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分析报告范例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1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1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例(通用15篇)化学实验报告范例篇1实验步骤(1)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 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3)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4) 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5) 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1) 木条不复燃(2) 木条不复燃 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3) 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4) 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 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实验报告范例篇2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

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

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实验教学分析报告14篇

实验教学分析报告14篇

实验教学分析报告14篇【第1篇】小学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工作自查报告在上级领导的支持、指导下,我校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要求,对20xx 年度学校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各项指标均已达到验收标准。

现将我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总体情况一年来,我校大规模的改善办学条件,信息技术及实验教学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实验室建设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教学仪器设备得到了充实。

教学技术装备逐步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人员业务素质经过培训得到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更新,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已逐步成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能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正常开出。

本次自评结果为:优二、设施设备建设。

我校各功能室齐全,布置符合要求,设有实验室一间,实验保管室一间,阅览室一间,多媒体室一间,远程教育接收室一间,电脑室一间,实验室都有供电、供水、排水设施,都有防火、防盗设施三、信息技术与装备管理学校实验教学,电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及远程教育均有专人管理,纳入了学校工作计划,学校各类计划、制度健全,管理到位,考核有方。

学校对各专任管理员要求严格,任课教师有计划,有总结,教学仪器设备均上帐,保管到位,各种登记表册填写详实,完整,规范。

帐目齐备,仪器分类,摆放有序,整齐清洁(柜有柜卡、仪器有标签),帐物相符,借还有据,定期保养.四、信息技术与装备应用等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每学期均按要求组织教职工学习远程教育资源及信息技术知识,并纳入教师个体考评,远程教育管理员每天能坚持接收资源,并将资源归类整理。

阅览室、图书室管坚持每天开放两小时以上。

学校自然实验开出率达95%.一年来,我们狠抓了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实验技能和管理水平,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活动,如:潼南县实验教师业务培训,重庆市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征文活动等五、存在问题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从高标准严要求角度和先进学校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1、音、美、劳、体育、卫生器材的配备还显不足,今后还要进一步努力,加强配置.2、小学自然实验教学有待进一步提高。

思问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思问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商业决策、社会管理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

本次实验以“思问”平台上的用户数据为例,通过对数据的清洗、探索、建模和分析,探讨用户行为特征,为平台优化和个性化推荐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数据来源与预处理1. 数据来源本次实验数据来源于“思问”平台,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地区)、用户行为数据(如浏览记录、提问记录、回答记录)以及用户评价数据。

2. 数据预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去除重复、缺失、异常值等无效数据。

(2)数据转换:将部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格式,如将性别、地区等分类变量转换为数值型变量。

(3)数据归一化:对数值型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

三、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对用户的基本信息、行为数据以及评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

2. 探索性数据分析(1)用户行为分析:分析用户浏览、提问、回答等行为特征,如浏览时长、提问频率、回答质量等。

(2)用户评价分析:分析用户对平台、内容、其他用户的评价,如满意度、好评率等。

3. 相关性分析分析用户基本信息、行为数据以及评价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如年龄与提问频率、浏览时长与回答质量等。

4. 聚类分析将用户按照行为特征进行聚类,以发现不同用户群体,为个性化推荐提供依据。

5. 关联规则挖掘挖掘用户行为数据中的关联规则,如“浏览了A内容,通常也会浏览B内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1)用户基本信息:男性用户占比65%,女性用户占比35%;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18-35岁;用户地区分布较为均匀。

(2)用户行为数据:平均浏览时长为15分钟,平均提问频率为3次/月,平均回答质量为4.5分(满分5分)。

(3)用户评价数据:用户满意度为85%,好评率为90%。

实验总结报告模板(精选18篇)

