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前三分钟

合集下载

趣味数学切披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

趣味数学切披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
如果我们像上面那样去切去数,很容易弄错, 下面,我教大家一种方法,可以不用切,也 不用数,就可以知道可以分成几块。
1块披萨没切时是 1+0=1
披萨切1刀时是 1+1=2
披萨切2刀时,会是1刀的基础上增 加2块,是 1+1+2=4
披萨切3刀时,会是切2刀的基础 上增加3块,是 1+1+2+3=7 披萨切4刀时,会是在3刀的基出 上增加4块,是 1+1+2+3+4=11
所以切5刀的话,就是在切4刀的基础上增加5 块,就是1+1+2+3+4+5=16 那么我们要切成46块的话,就是还要继续切 1+1+2+3+4+5+6=22 1+1+2+3+4+5+6+7=29 1+1+2+3+4+5+6+7+8=37 1+1+2+3+4+5+6+7+8+9=46 因此,我们要切成46块,最少要切9刀。
趣味数学——切披萨
同学们,一个圆形披萨,分别切1刀、切2 刀、切3刀、切4刀……最多各能切成几块呢?
切1刀,可以把披萨切成2块
切2刀,可以把Leabharlann 萨切成4块切3刀,最多可以把披萨切成几块呢?
切3刀,最多可以把披萨切成6块吗?
切3刀,最多可以把披萨切成7块
切4刀,可以把披萨切成11块
那么,切5刀最多可以把披萨切成几块呢?我 如果要把披萨切成46块的话最少要切几刀呢?
披萨切2刀时会是1刀的基础上增加2块是1124披萨切3刀时会是切2刀的基础上增加3块是11237披萨切4刀时会是在3刀的基出上增加4块是1123411所以切5刀的话就是在切4刀的基础上增加5块就是11234516那么我们要切成46块的话就是还要继续切112345622112345672911234567837112345678946因此我们要切成46块最少要切9刀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1. 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数学课前的三分钟,这可是咱们的小秘密哦!想想看,每次上课之前,老师是不是都会跟我们说:“来,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这时候,咱们的心里是不是就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的?尤其是二年级的孩子们,都是活泼的小精灵,听到数学就像听到糖果一样开心。

1.1. 数学的神奇你们知道吗,数学其实就像魔法一样!有时候,一道题就能把我们带到一个神秘的世界。

比如说,老师在黑板上写了“2 + 3 = 5”,哇,五个小球就从天而降,咕噜咕噜地滚到我们面前!所以,数学不光是数字,它还是一个充满惊喜的乐园哦!大家可不能小看它,咱们可要认真对待。

1.2. 三分钟的准备那么,咱们在这三分钟里该做些什么呢?首先,可以深呼吸,想一想今天要学什么。

是加法,还是减法呢?还是有更酷的图形?想象一下,咱们要变成小小数学家,去探索那些藏在数字里的秘密。

紧接着,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聊聊,看看他们有什么有趣的数学故事。

谁知道呢,也许你的好朋友刚刚在玩“数数游戏”,能把你带入一个数学的新天地!2. 轻松的互动接下来,咱们要动动脑筋,玩点有趣的游戏!我知道,有些小朋友最喜欢的是“数到十”的游戏。

大家一起数,数到十的时候,谁喊得最快,谁就是今天的小数学王!而且,咱们可以用手指来比划,像在打拍子一样,数得越快,越有节奏感,感觉就像在开音乐会。

听着,数数字的声音就像是小鸟在唱歌,清脆又悦耳。

2.1. 数字的舞蹈不仅如此,数字之间还可以跳舞哦!想象一下,数字“1”和“2”牵着手,绕着圈圈转,像在跳探戈!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动作来表现每个数字,比如说,1可以是一个小朋友,2可以是两个小朋友,咱们一起在教室里“舞蹈”,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仿佛在朋友们开派对。

2.2. 笑声与知识当然,咱们也要记得带上快乐的心情,笑声是学习的最好调味剂!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咱们都可以用幽默来化解。

有时候,老师提问,“5 –3 = ?”,同学们如果答错了,没关系,可以打个哈哈,说:“哎呀,脑袋里装满了小星星,没想到啊!”这样一来,大家都会哈哈大笑,轻松的气氛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知识。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图形的简单拼接和分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理解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平面图形,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图形卡片、剪刀、直尺、彩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直尺、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利用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特征。

(2)学习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引入概念。

(3)图形的拼接和分割:指导学生用剪刀、彩笔等工具,进行图形的拼接和分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例题讲解:讲解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求解方法,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图形周长和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基本平面图形及其特征。

