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阅读心得

合集下载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左传读书心得体会1 读罢《左传》,关于“礼”和“德”的论述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想,“礼”与“德”应是表与里的关系。

礼为形式,德为内涵。

《周郑交质》记叙了周、郑通过交换人质以求和解的史实。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交换人质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和平,最后结局仍为周、郑交恶。

“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周、郑本为中央政府和地方诸侯的关系,现在竟开始交换人质,这是不合礼法的,从中便可看出两国之间的不信任。

礼尚往来,是国家之间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也是以“德”相交的基本要求。

两国之间的关系没有“德”作为支撑,和平是不会长久的。

而“德”的载体便是礼尚往来了。

然而做到守“礼”就足够了吗?《宫之奇谏假道》一篇,面对晋侯提出借道伐虢国的要求,宫之奇看穿其中的阴谋,进谏虞侯并指出其阴谋。

然而虞侯却说:“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他认为他遵守礼法上供,就能高枕无忧。

然而宫之奇明确指出:“鬼神非人实亲,唯德是依。

”虞侯不听,终于导致国家灭亡的惨剧。

虞国国君仅仅注重形式,而不修明政务,国家衰败还不审时度势,实在令人可笑可叹。

国家的覆灭虽为外因所致,但深究下去,仍是由于虞侯没有处理好礼与德的辩证关系。

那么真正的经纬之道又是什么呢?我认为《郑庄公戒饬守臣》中的郑庄公做得就很好。

征服许国是否合礼我们暂且不论,征服许国后,他并没有贪图许国的土地与财物,而是命人暂时治理许国,安抚民众,最后再将国家归还许国人统治,“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也”。

郑庄公“礼”“德”并重,以礼作为行为规范,并不忘记其内核为德,为今世后世发展都带来了好处。

鉴古观今,古人的教训与经验告诉我们“礼”与“德”的关系,推及今日,我们都应该懂“礼”有“德左传读书心得体会2 漫游在《左传》的世界里,难免会遇到神与鬼,与鬼神世界相连的人是“卜”与“巫”。

即使尊如王者,也要屈躬以问。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左传读书心得体会1春秋是历史上一个动乱的时代,周王室衰退,诸侯国势力膨胀。

因为动乱,国家间时时会有被吞并的危险,这就促使各诸侯国在结合自身地理位置、民众特点等基础上励精图治,强壮自己,因此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和发展,可以说,这是中华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是一次文化革命。

站在周礼的角度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对君主的忠诚似乎高于对家人的关爱,这在《石碏谏宠州吁》中可以看见,石碏杀了骄奢淫逸害死桓公而自立的州吁,还杀了自己的儿子石厚,因为他与州吁同党作乱。

如果石碏自己从小倾心教导儿子要追随明君,石厚或许不会与州吁一同作乱,既然有自己的过失,又为何全部加在儿子身上?为忠于卫桓公稳定国内秩序而大义灭亲,这从人道主义上讲真太不可思议。

但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大义灭亲又好像随处可见。

曾听人讲发生在家乡时期的真实故事,一个女教师的儿子被人打成右派,很多人在街上游行反对他,他母亲也就是这个女教师也在游行队伍中,因为她是政府的职员,如果不跟着打她的儿子,她的工作也会没的,所以她不得不在队伍中高喊“打到某某某”,亲情在某个时候竟如此淡薄。

但也有不同于石碏的“忠”“贞”的代表——荀息,他是另一个诸葛亮,为晋献公倾尽心力,最后自杀而死。

春秋时虽然礼崩乐坏,但各国仍强调等级,不仅要向周天子交贡赋,还要将国内发生之事上报。

在《王以诸侯伐郑》中郑庄公与周桓王打战,周桓王肩膀受伤,当臣子请求追逐周桓王时,郑伯说“君子不欲多上人,何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损,多矣”。

这说明他仍有分封等级的观念,即使自己强大了,也不敢明着推翻周天子的统治,而是首求自保。

历朝历代中都有女人通过获得君主宠爱改变自己不是嫡子的儿子的命运,使之登上宝座。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范文
《左传》读后感。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

通过阅读《左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代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左传》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有忠臣义士,也有奸佞小人。

他们之间的斗争和勾心斗角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政治的残酷和复杂。

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所动,成为了历史上的典范。

通过阅读《左传》,我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书中所述的战争、政治斗争和国家兴衰,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总的来说,阅读《左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书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我对古代政治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古
代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阅读,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左传译注》读后感

