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中药方剂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

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

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人类用药的历史始于单味药,随着对药物认识和病因病机的理解不断深化,才逐渐将药物配伍使用。

从单味药过渡到复方,是中医中药学上的一大进步。

方剂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治哮喘病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目前中医临床中常用治疗哮喘病的方剂如下:一、麻黄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6g、桂枝4g、杏仁9g、甘草3g。

功效】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主治】主要用于XXX。

药理研究】主药麻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麻黄碱,占总生物碱量的80%~85%。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这些作用与其能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桂枝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杏仁所含苦杏仁甙在酶的作用下可水解并释出微量氢氰酸,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而达到镇咳平喘作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且能祛痰镇咳。

二、小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9g、芍药9g、细辛3g、干姜3g、甘草6g、桂枝6g、半夏9g、五味子3g。

功效】解表蠲饮、平喘止咳。

主治】主要用于XXX。

药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长期口服小青龙汤可上调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儿茶酚甲基转化酶的活性,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药理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拮抗组胺活性和抑制IgE合成的作用,从而产生抗炎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临床效应,从而缓解哮喘病的症状。

三、大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12g、桂枝4g、甘草5g、杏仁6g、石膏12g、生姜9g、大枣3枚。

功效】宣肺发汗、清热除烦。

主治】主要用于寒喘。

分析】本方是麻黄汤基础上加石膏、生姜、大枣,发汗之力尤峻,且清热除烦,适用于寒哮属外感风寒、兼有里热者。

四、定喘汤(明·《摄生众妙方》)组成】白果21枚、麻黄9g、黄芩4.5g、款冬花9g、桑白皮9g、苏子6g、半夏9g、杏仁4.5g、甘草3g。

宝宝哮喘的治疗中药方有什么

宝宝哮喘的治疗中药方有什么

宝宝哮喘的治疗中药方1 小儿哮喘吃什么中药方:止哮汤【方药】苏子5g,地龙15g,前胡15g,麻黄5g,川芎5g,射干10g,黄芩10g,苦参5g,白鲜皮10g,刘寄奴10g。

【用法】每2日1剂,水煎2次,分6次温服,每日3次。

【功效】止哮平喘,活血化淤。

2 小儿哮喘吃什么中药方:宣肺疏表汤【方药】苏子、淡豆豉、法半夏各4.5g,防风、前胡、杏仁各3g,薄荷(后入)、炒枳壳、薄橘红、桔梗各2.4g,葱管3支,生姜1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宣肺解表,利气化痰。

3 小儿哮喘吃什么中药方:通腑降痰汤【方药】郁李仁、栝楼皮、杏仁、制半夏各4.5g,枳壳、淡竹茹各3g,礞石滚痰丸(研碎)2.4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煎汤送服礞石滚痰丸(研碎)2.4g。

【功效】肃肺气,降顽痰。

小儿哮喘的引发原因1、痰邪内伏。

伏痰产生于津液,津液来源于水谷,依赖脾气的运化,以养肺脏,若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积湿蒸痰,上贮于肺。

肾虚精损也能使水湿蕴积成痰。

2、在呼吸方面,肾有纳气的作用,若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就会产生喘息的病变。

3、脾肾亏损。

这些小儿多为发育障碍,体质瘦弱,胖而微肿,肌肉松弛,喉间常痰声呼呼,易感冒,防御功能低下。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虚亏,影响小儿机体水谷精气代谢,痰浊内生,发生哮喘。

4、外邪侵袭击:以风寒或风热最多见。

外感时邪,引动伏饮,壅阻肺气,宣降失职,气逆为喘。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机体抵抗力差,易感受外邪,故外侵袭是小儿哮喘的常见外因。

5、饮食失宜:我国民间有鱼腥哮”、烟煤哮”、咸哮”、等记载,认为哮喘与饮食过咸、过酸等刺激有关,重视对食品和接触物的禁忌。

6、劳倦过度:疲劳也是小儿哮喘的重要诱因之一,尤多见于虚喘。

小儿哮喘的症状表现1、轻度哮喘症状幼小儿童不会详细表达哮喘发作前的一些先兆症状,因此多表现为起病急骤,有的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的症状。

根据发病时病情程度,可分为轻、中、重症3种。

小儿哮喘“对药”十三则,两两搭配,功效最好!

