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简答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简答

绪论常见问题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源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

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

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

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

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

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

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教堂山会议: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在美国的北卡罗来州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年会,韦勒克在会上做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书面发言,即所谓美国学派挑战性的宣言。

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对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进行了批评,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了学科的健康发展。

教堂山会议成为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

平行研究平行贯通法:平行指的是没有事实关系的不同文学现象之间的类同互衬和对比的研究;贯通指将这些不同的文学现象打通贯穿起来,在它们之间建立逻辑上理论上的关系。

阐发研究:比较文学中的一种研究类型,最先由我国台湾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

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视域融合:作者的原始视域与理解者的当下视域对话、融合,产生新的意义。

并且对话的不断进行会使融合持续,呈现出理解的开放性特征。

阐发研究方式:作品阐发、理论阐发、科际阐发和综合阐发1作品阐发:运用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现象、作品进行阐发,或者运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对西方文学现象、作品进行解读2理论阐发:不同文明之间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3科际阐发:跨越文化界限借用其它学科理论来展开对文学作品或文学观念的阐发。

(单向)(4)综合阐发:将中、西以及一些学科加以打通,广泛征引古今中外的文学观点、哲学观点以及文学作品等,探讨某些共同规律。

接受研究接受屏幕:当作品与读者相接触,首先遭遇的就是读者的“接受屏幕”。

每一个读者都生活在一个纵的文化历史发展与横的文化接触面构成的坐标中,这一坐标构成了他独特的,由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欣赏水平以及个人经历等所构成的“接受屏幕”,这一屏幕决定了作品在他心目中哪些可以被接受而发生共鸣,哪些可以激发他的想象力而加以再创造,哪些被排除在外。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陈惇刘象愚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

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

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

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法国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平行研究?08汉教一班20080510316 向采清 20080510299唐小琴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以来,就鲜明地呈现出两个历史阶段,形成两个学术派别,即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国学派和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国学派。

又把法国学派简化为影响研究,美国学派简化为平行研究。

法国、美国两大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的共同点是双方都赞同比较文学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但落在实际研究中各自强调的重点却大不相同。

在研究对象上,美国学派不局限于将事实联系的文学之间比较研究纳入比较文学之中,于是对作品内在美学价值的“平行研究”得以进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同时,还将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形式的比较也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从对文学外在关系历史实证转向了文学内在结构的美学分析。

其实从上面的两点就可以看出美国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给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出现了新的生机,毕竟发展就是一种潜在的完善,因此我觉得可以这样说,美国平行研究应时而生,虽有缺点但是却是对法国影响研究的完善与拓展。

首先,比较两者还是离不开比较文学的大前提,比较文学包括两个方面:一它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二它是有关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在这儿美国学者强调的是超越事实联系的平等研究,而法国学者强调的是依靠事实凭据来解决问题的影响研究,并且将文学批评排除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第二点更是法国学者所激烈反对的,美国学者雷马克认为应该将文学同人类的知识、人类的其他活动领域联系起来,开展“跨学科研究”,还十分强调综合研究。

大家知道比较文学既是求同又求异的,比较就是求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不管哪种方法研究基础都是求同,具体来说影响研究求的是同源性,即渊源的统一性;平行研究求的是类同性,即不同国家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类同。

这样一来法国影响研究的缺点就暴露在了眼前:法国学派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法国学派有时候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潭;对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研究考察范围之外;忽略文学的审美价值。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一、总论1、诞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2、三个学派填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3、可比性名词解释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4、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5、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语言、民族国家形象、文学文本、文化)、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二、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1、辩证关系科学性与审美性,实证性与非实证性,同源性与变异性2、流传学(起点到终点):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3、渊源学(终点到起点,实证性、渊源性与文本性):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4、媒介学(路线与途径,可见性、实证性、流动性)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文学关系的中介过程的研究。

三、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1、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名词解释是比较文学变异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比较文学-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与研究方法

