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年后“寻找”罗伯特-弗兰克:一本书的50岁生日

作者:王轶庶

(本文部分文字最初发表于《南方周末》2009年11月4日。完整文字由作者授权色影无忌发布,其中许多关于弗兰克的珍贵照片由色影无忌独家放送。)“最初的就是最好的”

罗伯特-弗兰克更老了。他坐在纽约曼哈顿下城区自已的家里,穿着一件看着寒伧破旧的羽绒服,头发一如即往的杂乱,一脸胡茬,微笑着看着我们。相比两年前在中国平遥见过的他,他的皮肤更松驰了,走动起来腿脚看上去比以前更慢一些,工作室里的一个小台阶他都要小心翼翼的下。但总体来说,他是个硬朗的老头。他的反应依然很快,思路绝对清晰,听力完全不像一个85岁的老人,对周围人细小的声音和活动表现敏感。从进入他工作室30多平米的会客厅里的那一刻,这个空间就被他强大的目光罩着,覆盖着每一个角落。仅仅用相机就熟练地解剖了美国的目光难免令人敬畏。说话间他会时而瞄你一眼,有时又会迅速的打量你一下。更多的时候,他会搓着手指喃喃自语,目光开始有点空,落在远处,陷入回忆中。深秋的纽约天气转凉,来自日本的年青女助手砍着圆木,生起了壁炉,弗兰克报歉地说着:“烟有点大”。每个人都喜欢他的嗓音,说话不急不徐,舌头像是打着转,柔和亲切,带着一种特有的口水声,让人能明确感到这种声音是来自于一个生动的“肉身”。

真相可能并不存在

有生之年能看到自已大型回顾展的艺术家并不多,这关乎于名望,寿命,潮流和运气。10月的纽约大都会美术馆门口挂着大幅宣传海报,里面正在举行《lookin in》(寻找)的罗伯特-弗兰克回顾展。这个被称为创造现代摄影圣经的大师,在1959年他的惊世名著《美国人》刚出版时被人弃之如敝屐并质疑他的动机。十多年后,这本书方开始起人们的注意,而上世纪七十年代,他的名声已如日中天。不仅是在美国,全世界的摄影家都在从中汲取营养,从而开启了二战后世界摄影的新潮流:更注重真诚的,个人的观看。在今年美国人出版50周年之际,他坦然地接受着人们的敬意。《LOOKING IN》大展从今年元月起,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三家美国顶尖的美术馆里巡回展出,展览内容是《美国人》全部83张由弗兰克本人亲手印放的原作及各种文献资料。LOOKNG IN 语出自弗兰克的原话:“我总是向外边看,实际是向里面看,我试图找出真相,但真相可能并不存在。”这并不是他的第一次大规模回顾展,1994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在收藏了他捐出的全部底片和作品后即为他举办过《MOVING OUT》(出动)大型回顾展。相比今年的looking in,那年的moving out 更像是一次对艺术家的盖棺定论展,moving out从弗兰克年青时刚拿起相机时的作品,一直到他晚年的作品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在moving out展览前言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对弗兰克的定义是:他是二战后无可争议的最重要的摄影家。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弗兰克的展厅里面总是人挤着人,老年人似乎多一些,他们三五成群结伴来看,对着照片不停的发出感叹的声音,时而指指点点说笑。的确,那些50年前的影像难免勾起美国观众的怀旧心情。然而即使是在50年后的今天看《美国人》仍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摄影集,有关这本书的讨论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展览方似乎也意识到这点,在每幅作品下都标注了大段的注解,从画面到当时的背景。展览严格按照原著照片排列的顺序摆放,不少注解都阐释了顺序的理由,提示观众应该注意此张与下一张的关联。看过无数次美国人画册,画面模糊影像粗糙似乎是弗兰克的商标。见到原作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由弗兰克本人印放的黑白原作水准极高,与印刷品差别巨大,尽管和画册总体风格接近,但只有面对原作才能明白他精湛的暗房技艺,他完全知道自已想要达到什么效果,83张作品一以贯之的影调,沉郁庄严。标注下显示其中不少作品来自于私人收藏和其它美术馆,看来要凑齐《美国人》回顾展,国家美术馆也要四处借原作。展厅特辟出一面墙,上面订满照片,重现了弗兰克当年挑选照片的过程:他从一年多美国之旅的28000多张照片中挑出1000张,把他们订在墙上反复看。看着这些未被选中的底稿令人感慨的仍是,当年30岁出头的弗兰克太知道自已想要什么了。10月9号晚,弗兰克本人来到大都会博物馆,这场名为“弗兰克之夜”的报告会门票在一个月前就被抢购一空,当晚馆方加售60张站票,数百人排起了长队。当弗兰克走进大都会埃及厅内的礼堂时,千余名观众的掌声持续了将近两分钟。

《looking in》大展是对《美国人》这部奇书的一次彻底解密。随展览推出的同名画册厚达500多页,首次公开了全部83张作品所在的同卷底片小样。细读这些小样,可以了解到弗兰克如何选择目标,接近目标,挪动身体,以及如何挑选作品。底片小样显示,他往往挑出新场景中的第一张。这和他的好友,作家金斯伯格的观点不谋而合:“最初的就是最好的”。整组底片还原了他当时的目光流动,他就那样看着,看着美国各阶层的人,看着道路,看着天空,时而讥讽,时而感伤,他用相机无情的调戏了五十年代沉浸在良好感觉的美国。这一切符合当年他给古根海姆基金写申请阐述拍摄计划的设想:“我想用照片拍摄一些常见但又不好解释的事”。弗兰克在拍美国人时从不与被摄者交流,画册除了垮掉一代作家凯鲁亚克写的序外没有任何说明文字。弗兰克说:“强大的视觉应该使解释无效,不能什么都告诉读者,他们必须自已去看”,凯鲁亚克后来对他的描述很精确:“罗伯特-弗兰克就像趴在天花板上的一个苍蝇,无声地注视着一切”。

我喜欢困难困难也喜欢我

“罗伯特-弗兰克,瑞士人,谦逊,友善,带着可以单手举起按快门拍快照的小相机,一边吟吮着美国感伤的诗句一边把美国摄入胶卷,堪与这个世界的悲剧诗人们并驾齐驱。”这是凯鲁亚克为《美国人》所做序言的最后一小段。西方评论界经常把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形容成《美国人》的文字版。弗兰克与垮掉的一代的友谊其实是在美国人拍摄完成之后开始的。尽管他1955年踏上他的征程之际就已经和他们有了不少相似之处。他的风格和凯鲁亚克杰出的跳跃语言式一样自由、松散、有创意;和金斯伯格狂热的哭喊一样的直接、自发、强烈。弗兰克与他第一任妻子雕塑家玛丽都是50年代末纽约格林威治村和下东区一个松散的艺术家协会成员,成员包括抽象主义画家德库宁,小说家威廉姆巴勒斯,诗人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