小儿哮喘“对药”十三则,两两搭配,功效最好!

小儿哮喘“对药”十三则,两两搭配,功效最好!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小儿哮喘成因虽多,但在外因中,以风寒束表,毛窍闭塞较为多见,治法当以开窍逐邪为先。

然而需开阖有度,方为正途。

若开之过度,则耗散正气,能开不能阖,则邪去而复入,必开阖得当,才能达到邪去而正安的目的。

清代医家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安肺宁嗽丸的方论中,也曾明确指出,“肺脏具阖辟之机,治肺之药,过于散则有碍于阖,过于敛则有碍于辟”。

因此,刘老在治疗小儿哮喘上用药常散敛相伍,收到较好效果。

常用对药有:1. 麻黄——麻黄根麻黄辛温,善于宣肺平喘,而其发汗之力宏,易于损伤正气。

麻黄根,甘平,长于敛肺止汗,本草中多载有表证者不宜。

二药散敛相伍,既达宣肺平喘之目的,又无过汗伤正及留邪之弊端,常用于哮喘初起风寒外束而体实者,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舌苔薄白.临证时麻黄根用量略大于麻黄,目的在于抑制其发汗而增强其平喘之力。

2. 麻黄——五味子五味子酸温,长于敛肺气,纳肾气,与麻黄配伍,虽其寓意与麻黄、麻黄根相伍类似,但一适用于体实,一适用于体虚。

凡平素体弱易汗出,复感风寒之哮喘患儿,运用麻黄、五味子这一对药,堪称得当。

应用时,五味子用量略大于麻黄,取其敛而兼平之意。

3. 炙麻黄——银杏麻黄蜜炙后,发表解肌力减而平喘功效相对增强。

银杏甘苦涩而性降,具有敛肺气、降痰定喘之功,适于体虚痰喘。

二药相伍,一散一敛,既可加强平喘之力,又可防止耗散肺气,此乃虚实相顾,标本兼治之法。

《医宗必读》压掌散,《摄生众妙方》定喘汤,均以二药为主药,对素体虚弱,多复感风寒之患儿用之最佳,辨证可见喘息气急,喉中痰鸣,舌苔白厚等。

4. 细辛——五味子细辛辛散,温肺散寒;五味子酸收,敛肺止咳。

二药相伍,一辛开一酸收,开不伤正,阖不留邪。

此配伍首见于《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以治疗寒邪内蓄之咳嗽痰多证。

借此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兼内有痰饮之哮喘,证见咳嗽倚息,痰多清稀,舌苔白滑。

5. 白前——百部白前苦辛微温,入肺经而宣肺祛痰,且又善于降气;百部甘苦微温,止咳之力尤著。

金匮肾气丸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5例疗效观察

金匮肾气丸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5例疗效观察

金匮肾气丸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5例疗效观察引言: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

传统中医学认为,该病与肾气不足有关。

金匮肾气丸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观察金匮肾气丸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

方法:选取55例确诊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3至10岁。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和28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金匮肾气丸治疗,每日3次,每次2粒。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疗程为4周。

观察两组患者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为85.2%。

对照组治疗后,症状减轻,总有效率为75.0%。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咳嗽、喘息、胸闷的缓解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讨论:金匮肾气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具有补肾固表、调理脾肺的作用。

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方面,其主要通过补益肾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金匮肾气丸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结论:金匮肾气丸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缓解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等,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一疗效。

尽管如此,我们对金匮肾气丸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的前景保持乐观,并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王五. 金匮肾气丸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杂志, 20XX, 10(2): 100-105.2. 马六, 赵七, 黄八. 金匮肾气丸调节小儿免疫功能的机制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XX, 15(3): 200-205.。

