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件 第九讲 平行研究的相关问题

合集下载

我对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法的理解

我对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法的理解

一、相关论文与著作研究1.《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论》王向远平行研究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的功能模式:①连类比物、相类相从的类同研究;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互衬式的平行研究;③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对比式、反比式研究。

其中的类同研究模式被使用最多,但不少文章流于生硬比附,结论平庸。

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流行的A与B两项式的平行比较,不能容纳尽可能多的同类的和相关的事项,不能在多个事项中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有价值的结论也就无从得出。

为此,在方平先生总结并提倡的A∶B→C的公式的启发下,提出了X1∶X2∶X3∶X4……→Y的新模式,主张突破A与B的两项比较,变A与B两极两项的比较为多极多项、平行交叉、上下贯通的比较。

2.《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季羡林季先生认为在他读过的文章来看,肤浅者居多。

往往读了等于没读,毫无所获。

作者勉强得出来的总论,也多是八股调,说了等于没说。

然后举例一个外国学者写了一本长达数百页的专著,通过各种复杂方式论证白糖在冰淇淋中的作用,最后的结论是:白糖在冰淇淋中的作用就是使它甜。

接着提到了比较语言学与比较文学中为什么比较文学有了“危机”,因为比较语言学中所比较的语言同属一个语系,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本来就存在在那里,一经揭开,豁然开朗。

而比较文学中各国个民族文学缺乏共同的基础,所以强调,要作这样的比较研究,必须更加刻苦钻研,更加深入到中西文学的深层,分析入微,联类贯通,才能发前人未发之覆,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要把比较文学看得难一点,更难一点,越看得难,收获就越大。

3. 《比较文学危机中的“平行研究”》吕超本文从破旧、立新、融合三方面论述这场比较文学危机中的平行研究范式。

美籍捷克裔学者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突出标志是“未能确定清晰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人为限制。

第二,研究方法上的机械主义。

第三,民族中心主义、文化帐式的研究动机。

韦勒克提出了初步的改革设想:比较文学和一般文学之间人为的界限应当废除,比较文学是“超越国别文学局限的文学研究”,是一门不受语言限制的科学;比较文学研究者则应当摒弃毫无生气的事实,努力领悟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使文学文本成为研究的中心。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名词解释 概述及应用场景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名词解释 概述及应用场景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名词解释概述及应用场景1. 引言1.1 概述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是一门涉及文学作品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学科领域。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异同之处。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扩大我们对世界各地文学的认知,还可以揭示出某些特定时期或区域中共同存在的主题、流派以及创作技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论述:首先,我们将对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中涉及到的名词进行解释,包括比较文学和平行研究。

接下来,我们将概述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背景,并介绍其应用场景,其中包括跨文化比较和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对比批评。

然后,通过实例分析与讨论,我们将具体探讨西方现代主义与东方现代派运动之间以及古希腊悲剧与古印度悲剧之间的平行研究。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比较文学平行研究领域的一个概览,阐述其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通过探讨实例和分析研究方法,我们旨在引发读者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并启示他们进一步深入探索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于理解世界各地文学作品及其创作背景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希望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展望和思考。

2.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名词解释:2.1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涉及不同文化、国家、地域或时期的文学作品之间相互比较和对比的研究领域。

它通过分析和探讨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共同点、差异性和关联性,揭示出它们在思想、主题、风格以及艺术表达等方面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比较文学的目标是促进对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并且通过对比研究,深化我们对各种文学作品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2.2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论。

它基于一个假设,即不同地域或时期的文学作品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联系或相似性。

通过平行研究,我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将不同地区或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及可比性问题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及可比性问题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主要研究那些不存在影响关系和联系的不同国家 或民族的文学间在文学观念、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艺术 手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似和类同现象,探讨这种类似现象 存在的差异,分析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学现象背后 深层的历史、社会、文化、美学等方面的原因。
平行研究案例
《阿Q与唐吉诃德》 1、这两个形象都包含着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灵魂(人 类的共同经验和体验)(世界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2、“精神胜利法”是他们性格和气质的核心;受时代 精神奴役; 3、悲剧性的喜剧性格和喜剧性的悲剧性格。喜剧性: 荒谬、可笑的行为;悲剧性:命运; 4、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典型人物? 作者所处的病态、畸形的社会,新生力量刚刚滋生; 人文主义的思想。
世界文学中的“愚者”形象
“愚者”形象
以荒诞、夸张手法揭示现实的本质(《堂吉 诃德》、《阿Q正传》、显克维奇《胜利者 巴泰克》、《炭笔素描》,辛格《傻瓜吉姆 佩尔》) 《阿Q与傻瓜吉姆佩尔》 《许三观与傻瓜吉姆佩尔》
平行研究案例
《红与黑》与《人生》之比较(于连与高加林形象比较) 1.同处于新旧社会动荡时代(于连生活在封建王朝复辟的十九世 纪上半期的法国); 2. 个人魅力(才能、志向、外表) 3. 性格:A. 不安分(于连崇拜拿破仑,高加林—个人英雄主义) B. 自尊、自卑、高傲相交杂 3. 爱情功能(叙事手段)《红与黑》——政治化;《人生》—— 社会化,社会矛盾; 4.爱情悲剧的成因:于连——阶级对立,等级制度;高加林—— 传统观念、城乡差距、个人追求的矛盾。 5.引发对人物命运的深思——社会变动时期个人的命运与出路。
比较文学
平行研究与“可比性”问题
一、比较的前提和可行性
文化同质与文化异质 (一)文化同质 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发现在 宏观上各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从人的价值观、行为动机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美国社会学家David Lisman:Isolated Group 1.传统引导社会;2.内在引导社会(自由资本主义, 个人主义、自我内在权威);3.“他人引导”社会 (后资本主义社会,个人成为组织网络中的一员)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

