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建设
关于如何提高我国NGO组织的公信力之浅议
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提供公共产 品和服务上 ,产生功 能性和效率上 的缺陷。 在资金上受制于他人 的情况使非政府组织在 向社会提供公 共产品和 服务 的时候 ,不能单纯 以自己的立场来独立 的行使权力 。而捐 赠者在提 供何种产 品和服务时 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拥有很高 的话语 权。而他 们在决定时 ,很可能依据 自身 的偏好 ,忽略社会的真正需求。 非政府组织 的工作人员水平不一 ,存在着业余化 的情 况。不管是在 机构管理还是在项 目执行 上 ,非政 府组织 对 于人员 的需 求量 是 十分大 的。面对如此庞大 的人员 ,非政 府 组织难 以对 其进 行专 业 的招聘 和培 训 。因此 ,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多是有志愿服务的精神 ,但是可 能缺乏专
康 发 展
种新兴组织 ,在发展上不像 国有经济那样迅速 ,完善程 度也不 比一般 的民营经济 ,这种非营利组织本身靠 的就是捐助和扶 持 ,若得不 到国家 的扶 持和正确的引导 ,N G O组织必然不能够得到 良好的发展 。 2 、经济转 型期 ,政府和社会责任模糊 当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 型关键期 ,各方 面的工作 都在深 入开 展。 市场经 济快 速发展 ,但发展不完善 ,在很多领域 中政府 的宏 观调控还 占 有较 突出的地位。我国的 国家性质和初级 阶段 的基本 国情 ,决定 了我国 的经 济体制必然不能像西方 国家实现完全 的市场化 。改革的不深入 ,使 很 多组 织不能依靠社会力量发展 的组织得到 自由的发展 ,深受政府 的制
关 键 词 :NG O组 织 :公 信 力 ;监 管
近 日,海南省 因强 台风 “ 威 马逊 ”而遭受 到了特大 的洪涝 灾害 ,中 国红 十字会在第一 时间捐 赠了大量物资。但是 ,救灾物资 中的大量棉被 却引起 了广大人 民的质疑 浪潮 ,“ 三伏天送棉被 ” ,使 中国红十字会再一 次站在 了舆论 的风 口浪尖上 。 自从郭美美事件之后 ,红 十字会相继被爆 出许 多丑闻 ,公信 力大大 下降 ,红十字会成 为了 “ 公信力 的负 资产” ;公 信力下降 的情况 不只存 在在于像红 十字会这样 的 国际性的 NG O组 织 中,许 多民 间组织也 是这 样 ,2 0 0 9年至今爆发 了一 系列 的民间慈 善组织 “ 骗捐 门” 事件 ,网友 戏称 中国进人 了全 民慈善 的 “ 骗捐 门”时代 。 本来是 以志愿 、服务精神 而标榜 的 N G O组织 缘何 走上 了公信 力下 降的困境?这与我 国社会 主义初级 阶段 的国情 , 转 型期 经济体制 改革不 深入 有关 ,也和 N G O组织本 身弱小对 政策 的影响力不 够 。N GO组 织 内 部构建不完善有关 。我 国处 于改革开放 时期 ,经济体 制中还存在 着很多 的漏洞 ,导致 了我 国 的 N GO组 织 只 能在 夹 缝 中生 存 ,这 必 然 会 导致 N G O组 织 的 畸 形 发 展 。 N G O 组 织 公 信 力 下 降 的 原 因 分 析 ( 一) 国家层面原 因分析 . 1 、我国的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 有制经 济共 同发展 的基 本 经济 制 度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 阶段 , 这一基本 国情决定 了,我国必 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 度。在 这种 经济体制下 ,国有经济体在经济生活 中占有着重 要的地位 。各 个经 济体 的发展在宏观的层面上依然还是要受到政府 的制 约 ,非公有制 经济 并不 能实现完全的独立发展 ,得到 国家 的关注和扶持也不 可能像 国有经 济那样多 ,自然也不能像 国有经济那样拥有雄厚 的实力 。N G O组织作为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
龙源期刊网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
作者:黄心华卢锐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0期
[摘要]当前社会在倡导建立信用时所涉及的领域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惟独忽视了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文章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构建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完善的非营利组织评估制度,加强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信力;信息披露;评估
[中图分类号]C912.2;D648.3
[文献标识码]A。
非营利组织行业提高公信力
非营利组织行业提高公信力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却备受争议。
为了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内部治理非营利组织作为公共机构,首先需要加强内部治理。
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和权力边界,有效监督和管理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行为。
同时,注重人员培训和选拔,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促进组织内部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透明度机制透明度是提高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关键。
非营利组织应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财务公开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公开透明的财务报告,有利于增加社会对组织的信任,也方便捐助者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三、加强信息披露信息公开是提高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非营利组织应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包括组织的发展规划、项目执行情况、捐款使用情况等。
通过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增加透明度,提高社会对组织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四、加强社会参与非营利组织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倾听和吸纳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志愿者活动、公益项目等,加强组织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提高社会参与度,增加公信力。
五、注重社会影响力非营利组织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有效的宣传和传媒合作等手段,将组织的价值观和使命传递给更多的人。
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回应社会关切,使组织在社会中更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
六、建立监督机制非营利组织应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制,接受外部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邀请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组织进行定期评估,对组织的管理和运作进行监督,确保组织的质量和公信力。
总结起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内部治理、透明度机制、信息披露、社会参与、社会影响力和监督机制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确保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其治理对策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及其治理对策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主要表现为资金监管不到位,违法违规操作严重;进行各种营利性质活动和官办色彩浓厚等。