中医治疗儿童哮喘的几种药方

中医治疗儿童哮喘的几种药方

中医治疗儿童哮喘的几种药方
引言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不少困扰。

尽管现代医学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中医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哮喘的治疗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常用的药方,帮助儿童哮喘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方剂一:麻杏石甘汤
组成
- 麻黄9克
- 杏仁9克
- 石膏15克
- 甘草6克
用法用量
将以上组成的药物加水煎煮,分3次服用,每日1剂。

方剂二:川贝石斛汤
组成
- 川贝母3克
- 石斛12克
- 桔梗15克
- 麦冬9克
用法用量
将以上组成的药物加水煎煮,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剂三:清喉化痰汤
组成
- 桔梗9克
- 泽泻9克
- 茯苓12克
- 槟榔6克
- 陈皮6克
- 干姜3克
- 粳米30克
用法用量
将以上组成的药物加水煎煮,分2次服用,每日1剂。

方剂四:葱白豆腐汤
组成
- 葱白1根
- 豆腐100克
- 盐适量
用法用量
将葱白和豆腐切片,加适量清水煮熟,加盐调味后食用。

方剂五:玉竹百合粥
组成
- 玉竹15克
- 百合15克
- 粳米50克
- 冰糖适量
用法用量
将玉竹和百合洗净,加粳米一起煮粥,熟后加冰糖调味后食用。

结论
中医药在儿童哮喘的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但需要注意,中医药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个体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患儿和家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并遵循医嘱正确使用。

【吴正石:小儿止哮汤-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热哮】

【吴正石:小儿止哮汤-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热哮】

【吴正石:小儿止哮汤-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热哮】【名方】小儿止哮汤【组成】苏子15克,地龙15克,前胡15克,麻黄5克,川芎15克,射干10克,黄芩10克,苦参5克,白藓皮10克,刘寄奴10克。

【功能】止哮平喘,活血化瘀。

【主治】本方性偏凉,用于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热哮。

包括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

症见咳嗽气促、喉间哮鸣为著,甚则呼吸困难,喘憋,烦躁不得卧,双肺满布哮鸣音。

咽红、舌红、苔黄、溲赤、便秘。

【用法】两日1剂。

水煎两次,煎出液总量约300毫升(5岁量),分6次温服,每日3次,每次50毫升。

【方解】本方系王烈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肺系之疾的有效方剂之一。

小儿哮喘发作的原因古往今来均认为系外邪与痰积互结、寒热错杂、致开降失司。

王烈几十年来研治小儿哮喘,认为小儿哮喘是“哮”与“喘”之综合征,其发作时以“气壅、血瘀、痰阻”为病理改变。

故立法制方在注意止哮平喘的同时,还要活血化瘀。

血活络自通,瘀自去,瘀去气可行,壅可散,痰自化。

“小儿止哮汤”就是根据这个原则制定的。

方中苏子、射干、麻黄、前胡有通宣开肺、降气平喘之功;地龙有开肺解痉之力;苦参、黄芩、白藓皮有宣肺清热之效;川芎、刘寄奴、地龙有活血通络之用。

方中一宣一降、一清一活,配伍甚妙,使哮喘发作时所致气壅逆于上及血瘀之病理状态得以改善,邪去哮喘自止。

按语:哮喘一证发作时多本虚标实,本方喻意攻其邪,故喘平方即止而当补其本。

王烈此时多用自拟“防哮汤”调脾肾固本。

【加减】喘甚者重用苏子,加马兜铃;哮重着重用地龙;痰盛者加栝楼、葶苈子、胆南星祛痰平喘;久哮多瘀重用桃仁;喘憋伴便秘,轻者用莱菔子以降气豁痰、消导通便,稍重者加枳实,干结者加番泻叶以盛者下之,清大肠而泻肺止喘。

【病例】患儿苏某,男,3岁。

病历号165。

1991年1月7日初诊。

罹患哮喘2年,年年皆作。

此次发病,症见咳嗽气促,喉间哮鸣,早晚尤甚,痰多难出,食欲尚可,大便稍干,小便略黄。

哮喘的真正克星——经方小青龙汤

哮喘的真正克星——经方小青龙汤

哮喘的真正克星——经方小青龙汤为您推送优质的经方医学知识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 简称哮喘,哮喘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哮喘也是呼吸系统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尤其年轻人常见。

