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通识教育外国语言文化模块课程免修成绩认定
通识教育“外国语言文化”模块课程免修成绩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学生学习管理规定》(2017年修订)第三十五条第二款,“学生已取得国家或公认权威机构颁发的可反映某一门课程学习程度和水平的资格证书,可申请免修相关课程”的规定和相关成绩认定程序,制订本办法。
具体如下:一、适用人员范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英语专业学生除外)二、认定课程范围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并获得水平资格证书的学生,可申请免修通识教育“外国语言文化”模块必修课程1门或免修选修类课程2学分。
根据学分不同,对必修课程成绩给予不同等级的认定。
已使用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水平资格证书申请免修通识教育“外国语言文化”模块的学生,在其毕业累计平均学分绩的计算时,不执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关于本科学生毕业累计平均学分绩奖励加分的规定》,不给予适当数量的平均学分绩加分。
未使用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水平资格证书申请免修通识教育“外国语言文化”模块的学生,依据《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关于本科学生毕业累计平均学分绩奖励加分的规定》,给予适当数量的平均学分绩加分。
三、认定程序认定程序依据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本科学生学习管理规定》(2017年修订)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相关规定执行如下: 学生填写《免修课程申请表》(外语类),专升本学生专科阶段获得证书的还需提交有关证书原件和复印件,报教务处备案后,可获准免修该门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
四、免修成绩认定参考标准1. 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认定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成绩见附表1。
2. 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认定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成绩见附表2。
五、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实施。
外语系2018年03月06日。
北京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7月修订)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教体艺[2002]12号)的通知精神,我校自2003年9月开始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本科生在校4年必须完成4次测试,学生在有选修体育课的学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的文件精神,“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高等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2006年我校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恢复早操和课外锻炼制度,要求学生在有选修体育课的学期早操和课外锻炼必须达到一定次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专项协会活动及校内外体育竞赛。
一、课程设置本科生体育课包括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及通选课。
1.必修课根据本科教学计划,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得4个体育课程学分,每个项目学习1学期,1学分。
必修课程分为规定项目和选择项目,各2学分。
规定项目有游泳、太极拳(男生)、健美操(女生)。
选择项目40余个,学生可任选2项。
2.公共选修课体育类公共选修课,1学分/门,学生可任选,不占体育必修课学分。
3.通选课面向本科生开设的特色体育文化通识教育课程,2学分/门,学生可按通选课要求选修,不占体育必修课学分。
二、课程内容1.必修课(1)规定项目3项:①男生特色教学项目:24式简化太极拳(包括体育理论和12分钟跑)。
②女生特色教学项目: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包括体育理论和12分钟跑)。
③游泳:要求所有在校本科生必须通过游泳200米达标,如学生已具备达标能力,可不选游泳课,选修其他兴趣选择项目3项,其余不会游泳或不能达标的学生必须选修游泳课。
大学校本通识课程管理办法
大学校本通识课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新时代国家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着眼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深入贯彻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大学生思想品格和思维方式、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和竞争力、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全面持续发展,实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二条学校依托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本科生通识课程专家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负责对全校通识课程建设计划、通识课程设置、通识课程遴选、课程教学大纲审定等事宜的建议、决策和咨询。
第三条教务处负责校本通识课程的日常管理。
第三章课程设置第四条校本通识课程是本科生跨专业知识学习和素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计上应淡化专业教育,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知识视域”,具有一定的学科交叉性和专业融合度,把跨专业的思维方法和普适性技能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优化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五条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发展结构,校本通识课程按模块分类设置,共划分为四个模块: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现代性认识、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每个模块内下设若干课程。
第四章课程资源库建设第六条校本通识课程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由全校各教学科研单位共同建设,采取课程资源库的形式进行管理,课程资源库每学年更新一次,建立课程准入退出机制,不断丰富优化课程资源。
第七条校本通识课程分为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两类。
线下课程由各教学科研单位组织教师开设,线上课程由学校引入第三方在线课程资源或由本校教师开发建设。
第八条各院(系)均须积极开发开设线下校本通识课,每个院系开发的课程总门数至少为本单位专业教师数的五分之一,且其-3-中每学期须至少确保有60%以上的课程开设。
学校公共教学单位、各级科研机构也应积极开发开设线下校本通识课程。
第九条校本通识课程须有效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在课程开发设计时要深入发掘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元素,积极探索在通识教育中根植理想信念,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
