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15+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

合集下载

(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环境与发展

(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环境与发展
专题十 环境与发展
[考情统计]
课标要求
考情统计
1.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 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 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2022年:山东卷第3、4题 2021年:6月浙江卷第5、26(2)题 2020年:山东卷第3、4题;北京卷第15
题;海南卷第22题
2.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 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 治理措施
2007年以来,青岛连续爆发浒苔绿潮。2021年6月30日,青岛所辖海域浒苔 覆盖总面积达到峰值。某年浒苔绿潮发生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
(1)(角度1:浒苔污染的原因)说明浒苔绿潮向北漂移且规模不断扩大,并在 山东沿岸爆发的原因。 (2)(角度2:浒苔污染的影响)分析浒苔绿潮对山东沿海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3)(角度3:治理浒苔污染的措施)从区域关联的角度,请为治理浒苔绿潮提 出可行性建议。
[对点训练] (2022·山东枣庄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沿海浅滩是我国条斑紫菜的 最大产区。该地采取筏式养殖方 式,在养殖后期,毛竹架、梗绳、 网帘上都会附着生长大量浒苔。 每年4月中旬,收获紫菜后渔民对 养殖设备进行清理,遗弃的浒苔进 入海洋,成为大规模绿潮的最初来 源。浒苔的生长与繁殖受温度、光照和营养盐含量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 海水温度与浒苔相对生长速率的关系。
人均粮食产量/千克 440 174 540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0)》
1.(角度1:西北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生
态环境问题是
。从生产活动角度,说明该问题的发生过程。
2.(角度2: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图示地区粮食生产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思维流程] 第1题: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单元第一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三单元第一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
第一讲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 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 2.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区域的主要类型;

3.结合实例,归纳某区域的主要地理环境特征,比较不同区
域在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异同;

4.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性的角度,比较
意 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
3.区域的划分 (1)按单一指标划分:如以⑤ 积温 为指标将某地域划分为不同的热 量带。 (2)按综合指标划分:如根据语言、宗教等指标将世界划分为东亚文化 区、欧美文化区等。 (3)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如根据⑥ 自然条件 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三 大自然区。 (4)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如根据⑦ 经济发展水平 ,将区域划分为发达地 区、欠发达地区。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分区及界线。中国地理分区及界线的确 定均有一定的指标依据,但界线附近两侧的地理差异不大,基本都是逐 渐过渡的;因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导致秦岭—淮河线在洪泽 湖以东地区不与自然河道一致且无明显的自然标志,但其划分南方和北 方的指标依据是客观存在的。故选C。
2.(2017课标Ⅱ,2,4分)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 地区 ( D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图示三个时期中部地区 人均GDP年均增速由约7.2%→9.2%→13.5%,呈现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 则B正确;图示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 近,故D正确。
5.(2017江苏单科,26,3分)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 映了(双选) ( AB )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2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

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
意义。 解读:(1)学会比较地理
2017·全国卷ⅢT36
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 影响。(2)从静态(横向)
2017·全国卷ⅢT37(1)
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 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
2015·全国卷ⅡT37(1)(2)
关系。
2014全国卷ⅡT36(2)(3)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 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 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 域的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 的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 判断区域的位置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高寒,空气稀薄,太阳辐射 强,风力大
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
土层薄,发育差
内外流河兼有,东南部是许 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较 完整,以高寒畜牧业为主
(2018·全国卷Ⅱ)澳大利亚(左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 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 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右图),据此完成 (1)~(3)题。
D.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
答案 3.B 4.D 5.A
6.(2018·江西南昌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这里气候湿润,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地表 水缺乏,耕地比重小。吊脚楼是贵州省少数民族独特的民居,吊脚楼多依山而建, 选择山坡,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用木柱撑起。吊脚楼的基本特征可归纳为,“木 质结构,尖顶宽檐,支柱架空(注释:檐是指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一定意义上 说,吊脚楼是湿润气候条件下的产物。下图为吊脚楼景观图。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课件
第十五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分布和表现 (1)生态脆弱区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生态脆弱区是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 的地区。
(2)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和发展特点是什么? 提示: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 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发展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被打破, 土地易退化。 (3)生态脆弱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提示: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 下降等。
扩大_耕__地__面___积__ 过度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_载__畜__量__,其后果是草场退化, 放牧 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__质__量___都大大下降 其他 不合理地开矿、__樵__采___、__道__路__建__设__等,也会造成土地退化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提示:①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措施。 提示:①优化土地结构;②构筑防护体系;③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④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春夏季冰 雪融水,河水泛滥。
(2)改善小气候,使温差变小,湿度增大;涵养水源,保证了供水水源, 扩大人工灌溉绿洲的面积;蓄水调洪;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能够抵御荒 漠化对绿洲的威胁,防止流域内土壤次生盐碱化;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 净化水体。
(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人口增长快,农业垦荒截水,生产生活过度 用水。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15 世界地理(高考押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15 世界地理(高考押题)(含解析)