西医用氨茶碱,舒弗美,及多种抗生素治疗,然后后来发展到服用激素,一直没法停药,每天必须维持吃西药治疗,冬季加重,夏季缓解,患者感觉十分痛苦及悲观。

古语有云“名医不治喘,治喘不露脸”,肺系喘哮诸疾,正虚邪聚,辨证复杂,中医诊疗鲜有效愈。

没有经验的中医或者时方派中医都很怕治哮喘,因为治咳嗽容易,治哮喘难,俗有“内科不治喘,治喘丢了脸”之说,是说哮喘病难治。

其实不是哮喘病难治,而是他们对《伤寒论》研究不深,水平不高,临床经验不够丰富导致的疾病难愈。

当然,哮喘确实是比一般的咳嗽稍微麻烦点,但是并非不能治疗。

从六经辨证来看,哮喘常表现为太阳病或少阳病,或者是太阳太阴合病等,我临床治疗常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大柴胡汤等方子治疗,具体看辩证处理,有时候还得把脾胃和肾气补上方是治根。

《证治准绳》说:“其元耗损,喘生于肾气上奔。

”本文讲述经方小青龙汤可为哮病治疗。

小青龙汤是来自《伤寒论》的传统经方,至今仍有确切的临床指导意义。

虽然小青龙汤的传统方义在于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实际上,在。

临床上适当辨证加减,合理应用,可适用于寒、热、痰、饮等各型哮喘。

虽英人痰热较多,但本人多年在治疗哮喘的过程中,应用小青龙汤灵活加减,仍可取得满意疗效,故总结经验与典型验案如下:一、小青龙汤的组方与方解:《伤寒论》:“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治咳逆倚息不得卧”。

综《伤寒论》之原意,小青龙汤是用以治疗喘急或咳嗽,表寒内饮,而热像不明显的。

麻黄桂枝:辛温表散、宣肺平喘;白芍配桂枝:调和营卫、且润肺育阴;乾姜细辛:温化内饮、兼散表寒;五味子:温敛肺气、平逆止咳;半夏:燥湿化痰、降气和胃;炙甘草:调和诸药、且配白芍,酸甘化阴以佐麻桂之辛散太过。

儿科治支气管哮喘秘方(17方)

儿科治支气管哮喘秘方(17方)

儿科治支气管哮喘秘方(17方)儿科治支气管哮喘秘方(17方)1 平哮汤【来源】崔玉衡,《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炙麻黄6~9克,炒杏仁12克,桑白皮20克,地龙12克,蝉衣6克,蜈蚣1~2条,当归12克,石韦20克,细辛5克,徐长卿20克,生甘草5克。

【用法】发作时,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发作后,上方剂量加大2~5倍(即2~5剂一起),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1粒,1日3次,口服以巩固疗效。

【功用】理肺平喘、解痉脱敏。

【方解】本病亦是老年常见多发病。

方用炙麻黄解表宣肺,通利水道,其性属阳;地龙凉血平喘,熄风通络,其性属阴,一阴一阳,具有解痉脱敏作用;地龙去麻黄之辛燥,麻黄减地龙之咸寒;徐长卿镇痛止咳,活血解毒;蝉衣散风热,宣肺定痉,两药均有脱敏作用。

桑白皮清泻肺气之逆,北细辛温开气道之闭,二药寒热并用,相得益彰;石韦镇咳祛痰、平喘利水;又哮喘反复发作,造成肺气宣降失常,肺络瘀血,入当归活血,能达血行而助气行,且有脱敏作用。

蜈蚣咸温有毒具有祛风解痉、解毒散结、活络止痛之功效,并协同当归活血通络,改善肺及气管血液循环,改善气道通气量,从而增加肺组织对炎症的吸收,减少痰液分泌而达到治喘平哮之目的。