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
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通识教育选修课(以下简称“通选课”)是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培育学生健全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通选课(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通识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管理,构建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三条通选课设置原则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涵养和艺术素养,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身心。
2.有利于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培养和拓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国际视野。
应当强化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以及课程的综合性,实现课程模块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有利于学生在最基本的学科领域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不同思路、视角与方法。
强调课程内容的价值导向性和思想引领性,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程始终。
第四条通选课模块设置1.通选课总体设置为三大模块六类课程。
(1)通选(艺术)模块:对应“艺术天地”类别,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2)通选(心理)模块:对应“心理健康”类别,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通选模块:包括“人文社会、科技世界、xx文化、创新创业”四个类别的课程。
以上三大模块六类课程组成了涵盖公共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理论、xx特色文化、科学技术世界、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安全教育等人文社会和科学素养类内容的通选课体系。
2.学校在线下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遴选引进通识教育类优秀在线课程(包括外校和本校教师建设的课程),丰富通选课资源。
第五条通选课学分设置及要求L原则上所有通选课每门课程为1学分,对应16个学时。
3.四年制本科学生至少修读8学分,原则上在线课程(慕课)不得超过5学分。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选修课工作条例-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生通识教育选修课工作条例第一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完善学生知识与智能结构而设置的课程。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特长,结合专业教育要求,在班主任(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修课程。
第二条通识教育选修课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促进该项工作的发展,丰富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课程质量,规范管理工作程序和职责,特制定本工作条例。
一课程的开设第三条开课的组织、管理。
通识教育选修课可开设社会科学类(如艺术类、文化类、历史类、管理与经济类、语言类等)、自然科学类、基础工程技术类等课程,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管理。
各单位应挖掘潜力、调动教职工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服务于教书育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光荣目标。
第四条任课教师。
为保证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质量,一般应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任课。
对暂不能满足本条件的新开选修课,须选派能够独立制订教学文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开课单位应在开课前安排典型章节的试讲、评审,教学效果符合要求者方能正式开课。
第五条教学资料。
通识教育选修课必须有经过开课单位、教务处审定的正式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材、讲义(参考书),并注明课程考核形式。
第六条接收学生人数。
新开通识教育选修课接收听课学生人数一般不应超过60人。
根据首次开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确定该选修课的继续开设与否及接收学生人数。
第七条开课申请。
在具备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设条件后,任课教师应提前一学期填写“开课申请表”(附教学大纲),经开课单位批准,报教务处审核。
原则上,选修课人数在30人以上方可开课(艺术类课程除外)。
二课程选修规定第八条选修学分总数与结构要求。
按“2003版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计划”,本科毕业生必须满足如下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总数与结构要求,否则不予毕业。
信息、理科类专业本科生不得少于6学分(其中艺术类通识教育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机械(含军工)、化工、管理、人文、艺术类专业本科生不得少于8学分(其中非艺术类专业本科生选修艺术类通识教育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北大通识课程分类
北大通识课程分类北大通识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而设立的一系列课程。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这些通识课程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在北大,通识课程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 文学与艺术类课程文学与艺术类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这些课程包括文学史、艺术史、戏剧表演等,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艺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2. 哲学与人文类课程哲学与人文类通识课程关注人类思想和文明的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这些课程包括哲学导论、人类学、伦理学等,通过学习哲学思想和人文理论,学生可以深入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社会伦理问题,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3. 社会科学类课程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关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这些课程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提高自己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4. 科学与技术类课程科学与技术类通识课程关注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些课程包括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通过学习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世界和技术发展,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5. 跨学科类课程跨学科类通识课程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这些课程包括跨学科研究、综合实践等,通过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北大通识课程分类的设置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不同的分类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才能。