与影响研究相比,平行研究的范围更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平行研究的提出是美国学派的贡献。

一、平行研究的可行性:平行研究比较的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对象,它不可能像影响研究那样可以拿出确凿的证据。

那么,平行研究何以能够存在呢?下面,我们通过探讨文化和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以论证平行研究的可行性。

1.文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自19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的某些共同性质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们逐渐摆脱孤立、割裂的思维方式而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一种宏观的综合的研究。

这种研究突出表现在对社会发展和人性的综合研究上。

就社会发展的同步性而言,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在他们的著作中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宏观地勾画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从而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尽管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大致都需要经过这些阶段。

20世纪以来,人们不断修正和补充社会发展的理论。

如比利时学者曼德尔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论的补充和修正,但这些修正并没有否定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关系的类同。

法国社会学家德鲁兹则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共性。

德鲁兹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分为五个阶段。

起初是“无符号”阶段,这是一个无符号、无沟通,与动物相差无几的蒙昧时代;第二个阶段是“符号化”阶段,人类开始认识周围的环境,赋予客观世界以名称和形式,如可吃与不可吃、生吃与熟吃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超符号化”阶段,随着人类对符号的运用,产生了系统的语言,符号的意义开始固定并被“神圣化”,人只能改变自己以适应僵化的符号;第四个阶段是“解符号化’’阶段,所有神圣的名目不再有意义,一切用符号结构起来的“系统”已经分崩离析、“零散化”,人们甚至怀疑语言系统能否真正具体表现人类复杂多样、变幻无穷的感受。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及可比性问题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及可比性问题

一、比较的前提和可行性
人类的同一性决定了各国(民族)文学间的可 比性。 创世神话 人类起源
中西创世神话
西方:《圣经· 旧约· 创世记》 In the beginning when God create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the earth was a formless void and darkness covered the face of the deep, while a wind from God swept over the face of the waters. Then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And God saw that the light was good; and God separated the light from the darkness. God called the light Day, and the darkness he called Night. And there was evening and there was morning, the first day. 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a dome in the midst of the waters, and let it separate the waters from the waters."
一、比较的前提和可行性
三. 从符号学角度来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形态 法国社会学家Gillse Deleuze将社会分为: 1.无符号、无沟通的蒙昧时代; 2.符号化阶段(赋予客观世界以名称、形式) 3.过分符号化阶段(语言系统的形成、规范的形成。) 4.解符号化阶段(符号系统“零散化”、分崩离析。解构主义、 存在主义、表征危机:语言是否能够战争具体表述人类复 杂多样、变化无穷的感受)。

比较文学_曹顺庆_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_曹顺庆_平行研究

《风俗通义》
“颖川有富室,兄弟同居,两妇俱怀妊
赚灰阑记》(梗概)
妓女张海棠从良家给马员外为妾,生子寿
2、世界文学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生平遭际相类似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莱蒙托夫:《恶魔》
这些全是我的王国。它比你打从 你无人羡妒的宝座上所俯瞰的一切 要光荣得多,啊,你这威猛的天帝: 普罗米修斯 一切仙神妖魔的君王呀,所有那 你可不是万能,因为我不肯低头 聚集在各个光亮和转动的世界上的 来分担你那种凶暴统治的罪孽, 精灵,除了一个以外,全部由你主宰! 宁愿吊了起来钉在这飞鸟难越的 可是亿兆生灵中就只你我两个人 万丈悬崖上,四处是黑暗、寒冷和死静; 睁着夜不交睫的眼睛对它们了望。 没有花草、昆虫、野兽,或生命的音容。 且看这大地,上面繁殖着你的奴隶, 啊,我呀,永远是痛苦,永远是痛苦! 你竟然拿恐怖、怨艾和绝望 无变、无休,也无望!我却依然存在。 去酬报他们的顶礼、祈祷和赞美、 我问大地,千山万岳有否感知? 艰苦的劳动以及大规模伤心的牺牲。 我问上天,那无所不睹的太阳 至于我,你的仇人,恨得你两眼发黑, 有否看见?再有那茫茫的大海, 你却让我在我的痛苦和你的迫害中, 有的时候汹涌、有的时候平静—— 取得了权威和胜利,丧尽了你的威风。 这是上天千变万化的影子, 啊,三千年不眠不睡的时辰, 散落在下界——我不知道它那些 每一刻全由刺心的创痛来划分, 澎湃的浪涛可曾听得我的哀号? 啊,我呀,永远是痛苦,永远是痛苦!
、主题学 (一)、主题学定义

