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反思
祖国宝岛-台湾的说课反思
《祖国宝岛——台湾省》说课反思蛇形中学康红英在县教研室组织的这一次地理“说课+反思”的活动中,我有幸作为选手参加了这一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对自己的参赛课题《祖国宝岛——台湾》第一课时的说课设计进行了自我反思,认为有两大特色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可继续发扬。
特色之一、这次说课设计充分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掌握和充分理解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将理念的要求渗透、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去,是每位地理教师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
因此在“祖国宝岛——台湾省”的说课设计中,我始终遵循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来设计。
为了践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根本理念,我在教法、学法的选用上充分考虑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及八年级学生的学情,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结合教材和我班学生的学情,辅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设置“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地理问题供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的习惯和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及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合作探究”这一环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祖国宝岛台湾究竟拥有哪些宝?为什么会拥有这些宝?如何利用这些宝?”来引导学生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生动活泼地学习、成长,做到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均衡发展。
特色之二、这次说课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角色转换。
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
据此,“祖国宝岛——台湾”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案导学法进行教学流程的的设计,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通过大量的台湾风光的图片和高山族民歌的背景音乐营造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入文本的解读学习。
宝岛台湾教案含反思
宝岛台湾教案含反思宝岛台湾教案含反思1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有关台湾岛的基本知识,知道台湾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初步培养幼儿对台湾岛勤劳、勇敢的台湾人民的美好情感。
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中国地图(包括台湾岛)、风光图。
蝴蝶标本。
教师编排高山族舞蹈。
教学挂图“宝岛台湾”。
活动过程让幼儿欣赏诗朗诵“我去台湾岛”。
在低低的乐曲声中,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然后提问:“诗歌中的小朋友要到哪里去?他是怎么去的?让幼儿学习有关台湾岛的知识。
了解台湾的地图位置。
@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指出台湾岛的位置(或帮助幼儿找出),让幼儿知道他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引导幼儿观察台湾岛的位置,让幼儿知道,台湾岛四面环海,人们可以从海上坐船去台湾,或乘飞机去台湾。
了解台湾的风土民俗。
@让幼儿看教学挂图,认识高山族,知道高山族是生活在台湾的一个少数民族;引导幼儿观察高山族人的服装特点,知道他们勤劳勇敢,并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告诉幼儿台湾还生活着很多汉族人,他们和其他民族的人民一起为建设祖国宝岛作出了贡献。
了解台湾的风光美景。
@出示有关台湾的风景图片,告诉幼儿台湾的山多、树多,非常美丽,让他们重点认识阿里山、日月潭,知道这些都是台湾署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
出示蝴蝶标本,引导幼儿的兴趣。
让幼儿知道台湾有很多品种的蝴蝶,有的品种非常珍贵,只有台湾才有;科学家吧蝴蝶制成了标本,供人们欣赏、研究。
了解台湾的特产。
台湾气候较热,水稻生长的好,盛产大米、甘蔗。
台湾还是世界上樟树最多的地方。
樟木具有芳香、驱虫等特点,可以制成樟脑、榨油;樟树的种子可以榨油。
樟脑、樟油饰我国的出口产品,产量在世界领先。
小结:台湾是我国的宝岛,不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能力的人民善良、勤劳,他们用双手把台湾打扮得越来越美丽。
最后,请幼儿欣赏舞蹈“高山青“。
附儿歌我去台湾岛小木船,漂呀漂,船儿骑着浪花跑,船儿船儿哪里去?我去祖国台湾岛。
祖国东南方的明珠——宝岛台湾教学反思
《祖国东南方的明珠——宝岛台湾》教学反思《祖国东南方的明珠——宝岛台湾》教学反思关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明白得是,他不该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学习的知识、方式、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2.你的体验是什么?3.你把握了什么?设计的用意是回忆知识,强化经历。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纳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式,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现直观教学法。
我采纳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明真正的明白得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
知识再构建依托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舞斗胆猜想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依照“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增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易明白得;在教学手腕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忙学生明白得经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祖国东南方的明珠——宝岛台湾》教学反思关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明白得是,他不该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学习的知识、方式、体验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2.你的体验是什么?3.你把握了什么?设计的用意是回忆知识,强化经历。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纳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式,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现直观教学法。
我采纳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明真正的明白得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
知识再构建依托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舞斗胆猜想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依照“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增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易明白得;在教学手腕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忙学生明白得经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宝岛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执教人:张慧玲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台湾的景点和别称,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体会台湾与祖国分离之痛,台湾同胞盼望回到祖国大陆怀抱的热切之心。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通过对台湾有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真切体会台湾同胞思归盼统一之情。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台湾景点与台湾别称的资料。
老师准备视频《阿里山的姑娘》、配乐朗诵诗《乡愁》、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音乐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想听吗?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听完之后告诉老师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地方。
播放视频《阿里山的姑娘》学生一边听一边欣赏画面,会唱可以跟着唱。
师: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地方?生:师:阿里山在什么地方?生:师:你们真聪明!阿里山在台湾。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台湾,去看看祖国的宝岛—台湾(三)新课教学活动一:台湾在哪里1.(出示课件1:中国行政区划图)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划图。
找一找台湾在祖国什么地方?生: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
