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具体表现: 学生容易把周角看作是一条射线。 3、原因分析:因为周角比较特殊,角的两条边重合,从直观 上来看这个角与生活中常常接触的角不同。 4、解决策略: 教师在教学前要准备一些实物和教具或多媒体课件(如折 扇、用硬纸做的活动角等)。教学时,可以拿出折扇慢慢打开,使 学生看清扇子把转了一圈,然后,通过活动角演示,并划出书上的 周角,让学生观察周角的画法,指一指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从而 明确周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 朱红霞:课题四: 《画角》 1、教学难点:画指定度数的角; 2、具体表现: 锐角、钝角画反了。 3、原因分析:看错内外圈的度数。 4、解决策略: (1)强调画角的步骤,点点前先看清楚自己是否找对内外刻 度,检查完后才点点。 (2)画前先判断自己画的角是什么角(锐角或钝角),画后 直接用观察法检查。 (3)对于一些中下生,可以要求他们画角的时候,养成一种 固定的模式,例如: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端点固定在左边,那样0 度线就肯定在右边,这样就固定是看内圈的度数了,这样做可以大 大避免这部分同学出现以上错误了。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指5×3+20,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介绍: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另起一 行对齐算式左端写上等号,先算出5×3的结果是15,(先算的可以在下面画横线作记号) 5×3,后面暂时不算的加号和20照抄下来。第二步再写一个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 后再算15+20的结果35,像这样解决问题时不要忘记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和答语。指 5×3这一步在分步算式中是哪一步?指名学生说一说,箭头连接。15+20这一步在分步算 式中又是哪一步?指名学生说一说,箭头再连接。(建议这里把综合算式全算完了,再在 两种方法中沟通画上箭头)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答:一共用去35元。 5、如果有同学这样列式(出示20+5×3),你觉得他对吗?说理由。像这样的综合算式, 你会用递等式计算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做一做。 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 展示学生作业:(应该同时有对的资源呈现) 20+5×3 20+5×3 20+5×3 =25×3 =15+20 =20 +15 =75(元) =35(元) =35(元) 比一比,你认为哪种计算过程是完全正确的?前两个为什么错?错在哪儿? 5. 师:请同学们比较左右两个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运算顺序上 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都要先算乘法?(让学生再次联系数量关系明白算理) 小结:两个综合算式中都有乘号和加号,不管乘号在前,还是乘号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再算加法。没有算到的一步要照抄下来。 三、提出并解决问题(2) 1.刚才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一个问题,接下来看看小晴买了什么呢? 师: (出示问题)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师:这个问题你会做吗?请你们先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做完后,把你的思路和运 算顺序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先看看列的综合算式是否正确。50-18×2 错误资源:18×2-50 请大家来判断一下到底哪个正确呢?说说为什么? 求找回的钱, 付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再看计算过程,展示学生作业,捕捉错误资源。 出示:(也同时出现正确的做法) 50-18×2 50-18×2 50-18×2 50-18×2 =36-50 =32×2 =36 =50 -36 =14(元) =64(元) =50-36 =14(元) =14(元) 根据学生计算情况,进行讨论评价。你认为哪种计算过程是完全正确的?其它的错在哪 儿?解决书写格式错和运算顺序错。 引导交流,这里要先求2盒水彩笔的钱,所以这里先计算18乘2这一步,前面暂时不算的50 和减号照抄下来,接下来再算,最后写上单位名称和答句。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50-36 =14(元) 答:应找回14元。 4.归纳小结: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下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日期 参加 人员 9.10 主题 许文峰、朱红霞 角
一、教材说明 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 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 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 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 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 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二、单元教学目标 二、教材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 出线段、射线与直线,渗透分类思想。 