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s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八.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要求: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2.完成练习一第2题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方程的意义X+50=100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教学目标要求: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学难点: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过程:一.教学例3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3.出示第 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5.做练一练的第1题二.教学例4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3.完成试一试4.完成练一练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三.巩固练习1. 做练习一的第3题2.做练习一的第4题3.做练习一的第5题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等式的性质解方程50=50 50+10=50+10 解: X+10=50x+a=50+a 50+a-a =50+a-a X-10=50-10X=40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第三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p4~ P5例5~例6. 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教学目标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二.教学例5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X=20 2x=20×23x 3x÷3=60÷3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7.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8.P5“试一试”⑴指名读题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三.教学例6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7.P5练一练解方程:X÷0.2=0.8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四.巩固练习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x÷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2.化简下列各式8 X÷8 50+X-40X÷9×9 X-1.4+13.P6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X+0.7=14★ 0.9x=2.45★ 76+x=91x÷9=90 ★ x-54=18★ 2.1x=0.84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六.作业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X=20 2x=20×2 40X=9603x 3x÷3=60÷3 解:40X÷40=960÷40X=24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X=40是原方程的解·第四课时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教学目标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教学难点: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18+17=35 x=1 12-Y=4 S+12=4921-b<24 x=14+78 16+a=27+ba +b=6 b-8=100 X+10 4X=60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X+25=37 X-23=52 0.7X=3.5★X÷0.5=12 48-X=25★ 4.8÷x=20★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1)X-20=30 (2)5x=2.4解: X=30○□解:x=2.4○□X=□ x=□(3)3.6+X=5.7 (4)4.8÷x=12解: X=5.7○□解:x=4.8○□X=□ x=□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二.指导练习1.p7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2.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3.P7第13题学生口答练习4.出示小黑板判断题(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四.作业1.P7第10题2.P7第12板书设计: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12x=31.2 9.6y=48解:x=31.2÷12 解:y=48÷9.6X=2.6 y=5第五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教学目标要求: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2.课件出示例7: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的回答可能有:①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米根据学生的回答列方程解答·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为x千克·X+2.5=36 36-X=2.5你是怎样检验的?在小组里交流后.集体交流·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二.完成“练一练”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三.完成练习二的第1~5题·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先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说怎样设未知数·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4.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再说说每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过程·5.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三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再向同桌说说解方程的注意点:写上“解”.利用等式的性质一步一步解出x的值.最后要检验·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五.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第六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8.P10练一练.P11-12练习二第6~8题教学目标要求:1.能准确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3.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教学难点:渗透转化思想.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找出下列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2倍足球的个数比篮球多35个鸽子的只数相当于麻雀的5倍多9只语文书的4倍少10本正好是数学书的本数2.应用等式的性质说说解方程的过程:4x = 56 x+15 = 30 x÷9 = 23x - 98 = 100 5 x – 6 = 9你觉得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办法解方程?二.新授教学1.学习例8:师出示题目.说说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生自由说再指名校对)你有什么解题方法?列方程解答的步骤是怎样的?(先找出数量关系.再设未知量为x.列出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你们想自己先试试看吗?(生尝试练习.两生板演后反馈)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2x-22=64(数量关系: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大雁塔的高度)2x-22+22=64+22(等式的性质)2x =86x=86÷2x=43这样就做完了吗?(还要检验)如何检验?(先自己检验一下.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检验)注意:要将x的值代入题目中检验才比较准确·答:小雁塔高43米·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有没有其它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等式的性质先将左右两边都÷2.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引导同学们理解这里将2x看作一个整体的未知数来解·先求出2x的值是多少.再求出x的值是多少.要两步解·揭题:两步解的方程3.从读题后找出数量关系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你觉得哪里很关键.哪里还有些困难?三.专项练习1.根据关键句说说数量关系:杭州湾大桥比香港青马大桥的16倍还多0.8千米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15棵放养的鳊鱼比鲫鱼的4倍少80尾猎豹比猫最快时速的2倍还多20千米故宫比天安门广场的2倍少8公顷一个驼鸟蛋长比一只蜂鸟体长的3倍还多1厘米2.练习二第6题在括号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生独立完成后校对·3.练习二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练习二第8题生独立完成.两生板演后校对·四.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在脑子里回忆一下解两步方程的过程.再同桌互相交流解题的注意点·五.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第七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12练习二第9~15题教学目标要求:1.渗透数学中的语感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出问题中相等关系的量.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使学生掌握应用等式的性质解两步解的方程·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根据其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成功体验·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找出下列句中的数量关系:松树和杨树一共56棵学校的建筑面积是总面积的一半底楼高3.4米.其余三层平均每层高2.8米.这幢楼高多少米?小亮现在的身高比出生时的3倍高0.04米三瓶墨水的价钱比一个文件夹便宜2.8元二.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9题指名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后集体校对·说说注意点和解两步方程的步骤·2. 练习二第10题先要求学生只列出方程.校对所列方程根据的等量关系后再解方程·3. 练习二第11题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交流·4. 练习二第12题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在自备本上·校对.说说题目的意思.注意要求两问·5. 练习二第13题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找准对应的量.