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名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内容: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实验和事件,统计表的制作和分析,数据的分类和比较,数据的表示和解读。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掌握相应的数学语言。
2. 学习制作统计表,能准确记录信息,分析数据,提炼信息。
3. 掌握数据的分类比较与表示解读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方法。
2. 统计表的制作和分析方法。
3. 数据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1. 概率的实际应用。
2. 数据的表达、解读和应用。
三、教学策略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概率和实验的概念。
2. 通过展示、分析、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统计表的制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3. 通过多种图表的设计和绘制,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特点、规律及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学生举手介绍自己的身高来引出概率这个概念:我们谈到的可能性就是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如今天是晴天的可能性,小明考试得A的可能性等等。
二、感性认识概率1. 提出问题:如果下雨的可能性为0.6,那么不下雨的可能性是多少?2. 组织实验:在班级学生中抽出15人,让他们拿着一把去收集草莓,在场上数草莓,统计收回草莓数。
3. 分析实验结果:做出柱状图和饼图,找规律和结论。
4. 问题深化:如果我们再进行一次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否准确?5. 发现本质:进一步探究公正、随机这些概念,并做出相关图表。
三、概率的计算1. 提出问题:如果一个班里15人中,有12人喜欢吃面,概率是多少?2. 解决问题:通过实验得到答案后,进一步探究概率的计算方法。
3. 活动练习: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实验,计算其概率。
四、制作统计表1. 导入知识:通过展示各种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基准,引导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
2. 练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一个统计表,收集信息和完成分析并向同学汇报。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6单元 可能性可能性及其大小 教案
可能性及其大小教材第64~66页的内容。
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加深对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体会,能够联系实际问题,学会用可能性知识预测简单游戏的结果。
3.培养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难点:认识可能性,会按可能性大小设计事件。
不同颜色的球、口袋、纸牌。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摸球的游戏,咱们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得好。
1.实验活动。
(1)课件出示教材第64页例1,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哪种颜色的球?①宣布规则,判断结果。
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10次,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小组合作,一人摸球,一人记录,并列表统计。
请同学猜想:可能摸到哪种颜色的球?②实验。
分组摸一摸,记一记。
把摸到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交流。
说一说,在摸球活动中,你有什么体会?同学讨论。
教师引导,口袋里放着两个球,1个红球,1个黄球。
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每次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④对比判断。
请小组中负责记录的同学出示统计表,对比判断,引出课题。
教师小结:通过摸球活动,我们发现,口袋里的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出,这就是事件的可能性。
⑤进一步猜想。
同学们想想,如果黄球个数不变,把里面的红球换成2个、3个、4个,或更多个呢?或者红球个数不变,把黄球换成更多个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接着往下看。
(2)课件出示教材第65页例2,把扑克牌打乱次序后反扣在桌上,任意摸出1张,可能摸出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①判断结果。
由前面的摸球活动可知,每张牌都有可能被摸到,摸之前不能确定。
也就是说,每张牌被摸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摸出的可能是红桃A,也可能是红桃2、红桃3或红桃4。
②深入探究。
如果把“红桃4”换成“黑桃4”,从中任意摸出1张,摸出的扑克牌是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分组摸一摸。
把摸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交流讨论。
说一说,在摸牌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同学讨论。
《可能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可能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可能性》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6页例1以及第37页的"做一做"和"练一练"。
例1以抛硬币实验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初步认识可能性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可能性的求法及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初步认识可能性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硬币、卡片、骰子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硬币抛掷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次数,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教材第36页例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的"做一做"和"练一练",巩固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
4. 小组合作(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教具和学具,自主探究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求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可能性确定性不确定性求法:实验记录计算七、作业设计1. 完成教材第37页的"做一做"和"练一练"。
2. 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可能性的概念及求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还不够,今后需加强。
拓展延伸: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彩票中奖概率、天气预报准确性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2. 概率的初步认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3. 掷硬币和掷骰子:实验探究可能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硬币、骰子、卡片等2. 学具:每组一份硬币、骰子、卡片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可能性的概念。
2. 新课导入: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3. 新课展开: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事件的可能性。
a. 掷硬币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正面和反面的出现次数,然后计算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
b. 掷骰子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然后计算每个数字的可能性。
4. 工作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可能性的概念。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可能性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理解了可能性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验探究可能性这一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可能性概念理解和应用的关键,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和计算。
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掷硬币实验的补充说明: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分组进行,每组需要准备一枚硬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认识随机事件,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概率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可能性大小的比较、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用分数表示可能性、游戏中的可能性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概率知识,但对于可能性的理解和应用还相对较弱。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活动,感受不确定现象,认识随机事件,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不确定现象,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难点:让学生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用分数表示可能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和游戏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不确定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道具、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骰子、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如抛硬币、抽奖等,引导学生关注不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让学生初步认识随机事件。