2、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
文学与艺术 文学与人文学科 文学与社会学科研究 文学与自然科学研究
四、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
1、可比性 2、文学性
1、可比性
可比性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可 供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 究的可能,是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 前提。
“同”与 “异” 同(相同、相似、相通) 异(差异)
影响的方式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拜伦—--普希金----莱蒙托夫
影响的过程
放送——媒介——接受
放送者→流传学 接受者→渊源学 媒介者→媒介学
பைடு நூலகம்
四、影响研究的方法
初级阶段: 考据(收集材料、考证)
高级阶段: 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以事实为依据
五、影响研究的过程
影响存在的提出 材料的搜求和考订 假设的证明
翻译
法国
1735《中国通志》马若瑟
英国
1736
瓦茨
138-1941 凯夫
---帕西
批评
法国 阿尔央斯、伏尔泰
英国 赫德
改编
法国 1755
英国 1741 1759
伏尔泰
哈切特 谋飞
结论
中英文学关系 从本民族文学传统出发的批评 《赵氏孤儿》的影响
不在艺术形式而在于题材
第二节 平行研究
杨绛:李渔论戏剧结构 秦家琪: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 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
第三节 阐发研究
一、阐发研究的性质与前提
阐发研究是在平行研究基础上衍生和发展起 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质上没有超越平行研 究的范围。
阐发研究以跨文明、跨文化的文学存在为前 提,尤其是以异质文明(文化)间的文学存 在为前提。

比较文学方法评析-比较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方法评析-比较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方法评析-比较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比较与比较文学任何存在物都无法独自存在,任何事物都处于与别的事物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之中。

比较的意识应该是随着人类意识的产生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比较思维在人类思维的历史上也会找到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学理基础;比较的方法作为人类思维的基础,其运用也可以一直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英国女学者波斯奈特指出:“用比较法来获得知识或者交流知识,在某种意义上说和思维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并将比较称之为支撑人类思维的“原始的脚手架。

”从学理上推论:比较意识的产生,比较思维的形成,比较方法的运用,似乎一脉贯之,清晰地勾勒出“比较”概念的生成。

《辞海》这样解释“比较”: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可见,察同辨异是“比较”的基本特性;而察同辨异也是一切学术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比较方法的运用存在于一切学科之中。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而不同国家的学者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以阿历克谢耶夫和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应该同时并重。

总之,比较是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有意识的比较思维体现于人类思维的发展进程之中:比较方法的运用存在于一切学科之中: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比较,有其特定的内涵,是一种跨民族、跨学科、跨文化的比较;而比较文学一旦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就具有了方法沦的意义。

撇开文学批评而泛谈比较文学方法论.抑或文学批评方法论中忽略比较文学方法,这些都必不能探骊得珠,甚至会南辕北辙。

二、文学批评中比较文学思维的渗透比较文学的研究趋向是在民族文化文学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建立一种辩证的关系,在世界文化的范围中寻觅思维本质的共性,它是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

关于比较文学的一些问题

关于比较文学的一些问题

一、比较文学对文学研究引来了创新的方法,试举例说明。

1、影响研究十九世纪法国学派倡导的“影响研究”方法一向是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中,最受人重视的方法之一。

“影响研究”从实证主义的立场出发,注重文学之间的影响、事实联系,它强调运用历史的考证的方法进行文学研究,尤其它表现出来的求实的历史意识令人钦佩。

影响研究要求研究两国或两国以上的文学交流中已经存在着的客观联系,整理并分析发现的有客观联系的材料,从文学流传的起点寻找达到终点的迹象和媒介。

例如研究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必须研究中国元曲的《赵氏孤儿》,还要研究伏尔泰是如何读到法文译本后动手写出成吉思汗的故事的。

这里,《赵氏孤儿》是形成交流的起点、翻译传播是媒介、《中国孤儿》是终点。

影响研究要求把这三者作为一个系统,看看伏尔泰是如何受纪君祥的影响,又是如何将屠岸贾与程婴等人的冲突演化为成吉思罕的故事的。

2、平行研究美国学派倡导的“平行研究”,主要探讨没有真实联系的国际间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包括对文体、主题、题材、风格、文学史分期、文学理论等的研究。

