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律。

2.掌握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

3.能够应用简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律,掌握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应用简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通过例题的演示,引导学生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的概念及符号:÷。

例:有8个小球需要平分到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分几个?解: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8÷2=4,每个盒子里分4个。

2.讲解除法的运算规律(1)除数为0时,没有答案,除不尽。

(2)一正数除以一正数,商为正数。

(3)一负数除以一正数或一负数除以一负数,商为正数。

(4)零除以所有非零数均无解。

3.演示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演示除法的运算方法,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注意事项。

例:计算20÷5。

解:先写竖式,被除数20写在上面,除数5写在下面,商写在中间的空白处,余数写在最右边。

4----5|2020--所以20÷5=4。

4.练习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自行完成简单除法的计算题目,如12÷4、15÷3等。

5.应用简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除法,并培养学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某商店有一批参考书,共100本,要均分给5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几本?解:100÷5=20,每个班级分20本。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除法的概念及符号,理解除法的运算规律,掌握简单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应用简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相关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儿歌编制5的乘法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学会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

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拿着2块红方巾。

先让学生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伴随音乐出示课本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授师: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来概括。

你能根据儿歌或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学生独立观察。

全班交流后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1.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2.5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和5。

3.有5句,前一个因数分别是1、2、3、4、5,后一个因数都是5。

(三)知识应用师:应用2和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车轮?2.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第一关:算得数写口诀。

1×5=()口诀:()3×5=()口诀:()2×5=()口诀:()5×4=()口诀:()5×5=()口诀:()第二关:你会算吗?第三关:你行我也行。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带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带反思

一看杂技---表内乘法(一)教学内容: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教材编排特点: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

教材以“看杂技”为主要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2、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口诀句数的编排上。

由于传统的“小九九”2、3、4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

而“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困难。

所以本单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优点结合起来编排。

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

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3、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

以琅琅上口的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是本单元乘法口诀编写的又一特点。

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简短精练、朗朗上口等特点。

本册乘法口诀部分的编写思路就是将累加所得的数编成儿歌,然后将儿歌进一步简化编成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轻松愉快的口诀编制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3、4的乘法口诀。

学与教建议:1、口诀的编制要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2、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4、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

第一单元观看自行车表演---1、2、5的乘法口诀信息窗解读:这幅图呈现的是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

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转着2块红方巾。

通过师生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并学会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青岛版五四制)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核心知识点】除法运算的意义【前置基础】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后继地位】本节课是后面学习除法计算及除法解决问题等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学重点】从平均分的方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两种情况的具体过程。

【思想方法阐释】本节课主要思想方法体现在两个方面:1.符号化思想:利用学生平均分经验逐渐抽象出数学符号(除法算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

2.模型思想:通过例题及生活实例等丰富的素材明确两种平均分方法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观察对比中把复杂的情景简化,确定必要的数据,理解“求份数”,实际就是“求一个数中有几个几”,像这样的问题就用“总数÷每份数=份数”,而按份数平均分的问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就可以用“总数÷份数=每份数”。

二、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形成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比较、模型等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符号的概括性和简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具、学具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纸、学具磁力板四、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小动物们快乐的在森林里生活,突然有一天森林里发洪水了,小鹿和小熊被困在小岛上急需救援!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信息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思考提问题师:我们快帮狮子救援队解决一下这两个重要的问题吧!(二)合作探究,感受意义1.解决“救小鹿需要几条船”,感受除法第一种意义(1)谈话。

师:12只小鹿,每条船4只小鹿,救小鹿需要几条船呢?先想一想需要几条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学具纸上圈一圈得出答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01]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01]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01]这份教案旨在为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师们提供一个参考,帮助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小数点后一位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了解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掌握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熟悉在图形上标出数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数轴的概念,掌握在数轴上标出数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教会学生小数点后一位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教会学生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熟悉在图形上标出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教会学生在数轴上标出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本节课的教学准备包括以下方面:•PPT课件;•学生练习册;•讲台、黑板、粉笔;•教学实物:数轴、图形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小数,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它们的大小。

学生可以根据小数点后一位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判断这组小数的大小。

例如:0.36 > 0.17 0.89 > 0.52 0.14 < 0.29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熟悉小数点后一位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 重点讲解接着,教师向学生讲解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首先,教师让学生回顾一下十分之一是什么,并展示一组十分之一的数,让学生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来掌握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然后,教师让学生将十分之一的数和几何图形联系起来,通过在图形上标出数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最后,教师介绍数轴的概念,并让学生试着在数轴上标出一些数。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熟悉在数轴上标出数的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 练习与作业最后,教师让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相应的练习题,并将作业布置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小数点后一位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对十分之一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得不是很熟练。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及意义。