专题15 世界地理高考押题专练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目前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

位于智利北部地区的丘基卡玛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它由岩浆侵入而成(见下图)。

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智利经济增速如果达到5%,那么铜业的贡献率在70%……(1)简述丘基卡玛塔形成世界上最大露天铜矿的地质条件。

(4分)(2)分析智利成为“铜矿之国”的有利条件。

(6分)(3)如果智利在卡拉马建设铜矿冶炼工业,需要克服哪些不利地理条件?(8分)(4)你是否赞同“铜矿之国”的危机即将来临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4分)【解析】第(1)题,仔细阅读材料,注意其中关键词露天铜矿是“由岩浆侵入而成”;结合该国地处板块碰撞带,岩浆侵入后冷凝形成铜矿;地壳上升,矿床上覆岩石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被剥蚀,使铜矿出露地表。

第(2)题,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交通、政策、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第(3)题,注意题干要求是“不利地理条件”。

由图可知卡拉马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水资源短缺;铜矿冶炼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该地区能源缺乏;铜矿冶炼工业对环境污染严重,对当地环境压力大;当地市场狭小;交通不便,产品外运压力大。

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题,注意观点与理由的统一。

【答案】(1)地处板块碰撞带,岩浆侵入后冷凝形成铜矿;矿床上覆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侵蚀,使铜矿出露。

(每点2分,共4分)(2)智利铜矿资源储量丰富,产量大;智利西海岸有港口,海运条件便利;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劳动力资源丰富;国际市场广阔。

(每点2分,共6分)(3)卡拉马水资源短缺;能源缺乏;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环境污染严重;当地市场狭小。

(每点2分,共8分)(4)赞同。

理由:铜矿为非可再生资源,终将枯竭;智利产业结构单一,对铜矿产业依赖严重。

2020高考总复习课件_地理(鲁教版)_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

2020高考总复习课件_地理(鲁教版)_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_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
25
解析 第(1)题,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图示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即自西向东流,依 此可判断地势特征。第(2)题,图示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且沿铁路线分布。第(3) 题,注意城区、郊区分布基本沿铁路线呈带状延伸。海港区位条件可从水域条件(停泊、 航行条件)、陆域条件(陆地建设),以及经济腹地和城市依托角度分析。 答案 (1)地势西高东低。判断理由:河流多由西向东流。 (2)城市分布不均,主要沿海、沿交通线分布。 (3)孟买的城市空间形态呈条带状。孟买湾为避风海湾,港阔水深,有很好的航行条件 和停泊条件;有多条铁路与全国主要城市连接,腹地广阔,货运量大;孟买是印度的 工商业和金融中心,经济发达,港区基础设施完善。
其布局 业在世界上占突出地位

