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一》优秀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数学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学任务为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课程的教案,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图形,认识平面内常见的几何图形,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基本的图形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常见平面图形;•能够根据特定要求画出所需的图形。
2.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图形,认真思考,分析图形的性质与特征;•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愉悦感知,增加对图形的认识及乐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自信心,学会团队合作并积极探索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安排表教案名称温故知新知识点常见图形教学目标学会观察图形,区分常见图形,并根据特定要求画出所需的图形时间40分钟2. 学习内容要点1.认知常见的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2.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形•观察形状,学习其特点与结构•给出每个图形的边长或直径等信息•在练习册上画出相关图形四、教学建议1.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平面图形模型,让学生实际观摩、比较、感知。
2.学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较快地学习,例如拼图、组图等。
3.搭配实际场景进行教学,如在山地、森林、社区、游乐场等进行形状的观察与认知。
4.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如在计算机上绘制图形进行互动教学等。
5.定期给学生进行形状的答题后评价,鼓励其主动思考并汇总不足之处。
五、课时安排第一节课:认识画两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长方形第二节课:认识长方形第三节课:认识两半相等的矩形第四节课:认识正方形第五节课:认识圆形第六节课:复习及小测验六、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上,教师更多地采取了探究引导的模式,通过学生实践,发现图形的性质与特征。
通过本堂课的设置及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了解真实的情况而培养了生动活泼的态度,巩固认知能力,增加学习成效。
同时,在复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来评估学生对于图形的认知程度,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图形-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图形-西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认识并掌握基础的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 学会正确地描述和区分这些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基础的几何图形及其特征。
2. 学会正确地描述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1. 对图形特征的深入理解。
2. 区分相似图形的能力。
教学方法1. 利用教具和实物进行直观教学。
2. 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如书本、桌子、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图形。
二、新课导入1. 利用教具展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图形的特征,如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圆形的边缘是曲线等。
3.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似的图形,如不同大小的正方形、不同长宽的长方形等,让学生进行区分。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出这些图形,并标出它们的特征。
2. 利用练习册或白板,让学生进行图形的识别和区分练习。
四、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我家的图形”、“学校的图形”等,让学生在校园或家里寻找这些图形,并记录下来。
2. 每组进行分享,让学生向大家展示他们找到的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五、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和区分。
2. 强调图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区分能力。
2.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总结,评价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练习和小组合作环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确保他们都能积极参与和学到知识。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 认识图形的重要性2. 圆形的特点及识别3. 正方形的特点及识别4. 矩形的特点及识别5. 三角形的特点及识别6. 梯形的特点及识别7. 钻石形的特点及识别8. 多边形的特点及识别9. 图形分类演练10. 制作图形拼贴作品1. 认识图形的重要性:这一部分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图形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比如我们看到各种标志、道路标示、商标、广告等等都会涉及到图形,因此孩子们学会了图形识别和分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2. 圆形的特点及识别:在介绍圆形前可先画一个大圆形,然后让孩子们发现圆形没有边角,是“完美无缺”的,才介绍圆形的概念。
可以引导孩子在周围环境寻找圆形,比如机车轮子、眼珠、桌上的杯子、水果等等。
3. 正方形的特点及识别:介绍正方形的前可以先让孩子们认识“方形”这个概念,再让他们尝试画一个正方形,让他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边角分明。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出一些正方形的例子,比如围墙、电视机、书桌等等。
4. 矩形的特点及识别: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物品,找出矩形的例子,比如门板、窗户、书本等等。
然后再让他们画一下矩形,让他们明白矩形的四个角度数相同,但两两对应的边长不同。
5. 三角形的特点及识别:介绍三角形可以和孩子们讨论“三”的概念,然后再演示如何画一个三角形,让孩子们尝试画一下。
可以教孩子们如何判断三角形,比如三条边相连而成、三个角度数之和为180度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找一些三角形示例,如三角锥、短发、舌头等等。
(三角锥是一种常见的玩具,孩子们可能会更容易理解)6. 梯形的特点及识别:介绍梯形时可以让孩子们画出梯形并理解其特点:两条平行的边和两条不平行的边,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找出一些梯形的例子,如一些建筑物的房顶,一些工具箱等等。
7. 钻石形的特点及识别:较适合稍微大一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学习“菱形”这个概念,然后引导他们画一个菱形,让他们体会其独特的“倒着的正方形”形状特征。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一班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班级下册第四单元《好玩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好玩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学问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学问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样子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学问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
它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学数学是令自己变的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数学本身也有自身的乐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一、学习目标1、通过网络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三、学习过程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的过程)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习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平面图形。
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5、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6、归类整理(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巩固应用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最新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优秀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积木为素材,引导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画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然后通过“试一试”,将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认识。
目标预设: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他们的名称并识别。
感受“形”与“体”的联系。
2、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能判断日常生活中物品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美化思想和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能从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以活动为学习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学数学,在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感受图形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积累对数学可持续发展的兴趣。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运用请朋友进课堂的形式,将各种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增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一开始以摸物体游戏为切入点,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雪地小画家”画平面图形,运用找脚印,画脚印,分一分,认一认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感受到“面”从“体”出,再让学生摆图形,接着又安排了认图形、说图形,本环节从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接着让学生通过“闯关”活动,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感悟“形”和“体”的关系。
最后运用“礼物”平面拼图,让学生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认识图形——以活动为学习载体活动一:摸物体游戏。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1【教材内容及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粗略知道,却不是系统的数学认识,是学生的生活基础。
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本课是将学生的已经知识联系起来,体会“面”在“体”上,对于学来说是认识上了一个层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种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漂亮城堡来引入课题,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九单元 位置、认识图形 西师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位置、认识图形西师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2.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
3. 图形的分类和排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位词和图形。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引导学生复习上下、前后等基本方位词。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位置、认识图形。
2. 讲授新课(1)认识方位词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进行练习。
(2)认识图形通过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辨别和描述这些图形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然后,让学生进行图形的分类和排序练习。