实验总结报告模板(精选18篇)
实验总结报告 篇4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训已经结束几天了。实训期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使我在理论上对网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本事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我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我的观点。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实训对于我以后学习、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几天中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的基石。
对于团队协作与待人处事方面,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导我们以谦虚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队友,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实验的积极的讨论,理性的争辩,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真理。
实验中应注意的有几点。
一、一定要先弄清楚原理
这样在做实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实验做好做细。一开始,实验比较简单,可能会不注重此方面,但当实验到后期,需要思考和理解的东西增多,个人能力拓展的方面占一定比重时,如果还是没有很好的做好预习和远离学习工作,那么实验大部分会做的很不尽人意。
实验总结报告 篇2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学期的学习中,能够说得是苦多于甜,累,可是能够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不仅仅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在实验操作与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颇多,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也好不懂的也好,都要动手去用,仅有自我操作了,才会真正明白其中的用处,其次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总是一个人在那捣鼓,同学间应当互相的帮忙,有时候向别人学习,会比自我一个人在哪儿毫无头绪的摸索更好。
这次实训我们收获很大,对于刚入门的我们一切都是大么的陌生在此期间教师给我们点起了一盏灯指引我们走向光明,这样的情景下我们也会面度许许多多的困难,这个时候我们感受到了团体力量的伟大,我们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了实训工作。我们在虚拟机上装系统进行双机互联,我们一齐装系统一齐互相学习,我们一齐感受成功的欢乐,这一刻我们共同成长。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共6篇)

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共6篇)

篇一: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分析化学实验报告2009-02-18 20:08:58| 分类:理工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间:12月15号指导老师:某某—、实验目的1. 熟练减量法称取固体物质的操作,训练滴定操作并学会正确判断滴定终点。

2. 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3.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有关反应式如下: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khc8h4o4 + naoh ==knac8h4o4 + h2o 三.实验步骤1、 0.1.mol/l hcl溶液的配制用小量筒量取浓盐酸42ml,倒入预先盛有适量水的试剂瓶中(于通风柜中进行),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贴上标签。

2、 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用烧杯在台秤上称取2g固体naoh,加入新鲜的或新煮沸除去co2的冷蒸馏水,溶解完全后,转入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加水稀释至500ml,充分摇匀,贴上标签。

3、 0.1 mol/l hcl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用差减法准确称取 0.15 ~ 0.20 g无水na2co3 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锥形瓶中,加20~30 ml蒸馏水使之溶解,再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份,计算hcl溶液的浓度。

4、0.1mol/l naoh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1)用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在称量瓶中以差减法称取khc8h4o4 0.4~0.5 g三份,分别置于三个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

加入2~3 滴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并持续30s 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标定三份,计算naoh 溶液的浓度。

(2)与已标定好的盐酸溶液进行比较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oh 溶液于洗净的锥形瓶中,加甲基橙指示剂1~2 滴,用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好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样方分析实验报告(3篇)

样方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样方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样方分析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初步调查。

3. 掌握样方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样方分析是植物群落调查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对一定面积的样方内植物种类、数量、密度、生物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可以了解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功能等特征。

样方分析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调查地点的植物群落。

2. 实验仪器:卷尺、记号笔、样方布、记录表、计算器等。

四、实验步骤1. 选择调查地点: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

2. 设计样方:根据调查地点的植物群落特征,确定样方大小和数量。

一般样方大小为1m×1m,样方数量不少于10个。

3. 布设样方:在调查地点随机布设样方,注意样方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相邻样方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4. 调查记录:在每个样方内,记录植物的种类、数量、密度、生物量等指标。

记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植物种类:记录植物的学名,必要时可用通俗名称。

(2)数量:记录样方内植物个体数量。

(3)密度:计算植物在单位面积上的数量,单位为株/m²。

(4)生物量:根据植物种类,估算其在单位面积上的生物量,单位为g/m²。

5. 数据整理:将调查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植物种类、数量、密度、生物量等指标的汇总。

6. 数据分析: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1)物种多样性分析:计算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等指标。

(2)群落结构分析:分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

(3)生物量分析:分析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分布、组成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种多样性分析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调查地点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等指标。