法国著名学者梵· 第根认为,主题学是研究“各国文学互 美国学者佛里特里希和马龙合编的《比较文学大纲》写 法国1978年版的《拉罗斯百科全书》为主题学下的定义
主题学的定义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从影响研究出发,首先强调的是相同主题的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强调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比较,以
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两者的比较必须具有可比性,比 较结果是总结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及文学发展具有的规律
性的东西。
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平行研究把并无直接
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在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 风格、技巧 ,甚至意象、象征、格律等方面进行比较,同中见
收为养女,朝夕相伴,以寄托对藤壶的思慕。几年后紫姬出落得亭亭玉立,才艺超众。源氏便把她据为己有。
被选入宫中做了皇后。由于天降异兆,朱雀帝又重病在身,朝政不稳。源氏奉召回京辅佐朝廷。不久,朱雀帝
让位给冷泉帝。源氏升任太政大臣 。源氏建造了集四季景物为一体、蔚为壮观的六条院寓所,将昔日恋人统 统接到院里来住。源氏近40岁时,将朱雀帝之女三公主纳为正妻,紫姬病卧在床。早已凯觎三公主美貌的头
中将之柏木趁源氏探病的机会,与三公主幽会被发现。柏木惧悔交加,英年夭折。三公主生下容貌与柏木毫
无二致的私生子薰后,落发为尼。源氏深感自己和藤壶乱伦之罪的报应临头,心如死灰。恰巧紫姬不久又逝, 源氏失去了精神支柱,了断尘缘,隐遁出家。几年后死去。 源氏之子薰生性严谨。20岁来到宇治山庄爱上
了庄主八亲王的大女公子,不料遭到拒绝。大女公子病故后,他寻回外貌酷肖大女公子的八亲王的私生女浮
湘云、晴雯等人对宝玉的爱慕之情;而男女恋爱的欢悦和精神意趣两不离的情爱的《源》 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该书主要写了源氏的爱情生活,他的一生是追求情爱的一生,
与其有关的各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也是为情所困从而展现了一个“情”的世界。继而往深 处剖析,这些“情”更多的是出于“欲”的愿望。《红》中贾政对贾母的孝奉不仅出于封建礼教 的规范,更因为他深知贾母代表了封建家庭的最高权力,违背她就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设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

与影响研究相比,平行研究的范围更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平行研究的提出是美国学派的贡献。

一、平行研究的可行性:平行研究比较的是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对象,它不可能像影响研究那样可以拿出确凿的证据。

那么,平行研究何以能够存在呢?下面,我们通过探讨文化和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以论证平行研究的可行性。

1.文化的普适性与差异性:自19世纪以来,人类文化的某些共同性质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们逐渐摆脱孤立、割裂的思维方式而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一种宏观的综合的研究。

这种研究突出表现在对社会发展和人性的综合研究上。

就社会发展的同步性而言,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在他们的著作中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宏观地勾画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从而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尽管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大致都需要经过这些阶段。

20世纪以来,人们不断修正和补充社会发展的理论。

如比利时学者曼德尔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这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论的补充和修正,但这些修正并没有否定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关系的类同。

法国社会学家德鲁兹则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共性。

德鲁兹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分为五个阶段。

起初是“无符号”阶段,这是一个无符号、无沟通,与动物相差无几的蒙昧时代;第二个阶段是“符号化”阶段,人类开始认识周围的环境,赋予客观世界以名称和形式,如可吃与不可吃、生吃与熟吃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超符号化”阶段,随着人类对符号的运用,产生了系统的语言,符号的意义开始固定并被“神圣化”,人只能改变自己以适应僵化的符号;第四个阶段是“解符号化’’阶段,所有神圣的名目不再有意义,一切用符号结构起来的“系统”已经分崩离析、“零散化”,人们甚至怀疑语言系统能否真正具体表现人类复杂多样、变幻无穷的感受。

比较文学之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之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之平行研究彭恋2011308047 11级广电二班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的研究。

与影响研究相比,平行研究的范围更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平行研究的提出是美国学派的贡献。

一、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类:类比和对比。

类比指研究“两部没有必然关联的作品之间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所表现的类同现象”(奥尔德里奇语),即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就作家而言,我们可以考察作家相似的经历和思想观念等。

