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 阅读指导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初二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学习与应用

初二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学习与应用

初二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学习与应用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初中二年级是学习修辞手法的重要时期,本教案将以初二语文教学为背景,针对修辞手法的学习与应用展开讲解。

一、修辞手法的概念介绍修辞手法是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来达到修辞目的的方法。

它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等多种手法,在不同的语境下起到不同的修辞效果。

二、比喻的学习与应用1. 概念:比喻是通过明确的语句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联系和对比,以增强语言的形象力和感染力。

2. 学习方法:通过解析优秀篇章中的比喻句,学生可以总结出比喻的特点和运用技巧。

3. 应用实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并演示比喻的应用,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拟人的学习与应用1. 概念: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描写得像人一样具有生命和情感的修辞手法。

2. 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文中拟人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拟人的特点和作用。

3. 应用实例:设计情境,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和思考。

四、夸张的学习与应用1. 概念:夸张是对事物的某一特点进行有意识地夸大,以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

2. 学习方法:解读夸张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效果,培养学生对夸张手法的敏感性。

3. 应用实例:请学生撰写一篇夸张的短文,让他们在虚构的情境中发挥创造力,展示夸张手法的运用。

五、反问的学习与应用1. 概念:反问是说话人提出问题,但并不期待对方回答的修辞手法。

2. 学习方法:通过反问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分析,让学生理解反问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3. 应用实例:编写一系列反问句,供学生分析和改写,培养他们运用反问手法的能力。

六、排比的学习与应用1. 概念: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达到修辞的效果。

2. 学习方法: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排比句,引导学生发现排比的特点和运用技巧。

3. 应用实例:请学生模仿优秀作品,撰写自己的排比句,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二语文复习教案修辞手法运用与鉴赏

初二语文复习教案修辞手法运用与鉴赏

初二语文复习教案修辞手法运用与鉴赏初二语文复习教案:修辞手法运用与鉴赏一、引言语文学习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文学鉴赏。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掌握它们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二学生系统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修辞手法的鉴赏。

二、修辞手法概述修辞手法是指通过艺术手段使言语表达更为精细、准确、生动,增强其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达到生动形象地描写、说明事物的目的。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例:他如猛兽一般的爆发力,将球踢入了球门。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性质和行为,使之具备生命力和形象感,从而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太阳懒洋洋地爬上东方的天空,宛如一个大个子孩子般。

3. 夸张夸张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某一特点或效果,对其进行过分的描述或表现,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例:他背一口巨大无比的书包,仿佛能装下整个世界。

4. 排比排比是通过对同类成分或句子的排列,使语言更加鲜明、连续,起到烘托气氛、加强语言感染力的作用。

例:我站起来了,他站起来了;我伸手,他握住了我的手。

我们默默地决定,继续前进。

5. 反问反问是以问句的方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常用于修辞或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你难道不知道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吗?三、修辞手法的运用与鉴赏了解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后,让我们通过以下案例来进一步学习和鉴赏修辞手法的运用。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通过这种修辞手法,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意境?这句诗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诗人通过将“春蚕到死丝方尽”与“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比较,形象地描绘了春蚕吐丝到生命终结、蜡烛燃尽到泪水干涸的情景。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学习教案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学习教案
同类相比
表示猜度
表示想象
表示举例
第4页/共34页
第五页,共34页。
运用(yùnyòng)原则
1.要贴切(tiēqiè)2.注意创新3.要通俗、形象由生疏到形象由单调到生动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浅显
判断下列比喻(bǐyù)是否恰当
(1)明净的未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2)他一动不动的呆在那里,就像是一把椅子。(3)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
秋是什么(shén me)颜色?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黄的。
自问自答
第11页/共34页
第十二页,共34页。
修 辞 欣 赏
技 能 巩 固
修 辞 运 用
课 后 训 练
中 考 链 接
中 考 演 练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第20页/共34页
第二十一页,共34页。
八、反复(fǎnfù)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山谷(shāngǔ)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修 辞 欣 赏
技 能 巩 固
修 辞 运 用
课 后 训 练
中 考 链 接
中 考 演 练
为了强调某事物(shìwù)或突出某些感情,有意重复使同某些词语或句子。
第28页/共34页
第二十九页,共34页。
修 辞 欣 赏
技 能 巩 固
修 辞 运 用
课 后 训 练
中 考 链 接
中 考 演 练
用对偶(duì ǒu)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精炼,富有表现力。
例如,
(9)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shēngpíng)阅历丰富,胸中自有丘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指导语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的指导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抓住关键词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当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者词组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测其意思。