台湾在祖国东南辽阔的海域上。
再仔细看看台湾的形状像什么?(出示课件2:台湾地形图)生:师:同学们的比喻非常恰当。
在祖国东南辽阔的海域上有一座形似芭蕉叶的岛屿,显得格外翠绿,那就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它是中国第一大岛。
(在黑板上贴芭蕉叶形的台湾地形图在课题下面)2.。
在台湾岛的周围有几十座小岛,比如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绿岛、兰屿等等,它们都包含在台湾地区。
(学生说,老师在地图上指出相应的位置)3远古时代,台湾岛与祖国大陆相连,后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台湾岛才与祖国大陆分离。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资料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品德与社会3、课时:第一课时二、教学活动课题活动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祖国的宝岛台湾》。
活动目标: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
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根脉相连。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自豪之情,以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信心和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1.重点: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体会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根脉相连。
2.难点: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深切感受台湾与祖国同祖同源,根脉相连,不可分割。
三、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第三个主题,课文整合了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历史开发、台湾人民的社会生活、台湾的屈辱历史等教学内容,融合了热爱祖国宝岛台湾,渴盼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四、教学活动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利用百度搜索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和历史故事等资料。
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五、教学活动方法交流法,讲读法、观察法等。
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学生观察地图和师生互动,多角度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及美丽富饶,了解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祖同源、根脉相连。
六、教学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亲戚朋友或网友在台湾吗?(有的话让其简介台湾)2.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台湾吗?(有去过的话让其简介台湾)3.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台湾吗?(想)——那么请你们先谈谈自己了了解的台湾的情况吧,,(学生交流)师:很好。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3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_4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的山和水”的第三个话题。
它涉及地理、历史和品德法治等方面的内容,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
教学内容整合了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的历史开发以及我国政府的对台政策措施等等,让学生在认识台湾美丽富饶的同时,感受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查阅资料的能力,但由于我们离台湾较远,学生对台湾还很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体现课内外、校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自主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逐渐丰满对台湾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向往之情,对台湾早日回归的渴盼之意。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知道台湾的地理概况,认识台湾的美丽富饶,了解两岸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抒发寄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台湾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树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台湾的地理概况及美丽富饶,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
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台湾与祖国大陆两岸情深,血浓于水,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教学策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课上关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充分给学生展示和发表见解的空间,教学中将运用直观性强的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制作寄语卡片,教师制作课件。
七、教学过程活动一:走近台湾1.同学们,在第二课中,我们观赏了自然壮美的青海湖,瑰丽神奇的九寨沟,领略了吉林雾凇的洁白纯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在我国辽阔的疆土上,还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著名诗人闻一多把她比作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这又是哪里呢?我们先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台湾》,听完后告诉我。
2.播放歌曲,师生欣赏台湾的美丽风光。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反思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反思《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反思篇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努力实现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和时代发展的趋势。
多次运用读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让学生代表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作为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在略带忧伤的二胡音乐中,学生非常有感情的朗诵,情绪激昂,内心的爱国情感得到激发,为后面的知识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同时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反思篇2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突出了思想教育,整节课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主线,即: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从以下几个环节教学中去完成教学任务的。
第一从台湾与大陆曾经相连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初步感知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欣赏台湾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第三从台湾建设与开发历史的介绍让学生深入感知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四从台湾人民与大陆居民血脉相连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得出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结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含义。
第五,为第二节课的教学《祖国一定要统一》设计了欣赏诗朗诵和动手写一写的活动。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反思篇3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
本着这样的原则在课堂设置中,我大胆放手,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认识台湾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富饶。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地图,能够概括出台湾的地理位置特点,由小组成员在板图中进行讲解,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通过阅读教材和地图,以及学生课后收集台湾相关资料的展示,学生对台湾的美丽富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的展示中内容具有代表性,语言具有感染力,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祖国的宝岛台湾,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于台湾这个名词也不陌生。
但是,他们对台湾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们全面了解台湾,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台湾地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课件。