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 小,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剖析 许文峰: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 1、教学难点: (1)直线、线段、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2) 角的形成。 2、原因分析: (1) 线段,射线与直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对于 无限长难理解。因为人的视线是有限的,学生在看黑板上画出的直 线和线段时,都认为是有限的。 (2)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是直线的一部 分,因而学生总觉得直线比射线要长。 (3)受到日常生活用语的影响。学生对“直的线”和“直线”产 生混淆。 3、解决策略: 让学生上黑板画直线、射线时,老师提出“没听到指令不许停 笔”的要求,让学生一直在老师的指令中画下去——画出黑板,画出 教室,深刻感受它们的无限长。也可用视频演示观察实物,如两个
手电筒尾部相对,两头光线无限延长形成直线,直线即没有起点也 没有终点,线段则是有始有终,就好像铅笔、铁丝等物体。在黑板 或纸上作图时,特别要注意线段两端的端点、射线的一个端点要画 明显。 朱红霞:课题二《角的度量》 1、教学难点:正确度量角的度数——对开口向下(向上)的 特殊角的度量,。 2、具体表现:(1)看错刻度;(2)测量误差太大;(3)无 法度量。 3、原因分析: (1)量角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测量工具,它和前面所学过 的测量长度完全不同 ,学生容易看错刻度,应看内圈,却看外圈刻 度,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 (2)当测量角的边的长度不够时,没有采用延长边的长度去 测量,造成测量误差较大。 (3) 学生是从量基本角起学习量角的方法的,书中的例子 ∠A=80º也是一个基本角,受到例题的影响,学生往往不知道怎样去 摆弄自己的量角器和不懂得把角旋转来量。 4、解决策略: (1)让学生掌握看量角器的方法:①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 合。②如果0度线是从内刻度线起就看内刻度,如果0度线是从外 刻度线起就看外刻度。 (2)学生在量角时往往出现不知看哪一圈的刻度,可结合直 角的认识和估测避免这一问题。先判断角是否比直角大,再估测角 的大小,最后进行实际测量,不仅能避免错误,还能有效提高学生 估测能力,能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3)对于两条边较短的角,可以这样引导,中心对顶点之 后,要是他的两条边在量角器内,角的边够不着量角器的刻度,量 角器应该怎么放呢?要学生联系角的组成,明白角的两条边是射 线,是可以延长的,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度没有关系。当遇到角 的边够不着量角器的刻度时,可以利用直尺来延长边的长度,再测 量,这样测量的角度就会比较精确。 (4)无法摆布量角器进行度量开口向下(向上)的角。可以 引导学生把角用旋转本子或书本的方法旋转到自己习惯的方向来度 量。 许文峰:课题三:《角的分类》 1、教学难点:周角的认识
小结: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或者后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 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有乘法和 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出示结论。 四、巩固练习 1.我们来看一道题,你能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会做吗?请你按要求完成书上第 31页想想做做第1题。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后反思:本人属于“新基础教育”的门外汉,偶尔听过几堂新基础的数学课,没有真正领 会和体会“新基础”的精神,总觉得开放的课堂教师难于调控,对学生能力要求太高了,因 此迟迟不敢涉足。这次调研有幸得到蒋主任的悉心指导,在听完蒋主任用 “新基础”理念重 建的课堂教学思路后,我跃跃欲试,在校教研组活动中重建了这一课,一是想下水试试“新 基础”,二也是想借助校内研究使我更明白课堂中一些环节的设计理念。上完后感触还是挺 深的。自我感觉在本节课中也采取了一些新的理念,就是新基础提倡的“结构意识”,面向 每个学生进行重心下移,尝试把大问题放给学生,然后去捕捉学生资源的意识,在分步算 式和综合算式之间、乘加和乘减算式之间的比较和沟通。 但是在本节课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一味地模仿这种第一课时要教结构的模式,而 没有细细体味每一块内容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在第一块整体建构时,因为 对自己和学生估计自信心的不足而随意地降低了难度,在教研组上课之前,我借其它班上 又试上了一回,出示4个数,2、3、5、6,用“+、﹣、×、÷”连接写两步计算的式子,不要 加小括号,想想有哪些?指名学生说一说,边说边板书。然后写到七八题后,让学生看看 哪几道题可以归为一类?说说理由?刚开始有的同学说是看计算结果一样的归一类,有的 看第一个数是否相同归为一类,这时我就强调看运算符号不同进行归类,学生才说可以把 乘加、加乘、乘减、减乘,乘除混合等进行归类,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 用时为十五分钟,因此在数学组里上课我就减少了数,只出示2、3、8,符号也进行了限 制,只有“+、-、×”,而且×号在算式中必须要出现,这样就针对了这节课中“×+、+×、 ×-、-×”的情况进行教学,也想在这一块用的时间会少一些。(怎么降低难度的,基于怎样 的考虑?把自己试上的情况描述清楚),后来上完课后自已想想觉得不好,这样没能把学 生的思维打开,也没能做到很好地整体建构。 其次,在对学生的反馈信息上没有加以选择(哪一块什么信息),如有的学生刚开始写两 步计算的式子时写了很多“×+”的例子,我不假思索就把算式搬到了黑板上导致教学无序, 浪费了课堂上很多宝贵的时间,也阻碍了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 最后,教学过程中问题放下去以后,学生把思维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如20+5×3 和 50- 18×2两个算式,你能递等式算一算吗?