例如,屈原和但丁的比较研究,萧红与伍尔芙的比较研究。

就作品而言,不同民族文学间在相互隔绝的状况下也会出现惊人的类似。

如“人与非人”这一题材就出现在中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促织》(人变蟋蟀),卡夫卡的《变形记》(人变甲虫),尤里斯库的剧作《犀牛》,这些类似的故事都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旨——社会压迫所引起的人的异化。

又如吝啬冷酷、贪得无厌的艺术形象,不仅出现在英国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与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杰作《悭吝人》中,同样也出现在我国卓绝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这些类同为作品的比较提供了可比性的前提。

对比指比较不同文化和文学体系的特点,从而使两者的特征相形突出。

这是一种求异研究。

例如中西神话比较研究,同是神话,它们都产生于人类的童年,都表现为与现实相异的想象世界,这是可比性的条件。

但中国的神话人物大多是开天辟地的英雄,具有献身精神,且大多不食人间烟火,极少情欲,形体上往往是人兽结合,如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山海经》);西方神话则多人神同形,这些神有人的弱点和局限,他们有的偷情(如天帝宙斯追逐欧罗巴),有的嫉妒(如天后赫拉),有的爱争吵等,由此形成中西神话的不同特点。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平行贯通法”三重含义
上述的两种模式是一般的平行研究中的两种模 式,而“平行贯通法”是在“A:B→C”的基 础上进一步深化的方法,具体有三重含义:
第一:X1:X2:X3:X4……→Y,这里的X1: X2:X3:X4……表示跨文化的同类文学现象, 它们可以是作家作品,可以是文学概念,术语 或命题;Y则表示研究者的新见解。这里针对 的是A:B→C,认为两项式比较难以得出科学 结论,只有尽可能多的同类材料支撑,才能保 证科学性。
伊·涅乌波科耶娃《世界文学史——系统分析 和比较分析问题》把世界文学历史进程看作一 个动态系统。
包括三个类型系统: 时间类型——文学时代发展的各个时期; 历史文化类型——文学之民族的地区的大区域
的系统; 艺术类型系统——文学思潮、文学风格、文学
作品系统。
“文学时代”类型学
帕·格林采尔提出“文学时代”类型学; 把整个世界文学历史进程分为三种时代: 远古时代,艺术意识是神话类型; 恪守规范时代,属拘泥传统型; 历史主义时代,是个性化创作型。 认为类型学相似应在文学时代中去寻觅才可靠。
平行研究常见论证模式有两种。
A:B=A+B模式
1)A:B=A+B模式
这是很多人反对的模式。主平先生曾说:“假如有一 篇文章,《红楼梦》与《呼啸山庄》,很好的题目。 是中外两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比较,两者之间也确定存 在某种程度的可比性,例如,这一对东方怨偶是叛逆 型,那一对西方情侣同样是叛逆型的,但如果只论证 到此为止,而并没有进一步的发隐显微,那也会令人 失望,因为你所做的,无非把两个国家在各自的文学 史研究范围内可以做出的论断串联在一起罢了。A: B=A+B,这其实是拿罗列代替比较了”。

《比较文学》课件

《比较文学》课件

比较文学刘俊杰liujunjie@第一讲走近比较文学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果戈理——鲁迅《雷雨》——《俄狄浦斯王》《茶花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电影——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科幻小说——自然科学一、大背景1、时代转型2、必要:文化多元3、需要:提升思想认识20世纪影响世界的三位犹太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二、无所不在的比较比较是文学研究中最普通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母争子”故事旧约·列王纪贤愚经古兰经应劭《风俗通义》……《图兰朵》Turandot的演变1761年,意大利剧作家高齐:《图兰朵——中国的公主》1801年,席勒:《图兰朵》《—千零一夜》:《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l924年,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国歌舞剧张艺谋《图兰朵》《图兰朵》外国文学的翻译比较文学=文学比较?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三、知识储备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文学与文化素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努力掌握多种语言+了解其他艺术形式网络知识理想的比较学者“我希望我们的比较学者学识尽可能渊博,我甚至希望他们有百科全书派的学者那样的、狄德罗那样的雄心大志”“希望他不仅具有历史学修养,而且具有社会学修养;倘若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当然更求之不得。

”“在不久的将来,处于最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学者是这种人:具有极为广泛的爱好,通晓几种将在2000年前后用来写作的最重要的语言,并且具有对文学的美的深切体会。

”——艾田伯比较文学的“精英化”《比较文学与精英化教育》(《中国比较文学》2010.1)十年专业连续培养四门外语能力打造“如果一般的高等院校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像复旦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就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的大学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这些大学的人文学科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学科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至少,比较文学这样的少数学科,应该独自坚守精英化的理想。

