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城乡统筹的中央会议文件资料简介 2002-2010
解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解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郭晓鸣1. 主线:全力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今年一号文件强调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凸显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主线。
从2002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政策举措,在调整城乡关系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从现实来看,城乡差距仍表现出扩大趋势,究其原因,既有诸多旧矛盾的累积,也有大量新问题的产生,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城乡之间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又有所扩大。
在此背景下,要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就必须强调以始终不渝地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发展根本。
正因如此,一号文件强调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向纵深发展。
一是要求在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将农村土地制度突破从政策层面提升到法律规范层面,这将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实现土地要素充分合理流动,确保农民的土地利益。
二是强调破解农村融资困难,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流向三农,提出要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这对缓解当前资金要素继续单向流出农村、农村金融抑制依然严重等矛盾,无疑将产生积极作用。
三是提出要创新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以中小城市为重点更有效地融入城市化过程。
通过更大力度的政策调整和突破,促进城乡之间土地要素、资金要素和劳动力要素更加均衡地分布。
构建更加合理的城乡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目标,是一号文件贯穿始终的主线,这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机制。
当然,城乡要素对流机制的构建将面临制度创新和利益调整的艰巨任务,同时,不可能在短期内一举突破。
总的来说,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值得期盼,但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2. 重点:更加关注农村民生中国30多年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必须确保将农民作为真正的利益主体,使其充分分享改革发展的重要成果。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https://img.taocdn.com/s3/m/797facc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7.png)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发展很快,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但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不顾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在城市建设中互相攀比,急功近利,贪大求洋,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重开发、轻保护;在建设管理方面违反城乡规划管理有关规定,擅自批准开发建设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乡建设的健康发展。
城乡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全局。
为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端正城乡建设指导思想,明确城乡建设和发展重点城乡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一定要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量力而行,逐步推进。
当前城市建设的重点,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建设、危旧房改造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要充分考虑财力、物力的可能,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文化条件出发,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提高城乡建设投资的社会效益。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历年中央“三农”一号文件回顾“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该文件在国家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问题是中央全年需要重点解决,也是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15年又连续十二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1.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名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2、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出台。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文件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等问题提出了“两个转化”、“三个一点”的新政策。
即促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8、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一号文件”。
这份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9、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
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解读(2010.3.14)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我是田园。
新世纪连续第七个“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表了。
可以说年前发表的一号文件,是对我们农民朋友最好的一份新春贺礼。
此前连续6个一号文件,年年有新政策,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年难得的好局面。
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有哪些新亮点?“三农”工作又有哪些新举措?9亿农民又将得到哪些新实惠?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间奏乐)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中国合作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建华书记做客我们的演播间。
陈书记,您好!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主持人:陈书记,从2004到2009年,中央已连续出台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了。
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您看这几年啊,农业税免了,补贴年年增加,农业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我们的农村形势可以说是持续向好。
那在这种情况下,第七个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相较于前6年的一号文件来说,是出于怎样的背景去考虑的呢?专家:这些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体现,成了社会关注“三农”政策的风向标。
前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很高的含金量,对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去年,我国虽然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再获丰收,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转移就业稳步增加,农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和谐,这也是近几年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结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在三农形势明显好于预期的背景下产生的,既立足于当前,又着眼长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陈锡文解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如何推进城镇化 ?
重 点 是 加 强 中 小 城 市 和 小 城 镇 的 基 础 设 施 和 环 境 治 理 , 增 加 中 小 城 市 和 小 城 镇 的 综 合 承 载 能 力
城 ; 二 是 在 就 业 、 培 训 、 社 会 保 障 、 子 女 入 学 等 方 面 保 障 他 们 的
民 工 , 大 约 有 1 人 , 占 15 外 出 务 工 农 民 的 6 % 。 亿 .亿 O
这 些 拉 着 拉 杆 箱 的 农 民 工 跟 当 初 扛 着 蛇 皮 袋 进 城 的 农 民 工
W W V oriu t i V h t lu e c c r q
出。 陈 锡 文表 示 , 所谓 “ 生 代 农 民工 ” ,是 指 8 后 、9 新 0 O后 农
模 , 引 导 农 民 发 展 自 己 的 专 业 合 作 社 , 给 农 户 提 供 多 种 多 样 的
社 会 化 服 务 ,进 而 实 现 中 国 的 农 业 现 代 化 。
一来源: 《 经济 1报》 9 2 1 年0 月0 日 00 2 5
在 统 筹 城 乡发 展 中 加 大 强 农 惠 农 力 度
— —
陈 锡 文 禳 读 2 1 年 中 央 一 号 文件 0 0
1 月31日 ,2 O 中央 一 号 文 件 《中 共 中 央 国务 院关 于 加 大 不 同 。 他 们 出 生 后 就 上 学 , 毕 业 后 进 城 打 工 , 对 农 业 、 农 村 、 01 年 统 筹 城 乡发 展 力 度 进 一步 夯 实 农 业 农 村发 展 基 础 的若 干 意见 》公 土 地 等 不 太 熟 悉 。 他 们 渴 望 融 入 城 市 社 会 、 享 受 现 代 城 市文 明 ,
中央1号文件要点回顾