同时,还要留意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人物名词、时间地点等信息,这些都有助于理解整篇文章。

二、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结构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一般而言,文章可以分为引子、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子部分主要是引出文章要谈论的话题或者观点;主体部分是对话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述和展开,包含事实、理论、论证等内容;结尾部分是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升华。

通过理解文章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图。

三、注意阅读速度与表达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注意阅读的速度和表达方式。

阅读速度过慢会导致无法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阅读速度过快则容易忽略细节。

适当的阅读速度可以提高阅读效率,理解文章的重点。

另外,要注意把握作者的表达方式,包括语气、修辞手法、逻辑推理等,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图和观点。

四、多角度思考在阅读文章时,要尝试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可以设想不同的情境,推测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反思和思考。

通过多角度思考,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五、拓展阅读材料除了教材中的文章,阅读更多的作品也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进行阅读。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六、积极思考与讨论在阅读后,可以积极思考和讨论阅读内容。

可以自己写下读后感,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也可以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通过思考和讨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以上的指导方法和技巧,相信大家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中能够有所收获。

赏析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赏析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赏析句子——修辞手法赏析技巧刘小梅教学目标:学会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去赏析句子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

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

因此,新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察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的题型。

(二)常见的修辞方法的作用:比喻、拟人: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排比:增强语势、使语言具有音乐美或节奏感。

设问、反问:加重语气,起强调作用,强调了……对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三)答题格式1.这个句子使用了......修辞手法2.写出了......(内容)3.表达了/表现了/抒发了.......(情感)(四)举例分析例如1: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飞天”凌空》)答: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跳水时优雅的动作。

3.流露出作者内心的赞叹与喜爱之情。

例如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答: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油蛉和蟋蟀们人格化,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和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乐趣。

3.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例3:几分钟之后,也许又会大雨如注,也许是丝丝细雨飘下,也许是阴云密布,整个海面又被大雾封锁……千变万化的自然美景,是你的眼睛应接不暇,不到基隆来,是很难领略到的。

答:1.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语势,2.写出了基隆的天气千变万化,基隆的雨来得急、来得快,3.表达出作者对这一自然美景的赞美。

例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初中修辞方法及作用教案

初中修辞方法及作用教案

教案:初中修辞方法及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学会运用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理解修辞方法的作用,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 学会运用修辞方法,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修辞方法的运用和运用时机。

2. 修辞方法在写作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例句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语文知识,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修辞方法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修辞方法是指用特定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使句子或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二、讲解修辞方法(20分钟)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例句: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文章更具生动性。

例句: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们纷纷跳起舞蹈。

3. 夸张:对事物的特征或情况进行夸大或缩小,以突出其特点。

例句:他饿得可以把一头牛吃下去。

4. 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词语排列,使文章更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例句:我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进步。

三、练习运用修辞方法(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种修辞方法,根据给定的主题,运用该修辞方法进行写作。

例题:以“春天”为主题,运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进行写作。

2.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 教师提醒学生:在写作中,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修辞方法,不要过度使用,以免造成读者疲劳。

3.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阅读更多优秀作品,欣赏其中的修辞方法运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并学会了运用修辞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方法的作用,并鼓励他们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关于修辞手法语文教案初中

关于修辞手法语文教案初中

关于修辞手法语文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常见修辞手法的讲解和例子。

3. 修辞手法的练习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引出修辞手法的话题。

举例:一只乌鸦口渴了,找到了一个瓶子,但瓶子里的水太低了,它够不到。

乌鸦想了一个办法,它把石头一个个放进瓶子里,水位渐渐升高,乌鸦终于喝到了水。

提问:这个故事中,乌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为什么要这样做?2. 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修辞手法是指用特定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

3. 讲解常见修辞手法。

(1)比喻: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共同点,用一个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