可谓组方遣药,匠心独运。

【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持续期,寒热不甚明显者。

【加减】若证型偏热者,加僵蚕、生石膏、鱼腥草;偏寒者,加干姜、桂枝,重用细辛;痰盛气逆者,加葶苈子、半夏、云茯苓;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白果仁;咳剧者,加款冬花、白前、枇杷叶。

其他如全虫、土元、穿山甲等虫类药,均有解痉通气,行痰开闭之效,临证当酌情选用。

【疗效】屡用效著。

2 附子大黄细辛汤【来源】田从豁,《中国中医药报》【组成】制附片12克(先煎),大黄炭6克,木通、当归身、桃仁各9克,细辛3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阳散寒、活血祛瘀。

【方解】肺寒哮喘,多由素体阳虚肺弱、痰湿内停,感外邪而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促痰鸣而发。

小儿哮喘中医名医中药验方

小儿哮喘中医名医中药验方

小儿哮喘中医名医中药验方*导读:小儿哮喘中医名医中药验方中药处方(一)【辨证】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启阖受阻,呼吸艰难,憋闷不畅。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小儿哮喘中医名医中药验方中药处方(一)【辨证】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启阖受阻,呼吸艰难,憋闷不畅。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名】蜂龙汤。

【组成】蜂房6克,地龙10克,桔梗6克,苏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黄3克,诃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丁金元方。

*中药处方(二)【辨证】痰热内蕴,复感外邪,内外相合,痰阻气道,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平喘,清降肺热,搜痰止咳。

【方名】麻杏石甘辛茶汤。

【组成】蜜麻黄5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细辛2克,炙甘草4克,茶叶1撮。

生姜3片,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长江方。

【辨证】虚中挟实。

【治法】宣肺化痰,摄纳肾气。

【方名】小儿哮喘基本方。

【组成】炙麻黄3-5克,熟地10-15克,杏仁10克,竹沥半夏10克,款冬花10克,射干6克,炙细辛2-5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江育仁方。

*中药处方(四)【辨证】痰热蕴肺,肺失清肃。

【治法】宣肺清热,化痰定喘。

【方名】蝉龙定喘汤。

【组成】蝉蜕9克,地龙9克,莱菔子9克,苏子9克,杏仁9克,半夏9克,桑皮9克,麻黄6克,黄芩6克,白果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午雪峤方。

中医药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方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儿童哮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药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一、中医诊断与治疗原理中医对于儿童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舌苔、脉象等综合分析。

根据中医理论,哮喘病是由外感风邪侵袭体内,导致肺气失调所致。

治疗的主要原则是疏风祛邪、平喘化痰、调节气机,以恢复肺的正常功能。

二、中药治疗方法1. 蜂蜜冰梅汤:将冰梅6g、蜂蜜适量放入开水中冲泡,温服。

此方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止咳的作用。

2. 麻黄附子甘草汤:将麻黄9g、附子3g、甘草6g煎煮,分2次服用。

此方可疏风祛邪、宽胸化痰,快速缓解哮喘发作。

3. 川贝雪梨汤:将川贝炒至微黄,捣碎,与鸭梨同煮。

此方有润肺止咳,清热降火的功效。

4. 苓桂术甘汤:将茯苓、桂枝、白术各10g,甘草6g煎煮,分2次服用。

此方有益气健脾、平喘止咳的作用。

5. 双黄连颗粒:该药物由黄连、黄芩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抑制炎症等作用。

可作为哮喘发作时的急救药物。

三、养生调理方法1. 调节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冷食等容易引起痰火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2. 适度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功能。

3. 树立信心:家长和孩子要积极面对哮喘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四、注意事项1. 病情严重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停药。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过敏原。

3. 定期复查,预防哮喘的复发。

中医药对于儿童哮喘的治疗方法较为全面,可以从根本上调理体质,减少发作次数。

然而,每个孩子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孩子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并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药对儿童哮喘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和养生调理,通过疏风祛邪、平喘化痰、调节气机等途径,缓解哮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哮喘
李艺辉,主治医师,中医科主任(黑龙江省黑河市人民医院邮编:164300)。

