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公开课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45张)优质PPT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形势图
贰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请不旋问踵:而为亡何。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我小朝人罢,相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
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应天府,国号大明。 ①倭寇问题基本解决,东南沿海形势逐渐稳定
②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353年,朱元璋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
同年,明军攻陷大都,元朝 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带领军民消灭福建、广东两地倭寇
弊端(结果):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耗费大,导致后期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③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隆庆和议,接受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
明成祖时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权 力在锦衣卫之上)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明代宦官俑
东厂腰牌
宦官魏忠贤
叁
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 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 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 君长,不服以武慑之。 ——《明史·郑和传》
明宣宗 大学士 “票拟权” 北方——对蒙古(鞑靼[dádá]、瓦剌[là]):
是防止国内外力量勾结的需要
明神宗 内阁首辅 大权尽归内阁
全盛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清 代 的 批 红
贰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请不旋问踵:而为亡何。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我小朝人罢,相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
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应天府,国号大明。 ①倭寇问题基本解决,东南沿海形势逐渐稳定
②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353年,朱元璋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
同年,明军攻陷大都,元朝 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带领军民消灭福建、广东两地倭寇
弊端(结果):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耗费大,导致后期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③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隆庆和议,接受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
明成祖时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权 力在锦衣卫之上)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明代宦官俑
东厂腰牌
宦官魏忠贤
叁
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1405-1433)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 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 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 君长,不服以武慑之。 ——《明史·郑和传》
明宣宗 大学士 “票拟权” 北方——对蒙古(鞑靼[dádá]、瓦剌[là]):
是防止国内外力量勾结的需要
明神宗 内阁首辅 大权尽归内阁
全盛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清 代 的 批 红
历史部编版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教学课件-PPT
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情况。
1561年,倭寇侵犯浙 江。戚继光率军在台 州九战九捷,平定浙
东倭患
戚继光与其他 抗倭将领带领 军民消灭福建 、广东两地倭
寇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 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 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连环画《抗倭 英雄戚继光》
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 范围 和地区
美洲
范围广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设备先进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造船技术的发达 (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4)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 勇于探索的精神
……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 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 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民族
向心力 (4)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
戚继光,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 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 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 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 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 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 央的统治
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朝廷负责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 界上的强国
2.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 位和威望,“示中国 富强”,同时也用中 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 的奇珍
1561年,倭寇侵犯浙 江。戚继光率军在台 州九战九捷,平定浙
东倭患
戚继光与其他 抗倭将领带领 军民消灭福建 、广东两地倭
寇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 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 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连环画《抗倭 英雄戚继光》
分组讨论: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 范围 和地区
美洲
范围广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设备先进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造船技术的发达 (3)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4)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 勇于探索的精神
……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 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 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民族
向心力 (4)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
戚继光,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 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 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 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 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 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 央的统治
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朝廷负责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 界上的强国
2.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 位和威望,“示中国 富强”,同时也用中 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 的奇珍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共94张PPT)
废丞相原因
1.朱元璋吸取历代宰相专权乱整,导致政局动荡,威胁皇权 的教训;
2.直接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权重,骄横跋扈,君权与相权 矛盾激化
3.根本原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加强专制统治
结果: 中央行政体系变化,皇帝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
明代以前 皇帝 宰相
六部等机构
洪武时期 皇帝 六部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①葡萄牙占据澳门 ②荷兰与西班牙争夺台湾
三、对内陆边疆地区的管辖 1.明朝与蒙古的战和 2.明廷对西藏的管辖 3.明廷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四、明清易代 1.明末农民战争 2.清朝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1.明朝建立
堂堂大元, 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 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 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 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 混愚贤。
哀哉可怜!