“平行研究”极大地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它强调文学自身就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它区别于国别文学研究之处,便在于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它在研究方法上更重视美学的、批评的方法,将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并举。

应该说,美国学派倡导的“平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求得了更大的自由,它首先突破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中历史文献的束缚和限制;其次,它有效地摆脱了民族主义,地域主义对比较文学的干扰。

它标志着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一次变革,一种发展和拓宽。

比较文学研究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路程之后,终于挣脱了作为“文学史的一个分支”的国别文学研究的附庸的可怜地位。

而且“比较文学赋予国别文学以广度和深度”。

总之,比较文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进行超时空的综合性研究的可能。

强调文学的自主性和文学演变的特性,为充分地把握文学的规律创造了条件,而且它坚持要求对文学进行整体性研究,这就有可能避免比较文学研究中的狭隘性和不连贯性。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云南民族大学田昭波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云南民族大学田昭波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云南民族大学 14汉语言文学田昭波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一)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

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1.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

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二)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年)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

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维尔曼(1790~1870)。

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

1838年,他在出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专门术语,后人因此尊他为“比较文学之父”。

1.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3.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4.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二、比较文学的三个流派及流派研究的方法(一)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法国学派研究的四个特点:1.比较文学是对文学史的研究,即“国际文学关系史”;2.崇尚考据考证,研究方法科学;3.注重事实联系,治学态度严谨;4.研究是以跨越民族和语言为前提的。

(二)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美国学派研究的四个特点:1.对于法国学派主张的反叛性;2.强调比较文学研究的“文学性”;3.认可“平行研究”具有重大价值;4.认为“跨学科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整理比较文学绪论1、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文明、跨学科);四大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3、三大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比较文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用具体材料支持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比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将比较文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生“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比较文学评论》,比较文学“精确化”工作,比较文学不是并列的平行比较,而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

基亚:《比较文学》,坚持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而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方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行跨学科和平行研究,把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综合在一起,正视“文学性”问题。

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一个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全面而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建立发展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扩展比较文学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东方汉语比较文学景观下,民族文学这个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大于国别文学。

对于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必须要拥有两种、两种以上很好的民族文学基础及其相对应的语言能力。

国别文学: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如中国文学、日本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等。

从这个概念使用的心理习惯上可以见出,这一概念的汉语使用者习惯于国内学术界以国家的政治地域性来区别文学的学科界限。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为指称,如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在这里,民族、语言、文化与国家这四个概念是整合在一条意义链上成立的。

总体文学: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这些共同的文学思潮与共同的文学流派在空间上的伸展、在地理上的扩张,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这就是总体文学。

“总体文学”是由“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发展而来的。

对“世界文学”有如下三种理解:一、世界文学指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二、世界文学是指那些超越民族、时代的,广为流传的世界经典作品;三、它指代了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所产生的成果。

目前,学界对第三种理解比较认同。

这种理解,已较接近“总体文学”的概念。

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比较文学复习知识点

第三章复习题■一、填空题■ 1.比较文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分别是: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接受研究。

其中最基本。

这四种研究类型中最主要的两种是: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__________ 。

■ 2.从传播方式来看,影响研究中的影响分为哪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 3.影响的过程可以分为放送、接受和传播途径。

从放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称之为“流传学 __________ 学”,从接受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渊源学 ______________ 学”,从传播途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可以称之为“媒介学学”。

■ 4.影响研究的具体方法是:考据的方法、科学性、历史性—,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是_ 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5.第一次正式正式提出“阐发法”这一名称的台湾学者是古添洪。

■ 6.接受研究可以看作影响研究的发展,它是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阐发研究可以看成平行研究是衍生出来的一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影响研究:是指对跨民族、语言和文化界线的不同文学之间基于事实联系之上的互相渗透与互动的影响史实进行的一项专门研究。