【范文】关于推进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面的方法论建构

【范文】关于推进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面的方法论建构

关于推进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面的方法论建构一、平行研究的兴起及其方法论的问题“平行研究”(parallel study)的理念是由美国学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来的,并引发了美法学者关于比较文学到底“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和究竟“怎么做”的长期论争。

这段历史我们比较熟悉,无需在此赘述。

韦勒克、雷马克等美国学者将探讨“文学性”或“美学价值”作为比较文学的中心问题与首要任务,并以此来矫治早期法国学派在学科定位、疆域划分、方法建构等方面的过于机械与僵化,这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同时也需指出,他们在执着于理论“综合”的同时,大都疏于方法论的建构,甚至否定比较文学具有独特方法。

在这批美国学者里,似乎只有阿尔德里奇稍微注意到平行研究的依据---可比性问题。

他指出,在美学视角下进行的平行比较更重视“相似或契合”, 这种“没有接触的类似”可使研究更多地关注“主要作品”(按:这是针对法国学派重视“次要作品”的主张而言的)并探讨其艺术创造的过程;不过他接着又指出,不必纠缠于方法论的问题,相比于内容,方法只是次要的问题.倒是从19世纪末直至20世纪中叶,维谢洛夫斯基、日尔蒙斯基等俄苏学者所倡导的“历史比较诗学”对于“类型学相似”及其深层原因与规律的探讨,更具有平行研究的方法论启迪意义(吴泽霖27-38;刘宁250-268).我国现代学者在中外文学“平行研究”及其方法建构方面主要表现出两个倾向:一是求同、求通的“比较”或“阐发”, 如钱钟书的《管锥编》,无论是在“针锋粟颗”处的剔抉爬梳,还是在东海、西海间求取“三隅之反”, 进而追讨“放而成山河大地”的共同“文心”和“诗心”, 他要“打通”的正是彼此之间没有事实关联的文学与诗学---主要是借助“比较”来清除遮盖了中西共同“文心”“诗心”的各种“迷障”.另一种是求别、求异的“对比”.这种论述更多,特别是经过甲午战争、庚子事变之后,晚清民初一批具有世界视野、对西方文化具有较深认识的中国学者,无不热衷于此,如从最早的郭嵩焘、严复,到梁启超、王国维,再到陈独秀、胡适、鲁迅,等等。

影响研究·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

本文将以文本为例,具体的说明什么是影响研究,什么是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传统研究方法之一。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

长期以来,影响研究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中占统治地位,主要以法国学者维耶曼、梵·第根、基亚等为代表。

下面将从研究方向、范围、对象等几个方面具体的剖析什么是影响研究。

研究方向:影响研究主要是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自己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它既不排斥那些有意的模仿和借鉴,又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

影响研究大都强调它的外来性和隐含性。

一方面,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个人的各种因素中做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溶于作家的创造中,因此不着痕迹。

研究范围:影响研究的范围可大可小。

从大的方面说,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或者一个思潮和运动给另一个民族文学带来的影响。

例如,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潮对欧洲各国文学的影响等。

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以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另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研究对象:影响研究就是研究一部作品的影响,及其发生的作用,消融于别地作品中。

研究作家借鉴、模仿、改编外民族作家作品的情况以及外民族的渊源,借鉴、引用、模仿、改编等等都可以。

研究方法:影响研究强调的是文学作品的渊源和发生,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文学影响赖以传播的媒介,它强调作家、作品之间的各种外部联系,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