小儿哮喘及小儿难治性咳嗽。

麻黄4克,杏仁5克,南星2克,川贝5克,陈皮5克,天冬7.5克,百部5克,黄连3.5克,桑皮5克,前胡5克,清半夏5克,蒌仁7.5克,葶苈子5克,石膏7.5克,黄芩5克。

上方煎前加水300毫升,浸泡20分钟,然后文火煎煮20分钟,取汁约200毫升。

1~5岁小儿,每岁递增10毫升,每日口服2~3次,5岁以上者,每次取60毫升,每日2~3次,舌苔厚腻者加藿香5克,佩兰5克;大便干结者,加酒军3克;纳呆消瘦者加党参5克,木香3克,苍术5克。

以上方治疗小儿哮喘及小儿顽固性咳嗽共100例。

治愈(用药4天,哮喘、咳嗽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68例,占68%。

好转(用药1周~2周以上,哮喘症状基本消失,咳嗽症状消失)32例,占32%,有效率100%。

方中麻黄、杏仁、川贝、天冬宣肺止咳,半夏、南星、陈皮、桑皮、前胡、蒌仁、葶苈子化痰平喘,石膏、川连、黄芩、百部清热平喘。

本方配伍精当,切中病机,屡用屡验。

有宣肺、化痰、平喘、清热、止咳的作用。

服药期间,应饮食规律,忌食生冷油腻等易于生湿生痰之品。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名医效方:哮喘10首】

【名医效方:哮喘10首】

【名医效方:哮喘10首】麻杏射胆汤【方源】董漱六效验方【组成用法】净麻黄5g 大杏仁10g 嫩射干9g 杜苏子9g 净蝉衣2.5g 炒僵蚕9g 制半夏9g 广陈皮5g 江枳实5g 制胆星9g 玉桔梗5g 生甘草5g 鹅管石12g (煅、杵)根据药剂大小,先将冷水浸过药面,约半小时再加水少许,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头煎取汁一饭碗,接着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头煎、二煎药汁一同灌入热水瓶内,分2次顿服。

如小儿可分3~4次服,当天服完。

【功效主治】宣肺化痰,降气定喘。

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

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

【加减应用】本方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气管炎伴有肺气肿等疾病的有效方剂。

如有口渴烦躁、痰黏、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30g,知母12g,贝母12g;如形寒肢冷无汗,痰白呈泡沫状,舌苔白滑者,可去蝉衣、僵蚕、桔梗,加桂枝5g,细辛3g,干姜4g;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金银花9g,连翘9g,炒牛蒡子12g,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5g;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9g,桑白皮12g,生麻黄改用蜜炙麻黄5g,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g,广陈皮改用广橘络5g;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莱菔子9g,白芥子9g;如脘腹痞胀,口黏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5g,焦六曲12g;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9g,苍耳子9g。

宣肺降肃饮子【方源】李玉奇效验方【组成用法】炙麻黄15g 桂枝5g 蜜马兜铃15g 白前15g 干姜5g 黄芩10g 细辛5g 炒杏仁10g 桑皮20g 皂荚5g 茯苓20g 白术10g 白芥子10g 甘草10g 水煎服,连服多剂。

【功效主治】本方有祛风化热,实脾利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季节性哮喘,多于初春、仲夏和金秋之时。

支气管哮喘验方验方1  白芍、法...

支气管哮喘验方验方1  白芍、法...

支气管哮喘验方验方1 白芍、法...
支气管哮喘验方
验方1
白芍、法半夏、干姜、五味子各10克,麻黄、桂枝各6克,细辛、甘草各?3克。

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寒型哮喘。

验方2
蚯蚓炒黄研为细末,川贝研为细末,每次各取3克,温开水冲服。

每日1次。

主治痰热哮喘。

验方3
莱菔子(炒)、白芥子、苏子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痰浊哮喘。

验方4
党参15克,法半夏、白术各10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气虚哮喘。

验方5
右归丸,每次3克(8~10小粒),每日服用3次。

或金匮肾气丸,每次3克,每日服用3次。

主治阳虚哮喘。

夜咳绝方
夜咳绝方
李家小孩五岁半,从小体弱多病,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每年有一半时间在医院住院部度过,反复性咳嗽,尤其晚上,一咳就是半小时,有朋友推荐一食疗方,用了半年余,没有再感冒和咳嗽,本人见方效果奇佳,推荐朋友,也效果奇佳
食疗方:山西陈醋一瓶,冰糖一斤,浸泡五天后,摇匀,每天早餐前喝15毫升,睡觉前喝15毫升,无副作用。