结果显示,调查地点的物种丰富度较高,均匀度较好,多样性指数较高,说明该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实验报告成果分析(3篇)

实验报告成果分析(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重要文件,它对实验结果的评价和后续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报告针对某项实验进行成果分析,旨在探讨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2.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现象的成因;3. 总结实验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仪器设备;2. 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详细记录实验数据;3.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以下现象……(详细描述实验现象)2.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详细描述数据分析结果)五、成果分析1. 实验结果可靠性分析(1)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实验设备运行正常,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

(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科学合理,实验步骤严谨,实验数据真实可靠。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方法科学合理,数据分析结果准确。

2. 实验结果有效性分析(1)实验现象与理论相符:实验现象与理论预测相符,验证了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2)实验结果具有重复性: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实验结果具有重复性。

(3)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实验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六、实验经验总结1.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设计要科学合理,实验步骤要严谨,实验材料要符合要求。

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要规范,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要科学合理,分析方法要准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要全面,既要关注实验现象,又要关注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七、结论本实验通过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了实验现象的成因,总结了实验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成绩分析实验报告(3篇)

成绩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成绩分析实验,旨在通过对学生成绩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二、实验目的1. 分析学生成绩分布情况,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水平。

2. 找出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方向。

3. 探索科学合理的成绩分析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验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实验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学习态度、家庭背景等相关信息。

2. 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学生成绩分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3. 结果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成绩分布情况通过对实验班级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成绩总体分布较为集中,大部分学生成绩处于中等水平。

(2)成绩分布呈现正态分布,即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较少,中等成绩的学生占多数。

(3)男女学生在成绩上存在一定差异,女生整体成绩略高于男生。

2. 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好。

(2)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容忽视。

实验发现,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学生。

(3)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实验结果表明,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学习资源较为丰富,成绩相对较好。

(4)教师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对学生成绩有直接影响。

实验发现,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成绩呈正相关。

五、教学改进建议1. 加强学生教育,提高学习态度。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范例(部编版带答案分析)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范例(部编版带答案分析)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范例(部编版带答案分
析)
本文为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的范例,内容涵盖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及实验分析等方面。

实验目的
探究天然气与空气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并应用实验中所使用仪器的结构与功能。

实验过程
1. 实验材料准备:
- 实验气瓶、天平、烧杯、试管、互相匹配的瓶塞、火柴和蜡烛、气口嘴等。

2. 实验步骤:
- 步骤1:将气瓶中混合气充成蓝色荧光的天然气,调整气瓶
底部的杯水平位并试压。

- 步骤2:向气瓶中加入几毫升水,并封口振荡。

- 步骤3:用烧杯烧热水,待水热死后溅入冷水试管中,迅速
放在气瓶口上。

- 步骤4:把气瓶倒置,加入一小块蜡烛燃烧,再把瓶塞插入
气瓶口。

- 步骤5:观察、摇动气瓶,用试管扣回气瓶口,将试管斜摆,逐渐将口向上翻,观察混合气质量变化。

实验记录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实验记录: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 热水中的气体会自由滚动并溢出;\\
- 混合气体中的天然气被水吸附,气体缓慢地往试管中下滑;- 弯曲试管时,气体经受到的压强降低。

实验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分析:
- 气体受热后内压力增加,气体流动性增强,活动分子的速度也增大,相应地,表现为气体的容易扩散性;
- 活动的分子因速度大且有amore active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分子之间发生碰撞,碰撞后,气分子向各个方向快速移动。

具体实验流程数据及分析可见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报告范例(含答案解说)【部编版】。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5篇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5篇

误差分析实验1.1(问题)实验目的:算法有“优”与“劣”之分,问题也有“好”与“坏”之别。

对数值方法的研究而言,所谓坏问题就是问题本身对扰动敏感者,反之属于好问题。

通过本实验可获得一个初步体会。

数值分析的大部分研究课题中,如线性代数方程组、矩阵特征值问题、非线性方程及方程组等都存在病态的问题。

病态问题要通过研究和构造特殊的算法来解决,当然一般要付出一些代价(如耗用更多的机器时间、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等)。