我没能把整个班的学生情况看一遍,没有把最典型 的错误资源展示出来,这样就不能突破学生的学习的难点。 另外,在上网查资料的时候,看到特级老师蔡宏圣上《混合运算》这课时,把乘法和加、 减法,后面学习的除法和加、减法和出现小括号的算式都在一节课内讲了,不知道这样设 计是否恰当。 还有,混合运算的读法是否要教,学生知道先算什么不就可以了吗?如何读法现在不是教 学重点,这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问题在老师与老师之间还有争议。 在这里我还是要感谢蒋主任和卞校长给我这次机会,如果不是亲自上这节课,自己还意识 不到自身还有这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提高,首先是自己要有整体结构的意识,其次自己要 有日常渗透的意识,最后还要有灵活创造的意识。 三、许文峰反思 本课时教学分三个板块:引导建构,规则教学,练习。在第一部分教学中,朱老师呈 现了2、3、8三个数和+—x 。要求学生随意写混合运算,然后组织学生分类。由于学生是 第一次接触,虽然用的时间多一些,但在老师的指导下还是有序的完成了。这时用一个问 题:你能说说运算顺序吗?来揭示矛盾,从而很自然的展开第二部分的教学。 对于规则的教学,数学中有许多规则,这些规则既是解决问题的 需要,又是自身发展 的需要。对于这些规则,如果习惯于直接告知或让学生浅尝辄止,而不让他们深切理解规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过程
日期 参加 人员 10.15 主题 混合运算 许文峰、朱红霞
一、朱红霞第一次试教教案(略) 二、朱红霞第二次试教教案及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 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 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学生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 计算实际问题。 学生在前几册书上学过了含有同一级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的两步式 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在二年级上册学完4的乘法口诀后,解决实际问题中列式 4+4+4+2,也可以列成3×4+2或者4×4-2,要求用乘加、乘减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 乘加、乘减但都是乘法在前面)的两步式题。 学生的困难是什么? 1、运算顺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乘除混合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长期以来学生已 形成思维定势,会对今天所学的乘加、乘减运算顺序产生负迁移; 2、书写格式。本课要求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它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 是一个难点。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把混合运算的学习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混合 运算的顺序,在比较中加深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运算技能。 教学过程 常规训练:口算3分钟 一、 整体建构 1、同学们,我们在计算的时经常会用到四种运算,分别是“+、﹣、×、÷” 老师这里有几个数,出示:2、3、5、6、12,你能用上+、﹣、×、÷运算符号,写出两步 计算的式子吗?听清楚要求:注意不加小括号,写的时候想想有哪些类型,看谁写的类型 最多? 2、学生在本子上写,师巡视。 3、生说师写,2+3+5,12-6-3,12+3-5,12-3+5,2×3÷6,12÷2×3, 5×2+3,3×5-12,12-2×6,12+3×6,并相机标上序号。(教师有类的意识) 在这些式子中,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让学生算一算结果,再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 么? 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像这样的混合运算,我们要先算什么?(哪个在左边就先算哪个, 从左往右计算) 4、指12+3×6,有同学说先算12+3,有同学说先算3×6,到底先算什么? 12-2×6,有同学说先算12-2,有同学说先算2×6,到底先算什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算式 中有乘有加,有乘有减的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二、创设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1) 师:(出示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 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师:小军想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问题)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 多少钱?板书:书包20元,笔记本5元,水彩笔18元。 2.师:你会算吗?请你在本子上列出算式,写出结果,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是怎么做的,能把你的思路一起讲给大家听吗?板书 先算3本笔记本要多少钱?5×3=15(元) 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钱? 15+20=35(元) 3. 我是直接写成一道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我们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这个 算式就叫综合算式。(师介绍这是综合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