■ 2.平行研究: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 3.接受研究: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考虑在同一民族内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 4.圆形的研究:■ 5 .平行回现论■三、简答题■1、渊源学分为哪五类?笔数的渊源、口传的渊源、印象的渊源、集体的渊源、孤立的渊源■ 2.影响研究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有哪四个方面?1.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2.影响的事实联系论3.影响的历史意识论4.影响即对创作的理解论■ 3.影响研究的步骤有哪些?1.影响存在的提出2.材料的搜求和考订3.假设的证明4.影响的深入研究■ 4.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之间的差异?1.平行研究尚未发现或根本不存在事实联系2.平行研究范围广泛,影响研究范围窄■ 5.阐发研究包含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哪两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发2、理论对理论的互相阐发3、以别的学科对文学作出阐发■ 6.影响研究和接受研究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相同点:比较文学中的接受研究同样研究一个民族的作家和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或者研究自己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影响研究有一致性。

比较文学-第三章_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

比较文学-第三章_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

余国藩(1973)
过去20余年来,旨在用西方文学批评的观 念和范畴阐释传统的中国文学的运动取得了越 来越大的势头,这样一种趋势预示在比较文学 中将会出现某些令人振奋的发展。……应该指 出,运用某些西方的批评观念和范畴来研究中 国文学,原则上是适宜的,这正如古典文学学 者采用现代文学技巧与方法来研究古代文学的 材料一样。
三、接受研究诞生的标志
1979 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 国际比较文学第九次学术讨论会 “文学的传播和接受”
四、接受研究与传统影响研究之异同
“接受和影响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放送者、传递者、和接受者 渊源学 接受理论(接受学) 1、接受理论和渊源学理论基础不同 接受理论和现代阐释学 变异 实证主义 事实 2、接受学与影响研究的理论重心不同 读者 作品、作家
五、接受研究的内容
1、不同文化/文明圈的接收者在阅读理解的过 程中,对于同一文学作品的意义理解所产生 的认识差异; 2、不同作家对不同异域作家作品和思潮的接受; 3、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异域文学作品的接受。
中国对普希金的接受
小说家普希金 革命诗人普希金 真实而亲切的普希金
六、比较文学接受学的研究方法
2、文学性
文学性是平行研究的前提与立足点
“文学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基本属性, 是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失去文学性的 比较文学将不成其为比较文学。
如何坚持文学性
1、跨学科研究中: 第一,研究者的目的和重心必须在文学上,而 不是在别的学科上; 第二,研究的全过程必须始终围绕“文学”这 个中心。以文学为出发点,以文学为主 线,以文学为归宿; 第三,研究的结果应该能对文学的发展作出有 益的结论。
三、平行研究的范畴与对象
1、不存在直接联系或无法证明其间存在因果联 系的跨语言、跨民族和跨文化的文学关系; 2、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的文学关系

比较文学流派

比较文学流派
1、答: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可根据论述情况酌情给分)
2、答:比较诗学和诗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来看,诗学和比较诗学都是以文艺理论作为学科的中心,都在探讨文学的基本规律。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对象不同。诗学是以文学实践为对象。通过研究总结文学的经验,而后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做出阐释,建立一套话语体系。而比较诗学则是以各文明的诗学为对象。在世界各文明中形成了各有千秋的种种诗学体系,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都在一定的语境中对文学做出了探讨,但这其中的差异也或大或小。怎样沟通呢?这就是比较诗学的任务,让各种诗学互识、互解、互补,以期在将来能够在多元化的基是在一个文化内部进行的,而比较诗学必须要求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与文明中展开。如西方的诗学体系是欧洲文化和北美文化内进行的,这两种文化实际上也是属于同一种文化。真正总体性的比较诗学就必须在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当前广泛引起学界重视的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就属于比较诗学的范围。最后,诗学和比较诗学研究的方法不同。诗学常常运用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而比较诗学则更多的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诗学的‘比较’,不同于一般学术研究的比较。比较方法是一种辩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它是综合的、多层次的,也是分析的,它超越了一般民族文学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与对象构成了新的关系。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一、基础知识绪论部分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P20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法国(同源性)美国(类同性)中国(异质性)P203、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跨国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明研究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梵.第根;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歌德;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波斯奈特;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韦勒克第一章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69-73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对口传渊源的研究、对笔述渊源的研究。

