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概述第一章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区别:前者是以一国(地区)为主体,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来看这些交换活动;后者是从整个国际范围或从全球角度来看。

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货物贸易(Commodity Trade)是指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Tangible Trade)。

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是指一国(地区)劳动者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并相应获取外汇收入的过程。

也称无形贸易(Intangible Trade)。

注:按WTO的分类,国际服务贸易有四大类: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具体可分为商业、通讯、建筑及工程、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健康与社会、旅游、文化与体育、运输及其他等12类155个项目。

技术贸易(Technology Trade)是指纯技术知识以及与技术转让相关的机器设备的贸易。

主要内容是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

货物贸易需要经过海关手续,反映在一国海关的贸易统计上;服务贸易则不需要经过海关手续,在国际收支表中只得到部分反映。

三、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过境贸易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一国把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运往国外市场销售。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输入国内市场销售。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凡甲国经过丙国向乙国运送商品,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另:复出口(Re- Export Trade )、复进口(Re- Import Trade )、净出口(Net Export)、净进口(Net Import)四、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地区)A与货物消费国(地区)B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行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共254页文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共254页文档

讲序
➢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国际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基础 ➢第三讲 技术进步和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讲 价格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第五讲 社会无差异曲线分析及封闭条件下的两部门模型 ➢第六讲 均衡的存在证明 ➢第七讲 简单封闭经济模型中的对偶性及生产可能曲线
➢第八讲 生产可能性曲线推导 ➢第九讲 比较优势 ➢第十讲 要素价格差异问题
• 生产函数曲线
X L
o
k K
L
• 在齐次函数的假设下,生产函数还可用等产量曲线来描述。
令=1/X 则 根 据 齐 次 性 假 定 ,生 产 函 数 可 以 写 为 : 1= F( K/X,L/X) =F(k,L), 这 里 k,L分 别 代 表
两 种 要 素 的 可 变 投 入 系 数 。
K
进出口的贸易依存度逐步提高。 如进口依存度由1980年的 12.6%提高到2005年64.5%。
进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由19 80年49.7%提高到2004年的93.2%。
• 二、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引发的理论思考
1、贸易的增长为什么会表现为工业所有部门的同时增长。 2、贸易的发展为什么导致出口产品的产业覆盖面越来越宽。 3、贸易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大。 4、政府在对外贸易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5、中国能忍受多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 观经济学基础
• 一、对厂商技术的描述
XF(K,L)
K 和L分别体表资本和劳动力 假设: (1)两种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
F ( 0 ,L ) F ( L ,0 ) 0
• (2)生产函数F是关于K和L一阶齐次
X F (K ,L ), 0
令 k=K/L

1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1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国际方面: 1、政治上,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 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任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经济 的发展,绝不能割裂国际间的联系,而只能积极地利 用这种关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


阿里巴巴
福步外贸论坛 126 B2B 外贸之家 中国国际贸易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密植高产“卫星田”,稻谷实际上是从别处移栽 而来,谷穗密密麻麻,据说撑得住小孩。图为小 孩在高产田稻穗上。
一哄而起的集体食堂 ,吃饭不要钱,红火一 时的公社食堂
饥荒袭来时的农村


户籍管理部门的分省区 死亡人口统计显示, 1958到1961年期间各省 非正常死亡人数合计达 到一千八百万(未调整低 报偏向)。 全国共有两大高死亡的 饥荒带:其一是以四川 为中心,从青海、甘肃 到贵州、湖南、广西共 六省区;其二是位处中 原的安徽、河南两省。
1982年12月,确立对外开放 政策为基本国策
邓小平出访日美后的的认识:
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 和美国。面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 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他深刻地认识到: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 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 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通过对外开放, 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被写入了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
宋朝——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有50多 个国家;成立对外贸易专门机构 “市舶司”。 元朝——中国版图跨越欧亚两大洲,海运 贸易空前繁荣,制定《市舶抽分则例》 22条,对外贸易管理比以前更有效。陆 路贸易复兴。

国际贸易概述

国际贸易概述

七.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
贸易及过境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商品生产国(地区)与 商品消费国(地区)直接卖买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商品生产国(地区) 与商品消费国(地区)通过第三国(地区)进行商 品卖买的行为。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商品生产国(地区 )与商品消费国(地区)通过第三国(地区)进行 的贸易,对第三国(地区)来讲,就是转口贸易。
进口:一国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 动
净出口:一定时期内,一国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 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
净进口:一定时期内,一国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小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表示的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一 国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总额。

四.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 的差额,用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 状况。 贸易顺差/出超 贸易逆差/入超

