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地位问题资料
中国的妇女地位与性别平等
中国的妇女地位与性别平等在中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和多民族国家,妇女地位与性别平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如今,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妇女地位的现状,并分析相关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妇女地位的变迁中国妇女地位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妇女地位。
例如,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增加了对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等问题的打击力度。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女性参与教育、就业和政治等领域。
在教育方面,女性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女性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就业方面,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数量逐渐增加,并且在一些新兴和高科技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政治方面,女性在决策层面的代表性也在逐步提高。
二、性别平等的挑战然而,中国在性别平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社会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
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某些地区和社会组织对女性的权益保护仍然存在缺失。
其次,职场性别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
女性在就业、晋升和薪酬方面仍然面临着一定的不公平待遇。
再者,家庭和职业生活之间的平衡也是一个挑战。
由于传统观念和家庭责任的压力,女性在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之间难以取得良好的平衡。
三、应对措施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中国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落实和监管。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等问题的打击力度,确保女性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此外,教育是解决性别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需要推广性别平等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和家庭成员的性别意识和平等观念。
在职场方面,企业和员工应当共同努力,消除职场性别不平等现象。
企业应该公正评价和提升员工的能力,促进男女员工的平等机会。
同时,政府可以引导和推动企业提供更多的女性就业岗位和晋升机会。
在家庭和职业生活平衡方面,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婴儿照顾假、弹性工作时间等政策措施,以支持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呈现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和相关分析。
该调查针对中国妇女的职业发展、教育程度、家庭状况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展开,并通过量化数据和统计分析揭示了女性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地位和权益状况。
在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中国妇女在社会地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职业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发展方面,中国妇女在就业率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根据数据,中国妇女的就业率高达XX%,远高于过去几年的水平。
然而,尽管就业率显著提高,女性在职位晋升和薪资待遇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数据表明,女性在高级职位中的比例仍然较低,且女性的平均工资相对较低。
二、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妇女的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
实际上,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远高于过去几十年的水平。
然而,尽管取得了进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女性在某些专业中的比例仍然偏低,如工程学和科学技术领域。
此外,根据调查,女性升学和就职时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三、家庭状况中国妇女在家庭状况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自主性。
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推迟结婚和生育,追求事业发展。
此外,有关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的数据也显示出一定的改善。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妇女在家庭中受到暴力和歧视的困扰,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相关的法律保障和社会支持。
四、社会地位在社会地位方面,中国妇女的参政议政权利逐渐得到认可和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政治领域的代表性角色在逐步增加,妇女组织和女性领导层在决策层面逐渐增加。
此外,社会对性别平等的认知也在不断增强,增加了推动性别平等的机会。
然而,尽管中国妇女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职场性别歧视的问题,女性在高级职位和决策层中的代表性仍然较低,以及在家庭中受到暴力和歧视的问题。
此外,教育和培训等领域也需要更加注重性别平等的问题。
综上所述,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报告显示了中国妇女在职业发展、教育程度、家庭状况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分析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为了生息 繁衍,统治者对婚姻的要求沿袭了汉代法律的宽 松规定。而玄学兴起,儒学处在相对低潮的发展 阶段:在家庭法领域,妇女的地位略有提高,东 晋时甚至出现了以女休夫的情形。妇女再婚,也 较为普遍,刘宋朝的公主普遍和驸马不和,纷纷 被皇帝准许离婚再嫁。
宣传、民政、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从自身职能
出发,大力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 积极建立完善有利于女孩成长、妇女发展的社会 经济政策,保障女婴安全出生,严肃查处损害妇 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新中国成立后
妇女的政治地位明显提高 新中国废除了一切歧视、压迫妇女的 法律,并赋予了女子同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妇女真正成为国家 的主人。
妇女获得了经济独立权 新中国的法律规定,妇女与男子有平等 的劳动就业的权利、同工同酬的权利。建国后,广大妇女纷纷走 出家门,参与共和国建设。
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新中国建立后,宪法赋予了妇女同 男子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群众进行扫 盲,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夜间学校、民办学校、识字班等等。
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妇女们服饰方面最先焕发出解放意
识。女性解放直接表现为具体的服饰形式变革。 婚俗的变化也是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重要内容 之一,女性追求自由恋爱; “新旧并存,中西共用" 是这一时期婚姻习俗演变的主要特点。
天足形成网络,成为清末在中国倡行放足运动的 主要力量,正是他们的艰苦工作最终将放足运动 推向整个社会。
其地位的下降是随着周朝或者儒教的出现而形成 的。周朝时期,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能 否维系取决于丈夫的好恶:丈夫愿意维系,她是 丈夫的附庸;丈夫不愿维系,就要被丈夫扫地出 门。
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地位与权益问题
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地位与权益问题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时代,对于妇女地位与权益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与探讨。