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文字资料媒介(1.个体媒介2.团体媒介3.文字资料媒介)媒介学研究范畴: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国作品输入另一国之方式,作品流传的中介等。

第二章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1)接受者的文化构成。

(2)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

(3)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

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2)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3)接受者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

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文化过滤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研究翻译的叛逆背后的文化因素译介学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翻译研究不仅积极肯定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更进而提出翻译对原文的“不忠”是绝对的、必然的,而且这种“叛逆”与“不忠”往往携带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因此,翻译研究不再将翻译的准确性作为自己要关注的问题,不再以忠实为标准对译本进行价值判断,不再将指导翻译实践、确立翻译规范作为自己的任务,不再沿袭“作者中心”与“原文中心”的传统思路,而是转向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将翻译问题语境化,探讨充满误读、误译的翻译如何影响目标文化,产生种种误译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机制。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等。

其中雷马克在1962年发表的《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中全面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他认为,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者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艾德礼在1969年发表了《比较文学论文选集》,书中更是清晰地提出了“平行研究”的主张。

美国学派的观点打破了法国学派的局限,是对法国学派只注重影响研究的继承和发展。

平行研究是一种超出国界的文学研究,但它与影响研究不同,他不强调研究的放送、流传、媒介等问题,他是对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论述其异同,总结出文学发展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同样,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艺术、哲学、历史、宗教、自然科学等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知识体系的共通性及文学的独特性也算是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强调不同国家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比较,以及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两者的比较必须具有可比性,比较结果是总结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及文学发展具有的规律性的东西。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包括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和跨学科研究。

类型学研究的目标主要是研究世界文学发展中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对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者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点进行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有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和思潮流派四个方面。

主题学研究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中的不同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处理,它既属于实证性影响研究,也是对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相同主题进行比较研究。

主题学强调的是不同国家的作家对相同母题、情境、意象、题材的不同处理。

主题学研究范畴主要是母题研究、情境研究和意象研究。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在现代理论的激发下,呈现出新的形态。

影响研究的代表学派是法国学派,他们的影响研究注重事实考据而否定美学评论。

影响研究,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

这一类研究,一百年前兴起并盛行于法国、德国,并一度还曾主宰了比较文学的全部领域,因此影响研究的成绩可谓硕果累累,有关影响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也较成熟完备。

凡着重这方面的研究,因其主张研究各民族文学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影响事实联系,因此对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及其方法,大家习惯称之为影响研究学派。

《惠特曼〈草叶集〉与郭沫若〈女神〉比较研究》用的就是影响研究的方法。

惠特曼的《草叶集》对郭沫若的《女神》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

一、内容上,崇尚自我、赞美自然的泛神论精神在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身处 19 世纪中叶的惠特曼自称《草叶集》是人自身的伟大骄傲之歌。

惠特曼笔下的自我不仅是有着作为生物肉体与精神的纯粹的自1/ 9我,同时这种自我又具有一种泛化精神,能够涵括一切自我、一切人。

这种泛化的自我其实正是那具有无穷智慧和力量,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普通美国民众。

郭沫若在《女神》集中的《梅花树下的醉歌》里由对梅花的赞美转向对自我的赞美并进而上升到对整个宇宙本体的赞美。

与惠特曼的充满民主思想和人道理想的自我形象相比较而言,郭沫若的自我更具有一种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二、在诗歌形式上,惠特曼的摧枯拉朽、大河奔流似的诗风和自由活泼的诗体给郭沫若以深刻的影响。

平行研究,是指关于那些不存在事实联系,也即不存在先后的因果关系,而只存在平行的互置关系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域中的文学现象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解读