问题提出:考虑一个高次的代数多项式)1.1()()20()2)(1()(201∏=-=---=k k x x x x x p显然该多项式的全部根为1,2,…,20共计20个,且每个根都是单重的。

现考虑该多项式的一个扰动)2.1(0)(19=+x x p ε其中ε是一个非常小的数。

这相当于是对(1.1)中19x 的系数作一个小的扰动。

我们希望比较(1.1)和(1.2)根的差别,从而分析方程(1.1)的解对扰动的敏感性。

实验内容:为了实现方便,我们先介绍两个Matlab 函数:“roots ”和“poly ”。

roots(a)u =其中若变量a 存储n+1维的向量,则该函数的输出u 为一个n 维的向量。

设a 的元素依次为121,,,+n a a a ,则输出u 的各分量是多项式方程01121=+++++-n n n n a x a x a x a的全部根;而函数poly(v)b =的输出b 是一个n+1维变量,它是以n 维变量v 的各分量为根的多项式的系数。

可见“roots ”和“poly ”是两个互逆的运算函数。

;000000001.0=ess );21,1(zeros ve = ;)2(ess ve =))20:1((ve poly roots +上述简单的Matlab 程序便得到(1.2)的全部根,程序中的“ess ”即是(1.2)中的ε。

实验要求:(1)选择充分小的ess ,反复进行上述实验,记录结果的变化并分析它们。

分析综合实验报告模板

分析综合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 [目的一]2. [目的二]3. [目的三]三、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包括相关公式、定律等]四、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仪器名称1]- [仪器名称2]- ...2. 材料:- [材料名称1]- [材料名称2]- ...五、实验步骤1. [步骤一]- 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2. [步骤二]- 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3. [步骤三]- 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4. [步骤四]- 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数据记录- [数据表1]- [数据表2]- ...2. 数据分析- [分析一]- 对数据表1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分析二]- 对数据表2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 ...- [分析三]- 对数据表3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七、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 [结果一]-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果 - [结果二]-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果- ...- [结果三]-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果2. 讨论与分析- [讨论一]-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可能的原因 - [讨论二]-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可能的原因 - ...- [讨论三]-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可能的原因八、实验结论1. [结论一]2. [结论二]3. [结论三]九、实验误差分析1. 仪器误差- [误差分析一]- 对仪器误差进行分析- [误差分析二]- 对仪器误差进行分析- ...2. 操作误差- [误差分析一]- 对操作误差进行分析- [误差分析二]- 对操作误差进行分析- ...3. 环境误差- [误差分析一]- 对环境误差进行分析- [误差分析二]- 对环境误差进行分析- ...十、实验心得与体会1. [心得一]2. [心得二]3. [心得三]十一、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文献资料]注:1. 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报告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案例分析个人实验报告(3篇)

案例分析个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我选择了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进行个人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某种化学物质的反应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2. 掌握化学物质的反应原理,分析实验结果。

3. 通过实验,了解化学物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化学物质A、化学物质B、溶剂、指示剂等。

2. 实验设备: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酒精灯、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材料与设备,确保实验环境安全、整洁。

2. 实验阶段:a. 将化学物质A与溶剂混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b. 将化学物质B加入上述溶液中,观察反应现象。

c. 使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反应更加充分。

d. 使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记录实验数据。

e. 添加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判断反应完成情况。

3. 结果分析阶段:根据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化学物质A与化学物质B混合后,溶液颜色逐渐变深,反应放热,温度升高。

当溶液达到一定温度后,颜色不再发生变化,表明反应已基本完成。

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反应速率、反应热等参数。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3. 结果分析:a. 实验结果表明,化学物质A与化学物质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b. 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

c. 通过实验,了解了反应速率、反应热等参数,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结论1. 化学物质A与化学物质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2. 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反应放热。