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等。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等。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健康养殖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等。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等。
城乡统筹_新世纪以来七个一号文件的总纲领_孔祥智

18温室园艺GREENHOUSE & HORTICULTURE今年的一号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和往年相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那些变化和亮点?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表示,今年的一号文件,是在以往六个一号文件的基础上出台的。
由于所要解决的三农问题,并无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今年的一号文件继续坚持和强调了近年来行之有效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同时,也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条件,对现有的重大政策进行了强化、补充和拓展。
柯炳生说,以下是一号文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几个方面:第一,将统筹城乡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文件明确地把统筹城乡放到题目上,这就进一步明确了,要想解决好三农问题,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就必须统筹城乡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就三农论三农。
第二,首次强调对“三农”的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文件提出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不仅要求增加总量,而且提出稳步提高比例,也就是说提高三农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
这是统筹城乡的投入保证。
没有投入做支撑,统筹城乡就难以快速推进。
第三,文件提出了推进城镇化中的制度创新,要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制度改革。
一号文件:统筹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突出五大亮点——独家专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第四,文件题目的后半部分,是夯实基础。
这也是涉及到一系列重大政策,特别是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推广方面。
文件中高度强调了生物技术,提出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明确提出要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
从我国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农业资源的紧缺出发,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加快这些方面的研究,占领国际生物技术研究的高地,并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的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对于确保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是具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为此,需要大大加强农业科研的投入支撑。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佚名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2010年“一号文件”1月31日正式出台。
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四句话,明确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
文件中提到:国家将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内需重大举措,积极推动建材下乡。
对农民增加良种补贴。
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
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等。
一号文件是个风向标,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战略意义……
【总页数】6页(P9-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1
【相关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J],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J],
3.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上) [J],
4.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下) [J],
5.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览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一年一度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作为回顾一年得失,确定并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的定调会议,该会议备受关注。
以下为2000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2010年--召开时间:2010年12月10-12日。
会议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主要内容: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
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召开时间:2009年12月5-7日。
会议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010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2010年实际实现:GDP增长10.3%;CPI增长3.3%。
--2008年--召开时间:12月8-10日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内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宋洪远解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届三 中全会精 神 的根 本要 求 。党的 十七届
三 中全 会决定 提 出 ,我 国 已进入 着力 破 除
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
体化 新格 局 的重要 时期 ,要把加 快形 成城
一
第二 ,在农业补贴方面 ,强调增加资 金规模,完善补贴办法。文件明确了三个
表l: 近几年 中央一号文件对 ” 三农”投入提法的对比
文件名称
对 “ 三农”投 的提法 20 年 , 06 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 t , 年 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 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 , 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 件的资金要高于 E , 年 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20 年 , 07 财政支 农投 的增量 睦 续高于上年 ,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 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 E , 年 土地 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 量要继续高于上年。 2o - , o8  ̄ 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 t , 年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 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 E , 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 年 政 的增量要明显高于 E 年。 保证各级财政 对农业投 入 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 大幅 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 , 大幅度提 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 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 , 大幅 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 }建设项 目的投 。 生
就2 l 年 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经济 、金 00 融领域的影响进行解读。 问: 作为 扩 内需”的—部分 , 加大喊
如减免税费、增加补贴 ,加强基础设施建
设 ,增 加农 业 投入 ,发展 社 会事业 及 改革
城乡统筹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_2001_2010年的中国农业政策