《左传译注》读后感

《左传译注》读后感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左传》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

而当我深入阅读《左传译注》时,更是被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学魅力所吸引。

《左传》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文学巨著。

它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战争场面、社会风俗和人物性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通过阅读《左传译注》,我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气息。

同时,《左传》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他们有的英勇善战,有的机智过人,有的忠诚正直,有的奸诈狡猾。

通过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

此外,《左传》中的许多人生智慧也给我带来了启示。

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让我深刻理解了道德和利益之间的关系。

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应该注重道德和正义,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

这种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左传译注》是一本值得一读的著作。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更让我深入体会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我也从中汲取了许多人生智慧,这些智慧对于我今天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相信,通过阅读《左传译注》,我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启示。

《左传》的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左传》的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左传》的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左传》的读书心得1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三月庚戌,天王崩。

夏四月辛卯,君氏卒。

秋,武氏子来求赙。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癸未,葬宋穆公。

隐公三年,左传的记载很多,一条条读下来。

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

赴以庚戌,故书之。

隐公三年春天,周历三月壬戌,周平王驾崩了。

周平王实际是壬戌日驾崩的,但《春秋》写庚戌日驾崩,是在告诉诸侯的时候故意提前日期,以催促诸侯赶紧去奔丧。

算了一下,庚戌日比壬戌日早了十二天。

周平王死前的二月己巳日,还发生了天象奇观:日食。

算了一下,日食这一天,离周平王死还有五十三天。

夏,君氏卒。

声子也。

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不祔于姑,故不曰薨。

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

为公故,曰“君氏”。

周平王死后的二十九天,君氏也死了。

君氏是谁?隐公的生母声子。

声子死了,不通知诸侯,不反哭(君主在墓前哭了一次,回到办事的正殿里再哭一次,叫反哭于寝),不附祭(把死者的灵位放到其丈夫的祖母的灵位那里一起祭祀叫做祔于姑),所以《春秋》不说薨(薨的三个必要条件:赴于诸侯,反哭于寝,祔于姑)。

又因为声子不是(惠公的)正室,所以不写她什么时候葬,也不写她的姓。

但至少她的儿子姬息现在是代理国君,所以跟别的妾还是有所区别的,就叫“君氏”吧,意思是君主家的人。

隐公二年和三年,姬允和姬息的生母先后去世,对比一下两人身后的待遇,隐公时刻不敢相忘自己的代理身份呢,真是个谦逊忠厚的人。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郑武公和郑庄公父子先后都成为周平王的卿士(卿士是在周天子朝中执政的卿,相当于天子的管家)。

周平王又想让虢公也来做卿士,郑庄公就心有怨恨,周平王说:“没有这样的事。

”周朝和郑国就相互交换人质。

周平王的儿子王子狐到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公子忽到周朝做人质。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最新精选范文5篇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最新精选范文5篇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最新精选范文5篇《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下面给家分享一些关于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左传读书心得体会1《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

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的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传》艳而富,其失也巫。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在〈隐公〉里面,[臧僖伯谏观鱼]中,鲁隐公要到棠地以射鱼为娱乐,大臣臧僖伯奉劝他要把精力集中到国家大事上,而不要荒怠正事,指出:“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乱政亟行,所以败也。

”臧僖伯虽未能阻止隐公的行动。

但他的话足以训诫。

这里了告诉我们,若要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察纳善言,广纳贤言才能使自己的权威得到承认,更好的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在〈桓公〉篇里,[臧哀伯谏纳郜鼎]中,宋庄公为了取得鲁国的支持,把郜国的大鼎送给了鲁国作为贿赂,鲁庄公将它置于太庙中。

鲁大臣臧哀伯这是明示百官可以纳贿,是国家衰败的象征。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这个道理不仅对那时的鲁国有用,即使拿到现在也一样具有普遍意义。

就如一个当代的管理者,如果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的话,那么他的下属也同样这么做,那么他的管理可以说是一个失败。

同样在我国现在的反腐进程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反腐要从高层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治本,哪些地方的官员也就不会腐败,所以我们要做好榜样,发挥领导作用。

在〈襄公〉篇里,[子产问政]中,郑国的执政者子产遵循“爱民如子”的原则,把政事当作农事,精心料理,表现出他一心为国的品质。

左传读书心得

左传读书心得

左传读书心得篇一:左传读后感《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

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

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姜氏厌恶其子郑庄公始于庄公出生时的难产,可是她对于共叔段,却又非常溺爱,屡次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虽遭武公拒绝,但姜氏并不就此罢休,这就充分说明这个女人不仅愚蠢而且顽固。