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缺失不仅会影响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发展,同样会损害公共利益,影响社会公信力建设,影响和谐社会的发展。
进行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可以从内部和外部制度的建设入手。
内部制度建设可从加强组织的道德建设,完善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公开组织财务信息等方面努力。
外部制度建设可以从完善政府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外部评估制度,加强相关的法律建设等方面入手。
标签:公民社会;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制度建设一、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逐渐呈现出政府、市场和各种非营利组织“三足鼎立”的状态。
作为第三“足”的非营利组织在我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多年来,由于受到历史传统、政治和法律环境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营利组织也并非一块净土,公信力缺失现象依然存在。
从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性质与社会功能来看,公信力缺失主要是指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行为偏离志愿性公益机制,出现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以及价值取向的非公共性现象,从而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产生功能性和效率上的缺陷。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监管不到位,违法违规操作严重1.非法侵占和贪污现象。
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挪用组织财产,出现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丑闻。
例如,2004年10月19日东方时空以《小会计大案件》为题揭露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会计卞中贪污挪用公款一案,卞中从1994年开始利用基金会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涉嫌贪污1262.37万元、挪用公款2.0993亿元。
2.违规筹资现象。
新华网曾经报道过沈阳“阳光儿童村”的付广荣打着慈善组织的旗号,利用各种手段找寻、编造“烈士遗孤”,四处筹款,直到发生“烈士遗孤”跳墙逃跑的事件。
非营利组织对社会公共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
非营利组织对社会公共政策决策的影响研究社会公共政策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利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而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社会力量,对社会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制定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探讨其对社会公共政策决策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作用机制。
首先,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共政策决策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角色。
作为代表民众利益的组织,非营利组织通过开展调研、分析和宣传等形式,将广大民众的声音和诉求传达给政府和决策者,促使政策制定过程更加民主和公正。
例如,环保组织通过宣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推动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妇女权益组织通过倡导和宣传性别平等的理念,促使政府采取措施保障妇女的权益。
这些非营利组织通过发声和倡导行动,让政府和决策者更加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和公共利益。
其次,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共政策决策中的影响还表现在其扮演的桥梁和纽带的角色。
非营利组织通常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群体等多个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与沟通。
他们通过建立多方参与和合作的平台,引导各方共同参与社会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以实现利益的协调和公平。
比如,教育组织与教育部门合作,共同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健康组织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同推动健康政策的落地。
这些合作形式促进了各方的理解和沟通,提高了政策决策的透明度和决策结果的可接受性。
非营利组织的影响还表现在其专业性和专家性的贡献。
作为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组织,非营利组织通过研究、分析和评估等方式,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政策改进的方案。
例如,公共卫生组织在疫情爆发时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和防控措施建议,帮助政府科学决策;社会福利组织通过调研和分析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社会福利政策的完善。
非营利组织对社会公共政策决策的影响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和作用机制。
首先,非营利组织由于其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能够提供比政府和企业更多元化和广泛化的观点和意见。
民办非营利组织管理措施
民办非营利组织管理措施简介民办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
为了确保这些组织高效运作和履行其使命,需要良好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民办非营利组织管理措施。
透明度和问责制民办非营利组织应当确保透明度和问责制的实施,以建立公信力。
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 公开财务信息:组织应该定期公开财务报表,确保捐赠者和社会公众能够了解资金的流向。
2. 建立独立审计程序:组织应雇佣独立审计师或委员会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
3. 设立监督机构:组织可以设立监督委员会或董事会,对决策和运营进行监督。
内部管理良好的内部管理对民办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内部管理措施:1. 设立有效的管理层:组织应当设立高效的管理层,并明确各个职位的责任和权力。
2. 制定政策和程序:组织应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程序,确保组织行为和决策的一致性和合法性。
3. 招募和培训员工:组织应当招募并培训合适的员工,以确保组织内部工作的高效运转。
监管和合规为了遵守法律法规,民办非营利组织需要遵守监管和合规要求。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监管和合规措施:1. 组织登记和备案:组织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登记和备案手续,确保合法经营。
2. 审核和报告要求:组织应按照相关监管要求进行定期审核和报告,如年度报告、项目报告等。
3. 遵守慈善法规:组织应遵守慈善法规定,确保善款的合法使用和管理。
公共参与和合作民办非营利组织与公众的互动和合作可以提高组织的影响力和效益。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公共参与和合作措施:1. 沟通和建立关系:组织应积极与社区、合作伙伴和政府建立沟通和关系,以获取支持和资源。
