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苏教版4年级下《运算律》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这些运算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运算的顺序和规则,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但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概念和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律,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运算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棒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他们一起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运算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呈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算的规律性和简便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法交换律:a b = b a2. 整数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3. 整数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4. 整数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5. 运算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运算律的本质,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运算律的必要性。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也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发现,不管先计算谁的苹果,结果都是一样的。
2. 探究新知(1)整数加法交换律a. 出示例题:4 5 = 5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加法交换律:a b = b a。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加法交换律。
(2)整数加法结合律a. 出示例题:(2 3) 4 = 2 (3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加法结合律。
(3)整数乘法交换律a. 出示例题:5 × 4 = 4 × 5,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整数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c. 举例验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验证整数乘法交换律。
(4)整数乘法结合律a. 出示例题:(3 × 2) × 4 = 3 × (2 × 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教学难点: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运算律的实用性。
2. 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总结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 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巩固知识。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算律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运算律的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运算律的实用性。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掌握运算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的引入和巩固练习的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0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 整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 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运算律的意义,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数加法、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乘法运算中存在的规律。
2. 探究新知(1)整数加法交换律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发现加法交换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2)整数加法结合律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整数乘法交换律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交换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4)整数乘法结合律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整数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尝试用所学运算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注:本教案根据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6.10 运算律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这一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实例观察、发现并理解整数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运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忽略运算律的应用,导致计算繁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重要性,提高运算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提高运算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难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归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图片和实际例题,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PPT课件,展示运算律的定义和运用。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片,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计算。
提问: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运算律的定义和示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运算律的含义。
如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说课稿(整单元)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说课稿(整单元)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的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中的基本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这些运算律,学生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于运算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并能够解释和证明运算律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计算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引导学生思考运算律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操作实例,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和证明。
4.练习: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运算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课题《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等关键词,以及相关的图示和示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2.能够根据运算律,灵活运用加法和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精神;2.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在生活中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2.能够根据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2.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1.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2.加法的结合律;3.乘法的结合律;4.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课时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课前导入、讲解、举例、小结第二课时加法的结合律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第三课时乘法的结合律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第四课时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导入、讲解、练习、小结四、教学方法及手段1. 教学方法1.演示法;2.讲解法;3.对话法;4.练习法;5.小组合作学习法。
2. 教学手段1.教学板书;2.图片;3.实物;4.模型。
五、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指标1.知识水平;2.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4.队伍合作精神。
2. 教学评价方法1.学生课堂表现;2.组织学生组织展示;3.学生自我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运算律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
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情景教学,将数学和生活真实情境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充分培养他们的运算律应用能力。
同时,我会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数学课件,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快速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质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介绍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掌握运算律的基本概念,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运算律的规律。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3.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运算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PPT展示,向学生介绍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进行回答,检查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但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知道乘法分配律的表述。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表述。
2.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演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规律,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例题: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15元。
请问,苹果和香蕉各多少钱一个?2.呈现(10分钟)呈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表述,让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乘法分配律:a × (b + c) = a × b + a × c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1.计算 4 × (5 + 6)2.计算 3 × (2 + 4)3.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小组合作题:1.找出更多的例子,验证乘法分配律的正确性。
2.讨论如何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加法运算律。
(教材第55~59页)1.经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会用符号、字母表示运算律。
2.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水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初步感知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在探索中理解不同运算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难点:概括加法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课件。
师:同学们都喜欢参加阳光大课间的各项活动,说说你在阳光大课间活动时经常参加的是什么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看这些小朋友也在开展体育活动,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题)生1:知道有28个男生跳绳。
生2:知道有17个女生跳绳。
生3:知道有23个女生踢毽子。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谈话,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1.教学例1。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一步并且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可能会说:·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师:你能自己列算式解答吗?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28+17=45(人) 17+28=45(人)·17+23=40(人) 23+17=40(人)·28+23=51(人) 23+28=51(人)师: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师:像这样两个得数相同的算式,可以写成等式28+17=17+28。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1:△+○=○+△。