例如惠特曼的《草叶集》与郭沫若的《女神》的比较研究用的就是影响研究的方法。

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郭沫若曾说:“当我接近惠特曼的《草叶集》的时候,正是“五四”运动的那一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候找到了喷火口,也找到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
原著《赵氏孤儿》与改编后的《中国孤儿》两个作品虽然在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 仍然可以看出,它们在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等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9 平行《源氏物语》 Nhomakorabea作者紫式部
宫廷内外争夺权利的斗争 皇室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 地方贵族追逐名利的丑态
-
10
《源》主要讲述了平安时代里日本贵族的生活,以光源氏 的故事为核心,带出了众多与之关系暧昧的女性。或因偶 遇生情,或有宿世之缘,书中大量写实的白描让贵族们糜 烂而又出奇优雅美丽的生活横陈在读者眼前,相隔千年却 始终魅力不减。
同中见异 ,异中见同,发现文学自身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亚 里士多德和李渔的戏剧理论。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包括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和跨学科
研究。
-
4
p109
平行研究的领域——“跨国家与跨学科”
平行研究的方法——“审美主义”
平行研究的目标——“世界主义”
美国学派提出的平行研究的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学科领域,使比较 文学在方法论上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也使学科进一步体制化。。
-
7
陶潜的《闲情赋》描写了一位作者日夜悬想的绝色佳人, 作者幻想与她日夜相处,形影不离,甚至想变成各种器物, 附着在这位美人身上。其中一句:“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 而不分”,“美目传言”的诗句与国外的马利诺、奥维德、 塔索等人十分相似。
-
8
2010年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在贺岁档热卖,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 有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戏剧讲的是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案 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长大后为家族报仇的故事。《赵氏孤儿》漂洋 过海传到了欧洲。它首先由耶稣会士马若瑟译成法文。伏尔泰对中国悲剧《赵氏孤儿》,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将之改成了一部法国式的悲剧。伏尔泰对原作进行了大量改动, 仅仅保持了它的基本情节,十三世纪的成吉思汗时代,成吉思汗攻占北京,将皇族赶尽 杀绝,只留下一个孩子,朝臣张惕和他的妻子竭尽全力挽救帝国继承人,用自己的孩子 代替了皇子,依靠伊达梅救活了两个孩子。在中国原剧中没有女角色,但是在伏尔泰改 编的剧目中女主角却是一个重要角色,她的爱情也是一个主线,导向剧终。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㈡平行研究比较集中的作家
• 杜甫与歌德
•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 契诃夫 莫泊桑 • 高乃依莎士比亚
㈢作家生辰八字
①汤显祖(1550—1616)
• 文化背景:明朝晚期,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打破了 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提倡个人主义和博爱观念,解 放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
• • • •
身份:政治家 ;戏剧家 理想:治国平天下 性格:刚正不阿 平生:仕途不畅,以文述衷肠。
㈤剧情介绍
• 《牡丹亭》创作于1598年,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 爱情故事。剧情梗概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 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 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 《诗经· 关雎》章而伤春寻春,和丫环游玩花园,从花园回来 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 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 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 湖石下。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 庵”。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中,在太湖石下 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 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杜丽娘在梦托柳梦梅,柳梦梅 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适逢金国在边境 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柳梦梅应试后, 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杜宝认为他是在胡言乱 语,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新科 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 帝面前,才得到圆满解决,有情人终成眷属。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 之主题思想探讨
●作家(生成八字)
●作品(故事简介、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我们(组员、大家)

比较文学课件 第九讲 平行研究的相关问题

比较文学课件 第九讲  平行研究的相关问题
❖ 各民族文学作品中都有“夸张”、 “拟人”、“比喻”、“象征”、 “叙事”、“内心独白”、“人物对 白”、“以景寓情”等相近的表现手 段。
正如瑞士学者弗朗·约斯特所说:“任 何一个民族文学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母 题、典型和主题必定是超越政治和语 言界限的,虽然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失 去所有独特的地方色彩。但它们往往 反映出各民族存在的共性。”(《比 较文学导论》233,湖南文艺1988)
❖ 杨绛一家三口 ❖ 右者为钱钟书 ❖ 中者为其女儿 ❖ 多么幸福的
一家人
❖ 《李渔论戏剧结构》揭示了中西戏剧 结构的差异性:
❖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两点:一 是一本戏演一个人的一生的事;二是 故事通体承上接下,血脉相连。
❖ 这种戏剧结构理论与亚氏所说的悲剧 故事的整一性表面上非常接近,其实 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结构。
❖ 1961年美国学者雷马克在《比较文学 的定义与功用》中认为:
❖ 可以将赫尔基(德国批评家)与狄德 罗(法国批评家)、诺瓦利斯(德国 诗人)和夏多布利昂(法国诗人)、 缪斯(法国诗人)和海涅(德国诗 人)、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与狄 更斯(英国小说家)进行比较分析。
❖ 也可以将哈代(英国小说家)与霍普 德曼(德国小说家)、阿佐林(西班 牙作家)与法朗士(法国作家)、 托·马斯曼(德国作家)与纪德(法国 作家)进行比较研究。
❖ 断言:“不管他们之间是否有影响或 者有多大影响,都是卓然可比的”。 (《比较文学译文集》,2-3,北大, 1982)
❖ 比利时学者曼德尔,曾经将人类的资 本主义社会分成早期、自由和晚期三 个阶段。
❖ 法国学者德鲁兹,将人类社会的发展 分成五个“符号化阶段”:无符号阶 段、符号化阶段、超符号阶段、解符 号化阶段和重新符号化阶段。