2. 开展公众活动:组织可以组织公众活动,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3. 提供社区服务:组织应根据社区需求开展相关服务,并与其他组织合作以扩大影响力。
结论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民办非营利组织成功的关键。
透明度和问责制、内部管理、监管和合规、公共参与和合作是实现良好管理的重要方面。
浅谈公信力的建立
浅谈社会公信力的建立摘要:当前社会公信力不断下降,如何提高公信力就是继续考虑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组织信用失真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该类组织发展的初始阶段,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建设,并用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证不失信。
关键词:公信力;政府公信力;媒体公信力;责任社会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Accountability,意指为某一件事进行报告、解释和辩护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接受质询。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现在从好多报纸、网络、新闻等媒体传播可以看出,社会公信力不断在降低,如何提升社会公信力是当今社会继续考虑的问题。
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
首先,社会公信力缺失,与当前中国的社会现状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是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通病,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不能说是有公信力的社会,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信赖,可是显然在现实中,往往看到的是相反的,现在的社会依然是在追求自我发展的社会,利己即使不被人们挂在嘴上,而实际上多数人都把持着这种观点从利己主义出发,又怎能营造一个有公信力的社会呢?公信力改怎么建立呢?1、政府职能部门必须不断与时俱进的开展社会活动,执法公正、公平、人性等,出台政策征求民意,征求民意不是仅为“征求”,更重要的是在倾听意见之后将其合理地纳入草案制定的计划之中,然后认真落实并最终使民众在切实的变化中感受到政府对其的尊重,从而激发民众参与政府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进一步巩固政府的公信力公信力。
历史上战国商鞅变法“徙木为信”,在变革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一笔。
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树立千金难买的诚信。
因此,政府高呼“征求民意”并非难事,关键是要用真诚的倾听和切实的行动来争取民心,以此树立政府公信力,切莫让美好的初衷沦为阻碍自身发展的绊脚石。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运营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运营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的需求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了。
这些组织涉及教育、健康、文化、环保等不同领域,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福祉。
虽然这些组织依赖于社会的善意和资助,但它们的职责和任务与商业组织的管理和运营方式有很大不同,需要采用适合其特点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第一,非营利组织必须注重协作与团队合作。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共的社会福利机构,而不是单纯地为了盈利而存在的企业。
因此,不同的群体、组织之间的协作必须要随时随地地开展,既要协调组织内部人员的工作,也要建立外部与政府的合作关系。
在团队合作中,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员工的素质,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第二,非营利组织必须注重执着与坚定的信仰。
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特点是其对公益事业的信仰与追求,这是对组织成员的一种特殊要求。
而非营利组织面对的是极其复杂和繁杂的事务,常常会遇到困难甚至风险,没有执着的信仰,很难面对这些挑战。
因此,非营利组织应该在成员中培养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使成员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够对公益事业保持执着、坚定的信仰。
第三,非营利组织必须注重理财与资金管理。
资金的问题是非营利组织运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组织的物质支撑,也是公信力的明证。
财务管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障组织的运营,而且是为了保护慈善捐赠者、资助者的资金利益。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好财务管理,尤其是查明和控制组织内部的经济犯罪行为,提高组织的公信力。
第四,非营利组织必须注重品牌与形象建设。
这一点既关乎组织内部员工的形象,也关系到组织对外宣传的形象。
宣传形象是非营利组织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要以良好的品牌形象为核心打造组织宣传的平台,宣传工作必须注重以真实、自然的方式为组织塑造品牌,提升组织的价值,树立组织的公信力。
第五,非营利组织必须注重专业技能和人才的培养。
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研究综述——评估、问题与对策
Ab s t r a c t : Th e d i s h o n e s t b e h a v i o r o f t h e n o n - p r o f i t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NP0)s e r i o u s l y a f f e c t s t h e s a c r e d i m_
t h e me a s u r e s f o r i mp r o v i n g t h e c r e d i b i l i t y o f t h e NPO , e t c .I t a l s o p o i n t s o u t t h a t t h e r e s e a r c h e r s
n i f i c a n c e . T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s t h e a b u n d a n t r e l a t e d r e s e a r c h e s ma d e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f r o m f o u r a s p e c t s ,
第2 7卷 第 1 期
2 0 1 3年 2月
合 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科 学版 )
J OU RNA L OF HE F EI UNI VE RS I T Y OF TE C HNOL OG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问题与社会回报
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问题与社会回报一级段落标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问题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增加和竞争的激烈化,公信力问题逐渐成为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下面将从透明度、财务管理和合规性三个方面来探讨非营利组织提升公信力的策略。
二级段落标题1:提高透明度无论是对捐赠者还是影响所属领域相关利益方都来说,透明度是建立公信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非营利组织应该向公众清楚地展示他们的使命和目标,并详细介绍其工作方式和计划。
这可以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实现。