提醒学生有2问·集体交流·6. 练习二第14题生独立完成后校对.其中12题的物品有“文件夹”和“墨水”.各一个与12瓶.总价25.10元·7. 练习二第15题学生利用公式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三.总结师:今天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你有哪些进步?四.作业补充习题板书设计:第八课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8 P10练一练. P11练习二第4~7题教学目标要求: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引入:(出示相应图片)今天我们研究一个与这两处建筑有关的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索教学P9例81.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启发:你能从题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吗?题目中的哪句话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关系?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学生想到的等量关系式:①小雁塔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②小雁塔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题目中相关文字下作出标志.并要求学生进行完整地表述2.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等量关系式.在这个等量关系式中.哪个数量是已知的?哪个数量是要我们去求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先自主尝试设未知数.并根据第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以前解过没有?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出这个方程吗?5.提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列方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你能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吗?其中哪些环节很重要?①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寻找等量关系.②分清等量关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③解出方程后.要即使进行检验·三.巩固练习1.做P10“练一练”(1)先将练一练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2)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2.做练习二第5-6题·四.你知道吗?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方程的由来.了解古代数学就家李冶五.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六.课堂作业:P11练习二第7~8题·板书设计:第九课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7】教学内容:教科书P12第9~15题教学目标要求:1.进一步巩固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列方程.不计算·(1)每支钢笔x元.购买4支钢笔要60元.(2)小明有x张邮票.小军邮票的张数比小明的3倍还少5张.小军有邮票55张.(3)修路队x天修2.4千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0.6千米.(4)商店运来苹果a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倍.运来橘子200千克.2.我当包公.判一判.(1)0.5是方程3x+0.7=1.6解(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3)方程3x+3=27与方程2x+2=18的解相同(4)X+2=2+x是方程3.择优录取.选一选(1)方程4x-2=10的解是()A.x=2 B.x=3 C.x=32 D.x=48(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 A.65×4+4x=480 B.4x=480-65 C.65+x=480÷4 D.(65+x)×4=480(3)六(1)班植树68棵.比六(2)班植树棵数2倍少8棵.六(2)班植树多少棵?解:设六(2)班植数x棵.下列方程错误的是()A.2x-8=68 B.2x=68+8 C.68=2x+8(4)张强今年a岁.李东今年(a-7)岁.再过c年.他们的年龄相差()岁.A.7 B.c C.c+7(5)x=1.5不是方程()的解·A.5x+6x=165 B.10×5-6x=41 C.3x-1.8=2.7二.综合训练1.P12第9题解方程下面3条2.解决问题.我能行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独立解方程(1)P12第11-12题小瓶容量×3=1.5。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除法并掌握表内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并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感知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用竖式计算除法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除法、小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认识余数的过程,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使学生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并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1课时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1课时教学建议1.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通过分铅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进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结合平均分的实际操作过程,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便于学生理解试商的算理,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并直观地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3.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无论是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都要注意由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经历“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获取有关的数学知识,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本单元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折线统计图,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是《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整理与复》。
教材主要涉及“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共安排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为“方程”,第三单元为“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为“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为“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此外,第六单元为“圆”,涉及“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二单元为“统计”,涉及“统计与概率”领域。
本册教材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中也进行了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了三个单元。
其中,“积与积的奇偶性”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研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种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蒜叶的生长”让学生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
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二是学生能够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学会求两个数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三是学生能够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四是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研究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五是学生能够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六是学生能够在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主讲:华罗庚实验学校马金花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单元方程【知识梳理】学生已学完整数、小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会较多的数量关系式,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例3~例7: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整理与练习: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合计建议8课时)【具体解读】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其中要注意的是: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
质量与重量是不同的。
质量是指含有多少物质,所以质量是不变的。
重量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产生的,是可以变的,比如在地球上与月球上同一质量的重量也不相同。
天平与其它称不同,我们说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都说的是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
“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
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
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分析
五数下册各单元教材详尽剖析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剖析本单元教课方程的知识 . 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课方程 . 波及的基础知识比许多 . 教课内容分红三部分编排。
第 1~2 页教课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 . 依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 3~11 页教课等式的性质 . 解方程 . 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质问题。