2. 板书右侧:展示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关例题。

3. 板书下方:布置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并标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A. 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

B. 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

C. 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形。

2. 答案:(1)见学生作业。

(2)A. 正方形的周长为20厘米,面积为25平方厘米。

B. 长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面积为32平方厘米。

C. 圆形的周长为18.84厘米,面积为28.26平方厘米。

二年级课前三分钟素材分享

二年级课前三分钟素材分享

二年级课前三分钟素材分享一、趣味数学小故事。

- 内容:在一片松树林里,小松鼠们收集了很多松果。

松鼠妈妈想考考小松鼠们数学学得怎么样。

她一共有12个松果,要分给3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能分到几个松果呢?小松鼠们开始思考起来。

其中一只聪明的小松鼠说:“妈妈,12除以3等于4,我们每只小松鼠可以分到4个松果。

”松鼠妈妈很开心,又拿出6个松果说:“现在又有6个松果,再平均分给你们3个,每个又能分到几个呢?”小松鼠们很快算出6除以3等于2,这样每只小松鼠又能分到2个松果,一共就分到了4 + 2=6个松果。

这个故事可以让同学们明白除法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 内容:很久很久以前,数字王国里还没有0这个数字。

有一天,小猫和小狗在分鱼。

一共有5条鱼,要平均分给它们两个。

小猫分了3条,小狗分了2条,小狗觉得不公平。

这时候,聪明的小猴子来了,它说:“如果有一个数字表示没有,那我们就可以把这5条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2条,还剩下1条,这个剩下的1条如果也想平均分给你们两个,就可以用这个表示没有的数字,我们叫它0。

5除以2等于2余1,这个1再平均分成两份,就是0.5,这样你们就可以分得一样多了。

”从那以后,数字0就出现在数字王国里了。

这个故事能让同学们对0的概念有更有趣的理解。

二、优美古诗分享。

- 内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解释: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就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同学们可以通过想象柳树的样子,感受春天的生机和大自然的神奇。

- 内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解释: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3分钟)
课件展示美丽的城堡、花园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几何图形。
2.例题讲解(15分钟)
(1)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点。
(2)讲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如何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3.随堂练习(5分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基本几何图形,理解周长和面积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三角板、直尺、计算器。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
3.中间部分: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请在纸上画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并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比较三个图形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2.答案:
(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
三角形的周长=三边之和,面积=底×高÷2。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2.设定明确的讨论主题,引导学生针对题目展开讨论。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
4.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巡回指导,适时给予提示和建议。
五、作业设计解析
作业设计应关注难度和答案的详细程度。以下是一些建议:
1.作业题目应涵盖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2)图形的大小取决于其面积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小学二年级课前三分钟内容

小学二年级课前三分钟内容

小学二年级课前三分钟内容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曾经说过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这句话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聪明的人不一定都成才,笨的人不一定不能成才,成才的关键是勤奋。

当然,人与人之间,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人敏锐,有的人迟钝。

敏锐的人,如果不学习,也会变得迟钝的。

迟钝的人,如果勤学苦思,也会变得敏锐起来。

试看古今中外成名成家的人,哪一位不是勤学苦练才有成就的呢?在他们走过的道路上闪烁着勤奋的光芒。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上小学时,老师说他脑子笨,难有成就。

可是爱迪生毫不气馁,刻苦钻研,勤奋求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成名以后,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天才,可是他却笑着说:天才等于九十九分血汗加一分灵感。

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出:勤奋,刻苦才是成功的要素。

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天性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才是最关键的。

笨鸟先飞的故事就说明,通过勤奋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懒惰,荒废,即使是天才也会自我扼杀。

相反的,有些天资较好的人不努力勤奋学习,反而一事无成。

宋人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里讲了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

他天资很好,五岁便能作出很好的诗来。

其父为了赚钱,便带他挨家挨户去作诗,却荒废了他的学业,结果到了十二岁时,已经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块玉石经过磨练才能发光。

如果有的少年朋友自以为自己聪明而不认真学习,免不了有江郎才尽的一天。

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不间断地耕耘才会有收获,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是不可能的。

《荀子劝学篇》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则亦及之,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

