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7年级)上学期地理部分单元知识点汇总
初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复习
初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总复习
地理知识点总复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初一上学期所学的地理知识,巩固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初一上学期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1.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和地理坐标系的概念
- 地球上的时间和经度、纬度的概念
- 图上的比例尺、方位角、图例的使用方法
2. 中国的位置和分区
- 中国的大致位置和边界国家
- 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区和特点(东部沿海、西部内陆、南部台湾岛等)
- 中国的气候分区和主要气候类型
3. 中国的山脉和河流
- 中国的主要山脉(长江、黄河、珠江、西藏等)
- 中国的主要河流(秦岭、太行山、华山等)
- 中国的高原和盆地地理特征
4. 世界的大洲和海洋
- 世界的主要大洲和海洋的名称和位置- 每个大洲的特点和重要国家简介
5. 世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
- 不同气候区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6. 人口与人文地理
- 人口的概念和统计指标
- 人口分布的规律和不均衡性
- 人口变动、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7. 交通运输和旅游地理
- 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
- 中国和世界的著名旅游景点和特色文化
以上是初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的总复。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为下学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大家研究进步!。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必背必考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必背必考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较多,以下是部分必背必考知识点:1.经线与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四弧,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环绕地球并与经线相交的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球的运动●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一周为一天。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公转-周为一年。
3.地图上的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4.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程度来判断地形的起伏状况。
5.气温和降水●气温:单位体积空气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降水:一定时间内落在地面上的雨、雪香等的水量总和,单位为毫米(mm)。
6.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降水显小。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量适中。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温差大,降水少。
7.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8.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速度有快有恨。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
9.人口问题与环境●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给环境带来压力。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10.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以上知识点是初一上册地理的重要内容,需要重点学握。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技能,如使用地图、测显距离和高度等。
初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
初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初一上学期的地理课程主要围绕地球和地图、气候、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和人文地理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概述: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
-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 经纬度:经纬度是确定地球表面位置的坐标系统。
2. 气候:-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气候等。
- 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建筑、交通等。
3. 地形地貌:- 地形分类: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 地貌特征:如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域等。
- 地形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分类: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 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同地区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特点。
-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5. 人文地理:- 人口分布: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特点。
- 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影响及城市布局。
- 农业地理: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和农业生产条件。
6. 中国的地理概况:-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中国的地形特征:包括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
-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的气候类型,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等。
7.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的类型: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这些知识点为初一学生提供了地理学科的基础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地貌、气候、人口、资源等各种现象与规律。
作为初中学科之一,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要点如下:一、地理的定义与分支学科1. 地理的定义: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这两者相互作用的学科。
2. 地理的分支学科: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主要分支。
二、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与地球自转:介绍地球的位置和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
2. 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外部圈层:介绍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和地球的地理环境变化。
4. 地球的水资源: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与保护。
5. 地球的陆地资源:介绍地球陆地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
6. 地球的气候与天气:了解地球的气候带、气候要素和气候变化。
7. 地球的生态环境:认识地球的生态环境,包括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分布:认识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居住与城市:介绍世界人类居住的特点和城市化进程。
3. 农业与农业区位:了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区位选择。
4. 工业与工业区位:认识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区位选择。
5. 交通与运输:介绍交通方式及其发展对地理的影响。
6. 旅游与旅游区位:了解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区位选择。
7. 地图与地图符号:认识地图的作用和地图上常见的符号表示方法。
四、地理技能与方法1. 地理观察:培养学生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观察能力。
2. 地理分析:引导学生能够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3. 地理调查与研究:培养学生进行地理调查和研究的能力。