3. 实验结果为化学物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无菌试验分析报告范文

无菌试验分析报告范文

无菌试验分析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无菌试验是为了确定某一物品是否符合无菌条件,即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样品是否符合无菌要求,以保证其在医药行业的安全使用。

二、实验原理实验基于无菌技术,通过将待检样品与无菌培养基接触培养,观察是否有生长菌落出现来判断样品是否被微生物污染。

实验中使用的培养基为营养丰富的琼脂,可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

三、实验过程1. 准备工作:消毒台面,戴上无菌手套,燃烧酒精灯。

2. 取样检测:使用无菌工具,将待检样品取出。

3. 涂抹法:将待检样品均匀涂抹于琼脂培养基表面,避免厚度不均。

4. 培养:将涂抹好的琼脂培养基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以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5. 结果观察: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生长菌落。

四、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经过培养结束后观察发现,检测样品所涂抹的琼脂培养基表面上无任何生长菌落的出现。

根据无菌试验的原理,样品没有出现菌落生长,说明未被微生物污染,符合无菌要求。

五、实验结论经过无菌试验,检测样品未出现菌落生长,符合无菌条件,可放心使用。

六、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琼脂培养基的涂抹量不均匀,导致实验结果可能不准确。

应注意仔细均匀涂抹样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改进方案为提高实验效果,建议在培养过程中,加入抗生素等抑菌剂,以防止培养过程中的外部微生物污染。

八、安全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戴上无菌手套,保持台面清洁。

2. 使用酒精灯时要小心火源,以免发生意外。

3. 处理样品时需注意避免扩散,以免造成污染。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样品的无菌质量,结果表明样品符合无菌要求,可安全使用。

无菌试验是确保产品和实验室环境安全的重要步骤,能够有效预防微生物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药行业的无菌质量控制提供更高水平的支持。

遗传实验案例分析报告

遗传实验案例分析报告

遗传实验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内容: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遗传实验案例分析,探讨不同基因型对个体表型的影响。

通过实验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对物种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实验一:昆虫翅膀色素基因的遗传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昆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翅膀颜色基因的遗传。

首先,我们通过交配实验,将一只具有红色翅膀的昆虫(纯合子,基因型为RR)与一只具有白色翅膀的昆虫(纯合子,基因型为rr)进行了杂交。

通过观察交配后代的翅膀颜色,我们发现所有的后代都具有红色翅膀(基因型为Rr)。

接着,我们将这些具有红色翅膀的后代进行自交。

结果表明,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后代(基因型为RR)仍然具有红色翅膀,而约有三分之二的后代(基因型为Rr)也具有红色翅膀。

由此可见,红色翅膀基因(R)是显性遗传因子,而白色翅膀基因(r)是隐性遗传因子。

当红色翅膀基因与白色翅膀基因杂合时,表现为红色翅膀的表型。

实验二:植物花色基因的遗传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花色基因的遗传。

首先,我们收集到了一种具有红色花朵的植物样本,并将其与一种具有白色花朵的植物样本进行了杂交。

通过观察交配后代的花色,我们发现所有的后代都具有红色花朵。

接着,我们将这些具有红色花朵的后代进行自交。

结果表明,其中约有四分之三的后代(基因型为RR)仍然具有红色花朵,而约有四分之一的后代(基因型为Rr)也具有红色花朵。

由此可见,红色花色基因(R)是显性遗传因子,而白色花色基因(r)是隐性遗传因子。

当红色花色基因与白色花色基因杂合时,表现为红色花朵的表型。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基因型对个体表型具有显著影响。

在遗传过程中,显性基因(红色翅膀基因和红色花色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白色翅膀基因和白色花色基因)的表现,以达到表型的可见化。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物种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报告结果分析参考(3篇)

实验报告结果分析参考(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本实验旨在探究(实验目的)在(实验条件)下,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实验材料)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量)。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4.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