称。“__资__源__型”布局为主

农业
以__种__植__业为主
_畜__牧___业发达
人口与 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 人口密集,__城__市__化__水平高,
在_太__平__洋___沿岸地带
曾向海外大量移民
10
3.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地势__西__高__东__低____,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气温:由_南___向__北__递减;降水: 受_夏__季__风___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划分指标:__地__形__和__气__候__。 (3)具体划分(如下图) ①三大自然区: a_东__部__季__风__区__,b_西__北__干__旱__半__干__旱__区___, c__青__藏__高__寒__区____。 ②界线:Ⅰ大致与_4_0_0_ 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 致 沿 ___昆__仑__山__-_阿__尔__金__山__-祁__连__山____;Ⅲ 大 致 与 __3_0_0_0__ 米等高线一致。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第一讲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课件鲁教版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五单元第一讲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课件鲁教版
2.解决共识 全人类的一切③ 基本需要 应该得到满足;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 耐受的极限;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就是④ 环境管理 。
3.环境管理 (1)概念: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⑤ 自然环境 质量的活动施加影 响。 (2)必要性:单靠⑥ 技术方法 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 发展,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⑦ 管理手段 。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科学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1)手段:宣言、政策、国策及法律等。 (2)意识:在广大人群中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图2所展示的参加环保 活动的孩子们,是个人环境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解析 环境问题的危害虽然具有不可预见性,但是人类可以通过其 他技术手段尽量减少其危害,而不能因此不合成新的、自然界原来并不 存在的物质;随着人类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联系的不断增强,一部分环 境问题会演变成全球性问题;鉴于环境问题的成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 原因,因此两极地区人烟稀少不代表其不存在环境问题。
六、民间环境保护组织(非政府组织,NGO)
1.主要优势
2.工作方向 (1)环境和生态的 教育与研究 。 (2)协助政府执行 环境政策 。 (3)监督 企业 的行为。 (4)与企业合作开发 环保产品 及服务。
3.中国的环保NGO (1)特征:数量 多 、发展 快 、很活跃。 (2)作用:对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直接参与保护环境和实行 社会监督 发挥了积极作用。 (3)典型: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也称 自然之友 )。 七、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第一讲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2.列举不同类型的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
学 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指 3.从人口、资源、发展的角度,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3.1区域的含义及类型课件

山东2020版高考地理第十三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3.1区域的含义及类型课件

-6-
3.区域的划分
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1)划分指标 可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 素特征划分
(2)划分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 因地制宜 开发利用。 地对区域加以
-7-
二、区域的主要类型
类 型 均 质 区 功 能 区 含 义 举 例
要素具有 相似性 或相对 一致性的区域 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 面的相关性或 内在联系 的区域
-14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提升15
2.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区际联系
区域之间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
-15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提升15
发达地区 相对 优势 经济要 素流动 区际联 系方式 实例
欠发达地区
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 劳动力、自然资源丰富 结构成熟 资金、信息、产品流向落后 资源、 劳动力流向发达地 地区 区 人口流动(我国的“民工流”)、资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 输、西电东送)、产业转移 珠江三角洲与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上海与新疆的对 口支援等
-22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提升15
地理要素 分析思路 气温(气压)高低+阴晴+雨雪(降水强度大小、雨区范 天气特征 围)+风(风向、风速)+光照 水文特征 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落差+流速 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网密度+河道深浅/ 水系特征 弯曲/宽窄+水系形状 地表环境 地形地貌+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水系(河湖 特征 多少及其突出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农业部门结构+农业生产对象+农业生 农业生产 产经营方式+单产高/低+商品率+机械化水平+地区生 特征 产专门化

山东省高考地理复习区域与区域发展问题第一讲区域发展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山东省高考地理复习区域与区域发展问题第一讲区域发展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生物多样 性减少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物种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3.分析措施时,则必须从原因来分析,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只有 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进行: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 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 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 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4.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答题模板
沿海滩涂
划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边界、有节制地开垦滩涂;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开展滨海湿地优化养殖 和生态养殖工程;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发展旅游业,实现湿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一体 化
河口三角洲 修筑防海潮大堤,湿地内围堰蓄水,在高盐碱地域人工培育柽柳林和人工种植芦苇等;防止水污染;加强河 流水利工程建设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田还沼泽;禁止滥捕、滥猎,保护野生动植物,在急需补水的重要湿地实施生态补 水工程,引松花江水、嫩江水回灌;过去开垦的沼泽地逐步退耕
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农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又使原来 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在河流上游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采取休渔制 度、限制网捕等措施,以保证鱼类的再生产能力;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件 专题15 土壤与环境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课件 专题15 土壤与环境

【真题再现5】
(2022·辽宁卷)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与 较强的耐污染能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攀升,目前达到国内 总消费量的85%左右。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大豆需求快速增长,为应对产需缺口, 各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黑龙江省发布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的补贴标准 后,玉米、大豆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发生了变化,2018-2020年,玉米的补贴价格上升, 播种面积在下降,总产量有所下降;大豆的补贴价格在下降,播种面积在上升,总产量 在上升。玉米与大豆轮作可以保障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合理和粮食增产。
7.(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
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1)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
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cm)
的有机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