4. 地理信息技术: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5. 地理图表阅读:培养学生解读和制作地理图表的能力。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一一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4 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 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 度, 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 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 °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 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 W 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 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 ° N-- 90° N北温带(23.5 ° N--66.5 ° N 热带(23.5 ° N -- 23.5 ° S、南温带(23.5 ° S-- 66.5 ° S 南寒带(66.5 ° 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 ° --30° ;中纬:30 ° -- 60° ;高纬:60 ° -- 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 从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 从南极上空看, 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中一年级(7年级)上学期地理部分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形状:圆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稍鼓。
(2)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②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③经线和纬线(1)地轴。
地球自转轴。
(2)南极。
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北极。
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特点:①圆圈(南北极点除外。
)②不等长③指示东西(5)经线。
连接南北两级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点:①半圆②等长③指示南北④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为了区别处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1)纬度:① 0°~90°②0°指的是赤道,只有一条。
③0°~30°低纬 30°~60°中纬 60°~90°高纬④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写法:如,20°N=北纬20°⑤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写法:如:20°S = 北纬20度。
⑥纬度越高,纬线越短,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2)经度:①0°~180°②0°指的是本初子午线,只有一条。
180°也只有一条。
③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写法:如,20°W = 西经20°④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写法:如,20°E=东经20°⑤东西南北半球划分。
(1)南北半球划分:赤道。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 地球与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大陆与海洋- 地球的分部- 地球的层结构和构造- 科学实验和实践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疆域和边界- 中国的陆地与海洋- 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 中国的气候和季风- 中国的地貌和低山丘陵平原-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单元旅行与地图- 地图的使用和绘制- 倾斜角和比例尺- 方位与经纬度- 尺度与距离- 地图的分类和种类- 旅行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第四单元人口与聚居- 人口的分布和密度- 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五单元我的家乡- 家乡的地理位置- 家乡的景物与自然环境- 家乡的传统文化和风俗- 家乡的经济发展- 家乡的未来规划第六单元交通与通信- 交通与交通工具- 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交通通信中的能源消耗- 运输与通信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七单元人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污染与环境保护-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第八单元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中国的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 中国的乡镇、村庄和社区第九单元中国的组织和国际交往-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组织- 中国的国旗和国歌- 中国的国际组织和交往- 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外交政策- 中国的历史与世界的联系第十单元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世界上的大陆和大洋- 大洲和洲缘地带- 世界的地貌和地质-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区域第十一单元世界的气候和植被资源-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的气候分布- 世界的植被类型和分布- 气候和植被资源的联系第十二单元世界的交通与通信- 世界交通的发展- 世界交通运输方式- 世界交通网络- 世界通信和信息技术- 交通和通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第十三单元世界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世界的环境保护问题- 世界的自然保护区- 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的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和谐第十四单元世界的区域合作和世界著名城市- 世界的区域合作组织- 世界的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的一带一路倡议- 世界著名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世界的旅游资源第十五单元地球上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中国的文化遗产与世界的联系- 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旅游与历史文化。
七上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上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的重要科目。
以下是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 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二、世界地理概况1. 世界的海陆分布: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情况。
2. 世界的气候: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 世界的人口: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人口问题。
三、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1. 疆域: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邻国。
2. 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划分。
四、中国的自然环境1. 地形:中国的三大阶梯和主要地形区。
2.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3. 河流与湖泊: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2.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 生物资源:主要的生物种类和分布。
六、中国的人口与民族1. 人口分布: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 民族分布:56个民族的分布情况。
七、中国的经济发展1. 农业: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业区。
2. 工业:工业的分布和主要工业区。
3. 交通:主要的交通线路和交通方式。
八、中国的区域差异1.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
2.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气候、文化、饮食习惯等。
九、中国的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 环境保护措施: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十、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对地理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与公转: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种类:物理地图、政治地图、气候地图等。
-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方向指示。
3. 坐标系与定位- 经纬度系统:用于确定地球上任何位置的系统。
- 利用经纬度进行定位。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形态与流域。
3. 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主要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 植被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
2. 经济活动与资源- 主要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
-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四、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和分析数据。
- 实地考察本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收集数据。
- 运用统计和分析方法解读数据。