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通识课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大学通选课选课学概论
北京大学通选课选课学概论来源:韩二水的日志通选课选课学概论在燕园混迹了小有千日通选课的门数也已半百渐渐有了些思绪和感慨寥寥数笔,追忆和缅怀——题记[摘要] 通选课是北大的特色课程之一,由来已久。
本文就通选课选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重点讲述了选择通选课的整体思路,通选课的类别选择方式,以及选课不同阶段的各种细节问题。
最后,简单讲了一下选课以后平时的学习及考试的相关情况。
希望能够对对于通选课感兴趣的同学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 通选课学习选课引言:平时上课,无非是三种,专业课,全校必修课(政治,英语,体育等),通选课和公选课(下简称为通选课)。
对于专业课和全校必修课,自主操作的余地并不大,大多是选择上课的年级或者具体的课节而已。
但通选课则不然,从科目到时间全都是自己把握,一方面,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北大学术选择上的自由,一方面,也给大家充分的空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或者博采众长,不一而足。
但在这其中,又该怎样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通选课的选择呢?有了目标以后,又如何能够在当前的选课操作体系下选到满意的课程呢?选好课程以后又如何圆满的完成心仪的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呢?下面将对这些进行一一地介绍。
需要事先说明的是,关于通选课的官方规定太多,文章中就不一一赘述了,例如16学分标准,ABCDE的分法等等,默认读者已经全都了解了。
(一)选择通选课的整体战略通选课最低16个学分,最高不设上限,选多少,选什么,在哪个学期选择,都是要思考的。
1.为什么要选通选课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问题是简单的,因为有学分的要求。
对于这一部分同学来说,只需要完成相应的学分就可以了,16个学分,平均每学期一门,或者最多不超过2门,按部就班,刚好完成,对于每学期的整体学习安排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另有一部分同学,不单单希望修满学分完事大吉,而是有着其它附加的目的。
他们有的是对某一个或几个领域怀有特别的兴趣,大量的通过适当的通选,满足自己学习该方面知识的愿望;有的是面对缤纷琳琅的学科门类,希望利用好北大的多学科优势,博采众长,通过大量通选课的通识教育,了解各个学科门类,最终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
附件1:通识教育选修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我校为扩大大学生知识面、开拓视野、推进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类课程,它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各学院及广大优秀教师开设公选课的积极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教师开设的全校性通识教育选修课与其他课程一样考核,同等待遇。
第三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由教务处统一负责组织、审批、管理。
第二章课程第四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按所属学科分为科学与技术类、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类、矿业特色类、体育艺术类等六大类系列课程。
第五条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按开课类型分为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和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
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指由学校指定开设的系列选修课程,该类课程编入学校的培养方案中,由开课学院选派专职教师开设或由教务处聘请校外符合开课资格的教师授课。
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指由具有开课资格的人员向学校申请开设的系列选修课程,该类课程不进入培养方案,由申请开课的人员授课。
第六条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全校设置140门左右,该类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各相关学院申报(学院组织填写《中国矿业大学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申请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课程,另一部分是由学校根据人才培养要求而指定开设的课程,建立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库,开课时不需重新申请。
为确保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质量,课程库每2年更新1次。
对于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库内的所有课程,每学期至少开出一个教学班(选课容量一般不少于90人)。
第七条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首先由拟开新课教师向本人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填写《中国矿业大学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课申请表》并提供完整的课程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进度、参考资料目录、作业要求,成绩考核办法等),然后由单位负责人对申请人的开课资格、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于每学期第12周之前报教务处教学研究科,教务处组织课程建设委员会进行审批,审批通过的课程进入机动性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库。
北京大学本科生新开课流程及教学工作量和课程津贴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本科生新开课流程及教学工作量和课程津贴管理办法(讨论稿)第一章总则为加强本科生课程建设,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质量,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章新开课程申请流程第一条教师为本院系开课流程1、本校教师凭借个人工资号和密码登陆“北京大学校内信息门户”,在“个人信息——教学信息——我的课程——本科生课程——新开课程申请”处在线填写和提交新开课申请表;2、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对下学期拟新开课程进行审核,将审核同意的新开课申请表提交学校教务部。