封建时代的中国,妇女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限制和压迫,但也有一些妇女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一定的权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妇女地位与权益问题。
首先,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在家庭中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
尽管封建时代的中国普遍流行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男子是家族延续的根基,而女子则被视为嫁出去的人,但是在一些富裕或世家的家庭中,女性却有一定的权力。
她们可以管理家庭中的财产,并在丈夫不在家时代理家务事。
这一点在《红楼梦》中的贾母和贾政的形象中有所体现。
其次,封建时代的妇女可以通过固守传统妇女角色来获得尊重与崇高地位。
在封建社会中,传统的妇女角色是坚贞贤淑的母亲、贤妻良母和贤女儿。
这些传统观念认为妇女应该侍奉丈夫、照顾家庭、生育传承,因此,一些妇女通过忠贞的妇德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敬重。
古代诗歌中讴歌妇女纯洁贞矢的作品也是对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一种表达。
然而,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局限性与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封建制度中的重男轻女思想使妇女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无法享受与男性相等的待遇和权益。
封建社会中的女性通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剥夺了她们自主选择的权权利。
他们不能选择任何副业,并且没有选举和参与决策的权利。
这种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限制了女性的自由与发展,并导致了妇女权益的丧失。
不仅如此,封建社会中的女性还受到严格的家族主义约束。
家长制度对于妇女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婚后。
这种制度使得女性在婚后成为丈夫一家的一员,失去了与原生家庭的联系,受到丈夫和岳父母的支配。
这种亲族关系的束缚不仅限制了妇女的行动自由,也使得她们无法追求自己的职业与经济独立。
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一些规模较小的女权运动开始出现。
妇女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存在被侵犯的问题,并采取行动来争取平等与自由。
这一过程在晚清时期尤其明显,民主与平等的思潮为妇女争取了更多的权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1. 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妇女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了解和评估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本文旨在分享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妇女的现状和困境。
2. 调查背景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于XX年开始,历时一年,覆盖全国各地的城市和农村地区。
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面访相结合的方式,共计收集了XX个家庭的数据样本。
3. 教育水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整体教育水平呈上升趋势。
与第一期调查相比,妇女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有明显增加。
然而,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此外,妇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就读比例相对较低,仅占总人口的XX%。
4. 就业与工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的就业状况总体稳定,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城市妇女的就业率要高于农村妇女,且市场竞争激烈。
然而,妇女在职场中的晋升机会相对较低,很多女性在就职后面临着职业生涯发展上的瓶颈。
此外,妇女的平均工资也依然低于男性。
数据显示,男性平均工资比女性高出XX%。
5. 家庭角色和家务劳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妇女在家庭角色和家务劳动上承担着重大的负担。
妇女在家庭中的责任使得她们难以充分参与到职业生涯中。
数据显示,妇女平均每周家务劳动时长远远超过男性,占据了她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6. 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在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方面,调查显示中国妇女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妇女的养老金待遇相对较低,尤其是农村妇女。
同时,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仍然存在。
数据显示,XX%的受访妇女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或性别歧视,这让她们感到无助和不安。
7. 政策影响和改善方向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益保障。
调查数据表明,近年来政府的政策措施开始发挥积极的作用。
女性就业率不断提高,一些地方政府还加强了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
然而,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性别平等意识和落实相关法律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地位的变迁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妇女地位的现状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妇女地位普遍较低。
受封建思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妇女长期处于家庭和社会的边缘地位。
她们的社会参与度低,教育和就业机会有限,缺乏独立人格和法律地位。
尤其在农村地区,妇女的境况更为不堪,缺乏土地和资源,饱受封建礼教束缚。
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妇女地位的变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妇女地位逐渐发生了积极变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妇女发展的政策,如《妇女权益保障法》、《儿童权益保障法》等,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权利。
妇女群体的地位也因经济政策的改革而得到提升。
家庭经济条件逐渐改善,妇女的受教育机会增加,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地位逐渐提升。
三、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妇女地位的深度变迁改革开放后,我国妇女地位迎来了深度变迁。
在教育领域,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增加,高等教育学校录取比例、硕士及博士学位的获得率等均有显著提高。
在经济领域,妇女在各行各业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不仅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开始涉足科技、金融、管理等领域,一些妇女还成为了企业家和创业者。
在政治领域,也逐渐有了更多的女性站上了舞台,成为了政治领域的重要人物。
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男女平等的家庭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四、改革开放后我国妇女地位的广度变迁除了深度上的变迁,改革开放后我国妇女地位的广度变迁也值得关注。
从妇女的地位来看,改革开放后的我国妇女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社会地位,更多的妇女开始在社会各个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在社会事务中,妇女的参与程度与角色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仅只是家庭中的一个支持者,更多的妇女开始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来。
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地位变迁的展望未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我国妇女的地位将继续得到更大的改善和提升。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妇女将会以更加自由、平等、自信的姿态,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展现出更大的力量和潜力。