姜氏的一恶一爱,始终贯穿于矛盾的产生、发展和激化的过程,正是行文的脉络所在。

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

制,地在虎牢,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当然不能允许,告诉姜氏:“制??他邑唯命”据说虢叔恃险不修德政,结果被郑武公所灭,对于庄公这段话中所包含的杀机,姜氏未必能够完全参透。

求制不及而求京,也在庄公意料之中,由此可见,姜氏的筹篡一开始就落入庄公的掌握之中了。

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总是把维护自己的权力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即使是母子兄弟之间,也丝毫不有缓解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郑庄公即位到共叔段外逃,共经过二十二年,这漫长的岁月,突出表现了庄公蓄谋已久,甚至连他的大臣也觉察不出其心迹,被蒙在鼓里,当祭仲提出京的制度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说:“姜氏要这么干,我有什么办法呢?”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

等到祭仲提醒他“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时,他才说:“多行不义??”的话,这个“毙”字和“虢叔死焉”的“死”字是一脉相承的,即使在这一点透露之中,也遮上了一层帷幕:表明这是在自杀,而非他杀,企图逃避杀弟的罪责,可说既狠毒又狡猾。

庄公没下的陷井,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权力欲望的沟壑是永远填不满的,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的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在庄公手里,如果加以扼制,共叔段就会收敛,郑庄公企图使其自我毁灭的目的就会落空,因此,不管共叔段使“西鄙北鄙贰于已”也好,还是进而把二邑归为已有,封地扩展到禀延也好,庄公都不露声色,听之任之,即使他的心腹公子吕连续向他提出警告。

左传阅读心得

左传阅读心得

左传阅读心得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详细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

在阅读《左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思想内涵。

首先,《左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独特的编写风格。

相较于其他史书,它采用了左传和公羊传两个版本交替记载的方式,呈现了不同的史观和价值观。

这种双传的形式,对同一事件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其次,《左传》展示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斗争和周边国家的战争征伐。

通过其中的一系列事件和人物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政治权谋的复杂性。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人们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关注,体现了周礼思想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最后,《左传》也给我留下了一些反思。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奸诈、野心和权谋,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人们对仁义道德的追求和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关注。

这让我深思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总之,《左传》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左传》,我对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性和社会的变迁有了更深的思考。

《左传》读书心得模板10篇

《左传》读书心得模板10篇

《左传》读书心得模板10篇《左传》读书心得(精选篇1)《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读《左传》是特别增加我们学识的,是作为文学院的学生必读的书籍,正好有这次机会,将自己读《左传》的想法做如下总结。

《春秋左氏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

这就大大提高了《春秋左氏传》的史料价值。

有关于当时人民起义、战争、诸侯争霸,制军制改革,著名历史人物事迹的记载以及春秋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甚至其以前历史的重要史书。

《左传》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的活跃和民族融和的进程。

它大致记载了华夏族和华夏以外的各族的分布以及分支的情况;记载了这些民族在军事上的冲突,政治上的交往和联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以及广泛的通婚,展现出春秋时期各族的大致状况。

《春秋左氏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左传》作者重视交待历史事件的原委,注意记录各种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历史见解的宗教观点,《左传》描写人物细致生动,特别重视战争活动的记录,它叙述的不少战役的过程都已成为中国战史的有名战例。

《左传》写战争不单纯地写军事行动,而是着眼于政治、注重战争的性质,争取与国的援助、战争的政治动员与思想准备,表明作者把战争首先看作是政治问题而非单纯的军事行动问题。

《左传》在历史表达上以写战争、写辞令尤其突出。

左传读书心得字

左传读书心得字

左传读书心得字作为一本传世经典之作,《左传》是文化长河中的明珠,充满着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精神财富。

在阅读《左传》的过程中,我不仅深刻地感受到了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更是从中汲取了很多启示和提升。

本文将分享我在读《左传》时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学会发现历史的真相《左传》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时期历史的详细记载,以及对春秋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阐述,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编年史。

在阅读《左传》的过程中,我发现它表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场景,其中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生活和人物真实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貌。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左传》不是一本史书,而是一部以史为鉴的哲学著作,历史的真相往往是被历史当事人的主观意愿所掩盖的。

因此,我们在阅读《左传》的过程中,需要辩证地看待历史,避免因过度受历史人物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偏颇观念。