生2: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师: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跟同桌互相说一说,举几个例子。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应用和意义,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学目标•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含义和基本特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能够运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提高数学素养。
2.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律。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观察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尝试指导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学具卡片。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做数学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吧!•学生回答:好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结果,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探究新知,理解运算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运算律的意义和应用。
3.巩固练习,应用运算律•教师出示一些简便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总结,强调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拓展延伸,深化运算律•教师出示一些乘法简便计算题目,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总结,强调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异同点。
5.课堂小结,回顾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运算律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运算律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2. 乘法交换律3. 乘法结合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引入乘法运算律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1)乘法分配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 × (4 2) = 3 × 4 3 × 2,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
(2)乘法交换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4 × 3 = 3 × 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
(3)乘法结合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 × 3) × 4 = 2 × (3 × 4),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
3. 概念讲解与例题分析(1)乘法分配律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4 × (5 3),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乘法交换律讲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6 × 8,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3)乘法结合律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分析相关例题,如:2 × (4 × 5),让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4. 练习与讨论(1)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乘法运算律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的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学习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除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商不变的规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运算的基本规律,是进行相应运算的依据。
教材通过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这些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通过学习这些运算律,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说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例,初步认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除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能够体会到这些运算律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3. 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除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这些运算律的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例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规律。
2.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并掌握规律,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3. 实践应用法:通过一些实例计算和简便计算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规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计算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实例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乘法运算中的一些规律,如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探究规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并总结出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除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商不变的规律。
3. 应用规律:通过一些实例计算和简便计算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规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计算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运算律》优秀教案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运算律》优秀教案本单元教学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同样存在,教材先在整数范围内教学运算律,以后再推广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去,是一种合理的安排。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教材第55~5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探究新知】1.加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
师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生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生:17+28=45(人)。
(3)观察发现。
师: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生:28+17=17+28。
(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师: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
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
扬州学校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主要介绍了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总结,学生能够发现和归纳运算律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和归纳运算律的特点和规律,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运算律的定义和例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图片、卡片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2倍,小丽的苹果数是小明的3倍,请问小红和小丽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解答,引导学生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运算律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3 运算律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律的概念;2.了解运算律的作用;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运算律。
二、教学重点1.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律的概念;2.运算律的作用;3.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2.练习法。
五、教学过程1. 预习(5分钟)让学生预习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律的概念,并思考运算律的作用。
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减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律,然后引入运算律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运算律是什么?•运算律的作用是什么?•运算律可以应用到哪些运算中?3. 讲解运算律的概念(10分钟)讲解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律的概念,并将其与学生已经学过的运算规律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律的概念。
4. 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运算律。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并在操作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律。
5. 练习(15分钟)为了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习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运算律的概念、作用及应用进行再次强调,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律的相关知识。
七、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巩固当天所学知识。
八、板书运算律加法减法乘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 a×(b×c)=(a×b)×c交换律a+b=b+a a-b≠b-a a×b=b×a分配律a×(b+c)=a×b+a×c a-(b+c)=a-b-a-c无注:本文档不包含图片和网址。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执教:课型:研究学科:数学(展示、研究、汇报课)教前思考: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
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
以前教学“乘法分配律”,那时候用的还是人教版的老教材,我按照书上的例题进行教学,但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有部分学生不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素材显得枯燥,课堂上自主探索的热情不高,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比较困难。
之后我对此进行了思考,我认识到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一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使部分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出现脱节;二是没有挖掘学生这一潜在的资源,没有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供丰富的素材,因而,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
心里暗暗打定主意,要是下次再教这个内容我一定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本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准备分四步进行:第一步从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的两种解法建立一个等式,既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现象,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
第二步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这一步是教学难点,首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来体会:等号两边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求得的都是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需要的钱。
左边算式是1套衣服的钱乘5,右边算式是5件夹克衫的钱加5条裤子的钱。
然后要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左边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右边先算65乘5与45乘5,再把两个积相加。
所谓“适度”就是抽象时不要离开65、45、5这些数,所谓“抽象”是排除买衣服的具体数量关系,只从运算的角度看这个现象。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55-56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九1-3。
教学目标:⒈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⒉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教学难点:发现并总结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⒈口算:42+38 75+6 13+21⒉揭示课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加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花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新课⒈教学加法交换律(1)出示课题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提问: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如何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2)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算式。