2.视频:准备与台湾相关的视频资料。
3.图片:收集台湾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台湾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台湾经济发展状况,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台湾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后反思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后反思推荐文章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反思热度:祖国的宝岛台湾反思总结热度:教师课后教学反思总结5篇热度:小学英语课后教学反思总结热度:公开课后教学反思总结五篇范文热度:《祖国的宝岛台湾》课文在讲述中也要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国土的感情。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祖国的宝岛台湾课后反思,希望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课后反思篇11、教学时间的分配不足,从而使学生在深入合作探究上力度表现不足。
如何把握好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对学生的评价方案还不够科学等问题还困扰着我。
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教师本身激情不足,语调较平淡,语言还不够简化。
如果能拥有优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相信课堂会变得更加的生动活泼。
这需要时常注意提高本身的修养。
3、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台湾的地形、气候、城市与气候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
4、学生对台湾的风土人情了解有限。
祖国的宝岛台湾课后反思篇21、课堂上发挥情感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台湾的情感受。
利用视频《乡愁》视屏朗诵,把学生的思绪带入到台湾的意境国。
通过朗读诗歌乡愁,与诗人产生了共鸣。
良好的情感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进行新课时让学生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从无论是自然环境上、还是现代的经济发展、更是民族祖籍上,告之大家其实台湾和我国从未间隔过联系。
而且我让学生观看了有关台湾的影音材料,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台湾。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2、我在课堂上创设了课堂中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可以通过“个人介绍”或“小组合作介绍”进行交流。
交流中气氛很热烈,发言的学生很有成就感,听的学生也能与发言的学生互动起来,进而达到了以活动促进教学实效的目的。
3、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步骤。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交流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祖国的宝岛台湾课后反思篇3《祖国的宝岛台湾》使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祖国的宝岛X〕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祖国的宝岛X〕教学设计尚志市苇河镇中心学校马树林〔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第三课〔祖国的宝岛X〕第—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X的地理概况以及X问题的由来。
2、了解X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X的热爱、向往之情,从而为下一课时〔祖国肯定要统一〕提供深厚的感情根底。
3、使学生了解X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局部,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我们的祖先〕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4、了解X与祖国大陆根脉相连,懂得祖国肯定要统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X的美丽与富饶。
2、使学生了解X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局部,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教学过程〕活动一X在哪里1、谈话:听说咱班孩子猜谜语很厉害,老师这有一个谜语,想不想试试?〔出示谜语〕形似芭蕉叶,祖国东海边。
周围环沧海,素有宝岛称。
打一地区名:〔X〕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大家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赶快找一找X在哪儿?〔点名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指出X位置。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X,对X进行一翻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一起来学习第三课〔板书:祖国的宝岛X〕3、播放动画:X在哪里。
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对X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
4、提问:在短片中你都了解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了解X的地理概况〕活动二美丽富饶的宝岛〔一〕美丽的X岛过渡:X四面环海,岛上风光秀美,加上日照充分,四季如春,自古就来就有美丽宝岛的美誉。
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视频一起去欣赏下美丽的X岛。
〔视频:美丽的X岛〕〔欣赏结束〕提问:你看到哪些风景?X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意在让学生从优美的风景中感受到X的美丽风光。
〕〔二〕优美的传闻故事过渡:X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有许多优美的传闻,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谁情愿给同学们读一读。
〔学生推举〕学生读故事〔日月谭的传闻〕。
〔三〕富饶的X岛1、过渡:现在我们了解了X有美丽的风光,还有优美的传闻,那仅仅凭这两点我们就称他为宝岛,好似有点不太够。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反思祖国的宝岛台湾_人教新课标-精选学习文档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学反思-祖国的宝岛台湾人教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努力实现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和时代发展的趋势。
多次运用读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让学生代表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作为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在略带忧伤的二胡音乐中,学生非常有感情的朗诵,情绪激昂,内心的爱国情感得到激发,为后面的知识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同时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
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
本着这样的原则在课堂设置中,我大胆放手,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认识台湾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富饶。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地图,能够概括出台湾的地理位置特点,由小组成员在板图中进行讲解,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通过阅读教材和地图,以及学生课后收集台湾相关资料的展示,学生对台湾的美丽富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的展示中内容具有代表性,语言具有感染力,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教师只是在难点、关键点进行点拨,有效启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课堂上设置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能动性。
本节课中,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比如“请分析台湾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克服不足发展经济的?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有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学生通过阅读文字、阅读地图、分析、归纳、讨论等多种形式,一方面使知识呈现,学生获得新知,合作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识图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都得锻炼和提高。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 公开课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祖国的宝岛台湾”,以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内容为主线,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感受台湾的美丽与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台湾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于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方面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台湾的认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台湾的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台湾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物产资源、民族风情、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台湾有更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台湾的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篇优质课。