二、学会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在《左传》中,我们能够深刻地领悟到事件的具体背景和经过,以及事物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例如,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苏秦因为鲁国委任不顺利而离开鲁国,但是他没有放弃他的宗旨,他仍然通过劝说夫差献出三百里秦地,避免了战争的爆发。

这个事件让我感受到,人不应固守某种意图,而应该运用智慧,宽容对待一切局面。

只有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做出理智的判断。

三、学会把握时代的精神《左传》是对春秋时期社会历史变革的记录和反思,它也展示了当时思想、审美和社会道德标准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春秋时期的思想风貌、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获得对当时历史背景的深刻认识。

例如,在《左传·杞世子》中,杞国的国君为了保有财富和地位,不惜压榨百姓,带来的是国家的内部矛盾和社会的动荡。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的伦理观、国家权力观和人类尊严观高度触发。

随着时代的变迁,《左传》中有些启示也许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它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思想的精神内核,指导我们珍视和继承传统、坚守传统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春秋左传读后感(通用17篇)

春秋左传读后感(通用17篇)

春秋左传读后感(通用17篇)春秋左传读后感(通用1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秋左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秋左传读后感篇1春秋佳作,道破诸侯争霸,写尽沧桑历史,推究天地之本。

入德之门,透桥风云战事,彰显圣人之礼,探求民生之基。

此书妙也,凝聚诸子风流,体悟世事变幻,有言道,“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力,斯为大备”。

果真如此。

《春秋左传》这本书记叙了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各重要历史事件,从东周迁移到三家分晋,春秋时期虽然互相争战,但不失礼信德行,这是我对春秋时期感兴趣的原因。

各诸侯互相争战,才成为霸主,但他们时刻不忘修身,修行,修德,这是难能可贵的。

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落难时受到楚国的优待,当上君主也不忘诺言,避三舍,晋文公就做到了守信。

《春秋左传》中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道理。

在为人处事时这些道理就会发挥用处,像“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这篇文章,通过齐国疋相晏子与大夫叔向的交谈来反应春秋末期的社会现象。

晏子说:“山上的木材运到市场,价钱不比山上高;鱼盐蜃蛤运至市场,价钱不比海边高,百姓的人才财一分为三,两分归于公室,只用一分维持生计。

”而叔向也叹息“我们公室也是末代了。

战马不驾战车,卿不统领军队,公室的战车没有御手和车右,步兵没有得力的长官,而王室愈加奢侈,百姓困倦疲病,昔日能随便发出万余的百金,王室却还用着千金、万金之类的额票。

”作者通过几句话便写出了不用贤者的后果,实为妙笔,也让世人知道一心贪图享受,即使再多的财力也早晚会枯竭的。

《春秋左传》,实为绝笔,不得不看。

春秋左传读后感篇2《春秋左传》刚开始看的时候,这本书实在晦涩难懂,看着一个又一个的文言文,我想当然地理解着,可是看着看着就看不通了。

好在有注释与翻译,理解倒是没问题的,就是阅书进度缓慢,还特别消耗精力。

《左传》读书心得10篇

《左传》读书心得10篇

《左传》读书心得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xperience, summary report, work plan, speech, contract agreement, letter of agreement, party group inform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左传》读书心得10篇《左传》读书心得模板10篇《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宋朝时就已列入“十三经”,是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读《左传》有感:做个理性的爱国者

读《左传》有感:做个理性的爱国者

读《左传》有感:做个理性的爱国者第一篇:读《左传》有感:做个理性的爱国者做个理性的爱国者——读《左传》有感原创:黄家骅《左传》这部史书将我国的先秦历史娓娓道来,如晋国公子重耳漂泊、石碏大义灭亲、宋襄公统帅无能、荀息既忠又贞等一系列的故事,可谓是史中有文,文论相融,津津乐道,侃侃而谈!在列国争斗中,并非都是大国强小国弱乃至大国胜小国败,而是因循了国家生命周期的定律,可以由弱变强,也可以以強转弱;可以一战而强,也可以一战而衰。

关键取决于这些因素:一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是否靠谱?显然,当时的周礼御制已经走向式微,需要各个国家自身励精图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有些国家仍然只是寄希望于礼治教化,没有强有力地武备强国之策,终究要被呑并。