中国妇女地位问题资料
一、古代在人类历史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性曾经占据过生产和生活的主导地位。
随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女性逐步由主导变为男性的附庸。
在中国父系社会形成发展过程中,女性被驱赶到一个有别于男性的生活空间,从而导致女性集体的沉默。
生产本身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无论是哪一种生产,女性最初都是处于支配地位的。
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女性也曾经占据过主导地位。
世界各民族的发展史,以确切的材料证明史前时期都存在过一个母系社会。
根据文献学、古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世界范围内的母系氏族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特征:第一,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决定了男女分工,从事采集的女性比较从事渔猎的男性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生活资料。
第二,群婚制的婚姻形式,使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而氏族成员的世系只能根据女性的系统来确定。
第三,由于上述自然的、人文的原因,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因而也就成为社会的中心与秩序的代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耕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拥有较强体力的男性在生产部门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
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
"生产地位的改变,导致妇女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的整体滑落。
在父系社会里,男性的作用和地位提升,日益成为物质生产、社会组织中的主角,妇女被排斥于生产领域之外,从事为父系家族生育下一代的人口生产、家务和其他"私人事务"。
"古代妇女谋生能力也只限于一定范围,'职业妇女'古即有之,也许做得有声有色,但其不出巫、娼妓、女仆、乳母、媒婆、牙婆、稳婆、药婆、卖婆、女红等不甚了了的行业。
中国妇女的生活限制已发展到极点。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地位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地位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一直备受关注。
尽管受到男尊女卑的观念限制,但女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将总结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女性地位的低下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压迫使女性地位长期处于低下。
男尊女卑的观念使得妇女无法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决策,只能囿于家庭、婚姻和家务劳动。
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等传统道德观念进一步限制了女性的个人发展和自由。
二、女性地位的提升1. 周朝:周朝开创了“九夫人女高祖”的制度,女性有机会参与政治决策,并通过安排婚姻来扩大势力。
2. 魏晋时期:魏晋时期出现了“女权思潮”,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有独立的思想和行动空间。
3. 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女性地位得到相对提高,一些富有和地主阶层的女性通过参与经商活动或与地主联姻来扩展自己的社会地位。
4. 南宋时期:南宋时期的诗人李清照、刘仁甫等女文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女性的诗词创作和才情得到广泛认可。
5.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女性地位相对提高。
性教育得到重视,女子学堂兴起,一些女性通过才艺和文化活动登上社会舞台。
三、女性地位的局限尽管女性地位有所提升,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仍有很多局限。
女性在政治上没有实质权力,不能参与决策和统治。
女性在经济上也受到限制,男权社会婚姻制度限制了女性财产的独立拥有和继承权益。
此外,封建礼教和家庭主义观念对女性的自由和发展形成了障碍。
四、现代女性地位的改变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女性地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解放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婚姻法》的颁布、女性的参政权利、就业机会的增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地位和权益。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女性仍面临诸多困境。
职场就业歧视、家庭责任负担增加、性别暴力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推动性别平等仍然是社会的重要议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改革。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一、引言妇女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了解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对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0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妇女参与调查。
问卷包括妇女教育水平、就业状况、家庭地位、社会参与度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三、妇女教育水平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妇女的教育水平逐渐提高。
有67%的被调查者在小学及以上程度受过教育,其中27%的妇女拥有大学学历。
然而,教育程度的高低仍然对妇女的社会地位产生较大的影响。
高学历妇女的就业机会更广泛,收入水平也更高,而教育程度较低的妇女则更多地受限于家庭角色和传统性别观念。
四、妇女就业状况在妇女就业方面,调查显示中国妇女的就业率逐年上升。
然而,妇女在职场上仍然面临着很多困境和不平等待遇。
调查发现,妇女的平均工资普遍低于男性,性别差距较大。
此外,女性在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上也常常面临着阻碍。
家庭责任和传统性别角色的压力成为妇女事业发展的一大限制。
五、家庭地位与社会参与度虽然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家庭地位与社会参与度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矛盾。
调查显示,大多数妇女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很少有时间参与社会活动。
这导致了妇女在社会决策和政治参与方面的受限,妇女在决策层面的代表性较低。
六、妇女权益保障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中国政府制定了多项法律和政策来保障妇女的权益。
例如,性别歧视禁止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然而,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调查显示,许多妇女表示在就业、教育和社会地位方面依然感受到不公平和不平等。
这需要加强法律和政策的宣传与执行力度,打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七、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1.加大对妇女教育的投入,提高妇女的素质和能力。
2.促进妇女在职场上的平等待遇,消除性别差距。
3.减轻妇女家庭责任,为她们创造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
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推荐五篇)
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推荐五篇)第一篇: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年1月调查地点:黑龙江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调查方式:调查员入户访谈黑龙江省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日前正式出炉,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妇女地位在多方面有了明显进步,特别是健康和教育两项指标追平男性;但在经济和政治参与两项指标上与男性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据统计,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继1990年和2000年第一、第二期调查之后,联合进行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调查,以 2010年12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经济、社会保障、政治、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法律权益和认知及性别观念和态度。