第 12~14 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 . 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质问题的历史记录。
1从等式到方程 . 逐渐建立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别对象 . 教材用属观点加种差的方式 . 按“等式 +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课方程的意义。
( 1)借助天平领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 .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平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 为了有利于方程观点的成立 . 本单元教材第一让学生领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均衡 . 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均衡 . 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均匀衡的直观情境中领会等式 . 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 1 在天平图下方表现“ =”. 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 . 从中领会等式的含义。
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 . 是因为天平与其余的秤不一样。
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 . 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课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 . 但不用作过多的解说。
例 2 持续教课等式 . 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第一 . 有些天平的两臂均衡 . 有些天平两臂不均衡。
依据各个天平的状态 . 有时写出的是等式 . 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
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觉中 . 能进一步领会等式的含义。
第二 . 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 . 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 . 为教课方程的意义累积了详细的素材。
第三 . 写四个式子时 . 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
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的认识中,‚公倍数和公因数‛研究两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这一单元的要求与大纲的要求比做了调整。
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和(下册)已经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
同时,学生也认识了小数。
这两个单元将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是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的基础,因此教材在第三单元先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
数的运算中,学生在第一学段结合分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学习了计算分母小于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册教材在揭示分数的意义后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计算的过程又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由于方程的教学安排在第一单元,在分数加法和减法单元中,也相机安排一些含有分数的方程。
第五单元的‚找规律‛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图形平移已有初步体验,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规律的能力,因此安排这一内容是恰当的,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苏教版五下数学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 分数加法和减法
1.引导自主探索和交流。 2.重视口算和估算。 3.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 动。
第九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经历用不同方式探索解题策略的过 程。 2.提供现实来自样的问题。第十单元 圆
1.以画圆为主线,逐步认识圆。 2.逐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组合 图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
找规律
1.有层次地安排探索规律的 内容。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 过程。
第六单元 分数的基本性质
1.循序渐进地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 2.自主探索与有意义的接受相结合,学 习约分和通分。 3.鼓励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 4.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第七单元 统计
1.体会统计方法的价值。 2.重在对统计图进行分析。 3.精心选择统计的素材。
1.借助操作活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 2.提倡思考方法多样化,学会找公倍数 和公因数。 3.通过调查、交流和尝试,感受数在表 达信息时的作用。
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
1.利用已有经验,逐步抽象分数的意义。 2.以分数单位为生长点,理解真分数和假 分数。 3.借助直观图,完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4.通过不完全归纳,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 系。 5.合理地安排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以 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1.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升学生的已 有经验。 2.呈现丰富的情境,留下自主探索 的空间。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本单元在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教学方程的知识。
包括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方法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大块具体内容。
方程是小学数学代数初步知识的主要内容。
数学学习从算术范围跨入代数范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飞跃。
算术用数字符号表示数量关系,代数用字母符号表示相等关系,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这种不同,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在初学方程阶段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
全单元编排十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等式的含义例2方程的意义例3等式的性质(一)例4用等式的性质(一)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例5等式的性质(二)例6用等式的性质(二)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例7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例8~例10列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出教材编排的几个特点。
第一,在一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等内容上,教学安排比较细,编排的例题多,推进的步子小。
这是因为学生从习惯了的算术思考转变到代数思考,是很不容易的过程,他们克服思维定势,适应新的思维方式需要一段时间。
这期间的教学适当缓慢些,符合学生的现实,有利于他们转变思维习惯。
第二,编排两道例题教学等式的两条性质,还编排两道例题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可见,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方法。
当然,用四则计算中的各部分关系,也可以解方程,但不能因它而淡化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第三,把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分开编排,先教学解方程,再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因为对初学方程的学生来说,解方程和列方程是两个知识点,都很重要且都有些困难。
分别教学,便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稳步掌握基础知识。
第四,把解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合并着教学。
例8~例10表面上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其实既在教学列方程的相等关系和技巧,也在教学解方程的思路与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包含整数、小数、分数、比例、统计、简易方程、图形与几何等知识,内容丰富,结构合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将掌握整数、小数、分数、比例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内容组织本册教材内容组织合理,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内容的呈现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四、知识点解析本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计算、比例的应用、统计图表、简易方程、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等。
这些知识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掌握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练习与实践: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5.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数学软件进行计算和模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习题与练习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习题和练习,供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习题类型多样,难度适中,既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七、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评价和单元测试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准确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因数、倍数关系,能够准确求出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或最大公因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并会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是每个组员都能学有所得。