[收稿日期]2010 11 02[作者简介]孔祥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政策分析、农村合作经济;何安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2009)!的资料整理计算所得,第一、二产业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工农劳动生产率之比=(第二产业产值占当年GD P 的份额/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第一产业产值占当年G DP 的份额/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总人数的比重)。
城乡统筹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2001∀2010年的中国农业政策孔祥智,何安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农业增长方式;税费改革;农业市场条件[摘 要]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农业政策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保护农业产业安全为着力点,处处体现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
近中期中国农业政策的总体走向是继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 2826(2011)02 0005 10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并长期实行的工业和城市偏向型发展战略引起国民收入分配在城乡的不均等,扩大了城乡发展差距,恶化了工农、城乡关系。
党的十六大适时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标志着党在国家发展理念上的重大创新。
十六大以后党和政府立足国家发展大局,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应以实现工农、城乡协调与融合发展以及结构协同转换作为政策目标。
[1]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国家已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随着党中央2002年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思想,以及一系列农业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逐步形成并渐次深化。
(一)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背景1 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矛盾凸显。
认识城乡关系失衡的突出矛盾是我们研究城乡统筹发展的逻辑起点。
城乡统筹内容

一、中央对城乡统筹的要求与认识
1、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 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2、《城乡规划法》规定: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 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划内容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 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 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 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等。 “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 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 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 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基础设施统筹 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广大偏远乡村发展的 瓶颈” 打破这一“瓶颈” 必须在财政、 “瓶颈”。打破这一“瓶颈”,必须在财政、金 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地优先考虑农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 社会发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把资 金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基础和公共事业上, 金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基础和公共事业上,加快建 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 设施向农村延伸。 设施向农村延伸。 建设中要注重供水、供电、排污、通讯、 建设中要注重供水、供电、排污、通讯、垃 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这对改善乡村的 生产生活条件非常重要。 生产生活条件非常重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一
、
健 全 强农惠 农政 策体 系 。 推动 资源 要素 向农 村 配置
1.继 续加 大 国家对 农业 农 村 的投 入 力度 。 照 总量持 续增 加 、 按 比例 稳步 提 高 的要 求 , 不断增 加 “ 三农 ” 投 入 。 确保 财政 支 出优先 支持 农业 农村 发 展 , 要 预算 内 固定 资产投 资优 先投 向农 业基 础设 施 和农村 民生 工程 , 土 地 出让 收益 优先 用 于农业 土地 开 发和农 村 基础设 施 建设 。 级 财政对 农 业 的投人 增长 幅度 都要 高 于财政经 常 各 性 收入 增长 幅度 。 算 内 固定 资产 投 资要继 续 向重 大农 业农 村建 设项 目倾 斜 。 预 耕地 占用 税税 率提 高后 , 新增 收 入 全部 用于 农业 。严 格按 照有 关规 定计 提 和使 用用 于农 业 土地 开发 的土地 出让 收 入 , 格执 行新 增建设 用 地 严 土 地有 偿使 用 费全部 用 于耕地 开发 和 土地 整理 的规 定 。 对各 地 土地 收入用 于农 业 农村 的各 项资金 征 收和使 用
作 会议 精神 , 高举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义伟 大旗 帜 , 以邓 小平 理论 和 “ 三个 代表 ” 重要 思想 为 指导 , 深人 贯彻 落实 科 学 发 展观 , 统筹 城 乡发 展作 为 全 面建设 小 康社 会 的 根本 要求 , 改 善农 村 民生 作 为调 整 国 民收 入分 配格 局 把 把 的重要 内容 , 扩大 农村 需求 作 为拉动 内需 的关 键举 措 , 发展 现代农 业作 为 转变 经济 发展 方式 的重 大任 务 , 把 把 把 建设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和推进 城镇 化作 为 保持 经济 平稳 较快 发展 的持久 动力 , 照稳粮 保供 给 、 按 增收 惠 民生 、
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央关于“三农”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2004年到2011年,连续下发了 8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确立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三农”实际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对这些“三农”政策措施,我从十一个方面做一个简单梳理,不到指出,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两减免政策所谓两减免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对农业征税的制度,这对于过去一段时期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政权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税收的作用逐步消退,反而制约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而且征收的成本高,与国际通行的政策不相符合,目前国际上除越南等少数国家征收农业税以外,其他国家都不征收农业税。
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传统农业将受到以孟山都、先锋等为代表的西方高科技现代农业的巨大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农村税费改革的力度,基本目标是彻底免征农业税,建立城乡一体化税收体制。
从2000年开始,国家首先在安徽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开始全国推开,逐步降低农业税,同时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
到2006年,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
两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了我国广大农民的负担,带来了我国的农村体制和政策的重大变化,为逐步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第一个政策,就是两减免的政策,是中央出台的发展“三农”政策措施的开端,也标志着我国几千年来交皇粮国税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二、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一直以来,我国的粮食补贴,主要是补在粮食的流通环节,也就是补贴在粮食的收购环节,补在国有粮食企业(包括粮食近出口企业),实践证明其效果并不好。
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政策,就是把粮食补贴和流通环节脱钩,彻底改变多年来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城市消费者,补贴企业的做法。
2010年1号文件