3. 地理知识的运用- 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地理学科的基础框架,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运作原理,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上学期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初一上学期地理知识点整理李荣耀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直观猜测证实天圆地方月食现象环球航行直接观测2.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巨大球体3. 地球仪绕着一根固定的轴旋转,代表地球的自转轴-地轴4.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统称纬线圈5.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赤道的纬度是0°,南北两极的纬度都是90°6.连接南北两极的圆弧线,统称经线7.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180°E经线和180°W经线是同一条经线。
8.南北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9.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10.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组成11.自转,公转都是自西向东。
旋转中心分别是地轴和太阳12.自转周期:一天,公转周期,一年13.自转:昼夜更替,公转:四季变化14.春分日3月21日(昼夜等长)(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极昼)(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9月23日(昼夜等长)(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直射南回归线)重要!!!Ps:南半球的情况和北半球都是相反的,包括南极。
15.北回归线23°26’N,南回归线23°26’S北极圈66°34’N,南极圈66°34’S15.五带的划分第二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指向标,图例,比例尺2.地图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3.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4.比例尺的种类: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5.图例的识别:书17页6.影像地图:区域规划,灾害监测电子地图:信息容量大,精度高,使用方便,保存时间长,信息数字化,便于携带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上某地点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2.地面上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3.相对高度和海拔都以米做单位4.等高线就是地图上海拔相等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的曲线5.学会在等高线上识别地形书22页6.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不大,但是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盆地:周围被山地、高原或丘陵环绕四周高,中间低的盆状地形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表面宽广,地平丘陵:特征是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坡度较缓;主要由低矮的山地组成山地:指海拔在500米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缓,沟谷幽深,多呈脉状分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本文对七年级地理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以下是各单元主要知识点的概述: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近乎球形的,同时具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2. 地球的构成: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为大洲和海洋。
3. 地球的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坐标。
4. 地球的地形:地球表面有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地形。
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1.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濒亚欧大陆。
2. 中国的边界:陆地边界有14个国家,海洋边界有4个。
3. 中国的地形:主要由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和平原组成,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低平陆地。
4. 中国的气候: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南方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干旱气候。
5. 中国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等是中国最大的河流。
第三单元:中国的人口与城市1. 中国的人口数量: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已经超过了14亿。
2. 人口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和北部人口较少。
3. 人口迁移:农民工和城市化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城市化的影响: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规划和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第四单元:区域差异与地域意识1. 中国的区域划分:中国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疆地区等区域。
2. 区域特点的差异:不同区域的气候、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等有所不同。
3. 地域意识的培养:学习地理知识,增强对自己所在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了解。
第五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1. 农业资源:中国是农业大国,粮食和棉花是主要农产品。
2. 矿产资源: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是中国重要矿产资源。
3. 水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如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
4. 能源资源:煤炭、油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是中国能源资源的主要类型。
第六单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影响1. 工业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内容提要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2. 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地核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重点知识点-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第二节:地图内容提要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读图方法重点知识点-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的工具。
- 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经纬网、方位角。
-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要素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亚洲内容提要1. 亚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亚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 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多样,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 亚洲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城市有北京、东京、孟买、莫斯科等,名胜古迹有长城、富士山、泰姬陵、克里姆林宫等。
第二节:欧洲内容提要1. 欧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欧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欧洲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东临亚洲,西临大西洋。
- 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欧洲的主要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城市有巴黎、柏林、伦敦、罗马等,名胜古迹有埃菲尔铁塔、勃兰登堡门、大本钟、斗兽场等。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北方地区内容提要1. 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2. 北方地区的资源、农业、工业3. 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我国地理环境1.1 我国地理位置1.1.1 东亚大陆1.1.2 东经73°33' 到134°7731',北纬3°51'到53°33',南纬3°51'到53°33'1.2 我国地形1.2.1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 1.2.2 大致分为西北高原、北方平原、青藏高原、东南丘陵、西南山地等1.3 我国自然资源1.3.1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1.3.2 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巨大1.3.3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第二章我国的人口与民族2.1 我国的人口分布2.1.1 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2.1.2 城市人口增长快速,农村人口流失严重2.2 我国的民族2.2.1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2.2.2 少数民族分布在边疆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第三章我国的交通运输3.1 公路交通3.1.1 公路网络不断完善3.1.2 公路交通是我国主要的交通方式3.2 铁路交通3.2.1 铁路网络遍布全国各地3.2.2 高铁的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出行首选3.3 水路交通3.3.1 我国沿海和江河地区发达3.3.2 水路交通与两广铁路、环庆铁路、苏州港、宁波港等对外交通物流网络相互衔接第四章我国的农业4.