天资差的人,不必,记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前三分钟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前三分钟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一)班级姓名31 + 7 =24 —7 =32 + 4 =72 + 6月=25 + 7=42+ 5 =87 + 10= 36 —5= 43 —日20= 96—30=37 - 6 =60 + 8 =42+ 10=76 + 20=80 + 20=23+8 =37+5 =73+8 =29+5 =37+9 =52+ 7 =45 + 3 =38 —7 =20 +月50=20—7 =42+ 6 =62 + 9 =82 —5=63+日8=38—9=53 —3= 11+5= 53 —6= 51+8= 80—10=36+ 4 =26 —3 =84+ 7=32—20=71 + 8 =1米二()厘米30 厘米+64厘米二()厘米月300厘米=()米19 厘米+20厘米二()厘米40厘米+60厘米二()米44 厘米-7厘米=()厘米日1米-30厘米二()厘米63 厘米+7厘米二()厘米(一)( )厘米=1米40 米+5米二()米20米+30米二()米28 厘米-8厘米二()厘米月74米-70米=( )米(二)比大小日1米99厘米57 厘米75厘米4 厘米4米100厘米1米68 厘米6米98 厘米10米3米13厘米64 米46米64 米64厘米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二)班级姓名34+6= 27+40= 32+50= 27+4= 19+7=月7+20= 60 —9= 8+65= 60 —10= 40+20=80- 20= 60 —10= 42 —7= 24+60= 75 —40=日6+43= 2+50= 47+5= 16+50= 24+40= 23- 8 =37 —10=32 + 4= 53 - 9月=42 - 5 =37+9=31 —7=24 —10=52 + 8日=25 + 8=42- 5 =47 + 20=38 —9= 63 +9= 96 - 10=37+ 6 =60- 8=42 + 10=76 —2080 + 20=38+ 9 =26 + 3 =24 —7 =32 —月20=71 + 8 =52- 7 =45- 3=38 + 7=20 +日50=20- 7 =42+ 6 =62 + 9 =82+5 =63 + 8 =38 - 9=53- 3= 11+5=8= 53 —80 + 10=6=51 —87-20二 35+4= 53-7= 56+8=56-40=64+7二48-5= 78-20= 90-20=46+50=月62-60= 40+38= 82-9=78-8= 30-28=98-9=70+9=40-34=47-30= 48+9=日53+7=42 — 7=72+8=29 — 10 月=52+20=62- 3 =92 — 8 =70 — 20 = 28+ 70=8 + 75=日26- 20=71 - 8= 58 + 9=26 — 8=22 —10=38- 9 =65 — 30 =39+ 40=56 + 2071 — 5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三)2+ 53 = 74 - 8=67 — 8=27 +8=42 + 9=47- 9 =26 + 30=33— 20=56 + 4091 — 8=52+ 13= 62+ 14 =33+ 24=75 + 24 月 = 15 + 34=37+ 12= 34 + 15=52+ 36= 28+ 11日= 77 + 21 =34+ 52= 62 + 32 =61 + 37 =21 + 56=87+ 12 =26+ 63= 54 + 14=73+ 14=25+62=22+ 27=67+ 24=35 +17= 53 + 28=46+18=56 + 34=64 + 17=48+15= 78 + 12= 19+ 12= 46+25= 月65+ 26= 44 + 38= 52 + 29= 28 +18= 35 + 38=48+ 49=73 +19=47 + 38= 47 +13=28+56= 日35+ 63=86+5= 36 + 38= 46+28= 36 + 24= 月7+ 24= 37+18= 23 + 29= 25+17= 47 + 27= 8+ 35= 52+19= 46 + 16= 42+15= 28 + 36= 日66+ 24=45+14=63+ 29=48+13=27 + 64=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四)班级 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月日300厘米二()米72厘米+28厘米二(34厘米-6厘米+5厘23 米+() 米=30米)厘米=()米=()厘米米34+ 7 =82 + 8 =60 + 10 =21 + 50月=8 + 72 =76+ 10=77 + 4=73 —8= 25 +日9= 22 —20=大树高16 ()水杯咼20 ()小明的身高125 ()画线段一定要标出()42+ 8 =62 + 10 =39+ 20=55 —30月=15 + 30=38+3=39+6 =74+6=28+9日=47+50 =比大小46厘米64厘米82 厘米100厘米35 米53米72厘米1米68 厘米68 米98 厘米10米47+ 9 =26 + 30 =33+ 20=56 —40=9 + 18=月25+4=38+9 =75+5=28+60 =42+20=日线段有()个端点。

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活动的七种类型

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活动的七种类型

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活动的七种类型①◎罗 婷(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一、课前三分钟快乐口算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如视算、听算、抢答、游戏等,结合学生所学进度及不同学段特点进行口算训练。

只要持之以恒,量的积累必将达到质的飞跃,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还记得曾任教的六年级班上的徐明同学数学计算常常会出现问题,不是加号看成减号,就是乘除计算出问题,实在让人头痛。