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3. 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及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及意义,通过实例演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练习:布置一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和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技巧。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 板书内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及意义、计算方法、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技巧。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练习题。

2. 提高题: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练习题。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备课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备课

第一单元看杂技—表内乘法(一)单元备课第二单元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备课课题角的初步认识(2)课型新授总课时数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

2、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知道角有大有小,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感知直角的特点,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

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媒体课件是否详案是教学过程设计修改补充一、复习铺垫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导入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课本、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这些角跟刚才同学们做的角有什么不同呢?(可以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方法进行比较。

)三、探究展示交流师:观察教科书、练习本的四个角,这些角都相同吗?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1、试着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看看大小相等吗?2、你知道这样的角叫什么角吗?(到课本中找一找答案。

)认识直角符号。

3、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四、比较角的大小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小组合作,比较三个角的大小。

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

比较三个角大小可以借助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也可以剪一剪,折一折。

五、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4,找出图中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2、练习6、8,比较角的大小,通过最后一组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六、总结: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教学反思:备课时间2015、9、5 上课时间第三单元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细版精选10篇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细版精选10篇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细版精选10篇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细版 1教学内容:拨一拨(书24页)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数位顺序表: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新课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拨一拨、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㈠教学拨数第(1)题,教师板书“二千九百三十二”①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学,拨好的同学请举手。

②学生举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拨的,为什么是这样拨?然后提问学生怎样读这个数。

③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十二。

整百整百的数数到九百接着整千的数数到二千④说一说2392中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⑤要求学生先4人一组一起数,一起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⑹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第24页自学拨数,(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习后,教师请学生到教坛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拨。

㈡教学读数、写数学生试着读拨出的数。

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

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认识各个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够通过造数和画图的方式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

3.学会使用较为简单的数学符号进行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学习简单的算术运算。

3.学习使用简单的符号进行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1.学生可能会混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有些学生可能还不太熟练使用数学符号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数字和符号,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和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教师可以问:“这个数字比那个数字大还是小?”并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回答,如“手举牌子”、“点头摇头”等。

2. 讲解教师可以通过造数和画图的方式,对算术运算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可选择两个数字,并让学生通过画圆圈、点数、横线等方式,表达这些数字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的讲解。

3. 练习教师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比如,让学生练习查找数字大小的关系、练习画图并计算简单加减法等。

4. 拓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或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进行拓展。

比如,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加减法游戏、让学生解决购物时的找零问题等。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

2.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观察学生能否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3.发放试卷或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估。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 知道一个个地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是千。

2. 知道并能说出数位顺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实际意义。

3. 会用正方体积木块、千数简图、人民币等不同方式表达数。

教具:方块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一、情境引入1. 出示多媒体花图师: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办?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朵一朵地数用.表示十朵十朵地数用-表示一百朵一百朵地数用□表示这是上节课学习千数简图的知识。

出示:□□□ 师:看简图你就知道花的朵数了,先写数再读数。

(师出示答案校对)2. 揭示课题:数可以用千数简图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千以内的数。

(板书:小探究)二、探究过程1. 认识十进制数位表,会用正方体积木块表示数。

引:我们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 演示媒体,提示学生轻轻地跟着数。

问:看了电脑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识? 根据回答,小结并输入结果。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

小结:用正方体积木块也可以表示数。

尝试表示数。

A 板书:312,要求:从学具中挑出合适的表示。

(校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B 问:4种学具中还有一种未使用过的,让312变大,并写出这个数。

小结:(出示表格)通过动手摆学具我们已经知道4种学具各代表什么,请试着再说说。

(输入结果) 针对练习:比比谁摆得又快又对? 205 出示答案(说说哪种学具未用到,为什么?哪一位上没有单位?板书:(个位、十位) 根据你所掌握的本领与刚才学到的结论,你能说说还有哪些数位吗?按一定的顺序说出。

出示数位顺序表,请学生提问。

小结:从左到右变大,满十个千还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号。

2. 练习运用要求将引入题改为用正方体表示,并说组成,检验自己对否。

出示结果校对。

A 完成书3(1),先说组成再写数。

出示:243要求:用手中的学具或桌上的笔纸等材料,自己试着表示这个数。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01]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01]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01]一、教材信息•书名:《青岛市小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出版社:青岛出版社•ISBN号:978-7-5421-xxx-x/x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说出0到100的数字。