五.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是贸易国家记录和编制进出口货物统计的一 种方法,大部分国家只根据其中一种进行记 录和编制。
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以 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以 货物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六.货物贸易Goods Trade与 服务贸易Service Trade
货物贸易:有形的、实物商品的进出口。 服务贸易:无形的、非实物商品的进出口。
包括:
1.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 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 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t)。 4.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讲解中国是一个以出口驱动的经济体,对外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政策和运作机制的理论系统性讲解。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活动。

中国对外贸易的定义主要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出口是指中国将商品和服务卖给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是指中国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中国对外贸易的范围广泛,包括农产品、工业品、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对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在古代,中国的丝绸、陶瓷和茶叶等产品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世界各地。

然而,在20世纪初期,由于中国的国内政治动荡和外部侵略,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干扰。

开放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1978年,中国宣布实行开放政策,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开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出口和进口贸易逐渐增加。

此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了重要的全球贸易参与者,对外贸易规模逐年增长。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首先,对外贸易使中国能够利用自身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通过对外贸易,中国能够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次,对外贸易可以为中国带来外汇收入。

出口贸易可以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保障。

同时,外汇收入还可以用于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中国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再次,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中国能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自身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最后,对外贸易可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 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新中国成立,我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 在华的一切特权,实行了对外贸易统制,从 没收外贸中的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对外贸易 企业以及改造私营进出口业务三个方面着手, 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体制。但其经 历了面对国际封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艰难时 期。
同时,北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 政策措施,确立了“利用外资,振兴实业”的经 济方针,并增开商埠,以开放促发展;鼓励进口 替代,发展出口贸易,积极争取关税自主,积极 争取收回租界、废除领事裁判权,提高了中国对 外经贸活动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 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力,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开 拓了一定空间。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上丝 绸之路的兴起
(二)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元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 的繁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1.唐代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
时期,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对外贸易成为中 外科技交流的媒介和桥梁。中国的纸及造纸 术,唐代发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术在域外更 广泛地传播。同时域外的物质文明如香菇等 农作物新品种也循陆海两路流入中国。
对外贸易额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持续的较快增
长,并基本上保持了进出口平衡,进出口总额从 1950年的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 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 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92%,两年内几乎增长了 近一倍,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比重 由1950年的0.91%上升到1957年的1.85%。新中 国取得了反封锁反禁运斗争的重大胜利,为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工农业生产力,活跃城乡 物资交流,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第1章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

第1章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1.迅速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贸易关系, 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大量进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如钢 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橡胶、机床、拖拉机、化肥、 农药、车辆、船舶、飞机、石油以及稳定市场等的棉花 化纤、砂糖、纸张、手表等物资。
过渡阶段。 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进市场化
改革进程,中国经济也全面走上了 出口导向的发展之路。 中国之所以走上出口导向之路,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几十年的
经验教训显示进口替代的发展道路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另一方 面则源于日本、亚洲四小龙与四小虎高速增长的示范效应 中国在出口导向发展之路上取得的成就也是惊人的,截至2010 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与第二大进口国,全球第 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持有国(全球最大的官方债 主)。
对外贸易围绕着该任务扩大内外物资交流,积极增加 出口,换回我国生产和建设所需要的机器、工业 器材、原料以及其他物资。
进口前苏联的56个大型项目和东欧的68个项目。 1957年,进出口总额31.03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了
1.73倍。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958-1965)
1958年国民经济出现“大跃进”,1959年对外贸易额增 到43.81亿美元,比1957年增加41.2%。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
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 中国对外贸易方式 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 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
中国对外贸易
思考: 中国为何选择了出口导向战略? 中国向世界出口了多少货物?进口了多少货物? 中国在出口什么?进口什么? 出口给哪些国家了?从哪些国家进口? 谁在出口?谁在进口? 影响进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出口导向战略要改变吗?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方式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第一节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对外贸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国家的产生(社会条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物质条件)概念: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对外贸易法》第二条第二款作了这样的定义:本法所指的对外贸易,是指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和国际服务贸易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格局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规模通常用一定时期一国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来表示。

两个明显特征:1、对外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增长率。

2、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显著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发展演变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十年动乱”与拨乱反正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1.迅速与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贸易关系,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大量进口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如钢材、有色金属、化工原料、橡胶、机床、拖拉机、化肥、农药、车辆、船舶、飞机、石油以及稳定市场等的棉花化纤、砂糖、纸张、手表等物资。