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由有机质输入和分解两方面决定,图中显示,该样
7.(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
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真题再现6】
(2022·湖南卷)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 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 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 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水分:输送养分和合成有机物需要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植 物生长过程的需要。
【解题方法指导】
一、土壤的成分与性状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课件)专题十 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共89张PPT)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课件)专题十  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共89张PPT)

“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得出:人类干扰活 动大幅减少,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 的恢复与扩展。第(2)题,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道路建 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同时该题考查了人类活动 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宗旨是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创造 更合适的生态环境。
答案:(1)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 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 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 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 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❷。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❸(下 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❹。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 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 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2)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 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 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 查主要是以区域 图为载体,结合图文材料,重点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尝试作答】(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 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 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 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 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 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 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 境变化。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版 教师课件:15 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浙江专用版 教师课件:15 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14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15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2)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__退__田__还__湖____、还沼泽,禁止滥捕滥猎,防止湿地 水污染等。 注意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具有产出功能。湿地保护并不是不 去发挥湿地的生产功能,而是使其在发挥生产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环境保护功能。 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湿地的同时,重视湿地的环保 功能,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6
[过关题组] (2018·11 月浙江选考)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
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据此回答 1~2 题。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专题十五 区域可持续发展
17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B来自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节变化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生物圈保留区。湖中有一种红色水藻,当盐度
达到一定高度时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造成其他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环境恶
化。读湖区气候统计表和丰水期乌尔米耶湖水域面积图(下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讲义(含解析)鲁教版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1 2018·山东济南模拟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

下车后,他举目所见尽是沟渠纵横的水田,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如下图。

他步行进入村落,他见民居间处处涌泉。

村主任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

据此完成1~3题。

1该村落所处地形为A.冲积扇B.高原C.三角洲D.山地2该地可能位于我国A.山东B.台湾C.四川D.浙江3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A.植被B.河流C.土壤D.地形答案1A 2B 3A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村落位于高山山前地区,水田面积大,且民居间处处涌泉山前冲积扇扇顶为地下水富集区,据此可推断,该村落所处地形为冲积扇,A正确;水田应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B、D错误;三角洲应分布在入海口,C错误。

第2题,由材料可知,居民是渡海来此,可推知,该处与大陆之间有大海相隔,且岛上有椰林分布,应位于热带地区,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及选项可知,该地应位于台湾,B正确;山东、四川及浙江为温带或者亚热带季风气候,均不会有椰林分布,排除A、C、D。

第3题,在村民的祖先到来之前,该岛人烟稀少,以天然植被为主,随着人口增加,为了获得充足的粮食供应,应当对自然环境中的植被进行改造,开垦耕地,种植水稻等作物,A正确。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信息答案水田;处处涌泉;渡海来此;高山耸立;椰林成排。

典例2 2018·天津文综结合图a和图b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a中景观的地点,是图b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在图a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A对由图a某地景观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草原地区,北部为高山,海拔3700米以上,图b中甲地在海拔0~1000米的山麓地带,附近有河流经过,可能为草原,北部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符合题意。

2020山东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14+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020山东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14+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点38 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
③对位于30°N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和密 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比较,可以从河流注入的海洋、地形 成因、气候类型、人口分布、主要城市、发展农业的条 件与主要农产品、农业带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④回归线附近的巴西圣保罗与印度加尔各答,可从气候 类型、矿产、主要农产品、人口与工业、经济特点等方 面进行比较。
考点38 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
③河流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 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 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 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④湖泊特征:湖泊成因、分类、水位、面积、汇水区 域及变化特征。
考点38 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
3.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角度
考点38 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
5.因地制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发展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等多方面内容。 因地制宜地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区域自然、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业首先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最适合当地 的农业类型,然后再根据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条件合理配置 农作物的比例。比如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从农业方面来讲, 东北平原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大、小兴安岭及 长白山区,适合发展林业生产。但在发展中要遵循适度原则, 科学发展,以防因为过度开垦出现黑土流失严重、湿地退化 等问题。
【答案】B
考点38 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
【解析】(3)根据地方剧种的名称较容易判断, 川剧是四川省剧种,故A错误;豫剧是河南省剧 种,故B错误;粤剧为广东省剧种,故C错误;越 剧起源于浙江,浙江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故D 正确。
【答案】D
考点38 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章生态环境保护20.2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件新人教版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章生态环境保护20.2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件新人教版