元无名氏《醉太平小令》
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
时间: 1368年
都城: 应天府(南京)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疆域: 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西南方管辖西藏, 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明代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 万平方公里。
内阁特点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 专制诸司…
—《明史》卷72《职官志》
• 1.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
• 2.始终没有取的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 政机构(性质)
• 3.职权范围模糊,不能正式统领六部受到司礼监牵制甚 至是控制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设内阁
课件8: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中央
皇帝
特
督 五军 务 内 吏 部 礼 兵 刑 工 察 都督 机 阁 部户部 部 部 部 院 府 构
地方
三司
民政(承宣布政使司) 军政(都指挥使司) 刑狱(提刑按察使司)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
时间 15世纪前期 目的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规模 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
③宦官专权
宦官 宦官(俗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
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原因 明朝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
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机构 司礼监(内廷宦官机构)
权力 ①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 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 查,有权逮捕、施刑。
明朝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体制
▲ 明皇陵 明皇陵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 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 建的陵园,占地约二万余亩。
▲ 明太祖像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攻占 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明朝的政治体制
①明太祖废丞相
巩固 统一
①修长城(山海关→嘉峪关)
②与鞑靼和议、朝贡、互市 ③封授乌思藏僧俗首领,并设立 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
④招抚东北女真族,设奴儿干都 司,封授女真首领官号
瓦剌
奴儿干都司
亦力把里
鞑靼
嘉峪关
山海关
北京
明
乌思藏
2.满洲兴起与明清易代
①满洲兴起
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 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2019年高中历史(必修)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内阁
材料一: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
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
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
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事务繁多
材料二: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拥被。
帝、国王的身死。
社会矛盾尖锐
——赵现海《内敛的明代中国》
根据材料分析元朝与明朝灭亡的原因
探究主题五:明清易代的教训
材料四:窑洞对:在延安的窑洞中,民主人士黄炎培追问毛泽东中 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支配 的问题。毛泽东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
人民民主 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
原非宰相!
机构。
材料二:(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 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 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 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张居正……死后,满门查抄,长子自杀,次 子充军,全家饿死十多人,威震一时的首辅竟落得如 此悲惨的下场!
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
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
探究主题四:欧洲殖民者侵扰的影响
材料一 沿海形势的另一大变化是西方殖民者的东来。随着新航
路的破开辟坏,了欧中洲国诸国的开主始权向,东发给展沿,海较人早来民到带东来方了的是灾葡难萄牙、
西班牙和荷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红毛夷(荷兰)自古不通中国,亦不知其国何名,其地
没明有朝产政生府什对么航商海业缺财利乏政益持。久负士的担大兴夫趣,强不未烈说反,能对也持,能甚抓续至住在发史展书海中上也力只量是的轻机轻会一。笔郑带和过的而航已海。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PT精品课件
(二)沿海危机 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 ①背景:
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开辟,明朝中后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 沿海活动日益频繁。 ②表现:
澳门: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台湾: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一)明朝的边疆管理 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概况: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访 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一)郑和下西洋 3.影响: ①积极:
郑 和 下 西 洋 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 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②消极: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太祖:
明 太 祖 时 期 , 废除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加强君主 专制的需要。(胡惟庸案)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太祖: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2.明成祖:
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 书机构——“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 票拟与批红:
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 为“票拟”。
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
(1)相同点:两者的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开辟,明朝中后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 沿海活动日益频繁。 ②表现:
澳门: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台湾: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一)明朝的边疆管理 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概况: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访 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一)郑和下西洋 3.影响: ①积极:
郑 和 下 西 洋 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 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②消极: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太祖:
明 太 祖 时 期 , 废除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加强君主 专制的需要。(胡惟庸案)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太祖: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2.明成祖:
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 书机构——“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 票拟与批红:
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 为“票拟”。
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
(1)相同点:两者的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走向高考
[2017·全国Ⅱ卷]明初朱元璋严禁 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 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 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
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 )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课堂练习
1. [2019·山东潍坊高一期末]1378 年,明太祖“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并大量裁 削中书省的官员,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或被逼退休,或被贬,甚至丢掉性命。这表明( A ) 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C. 一省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谏议制度难以约束皇权专制 2.自嘉靖至万历初,内阁权势如日中天,在同六部的权力之争中占了上风。于是内阁“朝位班次, 俱列六部之上”。这一变化表明( B ) A. 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 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 D.内阁首辅的权力失控
【 解析】 A 对,明朝中后期,内廷宦官机构 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这样司礼监太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 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枢决策。 B 错,材料所述现象是伴随着君主专制不断加 强而出现的。 C 错,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 没有丧失。 D 错,宦官参与议政,并非掌握决策权力, 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明朝经略边疆的史实,认识其对 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件《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优秀课件完美版统编版历史1
瓦
剌
蒙古族
①鞑
靼
亦 力把 里
葱 岭 修筑长城,战争、和议 嘉 峪关
③
奴儿干都司,封授
山 海关
渤
京师 海
(北京)
女真族
②
黄
明
大
河 南京 东
应天府
江
封授,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 海
都城 省级驻所
长城、边墙 政权部族界 未定 今国界
藏族
小 琉
球
南
海
明 南
万里石塘
石星石塘
海万
里 长 沙
南海
五、顺天揭竿偃日月
16世纪中叶 1616年
1636年
1644年
朱元璋建 李自成建立大 1元64末4年农李民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郑自和缢下,西明亡洋
葡萄牙人获 努尔哈赤建 皇太极在盛京称
②起“义海禁”: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严厉禁止海外贸易,造成得民澳间门海租上住走私活动立猖后獗金,与倭寇混帝杂,,改造国成巨号大大破清坏,。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
(2)权分六部
二、奉天靖难开殿阁
(1)设内阁
这表明( )
A13. 44—材134料7年做三和尚,主永要工乐作:元讨饭年明成祖设立内阁,解缙为从五品的翰 林院侍读,是内阁七人中官品最高者。解缙等人随侍成 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
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在本质中反映了当时中国( )
国( )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军机处效率低下
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的命令 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 答案:A
7.洪武十三年(1380 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
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PPT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
(3)白莲教以开河和变钞为导火索, 哀哉可怜! 海疆治理上,郑和下西洋,从海禁到重新开放海外贸易,西欧殖民扩张,沿海地区受倒到严重侵扰。
学历:接受过良好的汉学教育
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引发推翻元朝统治的全国性的人民大起义。
郑和等通使西洋。 ——[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
(3)同年,明军北伐,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明史·郑和传》 从此开始了葡萄牙人公开向中国政府缴纳地租的历史。
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葡萄牙为培养精通汉语、熟悉中国礼仪的传教士,在澳门设立了一所东方最早的西式高等学府——澳门圣保禄学院。
三、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368年—116.44郑年 和下西洋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3)意义 票拟:一切内外章奏送到内阁,由阁臣先看,并提出处理意见,写在纸条上,与章奏一道呈给皇帝。
截图,如需使用,请插入动画。
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积极:郑和的远航连通了从中国到非洲 海疆治理上,郑和下西洋,从海禁到重新开放海外贸易,西欧殖民扩张,沿海地区受倒到严重侵扰。
世界国家共同发展,突显中国外交特色。
四一、时内 间陆,边“愿疆比与内明郡清依易华消代风”极“仰慕:中国郑衣冠和礼仪下,乞西冠带洋还国,”之不类的以记载获比比利皆是为。 目的,耗资巨大,给明朝财政造成了沉
①明末农民起义原因: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崩溃、贫富分化
重负担。 ——方志远:《我眼中的明朝和清朝》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必修上册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精品课件[2]
属,不得专制诸司…
—《明史》卷72《职官志》
材料2: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
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
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国榷》
性质 职权 影响 相同点
宰相制
内阁制
法定中央一级最高行政长官
腹心之患VS肌肤之患
陆防VS海防
以史为鉴
菲律宾、越南觊觎南海
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 阻止台湾回归
小结
明 朝
政治
废宰相 设内阁
君主专制加强
宦官专权
郑和下西洋
明朝强盛
对外 关系
倭患严重
欧洲殖民入侵 中国面临
严重社会
与蒙古战和
危机
民族
关系 对西藏管理
招抚女真
1644清代明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 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 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 1351年,元朝红巾军起义爆发。
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折200多 件,处理国事400多件,这个量,恐怕现在很多人用 电脑帮忙都达不到吧?