6.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养成整理错题集,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每天进行“错题一扫清”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每天都在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难点:能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能够迅速判断具有倍数关系、互质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转化的思想,并能运用它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光辉中心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
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等内容。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概念的扩展,理解运算的意义,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探索两个数(指非0自然数,下同)的倍数和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及其求法的过程,进一步引发认识自然数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愿望。
(完整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主讲人:新圩镇中心小学宁秋娟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简析“数与代数”这个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简易方程”,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減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空间与几何”领域安排的是第六单元的“圆”图形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折线统计图”。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二次。
第一次安排的是“球的反弹高度”第二次安排的是“蒜叶的生长”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的主要内容有:1、方程的含义,2等式的性质,3、解简易方程。
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和例3到例7: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整理与练习: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单元教学难点:等式性质的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对于方程的意义我们应该怎么教学呢?教材设计的是用天平秤来称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秤两边的摆向来列出式子。
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
教材首先告诉学生: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
这时,可以让学生对另外两道题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自己的解释,学生对方程的理解会更深刻。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苏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苏版【一】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那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课件PPT(共107张PPT)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一、教材解析 展开逻辑
数据分析:随机单独数据——重点关系数据——超越数据的分析
第一层:数据本身的读取 1、从统计表到统计图 2、看得懂吗?(沟通学习经验) 聚焦1:选点或线介绍、单位长度 聚焦2:纵轴0-110(积累新经验)
第二层:数据之间的读取 1、交流问题(1)(2) 2、补充:还能发现什么信息?
培养数感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三、典型习题
3、练习二第15题
丰富视角,跳出定势: 一是摄氏温度未知; 二是补充摄氏温度已知,求华氏温度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教材解析
体系架构
概念教学:———— 概念形式:————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教材解析
内涵实质
1、高观视角——整除
定义1:对于整数a和整数b,如果存在一个数k,使得 a=b×k,那么就说a能被b整除,记作 b|a 或 a¦b 。 定义2:如果整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商为k,那么称 a是b的倍数,a称为b的k倍;b叫做a的因数(约数)。
一、教材解析 展开逻辑——例1例2的并联解读
内化经验
经验唤醒,提升思维水平
四悟转化策略:有错订正,回顾过程反思内化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典型习题
1、
积累转化经验
一审转化对象:理解题意,与例题比较同异? 二想转化方向:你打算怎么解决? 三解转化路径:独立尝试,小组交流、集体分享具体方法与步骤 四悟转化策略:反思内化:有错订正,回顾过程,比较例题
数学表达:抽象 建议:回顾反思
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教材解析
展开逻辑
例4-例5——圈划百数表,不完全归纳推理
师引生探:从个位走向各位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分析
五数下册各单元教材详细分析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 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
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
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
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
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
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分析
五数下册各单元教材详细分析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
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
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
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
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
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分析
五数下册各单元教材详细分析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
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
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
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
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
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材分析
五数下册各单元教材详细分析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使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1在天平图下方表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
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
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
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
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
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安排八个单元:《简易方程》、《折线统计图》、《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圆》、《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与复习》。
二、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有第一单元的“方程”,第三个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是第六单元的“圆”图形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二单元的“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三次。
“积与积的奇偶性”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
“蒜叶的生长”让学生围绕身边的事物,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数据。
进一步熟悉统计的方法与过程。
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得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积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手机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6、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7、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展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分解质因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通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异分母加减法、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这些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课时安排(合计68课时)
简易方程……………………………………………………………………………12课时折线统计图…………………………………………………………………………3课时
蒜叶的生长…………………………………………………………………………1课时
因数和倍数…………………………………………………………………………12课时和与积的奇偶性……………………………………………………………………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6课时球的反弹高度………………………………………………………………………1课时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圆……………………………………………………………………………………1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3课时
整理与复习…………………………………………………………………………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