2.能够正确识读0到100的数字。

3.能够掌握0到100的数字排列顺序及大小关系。

4.能够认识和数0到100的十以内升、降的顺序。

5.能够认识和数0到100的个、十位数,会用个、十位数表示0到100的数字。

三、教学内容1.简单认识0~100的数字。

2.了解0~100的数字排列顺序及大小关系。

3.掌握0到100的数字排列顺序及大小关系。

4.掌握0到100的数字排列顺序及大小关系。

5.了解数字升降,认识升降的顺序。

6.认识和数0到100的个、十位数。

7.拓展数字认识能力。

四、教学重点1.掌握0到100的数字排列顺序及大小关系。

2.能够认识和数0到100的十以内升、降的顺序。

3.能够认识和数0到100的个、十位数,会用个、十位数表示0到100的数字。

五、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说出0到100的数字。

2.能够正确识读0到100的数字。

3.了解数字升降,认识升降的顺序。

六、教学方法1.游戏式教学法。

2.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示范标准算法为辅。

3.情境教学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导入作者及课题。

2.熟悉教材内容。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环节(1)认识数字和数0~100。

1.要求学生自己理解数字和数的概念。

2.让学生说出0~100的数来。

3.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数字的排列,比如1到9或10到19。

4.让学生用舌头数数字。

(2)认识数字升降。

1.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自己的学号报出来。

2.让学生找出某个数之前和之后的数,并判断它们是升序还是降序,最后列数,让学生来判断。

3.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排列,来发现数字的升降次序。

(3)认识十的概念。

1.让学生通过一些图形认识十这个概念。

2.利用手的手指来简单计算。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编写的特点: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

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开放性强。

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

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

学与教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它数学活动,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阅读并写出20以内数字的符号表示法;2.能够用加减法进行20以内的口算;3.能够简单了解“添头法”和“拆头法”;4.能够通过练习,提高对动态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几何形状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符号表示法•认识阿拉伯数字0-20,并用符号写出;•通过练习掌握0-20的数字拼音。

2. 两位以内的口算•认识两位数的概念,了解数位、数值;•纵列竖式解决两位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问题。

3. 添头法和拆头法•通过数学游戏认识添头法和拆头法的概念;•通过练习掌握添头法和拆头法的实际应用。

4. 图形观察和认知•认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形状;•通过观察和操作练习,了解几何形状的特性和属性。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解法:通过讲解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数学规律。

2.操作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和巩固练习。

3.游戏教学法: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性。

4.讨论交流法: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1. 数字符号表示法1.引导学生数数0-20,然后写出数字符号显示。

2.让学生进行拼音练习,看拼音写数字。

2. 两位以内的口算1.让学生理解万、千、百、十、个位数概念;2.让学生掌握纵列竖式形式,以两位数为一组进行计算。

3. 添头法和拆头法1.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认识添头法和拆头法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掌握添头法和拆头法的具体应用方法。

4. 图形观察和认知1.让学生认识几何形状的基本特性和属性;2.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组合等方法,加深对几何形状的认知。

五、教学评价评价学生的过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自我评估:让学生自己评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情况;2.交流分享:让学生结对、小组或全班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经验和困难;3.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

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

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

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例文教学导入语(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注意课堂中每个环节过渡性语言的设计,使课堂教学进程流畅自如,让全部课堂显得张弛有度,活而稳定,没有跳跃感,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五四制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例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6~P7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知道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知道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培养孩子对具体情境提取数学信息、进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中感受乘法的简便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热情。

教学重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说明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进程:一、情境诱思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引诱:“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二、解决问题1、学生各自用自己爱好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小组交换: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3、汇报情形。

加法乘法5+5+5+5+5+5+5=35(人) 5×7=35(人)7+7+7+7+7=35(人) 7×5=35(人)4、你爱好那种运算方法?为何?(绝大部分学生会爱好用乘法运算)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运算会简便的多,由于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觉了什么?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运用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编写的特点: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

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开放性强。

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

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

学与教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它数学活动,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看杂技 信息窗2—观看顶碗表演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看杂技 信息窗2—观看顶碗表演

信息窗2——观看顶碗表演教学目标:1.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么喜欢看杂技表演,今天老师就继续带大家去欣赏一场顶碗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二、讲授新课:活动一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2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3个小丑9个球,12个小碗顶在头;……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

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

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

1×3=3 一三得三2×3=6 二三得六3×3=9 三三得九1×4=4 一四得四2×4=8 二四得八3×4=12 三四十二4×4=16 四四十六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活动二:应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