所以,自强是许多君王的不二选择;其次,在列国寡民时代,君主的贤明強悍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秦国的崛起、鲁国的沉浮,都说明人主的巨大功效作用;其三,国力强盛是战争胜负的基础性决定因素,大国不发展工商经济是无法强军的,小国苦心经营也会纵横捭阖走向强盛;其四,有了经济基础若不筑城池,或城池不够强厚、军队不够精良,就要被强国窥伺而相机取之,因此,吓阻策略是必要的;其五,国家强大需要有好的制度以督促倦怠的君王,抑制贪婪的官员,同时要有好的制度选拔人才,才能使整个国家的软实力增强;其六,春秋时代政治家都比较重视百姓的道德水准和诚信水平,这也是保证国家有难时能够最大幅度地进行战争动员。

上述六条,在今天也没有过时。

确实,有时,让我们感慨,究竟是古人的智慧伟大还是历史的轨迹不变?往往,历史拐了个弯,又回到它原来的轨道,世事沧桑,人间云烟,但万古不变的准则还是在冥冥之中发挥着作用。

今天,中国的GDP为全球第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些人就头脑发热,认为可以和世界上最強的国家打上一仗,而且是迟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

听了让人觉得如梦呓不切实际,这种过度自我膨胀很可能要断送中华民族一次千年不遇的崛起机会。

左传读书心得

左传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左传读书心得篇一:左传读后感《郑伯克段于鄢》是《春秋》中的名篇。

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

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颖地。

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颖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姜氏厌恶其子郑庄公始于庄公出生时的难产,可是她对于共叔段,却又非常溺爱,屡次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虽遭武公拒绝,但姜氏并不就此罢休,这就充分说明这个女人不仅愚蠢而且顽固。

姜氏的一恶一爱,始终贯穿于矛盾的产生、发展和激化的过程,正是行文的脉络所在。

郑庄公即位后,姜氏要求把制邑分给共叔段。

制,地在虎牢,形势险要,姜氏居心何在,庄公是十分清楚的,当然不能允许,告诉姜氏:“制??他邑唯命”据说虢叔恃险不修德政,结果被郑武公所灭,对于庄公这段话中所包含的杀机,姜氏未必能够完全参透。

求制不及而求京,也在庄公意料之中,由此可见,姜氏的筹篡一开始就落入庄公的掌握之中了。

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总是把维护自己的权力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即使是母子兄弟之间,也丝毫不有缓解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郑庄公即位到共叔段外逃,共经过二十二年,这漫长的岁月,突出表现了庄公蓄谋已久,甚至连他的大臣也觉察不出其心迹,被蒙在鼓里,当祭仲提出京的制度不合规定时,庄公却说:“姜氏要这么干,我有什么办法呢?”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

等到祭仲提醒他“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时,他才说:“多行不义??”的话,这个“毙”字和“虢叔死焉”的“死”字是一脉相承的,即使在这一点透露之中,也遮上了一层帷幕:表明这是在自杀,而非他杀,企图逃避杀弟的罪责,可说既狠毒又狡猾。

庄公没下的陷井,就是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使其不断膨胀,逐步发展到自我毁灭,权力欲望的沟壑是永远填不满的,郑庄公竭力容忍共叔段的得寸进尺,从表面看,好像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主动权仍然在庄公手里,如果加以扼制,共叔段就会收敛,郑庄公企图使其自我毁灭的目的就会落空,因此,不管共叔段使“西鄙北鄙贰于已”也好,还是进而把二邑归为已有,封地扩展到禀延也好,庄公都不露声色,听之任之,即使他的心腹公子吕连续向他提出警告。

《左传》读书心得

《左传》读书心得

《左传》读书心得《左传》读书心得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左传》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左传》读书心得1隐公二年到隐公四年,鲁国显得很安静,旁边的卫国却乱得很,三年内,王位上先后坐过四个人。

第一个,是卫庄公。

卫庄公挺有艳福一个人,娶了不少小老婆不说,还有一个相当漂亮的大老婆,是谁呢?就是诗经卫风《硕人》的女主角庄姜,她是齐国公主,诗经云:齐候之子,卫候之妻,东宫之妹,邢候之姨。

她长得美,卫国人用了种种比喻来赞美她,这些比喻堪称经典,为后世传唱,“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传说庄姜是一个非常贤德的女子,她膝下无子,后来庄公娶了陈国两姐妹,姐姐厉妫,妹妹戴妫,戴妫生了桓公,庄姜很喜欢,就当成自己儿子来养。