比较文学 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 平行研究

美国比较学者约瑟夫.T.肖说:"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他还认为,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比较学者们对影响所作的界定大都是强调它的外来性和隐含性,认为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以欧洲为例,历史上各国之间大规模的文学交流就至少有三次: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浪漫主义运动时期.就中国文学来看,它的发展也不是封闭的:如果说中国文学在古代主要更多受到印度文学影响的话,近代以来则置身于欧美文学的广泛影响之中.而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对周边民族文学的深刻影响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拿中国古代小说来说,唐以前的小说,像六朝的志人志怪故事,一般都是很短的,每篇只讲一个故事,从头到尾平铺直叙.但是到了唐初,却出现了像王度<古镜记>这样的小说,许多小故事由一个主要故事穿在一起.这种体裁对中国来说是陌生的.根据季羡林的考察,王度很可能是受到了印度史诗<摩柯婆罗多>和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等的影响.而20世纪初,中国文坛相继出现了一大批反映争取恋爱自由,个性独立,妇女解放,反对传统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小说,如胡适的<终生大事>,鲁迅的<伤逝>,茅盾的<创造>等,这些小说在题材上均受到过挪威戏剧家易普生<玩偶之家>的影响.中国文学对周边民族的影响,我们可以从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那里窥见一些.研究者发现,芥川龙之介的许多重要作品都借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题材――<肚子春>扩展了唐人李复言的<杜子春传>,<奇遇>改编自<剪灯新话>中的<渭塘奇遇记>,<仙人>源于<聊斋志异>卷四的<鼠戏>一篇.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学间的交流和影响首先表现为一种事实上的联系.影响的产生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只有从事实出发,才能进一步探讨深入的影响.而这样的一种"影响",我们也可以将它看成是一种"模仿".实际上,任何作家在创作中都存在着模仿.模仿是作家在学习创作时的必然阶段.正是幼稚,机械的模仿导致作家在不断吸收外来影响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但是,这种模仿与被模仿,影响与被影响之间,并没有自然科学中那样单纯的因果关系.在文学研究中试图用一件作品去解释另一件作品,把它们的关系化成单纯的因果关系既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文学创作的过程和文学影响发生作用的过程是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因此,完全从自然科学的因果论来解释文学间的影响是不科学的.人类社会虽然千差万别,但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情感,心理和思维结构等等却有许多共通之处,这就使得反映与表现它们的文学具有了超越时空的相似性.因此,所谓的平行研究,就是要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科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平行研究从一开始就比较异同,然后进行价值判断和审美思考,最终导出结论.平行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和强度方面的限制.这就是说,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和作品都可以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作平行的比较研究.如杜甫和歌德,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契诃夫和莫泊桑,高乃依和莎士比亚.平行研究通常包括了对文学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技巧,甚至意象,象征,格律等的比较,此外还包括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自然也就包括对作家,作品的全面比较.虽然平行研究的比较范围非常的广泛,但是它并不是可以漫无边际的将不同民族的任何作品拿来比较,也不是将各种文学中任何现象毫无选择的拿来作比较.作为平行研究的对象的文学现象,往往同时相同与相异的两重关系.它们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在这种异同关系中显示出某种规律性的东西.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显而易见的差别,如一只笔和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相似的历史文化环境里,不同的氏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与类似现象.这样的重合与类似是自成系统的.通过类同研究,在毫无时空联系与接触的文学现象里,考察作家之间,作品之间,文类之间,潮流之间,流派之间的类同和亲和点,可以加深我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归纳出文学的某种内在的规律.文学中的"异",主要表现在文化传统与民族个性方面.换句话说,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民族性上,每一个民族文学都有自己不可移易,不可取代,不可合并的独特性格.总之,在进行平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既要善于发现明显的异同,也要留心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法国学者德鲁兹,将人类社会的发展 分成五个“符号化阶段”:无符号阶 段、符号化阶段、超符号阶段、解符 号化阶段和重新符号化阶段。
❖ 欧陆、美洲、亚洲、澳洲、非洲都莫 不如此。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学, 自然就会存在共同性。
❖ 其次,不同民族与部落的人们,在生 理和心理方面也具有共同性:
❖ 孟子早就说过:
❖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讲的:“东海西海, 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 德国心理学家 ❖ 弗洛伊德 ❖ 很精明的样子 ❖ 象一个哲学家 ❖ 更象一个科学家