森林 破坏
封山育林、计 划砍伐、采育 结合、退耕还 林、改变林区 经济结构
-13素养提升22
生态 主要 问题 分布区 草原 退化
湿地 萎缩
自然 原因 气候 内蒙古、 过度放 干 青海、 宁 牧、过度 旱、 夏、 新疆 垦殖 降水 减少 环境污 沉积 三江平 染、围湖 物自 原沼泽、 造田、引 然充 湖滨海 水灌溉以 满湖 滨 及河流的 沼 截流改向 人为原因



使野生物种难以 正常繁衍,给相对 封闭的生态系统 带来毁灭性的影 响
扩大自然保护 区,建立生态 走廊,采育结 合,合理放牧, 实行禁渔期制 度
降水 黄土 季节 土壤 高原、 人口稠密, 变化 侵蚀 东南 过度开垦 大且 丘陵 多暴 雨
使耕地的表土流 失,带走大量营养 物质,土壤肥力下 退田还林、植 降;导致下游河、 树种草、改坡 湖、 水库泥沙增多, 为梯 河床抬高,进而引 发洪涝灾害
-15素养提升22
生态 主要 自然 人为原因 问题 分布区 原因 西北、 华 北干旱、 过度放 降水 荒漠 半干旱 牧、 过度 少、 化 区及一 樵采、 过 气候 些半湿 度开垦 干旱 润区
后 果 土地荒漠化不仅 对本地区造成危 害,而且可通过沙 尘暴的形式影响 其他地区
措 施 解决当地群众 生活用能问 题,严禁乱砍 滥伐
-24素养提升22
-25素养提升22
即时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流域,黑河最终注入内蒙古 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几年祁连 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存在违法违规开矿、水电设 施违建、企业偷排、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等状况,祁连山这 块“生态屏障”危机凸显,风采不再。下图为黑河流域和祁连山自然 保护区示意图。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区域可持续发展 (共93张PPT)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课件:区域可持续发展 (共93张PPT)