2010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
2010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
今年一号文件的政策亮点比较多,但最关键的是体现在把统筹城乡的立足点放在支持“三农”发展上,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在文件中具体体现在:
“三个优先”。
在国家投入上,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个措施”。
在金融支持上,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
“三个扩大”。
在农业补贴上,扩大粮种补贴的范围,扩大农机补贴的资金规模,扩大整个补贴政策的受益范围。
“三个亮点”。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推动建材下乡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范围。
“三个促进”。
在推进城镇化上,促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并享有当地居民同等权益,促进有条件的城市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促进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提高就业创业技能。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览

中国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一览一年一度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作为回顾一年得失,确定并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的定调会议,该会议备受关注。
以下为2000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时间及主要内容:--2010年--召开时间:2010年12月10-12日。
会议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主要内容: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
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召开时间:2009年12月5-7日。
会议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2010年经济目标:GDP增长8%;CPI增长3%。
2010年实际实现:GDP增长10.3%;CPI增长3.3%。
--2008年--召开时间:12月8-10日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内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第一篇: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2014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3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2012年: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2011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08年: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2007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第二篇: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1982—2011)一、上世纪八十年代5个1号文件的政策框架(1982-1986)(一)1982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联产承包制的性质问题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1981年12月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第1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善农村商品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
强调我国农业必须坚持两个长期不变: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
2、特点:文件不但肯定了联产承包制,认为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分配的不同方法,而且从理论上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3、意义:文件影响深远。
由于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联产承包制越来越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二)1983年1号文件解决的是人民公社体制改革问题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第2个1号文件)。
1、内容:文件对实现农业发展目标,改进农村生产结构,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合作经济,改革人民公社体制,搞活商品流通,广辟流通渠道,农业技术改造,广辟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加快边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作了规定。
历年“一号文件”回顾

历年“一号文件”回顾:
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在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2004年起中央又连续10年发布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2014年: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09年: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8年: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7年: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6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10年高考政治统筹城乡发展热点复习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中央农村1号文件)一、【背景资料】1、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的贡献。
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
可以预见,随着一些具体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将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2、今年的一号文件对农村市场高度重视,把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关键举措,这个提法尚属首次。
我们有7亿农民,具有很强很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农村基础的改善、收入的增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市场将有广阔的前景。
看好农村市场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潜力,信心主要来自三方面因素: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补贴等政策。
二是农村的消费增幅在加快。
去年农村消费速度首次超过了城市,这是1986年以来的第一次。
第三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去年家用电器、汽车成为农村消费的热点,汽车数量增长了80%以上,突破了200万辆。
二、【联系原理】(一)经济常识1、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城乡统筹工作相关资料(全)

城乡统筹工作相关资料一、中央、省、市对城乡统筹工作的政策精神(一)中央政策1、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要求‚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更加凸显‚三农‛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意义,这不仅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根本之举,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需求。
特别是,文件着眼于改革创新这个基本动力来促进城乡统筹,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与宏观环境;立足于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强化基础支撑,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河北省政策《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解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三化同步‛的战略思想,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河北如何结合本省实际贯彻落实?《意见》指出,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期,着力解决城乡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不失时机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河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三化同步’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踪“城乡统筹”的脚步
——中央文件有关城乡统筹内容摘录
--------------------------------------------------------------------------------
1、党的十六大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摘自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摘自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
3、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
——摘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4、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
——摘自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5、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摘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6、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摘自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自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
8、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
——摘自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9、2008年9月《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中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内容综述》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思考与对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十点建议》、《加快“城中村”规划建设,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现行土地政策严重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等提案指出: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自《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中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内容综述》
10、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摘自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
11、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摘自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
12、2009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研究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着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进农民福祉。
■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
——摘自2009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13、2010年2月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不断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完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切实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
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14、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
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摘自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