例如:春天来了,小草像绿色的毛毯一样覆盖在大地上。

(2)拟人:给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们欢快地跳舞。

(3)排比:用相同的句式或结构,连续列举几个事物或观点。

例如:我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

(4)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如:山高水长,人杰地灵。

4. 练习和应用修辞手法。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修辞手法,然后用这个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最后,各组互相交流,欣赏和学习彼此的成果。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例子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课后,可以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有趣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了解了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了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生在课后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生动性。

八年级修辞手法讲解教案

八年级修辞手法讲解教案

八年级修辞手法讲解教案【教案】八年级修辞手法讲解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们能够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并能够运用其中的一些常见修辞手法去拓展自己的写作能力。

一、引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即用来提升文学作品、口头表达或者其他形式表达的艺术效果的方法。

2. 通过几个简洁的例子,引导学生们对修辞手法产生兴趣,并帮助学生们理解修辞手法对于文本的作用。

二、讲解(15分钟)1. 比喻:通过将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此来强调某种特点或者产生某种联想。

引导学生们学习如何使用比喻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

2. 拟人:赋予非生物事物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以此来增加文本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们理解拟人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3. 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者程度,以此来产生幽默或者强化某种情感的效果。

通过练习,让学生们学会夸张的运用技巧。

4. 对比: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重要性。

讲解对比的各种形式以及运用方法,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对比手法。

5. 排比:通过将同类事物进行排列,以此来强调某种情感或者逻辑关系。

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使用排比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篇文章,该文章包含了多种修辞手法。

请学生们仔细阅读,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2. 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并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

教师适时提醒和补充。

四、练习(15分钟)1. 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定一个主题,要求在5分钟内尽量使用多个修辞手法,撰写出一个短文。

2.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朗读和讲解。

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价。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修辞手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们在日常写作中积极运用修辞手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附加练习(可在课后布置)试着找出以下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效果。

初中修辞及作用专题教案

初中修辞及作用专题教案

初中修辞及作用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2. 学会分析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 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写作。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讲解与举例。

2. 分析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 写作练习,运用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

例如:“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敢。

”(2)拟人:拟人是指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情感或行为。

例如:“风儿轻轻地吹拂着树叶,仿佛在低语。

”(3)夸张:夸张是为了突出某个事物的特点,故意将其描写得超过实际的程度。

例如:“他饿得能吃下一头牛。

”(4)排比:排比是指用同样的句式或结构重复表达相似的意思。

例如:“他勤奋、聪明、有毅力。

”3. 分析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示例句子:“太阳像一个火球,照亮了整个大地。

”分析:这个句子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太阳比作火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太阳的炽热和光辉,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太阳的力量。

4. 写作练习:请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写一个关于秋天的句子,并解释其作用。

四、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 运用修辞手法,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修辞,避免过度夸张或滥用修辞,使文章失去真实性。

初二语文教案修辞手法运用指导

初二语文教案修辞手法运用指导

初二语文教案修辞手法运用指导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初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修辞手法,让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提供一些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方法。

一、修辞手法的定义和分类1.修辞手法的定义:修辞手法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方式,达到修饰语言表达,增强语言表达力的目的。

2.修辞手法的分类:根据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可以将其分为比喻、夸张、对比、排比、反问等多种类型。

二、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示例1.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他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渴望自由。

2.夸张: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示例:那个包包重得都能压弯我的背。

3.对比: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的特点,凸显所要表达的意思。

示例:孤独的小草,对比着繁花似锦的花丛,显得格外可怜。

4.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铿锵感。

示例:春天来了,大地苏醒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5.反问:通过提出疑问,加强语言的表达力,引起读者的思考。

示例:你难道不觉得这样做太冒险了吗?三、运用修辞手法的指导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修辞手法: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具体的语言表达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效果和表达意义。

2.鼓励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修辞手法: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语言表达的话题,引导他们运用已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3.指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语言优美、修辞手法运用得当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对表达的影响,增加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或者话题,鼓励他们尝试使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修辞手法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合理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指导——批注式阅读》教学设计生:通过外貌描写,展现了一位生活困难,身份低微的父亲形象。

师:指导用着重号标出特别突出其低微的词语,细读,品味。

生读时提示大家在书中用着重号做标注师:你是从什么角度来做批注的啊?生:从人物的外貌描写,师:这里我们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人物进行批注,这就是评价性批注法。