庄姜的儿子,按礼自然就是继位之人了,那个时候庄公也老了,他死了以后,桓公顺理成章继了位。

可惜王位没有坐几天,就被他的同父异母兄弟,叫州吁的公子,给灭了。

这个州吁是当年他父亲相当宠爱的女人的儿子,好暴力,目中无人,庄姜就很不喜欢他。

当年朝中有老臣叫石碏的,就给庄公敲过警钟,说这个娃娃没被好好教育,以后一定是个祸害。

他的推理很简单:自古以来,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克制的意思)的人,是十分少的,州吁宠爱太多,以后一下子都没有了,不崩溃就只能造反了。

可惜庄公不听,桓公即位,而被州吁杀了。

州吁也是个上进的主,要政绩的,他一上位,就决心做一件大事,去清肃上世的恩仇。

-这又要说隐公一年的时候,郑伯讨伐共叔段,当时共叔段的儿子共叔滑流窜到卫国,卫庄公帮他打郑国,结果来来去去郑卫两国就结了仇。

现在州吁想去打郑国,一则他得找个同盟的(郑国挺强大的,卫国单挑肯定不行),二来也得找个合适的借口,最好是借他人之手。

他观看了一下国际形势,也是碰巧,就在那个时候,宋国和郑国有了点过节。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

《左传》读书心得体会推荐文章•读书与财富的关系热度:•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热度:•论语读书笔记热度:•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热度:•教师读书笔记热度:《左传》读书心得体会《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汉族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

左传读书心得500字。

欢迎阅读。

左传读书心得500字一这个年轻人应该是郑庄公的爱子了,而且还算是一个有为的年轻人.婉言谢绝了齐国送来的美女,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原因?如果是为了政治,通过这次联姻,可以加强齐郑之间的联盟,那公子忽应该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更何况文姜可是有名的美女啊,可以说是财色双收.为什么?,现在他又代表郑庄公出兵帮助齐国抵御北戎的进攻,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斩杀三百,俘虏了大良,少良两个元帅.齐僖公一看,少年有为,又想把自己另外的女儿许配给他,他又拒绝了.但是,齐国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主持人鲁国这个迂腐的教条主义国家,却没有把郑国放在前面,惹得我们的少年英雄很不高兴.后来,四年之后,就爆发了有郎之战.在前面的《左传》里,有三处提到了这位可爱的年轻人。

“隐公三年,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隐公七年,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

郑伯许之,乃成昏。

”“隐公八年,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

”现在是恒公六年,公子忽已经成婚多年了。

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谢绝了齐僖公的婚事,倒是说明了这个小伙子是个性情中人,敢爱敢恨。

在后面的历史里,这个人物再次出现,却是引发了一场腥风血雨的王位争夺战,这个年轻人又一次做出了让我们惊讶的事情,历史真的不属于这样的年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阅读心得左传阅读心得1这个年轻人应该是郑庄公的爱子了,而且还算是一个有为的年轻人.婉言谢绝了齐国送来的美女,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原因?如果是为了政治,通过这次联姻,可以加强齐郑之间的联盟,那公子忽应该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更何况文姜可是有名的美女啊,可以说是财色双收.为什么?,现在他又代表郑庄公出兵帮助齐国抵御北戎的进攻,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斩杀三百,俘虏了大良,少良两个元帅.齐僖公一看,少年有为,又想把自己另外的女儿许配给他,他又拒绝了.但是,齐国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主持人鲁国这个迂腐的教条主义国家,却没有把郑国放在前面,惹得我们的少年英雄很不高兴.后来,四年之后,就爆发了有郎之战.在前面的《左传》里,有三处提到了这位可爱的年轻人。

“隐公三年,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隐公七年,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

郑伯许之,乃成昏。

”“隐公八年,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

”现在是恒公六年,公子忽已经成婚多年了。

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谢绝了齐僖公的婚事,倒是说明了这个小伙子是个性情中人,敢爱敢恨。

在后面的历史里,这个人物再次出现,却是引发了一场腥风血雨的王位争夺战,这个年轻人又一次做出了让我们惊讶的事情,历史真的不属于这样的年轻人。

郑庄公这位老英雄,看来还是十分喜欢这个嫡长子的,年纪轻轻地就开始栽培他。

当年郑庄公和周王室关系紧张的时候,相互交换人质,公子忽就是人质。

按照触龙说赵太后里的说法,这是在给公子忽积累政治资本。

后来公子忽在周王室那里和陈侯的女儿成婚,和陈国接了亲家。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亲家实力太弱,终其在春秋的历史长河里,永远是陪角,连一次象样的政治作为都没有,随时都寄人篱下的苟延残喘。

