庆和幸福。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北京的春节》,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培育同砚对传统文化的熟识和理解。
一、课前预习1. 你知道什么是春节吗?春节在中国有哪些习俗?2. 你了解北京春节的特色吗?北京的春节和其他地方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 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二、教室进修1. 阅读《北京的春节》,了解北京春节的特色和习俗。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12篇)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12篇)《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篇1预习目标: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预习内容:一、我会读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二、我会填腊七腊八,。
灯庙七八万象不同三、我知道1.文章按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就开始了,到才结束的民风民俗。
2.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中“,春风送暖入屠苏。
”四、我不解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下面:《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究:1.默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内容,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2.默读静思,整体把握《北京的春节》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完成下表:(教师可以画在黑板上,在授课时让学生到黑板板书)时间风俗习惯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同组同学讨论一下。
3.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
三、深入探究: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或者民风民俗的认识。
四、积累提高:你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或者诗词,请写在下面:五、布置作业:你是怎样过春节的?选择你认为最有趣或者印象最深的风俗习惯写一段话。
《北京的春节》板书设计时间风俗习惯热闹隆重祥和注:表格中的内容可以在教师授课时,检查小组探究中适时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北京的春节》课堂检测一、看拼音写汉字:xún cùjiǎo biānzhenɡ初 ( ) 酿 ( ) ( ) ( ) 子 ( ) 炮风 ( )bànɡuànɡsuàn mài杂儿庙会腊八芽糖二、回顾课文,回答问题:1、春节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独特魅力。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3、品味老舍先生“京味儿”语言的特点,体会其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梳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技巧。
2、难点(1)感受老舍先生“京味儿”语言的韵味,体会其表达效果。
(2)对比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深入理解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性。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2、北京春节的历史与文化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春节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北京的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和习俗?五、课堂探究1、时间顺序梳理(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习俗|||||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二十九|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六| ||正月初七|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完善表格内容。
2、重点习俗分析(1)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习俗,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的,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对比不同日子习俗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有的写得详细,有的写得简略?3、“京味儿”语言品味(1)找出文中具有“京味儿”特色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其语言特点。
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读)主备教师:复备教师:审核人:一、内容分析《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普通老百姓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并在对比中歌颂了新中国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是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二、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学情分析对于春节学生并不陌生,而且老北京的春节和我们河南的春节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处,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有兴趣,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不困难。
学习本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说出北京春节期间不用时间的不同习俗,体会春节的热闹、喜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作者的表达顺序,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4.默读课文,分清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二、学习方式:自读感悟小组合作质疑、讨论、交流三、评价方式:习题检测口头交流四、评价样题文章以( )为经线,以( )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详写的是( ) 、( )、( )、()四个部分。
北京的春节三个高潮是()、()、()。
五、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导学流程1.读通课文几遍,划出四字词、生词,并抄写两遍。
2.回答: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收集春节对联。
5、读“阅读链接”中的材料,与课文中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4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4篇)《北京的春节》教案篇一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1.了解单元导语。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
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
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腊月:农历的十二月。
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
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
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如: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
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
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主要事例腊八腊八粥,腊八蒜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二十三祭灶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
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doc

6北京的春节 (导学案 )第二单元本单元课文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选编了 3 篇课文。
这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编排上采用了“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的方式。
文章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等各个角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
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
两篇略读课文《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
这一单元课文以介绍性的语言为主,侧重于谋篇布局及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二”及“回顾·拓展二”,让学生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激发学生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并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内容简说《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再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北京的春节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表藏戏现了藏戏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各具特色的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民居展示了我国地方民居的多姿多彩。
1.会写 14 个生字,自主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感受作者介绍的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引导学生学习详写和略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6北京的春节 (导学案 ) 3.6. 2 3 7* . 1 2 8* . 1 2 · 3 4 · 1 21.2.3.6.北京的春节“”1.2.21.14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同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二、预习导航:1、读准字音,选择正确的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
(zhōu zōu)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gēng gèng)北京虽然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fēn fèn) 2、读拼音,写词语jiǎo zi fěi cuì biān pào zhēn zi lì zi sì yuàn( ) ( ) ( ) ( ) ( ) ( )zhāng dēng jií cǎi wàng xiàng gēng xīn fēng zhēng( ) ( ) ( )3、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里。
彩:○1颜色○2彩色的丝绸○3称赞、夸奖的欢呼声○4花样,精彩的成分○5戏剧、舞蹈正式演出前的化妆排演○6获胜的预兆彩排()喝彩()丰富多彩()五彩缤纷()张灯结彩()4、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各类物品的名称,写下来春节食品:春节玩具:元宵彩灯:5、请你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节日活动(北京人怎样过春节的?)()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泡腊八蒜过年吃饺子用。
()买杂拌、爆竹、各种玩意儿,准备过年。
()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
()大扫除一次,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一、导入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时刻。
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春节的庆祝活动更是热闹非凡。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北京的春节》,了解北京人是如何庆祝这个重要节日的。
二、理解
1. 请大家观看视频《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问题:
- 视频中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有哪些?