课文从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三个方面展示了台湾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感受台湾美丽景色的同时,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台湾有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仍有待补充。
此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有待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提高学生对台湾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台湾的资料,课堂上分享所学知识。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4.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5.交流分享: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情感教育:通过观看台湾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节课充分利用四人小组,先学后教,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然后学生在组内交流展示,有不明白的问题提交到班内共同解决,真正体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这一教学基本理念,本节课通过三个自主学习活动完成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但是台湾这一节课,不仅仅是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就可以了,在本节课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台湾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由此本节课的另一个最大亮点就是结合时政,如绿色阵营、蓝色阵营,台湾入联公投等时政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而通过对台湾形状的想象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的颂读,更是把本节课推向高潮,给学生上了一堂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一课,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反思二: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特殊,设计时侧重要求学生读图来认识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台湾省作为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一、设计读图了解台湾地理位置与范围时,不应只停留在读图上,还应让学生通过快速绘图掌握通过重要的经纬线定位的方法,同时更能加深同学们对台湾范围与位置的学习。
二、对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学习,略显空洞。
所以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知识,以扩充学生的视野,加深对台湾出口导向经济的认识。
1 、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阅读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展示。
同时,教师巧妙地精讲和点拨会事半功倍。
2 、小组合作时学生的默契配合和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无论是计算题的动手练习或是拓展题的讨论,学生迅速的有序分工、各负其责的习惯使课堂节约了许多时间,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踊跃展示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
两次执教《宝岛台湾》一课的对比与反思
两次执教《宝岛台湾》一课的对比与反思在一次市级小学教学研讨会上,我要上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内容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宝岛台湾》一课。
为上好这堂课,我在教研组内实行了反复的磨课。
【第一次试教】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同时结合教研组的共同智慧,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1让学生知道台湾岛的地理知识,知道台湾岛不但美丽,而且富饶。
2初步了解台湾的历史,知道两岸人民同祖同源,两岸人民的统一的急切心情。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关台湾的知识,提升搜集和使用社会信息的水平。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大板块的活动。
第一板块为:以一首童谣“外婆的澎湖湾”开课,引出宝岛台湾。
第二板块为“台湾的地理位置”,通过地图了解台湾岛的地理知识。
第三板块为“美丽、富饶的宝岛”。
通过课件展示、学生课前收集、课堂交流,体会宝岛台湾的美丽富饶。
第四板块:“同祖同源”让生明白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是一家人,体会全国人民期盼统一心情。
带着这样的设想,我走进了试教课堂。
【教后感】课堂教学顺着我的预设有条不紊地实行着,孩子们对答如流。
一节课顺顺利利地上完了,不过我总觉得哪儿不对劲:这是品德课吗?地理、历史内容充斥整个课堂,查阅了相关品德课程实施的指导性资料后,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课程内容丰富,蕴含地理、历史、美育、文学等方面知识,但其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情感教育始终是品德课教育的灵魂,学生道德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依然是不可缺失的。
一堂没有情感的课是没有“生命”的课,至少是不完美的课,因为课堂需要有“生命的涌动”。
也就是说,在课程实施中品德教育依然是重头戏。
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偏离品德教育这条主线,把它上成地理课、历史课、社会常识课。
《祖国的宝岛—台湾》就是属于地理常识内容偏多的课。
在我的预案中“地理历史知识”与“品德教育”的比重把握出了问题,“地理历史知识”几乎把“品德教育”完完全全挤出了课堂。
因为我把这节课上成了地理课、历史课,课堂中也就缺少了那份生命涌动的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国宝岛台湾教学反思
本次赛课我讲的是《祖国的宝岛台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学习目标是: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2、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上完本节课感觉处理比较好的方面:
1.课一开始,我利用漂亮的图片《日月潭》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2.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物产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找到的资料,再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展示调查结果,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汇报过程中,学生通过观看大量的文字,生动的图片知道了台湾不仅风景如画,而且物产丰富。
所以是我国的宝岛。
3.由于学生生活环境及年龄的限制,他们对台湾尚未回归祖国的史实不太了解,很难体会到台湾同胞思念祖国及大陆亲人的心情。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借用一首余光中的小诗《乡愁》,创设了哀怨、思
念亲人的氛围,连接龙的血脉。
让孩子们通过想象,深切感受到台湾同胞和我们一样,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在这里,讲述当年的历史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明确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体会到思念亲人、盼望团聚的深切情感。
学生在
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热盼台湾回归的强烈愿望,教学也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4.预习作业。
每节课我都认真设计作业做到课内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我们的《课程标准》强调,“社会实践是本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如果不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不通过多种活动去刺激学生的感官,已经升华的道德情感也易渐渐地冲淡。
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感悟明理,更应重视课后延伸这一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利于学生把课文中讲明的道理内化为道德认识,外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真正提高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性
上完本节课也有有很大的遗憾:
1.师生交流不算最好,由于是星期一孩子刚参加完升旗仪式,来晚了不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