3.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方位词的描述、图形的辨别和描述等。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新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一》教案教学设计新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一》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认识图形(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一、教学单元主题图出示第21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二、教学例2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用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
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
分完后让学生在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
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
这时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西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认识并掌握基础的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 学会正确地描述和区分这些图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点。
2. 学会正确地描述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和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2. 正确理解和区分三角形和圆形。
教学方法1. 通过直观的教具和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感知几何图形。
2. 利用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几何图形。
3.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描述和区分几何图形。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利用教具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模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图形。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正方形的定义和特点,如四条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讲解长方形的定义和特点,如对边长度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如有三条边,三个角。
4. 讲解圆形的定义和特点,如没有边界,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随机展示一个图形,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如何正确地描述和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应用这些图形。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图形,然后相互交换,说出对方画的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其中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认识图形》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认识图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够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 能够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够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
2. 教学难点:正确地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剪纸等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征。
如:长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2)认识三角形和圆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和圆的实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征。
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圆是一个闭合的曲线,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3. 动手操作(1)折纸活动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制作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2)剪纸活动让学生通过剪纸活动,剪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4.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如:图形配对游戏、图形拼图游戏等。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 折纸、剪纸作品展示。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1. 长方形: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长度相等。
2. 正方形:四条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3.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1课例类别:部分探究学习课目:数学学习年段:小学一年级学习时间: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案·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案例分析
⼀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案例分析北师⼤版数学⼀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案例吕⽟芬【案例背景】:《认识图形》是北师⼤版⼩学《数学》⼀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学习内容,是⼩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教学的典型教例,这也是本⼈在⾃⼰班级上的⼀节常态课。
对于长⽅形、正⽅形、三⾓形和圆形,孩⼦们在幼⼉时期已积累了⼤量丰富的感性经验,辨认这四种图形,⼀点也不难。
难的是,如何突出图形的“有趣”,并让学⽣在“趣”中体会“⾯在体上”,帮助学⽣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中低年级孩⼦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为此,我认为:以孩⼦们实际⽣活背景中充满童趣⼜有意义的素材为载体,⽣动活泼地呈现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活动,将不失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种有效策略。
【案例主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的⽣活实际,从学⽣的⽣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动有趣情境,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动⼿操作,⾃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观察、表达和思维能⼒,初步建⽴空间观念,从⽽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的⼼灵深处,总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数学的学习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学习数学知识是学⽣主动探索的过程。
教师应该从学⽣⾝边物体中寻找切⼊⼝,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学⽣在感悟新知中凸现主体,从⽽⽤所学新知去审视世界,引导学⽣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活实际联系起来,使他们意识到:在⽣活中可以⽤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并获得感受数学与⽇常⽣活密切联系的情感和态度。
【案例描述】:教学⽚断:感知“⾯”是从“体”得到的。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些好朋友吗?(拿出长⽅体、正⽅体、圆柱、球)你们还记得他们的特征吗?(记得,找孩⼦说⼀说)但是在他们⾝上,你还能发现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起来找⼀找。
想和⽼师⼀起探究的孩⼦请抱臂坐直。
1、先拿出⼀个正⽅体,让学⽣观察,能发现什么?(⽼师引导)⽣:我知道,可以找出正⽅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5篇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认识图形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图形教科书第45~48页例题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1?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或图形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分类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经历参与分类的全过程,在分类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按含有两个因素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都分别准备四个圆和四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圆和两个三角形涂色。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黑板上贴出四个圆和四个三角形,杂乱地排列。
教师:小朋友们在上学期初步学习了如何给物体分类,你能应用所学知识,把黑板上的图形分成两类吗?学生分小组进行分类活动。
教师:分好了吗?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上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类的?学生到讲台上汇报。
如果学生说出按形状进行分类,教师要求学生把黑板上的图形按形状分一分,并注明这是按形状分的(如图所示)。
教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抽按颜色分的学生汇报,边说边用黑板上的图形分一分,教师注明这是按颜色分的。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估计学生没有新的分法了。
教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会按形状分类和按颜色分类了,这节课在小朋友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
[点评:在学习本节课的分类之前,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分类方法进行复习,通过这种复习方式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新知识的教学。
这样把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有利于启动学生的认知经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二、进行新课教师:这节课我们还是分图形,不同的是,我们要求小朋友们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放到一起。
我们把现在的分类的要求和前面的分类要求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板书: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把形状和颜色都相同的放到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出示第21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用到的算式卡片、手
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
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
分完后让学生在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
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
这时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用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学生:不一样长。
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用椭圆圈起来(如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
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
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
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这时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
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
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用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师: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用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学生回答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
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