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8062天里没 有休息过一天。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朝,午餐也和大臣们在一 起吃,一边吃一边讨论工作问题,晚上也没闲着, 几乎是听着大臣们的上奏入眠。
几十年如一日地早起晚睡,没有星期天,没有 节假日,要是换作现在的上班族,早辞职不干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卜宪群《中国通史》
问题一:谁来协助皇帝治理国家? 问题二:六部等机构并列所带来的支离破碎的中央权力,由
谁来进行协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理解废相后中央行政的新需求
内阁的诞生
太祖在废中书省6个月后,设置“四辅官”(从一品高官),两 年后废除;洪武十五年设立殿阁大学士,从翰林院中选择儒臣为殿阁 大学士,以备顾问。
材料三:勤政的皇帝可以绕开内阁的票拟直接批答.......皇帝可以将奏疏留在宫中,不发给内阁票拟, 也可以将自己已经票拟的奏疏留在宫中不往下发称“留中”。万历帝时就常将大臣的奏疏留中不发,以至 于内阁无事可做。首辅叶向高终日阁内闲坐,感叹道:“安得票一疏,全我体乎!”
——卜宪群《中国通史》
强化了君主专制
设计意图:理解内阁的性质、作用,突破教学重点,提 升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
批红——专权祸国的王振 土木堡之变——任性祸国的王振
《女医明妃传》英宗被俘剧照
设计意图:从土木堡之变看明蒙的关系,并落实时空观 念
明蒙关系的演变
成祖朱棣将都城从经济重心的南京,迁到国防 前线的北京,又五次亲征瓦刺鞑靼。
英宗时期:瓦剌实力增强,击败明军,俘虏英宗, 进犯北京。明开始在北边修筑边墙。
4、教学重难点分析
四
重点
理解废丞相、设内阁、宦 官专政是君主专制强化的 表现;
从明代海疆和内陆边疆治 理措施中了解明代的民族 关系和对外政策
难 点 从内阁制度的演变发
展中理解君主专制制度
的不断强化;
第13课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一个王朝的兴衰
课程导入
特殊群体是谁人?
皇帝? who???
没错,正 是咱家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卷四》
政治体制结构图为:皇帝——中书省——六部
废丞相后
新的政治体制结构 皇帝——六部
材料一: 有人统计,从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 一日,八天中,内外诸司的奏疏共有一千六百六十道,涉及的事情 达三千三百九十ー件。平均计算,朱元璋每天要阅读二百零七份奏 章,处理四百二十三桩政事。
说明
3、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文献、地图、遗迹、印章、碑文等多种史料了解明朝经略边疆的基本 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感受明朝边疆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 意义,理解开放友好的对外关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解释),认识 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和平交往、共同繁荣的理念,坚定对外开放和建立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家国情怀)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卷四》
设计意图:理解内阁地位的不断提高,阁员权力的不断 思 扩考大:不①仅内阁利在于形协成助与成皇熟帝过处程中理地政位务发,生了同怎时样也的变协化调?了中央各 ② 机内构阁的的关设置系产,生由了此什么催作生用了?③新中的央政政治治结结构构发皇生了帝什—么—变化内?阁— —六部
内阁等同于中书省乎?
难点知识
材料一:官员们在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总是谦逊地说,自己是被命“文渊阁办事”。明朝后期的内阁首辅 徐阶说:“阁臣之职,只是票拟”
材料二:内阁大学士想要行使某些举措或者核弹某位官员,并不能直接上奏,而是需要嘱咐六部、都察院 或各省官员通过奏疏的形式发起建议,再通过票拟实现自己的意志。
1571(穆宗时期):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义,史称“隆庆议 和”,结束了明王朝和蒙古人之间几十年的战火。双方不但 恢复了朝贡贸易的关系,同时在长城沿线开设“互市”。
思考:明蒙关系改善的意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家国观。
材料一:
材料二:洪惟我二朝统一以来,天下太平五十年矣。惟东北奴儿干,其民曰吉列迷及 诸种野人杂居焉…永乐九年者,特遗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 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
有
2、教学目标之基本与发展要求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基本要 求
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演变过程;知道郑和下西洋、平定倭寇 和西方列强在中国殖民侵略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及 其意义;知道明清更迭的基本史实。
发展要 求
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异同点,认识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 和平交往、共同繁荣的理念,坚定对外开放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 。
提问:阅读书本思考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王振为何能为非作歹,总 揽朝政?