省妇联和省统计局共选取13个市(地)、44个县(区)、220个村(居)委会的3300个家庭户被抽取为调查样本户,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由调查员入户访谈方式完成。
一、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家庭地位满意度高调查显示,我省妇女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6成以上的妇女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良好,没有受到慢性病和妇科病的困扰。
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明显提高。
我省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64年,比2006年两个规划监测统计数据提高0.44年。
青年女性受教育年限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
女性参与社会管理较为积极。
95.8%的女性关注“国内外重大事务”。
13.7%的女性至少有过一种民主监督行为,12.3%的女性主动给所在单位、社区和村提过建议。
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比较高,家庭事务的决策也更加平等。
绝大多数女性对自己的家庭地位表示满意;妻子参与买房/盖房、家庭生产/经营和投资/贷款等家庭重大事务决策的比例分别为79.9%、78.7%和82.5%。
二、家庭财产拥有率低于男性家务劳动时间为男性两倍以上调查显示,我省女性在业率明显低于男性,劳动收入和家庭财产拥有率与男性差距较大。
女性在业率为60.2%,比男性低21.5个百分点。
妇女地位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妇女地位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妇女地位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妇女的地位问题表现形式各异,但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不平等,受到歧视和限制。
妇女地位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和传统观念,也受到政策、法律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解决妇女地位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包括改变社会观念、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妇女的教育和就业机会等方面。
本文将从妇女地位问题的表现、影响、原因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妇女地位问题的表现及影响1.在家庭中,妇女往往承担着照顾家庭、抚养子女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家务劳动,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很多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缺乏话语权和决策权,甚至面临家庭暴力和性别歧视。
2.在职场中,妇女往往面临性别歧视和职业发展的障碍。
很多女性因为生育和家庭责任而受到职业发展的限制,甚至遭遇性骚扰和不公平的薪酬待遇。
3.在政治领域,妇女的参与度较低,很少能够获得政治权力和决策权。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妇女甚至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无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妇女地位问题的存在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首先,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低地位容易导致社会不公平,家庭不和谐,增加家庭纠纷和矛盾。
其次,妇女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受到限制,影响了社会的劳动力资源和创新能力。
最后,妇女在政治领域的缺席也会导致政策和发展规划的不完善和不公正,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利益的不均衡。
二、妇女地位问题的原因妇女地位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1.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传统观念中普遍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思想,认为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具有主导地位,而女性应该依附于男性,服从男性的安排和要求。
这种思想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形成,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对待妇女地位的态度。
2.社会结构和制度的限制。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研究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研究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始终显得不够重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上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女性社会地位进行研究。
一、女性教育问题女性教育问题是中国女性社会地位较早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过去,女性教育往往被忽视,许多女性只能够在家里侍奉家人而无法接受正规教育。
这导致许多女性在人生道路上没有足够的自由和选择。
如今,中国女性的教育机会有了大幅提升。
女性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享受到全面的教育机会。
这种变化是积极的,因为女性将比以往更容易获得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二、女性家庭角色问题在中国社会中,家庭角色分工一直是以男性为主的。
在过去,女性是传统家庭的管理者,在家庭的照顾和抚养孩子方面承担了很多责任。
这种角色分工限制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选择的权利。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改变这种传统的分工方式。
如今,男性也开始扮演更多的抚养孩子和家庭照顾的角色。
这种变化使得女性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自由来追求自己想要的事业和生活方式。
三、女性劳动力市场问题女性对劳动力市场的贡献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过去,女性甚至没有在家庭外工作的机会。
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显著改善。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了职场中的一员。
她们能够得到与男性同等的工作机会和待遇。
这种趋势有助于缩小性别的差距,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四、女性权利保护问题女性在中国的权利保护一直是一个尖锐的问题。
尽管有许多法律规定保护女性权益,但在实践中,许多女性仍然遭受性别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
举例来说,性骚扰开始被视为非法行为并受到惩罚。
此外,就业机会和薪水的平等问题正在得到关注。
五、女性在政治中的角色女性在中国政治中的角色一直不够突出,这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虽然中国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女性领导人,但在整个政治体系中,女性仍然处于少数派。
妇女地位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妇女地位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妇女地位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是指女性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所处的地位和状态不如男性。
这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妇女地位问题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妇女地位问题的原因1.性别歧视性别歧视是导致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
在很多社会中,人们普遍将男性视为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而女性则被边缘化。
男女在职业、家庭责任、教育和政治等领域中的体验差异和限制也是性别歧视的表现。