2)只见他快步走到镜子前把自已从头到脚仔细地整理了一遍。

做这些时,他似乎完全忘了身边的其他人。

生:这是父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

师提示:尤其是哪些词语更能体现父亲极力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儿子面前呢?请你用着重号标注一下。

(或大家已经会用着重号标注了)。

生:快步,从头到脚,仔细,这些词语更体现了父亲极力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儿子面前,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

师:这也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进行的评价性批注。

3)他飞快地把自己掉在地上的“家当”塞到桌下,再次扯了扯衣服,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零碎但叠得十分整齐的钞票,看得出,那是他给儿子准备好的生活费。

生:这是父亲的动作描写,尤其是飞快,塞,扯,掏这些词,充分体现了父亲尽自己所能给儿子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表现了父亲的责任感和对儿子的爱。

师:指导用着重号标注关键词语,你刚才做的也是人物的动作描写的评价性批注。

4)如果说这之前这住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生:这里把父亲比作奄奄一息的草,形象的写出生活的负担对父亲的重压,也写出了父亲的卑微和无助。

后来又把父亲比作顶天立地的大山,形象的写出了父亲的坚强和伟岸师:这是从哪个角度做的批注啊?生: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的评价性批注。

引导学生:刚才大家从修辞的角度,描写的角度等,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的批注我们称为评价式批注。

引导学生:刚才我们对字词句的赏析,都属于评价式批注,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感人吗?文中有没有那样的文字触动了你的心灵,让你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预设:如果说这之前这住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生:我也喜欢这句话,因为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很平凡,可是为了让我好好学习,他很辛苦地工作,我觉得他也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山。

八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应用

八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应用

教案一:修辞手法的认识与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并能够初步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了解修辞手法的种类和应用;掌握修辞手法的基本运用教学难点:能够辨析和应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教材、墨水、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2.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到更多的修辞手法,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修辞手法的种类和应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应用,并解释其效果。

三、练习(25分钟)
1.布置作业(10分钟):请学生根据给出的句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修辞。

(1)阳光像一只烈焰般燃烧着大地。

(2)他的梦想如白云一样漂浮着。

(3)她的笑容如同阳光,温暖着每一个人。

2.集体讨论(15分钟):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业,并与全班一
起讨论修辞手法的应用。

四、总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更多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写
作中。

2.提问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五、作业(5分钟)
1.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尽可能使用到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
运用到写作中。

在练习环节,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业,并进行了集体讨论,使得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
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章修辞手法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章修辞手法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章修辞
手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修辞手法的相关概念,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2. 能力目标:通过研究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
能力和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
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修辞手法的相关概念,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2. 教学难点: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作文写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阅读名言警句,引导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教学正文
1. 常见修辞手法介绍: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等。

2. 修辞手法运用技巧和方法。

例如通过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
赋予文学作品新的生命力等。

3. 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作文写作。

例如学生可以进行想象和联想,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从而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

3. 课堂练
1. 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

2.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分享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修辞手法。

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研究,学生能够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相关技巧,并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表达效果。

四、板书设计
1. 常见修辞手法
- 比喻
- 拟人
- 夸张
- 对比
- 排比
2. 修辞手法运用
- 丰富语言
- 赋予文学作品新的生命力
五、课后作业
完成相应的课后练,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作文写作。

修辞手法解读与应用教案

修辞手法解读与应用教案

修辞手法解读与应用教案修辞手法是指运用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正确地理解和应用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使文章更加精彩动人。

本教案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给出相关例子和应用指导,帮助学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以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比喻常用于描写人物、景色或情感,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子:1. 这个男孩有一颗火热的心。

2. 她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

应用指导:1. 选择一个恰当的比喻对象,要确保与要表达的内容相似度高。

2. 使用比喻来描写人物、景色或情感时,要注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以达到增强描写效果的目的。

拟人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自然景物、动物或抽象概念,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例子:1. 月亮害羞地藏在云朵后面。