- 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 为什么说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热闹非凡?
2. 请大家阅读文章《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回答以下问题:
- 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起源是什么?
- 北京春节庆祝活动中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 为什么说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吸引了浩繁游客参与?
三、拓展
1. 请同砚们自行搜索资料,了解一下其他城市的春节庆祝活动,与北京的有何不同的地方?
2. 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家乡的春节庆祝活动,有哪些特色传统习俗?
四、实践
1. 请同砚们分组,设计一份关于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海报,展示给全班同砚。
2.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作文,分享自己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
通过进修《北京的春节》,我们不仅了解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也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春节中,能够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让中国文化的奇特魅力得以传播和传承。
六年级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 》导学案

课 题:
北京的春节
课 型
新授课
年级
六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难点:
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学 习 过 程
环节
导学案
预习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宵( ) 摊( ) 筝( ) 眨( )
销( ) 滩( ) 挣( ) 泛(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 )腊八粥 ( )新衣 ( )庙会 ( )毛驴
( )醋大蒜 ( )年画 ( )爆竹 ( )灯笼
四、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 除夕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 元旦 中秋节
2.旬 年 时 月 周 日 季
3.自然资源 木材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初六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gēng xīnbiān pàolà yuètōng xiāo
( )()()()
《北京的春节-老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北京的春节-老舍》导学案第一课时一、教材信息1.1 教材名称:《北京的春节/老舍》1.2 作者:老舍1.3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4 适用班级:中级教育学校1.5 课程目标:通过进修本文,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熟识春节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2)了解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2.2 能力目标:(1)提高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育同砚的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通过进修春节习俗,培育同砚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和尊重。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精通北京的春节习俗;(2)理解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
3.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细节,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4.1 预习导入:让同砚了解春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同砚沉思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4.2 阅读课文:分段进行阅读,诠释生词、短语,援助同砚理解文中内容。
4.3 谈论导引:引导同砚一起谈论北京春节与自己家乡春节的异同,增进思维碰撞。
4.4 课文分析:引导同砚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用北京春节作为主题的用意。
4.5 课文赏析:引导同砚观览课文中精彩的描写和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6 课外拓展:让同砚了解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拓展视野,增加知识面。
五、教学评判5.1 阅读理解:让同砚进行课文阅读理解题,检测同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2 表达能力:让同砚以北京春节习俗为话题进行小组谈论或写作,呈现同砚的表达能力。
5.3 课后作业:安置课后作业,让同砚整理所学知识,稳固对春节习俗的理解。
通过本次教学,使同砚在了解春节习俗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培育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援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一、导言《北京的春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京人在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生活状况,以及对传统文化和摩登生活的沉思。
通过本文的进修,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习惯,体味老舍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和对摩登生活的深刻沉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1】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安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
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
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
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多?(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象,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印象深刻)3.对比写法。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地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他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一、导学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2.掌握春节期间北京的旅游景点以及特色美食;3.了解春节期间北京的交通状况和活动安排。
二、导学内容1. 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春节是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北京人民遵循着一些传统的习俗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例如:•贴春联: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贴上由红纸剪成的春联,上面写有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守岁:在除夕夜,家人会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以表达将一年的坏运气赶走,迎来好运的愿望;•放鞭炮:放鞭炮是为了驱逐邪恶的鬼神,同时也是迎接新年的标志;•包饺子:在除夕晚上,家庭成员一起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2. 北京春节的庆祝活动北京春节期间有许多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参与。
其中一些活动包括:•庙会:北京的庙会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传统的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表演、手工艺品和美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娱乐和购物体验;•文化活动:许多文化活动也会在春节期间举行,如舞龙舞狮、京剧演出、民乐演奏等,以展示北京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灯会:在春节期间,许多公园会举办灯会,展示各种精美的灯笼和灯饰,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3. 北京春节的旅游景点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在北京旅游观光。
以下是一些在春节期间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故宫:北京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春节期间会有传统的文化表演和特色活动;•北海公园:这个美丽的皇家园林会举办一系列的春节庆祝活动,如冰灯展览和灯笼展览;•颐和园:这是一座以皇家园林为特色的公园,在春节期间有庙会和舞狮表演;•鼓楼:鼓楼是北京的地标之一,在春节期间还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表演。
4. 北京春节的特色美食春节期间,北京有许多特色美食可以品尝。
以下是一些受欢迎的美食:•饺子:北京的饺子以其独特的馅料和制作工艺而闻名,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菜肴之一;•豆汁:豆汁是北京特色小吃,尤其在寒冷的冬天非常受欢迎;•羊蝎子:这是一道由羊肉和调料炖煮而成的传统美食,味道丰富,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菜肴之一。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 北京的春节 导学案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合作填写学生活动卡。
2.全班交流,理清顺序,说说对北京春节的总体印象。(年前——繁忙;过年——热闹;结束——祥和。)
3.朗读,体会。
1.浏览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梳理顺序。