考点二 区域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
(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 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 5 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 称的 1 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 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 级)日数。
6.“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 是( C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解析:“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 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 性原理。
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D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解析:洪水暴涨只能形成暂时的积水,A 错。由材料“洼地 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增加的湿地面积主要来自草地, 故 B 错。地面沉降与湿地的形成关系较小,C 错。高纬的西伯利 亚地区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层和越年积雪分布,全球气候变暖, 气温升高,导致积雪融水增多和表层冻土融化,为湿地形成提供 了水源,且下层冻土不利于水分的下渗,易在洼地形成湿地,D 对。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 多(近 70 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 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 (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 大),当地资金不足。
2.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D ) A.改变枣林内外裸地间风速风向 B.减少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 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D.阻碍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1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1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3)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④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山地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 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修建房屋、水利设 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是水 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 的过程。其危害非常严重,如下图所示: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二、水土流失 1.原因(1)自然原因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2)人为原因 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①破 坏植被;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使原来的林草 植物被破坏殆尽,无法恢复;③开矿:露天煤矿的 建设,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使矿区 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 机制,河道滩地开矿使大量泥沙直接进入河道,增 加河流泥沙。
d.重要的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尤其是降水, 异常增多会抑制风沙活动,而异常减少则加剧风沙 活动。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②人文因素——决定性因素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2)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区域
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 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4)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 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 林则林,宜牧则牧;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 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解决农牧民能源问题的途径: 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⑤控 制人口增长。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4.荒漠化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核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内容 ①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②扭转正在 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③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 地的生产力。
(3)原则 ①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②治山、 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d.重要的条件——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尤其是降水, 异常增多会抑制风沙活动,而异常减少则加剧风沙 活动。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②人文因素——决定性因素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2)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区域经
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 他地区人们的生存。
(3)措施 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 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种植、水土保持、 人畜饮水、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 等生态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综合防治。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知识拓展】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 主的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 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 为红漠化。
【易混辨析】荒漠与荒漠化、沙漠化 荒漠是一种景观类型,指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蒸发强烈、
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景观,包括戈壁、 沙漠以及沙地等,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荒漠化是指土地退化现象,指土地逐渐退化的过程,这种现 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也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山地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 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修建房屋、水利设 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是水 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 的过程。其危害非常严重,如下图所示: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3)西北荒漠绿洲交错生态脆弱区:该区主要分布于 河套平原及贺兰山以西,新疆天山南北广大绿洲边缘区。 生态脆弱性表现为:典型荒漠绿洲过渡区,呈非地带性 岛状或片状分布,环境异质性高,自然条件恶劣,年降 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极度短缺,土壤瘠薄,植被 稀疏,风沙活动强烈,土地荒漠化严重。重要生态系统 类型包括:高山亚高山冻原、高寒草甸、荒漠胡杨林、 荒漠灌丛以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等。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1)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该区主要分布于大兴 安岭山地和燕山山地森林外围与草原接壤的过渡区域。 生态脆弱性表现为:生态过渡带特征明显,群落结构复 杂,环境异质性高,对外界反应敏感等。
(2)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该区主要分布于年降 水量300~450毫米、干燥度1.0~2.0的北方干旱半干旱 草原区。生态脆弱性表现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土壤结构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容易受风蚀、水蚀和人 为活动的强烈影响。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 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 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大多位于生态过渡区和植 被交错区,处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 是我国目前生态问题突出、经济欠发达和人们生 活贫困区,同时也是我国环境监管的薄弱地区。 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 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 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脆弱 区属于限制性开发区域。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2.危害 (1)冲毁土地,破坏耕田。 (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3)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4)淤积水库,堵塞河道。 (5)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 (6)削减地力,加剧干旱状况。 (7)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 (8)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4)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该区主要分布于 我国长江以南红土层盆地及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性 表现为:土壤瘠薄,受人为活动影响大,土地过度开垦, 土壤质量下降明显,生产力逐年降低;丘陵坡地林木砍 伐过度,植被覆盖率低,暴雨频繁、强度大,地表水蚀 严重。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8)沿海水陆交错带生态脆弱区:该区主要分布于我 国东部水陆交接地带,典型区域为滨海水线500米以内、 向陆地延伸1~10千米之内的狭长地域。生态脆弱性表 现为:潮汐、台风及暴雨等灾害频发,土壤含盐量高, 植被单一,防护效果差。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二、荒漠化 1.含义及类型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3)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④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2.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2.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旱半干旱 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 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涉及黑龙江、内蒙古、吉 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 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 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21个省级行政区。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应试基础必备 考法1 荒漠化问题分析思路 考法2 水土流失问题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应试基础必备
一、生态脆弱区 1.生态脆弱区概念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 类型的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其主要特征包括: 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时空 波动性强、边缘效应显著和环境异质性高。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1.形成原因
(1)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 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2)人为因素 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是目前水土流 失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 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土质疏松。主要 表现在: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3.治理
(1)工程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 以小流域为 单位进行综合治理等。 (2)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3)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 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等。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考法1 荒漠化问题分析思路
(5)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该区主要分布 于我国西南石灰岩岩溶山地区域。生态脆弱性表现为: 全年降水量大,融水侵蚀严重,而且岩溶山地土层薄, 成土过程缓慢,加之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 率低,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 发生。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6)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该区主要分布于 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横断山区。生态脆弱性表现 为:地势起伏大,地质结构复杂,水热条件垂直变化明 显,土层发育不完全,土壤瘠薄,植被稀疏;受人为活 动的影响强烈,区域生态退化明显。
模块三 区域发展
专题15 区域环境与发展问 题
演讲人: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目录
CONTENTS
考点40 区域森林与湿地问题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3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2.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于北方干旱半干旱 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 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涉及黑龙江、内蒙古、吉 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 海、新疆、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 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21个省级行政区。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西北地区地理位置 位于 非季风区 、年平均降水量在 400毫米以下的 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差异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3)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3.荒漠化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3.次生盐碱化 (1)成因 自然方面,频繁的旱涝气候(华北平原),地势低 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社会经济方面, 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等。
(2)措施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 理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考点39 区域荒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
(7)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该区主要分布于 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寒山地沟谷地带、藏北高原和青海三 江源地区等。生态脆弱性表现为:地势高,气候严寒, 自然条件恶劣,植被稀疏,具有明显的风蚀、水蚀、冻 蚀等多种土壤侵蚀现象,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