2.经济因素贫困、失业和收入不足是导致妇女地位低下的重要因素。
妇女普遍比男性更容易遭受经济剥削和不公平待遇,更容易陷入贫困和失业的困境。
此外,女性往往在工资、福利和职位晋升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直接影响了她们的社会地位。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是导致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之一。
某些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中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和传统,这些观念和传统导致了女性的边缘化和压抑。
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女性往往无法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权。
4.教育问题教育不足也是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之一。
在很多地方,女性受到的教育比男性少,教育质量也不高。
这导致女性在职场和社交场合的竞争力不足,难以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高的收入。
妇女地位问题的解决方案1.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加强法律法规保护是解决妇女地位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政府应加强对性别歧视的打击,制定和完善女性保护法律法规,并切实执法。
此外,通过减轻女性的家庭和育儿责任、强制保障女性的权利和福利等方式,制止和减少性别歧视。
2.提高教育水平教育是促进妇女地位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加强教育投入,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鼓励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并培养稳定的职业和生计技能。
同时,学校也应针对女性生涯规划和性别平等教育,增强女性职场竞争力。
3.加强就业机会政府应采取措施,扩大并提高女性的就业机会。
这可以包括采取积极的歧视政策、通过减少家庭和养育责任以促进更大的参与度,并加强对女性创业的支持。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近年来,中国妇女地位的提升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解我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相关问题,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于近期发布了主要数据报告。
本次调查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出一些积极的变化,也指出了仍然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进一步提升妇女社会地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首先,报告指出,在教育领域,我国妇女受教育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妇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女性都可以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益,高中阶段的女性入学率也大幅提升。
此外,高等教育机会也更加平等,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
其次,在就业领域,妇女就业机会和工作条件都有了显著改善。
数据显示,近年来,女性就业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妇女在各个行业和岗位中的劳动参与度不断增加。
妇女的就业机会也更加平等,尤其在知识型、技术型和管理型工作中,女性的比例显著提高。
同时,妇女职工的平均薪资也有了明显增长,工资福利待遇在不断改善。
然而,报告也指出,妇女社会地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性别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在法律层面上,我国对于性别歧视有明确的禁止,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某些机构或企业对女性在招聘、晋升和报酬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其次,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平衡问题也引起了关注。
许多家庭对女性有着更加固定的期望和角色刻板印象,导致女性在工作和家庭责任之间难以平衡。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在法律层面上,需要更加严格地执行和监督性别歧视的禁止,加大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建议加强对妇女权益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女性对于自身权益的意识和维权能力。
此外,建议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下,引导妇女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推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平衡。
总之,揭示了我国妇女社会地位的一些积极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妇女的地位问题
中国妇女的地位问题第一篇:中国妇女的地位问题中国妇女的地位问题综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主张男女平等、倡导女权主义的思潮已有一两百年,如以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为标志,则有160年。
国际社会公认的为凸显妇女社会地位和合法权益的节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迄今也已历经了98个年头。
在中国,随着一代伟人毛泽东半个世纪前发出:“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了。
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到!”和“妇女能顶半边天”等重视妇女地位及作用的最强音,特别是1954年我国《新婚姻法》颁布执行后,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男人与女人似乎真的可以平分秋色,各顶半边天了。
一时间中国大地上职业女性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真正改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从而彻底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但是,这样的解放来得太快太猛,以至于没有反应过来的反而是女性自己,随着经济地位的大幅改变,女性在对自我解放的认识上并没有得到很大发展。
这主要在于这样的解放并非自主的抗争,而是带有外力的推动性,以至于重男轻女的问题仍然严重。
随着计划生育的普遍开展与教育的发展,更多人真正的摆脱了男尊女卑的思想,两性更加趋近平等。
然而,在农村的女性地位仍然不容乐观,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在同等的家庭条件下,一般仍然选取男性接受教育,然而,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遥远的明天,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完善的解决。
中国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取缔的“色情场所”又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兴盛于城乡各地,各类“三陪女”、娼妓或者说“性工作者”穿梭于忽明忽暗的世界,过着出卖肉体和灵魂的生活,并诱发出一个经济效益颇为壮观的新兴产业——娱乐业(包括色情业、博弈业等)。
无比悲哀的是,妇女在上述那些“观念创新”的“开放者”眼中已不是“人”了,地位不地位的根本就无从谈起。
一部分中国妇女,尤其是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妇女在孕期得不到任何劳动保护,或者因怀孕而丢失了工作。
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摘要:中国妇女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和不平等现象。
本调查报告旨在探讨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妇女权益的平等和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1. 引言妇女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和劳动力,其社会地位和权益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和妇女组织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妇女的地位和权益。
2. 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通过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显著提高。
越来越多的妇女获得了高等教育,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有了显著的贡献。