可能性(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可能性(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2. 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3. 概率的初步认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教学难点: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事件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索新知(1)事件的可能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可能性,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概率的初步认识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可能性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的概念,能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可能性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不确定事件,尝试用可能性知识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1. 事件的可能性2. 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3. 概率的初步认识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概念,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可能性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新知”环节,特别是“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可能性的关键,也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在数学中,不确定事件指的是在一次试验中,其结果有多种可能性,且在试验前无法预知具体结果的事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六、可能性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 可能性的表示方法3. 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抛硬币可能出现正面或反面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
2. 讲解新课(10分钟)(1)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会发生的事件。
如:抛硬币一定会出现正面或反面。
(2)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如:明天会不会下雨。
(3)可能性的表示方法:用分数、百分数或概率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如:抛硬币出现正面的可能性为1/2或50%。
3. 情境体验(10分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如:掷骰子游戏,让学生记录每次掷出的数字,讨论掷出6的可能性是多少。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件是确定的?不确定的?(2)如何用数学知识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举例说明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概念,以及可能性的表示方法。
2023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精选10篇)
2023年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P92-93的内容教学目标:1、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难点: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
教学理念: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生们,我们来开展一次摸球比赛,好不好?每人轮流摸一次球,哪个队摸到的白球次数多就取胜。
请出8名男同学和8名女同学分别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我们来进行男女生对抗赛。
(每次摸之前把球先搅动几下。
)2、每队拿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白球和黄球。
(男生队的袋子里3白1黄,女生队的袋子里34黄1白)3.(比赛结束后)哪个队获胜?4.(取出内袋)女生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男生队为什么会赢?师:因为袋里的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不同时,摸到的可能性就有大有小了。
让学生先估计。
学生实践。
让学生结果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二、实践探索,初步体验三、做做想想,深化认识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1.师生互动:(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摸球?刚才在摸球比赛时大家是通过数的方法来得到他们摸球的结果,这次我们要用涂方格的方法来统计摸球的情况。
(2)请两名同学上来摸球,老师进行统计。
2、学生小组操作(出示要求):(1)在还没摸之前,请大家猜一猜,白球会摸到几次?黄球会摸到几次?(2)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组长负责记录,其他组员轮流摸球,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3)完成后观察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3、交流。
第六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1.了解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习使用自然语言和简单图形表达可能性;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可能性概念介绍可能性的概念,通过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来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概念。
2. 常见可能性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可能性,比如掷骰子、抽彩票等。
3. 可能性计算介绍可能性的计算方法,比如通过样本空间和事件发生的次数来计算可能性。
4. 自然语言表达可能性让学生通过自然语言来表达可能性,比如“有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等。
5. 图形表达可能性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图形来表达可能性,比如使用百分比圆环图来表示可能性大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自然语言和图形表达可能性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图形表达可能性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展示、练习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多样化策略,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到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自然语言和图形表达可能性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件意外事故,让学生猜测这个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15分钟)老师通过介绍可能性的概念和常见可能性,让学生对可能性有初步的认识。
3. 展示(1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投影,在白板上展示一些图表,让学生看懂如何用图表来表达可能性。
4. 练习(15分钟)老师可以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可能性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图表和自然语言来表达出来。
5. 讨论(15分钟)让学生交流表达出来的可能性,看看有没有和自己的表达有不同之处,从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6. 小结(5分钟)老师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可能存在的疑问。
六、教学评估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评估:1.学生的主观评价;2.学生的练习成绩;3.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应该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的分析》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的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可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可能性意识。
2. 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分析和判断可能的事件。
3. 掌握可能性的表达方式,如使用常见的词汇和符号表示。
二、教学内容1. 简介: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并通过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互动,引入可能性的概念。
2. 可能与不可能的判断:通过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设计问题让学生判断事件的可能性,并引发讨论。
3. 可能性的表达: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常见的词汇和符号表示可能性,如"肯定发生"、"肯定不发生"、"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等。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可能性意识和判断能力。
2. 情境模拟:设计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并做出判断。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讨和解决可能性问题,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讨论其中的可能性,并引导他们思考可能性的概念。
2. 集体讨论:设计一些简单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判断其中事件的可能性。