于是我每天请他来组织“快乐口算的课前三分钟”活动,为了“难倒”大家,他每天都收集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发现有很多同学也会出现和他一样的错误。

他特意找到我要求进行一次课前三分钟计算易错题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在计算时要静下心来、仔细些,计算完再回头看看,验算检查。

果然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的计算得分情况得到显著好转。

不仅计算失分情况有所减少,而且书写也有了质的飞跃。

二、课前三分钟分享故事学生收集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教学生”,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体现“小课堂,大数学”的思想。

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美。

我现在任教小学二年级,依然坚持课前三分钟的活动。

最近,在教授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时,我提前请同学去查找古人是怎么测量物体的。

第二天,有位同学就带着视频资料来到了课堂。

他讲的是有两个古人,去买一块同样的布,一个用拃(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来测量,另个一用脚印测量,很明显两个人测量结果不一样,于是谁也没有说服谁。

讲完故事,这位同学提问:“为什么测量同一块布,测量结果却不同呢?”有同学马上就反应过来是因为测量的单位不一样,从而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较好铺垫。

三、课前三分钟展示日记数学日记记录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或是课后阅读课外书获得的数学知识。

数学日记的展示,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深化了数学知识,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在第一课时学习有关长度单位的内容时,我就布置孩子们提前去搜集有关古人测量长度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展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几何图形》,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学会辨别这些图形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辨别这些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及其辨别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物品)。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图形。

4.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辨别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1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 圆形:一个封闭的曲线,半径相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物品,并描述其特征。

(2)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形。

2. 答案:(1)正方形:如书本封面、桌子等。

长方形:如黑板、门等。

三角形:如三角尺、交通警示牌等。

圆形:如硬币、圆桌等。

(2)根据学生画出的图形进行评价。

巧用课前三分钟,提高学生数学兴趣

巧用课前三分钟,提高学生数学兴趣

巧用课前三分钟 ,提高学生数学兴趣摘要:对于数学课程而言,课前三分钟学科特色尤为凸显,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三分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基于此,如何巧用课前三分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下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三分钟;兴趣一般来说,课前预备铃一响,学生应该迅速回到课堂上并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但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对课间情有独钟,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甚至有些同学还沉浸在其中,乐不思蜀。

如果我们教师一上课就一成不变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节新课,请大家打开课本x x页……“那么,课堂就难免会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情形。

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拉回课堂还是比较困难的,而课前数学活动却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数学学习上来,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数学小游戏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那么,要怎样才能开展好这项活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老师应当给学生充足的信心和勇气。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要求学生: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清楚。

第二,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

第三,教师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

”“在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中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的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

教师是一份良心工作,没有人会时时监督着你,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说什么。

数学课前三分钟趣味题二年级

数学课前三分钟趣味题二年级

数学课前三分钟趣味题二年级哇塞!今天的数学课可太有意思啦!上课前三分钟,老师居然给我们出了一道超级有趣的题目。

老师笑眯眯地在黑板上写下了题目:“小兔子去采蘑菇,晴天每天能采20 个,雨天每天能采12 个。

它一连采了8 天,一共采了112 个蘑菇。

请问这8 天里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雨天?”我一看这题目,心里就嘀咕起来:“这可怎么算呀?”我赶紧瞅瞅旁边的同桌小明,他也皱着眉头,嘴里还念叨着:“这可难倒我啦!”这时候,坐在前面的小红举起了手,说:“老师,我觉得可以假设全是晴天。

”老师笑着点点头,说:“那小红你接着说说看。

”小红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如果8 天全是晴天,那小兔子就能采20×8 = 160 个蘑菇,可实际上只采了112 个,多算了160 - 112 = 48 个。

因为雨天比晴天少采20 - 12 = 8 个,所以雨天就有48÷8 = 6 天,晴天就有8 - 6 = 2 天。

”我听了小红的解法,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说:“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小明也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是这样啊!”老师又问:“那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呀?”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突然,我们班的数学小天才小刚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办法。

假设全是雨天,那8 天就只能采12×8 = 96 个,少算了112 - 96 = 16 个。

晴天比雨天每天多采8 个,所以晴天就有16÷8 = 2 天,雨天就是6 天。

”老师高兴地鼓起掌来,说:“同学们都太棒啦!”我心里也美滋滋的,这道题可真有趣,让我们大家都开动了脑筋。

这节课前三分钟的趣味题,就像一场小小的数学冒险,让我们在思考中找到了乐趣,也让我明白了,遇到难题不能害怕,要多想想办法。

难道不是吗?数学的世界可真是充满了惊喜和挑战呀!我觉得这样的趣味题应该多多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这样我们就能更加喜欢数学啦!。