三、实验结果1. 实验组数据:(1)指标1:实验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指标2:实验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 对照组数据:(1)指标1: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2)指标2: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为(具体数值)。

四、结果分析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指标1方面的比较:(1)实验组在指标1方面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具有显著影响。

(2)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因分析)。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指标2方面的比较:(1)实验组在指标2方面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实验目的)对(指标2)的影响不显著。

(2)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原因分析)。

五、结论1. 通过本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条件)下,对(实验对象)具有显著影响。

(2)对(指标2)的影响不显著。

2. 为后续研究提供以下建议:(1)进一步探究(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的机理。

(2)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结合其他实验方法,从多个角度验证实验结果。

六、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不足:(1)实验样本数量有限,可能存在偶然性。

(2)实验条件控制不够严格,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展望:(1)扩大实验样本数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深入研究(实验目的)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机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分析实验报告范文

分析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浓度的盐酸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了解盐酸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2.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分析实验数据,培养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盐酸作为一种酸性物质,会对酵母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盐酸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探究盐酸浓度与酵母菌生长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酵母菌2.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移液管、滴管、显微镜等3. 实验试剂:盐酸、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等四、实验方法1. 将盐酸溶液配制成不同浓度(0.1%、0.2%、0.3%、0.4%、0.5%),备用。

2. 将酵母菌接种于葡萄糖溶液中,制成酵母菌悬液。

3. 将酵母菌悬液分别加入装有不同浓度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每个浓度重复3次。

4. 将试管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5. 取出试管,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6. 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1 不同浓度盐酸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盐酸浓度(%)酵母菌生长情况0.1 生长良好0.2 生长一般0.3 生长缓慢0.4 部分死亡0.5 大量死亡2.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在低浓度盐酸(0.1%)作用下,酵母菌生长良好;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酵母菌生长逐渐变慢,死亡数量逐渐增多。

这表明盐酸对酵母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盐酸浓度呈正相关。

此外,从显微镜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在较高浓度盐酸作用下,酵母菌细胞膜出现破损,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死亡。

这说明盐酸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而引起的。

六、实验结论1. 盐酸对酵母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盐酸浓度呈正相关。

2. 盐酸对酵母菌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而引起的。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盐酸浓度梯度较大,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误差。

气功的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气功的实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气功,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日益重视,气功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气功的疗效进行探讨,并对其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气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1)验证气功对提高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2)分析气功对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作用;(3)探讨气功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和差异性。

2. 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了60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龄在20-50岁之间,均无慢性疾病史。

3. 实验分组将6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三组:气功组、对照组和空白组。

(1)气功组:进行为期8周的气功训练,每天1次,每次30分钟;(2)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体育锻炼,每天1次,每次30分钟;(3)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4. 实验方法(1)生理指标检测: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受试者的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检测;(2)心理状态评估: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受试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3)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理指标分析(1)心率:实验前后,气功组心率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表明气功对降低心率具有显著效果。

(2)血压:实验前后,气功组血压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表明气功对降低血压具有显著效果。

(3)肺活量:实验前后,气功组肺活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提高(P<0.05),表明气功对提高肺活量具有显著效果。

2. 心理状态分析(1)SCL-90症状自评量表:实验前后,气功组在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睡眠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表明气功对改善心理状态具有显著效果。

实验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实验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

实验可行性分析报告模板一、研究背景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需要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实验可行性分析是对某项研究或实验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它是否可能成功。

本报告将就实验可行性进行分析,从实验目的、资源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验目的在本实验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探索xx问题,并寻找其解决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达到以下几点目标:1. 分析xx问题的产生原因和根源;2. 确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并验证其可行性;3. 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三、资源可行性分析1. 人力资源:本实验的主要参与者将是研究人员和实验操作人员。

研究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以保证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实验操作人员需要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物质资源:本实验将需要一系列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如实验室仪器、试剂和实验材料等。