然而,妇女在某些领域仍然面临着性别歧视和职业限制。
3. 就业机会和平等待遇调查发现,在中国,女性在就业机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然而,一些行业和领域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女性在薪酬、晋升和权力方面仍然不如男性。
建议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反性别歧视的法律保护和促进妇女在职业上的晋升。
4. 婚姻和家庭地位调查显示,尽管婚姻和家庭地位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进展相一致,但传统的思维模式仍然对女性的地位产生一定影响。
婚姻中的家庭责任仍然是女性首要的角色,妇女在家庭决策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建议加强家庭平等意识的教育,并促进家务分工的公平。
5. 妇女在政治领域的参与调查显示,妇女在政治领域的参与度有所提高,但与男性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建议政府加强女性在政治决策中的参与,并通过推动性别平等法律来促进妇女在政治领域的发展。
6. 总结和建议中国妇女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的提升,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不平等。
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权的普遍平等,我们建议政府和妇女组织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促进性别平等,并创造更加公正的环境。
结论: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平等和挑战。
政府、妇女组织和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法律保护,促进妇女权益的平等,提高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妇女地位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妇女地位问题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妇女地位问题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关注焦点,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妇女面临着诸多的不平等和歧视,影响着她们的权益和发展。
本文将从妇女地位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入手,探讨妇女地位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方案,希望可以为改善妇女地位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妇女地位问题的现状和影响1.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平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子女照料工作,但她们的工作往往不被社会所重视。
部分地区的传统观念认为妇女的地位应该居于家庭的次要位置,这导致了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不平等的现象。
2.妇女在社会中的就业和教育机会不足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妇女缺乏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导致她们在社会中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妇女的经济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无法获得经济独立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3.妇女在政治参与中的地位较低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妇女在政治参与中的地位较低,很少有机会参与到政治决策中。
这导致了妇女的声音很难被听到,她们的利益和权益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妇女地位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也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解决妇女地位问题,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妇女地位问题存在的原因1.传统观念对妇女地位问题的影响许多地区的传统观念认为妇女应该在家庭中承担家务和子女抚养的责任,而忽视了她们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传统观念对妇女地位问题的存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社会制度的不公平性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公平性,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缺乏平等的社会制度,也使得妇女地位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善。
3.经济发展水平不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了妇女在教育和就业方面的机会不足。
缺乏经济条件,也使得妇女难以获得独立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了妇女地位问题的存在和恶化,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原因,才能够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妇女的地位。
中国现代社会的妇女地位
中国现代社会的妇女地位妇女是社会的半边天,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现代社会,妇女的地位不断提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妇女在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和挑战,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妇女发展和平等。
一、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妇女地位低下,被束缚在家庭和家族内部,没有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权利,甚至只是男性的附属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妇女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和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妇女发展和权益,推出了许多政策措施,包括实行男女平等的原则、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法律保障妇女权益等。
妇女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二、妇女在职场的地位在中国现代社会中,妇女已经成为了职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根据2018年的数据统计,中国女性就业率已经达到了64.5%,超过了许多国家。
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各行各业,甚至进入了一些以前被认为是男性专属的领域,例如IT、金融等。
然而,尽管职场性别平等的意识逐渐提高,但是女性仍然面临着许多性别歧视,例如少女问题、职场晋升难等。
许多女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得到与男性相同的机会和待遇。
三、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的角色妇女在家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和组织者,还需要承担许多年幼和老年人的照顾责任。
此外,在社会生活中,妇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建设中,妇女参与非常广泛,例如组织义务劳动、捐款、志愿服务等。
然而,尽管妇女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仍然面临许多种种困境和挑战。
一些家庭和社会传统观念影响了妇女的地位,例如“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
此外,妇女在某些领域的权益和地位还需要不断攻坚,例如平等参与经济、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活动和机会。
四、妇女权益的重要性妇女权益的保障和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女性对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影响十分显著,比如说女性对于家庭和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不可替代,女性更多的参与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妇女地位问题资料
一、古代在人类历史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性曾经占据过生产和生活的主导地位。