2.在合作中对答案进行归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朗读的指导,在读中悟,在读中有所收获。
1《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课题
北京的春节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热情、自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热 闹、喜庆的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春节图片和视频。(教师)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得。
2.完成作业。
关注学习所得,学后有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认知。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7.品读课文,交流体会。
1.围绕问题,读书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思维碰撞,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分组学习,在小组内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3.研读课文,领悟写法,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的好处,为自己写作做准备。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3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时间预设】导入3分钟合作12分钟展示20分钟达标5分钟【知识链接】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________ ,字 _______ ,满族人。
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自主学习我认真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书,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难读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我能正确书写课后生字,并加音组词。
旬熬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3.我能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初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庙会:娴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月:截然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象更新:4.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合作探究我快乐1 •我要和对子合作读一遍课文,互相纠错。
2.北京的春节大概有多长时间?3•北京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试着跟你的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4.根据习俗概况总结,我知道课文时按照_5.根据习俗概况总结,我能将课文内容来分段。
精彩展示我最棒任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没有出现读错、读重、加字、少字。
任务二:北京的春节大概有多长时间??任务三:北京的春节有多少春节习俗,然后总结。
任务四:说话老北京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达标检测我能行一、读拼音,写词语。
su a n n i ch u x un m a i mi a o f e i cu 1( )( )( )( )二、换偏旁组成新字,再分别组词。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2、你们真棒!这些名句都是关于读书的,说明读书确实很重要。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那么,你们对北京的春节了解多少呢?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相信学完这篇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春节的开始和腊月的景象;第二部分8—11自然段,写春节中传统的风俗和到处的热闹情景;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写春节中花灯和人们的彩结,还有儿童买各种玩具;第四部分14自然段,写守岁和拜年。
)三、细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自由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笔下的腊月给你什么印象?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第7自然段。
讨论:这部分重点写了什么?起到什么作用?(重点写过年时的热闹情景和“我”的“欢喜”心情。
为下文作铺垫。
)3、春节中这么多的习俗,作者重点写了什么?(腊月、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4、默读全文,找一找全文的中心句。
(北京的春节是……)四、学习腊月部分。
1、快速浏览第一部分,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的意思。
你仿佛看到什么?说一说。
2、作者除了写腊月的天气,还写了什么?(人们的活动)你能用成语概括吗?(忙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二自然段)男女老少都在为过年而忙碌着。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二自然段)你能用几个成语概括吗?(第二自然段)五、指导写字:1、同桌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及书写要点。
2、集体反馈。
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蒜”字中的“示”不能写成“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老舍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并交流。
!
三、学生展示,品读释疑 (用时: 分钟)
环节要求:通过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陈述自己的意见,组间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1、围绕上面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2、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环节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1、 交流“学习问题”过渡,引出重点问题
2、 关于教师设定的课文中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探究一:按课文顺序,完成下表
时间
风俗习惯
;
概括感受
/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什么
(2)除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人们都做些什么
2、本文的作者是( ),原名( ),字( )。
3、《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是以( )顺序来叙述的。
4、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 )( )更新 ( )( )得已 ( )( )不同
张( )结( ) 有( )有( ) 残( )末( )
三、我的学习问题:
>
二、学生合作,研读解疑 (用时: 分钟)
3、指名汇报展示(评价、补充、朗读)
4、你从哪些句子感受的,请你读一读,说一说。
,
四、学生探究,发展扩读 (用时: 分钟)
1、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以“我们的春节”为题进行一次小练笔。
五、学生达标,能力测读 (用时: 分钟)
环节要求:对应目标,迁移运用。由模仿到创造,完成教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读写实践,语文生活延伸。
(2)“初一”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读好“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3) “十五”一段,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发挥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探究三:文中详写的部分有 ( )、( )、( )、( )。
(1)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上记号;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导学案
年级:
六
备课教师:
使用老师:
审核:
学生:
-
课 题
北京的春节
课时
上课时间
课型
阅读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核心解读
“言为心声”。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还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
A.先总体写中心,再具体叙述除夕热闹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节日名称再说节日活动。
D.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3.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 、 、 、
、 、 、 。
4.文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 、 、 、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教学反思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并积极向课外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两层的根据是什么选择一种恰当的方法( )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3)初一与除夕是怎样的“截然不同”初一这一天人们在做什么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4)元宵节是怎样的情景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
探究二: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1)“除夕”一段,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
目标链接
学习过程
导学过程
一、教师导学,学生独学,初读生疑 (用时: 分钟)
一、用六注法小组合作学习并完成学后测评。
二、学后测评。
1、用“√”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蜜饯(zhàn jiàn) 毛驴(lú lǘ) 榛子(zhēn zēn)
{
掺和 (huó huo) 间断(jiàn jiān) 的确(de dí d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