3. 情景模拟: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并给出自己的判断。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可能性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答案。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表达可能性的常见词汇和符号,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和归纳。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其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程度以及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设计相应的练题,测试学生对可能性的判断和表达的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互评和自评,评估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可能性的分析》部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可能性》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可能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能”的概念,体验“可能”和“不可能”的情境;2.能够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的概念来描述事物的可能性;3.能够在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能性分析;二、教学重点•掌握“可能”的概念;•理解“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运用;三、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可能性分析;四、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1.用图片或物品让学生感知存在“可能”的情况;2.让学生描述图片或物品中的有可能存在的情况;2. 新课学习1.带领学生讨论“可能”的概念;2.通过多种具体的情境或实验让学生体验“可能”和“不可能”;3.学生理解并能准确使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这三个概念;4.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况的可能性;3. 拓展练习1.制作卡片,让学生根据获得的信息判断卡片上所描述的情况是“一定不”,“不一定”还是“一定”发生;2.通过贴纸、抽签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分析实际情况的可能性;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展示图片或物品,引导学生描述其中可能存在的情况;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发生哪些可能的事情?”2. 新课学习1.老师提问:“什么是可能?”;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和认知“可能”这一概念。
2.展示场景或实验,增加学生对“可能”和“不可能”的体验;3.引导学生使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进行描述;4.针对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可能性。
3. 拓展练习1.制作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明一个场景或情况,让学生根据情境判断是否“一定不”,“不一定”还是“一定”发生;2.贴纸游戏,让学生在场景中贴上“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三种贴纸。
六、教学反思此次课程主要教授了“可能”的概念和使用“一定不”,“不一定”和“一定”来描述事物的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多种情景和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可能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二、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是不可能的。
学生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让学生在参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研究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活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难点: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
四、教具准备:彩色球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投影仪、红桃A—4、黑桃4扑克牌。
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有些事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学生理解“可能”的含义,为本节课的研究打下基础。
2.探究新知教师通过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体验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
学生轮流摸球,记录每次摸出的颜色。
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摸出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是红球,也有可能是黄球。
3.拓展应用教师通过扑克牌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概念。
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到不同情况下的可能性大小。
4.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一定”、“可能”与“不可能”的概念。
5.课堂练教师布置相关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初步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感受到结果的不确定性。
同时,学生也能初步应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讨论:各小组摸球结果不完全相同,但都摸出了红球和黄球,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
通过摸球游戏,我体会到每次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每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摸出。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可能性大小的估计、随机事件的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等。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学会用概率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不确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运用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概率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不确定现象,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观点看待问题。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硬币、抽签等,引导学生感受不确定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呈现一组随机事件,如抛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抽签出现不同号码的概率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随机事件的概率大小,并尝试用简单的概率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可能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可能性》(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可能性是表示某件事情发生机会的大小的量。
2. 使学生掌握求可能性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3. 培养学生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可能性的概念2. 求可能性的方法3. 可能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可能性的概念,求可能性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可能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概率知识,如掷硬币、掷骰子等游戏。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不确定的事件,如何表示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可能性的概念(1)定义:可能性是表示某件事情发生机会的大小的量。
(2)表示方法: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2. 讲解求可能性的方法(1)求一个事件的可能性,即求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求几个互斥事件的可能性,即求这几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之和。
3. 讲解可能性的应用(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问题。
(2)在数学问题中,如何运用可能性知识求解。
(三)课堂练习1. 求下列事件的可能性:(1)掷一个骰子,得到偶数点。
(2)从红、黄、蓝、绿四张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抽到红色的概率。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一个事件的可能性越大,发生的机会就越多。
(2)一个事件的可能性越小,发生的机会就越少。
(3)一个事件的可能性等于1,表示这个事件一定会发生。
(4)一个事件的可能性等于0,表示这个事件一定不会发生。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可能性的概念、求可能性的方法以及可能性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可能性是表示某件事情发生机会的大小的量,掌握了求可能性的方法,并能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可能性”的概念。
2.能辨别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会将事件的可能性用词语“肯定发生”、“一定不会发生”、“有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几乎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3.能按照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概率算法的计算。
4.能够将概率论中常见的概念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可能性”的概念2.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辨认和用词语描述3.概率算法的计算方法4.实际问题中概率论概念和方法的应用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情境热身,引导学生概率意识的提高,2.学习“可能性”的概念。
授课内容1.以班级集体活动为背景,让学生来把自己的活动和可能性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可能性”概念,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概率问题,加深对概率的认知。
3.实际操作:通过投骰子、抽卡片等方法,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1.故事情境引导法2.讨论导引法3.实际操作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词语“肯定发生”、“一定不会发生”、“有可能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几乎不可能发生”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学习如何判断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并讨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决策的影响。
授课内容1.学生自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并借助实例,指导学生进行描述,通过讨论,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可能性”这个概念。
2.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比较完整的理解课本中所描述的“可能性”,使学生更好地明白概率本质,从而为接下来的计算做准备。