2. 雨点轻轻地敲打着窗户。

应用指导:1. 选择合适的无生命事物或抽象概念,并赋予其具有行为和感知能力的特征。

2. 使用拟人描写时,要注意用动词和形容词来强调拟人物的行为和特征。

三、夸张夸张是夸大或放大描述的手法,以达到夸张效果和表达强烈感情的目的。

夸张常用于写景、描写人物或增强幽默效果。

例子:1. 他吃了一整个冰淇淋山。

2. 这个包包重得好像一只麻袋。

应用指导:1. 在修辞中夸张时,要确保夸张的程度不过分,否则会产生反效果。

2. 使用夸张描写时,可以借助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形容词来增强效果。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或短句,以增强修辞效果和表达力的手法。

排比常用于修饰一些抽象、概念或抒发情感的内容。

例子:1. 我们要相信自己,要相信世界,要相信未来。

2. 心怀理想,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应用指导:1. 在排比表达时,要注意保持节奏和平衡感,确保每一个词语或短句的重要性相对均衡。

2. 使用排比时,可以运用平行结构或迭代结构,以增加表达力。

八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应用

八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应用

八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的应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达手段,通过对语言的精细运用,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修辞手法的应用,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教案将以八年级语文教学为例,讲解修辞手法的应用。

一、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一定的词汇、句法结构和修辞技巧,以达到表达目的的艺术手段。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以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在诗歌中,经常会出现“月如钩”“花似海”的比喻手法,用以形象地描述事物,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风儿轻轻地拂过脸颊”,赋予了风儿拥有拂过人脸的行为,使得描写更加形象。

3. 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强调和表达的效果。

比如:“他飞快地跑过来”,夸张了他的速度,以表达他的迅捷。

4. 借代借代是用近义词、反义词、相关词等代替需要表达的词语,以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冰冷的水”,用“冰冷”借代了“冷”。

二、修辞手法的应用示例下面以教学案例为例,介绍修辞手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修辞手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作文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修辞手法的应用及相关示例。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段有修辞手法的文学作品,引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

比如,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让学生体会其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2. 学习: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并给出相关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找出身边使用修辞手法的例子,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点评。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可以给出一个主题或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初中八年级语文修辞手法教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修辞手法教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修辞手法教案一、引言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它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使文学作品更具艺术感和感染力。

在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各种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围绕初中八年级语文修辞手法教学展开,为教师提供一份可参考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各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定义、特点和运用方法。

2. 掌握辨析和运用对比、排比、夸张、拟人等常见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撰写简单的修辞作文。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四种常见修辞手法:对比、排比、夸张和拟人。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和实例分析,学生将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用途和效果,并学会灵活运用它们。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文学作品的录音或展示一段富有修辞手法的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写在黑板上的形式,简单明了地讲解对比、排比、夸张和拟人的定义、特点和使用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生动的例子和图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修辞手法。

3. 实例分析(20分钟)教师分发给学生几篇文学作品或文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找出并标注出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随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些修辞手法的效果和对作品的影响。

4. 练习与巩固(3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小组活动或个人练习题,要求学生针对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例如,要求学生使用对比来描述两种不同的动物,或使用拟人手法来写一篇关于自然的描写文章。

学生通过实践运用修辞手法,既能理解手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法,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总结,巩固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板书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请学生发言,针对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修辞手法与文学鉴赏初中语文教案

修辞手法与文学鉴赏初中语文教案

修辞手法与文学鉴赏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2. 能够辨析不同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2. 分析并欣赏不同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入修辞手法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 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20分钟)介绍并解释常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针对每种修辞手法,给出明确的定义和例子,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3. 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40分钟)选择一些适合初中生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展示其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老师可以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也可以选择一些现代作品,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手法,并引发他们对作品的深入思考。

4. 学生练习与合作探究(4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从选定的文学作品中选取一个段落,并分析其中修辞手法的使用。

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一起探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5. 总结与展示(20分钟)请学生代表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鼓励他们归纳总结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运用方式。

老师可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补充相关知识,以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诗歌或一篇散文阅读,并分析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2. 引导学生写一篇小作文,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运用方式,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深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思考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既巩固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现代文阅读中写作手法及作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中写作手法及作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现代文阅读中写作手法及作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二、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初二语文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初二语文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

初二语文修辞手法的运用教案引言: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十分重要的元素,它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在初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二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修辞手法。