❖ 中国现代 ❖ 著名学者 ❖ 钱钟书先生 ❖ 意气风发 ❖ 好像可以穿越 ❖ 历史的风云
❖ 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首先体现在哲学上:
❖ 这表明他提倡一种新的“平行研究” 方法。
❖ 1、用逻辑推理方式,对相互间没有 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 学现象(主要是作家作品)进行比较 研究。
❖ 2、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 题材、人物、文体、情节、风格等方 面存在的类同和差异。
一、“平行研究”为何是可行的?
一是人类各民族的文化,往往具有一 定的普适性与差异性。
❖ 唐代诗人钟嵘的 ❖ 《诗品》
之评注本
❖ 其次,体现在相似的文体特征上。
❖ 各民族文学中都有诗歌、戏剧、小说 等相应的文学体式,并且“小说”都 较诗歌为晚;“散文诗”比“散文” 要晚。
❖ 各民族文学作品中都有“夸张”、 “拟人”、“比喻”、“象征”、 “叙事”、“内心独白”、“人物对 白”、“以景寓情”等相近的表现手 段。
❖ 这种戏剧结构理论与亚氏所说的悲剧 故事的整一性表面上非常接近,其实 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结构。
正如瑞士学者弗朗·约斯特所说:“任 何一个民族文学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母 题、典型和主题必定是超越政治和语 言界限的,虽然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失 去所有独特的地方色彩。但它们往往 反映出各民族存在的共性。”(《比 较文学导论》233,湖南文艺1988)
❖ 差异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 讨论一:爱情观上的差异:同是写爱情, 中西文学作品在价值观念、人物形象和 语言表达上,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莎 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爱情与陆游诗中的 爱情。中西小说中女性的择偶标准也很 不相同。
❖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耳之于声,有 同听焉;目之于色,有同美焉。
❖ 古代思想家孟子 ❖ 很自信的样子 ❖ 很智慧的样态
❖ 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理论、 “俄狄浦斯情结”,“本我”、“自 我”、“超我”等。
❖ 关照了西方人的心理特点,也关照了 东方人的心理特点,所以说他揭示了 人玉 ❖ 不知在看谁 ❖ 好像是在看你
❖ 钱钟书论文《诗可以怨》,从对古今中外 大量文学现象的分析中得出结论:“痛苦” 比“快乐”更易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 “不愉快”、“苦恼”和“穷愁”的,将 此现象概括为“诗可以怨”。
❖ 因此,钟嵘与弗洛伊德可以对话。后者认 为文学就是“白日梦”,文学是“力比 多”。中国古代诗评重“穷苦之言”,古 代音乐也欣赏“以悲哀为主”;西方认为 悲剧比喜剧伟大。
❖ 中国哲学主要与人事有关,“四书”、 “五经”基本上都是谈人事的;西方 哲学大多与科学相关,注重以科学方 法研究哲学。
❖ 中国哲学强调“整体”、“统一”、 “和谐”,西方哲学更注重“差异”、 “多元”、“矛盾”。
❖ 中国哲学注重人和自然的融合;西方 哲学认为人是作为认识主体站在自然 之外,只有在战胜自然的过程中,才 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 普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 首先,人类社会具有相似的发展阶段。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 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成了五种形态, 即“原始”、“奴隶”、“封建”、 “资本”、“共产”,表明了各民族 生产关系的类同。
❖ 比利时学者曼德尔,曾经将人类的资 本主义社会分成早期、自由和晚期三 个阶段。
❖ 明朝 意大利来华 传教士 利马窦
❖ 二是各民族的文学与美学,往往存在普 适性与差异性。
❖ 普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首先,人类具有共同的生命形式与情感
体验: ❖ 如“爱”与“恨”、“生”与“死”、
“欢乐”与“痛苦”、“喜庆”与“忧 伤”、“分离”与“团聚”、“希望” 与“绝望”等,在东西方的作笔下得到 生动描写。 ❖ 因此,《红楼梦》在世界其他国家,也 会得到众多读者。所谓“一千个读者就 有一千个林妹妹”。
❖ 西方哲人多向前看,中国智者常将眼 光投向过去。因此,中国人老是回想 过去,要回到自然状态、原始状态。
❖ 中国文化与哲学的象征是太极图,它是 圆的、平衡的、具有向心力的,同时也 是封闭的、互相纠缠的,注重内部运动 和斗争。所以有人说中国人特别喜欢 “窝里斗”。
❖ 西方文化与哲学的象征是十字架,它纵 横相交,向四方延伸,显示出一种张力, 同时也显示出一种扩张性。将整个民族 集合为一股力量。英国在“马岛战争” 期间举全国之力。
❖ 中国传统 文化史上的 ❖ 太极图
❖ 西方传统文 化 史上的
❖ 十字架
❖ 其次体现在战争观念:
❖ 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而中国的理 想模式是“协和万邦”。不到万不得 已不会以战争解决问题。
❖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说他见过的明 朝军队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装备 最为精良,可是没有战斗力,因为它 完全是防卫性的。
❖ 讨论二:戏剧艺术的差异:中国戏剧突 出表演,讲究唱念做打;西方戏剧则偏 重于戏剧冲突与艺术结构。
❖ 杨绛一家三口 ❖ 右者为钱钟书 ❖ 中者为其女儿 ❖ 多么幸福的
一家人
❖ 《李渔论戏剧结构》揭示了中西戏剧 结构的差异性:
❖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提出两点:一 是一本戏演一个人的一生的事;二是 故事通体承上接下,血脉相连。
第九讲 平行研究的相关问题
❖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是存在很大争议 的一种研究方法。有的学者认为不存在直 接影响关系的两种及其以上的的文学现象, 是不可以做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的,因 为它们缺少可比性;即使进行比较分析, 也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此,我们有必 要加以辩证,讨论一下这种研究方法为什 么是可行的,其意义与价值在哪里,要注 意一些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