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4.1.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4.1.2 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4.2 我国的农业现状4.2.1 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4.2.2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第五章我国的工业5.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5.1.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5.1.2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5.2 我国的工业发展5.2.1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5.2.2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六章我国的经济发展6.1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6.1.1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6.1.2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6.2 我国经济发展挑战6.2.1 区域发展不平衡6.2.2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结束。
初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地球和地理坐标系: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理经纬度和坐标系的概念
- 地球上的时区和标准时间
2. 世界地理基础知识:
- 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 世界人口和人口分布特点
- 世界主要国家和其特点
- 世界主要城市和主要景点
3.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
- 中国的地形和地貌
- 中国的气候和气候区划
-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 中国的山脉和高原
4. 中国的分区划分:
- 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 中国的五个自然区(东北平原、黄河平原、长江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
- 中国的两个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中部地区)
5.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现象
- 城市和乡村的对比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6. 地图的基本知识:
- 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指示、纬度和经度等)
- 地图的种类和用途(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气候地图、交通地图等)
这些知识点是初一地理上学期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对世界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背诵清单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背诵清单
第一章自然地理要素
-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水系、土地等
- 地球的低纬地区气温较高,高纬地区气温较低
- 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水资源都是咸水,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 地球上冰川、沙漠、高山、热带雨林等不同的景象都与气候形成了密切关系
第二章经济地理
- 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各地区在生产和发展中的经济活动和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与地位
- 世界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人们在一些地方生活富足,而在其他地方则面临生存困境
- 交通运输、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 土地的利用方式会对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 人口数量有很大差异,各地人口密度也不一样
-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人口的变动密切相关
- 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化是当前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 城市有不同的类型,例如政治中心城市、商业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等
第四章中国地理
-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地理资源非常丰富
- 中国的地形分布较为复杂,有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新生地等不同类型
- 中国的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常遭受地震、洪水、旱灾等天灾- 中国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背诵清单,其中涵盖了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人口与城市和中国地理四个章节。
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重要基础。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通过科学家的测量,我们知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地球仪与经纬线:为了方便研究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
地球仪上的纬线表示纬度,经线表示经度。
重要的纬线有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等,重要的经线有本初子午线等。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一般通过指向标或者经纬网来确定,图例和注记则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意义。
二、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1.陆地与海洋: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覆盖,而只有29%是陆地。
陆地被分割成七大洲,海洋则被分割成四大洋。
2.地形与地势: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地势则描述地表的高低起伏,如大陆架、大陆坡、海沟等。
3.气候与气象:气候描述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
气象则研究短期的天气变化。
世界气候基本可以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种。
三、世界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分布不均,一般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稀疏。
人种根据肤色等体征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2.语言与宗教:世界上的语言众多,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宗教方面,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3.聚落与城市:聚落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
城市是聚落的一种高级形式,通常有较大的规模,更多的人口,以及更复杂的职能。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全球变暖等。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们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以上便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全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1. 自然地理
- 地球的构成与运动:地球的构造层次、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
- 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经纬度、地理位置的意义、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中国的自然地理
- 主要山脉与高原:长江、黄河、青藏高原
- 主要水系与湖泊:长江、黄河、淡水湖
- 主要气候带与气候区划:亚热带、温带、寒带
3. 国际的自然地理
- 主要洲际水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主要洲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主要自然区域:南极洲、亚马逊雨林、撒哈拉沙漠
4. 人文地理
-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 区位与交通:地理区位的意义、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重要性
- 居住与居住区:城市和农村、居住区的特点和分布
5. 中国的人文地理
- 主要城市与区域:北京、上海、广州、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主要经济区域和产业: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开发区
- 主要人口迁徙:农民工流动、城市化进程
6. 国际的人文地理
- 主要国际贸易港口:上海港、新加坡港、鹿特丹港
- 主要城市与区域:纽约市、东京都、伦敦、巴黎
- 主要旅游目的地:巴黎、罗马、纽约、伦敦
以上所列知识点涵盖了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全册内容。
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学生们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初一地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汇总:
1.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结构与成分:地壳、地幔、地核
- 地球的运动:自转与公转
-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球形的
- 区域标准时间:时区的划分
2. 大气层和天气
-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热层
- 大气层的功能:保温、保护、维持气候平衡
- 天气现象与气象要素:气温、湿度、气压、风
- 大气环流系统
- 天气图和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和表示方法
3. 中国的自然地理
-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经73°33′至135°05′,北纬18°03′至53°33′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台地、沙漠、草原、湖泊、河流、海洋等
- 中国的气候特征:亚洲季风气候,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
- 中国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4. 世界的自然地理
- 世界的自然地理区划:大洲、大洋、山脉、平原、河流、湖泊、沙漠等
- 世界的气候带: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
- 世界的人口分布
- 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
5. 地理信息技术
-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和应用
- 卫星遥感的概念和应用
-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和应用
这只是《初一地理上册》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根据教材具体内容进行学习和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主要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主要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球体。
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1、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③、自成一个圆。
2、纬度: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
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
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
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0°经线为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根经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形状:圆球体。
两极稍扁,赤道稍鼓。
(2)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②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③经线和纬线(1)地轴。
地球自转轴。
(2)南极。
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北极。
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特点:①圆圈(南北极点除外。
)②不等长③指示东西(5)经线。
连接南北两级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点:①半圆②等长③指示南北④经度和纬度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为了区别处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1)纬度:① 0°~90°②0°指的是赤道,只有一条。
③0°~30°低纬 30°~60°中纬 60°~90°高纬④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
写法:如,20°N=北纬20°⑤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写法:如:20°S = 北纬20度。
⑥纬度越高,纬线越短,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2)经度:①0°~180°②0°指的是本初子午线,只有一条。
180°也只有一条。
③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写法:如,20°W = 西经20°④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写法:如,20°E=东经20°⑤东西南北半球划分。
(1)南北半球划分:赤道。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东西半球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20°W和160°E)组成的圆。
西经20°以西到东经160°为西半球,西经20°以东到东经160°为东半球。
(东经160°以东到西经20°为西半球,东经160°以西到西经20°为东半球)第二节地球的运动①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且地球不同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②地球的公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产生的地理现象:季节变化。
③春、夏、秋、冬四季。
(1)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
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
此时昼夜平分。
(2)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极有极昼现象(6月22日时是,其他时期有不同。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南极有极夜现象(6月22日时是,其他时期有不同。
)(3)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的春季。
此时昼夜平分。
(4)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
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北极有极夜现象(12月22日时是,其他时期有所不同。
)南半球昼长夜短,④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1)热带:有太阳光直射现象。
(2)北温带、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3)北寒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第三节地图①地图的基本要素。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多用线段表示,即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千米。
还有的地图采用数字比例尺。
(2)方向:指示地图上的方向。
地图上一般有指向标来判读方向,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地图既没有方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图例。
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②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
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3)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情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山顶:密闭等高线的最高层。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出突出。
鞍部:两山顶之间。
陡崖:等高线相当密集或重叠。
(5)三大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
3、地形剖面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①地球?水球?(1)加加林(苏联人),世界上第一位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②七大洲和四大洋。
(1)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大洋。
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
(3)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运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①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②板块的运动(1)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2)全球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板块运动的方向:→←为相对运动,←→为相反运动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①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第二,同时刻,不同的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3)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1.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2.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
3.天空中经常有云。
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
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
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1.风杆:风杆的顶端指向为哪个方向,就是来自表示风来自这个方向。
一条杆表示两级。
(2.风旗:一个旗8级,两个旗10级。
(4)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
蓝色表示海洋。
白色表示云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第二节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①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