设计意图:了解明代宦官机构的职权和司礼监的“批红”
重点知识 请思考:中央行政管理体制之变
废丞相前
皇帝
中书省
大都督 府
御史 台
吏部 户部 礼部 刑部 兵部 工部
中书省总理文治,上承皇帝旨意,为皇帝撰写相关军、民两政的诏 令书,是明朝国家的行政“首脑
内阁大臣?
提问: 你所知道的明朝宦官? 对宦官的第一印象? 他们与明朝的兴衰有什么联系?
(一)第一个专权的宦官——王振
本是一介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中了 举人。王振认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太难了些,于 是便自阉入宫。
朱祁镇即位时年方九岁,还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顽童,太监王 振带着他游玩,他对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十分敬佩,尊 称为“王先生”。王振利用朱祁镇的信任假传圣旨,总揽朝政, 没有人能控制他,他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
清 朝 统 一
从 明 朝 建 立
到
具体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知识点 明朝的建立 废丞相、设内阁
宦官专权 巩固统一与经略边疆
明清帝国的兴替
初中八年级 有
有(仅提及)
无 有(郑和下西洋、抗倭斗争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及
郑成功收复台湾) 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一 有 有(内阁形成发展,阁员的批 红) 有 有(与前同; 明蒙关系、西 藏、东北的治理)
朱棣即位不到一个月,命解缙、杨荣、杨士奇等7人入翰林院, “直文渊阁,渊参预机务”,文渊阁位于午门内,地处内廷,故称内 阁。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卷四》
内阁之演变
材料一:永乐年间(1403-1424),内阁还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尚未形 成为一个辅佐皇帝的机构。 材料二:洪熙时(1425),明仁宗让入内阁者身任部院寺要职,又兼殿阁大学士 材料三:宣德年间(1426-1435),明宣宗为了有效地控制六部,更是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与此同时, 内阁与都察院、大理寺等监察、司法机构的关系也形成了上下隶属的关系;在此期间内阁拥有了票拟权。
问题一:谁来协助皇帝治理国家? 问题二:六部等机构并列所带来的支离破碎的中央权力,由
谁来进行协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理解废相后中央行政的新需求
内阁的诞生
太祖在废中书省6个月后,设置“四辅官”(从一品高官),两 年后废除;洪武十五年设立殿阁大学士,从翰林院中选择儒臣为殿阁 大学士,以备顾问。
材料三:勤政的皇帝可以绕开内阁的票拟直接批答.......皇帝可以将奏疏留在宫中,不发给内阁票拟, 也可以将自己已经票拟的奏疏留在宫中不往下发称“留中”。万历帝时就常将大臣的奏疏留中不发,以至 于内阁无事可做。首辅叶向高终日阁内闲坐,感叹道:“安得票一疏,全我体乎!”
——卜宪群《中国通史》
强化了君主专制
设计意图:理解内阁的性质、作用,突破教学重点,提 升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
批红——专权祸国的王振 土木堡之变——任性祸国的王振
《女医明妃传》英宗被俘剧照
设计意图:从土木堡之变看明蒙的关系,并落实时空观 念
明蒙关系的演变
成祖朱棣将都城从经济重心的南京,迁到国防 前线的北京,又五次亲征瓦刺鞑靼。
英宗时期:瓦剌实力增强,击败明军,俘虏英宗, 进犯北京。明开始在北边修筑边墙。
4、教学重难点分析
四
重点
理解废丞相、设内阁、宦 官专政是君主专制强化的 表现;
从明代海疆和内陆边疆治 理措施中了解明代的民族 关系和对外政策
难 点 从内阁制度的演变发
展中理解君主专制制度
的不断强化;
第13课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一个王朝的兴衰
课程导入
特殊群体是谁人?
皇帝? who???