提问: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又有什么是不同的?说明: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3)你还能再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几组算式。
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能用字母或其他的一种方式表示出这一发现吗?指出:这个规律可以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
(5)指出: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⒉教学加法结合律:⑴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提问:可以怎样列式?说说你先算什么?⑵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说明:这两个算式求出的都是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3)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填上合的符号(30+10)+50 30+(10+50) (27+23)+47 27+(23+47)(4)你能再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三、组织练习。
1、练一练出示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律》教案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和律》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5〜56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符感3.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欢乐和获得胜利的怡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正确、灵敏地应用。
难点:发现并总结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仪、书、本、笔。
教学设计一、教学加法交换律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的已知条件,把这道题统统地复述一下。
(2)指名复述,并请其他学生对复述情况进行评议。
(3)学生各自列式。
(4)学生交流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把两个算式板书出来。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观察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解放发表观点)(2)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写出等式后,指名说出自己写的等式,教师板书。
(3)师生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小结: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4)你能创造两个符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并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字母表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来选择与所提问题有联系的条件,并进行分析、计算,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完全归纳是建立在多个而不是一个等式的基础上的,因此更有说服力。
归纳抽象的过程显得层次清撤,步步逼近,易于学生发现和理解,能够培养学生十分剧烈的符感。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1.通过例题发现规律。
(1)课件再次出示例1,提问:如果要算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怎样列算式?组织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①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②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
(2)依据上面两种方法可以列出怎样的等式?学生回答后板书:(28+17)+23=28+(17+23)。
(3)(课件出示)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吗?.(45+25)+16()45+(25+16)(39+18)+22()39+(18+22)(4)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5)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师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小结:等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位置不变,只是运算顺序例外,等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它们得到的和是相等的。
“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学生并不简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他们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三、组织练习1.做教材第56页“练一练”。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做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8题。
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做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3题。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
(2)全班共同订正。
(3)提问:为什么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相同?每组中哪道题计算起来比较简易?为什么觉得简易?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条运算律?你能说出它们的字母表达式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意思吗?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用呢?第二课时《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易运算》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7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易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易计算。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简易计算的欢乐,培养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易计算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易计算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书、本、笔。
教学设计—、复习巩固1.计算并验算。
480+547456+358提问:验算的根据是什么?2.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请大家用符表示。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390+280=280+390A+40+60=40+60+A(10+30)+50=10+(30+50)20+50+30=20+30+50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探索欲望,明确学习目标。
二、新知探究1.探究例题。
(1)出示教材第57页例2。
提问:谁能说出算式?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29+46+54=(2)谈话:对于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算?你能用两种例外的方法计算吗?(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例外算法的学生将自己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的算式可能有:29+46+54=75+54=129(人)29+46+54=29+(46+54)=29+100=129(人)29+46+54=46+54+29=100+29=129(人)(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这样计算的理由。
(5)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易?为什么?(6)教师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比较简易。
设计意图:对于这类简易计算,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经验,因此设计教学时完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他们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探究“试一试”(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
①65+79+21②78+(47+22)用简易方法进行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指名把自己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4)全班共同检查黑板上的算式。
教师引导:这两道题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第1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2题应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你是怎样看出79和21、78和22的和是100的?(十位上的数的和是9,个位上的数的和是10)三、组织练习1.做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第一行的两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展示两个学生的算式,集体评议。
同桌互相检查,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反馈纠正。
2.做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4题。
(1)各自思考,把得数写下来。
(2)指名回答,并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有例外看法的学生发表意见。
(第1题可以先算18+32,也可以先算38+32)3.做教材第58页“练习九”第5题第一组的两道题。
(1)讨论:175+201怎样计算比较简易?(把201分成200和1,先做175+200得375,再做375+1得376)(2)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板书:175+201=(175+200)+1=375+1=376。
(3)引导学生思考: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运用了加法结合律,本来是200和1加在一起的,现在把175和200先相加,改变了运算顺序)。
(4)学生独立做468+103,指定二人板演在小黑板上,做完后共同订正。
(5)提示:为了反映出思考过程,在做这类题目时,还要像刚到以后遇到这类题目时,只要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可以用这种方法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4.做教材第59页“练习九”第12题。
(1)默读题目。
(2)谈话:谁能很快地填出合计数?(3)指名说出几种费用的合计数,共同订正。
(4)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5)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们运用了简易算法,这很好。
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应用,所以今后遇到加法计算,能用简易算法计算的就用简易算法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过程只要想在心里,不用写出来,直接写出得数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体会加法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
四、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所有的加法计算都能用简易方法计算吗?什么样的题目适合进行简易计算?第三课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0~61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易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易计算。
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易计算。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仪、书、本、笔。
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习过加法的哪些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乘法也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律。
设计意图:以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教学起点,为学生知识迁移作好铺垫。
二、猜测验证,探索规律1.大胆猜测。
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2.学习乘法交换律。
(1)回忆以往学习乘法的情况,能发现乘法有交换律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集体交流,可能出现以下情况:①根据表内乘法,每句口诀能算两道乘法算式,如用“三五十五”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②在乘法验算时,交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积是一样的。
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列乘法算式,同一个问题可以列出两个算式。
(3)出示教材第60页例3圈,引导学生思考:你从图中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图中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算式?你能把图下面的等式填写统统吗?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根据这些等式,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两个乘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4)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就是a×b。
3.学习乘法结合律。
(1)出示教材第81页例4;华丰小学举行跳绳比赛,规定每个班选派23人参加。
每个年级有5个班,6个年级一共要选派多少人参加比赛?(2)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并计算,然后集体交流,让列出例外算式的学生分别说一说先算的什么,如何列式。
(3)你能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板书:(23×5)×6=23×(5×6)(4)比较等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例外点?学生交流。
师生共同交流小结:相同点是三个乘数相同,三个乘数的位置也相同。
例外点是运算顺序例外,等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等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
(5)你们还能写出类似的等式吗?学生说等式,教师组织学生口算,证明等两边的算式确实相等。
(6)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小组里讨论。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帮助学生概括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