这些物质资源需妥善保管,以防止损失或浪费。

3. 财务资源:本实验所需的财务资源将主要用于购置实验材料和维护实验设备。

预计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如采购、分析和报告撰写等。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1. 实验设计:针对实验目的,我们将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能够有效地验证假设或解决问题。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实验因素和控制变量,以保证实验结果可靠。

2. 技术工具: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工具来辅助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

这些技术工具包括计算机、数据采集仪器、实时监测装置等。

3. 数据分析:我们将使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将需要一定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工具。

五、风险评估1. 人身安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化学品、高温等危险因素。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服、安全眼镜等,以保护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2. 实验设备故障:实验设备可能会出现故障或损坏,这可能会导致实验无法进行或实验数据的丢失。

实验报告结论范例

实验报告结论范例

实验名称:探究不同浓度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浓度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2. 了解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及其机理;3. 为植物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选择性透过性和保护作用。

硫酸作为一种强酸,可以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硫酸处理后的植物细胞形态变化,分析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紫甘蓝叶片、硫酸溶液、蒸馏水、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2. 实验步骤:(1)将紫甘蓝叶片剪成适当大小,放入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浸泡;(2)分别浸泡5分钟、10分钟、15分钟;(3)将浸泡后的叶片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4)将冲洗干净的叶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蒸馏水;(5)将盖玻片覆盖在叶片上,制成临时装片;(6)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硫酸处理后的植物细胞形态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在低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5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膜结构基本完整,细胞质无显著变化;(2)在低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10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膜出现轻微破损,细胞质开始外渗;(3)在低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15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膜破损严重,细胞质大量外渗;(4)在高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5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膜严重破损,细胞质大量外渗;(5)在高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10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膜完全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泄;(6)在高浓度硫酸溶液中浸泡15分钟的紫甘蓝叶片,细胞结构基本消失。

2. 结果分析:(1)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加,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作用逐渐增强;(2)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作用与浸泡时间成正比;(3)硫酸可以破坏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影响植物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五、实验结论1. 硫酸对植物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可以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影响植物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 硫酸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作用与浓度和浸泡时间成正比;3. 本实验为植物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为防止硫酸等有害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破坏提供了参考。

教育实验分析报告模板

教育实验分析报告模板

教育实验分析报告模板一、实验目的本次教育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特定教育方法或教学资源的应用,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影响,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设计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选择: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均衡。

2. 实验变量的确定:根据实验目的,确定需要观察的变量,如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

3. 实验方案的制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等。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前准备:根据实验方案,准备好所需教材、教学资源等,并通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及其家长。

2. 实施实验:按照实验方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3.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情况。

具体结果如下:1. 学习成绩:实验组的学习成绩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学习兴趣:实验组的学习兴趣较对照组更高,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3. 学习效果:实验组的学习效果较对照组更好,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明显提升。

五、实验结论与建议1. 实验结论:本次教育实验结果表明,特定教育方法或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2. 实验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这些教育方法或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1. 样本选择的局限性: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样本的选择可能无法代表整个受试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实验环境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环境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大学现行工资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1 引言
联系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理、技术、方法、工具和步骤,以及在各个阶段上应该完成
的工作内容等理论知识,亲身体会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全过程及其工作内容,训练独立
从事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1编写目的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问题进行研究,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
确定问题是否经过对此项目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初拟系统实现报告,对软件开发
中将要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及合理安排。

明确开发风险及其所
带来的经济效益。

本报告经审核后,交软件经理审查。

1.2 项目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现行工资管理系统
项目任务提出者:XX大学
项目开发者:XX大学开发小组。

用户:XXX大学
实现软件单位:XXXX大学
项目与其他软件,系统的关系:
本项目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原理,客户端的程序是建立在Windows NT 系统上以Microsoft Visual C++为开发软件的应用程序,服务器端采用Linux 为操作系统的工作站,是采用Oracle
8的为开发软件的数据库服务程序。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2.1要求
主要功能:为员工提供工资管理服务,方便财务处的管理工作,提高工资管理的
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性能要求:人事部和总务处提供的信息必须及时的反映工资变动的情况,工资管
理系统的定单必须无差错的存储在机场的主服务器上。