其次,在项目层面上,非营利组织应该向外界披露项目进展、使用资金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统计等。
定期发布具体数据可以帮助捐赠者评估资源分配效果,并促进更多人对组织的信任。
另外,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也是提高透明度的关键。
非营利组织可以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或者运用第三方审核机构来监督项目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情况,确保公共资金得到妥善管理。
二级段落标题2:加强财务管理良好的财务管理是非营利组织打造公信力的基石之一。
首先,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流程,确保所有收入和支出都有准确完整的记录,并经过同行或专业机构审核。
其次,合理规划预算及适当控制支出也是非营利组织提升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合理分配资源、降低开支、最大化效益需要成为每个非营利组织所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此外,与财政部门合作进行定期审计,并及时向捐赠者与相关利益方报告审计结果是增加透明度并树立公信力双赢策略。
通过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对组织财务进行复核,既可以防止内部腐败现象发生,又能够增加其他利益方对组织财务的进一步信任。
二级段落标题3:确保合规性符合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是非营利组织提升公信力的必然选择。
首先,非营利组织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组织成员的职责,并进行培训和指导,保证有关政策和法规得以遵守。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与增强措施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与增强措施一、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它们承担着许多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然而,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和盈利目标的约束,非营利组织在治理方面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
以下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并提出增强措施。
1. 缺乏透明度非营利组织通常由一些志愿者和捐助者组成,缺乏市场监管和股权激励机制。
这造成了决策过程相对封闭,信息透明度较低。
同时,非营利组织往往在获取和使用资金方面缺乏公开透明的程序,导致不受监督或管理的情况。
2. 财务管理问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资金来源单一、使用不当和财务监督不到位。
在资金来源方面,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少数捐赠者,一旦这些捐赠者停止资助,就可能面临严重资金问题。
同时,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的约束,非营利组织在资金使用上存在浪费和乱象。
3. 决策困境非营利组织的决策困境表现为权力集中和决策效率低下。
通常情况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是创始人或主要捐助者,他们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而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很难被听取和采纳。
这种权力集中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增加了非营利组织的运营难度。
二、增强措施为了解决非营利组织在治理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增强措施。
下面将从提高透明度、加强财务管理和改善决策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提高透明度为了提高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度,首先需要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捐助者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同时,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促进参与者的参与和监督。
建立透明度评估机制,及时公布组织的财务情况、项目进展和薪酬福利等信息,提高外界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
2. 加强财务管理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是解决其财务问题的关键。
在资金来源方面,非营利组织需要多元化筹措资金,减少对单一捐助者的依赖。
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监管。
此外,还需要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和审核制度,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研究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研究维系社会秩序、服务社会福利是政府的职责,但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并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首先,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基本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慈善机构致力于提供救助和援助,满足那些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的基本需求。
这些组织能够提供食物、庇护所和医疗服务等,帮助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
此外,教育机构和培训中心也属于非营利组织的一部分,他们致力于提供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其次,非营利组织推动社会变革,引领社会发展。
这些组织通常关注社会问题,通过倡导改革、倡议立法等方式促进社会进步。
举例来说,环保组织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醒人们关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他们通过教育、宣传和行动,推动社会意识的转变,促使政府和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保护地球家园。
此外,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关爱和公益事业方面发挥着者重要角色。
这些组织常常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
他们关注儿童福利、老年人护理、残疾人权益等,通过提供福利服务和开展公益活动,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境况,强化社会凝聚力。
例如,扶贫机构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居民脱贫致富。
此外,非营利组织还发挥着监督和促进作用,提高政府和商业行为的透明度和道德标准。
这些组织通过公开透明的运作、调研报告和监督活动,推动政府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其管理和决策的公正性。
通过监督,非营利组织能够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公信力。
然而,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他们的经费来源通常依赖于捐赠和赞助,面临着财务压力。