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1. 演晃板的有多少人?2. 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3. 一共亮着多少个绿灯笼?……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学生自由发言。

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三: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

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用乘加、乘减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通过对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策略——分析法、体验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经历“提问——分析——先求——再求”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习惯。

3.通过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两步计算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能理解表达两步计算的思路,初步感受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课前小游戏:出示实物(一盒糖):请大家猜猜这一盒里面装了几块糖?预设1:10块预设2:8块……请一位同学抓一把,大家猜猜她手里可能有几块糖?预设1:4块预设2:5块……一起数一数同学手里的糖有几块。

盒子里剩下了几块糖?指名数一数。

原来盒子里有几块糖?预设:9块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1:3+6=9(块)预设2:3代表手里的糖,6代表盒子里剩下的糖,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原来糖的总数。

(一)创设情境,整理信息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让我们跟随旅游团一起去崂山春游。

看看你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春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出发吧!2.看!我们首先来到哪儿?预设:停车场。

是的,我们来到了崂山风景区的停车场。

3.瞧!这儿还有一些数学信息呢,谁能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教师打乱顺序板贴:数学信息)看到黑板上的这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太乱了。

4.你能想个办法,把它们整理一下吗?预设:分分类。

5.你想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预设:有关汽车的分为一类;有关人数的分为一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贴。

)6.现在,看到整理之后的这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感受?预设:清楚。

7.是的,刚才那么凌乱的信息,经过大家这样的分类整理,现在就非常的清晰明确了。

大家真是一群会整理信息的好孩子!(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整理之后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板贴)预设:(1)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2)小汽车停了多少辆车?(3)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4)4个组一共有多少人?……小结:回想一下,刚才我们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谈话:同学们,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

在这次聚会中,你会遇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师:咱们现在就去看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出示信息图,请小朋友观察,宴会为小动物们都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呀?有那些数学信息?)生: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

师:那这些食物分别是为谁准备的呢?生:熊猫吃竹笋,猴子吃桃子,兔子吃萝卜,松鼠吃松果。

师:对啊,每种小动物吃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分的时候可不能乱分。

猜一猜,它们接下来要干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怎么分竹笋?怎么分萝卜?怎么分松果?(二)探索新知,体会领悟活动一:分竹笋1.师:让我们看看这张餐桌上都有谁?有什么好吃的?你看,大熊猫欢欢和乐乐来了,他俩好像在商量什么事情,请你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这两只大熊猫会遇到什么问题?生:分竹笋。

2.分竹笋:你想分成几份?为什么?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竹笋,需要拿几个学具?那你想怎样分?下面请你用6个学具代替竹笋,分给两只大熊猫,现在开始。

3.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你是怎样分的。

4.谈话:谁分好了?你说我写。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为什么?)对学生的各种分法进行比较。

5.谈话: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摆一摆,我们发现有好几种分竹笋的方法,你们真不简单。

那么,从这些不同的分法中,你发现了什么?6.小结:你看这一种,(用红笔描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同样多。

活动二:巩固练习(动手实践二)1.现在请你们还是拿自己的这6个学具,如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学具呢?(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摆一摆,互相检查一下)引导:每只大熊猫分3个竹笋,是不是同样多?那么我们就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儿歌编制5的乘法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学会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

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拿着2块红方巾。

先让学生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伴随音乐出示课本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授师: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来概括。

你能根据儿歌或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学生独立观察。

全班交流后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1.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2.5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和5。

3.有5句,前一个因数分别是1、2、3、4、5,后一个因数都是5。

(三)知识应用师:应用2和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车轮?2.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第一关:算得数写口诀。

1×5=()口诀:()3×5=()口诀:()2×5=()口诀:()5×4=()口诀:()5×5=()口诀:()第二关:你会算吗?第三关:你行我也行。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乘法口诀编一道应用题,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四)课堂检测1.完成下面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二十五;三五()四五();()一十2.根据口诀写算式三五十五二五一十()()3.解决问题每个杯子3元、王老师买了5个杯子需要多少元?(五)总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了解乘法口诀的结构。

2.初步熟记2,3,4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关乘法。

2.难点:乘法口诀的结构,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29根同样长的小棒,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教师启发性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下面有几道乘法算式,谁能读一读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2×3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3×4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4×5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6×7读作()乘以(),表示()个()相加。

已经知道这些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能不能算出得数。

现在教师和你们比赛,看谁算得快。

你们想知道教师为什么算那么快吗?因为我是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

乘法口诀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中国小朋友比外国小朋友乘法算得快,就因为中国小朋友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1教师演示:提问:(1)每组有几根小棒,有几组?(2)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说出:2+2=4,2×2=4,教师板书)(3)谁能说一说2×2=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2个2是4)教师叙述:我们编成口诀是二二得四,教师板书。