3.出口大豆、桐油、茶叶、猪鬃、肠衣、蛋品、厂丝、钨砂、水银和绸缎等。

4.进出口总额从1950年的 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49.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由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对外贸易围绕着该任务扩大内外物资交流,积极增加出口,换回我国生产和建设所需要的机器、工业器材、原料以及其他物资。

进口了前苏联的56个大型项目和东欧的68个项目。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八、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域别布)、对外贸易地理方 向(对外贸易地域别布)
➢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经济集团旳 对外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旳比重。
➢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世界上某些国家或地域旳商品在某一种 国家对外贸易中所占旳地位,一般是以这些国家或地域 旳商品在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旳比重来表达。
一、从世界区域贸易格局看(2023年,约230个不同类型旳自由贸易区) 万亿美元贸易以上旳区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两大区域。2023年两大区域占世界 贸易出口旳比重为51.42%,进口比重为58.13%,占世界货品贸易旳50%以上。 千亿美元贸易以上旳区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南方共同市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东盟、海湾经济体联合组织、南亚特惠贸易安排协定等六大贸易区域。这六大区域占世 界货品出口旳16.31%,进口旳13.53%。 千亿美元贸易以上旳区域
尽管美国、欧盟(主要指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四国)和日本出口贸易占世界旳比 重下降(从1997年旳43.75%下降到2023年旳33.58%),但许多出口贸易是为这些国 家旳企业经过FDI方式所替代旳,日本、德国和美国为最经典,尤其是日本和德国。
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但控制了中档技术产品出口,例如化学、汽车、电子和电信设备等, 而且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产品旳出口限制政策,假如放松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旳话,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旳出口额将更大。
六、贸易差额(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贸易差额是指一国或地域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旳差额。 ❖ 贸易顺差:出口额 > 进口额(出超、盈余) ❖ 贸易逆差: 出口额 < 进口额(入超、赤字) ❖ 贸易平衡: 出口额 = 进口额
七、国际贸易商品构造、对外贸易商品构造

2_第1章1节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2_第1章1节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第2次课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述第一节中国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1、秦汉时期秦:统一的中国西汉:“丝绸之路”开通2、唐宋时期唐:中国是世界上经济、贸易最强大的国家,分别占世界经济、贸易总量的50%、60%以上。

宋:海上贸易迅速发展,超过陆路贸易。

阳江“南海一号”3、明清时期明:郑和七下西洋,中国成为当时最大的海上贸易强国清:闭关锁国、消极通商4、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1)贸易体制——国家垄断对外贸易(2)贸易方式——以“朝贡”贸易为主(3)出口产品——丝织品、陶瓷(4)自然经济制约了外贸发展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对外贸易(一)旧中国对外贸易的性质——半殖民地在1842-1949年期间,整个旧中国对外贸易的性质是半殖民地性质;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沦陷区的对外贸易是殖民地性质,国统区的对外贸易是半殖民地性质。

(二)旧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1、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帝国主义列强于1843年取得了协定关税特权。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关税税则的制定必须与英国协商,但同时并未对英国关税制度提出同样的约束,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海关税则》中,英方强迫中国接受中国绝大多数商品的进出口税率定在5%,为欧美各国税率的十分之一至数十分之一,而英国对华茶叶征收的进口税率高达200%-350%,该税则标志中国关税制定权的丧失。

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

同年的中法《黄埔条约》也规定中国“如改变税则,应与法兰西会通议允后,方可酌改”。

这标志中国关税修改权的丧失。

”1845年起又侵占了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

外籍税务司制度。

由英国人任中国海关外籍总税务司,外籍总税务司有极大的权力,从海关行政、人事任免、业务管理皆唯总税务司之命是从。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学大纲开课对象:2005级国际商务(专科)学时:36一、课程性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是我国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将外贸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课程。