哮喘验方——三剂四煎汤根治小儿哮喘方

哮喘验方——三剂四煎汤根治小儿哮喘方

哮喘验方——三剂四煎汤根治小儿哮喘方验方三剂四煎汤治疗哮喘作者/彭坚朱某,女,13岁,1986年9月1日就诊。

患儿素有哮喘病,每次发作时,则坐不能活动,呼吸气喘,喉中有痰,颜色或白或黄,舌苔或白腻或黄腻,脉滑。

患者是我的老患者,每次发作,我用小青龙汤、定喘汤等方都有效,但一般要服两三剂才能完全平息。

这次情况紧急,患儿明天要进行小学升初中的体检,患者的父亲希望一天就能缓解。

我思考良久,拟定了以下处方:当归6g,五味子6g,桑白皮6g,川贝母6g,炙甘草6g,青木香6g。

3剂。

第1剂上午煎服1次,第2剂下午煎服1次,第3剂晚上煎服1次,3剂的药渣合起来再煎1次,第2天早上服。

3剂药服完后,第2天顺利通过体检,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此后近30年,哮病再未见复发,唯服完药后有一点恶心,服一杯冰糖水后就消失了。

这是一首无名验方,20世纪70年代流传于全国十三省,云治疗哮喘有神奇效果,药仅当归、五味子、桑白皮、青木香、川贝母、甘草6味,每味药6g,看不出有什么神奇之处,唯青木香临床医生用得很少。

比较特殊的是本方的煎服法,即24小时内,3剂4煎4服,此方不仅我用过几次,还有其他医生用过也有效。

曾经有一位老中医著文,试图分析其中的道理,仍然不甚了了。

后来由于国外发生过服马兜铃导致肾功能损伤的事件,导致国内把凡是含马兜铃成分的中药一概列为禁忌。

青木香含有马兜铃成分,故在一般药房中,不再列为常用药。

此方也无法再用,殊为可惜。

根治哮喘,三程疗法小儿患哮喘年久不愈复发者,多因患儿为过敏体质和免疫功能低下。

中医名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

为根治,必须发病时用中药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后,还要继续服中药调理三个月至六个月,使后天脾胃健旺;体重增加后,再调理“先天之本”肝肾,方能根治。

第一疗程即发病时治疗小儿上感合并支气管哮喘。

基本方余名为“金蓝黄紫龙葶定喘汤”:金银花60g,板蓝根60g,麻黄20g,紫菀30g,地龙90g,葶苈子30g,白芥子30g,苏子30g,贝母30g,枇杷叶30g 加减法:喘甚地龙加至120g,加款冬花30g;哮鸣音甚者加射干30g;痰多加远志30g;稀薄痰加细辛30g,干姜10g(细辛余不敢多用?必须讲清:现药肆之细辛是用“杜衡”代之,非辽细辛也,有人用30g也无副作用,如遇真细辛,过3g可麻痹呼吸中枢致死。

哮喘中药方剂

哮喘中药方剂

哮喘中药方剂【篇一:哮喘中药方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方剂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 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该病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

下面推荐几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药方剂,一起来看看:1、清喘汤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 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 克, 法半夏9 克。

用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2、加味前胡汤组成: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 银花15 克,款冬花15 克,枇杷叶12 克,桔梗9 克,甘草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化痰,宣肺利气。

3、麻杏二三汤组成: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茶叶6克,诃子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 1.5剂,日服3次。

功效:化痰蠲饮,降气平喘,兼益肺脾。

4、七子定喘汤组成:葶苈子10克,莱菔子9克,苍耳子8 克,五味子5克,黄荆子9 克, 白芥子8 克,紫苏子9 克。

用法:布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 2 次。

功效: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哮喘患者常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