表示2个2得4。

乘法口诀中的第一个二表示乘数的2,第二个二表示被乘数的2。

口诀的后半部分是积。

(4)我们知道2个2得4,请观察小棒图说一说1个2得几,乘法算式怎样列?怎样编成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逐一板书)板书排列为:2×1=2一二得二2+2=4;2×2=4二二得四2.教学例2(1)指导学生操作。

我们学过三角形,谁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请同学们用一根小棒表示三角形的一条边,摆出两个同样大的三角形。

(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2)引导学生编乘法口诀。

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2个三角形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谁能按例1的顺序根据图意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3=6,3×2=6)3×2表示什么意思,试一试编一句乘法口诀。

(相邻两个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二三得六)请同学摆出3个三角形(指名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摆)。

在小组内试着说一说: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3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再编出口诀。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3+3=9;3×3=9:三三得九3.教学例3以两人小组为单位,按一摆、二列、三编的顺序,口头编出4的乘法口诀。

一摆:每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

二列: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三编: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如下:4×1=4:一四得四4+4=8;4×2=8:二四得八4+4+4=12;4×3=12:三四十二4+4+4+4=16;4×4=16:四四十六2,3,4的乘法口诀编完了,谁能告诉大家,1乘以1得几呢?怎样编出口诀呢?教师板书:1×1=1,一一得一。

4.整理找规律启发提问:(1)2,3,4的乘法口诀学完了,同学们看一下,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的乘法口诀呢?4的乘法口诀呢?1的乘法口诀呢?(2)每句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3)2的乘法口诀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多几?3的乘法口诀呢?4的乘法口诀呢?找到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记乘法口诀。

(三)巩固反馈1.基本练习(1)读1,2,3,4乘法口诀:试记乘法口诀。

(2)背乘法口诀:指名背、分组背。

2.发展性练习(1)教师把口诀中的积擦掉,打乱顺序,任意指一句,由学生说出完整口诀。

(2)对口令一二()二三()一四()三三()二二()三四()二四()一三()四四()3.应用性练习用乘法口诀,算出乘法算式中的得数。

口算并说出口诀。

2×1=()口诀:____ 3×2=()口诀:____ 2×2=()口诀:____4×2=()口诀:____ 3×3=()口诀:____ 4×4=()口诀:____4×1=()口诀:____ 4×3=()口诀:____ 1×1=()口诀:____课堂小结:今天大家一起编出了1~4的乘法口诀,希望大家熟记它。

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生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画角。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演示动画“角的认识”2.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揭示并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引导探究1.初步认识角(1)演示动画“直线、射线、线段”。

(2)启发提问:手电筒、太阳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线呢?(3)小组讨论:直线、线段、射线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联系: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区别:端点数不同,线段的测量长度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2.初步认识角(1)演示“角的认识”。

(从一点引出4条射线。

)提问:a.你能从中找出多少个角?(最多6个)b.如果只想得到一个角?该怎么办?(2)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认识”,演示角各部分名称。

(4)引导学生利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小钉子摆角。

教师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a.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b.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c.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3.联系实际,深入感知(1)提问: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角?(2)启发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全班进行比赛,看谁的角最标准。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观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请同学们排出顺序。

(4)当学生在叙述顺序语言表达困难时,适时出示角的表示方法。

(强调“∠”和“<”的不同。

)4.讨论尝试,比较大小(1)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

通过故事,引出问题。

(2)同学讨论、尝试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3)继续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

(4)由学生小结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

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两个角相等。

)5.体验画角(1)由学生尝试用尺子画角,教师巡视。

(2)小结角的画法。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画两条射线。

)(三)巩固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2.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

哪些是角?哪些不是?3.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四)质疑小结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射线、线段、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画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形状及组成;认识直角及直角符号。

2.在发现角、认识角、研究角的探索活动中,发展观察、想象和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分辨直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阳光小学正在组织小制作活动,大家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小明和他的同学正在教室里做小制作呢。

仔细看图,从图上你能发现什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真多,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角有关的知识。

(二)认识角的形状和组成。

1.找角。

(1)原来小明他们的周围处处都能找到角,那我们周围呢?我们教室里哪些地方有角?(2)让学生边指边说,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

(3)师总结:大家找了这么多的角,这说明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地方有角。

2.指角。

(1)老师的三角板上也有角,找学生上台前指三角板上的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