同时,组织内部的管理和运营也需要专业化和规范化,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此外,非营利组织还需要倡导和争取政策和立法的支持,以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与管理机制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与管理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社会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益事业,也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和管理机制是非营利组织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制定发展策略1.了解市场状况,确立优势首先,非营利组织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和竞争对手的状况,以便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然后,针对自身优势制定发展战略,确定组织的定位和目标。
2.增强公信力,提高影响力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其价值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公信力和提高影响力,增加社会认同感和支持力度。
3.拓展资源,建立合作关系非营利组织的资源主要来自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和支持。
因此,组织需要积极拓展自身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加支持力度和发展动力。
二、建立管理机制1.清晰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责任。
同时,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以确保管理的透明度和高效性。
2.强化内部管理,有效提高效率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率和绩效。
这包括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流程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强化风险控制,保障财务安全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加强风险控制,保障财务安全。
这包括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加强财务控制,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
三、加强绩效评估1.设计合理的评估指标,明确工作目标非营利组织需要设计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明确评估的目标和标准。
这包括确定量化的目标和指标,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制度。
2.不断完善评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非营利组织需要不断完善评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这包括加强与业务工作的结合,加强评估体系建设,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这包括加强对评估结果的总结,提高评估结果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及制度化建设
浅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缺失及制度化建设摘要:随着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世界各地涌现出大量的非营利组织,我国也出现了一批非营利组织,它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非营利组织事业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失灵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以公信力缺失为特点的诚信危机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失灵现象公信力缺失由多种原因造成,但归根结底是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文章最后提出了应从法律制度、产权制度、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以及内外部监督机制来提升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制度化建设随着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大量的非营利组织在世界各地涌现出来,其中以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事业最为强大。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涌现了大量的非营利组织,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广泛社会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随着非营利组织事业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失灵也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以公信力缺失为特点的诚信危机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失灵现象,严重影响到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问题分析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
公信力的核心是一种信任和权威。
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是公众对非营利的接受和信任程度,是种无形资产和重要资源,体现了非营利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生命力和民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良好的公信力,有利于非营利组织获得组织声誉和扩大影响力,进而有利于获取更多的社会资助和财政支持,以更好的实现组织的使命。
可以说,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在2001年末,《南方周末》的两篇报道曾引起公众的关注。
一篇是曾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国妈妈”胡曼莉利用”丽江妈妈联谊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盗用慈善组织的名义不断地为自己谋取私利,被”美国妈妈”告上法庭。
另一篇是关于希望工程捐款被人私吞,致使捐款人不远千里寻访名义上的”被资助者”,揭开希望工程管理中的漏洞。
我国非营利组织建立公信力的会计途径研究
信息 。其差 别更 多地 体现 在事 业 单位 对财 政资 金管 理 的信息 披露 方面 的要 求 ,一方 面主 要是 收付 实现 制 的确认
基础 , 另 一方 面设 置专 门 的“ 财 政 补助 收支 情况 表 ”披露 和提供 财政 预算 资 金 的动态 信息 。 第j , 在财 务 报告 体系 的设 置和构 建方 面 ,新 的事业 单位 会
满足三个 条件 : 该组织不 以营利为宗 旨 和 目的 ; 资源 的提供者 向该 组织投入 资 源不取得经 济 回报 ; 资源提 供者不享有
非 营利 组织会 计 制度 体系 相 比 : 第一 .
新 的事 业单 位会 计准 则和 制度 以财 务 会计 概念 框架 为基 本理 论基 础 .将事 业 单 位 的经 济 业 务 和事 项 主 体 化 , 整
并没有 指出这类组 织 的“ 民 间” 特征 , 而 是适合所 有非 营利 组织 的共 同特点 , 但 是, 由于我 国公 益性组织 中含有 国有 事
个 理论 体系相 比单 位 预算 会计 体系更 加符 合 财务会 计 的本 质 ,更 趋近 于 民
间非 营利组织 会计 体 系 ,能够 主体 化 的规 范非 营利 组织 的会 计事 项和 财务 报告 ,反 映一 个会计 主 体 的财务 状况 和运 营结 果 。 第二, 新 事业单 位会 计 准 则 和 民间非 营利组 织会 计制 度对 会计 要素 设置 确认 和计 量 的原则 ,并 按 照 会计 要素 规范 财务 报告 体 系 ,以全面
系, 值 得 我们 深入 研 究 。
二 、 现 行 会 计 模 式 在 信 息 透 明 方 面 的 局 限
说 明书为财务 报告体 系披露会计信 息 。
公立 事业 单 位 的预算 会计 模式 随
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缺乏的原因及构建
…
…
-
- ■
●
一
-
…
…
●
■1
…
▲
一
i.