没错,正 是咱家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卷四》
政治体制结构图为:皇帝——中书省——六部
废丞相后
新的政治体制结构 皇帝——六部
材料一: 有人统计,从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 一日,八天中,内外诸司的奏疏共有一千六百六十道,涉及的事情 达三千三百九十ー件。平均计算,朱元璋每天要阅读二百零七份奏 章,处理四百二十三桩政事。
说明
3、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文献、地图、遗迹、印章、碑文等多种史料了解明朝经略边疆的基本 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感受明朝边疆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 意义,理解开放友好的对外关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解释),认识 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和平交往、共同繁荣的理念,坚定对外开放和建立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家国情怀)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卷四》
设计意图:理解内阁地位的不断提高,阁员权力的不断 思 扩考大:不①仅内阁利在于形协成助与成皇熟帝过处程中理地政位务发,生了同怎时样也的变协化调?了中央各 ② 机内构阁的的关设置系产,生由了此什么催作生用了?③新中的央政政治治结结构构发皇生了帝什—么—变化内?阁— —六部
内阁等同于中书省乎?
难点知识
材料一:官员们在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总是谦逊地说,自己是被命“文渊阁办事”。明朝后期的内阁首辅 徐阶说:“阁臣之职,只是票拟”
材料二:内阁大学士想要行使某些举措或者核弹某位官员,并不能直接上奏,而是需要嘱咐六部、都察院 或各省官员通过奏疏的形式发起建议,再通过票拟实现自己的意志。
1571(穆宗时期):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义,史称“隆庆议 和”,结束了明王朝和蒙古人之间几十年的战火。双方不但 恢复了朝贡贸易的关系,同时在长城沿线开设“互市”。
思考:明蒙关系改善的意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家国观。
材料一:
材料二:洪惟我二朝统一以来,天下太平五十年矣。惟东北奴儿干,其民曰吉列迷及 诸种野人杂居焉…永乐九年者,特遗内官亦失哈等,率官军一千余人,巨船二十五艘, 复至其国,开设奴儿干都司。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
有
2、教学目标之基本与发展要求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基本要 求
了解明朝内阁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演变过程;知道郑和下西洋、平定倭寇 和西方列强在中国殖民侵略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及 其意义;知道明清更迭的基本史实。
发展要 求
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异同点,认识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 和平交往、共同繁荣的理念,坚定对外开放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 。
提问:阅读书本思考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王振为何能为非作歹,总 揽朝政?
设计意图:了解明代宦官机构的职权和司礼监的“批红”
重点知识 请思考:中央行政管理体制之变
废丞相前
皇帝
中书省
大都督 府
御史 台
吏部 户部 礼部 刑部 兵部 工部
中书省总理文治,上承皇帝旨意,为皇帝撰写相关军、民两政的诏 令书,是明朝国家的行政“首脑
内阁大臣?
提问: 你所知道的明朝宦官? 对宦官的第一印象? 他们与明朝的兴衰有什么联系?
(一)第一个专权的宦官——王振
本是一介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来又做了教官,中了 举人。王振认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太难了些,于 是便自阉入宫。
朱祁镇即位时年方九岁,还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顽童,太监王 振带着他游玩,他对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十分敬佩,尊 称为“王先生”。王振利用朱祁镇的信任假传圣旨,总揽朝政, 没有人能控制他,他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
清 朝 统 一
从 明 朝 建 立
到
具体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知识点 明朝的建立 废丞相、设内阁
宦官专权 巩固统一与经略边疆
明清帝国的兴替
初中八年级 有
有(仅提及)
无 有(郑和下西洋、抗倭斗争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及
郑成功收复台湾) 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一 有 有(内阁形成发展,阁员的批 红) 有 有(与前同; 明蒙关系、西 藏、东北的治理)
朱棣即位不到一个月,命解缙、杨荣、杨士奇等7人入翰林院, “直文渊阁,渊参预机务”,文渊阁位于午门内,地处内廷,故称内 阁。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卷四》
内阁之演变
材料一:永乐年间(1403-1424),内阁还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尚未形 成为一个辅佐皇帝的机构。 材料二:洪熙时(1425),明仁宗让入内阁者身任部院寺要职,又兼殿阁大学士 材料三:宣德年间(1426-1435),明宣宗为了有效地控制六部,更是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与此同时, 内阁与都察院、大理寺等监察、司法机构的关系也形成了上下隶属的关系;在此期间内阁拥有了票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