随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女性逐步由主导变为男性的附庸。
在中国父系社会形成发展过程中,女性被驱赶到一个有别于男性的生活空间,从而导致女性集体的沉默。
生产本身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无论是哪一种生产,女性最初都是处于支配地位的。
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女性也曾经占据过主导地位。
世界各民族的发展史,以确切的材料证明史前时期都存在过一个母系社会。
根据文献学、古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世界范围内的母系氏族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特征:第一,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决定了男女分工,从事采集的女性比较从事渔猎的男性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生活资料。
第二,群婚制的婚姻形式,使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而氏族成员的世系只能根据女性的系统来确定。
第三,由于上述自然的、人文的原因,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因而也就成为社会的中心与秩序的代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耕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拥有较强体力的男性在生产部门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
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
"生产地位的改变,导致妇女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的整体滑落。
在父系社会里,男性的作用和地位提升,日益成为物质生产、社会组织中的主角,妇女被排斥于生产领域之外,从事为父系家族生育下一代的人口生产、家务和其他"私人事务"。
"古代妇女谋生能力也只限于一定范围,'职业妇女'古即有之,也许做得有声有色,但其不出巫、娼妓、女仆、乳母、媒婆、牙婆、稳婆、药婆、卖婆、女红等不甚了了的行业。
中国妇女的生活限制已发展到极点。
中国的女性地位与妇女运动
中国的女性地位与妇女运动中国的女性地位与妇女运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的演变与妇女运动密切相关,其中包括了近代的维新、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女性地位提升。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系统地探讨中国的女性地位与妇女运动的历程。
一、中国女性地位的维新与妇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女性地位在近代维新运动中逐渐受到关注。
19世纪末,一批先进思想家开始呼吁妇女解放,提倡妇女平等的权益。
作为中国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梁启超、康有为等人深刻认识到妇女解放对于国家现代化的意义。
然而,在妇女解放战争时期,女性地位依然低下。
国家的混乱与战争导致了女性权益的进一步被忽视。
妇女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女性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解放军妇女和妇女志愿军的出现引起了全社会对女性地位问题的重视,但妇女解放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二、中国女性地位的改革开放与妇女权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地位的提升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教育的普及和女性就业机会的增加,为女性地位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的妇女权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护女性的权益,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同时,妇女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改善妇女地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女权运动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一些妇女团体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比如推动妇女参与政治、提倡家庭暴力的防范等。
三、未来的发展与女性地位尽管中国女性地位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与问题。
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妇女在家庭和职场上承受着双重压力。
同时,性别歧视、职场歧视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保护和社会关注。
为了改善女性地位,持续推进妇女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在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女性教育,培养女性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提高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参与度。
同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打击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促进妇女事业的公平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代在人类历史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性曾经占据过生产和生活的主导地位。
随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女性逐步由主导变为男性的附庸。
在中国父系社会形成发展过程中,女性被驱赶到一个有别于男性的生活空间,从而导致女性集体的沉默。
生产本身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无论是哪一种生产,女性最初都是处于支配地位的。
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女性也曾经占据过主导地位。
世界各民族的发展史,以确切的材料证明史前时期都存在过一个母系社会。
根据文献学、古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世界范围内的母系氏族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特征:第一,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决定了男女分工,从事采集的女性比较从事渔猎的男性能提供相对稳定的生活资料。
第二,群婚制的婚姻形式,使子女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因而氏族成员的世系只能根据女性的系统来确定。
第三,由于上述自然的、人文的原因,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因而也就成为社会的中心与秩序的代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耕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拥有较强体力的男性在生产部门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
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
"生产地位的改变,导致妇女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的整体滑落。
在父系社会里,男性的作用和地位提升,日益成为物质生产、社会组织中的主角,妇女被排斥于生产领域之外,从事为父系家族生育下一代的人口生产、家务和其他"私人事务"。
"古代妇女谋生能力也只限于一定范围,'职业妇女'古即有之,也许做得有声有色,但其不出巫、娼妓、女仆、乳母、媒婆、牙婆、稳婆、药婆、卖婆、女红等不甚了了的行业。
中国妇女的生活限制已发展到极点。
"女性从事的人口生产和低贱职业只被看做一种本能的和私人的活动,而非社会性的劳动,其表征孕育生命的光环被与自然和社会的抗争中占绝对优势的男性的体魄和力量所打碎,女性因生存上的弱势而处在了相对次要的、第二性的位置,最终成为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变为男性的附庸。
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整体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剖析,有学者这样总结:第一,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从属地位是历史根源。
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居主导地位,妇女则以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为主。
随着母权制"十分自然地过渡"为父权制,"尤其是随着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的产生,......家务的料理失去了自己的公共的性质。