开” 的进程中, 更多强调 的是政府的分权与放松管 制, 而忽略 了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政府 的管理更 多的是 对社会 团体 、 民办 非企 业单位 、 业单位 的 事 审批 , 而不是监管。在实践过程中, 政府将很 多精 力耗费在如何限制非营利组织的成立上 ,其结果 是越 来越 多的非营利组 织不能通过合 法渠道进行 登记注 册 而转 向工 商企 业部 门登 记或 不登记 , 而 游离于政府之外。在对非营利组织缺乏有效监管 的情况下,致使非营利组织在其运营中 日 益偏离 公益轨道而逐渐向商业组织演化 ,因而弓发出一 l 些问题, 诸如滥用减免税特权牟取暴利、 工资奖金 过高变相分红、 贪污屡禁不止等 , 使公众对非营利 组织的公信力产生 了疑虑和不信任。 2 信息披露不蟛 。 . 自律意识簿弱 非营利组织以公益或互助为旗帜,吸取社会 各方面的资源,这样的性质决定 了其财务管理和 操作 除 了应规范 化和 制度化之 外 ,还 必须公 开和 透 明。如 果一个 非营利 组织或 一项非营利性 活动 的各项资金收支与安排不仅瞒着组织之外或该项 活动之外的人们,甚至还要刻意瞒着该组织 内部 或直接参与该项活动的人们,只由个别人在私 自 操作, 不披露信忠 , 那么公众就会质疑这个非营利 组 织或这 个非 营利项 目的行 为。 自律意识 簿弱主 要表 现为 一些非营利组织迫 于生存压力 ,或 受到 市场利益的驱动,没有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第一 位 ,背离宗 旨,违规从事以盈利为目 的商业活 标 动, 逃避税收, 存在诚信危机。由 自 于 律不强, 在资 金管理方面, 曾发生“ 中华体育基金会”00 20 万元、 “ 宋庆龄基金会”80万元“ 11 丢失” 的事件。 3 内部管理制度不蟛完瞢 . . 组织行为不 规范 非营利 组织 应 当建 立起 严格 而非敷衍 的 , 切 实而非 空洞的,表里如一 而非 内外有别 的 内部管 理 制度和规 范的运作机制 。然而, 不少 非营利 组织 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组织行为不规范, 主要表 现为:一是没有严格接章程办事,董事会、理事 会、 监事会 组织不规 范, 者是 没有建 立合理 的董 或 事会 、 理事会 、 监事 会 , 活动不 正 常, 制度 不健 全 。 二是 章程不 规范 , 流于形 式 , 的甚 至没有 章程 。 有 三是 内部 控制制度不健全 ,运 作和 管理 随意 性比 较大 , 民主氛围不够, 与度低 , 参 内部缺 乏活力 。四 是 资产管理 较混 乱 , 配不合 理 , 分 产权 不 明晰 , 缺 乏财务财 产制度 。这 些表 现使 得 非营利 组织难 以 得到社会的广 泛认 同和 普遍 的社会公 信。 4 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意识不强.蕾利化倾 . 向 比较严重 中国经 济发展水平不 高 , 民生活还 不 富裕 , 人 企 业与 民众 向非营利组织捐赠 远不像西方发 达 国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危机及重塑——以红十字会为例
2015年8月总第382期前沿ForwardPositionNo.82015SumNo.382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危机及重塑———以红十字会为例刘晓钰(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作者简介]刘晓钰,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学。
[摘 要]近年来作为第三部门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但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一些负面的新闻报道以及自身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大幅下降。
本文以红十字会为例,着重探讨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如何重塑的问题,希望能为以红十字会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改革提出一些建议,更好地促进非营利组织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危机;重塑[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5)08-0120-03一、前言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政府和企业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的总称,不以营利为目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不享受分红和利润分配。
非营利组织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学术、环保等。
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营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股影响社会的重要力量。
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代表,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以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对于非营利组织尤其是中国红十字会这种慈善类的非营利组织来说,公信力是NPO的本质和生命,是维持组织声誉、享受免税地位、获得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吸引志愿者的根本条件。
但近年来,以红十字会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大幅下降。
导火索正是2011年6月份的“郭美美事件”(新浪微博博主、微博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baby”在网上公然“炫富”,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和愤慨)。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发展
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益发展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功能以及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简称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不以牟利为目的,主要通过提供慈善、教育、文化、科技、社区发展等公益服务的组织形式。
这些组织依赖于社会的支持和捐赠,以满足社会中弱势群体的需求。
二、非营利组织的功能非营利组织具有多种功能,可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首先,他们通过提供教育服务,推动知识与技术的普及,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其次,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改善社会福利,为社区提供医疗保健、救灾援助等基本服务。
此外,他们还关注环境保护、文化艺术传承等,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丰富社会的多元性和发展。
三、非营利组织对社会公益发展的影响非营利组织对社会公益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们通过关注弱势群体和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公正与协调。
他们将社会问题置于议程中心,发起相关活动并提出解决方案,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其次,非营利组织履行信息和资源的传递角色,将捐款者与社会需要者进行有效衔接。
通过专业化的筹款与管理,非营利组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此外,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充当着重要的推动者和领导者的角色,承担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使命。
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困境。
首先,经费来源的不稳定成为制约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非营利组织无法依靠经济活动获得直接利润,他们需要通过募捐、赞助和捐款等方式获取运作所需的经费。
其次,公信力问题也是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对捐赠者而言,他们希望自己的捐款用于实现真正的社会福利目标,因此,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透明度和有效的财务报告,以确保捐款的去向得到公众认可。