数学课前3分钟-二年级PPT课件

数学课前3分钟-二年级PPT课件
题目构建图例我们用表示动物的小脑袋也就是头我们用表示动物的小脚丫也就是腿动物画像那么小鸡同学的数学画像就变成这样了
鸡兔同笼的趣味数学题
分享人:小臭
胡永发
题目 鸡、兔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共有10个
头,28条腿,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
胡永发
构建图例 我们用 表示动物的小脑袋,也就是头 我们用 表示动物的小像就变成这样了: 而且小兔同学的数学画像就变成这样了:
每只鸡比兔少两条腿,每只兔比鸡多两条腿
胡永发
题目再现
鸡、兔被关在一个笼子里,共有10个头,28条 腿,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
胡永发
思维能量
首先,我们先给每个动物画上2条腿
但是笼子里面的腿的数量是28条,多出来的28-20=8(条) 这是为什么呢?
胡永发
思维能量
然后,我们将多出来的8条腿添加进一部分动物。 但是,要注意只能给每个动物添加2条腿哟!因为兔子是4条腿的。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笼子里面有4只兔和6只鸡!
胡永发
感谢同学们的参与聆听!
胡永发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一)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二)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87-20=35+4= 53-7= 56+8=56-40= 64+7= 48-5= 78-20= 90-20=46+50= 62-60= 40+38= 82-9=78-8= 30-28= 98-9=70+9=40-34= 47-30= 48+9=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三)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87-20=35+4= 53-7=
56+8=56-40=
64+7= 48-5= 78-20= 90-20=46+50= 62-60= 40+38= 82-9=78-8= 30-28= 98-9=70+9=40-34= 47-30= 48+9=
67+24=35+17= 53+28= 46+18=56+
34=
64+17= 48+15= 78+12= 19+12=46+25= 65+26= 44+38= 52+29=28+18= 35+38= 48+49=73+19=47+38= 47+13= 28+56=
35+63=86+5= 36+38= 46+28=36+24=
7+24=37+18= 23+29= 25+17=47+27=
8+35=52+19= 46+16= 42+15=28+36=
66+24=45+14= 63+29= 48+13=27+64=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四)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64-7= 48+5= 78-20= 90-20=92-50= 32+60= 40+38= 82-9=78-8= 30+28= 300厘米=()米23米+( )米=30米
72厘米+28厘米=()厘米=()米
34厘米-6厘米+5厘米=()厘米
98-9=70-9=40+34= 72-3= 78-9=
83-50= 35-4= 5+37= 56-6=56+40=
估算:49≈()23≈()52≈()78≈()55≈()38+49≈()100-12-13≈()90+12≈()
30+43+19≈()68-42≈()37+19≈()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五)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六)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62-60= 40+38= 82-9=78-8= 30-28=
下面图形中有几条对称轴
()条()条()条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七)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62-60= 40+38= 82-9=78-8= 30-28= 7×4= 4×3= 7×()=28 ()×2=12
红领巾是()形,它有()条对称轴。

黑板是()形,它有()条对称轴。

五角星有()条对称轴。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八)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九)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十)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十一)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八()六十四七()五十六()九五十四()九七十二()七三十五二()十八
82-67= 54+28= 82-14=78-14= 30-2= 7×8= 4×4= 7×()=35 ()×2=18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十二)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十三)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十四)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月日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量一个物体长度,一般把尺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

3、一把尺的刻度从0到5是()厘米,从6到10是()厘米。

4、小明身高120()。

黑板长4()。



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


我会在计数器上画线表示出结果,并填空。

月日列式计算(1)42比7多多少?(2)50比93少多少?
(3)比25多7的数是多少?(4)比25少7的数是多少?
(5)72比什么数多20?(6)652比什么数少20?
月日
5 8 想: 个位( )减( )不够减,从十位退( ),
-2 9 个位( )减( )等于( ),
十位( )减( )减( )等于( ).
( )
3 4 想: 个位( )加( )得( ),向()位进1 + 2 9 个位写()。

( )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十五)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月日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二我会数。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里。

()()()()
月日1.一个因素是3,另一个因素是6,积是()。

2.4×3,读作 . ()与5相加得30。

3.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
6+6+6+6=
月日列式计算。

1.6与6的积是多少?2、6个4相加是多少?
3、一个因素是6,另一个因素是3,积是多少?
1.
月日

2.
一共有多少条鱼?
二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安排(十六)
班级________ ___________


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



3、看镜子写数字。



看镜子写时间。

在〇里填上“>”或“<”或“=”。

(18分)
3+3○9 4+4+4○4×4 5×6○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