郑庄公在和周王室的长葛之战的时候,陈国迫于压力,加入到了周联军的行列。

可对手又是亲家翁,着实让这个陈侯为难。

所以,在两军一交战的时候,陈国首先溃败,将周联军的左翼让给了郑庄公,结果周联军打败,周恒王中箭受伤,险些成为郑国的俘虏。

这也算是为郑国出了一把力吧。

左传阅读心得2在古人看来,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

《左传》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社会和谐的图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啊!《左传》大量描述战争,这是时代赋予的内容。

但要精确地捕捉每次战争的性质、简练地揭示双方的特点,生动地写出战争的全貌并揭示出胜败的原因,作者如果没有成熟的军事思想和外交斗争的经验,是不易达此境地的。

故史学界有以《左传》为三晋人最后成书的推想,一则书中记晋事最多,再则记晋国战事又多,三则战国法家、纵横家多出自三晋,这方人士在军事外交上有深厚的积淀,故在讲习传阅中予以加工润色的可能性不无存在。

其实由谁写成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左传》提供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外交斗争艺术,已成为我国军事学与外交学上的宝贵财富。

《左传》在编纂学上首创“君子曰”一栏,以议论形式升华史事的意义,为史家主体发表一家之言提供了园地,后世史家效仿成传统,是我国史著中进行理论阐述的重要部分,也可视作是史书与子书结合的体现。

从历史文学角度看,其叙事井井有条,以插叙、倒叙补编年之不足,使史事因果分明。

构思情节,又往往放飞想象,踵事生华,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因此许多片段写得脍炙人口,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

这大概渊源于瞽朦的说唱艺术,使文学与史学取得了完满的结合。

至于其语言的运用,可谓雄健流畅,准确凝练,想来已是几代人共同锤炼的结晶了。

刘勰所说“辞宗丘明”,我们可以再宽泛些理解,即实际上定位了《左传》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左传阅读心得3《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

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的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传》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

《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在〈隐公〉里面,[臧僖伯谏观鱼]中,鲁隐公要到棠地以射鱼为娱乐,大臣臧僖伯奉劝他要把精力集中到国家大事上,而不要荒怠正事,指出:“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乱政亟行,所以败也。

”臧僖伯虽未能阻止隐公的行动。

但他的话足以训诫。

这里了告诉我们,若要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察纳善言,广纳贤言才能使自己的权威得到承认,更好的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在〈桓公〉篇里,[臧哀伯谏纳郜鼎]中,宋庄公为了取得鲁国的支持,把郜国的大鼎送给了鲁国作为贿赂,鲁庄公将它置于太庙中。

鲁大臣臧哀伯这是明示百官可以纳贿,是国家衰败的象征。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这个道理不仅对那时的鲁国有用,即使拿到现在也一样具有普遍意义。

就如一个当代的管理者,如果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的话,那么他的下属也同样这么做,那么他的管理可以说是一个失败。

同样在我国现在的反腐进程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反腐要从高层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治本,哪些地方的官员也就不会腐败,所以我们要做好榜样,发挥领导作用。

在〈襄公〉篇里,[子产问政]中,郑国的执政者子产遵循“爱民如子”的原则,把政事当作农事,精心料理,表现出他一心为国的品质。

从子产的作为上看出,我们的当权者应当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用群众观点去看待问题,要爱民如子,不能背弃群众为中心的倒行逆施,要勤政爱民。

作为一名管理者更应如此,学会体恤下属。

读到《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庄公,一出世即为母所恶;段,庄公之胞弟也,为其母所偏爱。

先王在世,其母就有废长立幼之意;庄公即位,段又恃母爱骄纵无忌。

大臣们恐酿祸患,纷纷请除之,庄公却处之泰然。

庄公不是不明白段的祸心,但他的策略是,令其养痈成患,“多行不义,必自毙。

”终于,段为庄公表面宽容的假象所蒙蔽,利令智昏地率兵伐京。

好,机会终于成熟了,庄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堂堂正正地伐灭段叔而免去了来自任何一方的谴责了。

庄公故意放纵其胞弟的篡权之心,并为之“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当然是设置的圈套),培养之,引导之,令其事发后再予收拾,其居心可谓险毒阴深矣。