比较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解读

•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 这句妙语恰切地蕴含了欧洲学者们的苦衷 和法国学者的机巧。
• 而正是对“比较”的放弃和对“关系”的 注重,奠定了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基础,形成 了法国学派的最突出的、个性鲜明的特色。
• 其二,法国学派学科理论的产生,也是圈内人 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科学性的反思与追寻 的结果。
• 2、恢复了文学审美性,形成了科学+审美 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
美国学派存在的问题与危机
• 一、如果说法国学派学科理论引发的危机 是一种学科收缩的危机,或者说是“人为的 设限”而形成的危机的话,那么,在批判法国 学派中诞生的美国学派的学科理论,则从它 诞生的那一天起,便面对着扩张的危机,或者 说是没有设限的漫无边际的无限扩张的危 机。
• 为自己国家的文学评功摆好。在这种“法 国中心”或“欧洲中心”思想指导下的比 较文学,必然表现出明显的狭隘民族主义倾 向,成为韦勒克所批评的“两种文学之间的 ‘外贸’”,⑻违背了比较文学的初衷,限制 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美国学派
•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二阶段是美国学派。 • 美国学派倡导“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
• 第一阶段在欧洲,
• 第二阶段在北美洲,
• 第三阶段在亚洲。
• 按照学者们通常的看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的第一阶段是由法国学派所奠定的“影响 研究”。然而,纵观比较文学发展史,往往令 人疑窦丛生。人们不难发现,最早倡导比较 文学和总结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其实并不 是(或并不仅仅是)法国学者,
• 例如,最早(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德国 学者、著名作家歌德,被公认为推动比较文学发展 的最重要人物。
• 典型例证: • 泛文化倾向
• 二、从欧洲中心主义到西方中心主义;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

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1,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法国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平行研究?
08汉教一班 20080510316 向采清 20080510299唐小琴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以来,就鲜明地呈现出两个历史阶段,形成两个学术派别,即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国学派和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国学派。

又把法国学派简化为影响研究,美国学派简化为平行研究。

法国、美国两大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的共同点是双方都赞同比较文学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但落在实际研究中各自强调的重点却大不相同。

在研究对象上,美国学派不局限于将事实联系的文学之间比较研究纳入比较文学之中,于是对作品内在美学价值的“平行研究”得以进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同时,还将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形式的比较也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从对文学外在关系历史实证转向了文学内在结构的美学分析。

其实从上面的两点就可以看出美国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给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出现了新的生机,毕竟发展就是一种潜在的完善,因此我觉得可以这样说,美国平行研究应时而生,虽有缺点但是却是对法国影响研究的完善与拓展。

首先,比较两者还是离不开比较文学的大前提,比较文学包括两个方面:一它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二它是有关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在这儿美国学者强调的是超越事实联系的平等研究,而法国学者强调的是依靠事实凭据来解决问题的影响研究,并且将文学批评排除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第二点更是法国学者所激烈反对的,美国学者雷马克认为应该将文学同人类的知识、人类的其他活动领域联系起来,开展“跨学科研究”,还十分强调综合研究。

大家知道比较文学既是求同又求异的,比较就是求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不管哪种方法研究基础都是求同,具体来说影响研究求的是同源性,即渊源的统一性;平行研究求的是类同性,即不同国家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类同。

这样一来法国影响研究的缺点就暴露在了眼前:法国学派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法国学派有时候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潭;对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研究考察范围之外;忽略文学的审美价值。

其次,虽然美国学派也有自身的局限,陷入“一头雾水”,研究“泛文化”化,但是在破旧,立新,融合方面来看总会有略胜一筹的感觉。

破旧方面: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标志着美国学者开始在比较文学领域打出自己的旗帜。

耶鲁大学教授的韦勒克在第二卷发表《比较文学的概念》一文,着重指出:法国学派所倡导是仅仅注重文学的外部研究,排斥文学批评的方法不过是“拼凑
实证主义的杂碎”,法国学派的研究方法“永远不允许我们分析艺术的个别作品,甚至不能探讨它的总的起源,因为这些东西永远不会仅在他的对外关系中发现。

”(p3)这是美国比较文学学者首次旗帜鲜明地质疑“法国学派”的研究范式,1958年在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二届年会大会上,韦勒克作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书面报告,矛头直指比较文学“法国学派”,韦勒克的批判切中要害,认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突出标志是“未能确定清晰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单一限制。

如梵•第根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联系,却把研究波及多个国家的文学思潮归入“一般文学”,例如:历史小说家司各特在法国的影响属于比较文学研究范畴,而研究包括司各特在内的浪漫主义时期历史小说则归入一般文学研究领域。

