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

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B.江左,古指江西。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隋唐时指洛阳。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B.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

C.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

D.《颂》,是《诗经》六义之一,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为歌颂祖先功业。

5.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等。隋唐时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元代时行省下设路、府、县,形成了三级地方行政制度。

C.大司农:古代官名,秦汉时属于全国财政经济的主管官,后逐渐演变为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之官。

D.赙赠: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届时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

6.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子,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世族,是齐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后裔,是齐国二守之一。

B.士大夫是对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是军事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C.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如西汉时的“三公”是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等。

D.木治,可以解释为古代木制的手铐。据梁端往:“《太平御览》引注云:‘木治,梏也。”

7.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任免升降官职有专用术语,“擢”“迁”指升迁,“权”“知”指暂代官职。

B.京畿,国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西汉分治京畿地区的三种职官或其所辖地区合称“三辅”,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C.谶纬,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预决吉凶的隐语、图记;纬是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

D.尚书省,唐代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下辖吏、礼、刑、户、工、兵“六部”。

8.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通过殿试录为三甲的,都称进士。

B.“漕运”是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地方的运输方式。

C.“献俘”是一种军礼,军队凯旋,向皇帝敬献战俘,以示战功。

D.“檄”是一种重要文书,其用途主要是任命各级官员、征召晓谕或声讨揭发罪行。

9.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牒,有时指我国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为证明某事的文件,如“度牒”。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中国古代帝王把冬至日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此即“践阼”。

10.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倭,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我国东南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倭”字起初并没有贬义,在日文中同“大和”的发音相同。

C.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专供古代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并非全是阉人,又称为内官、内臣等。

D.少保,官名。明清时皆为从一品。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后成为虚职。

11. 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龆龀”亦作“龆齓”,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等。

B.“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六国时就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

D.“度支尚书”是官名,三国魏文帝设置,即掌管贡赋和税租的首脑。“度支”,即量入为出之意,到唐代,改称户部。

1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其中“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削籍:文中指削除户口册中登记的名字,将身份变成流民后流放到边疆。

c.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

D.考课:指对各级官吏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与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1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

B.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C.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

D.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百文。

1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转越骑校尉”“领临淮太守”“迁吴兴太守”的转、领、迁都是指官职的调任。

B. “永泰元年”中“永泰”是皇帝的年号,“元年”是指新年号开始使用的第一年。

C. 三公,历朝所指具体职称各有不同,但都是朝廷最尊显的三个职衔,其下设九卿。

D. 白丁、布衣、黔首、匹夫、黎庶、苍生、氓等,都是秦以后常见的对平民的称呼。

15.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子女在父母去世后,饮食从简,停止娱乐,以示哀悼。

B.高祖,一指曾祖父的父亲;一指皇帝谥号,多用于开国皇帝。

C.节,指符节。它是古代君王赋予使臣出使时的凭证,持节者代表君王或国家。

D.搢绅,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

16.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郎中,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宋代以后,也称医生为郎中。

B.擢,提拔官职,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如本文中的“授”“出”

“举”等,就含有授予或者调动官职的意思。

C.日晡,即晡时,汉代将十二个时辰命名为“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晡时对应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