难怪有人评说,郑庄公乃天下第一大毒人也。

联系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颇有感触。

某些调皮顽劣的学生,不是那么愿意听取老师的批评,有的则视老师的苦心劝告为儿戏,更有的则干脆顶牛,他们对老师的教诲是那么的反感。

教育者见教育不见成效,也就有丧气、赌气的时候:算了,让他去。

甚至想,平时里小打小闹敲他一下也不痛不痒,不如“穿疱”彻底整治痛快。

或曰,学校管不了他,将来让社会去管他,让法律去管他吧。

君不见,不是终于也有那么几个人,果真被法律“管”上了吗?但我窃以为“做人须当讲人品,为师更应尚师德”,为师者而放弃了教育的职责,是为失德也。

对于班中一些顽劣调皮的学生,尽管有时明知有些话讲了也是白讲,但作为一名老师,教育乃是我的职责,我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同学们尤其是那些经常挨老师“训斥”的“差生”们呢,听了这段故事,难道就不生一点新的感触?难道还能高兴于老师对自己的不管不问、或曰不敢管不敢问、或曰不愿管不愿问?难道还能将老师对自己的这种听之任之作为炫耀于同伴的本领?难道还能憎恨那些敢于管教你们的师长并伺机对他们施以报复?难道竟希望教育你的老师变为郑庄公?左传阅读心得4《左传》作为史,在那个“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代,所记录的多是礼乐征伐;作为《春秋》的注本,其行文亦不外乎“春秋大义”。

“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孟子·滕文公·下》)撇开《春秋》是否为孔子所作不谈,这里只是希望证明在《春秋》《左传》文字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思想理念。

诚然,“以《春秋》为褒贬者,乱《春秋》也”。

但史官记录时所秉的原则必然体现了其时代的价值观。

比如《左传》中很少提及女性,所写不是可录入《烈女传》的“好女”便是乱伦败德的劣女。

再比如《左传》中对管仲知礼的不断描写。

当然最着名的例子便是“郑伯克段于鄢”。

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

正因这样的时代,我感受到了史官的无情,“赵盾弑其君”的描述曾让我感到战栗,()史笔无情,一言一行都有把尺在衡量,也是在那一刻,我体会到作《春秋》其背后的用心;战栗过后,不禁为其热情所感动。

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与信念,很难让人无动于衷。

在风云变革的社会,坚守着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生命去践行这种信念,微弱但固执的守望着他们心中的大义。

他们在写下“君子曰:……”,内心平静否?写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襄公二十五年)时,是否感到苦涩和自我感动?“南史氏”一段让人热血翻滚。

突然觉得他及他代表的那些史官,是种殉道者的形象。

他们没有力量去改变什么,也不能许诺什么,能做的只有苦弱的守望。

他们的悲哀是时代给予的。

孔子也为赵盾可惜,叹其“亡不过境”,可见传统的道德规范在当时渐力不从心。

宋襄公留给我们的便是那个已逝时代的背影。

如今他看起来是如此的可笑,不知历史的车轮要踏碎多少执着的心。

这些在今天看来,很能引起读者的感触。

十年将传统的根断了,亦将五四以来西学的根断了。

块块伤痕挥之不去,中国人陷入文明空城的困境中而不自知。

终极追问的冲动没有了,公正道义的界限模糊了,自我修善的意识淡漠了。

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普遍面临着信仰缺失的危机。

这要修复,绝非一两本《左传》就能解决问题的。

但孔子作《春秋》以褒贬善恶,欲以其仁义礼智信来匡正社会伦理纲常秩序,此中大义是值得借鉴的。

有人或许会问,泱泱大国风范,这传承了五千年的难道不是文化么?,若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解释,文化一直存在,甚至,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会将我们新吸收的外来知识摧毁,只余下当时的激动或新奇。

若从狭义上来说,这种文化在今天“拿来主义”的大潮下,已沦为一种工具。

文化同科学技术一样需要进化。

中国社会的确需要寻根,需要溯本,但这绝非简单的回归传统。

今天的人们所面对的困境与过去不同。

古人“感慨所寄,不过盛衰”,而今人是以一个独立个体的身份来面对世界,他的孤独感、空虚感,他的压抑并不是传统的那一套所能够缓解的。

重塑价值体系迫在眉睫,而亟待建立的价值体系应当是一种关心个体生存状况的思想,它应当是一种给与人应对苦难的力量和信仰。

当人们心怀一种信仰时,尽管无法改变世界,但世界终究是不一样了。

怀揣春秋大义,《左传》中这些可敬可爱的史官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守住渐渐消逝的三代之礼,但却给那个激荡时代添上一抹不变的原色,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让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样,或者单纯的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