韦勒克认为这种强行划分是“肯定站不住脚而且难以实行的”。

二,研究方法上的死板。

韦勒克认为法国的比较文学家,如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所主张的比较文学研究是“把陈旧过时的方法论包袱强加于比较文学研究,并压上19世纪事实主义、唯科学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重荷”,仅仅注意到文学的外部情况,研究二流作家、翻译、游记和媒介物,使比较文学“只不过是研究国外渊源和作家声誉的附属学科而已” (p122-123),最终使比较文学成为“一潭死水”。

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应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内部细读,发掘“文学性”这一美学中心问题。

三,民族中心主义不平等的研究动机。

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是因为学者们要冲破狭隘民族主义的束缚,可是有些比较文学家却在研究实践中陷入新的沙文主义泥淖之中。

韦勒克批判“法国学派”把文学关系的研究简化为“贸易往来”,出于爱国主义的研究动机,力图证明“本国施与他国多方面的影响,或者用更加微妙的方法,论证本国对一个外国大师的吸收和‘理解’胜过其他任何国家” (p129),结果让比较文学成了“文化功劳簿”。

韦勒克虽然没有给出比较文学的准确定义,其批判也有着矫枉过正之嫌,但已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打碎了原有的桎梏,为该学科在美国的新发展开辟了道路。

立新方面:美国学派的出现给比较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视野,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成熟的道路上是有益的探索。

美国比较文学和法国学派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主张把文学批评引入文学史,其实质性的主张在于:“使文学研究得以合理地存在的主要依据是文学作品,所有的研究都必须导致对那个作品更好的理解(马隆),韦勒克认为,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界限划分是一种人为臆断之举;他们仅仅限于考证两种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将比较文学变成文学“外贸”的材料铺排;他们因为在研究过程中强调所谓的传送方和接受方,以欧洲为中心,带有一种民族文化优越感。

因此,韦勒克主张比较文
学学者应该自由地研究各种文学问题,而且“真正的文学学术研究关注的不是死板的事实,而是价值和质量”,即文学艺术的本质——“文学性”。

其他学者如哈利.列文、奥尔德里奇和雷马克等人亦支持韦勒克的理论主张,对法国学派脱离文学属性的研究方法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进行批判,主张比较文学走向国际化。

融合方面:作为美国学派极力倡导的研究方法,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的意义。

美国比较文学的奥尔德里奇在《比较文学:内容与方法》理论著作中指出,“比较文学最简单的定义可以理解为通过一个以上的民族文学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现象,或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他将彼此没有直接联系的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称作“纯粹比较,并将之分为“类同”和“对比”;类同研究两部作品“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的平等类同比较”;对比则不仅寻求其共同之处,也研究其歧异之处。

因此平行研究就可以对文类、主题、神话、技巧、文学史分期等进行考察。

当然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然后,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是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俗话说:“同此心,心同此理”“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这样的基点不仅是正确可行的,而且是永远有价值的。

例如,中西文学个人奋斗者形象的平行研究就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于连—个人奋斗的牺牲品;拉斯蒂涅—-个人野心家的标本;约翰.克利斯朵夫—个人奋斗的典范;高加林—中国的于连,其实平行研究的内涵就是主题,体裁,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中西文艺理论的平行研究。

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平行研究需要很大的阅读量,需要多两国文化、文学传统深入广泛的了解,在这儿单纯的点与点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点后面是线,线后面是面。

平行研究要以点牵线、以线动面,对学术的贡献更具深远意义。

引用钱钟书《读书》里面论平行研究的话说:“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于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中西文学超出练习范围的平行研究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极具价值的,这种比较为其是在不同文化系统背景上进行,所以得出结论更具普遍意义。


比较文学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历史。

法国比较文学家多采用历史性、实证性与外部性的影响研究,为比较文学的起步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平行研究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角,让我们开始追求更有力有价值的研究发声,所以我认为平行研究价值更大。

注:(p2)指《比较文学的概念》 (p122-123) (p129)指《比较文学的危机》中的页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