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一)填空题

1._是经济法律关系构成的基本要素。

2.经济法的专门行政监督主体包括_、_。

3.国民经济活动的三大主体是-、一和-

4.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有_、_和_。

5.经济法主体法律责任的基本类型包括___和_。

(二)名词解释题

1.经济法主体。

2.经济法的决策主体。

3.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4.社会制裁。

(三)单项选择题

1.经济法意义上的消费主体是指()。

A.为生产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其他个体社会成员

B.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其他个体社会成员

C.为生产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社会团体

D.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自然人和社会团体

2.下列哪一项不是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权能?()。

A.占有

B.使用

C.收益

D.处分

(四)多项选择题

1.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有:()。

A宪法 B.国家机构的组织法 C.经济法律 D.行政法规

2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方式包括:()。

A.法律授权

B.核准登记注册

C.因主机构设立而产生的内部组织或分支机构

D.取得营业执照

3.企业的义务包括:()。

A.守法经营

B.依法纳税

C.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开展生产经营

D.为职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4.下列关于经济法主体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公民个人不能构成经济法的主体

B.只有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才是经济法的主体

C.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对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的组成具有决定性意义D,企业是经济法的基本主体

5.经济法的主体包括。()。

A.决策主体

B.监督主体

C.消费主体

D.调解主体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经济法主体的概念?

2.构筑经济法主体体系结构应明确哪几个前提?

3.国家机构作为经济法主体应承担哪些义务?

(六)论述题

1.经济法主体的特征是什么?

2.经济法主体的结构体系的内容是什么?3.试论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经济法主体

2.行政监察主体技术监督主体审计监督主体

3.国家企业消费者

4.国家制裁社会制裁组织内部制裁

5.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二)名词解释题

1.答:经济法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

2.答:经济法的决策主体,是指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决策权的社会实体,主要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组成。

3.答: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即经济法中的法律责任,是指经济法主体因违反经济法而依法应当由经济法主体及其责任人员承担的法律后果。

4.答:社会制裁,是指特定社会公共机构或者社会团体依法自行决定对与其无组织隶属关系的违法行为人追究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D 4.CD 5.ABC

(五)简答题

1.答: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应从以下三个角度把握:(1)经济法主体是一种社会实体,是社会实体的一部分;(2)经济法主体是整个法律关系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3)经济法主体必须是国民经济管理活动或一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加者。

2.答:(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对经济法的主体体系结构的组成具有决定意义;(2)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在经济法主体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经济法的重要主体;(3)企业在经济法主体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经济法的基本主体;(4)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企业的内部机构可以成为经济法的主体;(5)公民个人也能成为经济法的主体;(6)各主体间组成多层次、双重职能、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3.答;(1)正确履行经济职权,格尽职守;(2)积极履行经济职权,做好服务性管理工作:(3)严格履行经济职权,积极接受监督。

(六)论述题

1.答:经济法主体的特征主要是:

1)经济法主体外延的宽广性。经济法主体的范围很广,包括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机关、处于基础地位的企业、公民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经济法主体的这一特点是由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决定的。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这些关系既有宏观经济关系,又有微观经济关系,内容涉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因此,其主体范围必然十分广泛。

2)经济法主体行为的特定性。这种特定性是指经济法主体的活动必须发生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中的国民经济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中。这种行为是为了实现特定目的的,即国民经济管理目的和生产经营目的。这种行为的形式是多样的,涉及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经济法主体所参加的经济活动的特定性,进而导致所实施的行为的特定性,是经济法主体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主体的根本标志,是经济法主体的最显著特征。

3)经济法主体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由于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主要是国民经济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法律关系,所以,经济法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他们的法律地位不完全平等——管理者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被管理者依法接受管理,服从管理者单方的意志。但由于这种关系的实体仍是以各种经济管理行为和生产经营活动本身为其基本内容,因而带有明显的经济性,区别于行政管理法律关系。

4)经济法主体在法律形态和组织形式上的多样性。经济法主体的总体结构是由多种法律形态、多种组织形态的各类社会实体组成。由于各类主体的性质不同,权能有别,法律地位各异,因此,它们的法律形态和组织结构也大相径庭——管理机关中既有国家权力机关,又有国家行政机关,既有中央管理主体,又有地方管理主体;被管理机关中既有企业,又有公民,还有其他社会组织;企业中既有公司,一又有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等。

2.答:经济法主体的体系结构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经济法的决策主体。经济法的决策主体,是指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决策权的社会实体,主要由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组成。经济法的核心问题和基本任务是实现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组织和管理,反映国家意志,体现国家的最高决策权。这其中,在对社会经济组织内部实行管理时反映的则是企业意志,体现企业组织的决策。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只有决策主体享有最高决策权和各层次的决策权,前者具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