教学方法1.探究合作法2.讨论导引法3.情景模拟法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费马问题和排列组合的概念2.启发学生自主感知概率算法计算中的排列与组合思想3.学习如何计算概率4.应用概率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授课内容1.利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概率公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可能性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可能性(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事件的可能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事件的可能性: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2. 可能性的表示方法:文字描述、分数表示、百分数表示。
3. 可能性的计算: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计算、复杂事件的可能性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可能性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以及复杂事件的可能性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可能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必然事件: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如太阳从东方升起、月亮在夜晚出现等。
引导学生理解必然事件的含义,并尝试用文字描述和分数表示。
(2)不可能事件: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如石头从空中飘起来、水往高处流等。
引导学生理解不可能事件的含义,并尝试用文字描述和分数表示。
(3)随机事件: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如明天会下雨、这次考试能得满分等。
引导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含义,并尝试用文字描述、分数表示和百分数表示。
3. 实践与应用:(1)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计算:给出一些简单的随机事件,如掷骰子、抽签等,让学生计算各种结果的可能性。
(2)复杂事件的可能性计算:给出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如同时掷两个骰子、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两张牌等,让学生计算各种结果的可能性。
4. 巩固与拓展:通过练习题和实际应用,巩固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可能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可能性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可能性》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可能性》是按照我国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并会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事件的分类和判断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对于概率的理解和计算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事件的可能性是介于0和1之间的数。
2.让学生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学习概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概率教学道具、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抽奖活动,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抽奖活动中的可能性。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可能性是多少?”让学生初步认识可能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概率教学道具,展示两个事件:抛硬币和抽签。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这两个事件的结果,并引导学生计算每个事件的概率。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可能性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学生根据卡片上的问题,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主要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实例,了解不确定事件的概念,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不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内容包括:可能性大小的认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简单事件的概率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对日常生活的事物有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但学生对概率知识的理解还需通过具体、直观的实例来进行。
此外,学生对分数的掌握程度也将影响到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不确定事件,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3.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
4.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不确定事件,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分析简单事件的概率。
2.难点: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用概率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概率知识。
2.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掌握概率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日常生活实例和游戏材料。
3.分组标签:用于学生分组讨论时标识小组。
4.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图片,如抛硬币、抽奖、骰子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不确定事件,并提出问题:“这些事件有什么共同特点?我们如何来描述它们?”2.呈现(10分钟)介绍不确定事件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来感受和理解不确定事件。
同时,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抛硬币、抽奖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掌握概率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摸球结果: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投影仪前展示你们组摸球的结果,并说说摸出红球和黄球各多少次。
展示后,把各小组的记录单对应着排列起来。
讨论:比较各小组的摸球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各小组摸出红球、黄球次数不完全相同;
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也不完全相同;但每个小组既摸出了红球,也摸出了黄球。
板书设计: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时
安排
教学本单元用2课时此教案为第1课时
重点
难点
重点: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学
准备
师: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投影仪等;生:红桃A—4、黑桃4扑克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
教学
内容
可能性
教学日期(12月日)
教学
目标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2.做练习十第2题。
出示题目的条件和第(1)题,让学生先和同桌说说要使摸出的球不可能是绿球,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再同桌合作在口袋里放球,并组织全班交流。
出示第(2)(3)题,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反馈。
3.做第66页“练一练”。
4.做练习十第3、4题。
四、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比较: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例1和“试一试”的学习过程,想一想,同样在口袋里摸球,例1和“试一试”有什么不同?
3.小结:像这样,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一定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确定事件;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不确定事件。(板书:确定性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揭示课题)
二、探究
1.教学例1。
谈话:先请看,这是一个不透明的空口袋,这里还有2个球,1个是红球,1个是黄球。把这2个球放入口袋里,想一想,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个球?
4.教学例2。
谈话:通过摸球游戏,我们知道了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接下来,我们来玩摸牌游戏。(出示例2中的4张扑克牌)如果把这4张牌打乱后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出1这,可能摸出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
提问: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
把“红桃4”换成“黑桃4”,提问:现在的4张牌中,既有红桃,又有黑桃。如果从这4张牌中任意摸出1张,可能出现的结果一共有多少种?
提问:通过摸球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2.教学“试一试”。
出示口袋,并在口袋里放2个红球。
提问:现在口袋里有几个球?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结果会怎样?(板书:一定)
提问:如果口袋里只放了2个黄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摸出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追问:如果口袋里放1个黄球和一个绿球,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能摸出红球吗?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验证,各小组合作进行摸牌游戏。一共摸40次。
展示摸牌结果。比较发现。
指出: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的结果作出判断。
5.教学“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三、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再独立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相机板书:可能
谈话: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先看老师怎样摸球,(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袋,在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