1. 引入修辞手法(200字)修辞手法是作家运用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语言技巧的总称。

运用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语言更具艺术性,还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在初二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对于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讲解修辞手法分类(200字)2.1 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以达到形象、生动地表达的修辞手法。

例句:她的笑容像夏日的阳光一样明媚。

2.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思维、感知和行为等人类特征的修辞手法。

例句:花儿张开了娇嫩的嘴,向世界述说着春天的故事。

2.3 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描述,并赋予其超乎实际的特点,以突出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句:这个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

2.4 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者多个事物进行对照,突出它们的差异或者相似之处,以凸显某些特点的修辞手法。

例句:春风和冬雪形成鲜明的对比。

2.5 排比排比是通过一系列并列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并重复运用相同的句式,以达到修辞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句:春风行万里,夏雨润千里,秋月照万家。

2.6 比照比照是通过将事物与其他具体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来说明其特点或者产生感染力的修辞手法。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花儿绽放的瞬间。

…(可根据需要增加分类内容)3. 教学示范与练习(600字)3.1 选取经典文本,并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选取一篇适合初二学生的文本,如《小王子》,并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并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以比喻、拟人、对比等为例,逐一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他们辨别和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

3.2 学生个人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修辞手法,选择一个主题或者情景进行写作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教学内容:阅读指导——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二. 学习目标:1、了解初中阶段的常用的修辞手法。

2、了解修辞手法的基本作用。

3、品读修辞句的表达效果,指导学生解答比喻作用的基本方法。

三. 学习重点与难点:品读修辞句的表达效果,指导学生解答比喻作用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一、美文欣赏,让学生说说:这段文字好在哪?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

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

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二、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即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三、了解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方法以及中考的考试方法。

1、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即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2、《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通过仿写的形式考查修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近年来中考的一大趋势。

四、辨析修辞格,了解修辞方法的基本作用。

例1. 在括号内写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A. 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B. 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C. 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D. 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E.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F.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比喻(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

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夸张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2、心眼小得像针鼻儿。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例2. 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A.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龙潭溶洞。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六、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中考链接】语段一: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水”中,却对它理解很少,甚至于常常忽略它的存在。

水就像人的血液。

它如此重要,却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妄。

当人们失去它的时候,方感其可贵:当人们拥有它的时候,却又将其淡忘。

可见,在某些事物上,“有”和“无”常常表现出惊人的统一。

画线句“水就像人的血液”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你总结】答题技巧1:修辞手法的运用只是辅,文章的主旨表达才是主。

只有结合语境,才能把握修辞的作用以及效果。

语段二: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

”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的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

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都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个有思想的灵魂。

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它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三:她卖了多少书?怎么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

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已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

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秋日潭水般清明。

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中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

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走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画线句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你总结】答题技巧2:品味比喻句要找出两种事物的相似点。

(形似、神似)还要回答出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或对中心的作用。

基本模式:生动形象地表现……表达了……【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5分钟)1、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

(比喻)B. 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问)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D. 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

(夸张)2、“对联寻亲”。

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 时雨点红桃千树 a. 山静无人水自流B. 亭闲有竹春常在 b. 春风吹绿柳万条C. 无意东风花半露 c. 夜市千灯照碧云D. 晴空一镜悬明月 d. 有闲春色燕双飞3、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B. 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夸张)C. 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D. 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比喻)4、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 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C. 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 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5、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拜祭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念之情。

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写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材料,从后面所给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对出下联。

2005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三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奥运冠军刘翔、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公仆牛玉儒、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青年志愿者徐本禹、为母换肾的田世国、飞机试飞员梁万俊、缉毒警察明正彬、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驻伊拉克前大使孙必干当选为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则获得了“感动中国”集体奖。

①徐本禹送教进山播撒智慧②鹰击长空化险为夷试飞英雄梁万俊③跨越十重栏杆东方飞人勇夺第一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9、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母亲是10、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

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11、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表现一个人的奉献精神。

(不少于50字)12、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校学生会准备在近期举办一次“小风筝竞飞”活动。

请你展开联想和想像,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富有创意的标语。

(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13、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A.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

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会在树荫下。

C. 像拙政园这样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的园林,在苏州大约有二百来处。

D. 他的眼睛宛若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14、“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