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法国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平行研究?

08汉教一班 20080510316 向采清 20080510299唐小琴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以来,就鲜明地呈现出两个历史阶段,形成两个学术派别,即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国学派和以美国为中心的美国学派。又把法国学派简化为影响研究,美国学派简化为平行研究。

法国、美国两大学派对比较文学的定义的共同点是双方都赞同比较文学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但落在实际研究中各自强调的重点却大不相同。在研究对象上,美国学派不局限于将事实联系的文学之间比较研究纳入比较文学之中,于是对作品内在美学价值的“平行研究”得以进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同时,还将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形式的比较也纳入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从对文学外在关系历史实证转向了文学内在结构的美学分析。

其实从上面的两点就可以看出美国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给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出现了新的生机,毕竟发展就是一种潜在的完善,因此我觉得可以这样说,美国平行研究应时而生,虽有缺点但是却是对法国影响研究的完善与拓展。

首先,比较两者还是离不开比较文学的大前提,比较文学包括两个方面:一它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二它是有关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这儿美国学者强调的是超越事实联系的平等研究,而法国学者强调的是依靠事实凭据来解决问题的影响研究,并且将文学批评排除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第二点更是法国学者所激烈反对的,美国学者雷马克认为应该将文学同人类的知识、人类的其他活动领域联系起来,开展“跨学科研究”,还十分强调综合研究。大家知道比较文学既是求同又求异的,比较就是求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不管哪种方法研究基础都是求同,具体来说影响研究求的是同源性,即渊源的统一性;平行研究求的是类同性,即不同国家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类同。

这样一来法国影响研究的缺点就暴露在了眼前:法国学派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局限在欧洲文学内部;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法国学派有时候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潭;对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研究考察范围之外;忽略文学的审美价值。

其次,虽然美国学派也有自身的局限,陷入“一头雾水”,研究“泛文化”化,但是在破旧,立新,融合方面来看总会有略胜一筹的感觉。

破旧方面: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标志着美国学者开始在比较文学领域打出自己的旗帜。耶鲁大学教授的韦勒克在第二卷发表《比较文学的概念》一文,着重指出:法国学派所倡导是仅仅注重文学的外部研究,排斥文学批评的方法不过是“拼凑

实证主义的杂碎”,法国学派的研究方法“永远不允许我们分析艺术的个别作品,甚至不能探讨它的总的起源,因为这些东西永远不会仅在他的对外关系中发现。”(p3)这是美国比较文学学者首次旗帜鲜明地质疑“法国学派”的研究范式,1958年在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第二届年会大会上,韦勒克作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书面报告,矛头直指比较文学“法国学派”,韦勒克的批判切中要害,认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突出标志是“未能确定清晰的研究内容和专门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单一限制。如梵•第根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联系,却把研究波及多个国家的文学思潮归入“一般文学”,例如:历史小说家司各特在法国的影响属于比较文学研究范畴,而研究包括司各特在内的浪漫主义时期历史小说则归入一般文学研究领域。韦勒克认为这种强行划分是“肯定站不住脚而且难以实行的”。

二,研究方法上的死板。韦勒克认为法国的比较文学家,如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所主张的比较文学研究是“把陈旧过时的方法论包袱强加于比较文学研究,并压上19世纪事实主义、唯科学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重荷”,仅仅注意到文学的外部情况,研究二流作家、翻译、游记和媒介物,使比较文学“只不过是研究国外渊源和作家声誉的附属学科而已” (p122-123),最终使比较文学成为“一潭死水”。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应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内部细读,发掘“文学性”这一美学中心问题。

三,民族中心主义不平等的研究动机。韦勒克认为比较文学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是因为学者们要冲破狭隘民族主义的束缚,可是有些比较文学家却在研究实践中陷入新的沙文主义泥淖之中。韦勒克批判“法国学派”把文学关系的研究简化为“贸易往来”,出于爱国主义的研究动机,力图证明“本国施与他国多方面的影响,或者用更加微妙的方法,论证本国对一个外国大师的吸收和‘理解’胜过其他任何国家” (p129),结果让比较文学成了“文化功劳簿”。韦勒克虽然没有给出比较文学的准确定义,其批判也有着矫枉过正之嫌,但已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打碎了原有的桎梏,为该学科在美国的新发展开辟了道路。

立新方面:美国学派的出现给比较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视野,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成熟的道路上是有益的探索。美国比较文学和法国学派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主张把文学批评引入文学史,其实质性的主张在于:“使文学研究得以合理地存在的主要依据是文学作品,所有的研究都必须导致对那个作品更好的理解(马隆),韦勒克认为,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界限划分是一种人为臆断之举;他们仅仅限于考证两种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将比较文学变成文学“外贸”的材料铺排;他们因为在研究过程中强调所谓的传送方和接受方,以欧洲为中心,带有一种民族文化优越感。因此,韦勒克主张比较文

学学者应该自由地研究各种文学问题,而且“真正的文学学术研究关注的不是死板的事实,而是价值和质量”,即文学艺术的本质——“文学性”。其他学者如哈利.列文、奥尔德里奇和雷马克等人亦支持韦勒克的理论主张,对法国学派脱离文学属性的研究方法和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进行批判,主张比较文学走向国际化。

融合方面:作为美国学派极力倡导的研究方法,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所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的意义。美国比较文学的奥尔德里奇在《比较文学:内容与方法》理论著作中指出,“比较文学最简单的定义可以理解为通过一个以上的民族文学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现象,或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的关系。”他将彼此没有直接联系的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称作“纯粹比较,并将之分为“类同”和“对比”;类同研究两部作品“在风格、结构、语气或观念上的平等类同比较”;对比则不仅寻求其共同之处,也研究其歧异之处。因此平行研究就可以对文类、主题、神话、技巧、文学史分期等进行考察。当然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然后,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是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俗话说:“同此心,心同此理”“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这样的基点不仅是正确可行的,而且是永远有价值的。例如,中西文学个人奋斗者形象的平行研究就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于连—个人奋斗的牺牲品;拉斯蒂涅—-个人野心家的标本;约翰.克利斯朵夫—个人奋斗的典范;高加林—中国的于连,其实平行研究的内涵就是主题,体裁,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中西文艺理论的平行研究。

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平行研究需要很大的阅读量,需要多两国文化、文学传统深入广泛的了解,在这儿单纯的点与点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点后面是线,线后面是面。平行研究要以点牵线、以线动面,对学术的贡献更具深远意义。引用钱钟书《读书》里面论平行研究的话说:“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于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中西文学超出练习范围的平行研究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极具价值的,这种比较为其是在不同文化系统背景上进行,所以得出结论更具普遍意义。”

比较文学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历史。法国比较文学家多采用历史性、实证性与外部性的影响研究,为比较文学的起步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平行研究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角,让我们开始追求更有力有价值的研究发声,所以我认为平行研究价值更大。注:(p2)指《比较文学的概念》 (p122-123) (p129)指《比较文学的危机》中的页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