对于国际商务的学生来说,《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作为国际商务理论的四门课程之一,成为其取得国际商务的执业资格,从事国际商务专业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掌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和实际问题,使其了解并熟悉我国对外贸易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了解并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知识,方针政策和运用的外贸战略;2、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观察了解、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了解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工作的具体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外贸理论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分析研究我国外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1、中国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2、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3、对外贸易的作用4、中国对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第二章中国发展外贸的理论依据1、西方传统贸易理论2、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3、新贸易理论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1、出口商品战略2、以质取胜战略3、科技兴贸战略4、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5、进口商品战略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1、对外贸易的立法管理2、对外贸易的经济调节手段3、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第五章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1、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市场价格2、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3、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形成4、影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因素5、提高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第六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1、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2、中国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第七章中国货物贸易1、中国货物贸易概述2、中国货物贸易结构3、中国货物贸易方式第八章中国技术贸易1、中国技术贸易概述2、技术引进3、技术出口第九章中国服务贸易1、服务贸易概述2、中国服务贸易出口3、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十章中国与WTO1、入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2、WTO进出口公平制度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3、WTO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第十一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1、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2、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3、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4、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5、中国与其单独关系区的经贸关系四、课程的重点、难点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重点部分:1、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2、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3、中国各阶段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状况和效果难点部分: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2、外贸依存度、外贸代理制等有关概念第二章中国发展外贸的理论依据重点部分:1、西方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比较成本论、要素禀赋论2、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国际分工、国际价值3、新贸易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技术差距论、需求重叠论难点部分:结合我国国情,运用相关理论来解释我们发展对外贸易的动因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重点部分:1、出口商品战略、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基本概念2、中国各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和主要内容难点部分:1、科技兴贸战略、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含义2、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的必要性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管理重点部分:1、外贸立法管理手段、行政管理手段、经济调控手段的含义2、对外贸易管理模式、关税配额管理、出口主动配额、WTO基本原则等概念3、对外贸易管理的经济调控手段;难点部分:1、经济调控手段相对与其他管理手段的特点2、实施外贸行政管理的必要性第五章对外贸易价格与经济效益重点部分:1、对外贸易价格的概念2、影响对外贸易价格的主要因素3、进出口商品对外作价原则4、外贸宏、微观经济效益的概念及提高宏、微观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难点部分:1、进出口商品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区别和联系4、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外作价原则与做法3、影响外贸价格因素的供求弹性;4、影响外贸经济效益的货币因素;第六章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重点部分:1、外商在我国投资的主要形式;2、我国利用外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3、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益的概念4、我国“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内容与必要性难点部分:1、出口引致效应、出口替代效应、反向进口效应和进口转移效益的概念2、直接投资国对资本输出国和东道国的贸易效应3、相互替代税、互补共存税、“走出去”战略等有关概念第七章中国货物贸易重点部分:1、出口依存度、产业内贸易、货物贸易结构、加工贸易等基本概念2、改革开放后中国货物贸易发展的特点、货物结构和贸易方式的变化难点部分:1、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概念应用2、加工贸易的特点及来料加工等概念的掌握第八章中国技术贸易重点部分:1、技术贸易、专利权、专业技术、技术引进、技术出口等基本概念2、技术贸易的主要内容和贸易方式以及中国技术贸易在不同时期的特点难点部分:1、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的联系和区别2、中国技术出口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中国服务贸易重点部分:1、国际服务贸易、跨境交付、商业存在、境外消费等基本概念2、市场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观念的理解难点部分: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迅速发展的原因2、中国对服务业开放所作承诺的阶段性原因和主要内容第十章中国与WTO重点部分:1、世界贸易组织、倾销、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基本概念2、反倾销、反补贴观念的理解及案例分析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难点部分:反倾销、反补贴观念的理解及案例分析第十一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重点部分:1、配额限制、贸易摩擦、市场经济地位等概念的理解2、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关系的基本政策和主要原则3、中国与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欧盟、日本的贸易关系的发展情况、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对外贸易关系状况以及对外贸易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难点部分:1、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欧盟)经贸关系发展前景2、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的原因及现象分析五、学时分配六、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占70%,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占30%七、教材及参考书:1、《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邹忠全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王绍熙、王寿椿编著,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一章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1.1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贸易开放格局1.1.1对外开放政策1.对外开放政策确立:1980年6月,邓小平第一次将“对外开放”做为中国对外经济政策公诸于世。

1982年写入宪法,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做为基本国策被确立。

2.基本含义:1.对外开放的基本含义是: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竟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3.主要内容: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这三项是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

这三项内容中,发展对外贸易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的物质基础,是对外开放政策根本的内容。

4.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

我国有“请进来”为主到“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途径并举的方向过渡。

1.1.2对外开放格局沿海地区先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开放内陆地边境市、镇-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1.1.3 对外开放的特点一、渐进式开放二、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础上开放三、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四、是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放。

1.2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2.1 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对外贸易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列强,是半殖民地性质的,完全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了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新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并对民族资本进出口业进行改造,从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2、中国各年代出口主导产业群(1)50-70年代:矿产品、农副土特产品(2)80 年代:轻工业品、纺织品(3)90年代现在:机电、仪表(器)、化工产品(4)将来(2050年后):高新技术产品3.其他:1956年,我国实现贸易顺差1966-1978 对外贸易停滞状态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总额。