然而,这些挑战与困境并没有阻碍非营利组织发展壮大。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
非 营 利 组 织 是 指 独 立 于 政 府 机 构 和 营 利 机 构 之 外 不
关 键 环 节 。非 营利 组 织 是 为 公 益 服 务 的 独 立 机 构 , 本 身 其
所 具 有 的 非 营 利 性 、 间 性 、 织 性 、 愿 性 、 治 性 等 赋 民 组 志 自
以 获 取利 润 为 目的 , 为社 会 公 益 或 共 益 服 务 的提 供 准 公 共 产 品 的机 构 , 是 弥 补 政 府 失 灵 和 市 场 失 灵 的最 有 效 的 途 … 径 。 当前 社 会 选 择 了 一 条 多 元 化 的 发 展 道 路 , 营 利 组 织 非 的 发展 更 加 成 为 了 一 种 必 然 。非 营 利 组 织 所 坚 持 的 公 益 、
其 中 重要 的环 节 , 是 实 现 非 营 利 组 织 可 持 续 性 发 展 的 重 它
所 提 供 服 务 的对 象 一般 是 弱 势 群 体 , 弱 势 群 体 由 于 本 身 而 拥 有 资 源 的有 限 , 此 对 非 营利 组 织 提 供 的 服 务 几 乎 没 有 因
发言权 , 是处于被动的地位 。 只
织 的 发 展 也 面 临 着更 严 峻 的挑 战 , 别 是 非 营利 组 织 的 公 信 力 建 设 。 本 文 简要 分 析 了 当 前 非 营 利 组 织公 信 力 特
不 强 . 会 影 响 力 不 够 的 现 状 及 其 原 因 , 出 了非 营 利 组 织 应 该 建 立 问责 机 制 , 强 自身能 力 建设 , 社 提 加 引入 顾 客 导
力 、 象 、 召 力 及 其 权 威 性 , 映 了 人 民群 众 对 非 营 利 组 形 号 反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5期 20 0 7年 9月
发展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公信力的提高
收稿 日期 :20 0 0 0 6— 2— 9
作者简 介 :王 玉 (92 ) 18 一 ,女 ,四川成都人 ,四川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行政 管理专业硕士研 究生。
维普资讯
争中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 ,中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也需要非营利
组织能够承接以往由政府包揽的部分职责 ,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在这种需求下 ,中国的非营
利组织取得 了空前的发展 。社会团体的数量由 17 年前的6 0 多个猛增到 19 年底的 1 、 98 00 98 6 5 万 ,民办非企业单位则从零发展到 7 万 个。近年来 ,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是 ,中国特有 的 O 事业单位也正在分化为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可以说 ,非营利组织正 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组织创新 ,发挥着政府 、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 ( )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发展 和进步中起到了不 二
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中国非营利组织 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再加上非营利组织本身社会责任的
缺失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面临许多 困境 ,出现 了很多问题 ,引起 了民众 的质疑 ,导致 了
息的堵塞。因此 ,政府需要有中介性的非营利组织起到信息沟通 的桥梁作用 ,并帮助政府维护 市场与社会秩序 ,从而减少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 、提高政府的效率。而这些分散的利益主体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第1期第11卷(总29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SJTU (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 o.1,2003 V o l .11SUM ,N o.29 收稿日期:2002207215作者简介:李 虹(1969-),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建设李 虹(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摘 要:当前社会在倡导建立信用时所涉及的领域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唯独忽视了新兴的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信用建设。
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非营利组织信用失真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该类组织发展的初始阶段,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建设,并用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证不失信。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社会问责;评估 中图分类号:G 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095(2003)0120032205O n C ons truc tion of NPO ’S S oc ia l C re d itL I H ong(Schoo l of H um an ities ,Zhejiang U n iversity ,Zhejiang H angzhou 310027) Abs tra c t :W hen it com es to estab lish ing social credit ,individuals ,en terp rises and governm en ts are u sually the focu s of atten ti on ,w h ile the con structi on of social credit of new ly 2developed non 2p rofit o rgan izati on s (NON 2PRO F IT OR GAN IZ A T I ON ,N PO )has been igno red .T h is paper p ropo ses ,basedon the analysis of credit p rob lem s ex isting in som e N PO s ,that at the jun i o r stage of their developm en t ,such N PO s shou ld ex ten t effo rts in the con structi on of social credit and shou ld estab lish p ractical sys 2tem to en su re their h igh social credit . Ke y w o rds :non 2p rofit o rgan izati on ;social credit ;social respon sib ility ;app raisal 非营利组织(NON 2PRO F IT OR GAN IZ A 2T I ON ,N PO ),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外的一切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
非营利组织以开展人道服务、促进基层社会经济发展、防止环境退化、保障公民权利、帮助政府解决一些边缘问题为宗旨,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是20世纪社会组织的一种重大创新。
美国资深社会学者赛拉蒙认为非营利组织为公民在追求公共目标的过程中得以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中介,代表了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①。
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那些有服务公众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的组织。
在公众的眼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非营利组织从事的是一项充满着爱心、善行和诚信的事业,它的口袋是透明的,它是让人可以放心的。