提交时间不晚于每学期第10周。
3、教务部组织专家对新开课程进行审核,并及时通知开课单位审核结果。
第二条跨院系开课流程4、课程需求单位填写“跨院系开课需求单”,向课程承担单位提出课程需求;双方应充分沟通、共同确认计划开设课程的相关事宜,如课程名称、课程内容、主讲教师、教学要求等。
5、“跨院系开课需求单”经双方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报送教务部。
提交时间不晚于每学期第10周。
如计划开设课程为新开课,课程承担单位应根据沟通结果组织建设课程,按照本办法“第一条”流程申报和审核新开课,并将新开课申请表提交学校教务部;如计划开设课程为已有课程,则经教务部认可后可以直接安排排课。
6、由课程需求单位负责具体排课事宜。
每学期排课时,课程需求单位须与供课单位保持联系,落实课程安排,及时通报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等信息。
7、经学校教务部和课程供需双方认可的课程,应列入院系教学计划,认作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正常教学任务。
第三条外聘教师开课流程8、外聘教师填写电子版“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开课申请表”,并将填写完成的表格提交院系。
9、院系对课程进行审核,并负责录入本科生课程系统。
10、院系将审核同意开设的开课申请表提交学校教务部,由教务部组织专家进行课程审核,并将结果通知开课单位。
第三章教学工作量认定第四条教务部按照院系教学计划认可各院系的教学任务。
关于“大学英语”课程免修免考的暂行规定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 550 分及以上、六级考试成绩 425 分及以上、TOEFL 成绩在 85 分及以上(两年内有效)、GRE 成绩在 310 分及以上(两年内有效)、IELTS 成绩 6.0 分 (两年内有效)及以上。满足以上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免修尚未取得学分的大学英语课 程一门(大学英语 3 或大学英语 4)。
75-79
80-84
85-89
90-94
95 及以上
IELTS
5.5
6
6.5
7
7.5
GRE
300
312+4
320+4
326+4
332+4.5
英语课程成绩
75
80
85
90
95
3.学生获得 CET-4、CET-6、TOEFL、IELTS、GRE 的成绩报告单后,欲申请免修 免考,须提供有关免修的相关材料,其中包括:(1)填写《北京工商大学〈大学英语〉 免修免考申请表》一式三份(附件 1);(2)英语成绩单原件;(3)英语成绩单复印件 及打印官网查询成绩截图三份,学生将以上材料报学生所在学院。经学生所在学院汇总 审核后,学院除提交免修免考申请表、成绩单复印件和打印官网成绩查询截图外,同时 提交《北京工商大学〈大学英语〉免修学生名单及成绩汇总表》一式三份(附件 2), 报外国语学院批准后,由外国语学院报教务处核准备案。审批结果由学生所在学院通知 学生,外国语学院负责学生期末成绩的折算登分。
二.申请免修免考的时间
申请免修免考,原则上需在开课学期的第 2-3 教学周之内完成。
三.成绩记载及其他
1.获准免修的学生,不再参加相应学期“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与考核。获准免修 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成绩,根据其提供的英语考试(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以及 TOEFL、GRE、IELTS)成绩,按下述方法折算。
北京大学通选课选课指导及具体课程
其中1-2部分是综述;3部分是介绍通选课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4部分是通选课问题解答,适合大一同学阅读;5部分是通选课的一些建议;6部分是35门通选课的详细总结(这个应该也是大家关心的)。
祝大家一起顺利!已经毕业两个月了,在我还是基本每天晚上都会梦见学校的各种场景,梦想自己在北大的日子,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
尤其在美国的经历,这里的孤独和寂寞,让我对你们的思念,对北大的思念,与日俱增。
我也很残忍的发现,在北大这段如此美好的日子,今后的人生中可能再也不能出现了。
我希望用这篇文章给我对母校的思念画上一个分号。
回想自己大学生活,虽然有很多遗憾和不足,但是有两点很值得我高兴,第一是认识了各位优秀可爱的同学,第二就是上了各式各样的课程。
大学四年期间,我一共选了35门通选课,其中有20门通选课上了90分。
我在这里不是炫耀自己的分数,而是觉得自己通过这些通选课的学习,有了一些感触和体会,希望自己浅薄的文字和拙劣的文笔能和学弟学妹们交流一下,望大家能少走弯路,多学知识,不虚度在北大美丽的4年时光,在通选课当中感受北大,提升自己的素质,扩充自己的见识。
1. 为什么要学通选课?1.1. 通识教育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在中国大学中开展的形式各异。
在浙大等高校是以类似“元培学院”形式开展,而北大则是以通选课形式开展。
对于本科生来说,扩展知识面更加重要,至于深入钻研本专业,可以等到研究生。
从工具理性层面讲,其他专业的知识对于本专业的学习有重要帮助;而从价值理性层面上讲,各种专业知识对于构建一个完整的人至关重要。
1.2. 大学是一个实验室我记得刚刚进入北大时候,一个傍晚在康博斯中餐厅,一个工学院的学长真诚对我说:“大学就是一个实验室,要尝试各种可能,我6个学期就是6个不同的生活。
”后来读了《完美大学必修课》这本书(北大学长写的,在此强烈推荐,百度之即可),逐渐发现大学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地方,尝试各种可能性,这个时候失败的成本相对低廉:年轻没有失败。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难点与完善路径
140可以通过明确通识教育课程的定位,加大通识教育课程的比重,设置综合跨学科的调适教育课程,限制教学班规模,采用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建立有效的教学支持系统等措施进行改进。
一直以来,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使人成长为“人”,人才培养也一直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能。
随着“双一流”目标的提出,各高校愈发重视人才培养这一环节,在此过程中由于通识教育注重多重学习能力训练、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多元化国际视野开阔等目标,在课程设置中纷纷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然而当前这类课程实施成效却不尽如人意。
在2001年对全国2000家用人单位随机抽取的一份访谈式问卷调查研究中发现,从改革开放以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在该单位工作的综合素养总体评价并不高。
特别是在以创新能力为公因子的特殊能力评价中,最不理想的是学生的自我认知、科研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
此后,在江西省范围内也开展了为期两年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素养评价的调查,在其研究中发现,用人单位在实际评价中对本科毕业生“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设计”的满意度均低于其他各项,“沟通协调”能力在雇主期待和实际评价中也达到极大的负位差。