中国对外贸易课件(全套)课件PPT

中国对外贸易课件(全套)课件PPT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
欧盟 3560
14.4
2112
美国 3245
14.5
1222
中国香港 2680
22.8
155
东盟 1701
23.1
1928
日本 1483
22.5
1946
韩国 829
20.6
1627
印度 505
23.5
234
俄罗斯 389
31.4
403
中国台湾 351
18.3

(2)资源、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 品所占比重变化
(三)进出口市场不断拓展
198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 战略,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并将其作为 国家战略予以实施。
(四)对外贸易方式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前,只有一般的商品贸易。
改革开放以后,采用了来料加工、来方式.
宋朝 海上贸易图
元朝对外贸易图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第二节 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
一、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建立 (一)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其对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控制 (二)没收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 (三)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四)建立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二、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以前 )
GDP ( 百 万 美元)
7 0 ,0 1 1 ,6 8 0 1 7 ,9 6 0 ,2 0 6 1 5 ,0 6 4 ,8 1 6
6 ,9 8 8 ,4 7 0
5 ,8 5 5 ,3 8 3 3 ,6 2 8 ,6 2 3 2 ,8 0 8 ,2 6 5 2 ,5 1 7 ,9 2 7 2 ,4 8 0 ,9 7 8 2 ,2 4 5 ,7 0 6 1 ,8 8 4 ,9 0 3 1 ,8 4 3 ,3 8 2 1 ,7 5 8 ,6 8 0 1 ,5 3 6 ,4 7 9 1 ,5 0 7 ,4 0 2 1 ,1 8 5 ,2 1 5 1 ,1 6 3 ,8 4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评价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就 : (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 (3)国际贸易市场向多元化发展; (4)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拓展了对外贸易领
域; (5)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
重要增长点。
1.2.2 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评价
1.3 对外贸易的作用
1.3.1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促进了我国经 济发展
1.3.2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世界各国互利 共赢
1.3.1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对外贸易发展为中国改革和开放创造了基本
条件 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就业机会 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开放
中国对外贸易概述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
第1章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1.1 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1.2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3 对外贸易的作用 1.4 中国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 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 是有助于企业 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积极有效地利用外 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 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 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 :发展对外贸易、 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
1.1.2 对外开放格局
沿海地区先行开放 : (1)建立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逐步向内地开放 : (1)开放陆地边境市、镇 (2)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 西部大开发与对外开放 。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
表1-1:中国对外开放进程表
1.1.2 对外开放格局
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 开放 “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 区、内地四个层次
1992年以后,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十四大报告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确定了发展目
标: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形成多层次、多 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1992年 以后,我国在继续开放沿海地区的基础上,进 一步开放了陆地边境市、镇,沿江(长江)城市 和内陆省会城市,使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 放的新格局
2237.5
89.8
5933.7
390.5
6.58
5543.2
93.4
1.2.3 外贸依存度
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是对外贸易依 存度和外资利用度。
世界银行通用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是:货物 贸易进出口额/商品GDP,得出的结果再以购买力 平价加以修正。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说来与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 度有关。在当代技术变革广泛波及条件下以及 WTO组织的推动下,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有 扩大的趋势,从而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提高的倾向。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经济与国际经 济的融合、依存关系加深。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不足 : (1)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
提高。 (2)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 (3)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
值链的低端环节,附加值不高,还有一些资源消耗 高,环境污染重的产品,且占一定比重。 (4)对外贸易方式仍呈初级化。 (5)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能够 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
1.1 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容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贸易;积极引进先进技 术和设备,特别 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先进技术;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发展对外技术援助和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和 开放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开放。
1.1.3 对外开放的特点
渐进式开放 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前提下的开放 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放
1.2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2.1 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 1.2.2 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评价 1.2.3 外贸依存度
1.2.1 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建立 我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 (3)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
1965年 ) (4)十年动乱和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8年) (5)改革开放至入世前(1978—2001年) (6)入世后(2002年至今)
20.6
22.6
12.1
53.5
10.5
46.5
72.64
40.98
56.4
31.66
43.6
181.2
91.1
50.3
90.1
49.7
273.5
138.1
50.6
135.4
49.5
620.9
158.9
25.6
461.8
74.4
1487.8
214.9
14.4
1272.8
85.6
2492
254.6
10.2
图1.1历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变化图
表1-1部分年份我国出口商品构成表
年份 1957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4
我国出口商品构成表(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初级产品
工业制品
出口总额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
10.22
8.117ຫໍສະໝຸດ .42.11对外开放格局: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形成了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全方位、多渠 道、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1.1 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1.1.1对外开放政策 1.1.2 对外开放格局 1.1.3 对外开放的特点
1.1.1对外开放政策
基本含义 : (1)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 (2)基本含义: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 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 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