它不再涉及社会了,它变成了一种私人的事务;妻子成为主要的家庭女仆,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尽管妇女的劳动在家庭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妇女从事的纺织业对家庭、乃至封建国家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女性仍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处于被支配和从属地位。
究其原因:其一,女性从事的纺织业属于家庭手工业,仅供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和纳赋,而她们纺织所需要的原料仍然倚重于男耕。
况且土地的开垦、棉麻的种植,由于所需的劳动量大,主要由男子来承担。
在家庭中,男性家长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生产原料和生活资料(口粮)的提供者,而女性从事的纺织只不过是生产环节中的加工部分。
因此,妇女所从事的家庭纺织业当然不受重视,其劳动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要达到这一点,又要求个体家庭不再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
"恰恰相反,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个体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因而妇女也就无社会地位可言。
其二,在物质供应比较贫乏的古代社会,民以食为天,人们对衣着的追求远远少于对粮食的需求,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粮食的消耗则是每日不可缺少的。
因此,粮食的生产更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粮食的生产者--男耕者的经济地位自然高于从事纺织加工业的女性。
正是由于男女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的差异,男子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妇女则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
第二,古代宗法制和分封制剥夺女子政治权和独立的经济权是社会根源。
宗法制度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
由它构成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层中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阶梯,形成了我国奴隶社会基本政治制度。
土地分封制是按宗法上的嫡长子系统来进行的。
这样,宗法制和分封制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得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在一定意义上讲扩大了的宗族组织。
这种层层相属的宗法关系,使族权与政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上到下组成了一张严密的统治网。
在这个统治网中,同样有血亲关系的女子被排斥在政权之外,完全被剥夺了受封和爵位的继承权, 因而也就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和在社会中的地位。
因此,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完全剥夺了女子的政治权利和独立的经济地位,是造成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
第三,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和禁锢是思想根源。
由于封建礼教对"男尊女卑"地位的界定,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严重摧残了妇女的身心,禁锢了妇女的思想,约束着妇女的行为。
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封建礼教把妇女发挥作用的领域严格限制在家庭内部。
再次,封建礼教规定了男女双方在婚姻方面的不平等。
第一,男子可以一妻多妾,女子只能从一而终。
第二,男子可以休妻,女子不能离婚。
第三,妻死夫可再娶,但夫死妻则不能再嫁。
第四,封建国家以法的形式将妇女的从属地位加以定格则是制度根源。
首先,法律剥夺了女性的财产继承权。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作为女儿,在法律上没有财产继承权。
其次,封建法律规定了男女双方在婚姻方面的不平等。
法律规定丈夫有休妻的权利,如唐律正式把"七出"作为男子休妻的条件。
但是法律却剥夺了女子离婚的自由权。
再次,封建法律规定了男女同罪不同罚。
男女虽然犯了同种罪,但法律对其惩罚却完全不同。
汉律规定:丈夫与人通奸,只"耐为鬼薪";妻子与人通奸要处以极刑。
也就是说,同样是通奸罪,如果丈夫犯了此罪,只是象征性地罚他为宗祠砍木柴,但如果妻子犯了此罪,则要处以死刑。
恶逆、不睦、不义都属于"十恶",都是"常赦不原"的罪状,要处以死刑。
相反丈夫殴伤妻子则减轻或勿论。
从而使封建礼教规定的男女不平等和对妇女的种种限制以封建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使妇女低下的社会地位加以定格。
传统礼教(女教):值得一提的是,束缚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女子教材--《女四书》(《女诫》、《女论语》、《内训》、《女范捷录》)全是由女性写成。
而且,在封建社会,许多女性视"贞洁烈妇"、礼教规范等为理所当然,自觉地遵守甚至亲自执行(如裹小脚便是由母亲为女儿进行的)。
中国古代社会层出不穷的烈女、节妇,不得不说她们是中国古代封建女教的巨大成功,也是封建女教莫大悲哀!女四书:《女诫》--《女诫》成书于东汉, 作者班昭, 字惠班,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汉书》作者班固的妹妹。
班昭自幼博学多才, 在其兄班固死后,续写了八表和《天文志》,使《汉书》得以完成。
因长期出入宫闱, 为皇后和诸贵人师,故号"大家",以夫姓曹,又被称作"曹大家"。
《女诫》是班昭为教育其女而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女性劝诫著作。
《女诫》主要基于古礼与儒典阐述女子修身齐家之道,教育妇女柔顺之礼。
全书共分成七篇:一卑弱、二夫妇、三敬慎、四妇行、五专心、六曲从、七和叔妹。
《女论语》--《女论语》成书于唐朝, 作者宋若莘出生于唐代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宋庭芬以儒学闻名于世。
宋若莘共姊妹五人,都聪慧善文,若莘为长女,才华尤为出众。
唐德宗闻宋氏姊妹才名,将她们召入宫中,试以诗赋和经史大义,对她们的才华非常赏识,称她们为"学士先生"。
德宗更让若莘掌理宫中记注簿籍。
《女论语》是宋若莘仿《论语》体例, 以问答的形式, 用四言韵语, 阐述了妇德的内容,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行为规范。
《女论语》内容具体而丰富,可以说是一部女子训诫全书。
《内训》--《内训》成书于明朝, 是明成祖仁孝徐皇后为教育宫中妇女而作,后来颁赐全国。
徐皇后,明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女儿,自幼好读书,被称作女诸生。
徐皇后以传统的《女诫》等过于简略, 乃特别选辑了先人的女教典训, 较多地从理论上阐扬妇道。
《女范捷录》--《女范捷录》简称《女范》, 是明朝晚期儒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
该书以儒学的纲常之理作为"正内之仪", 除一般地阐述女教原理外, 特别大量地引述了历代的贞妇、孝女、贤妻、良母的封建典范,也列举了一些烈女和才女人物。
从内容上说,《女四书》与其他女训著作并没有多大不同, 主要阐述了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基本上秉承了封建纲常礼教思想对妇女的规定和要求。
但作者身为女性, 除了从一般社会认识角度来谈论女德问题, 还掺杂了自身的理解和感受, 所以《女四书》带有一定的感性成分,体现了女性独特的视角。
概括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女四书》强调,妇女要有卑弱意识, 要"明其卑弱",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家庭的卑弱地位,并要接受这一现实。
其二,《女四书》认为, 操持家务、孝顺公婆、服侍丈夫、教育子女, 是每个妇女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妇女不能以其为苦,而要"明其习劳"。
这需要妇女不仅要有无私奉献精神, 而且需懂得持家之道, 识大体,知轻重,待客有礼,营家有方。
其三,《女四书》主张,妇女应以守节为重。
古代对妇女较为宽容的表现:春秋战国时代几百年间战争频仍、人口损失惨重,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劳力,这使得婚姻所承担的繁衍人口任务更为重要。
于是,连青年男女的私奔在当时都不被绝对禁止,孀妇再嫁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贯彻法家思想,讲求国家利益至上,礼法道德传统相对受到忽视。
秦代家庭立法中,妇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拥有平齐地位,如妇女可杀死通奸丈夫,丈夫殴妻与妻殴夫同等处罚,等等。
反映在妇女再嫁的问题上,也就非常地宽容。
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当时的成文法律没有明确地限制妇女再嫁。
而实际生活中,妇女再婚的现象屡见不鲜。
古诗《孔雀东南飞》叙述东汉建安年间的故事,刘兰芝不见容于婆母,其夫被迫出之,回到本家之后,马上就有众多提亲者找上门来,可见妇女再嫁、即使是被出妇女的再嫁,都不是羞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