同样是在关于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胜任力的调查中,也显向都是要落实到课程改革这样的具体核心的问题上,如何设置合理、科学、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成为当前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基于当前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问题,分析当前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而尝试对其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1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困境:被轻视的“课程点心”20世纪中叶,美国开始出现现代意义的通识教育,哈佛大学在1945年发布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明确指出,由于人类知识的一体性,通识教育课程应当被视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有利于加强社会公民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度和全面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但纵观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目前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不被理解。
一方面,高校将其视为对原来专业教育式培养目标的修补、填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通识教育课程(以下简称通识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加强通识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建设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北京大学通识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通识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认识宇宙自然,养成文明意识与历史观念,培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提升思考批判、交流合作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以下简称通识核心课)更加注重经典阅读、深度学习、问题探究和能力养成。
第三条通识课程重在启迪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养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通识课程应更多地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力避免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条通识课程分为以下四个系列:
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
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理解人类在思考永恒问题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传统,从而拓展跨文化的全球视野,提升文明对话的意识和能力,并面向未
来思考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
这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从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社会,了解不同学科认识现代社会的方法,批判性地反思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把握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建构美好的未来社会。
III.艺术与人文。
这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今中外人文艺术的感知,提升审美情趣、想象力和鉴赏力,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
该系列课程属于美育教育课程,重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和人文情怀。
IV.数学、自然与技术。
这类课程目的是向学生打开自然世界,以科学思维和方法展现大自然内在的法则,使学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某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观察、思考、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一步理解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
第二章组织结构
第五条学校设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 (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为学校通识教育提供咨询建议并推动通识课程建设。
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务部。
第六条专家委员会根据工作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其职责为:
(一)组织学者专家研究讨论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方向;促进通识教育领域的国际和国内交流;推广通识教育理念并为学校推广通识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研究通识教育政策,总结国内外通识教育经验,向学校提出本校通识教育相关政策和具体工作规划建议;
(三)推动通识课程的建设,对通识课程的申报进行评审;
(四) 组织开展通识课程质量评估,淘汰不符合标准的通识课程;
(五) 承担其他与通识教育相关工作。
第三章课程开设
第七条通识课程申报由教务部教学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新申报的课程及其教学大纲均须经院系审核,由专家委员会组织评审通过。
第八条每学期初进行下一学期新开通选课和通识核心课程的申报。
第九条通选课的开设:
以下三类课程可以申请并通过专家委员会审核成为通选课。
(一)至少开设一个学期的符合通识教育理念和质量要求的全校公选课。
(二)各院系(所)或其他单位长期开设的符合通选课标准的专业课。
(三)依据专家委员会建议的主题新开设课程,新开课程应遵照
新开课通知完成新开课申请并获得通过。
已开设过的通选课如要更换授课教师,则需先作为公选课开设,再按公选课申请通选课的流程重新申请。
第十条通识核心课的开设:
以下两类课程可以申请并通过专家委员会审核成为通识核心课。
(一)符合通识核心课建设理念和质量要求的通选课、公选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二)依据专家委员会建议的主题新开设课程,新开课程应遵照新开课通知完成新开课申请并获得通过。
被认定为通识核心课的院系专业课,应保证一定课堂容量,提高选课人数上限,在保障专业学生选课的基础上,向全校学生开放选课。
已开设过的通识核心课如要更换授课教师,则需重新申请通识核心课认定。
第十一条通识课程应当建立结构合理的授课团队,以保证课程的稳定性。
第四章教学管理
第十二条通识课程每三年应至少开课两次,学校鼓励通识课程实行每学期滚动开课。
院系通识课程的开设量、选课人数、课程评价等将作为院系年度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十三条已经开设的通识课程,不得擅自停开。
确有困难需要
停开或缓开的,须经学校教务部批准。
第十四条为了最大限度利用教学资源,选课人数低于十人的课程,该学期暂停。
因各种原因连续三年不能开课的,经专家委员会审议退出通识课程系列。
第十五条教务部对通识课程实行定期学生评估和不定期专家评估。
第十六条确实不符合通识课程标准或者教学效果较差的课程,经专家委员会认定退出通识课程系列。
第五章学分要求
第十七条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的总学分要求为12学分,至少修读一门通识核心课,且在四个课程系列中每个系列至少修读2学分。
第十八条学生选修本院系开设的通识课程不计入学生毕业所需的通识课程学分,原则上不允许以专业课替代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通识课程系列划分和修读要求随2020版培养方案执行。
由教务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