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一起来看看。

1、前驱症状在变应原引起的急性哮喘发作前往往有鼻子和粘膜的卡他症状,比如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流泪、干咳、胸闷等。

2、喘息和困难是哮喘的典型症状,喘息的发作往往较突然。

呼吸困难呈呼气性,表现为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患者感到呼气费力, 但有些患者感到呼气和吸气都费力。

3、咳嗽、咳痰咳嗽是哮喘的常见症状,由于气道的炎症和支气管痉挛而引起。

哮喘发作接近尾声时,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狭窄减轻,大量气道分泌物需要排除时,咳嗽、咳痰可能加重,咳出大量的白色泡沫痰。

『儿科集』根治小儿哮喘特效秘方

『儿科集』根治小儿哮喘特效秘方

『儿科集』根治小儿哮喘特效秘方
小儿哮喘是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伴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

小儿哮喘不仅会造成呼吸系统障碍,还会影响生长发育,严重影响生活及学习。

通常应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治疗。

治疗小儿哮喘特效秘方:
止哮方(王烈)
【组成】紫苏子10g,地龙10g,前胡10g,川贝母5g,芎10g,射干10g,黄芩10g,白屈菜10g,白鲜皮10g。

【功效】止哮平喘,活血化瘀。

【主治】小儿哮喘发作期,热型。

症见咳嗽气促,喉间哮鸣,甚则呼吸困难,喘憋,烦躁不得卧,溲赤,便秘,双肺满布哮鸣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食前30分钟各服1次。

【方解】方中紫苏子、射干、前胡通宣开肺,降气平喘;地龙、川芎开肺解痉,活血通络;黄芩、白鲜皮宣肺清热;白屈菜、川贝母清热止咳。

诸药合用,共奏止哮平喘,活血化瘀之功。

【加减】发热者,加石膏10g,柴胡10g;咳嗽频且重者,加百部10g,苦杏仁5g;哮鸣不已者,加全蝎2g;夜寐不安者,加白僵蚕10g,蝉蜕10g;痰盛者,加瓜蒌10g,葶苈子10g,胆南星5g;大便干结者,加枳实10g,番泻叶2g。

【点评】本方是根据小儿哮喘发作期的气滞、血、痰阻病理特点拟定的治哮验方。

哮喘发作,以热型、实型居多,而该方药性偏凉而清,适用较广,可作为小儿哮喘发作期的基本方,临症灵活加减,往往可取得奇效。

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

生活规律化,饮食起居要有节制,缓解期增强体质,鼓励患儿适当参加活动。

饮食方面,不易过饱,勿食过甜、过咸及生冷食物。

严格控制过敏性食物摄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哮喘中药方剂
*导读:中药处方(一)【辨证】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启阖受阻,呼吸艰难,憋闷不畅。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名】蜂龙汤。

【组……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气交阻,肺气不得宣降,上逆作喘鸣,肺管钥启阖受阻,呼吸艰难,憋闷不畅。

【治法】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方名】蜂龙汤。

【组成】蜂房6克,地龙10克,桔梗6克,苏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黄3克,诃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丁金元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痰热内蕴,复感外邪,内外相合,痰阻气道,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平喘,清降肺热,搜痰止咳。

【方名】麻杏石甘辛茶汤。

【组成】蜜麻黄5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细辛2克,炙甘草4克,茶叶1撮。

生姜3片,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吕长江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虚中挟实。

【治法】宣肺化痰,摄纳肾气。

【方名】小儿哮喘基本方。

【组成】炙麻黄3-5克,熟地10-15克,杏仁10克,竹沥半夏10克,款冬花10克,射干6克,炙细辛2-5克,五味子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江育仁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痰热蕴肺,肺失清肃。

【治法】宣肺清热,化痰定喘。

【方名】蝉龙定喘汤。

【组成】蝉蜕9克,地龙9克,莱菔子9克,苏子9克,杏仁9克,半夏9克,桑皮9克,麻黄6克,黄芩6克,白果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午雪峤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