对服务器上的数据必须进行及时正
确的刷新。

输出要求:数据完整,详实。

输出要求:简捷,快速,实时。

安全与保密要求:服务器的管理员享有对机场航班信息库及机票信息库和定票信
息库的管理与修改。

售票员只享有对订票信息库的部分修改(写入与读出)。

完成期限:预计六个月,即截止2013年6月1日。

2.2目标:
系统实现后,大大提高财务处的工资管理效率。

降低财务处在计算中的错误发生率,减少信息交流的烦琐过程及其带来的开销。

2.3条件,假定和限制
建议软件寿命:5年。

经费来源:XXXX大学
硬件条件:服务器sun工作站,终端为pc机。

运行环境:Linux
数据库:Oracle8
投入运行最迟时间:2013/09/01
2.4可行性研究方法
经济效益研究方法
2.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效益〉成本。

技术可行,现有技术可完全承担开发任务。

操作可行,软件能被原有工作人员快速接受。

3.技术可行性分析
3.1系统简要描述
在财务处中的终端是安装了Windows NT的PC机,主要目的是向各个员工的服务
器传递数据。

当员工在财务处进行咨询时,终端向服务器发出查询请求,服务器根据工资台
账的实时数据,向终端发送数据,显示在终端的屏幕上。

当员工查询工资账单时,终端向服
务器发出详尽的一份定单,服务器核对后,存入工资信息库,并修改工资信息库。

当员工再
次来查看时,终端向服务器发出查询工资请求,服务器接收后,查询工资信息库,核对后,
传送工资确认表单,终端打印出工资账单。

3.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经济可行性分析
4.1支出
基础投资:
终端PC机20台:8000*20 = 16 万
网络设备:10 万
辅助配置:10 万
共计:36万
其他一次性投资:
Oracle 8.0 : 20 万
Windows NT: 10 万
操作员培训费:5 万
共计:35 万
经常性支出:
人工费用: 6(月)*20(人)*5000(元)=60万
其他不可知额外支出: 20万
共计: 80万
4.2效益
一次性收益
0元
经常性收益
(按银行利率:1%);
减少员工20人(1000元/人)五年收益:
1000*(1.1+(1.1)2+(1.1)3+(1.1)4+(1.1)5)*20*12*5=120万工作效率提高收益(工作效率提高30%):
30*(1.1+(1.1)2+(1.1)3+(1.1)4+(1.1)5)*(30%)*5 = 45万经常性收益共计: 160万
不可定量收益
因服务质量提高增加旅客量10%:
1000万*10%*(90%+(90%)2+(90%)3+(90%)4+(90%)5)=360万
4.3收益/投资比
520万/151万= 344%
4.4投资回收周期
2.3年
4.5敏感性分析
设计系统周期为五年, 估计最长可达10年
处理速度: 一般查询速度<4秒
关键数据查询速度: <2秒
5.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6.1法律因素
所有软件都选用正版.
所有技术资料都由提出方保管。

合同制定确定违约责任.
6.2用户使用可行性
使用本软件人员要求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人员,系统管理员要求由计算机的专业知识,所有人员都要经过本公司培训.
管理人员也需经一般培训.
经过培训人员将会熟练使用本软件.
两名系统管理员,一名审计员将进行专业培训,他们将熟练管理本系统.
6.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6.1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联系在一起
在财务处中只设立终端,在人事部和总务处设立服务器,数据输入由终端输入,所有数据都由服务器处理,只在终端上显示数据结果。

此设计简化了数据处理,但加重了服务器的数据处理。

而使用客户端/服务器机理,简化数据流量,加快数据处理。

7.结论意见
由于投资效益比远大于100%, 技术、经济、操作都有可行性,可以进行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