但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信用失真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全社会都倡导信用的时代,如何防止非营利组织的失信,如何用制度来保证这类组织高度的社会公信力,使之真正成为“社会财富的托管者”,给“想得到帮助的人最大的帮助”。
一、信用缺失:最该守信的非营利组织同样面临失信的危机 2001年末,《南方周末》有两篇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一篇是曾经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国妈妈”胡曼莉利用“丽江妈妈联谊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盗用慈善组织的名义不断地为自己谋取私利,被告上法庭。
另一篇是关于希望工程捐款被人私吞,致使捐款人不远千里寻访名义上的“被资助者”,揭开希望工程管理中的漏洞。
2002年6月,有关媒体又报道了山东菏泽市一民办孤儿院院长董玉阁因涉嫌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从一个被树为“慈善典型”的女性沦为罪人。
一些学者认为正是因为缺乏监督,导致董玉阁自以为做善事谁都不怕,说什么和要什么都觉得有理,最后失信于社会。
21世纪初,社会各界大声疾呼要建立信用中国,但是所涉及的领域大多是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唯独忽视了对非营利组织的信用建设,而这一领域的信用缺失,同样将导致不可预计的损失。
在清扫大面积信用“雷区”的时候,我们更要重视戴着“社会公信度极高”的帽子的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信用问题,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特性的不同,在信用建设上,对其他类型的组织具有榜样的作用,它的失信,更容易招致公众的不满。
非营利组织的失信在国外也同样存在。
虽然在美国的各项民意调查中,非营利机构在公众信任度的排列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半美国人相信“在使用公众捐款方面,慈善机构是诚实可靠、有责任心的”,但是,失信也是一个时常困扰的问题。
1992年,联合之路(U n ited W ay)(美国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之一)主席W illiam A ramony私自动用了60万美元捐款用于个人豪华旅游,最终被判刑7年。
1995年,美国另一家非营利组织(T he Am erican Con tract B ridge L eague)的总裁被判处贪污罪,而她的贪污手段十分原始:由于享有签署任何金额支票的权力,她将100多万美金装进了自己的腰包②。
而这样的事不太可能在营利机构和政府机关发生,因为两者都有严格的约束机制。
在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中,非营利组织在生成发育、资源获取、结构特性和管理体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西方社会同类组织的特点,但是一些共性的东西还是存在的。
一般而言,非营利组织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有助于填补政府用于社会发展方面的资金不足。
非营利组织能够通过社会捐助,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参与社会发展,帮助政府解决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边缘问题;其次,能够开拓大量就业机会,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有71%的美国人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存在使他们的社区变得越来越舒适了③;第三,增加了公共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第四,能推动社会广泛关注与帮助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金与人力薄弱的某些部门,以及遭遇困难的弱势群体;第五,对发展滞后的地区与弱势企业的转变有重要作用;第六,有利于扩大社会公平,缩小经济发展中产生的贫富悬殊,促进社会改革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营利组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自己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以社会团体为例,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全国性社会团体从50年代的不足100个,增加到近15万个④;活动领域呈现多元化,活动方式和资金来源呈多样化;产生的社会效益更是迅猛递增。
但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重新启动的20年时间里,许多领导人忽视了这类组织的信用建设,很少考虑非营利组织的长期发展问题,几乎不为社团的公信度操心。
应该说,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青基会)最成功的品牌,具有极高的社会信任度,而且青基会的负责人非常重视组织内部的建设和外部形象的创造,是我国非营利组织成功的典范,但是,从“希望工程款失落”的事件中,可以看出,一向以自律、道德和使命感驱动的希望工程在外部责任和监督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同样表现出一种无奈。
如果不尽早关注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制度建设,非营利组织将面临着组织发展与生存的危机。
因为没有哪一项事业仅仅依靠爱心、激情和崇高感就能长久地支撑下去,也没有哪一个组织单凭理想与冲动或领导精英的个人魅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能持续地运转和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提出打造信用大厦,借此机会,重视和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对非营利组织自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整个社会信用的正确引导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332003年第1期李 虹 论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建设二、社会问责和评估:确保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正是因为非营利组织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的这些特性,公众要求非营利组织在良知和责任的自我双重约束下透明地履行职责。
但是,当腐败像毒瘤一样侵蚀着社会肌体时,也同样对非营利组织产生了腐蚀作用,使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在中国存在严重的制度缺失。
所幸的是,一些非营利组织开始自动聚集起来进行非营利组织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自觉倡导与推动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开展自我监督、提升管理理念。
中国青基会自1989年成立至今已经出版了6本年报,并把“五透明”、“五不准”原则作为机构加强自我约束,严格内部管理,自觉接受监督的看家法宝。
其具体内容是:财务管理透明,不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收益分配透明,不准以职务和工作之便牟利;物资管理透明,不准以捐赠物资或政策性特许物品为个人牟利;资产运作透明,不谋求任何与机构相关的个人投资收益;资金使用管理透明,不准利用分配资助款的权力收受任何礼品。
为了维护“希望工程”公益品牌的声誉,基金会与香港《一周刊》历经6年官司最终胜诉,获得极高的社会公信力。
但是与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建设还几乎是一个空白点,虽然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上对这类组织的自律、互律和他律有要求,但对违规者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以至于很多非营利组织缺乏责任和诚信。
非营利组织并非一个免疫系统,它同样可以被一些心术不正之人所摧毁,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制度作保障,仅仅依靠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的良知与热情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对失信者惩罚不严,对守信者的收益体现不公正,经济学中所讲的“格雷欣法则”也会在非营利部门出现,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将不可避免,最终导致整个组织体系的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