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总复习(七至九年级)
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所以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50篇经典文言文学习(附翻译答案精美排版)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50篇经典文言文学习(附翻译答案精美排版)1、顾荣施炙顾荣①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②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同坐③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
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
②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
炙,烤肉。
③同坐:同席的人。
【2012广东湛江】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应人请(曾经)B. 因辍己施.焉(给予)C. 同坐嗤.之(讥笑)D. 常有一人左右..相助(身边的人)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3.从顾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翻译: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
在宴会上,顾荣发觉那个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尝尝烤肉的神色,于是把自己那一份烤肉送给了他。
同席的人讥笑他,他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呢??后来遭遇战乱,顾荣渡江避难,每到危急时刻,常有一个人来帮助自已。
顾荣问那个人这样做的原因,原来那人就是当初接受烤肉的侍从。
答案:1.D(?左右?意为?帮助?)2.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呢?3.善有善报。
(或: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2、老马之智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③一寸而仞④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孤竹:诸侯国。
③蚁壤:蚂蚁掘巢时运出地面的泥土形成的土堆。
④仞:古代计量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叫做一仞。
【2013湖南湘潭】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春往而冬反.:(2)蚁冬居山之阳.:2.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一个成语)。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翻译: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1、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短文两篇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核舟记(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好版)1.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假设夫淫雨靠罪,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窑,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造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2.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环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假设夫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荻,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陈涉世家》一、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2、为天下唱通,3、固以怪之矣通,4、将军身被坚执锐通,二、一词多义1、书:乃丹书帛曰 ( )2、数: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得鱼腹中书 ( ) 卒数万人 ( )3、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4、将:上使外将兵 ( )又间另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 项燕为楚将 ( )5、故:广故数言欲亡 ( ) 扶苏以数谏故 ( )三、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亡,古义:今义:死2、又间另吴广间,古义:今义:空隙3、比至陈比,古义:今义:比较,较量4、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今义:某种情况经常,常常发生四、词类活用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鸣: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4、陈胜王王:5、尉果笞广笞:6、皆指目陈胜目:7、忿恚尉忿恚:8、固以怪之矣怪:9、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五、重点词语1、发闾左適戍渔阳闾左:2、度以失期度:3、会天大雨会:4、宜多应者宜:5、若为佣耕若:6、苟富贵苟:7、皆刑其长吏刑: 8、怅恨久之怅:9、楚人怜之怜: 10、陈胜、吴广喜,念鬼念:《唐雎不辱使命》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通,2、仓鹰击于殿上通,二、一词多义1、徒:亦免冠徒跣 ( )2、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 )徒以有先生也 (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3、夫:此庸夫之怒也 ( )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4、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 以君为长者 ( )而君以五十里地之存者 ( ) 徒以有先生也 ( )5、于:受地于先王 ( ) 仓鹰击于殿上 ( )请广于君 ( )三、古今异义1、今日是也是,古义:今义:常用作判断词2、岂直五百里哉直,古义:今义:不弯曲3、休祲降于天休,古义:今义:常用作休息4、以小易大易,古义:今义:容易,简单5、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古义:今义:连词,多与“但是”连用6、徒以有先生也徒,古义:今义:徒弟7、长跪而谢之谢,古义:今义:感谢或凋落8、以头抢地耳抢,古义:今义:抢夺四、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2、轻寡人与轻:3、天下缟素缟素:4、流血五步流:五、重点词汇1、大王加惠加惠:2、弗敢易弗:3、而君逆寡人者逆:4、休祲降于天休祲:5、寡人谕矣谕:。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必考).doc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必考)语录体类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人教,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诗词文一、七年级上册(一)、课内背诵【《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2]》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2]》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经典】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强化训练1.(2019南京)“读一本书,览一座城”,小明和你边读边走,兴味盎然。
梦赏心亭①[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选自《景定建康志》,[宋]周应合纂,南京出版社出版,有删节)[注]①几希:很少。
②央:未尽。
③春草:指离愁。
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明: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1)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词做了四个注解。
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2)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3)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高考必背文言文74篇(初中50篇)
“部编版”中高考必背文言文74篇(初中50篇)目录1. 《论语十则》 (1)2. 鱼我所欲也 (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4. 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 (2)5. 邹忌讽齐王纳谏(西汉刘向《战国策》) (2)6. 出师表(诸葛亮) (3)7.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 (4)8. 三峡(北魏郦道元) (4)9. 杂说(四)(唐韩愈) (5)10. 陋室铭(唐刘禹锡) (5)11.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5)12.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6)13.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6)14.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7)15.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7)16. 送东阳马生序(明初宋濂) (7)17.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 (8)18. 蒹葭(《诗经秦风》) (8)19. 观沧海(曹操东汉) (8)20. 饮酒【其五】(晋代陶渊明) (9)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9)22.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9)23. 使至塞上 (唐王维) (9)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9)25. 行路难(唐李白) (10)26. 望岳(唐杜甫) (10)27. 春望(唐杜甫) (10)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11)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11)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1)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32. 观刈麦(唐白居易) (12)33.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12)34.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13)35. 赤壁(唐杜牧) (13)36. 泊秦淮(唐杜牧) (13)37.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13)38. 无题(唐李商隐) (13)39.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14)40. 相见欢(南唐李煜) (14)41. 渔家傲(宋范仲淹) (14)42. 浣溪沙(北宋晏殊) (14)43.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14)44. 水调歌头(宋苏轼) (14)45.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15)4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5)47.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15)48. 天净沙.秋思【其一】 (15)49.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16)50.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16)“部编版”中高考必备文言文50篇(初中篇)1.《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初中文言文背诵篇目汇总人教版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篇目汇总(人教版)
1、世说新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2、论语十二章
3、《春》朱自清
4、虽有嘉肴
5、河中石兽
6、伤仲永
7、木兰诗
8、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9、桃花源记
10、陋室铭
11、爱莲说
12、大道之行也
13、三峡
14、答谢中书书
15、记承天寺夜游
16、湖心亭看雪
17、与朱元思书
18、五柳先生传
19、送东阳马生序
20、马说
21、小石潭记
22、岳阳楼记
23、醉翁亭记
24、出师表
2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鱼我所欲也
28、曹刿论战
29、邹忌讽齐王纳谏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如梦令观书有感木兰诗山中杂诗竹里馆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赋逢入京使滁州西涧江南逢李龟年送灵澈上人约客论诗望岳春望石壕吏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长歌行野望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浣溪沙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望江南渔家傲江城子武陵春破阵子观刈麦月夜卜算子商山早行破阵子浣溪沙醉花阴山坡羊南乡子朝天子关雎蒹葭
从军行月下独酌羌村三首登楼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望月有感雁门太守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别云间。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章文言
文完整版
目录
1. 《论语·学而》
2. 《礼记·大同篇》
3. 《诗经·秦风》
《论语·学而》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礼记·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诗经·秦风》
秦、秦、尔燕将何之?寻燕于蓁;有辟其门者。
心之忧矣,之子无良矣。
秦、秦、尔莫诉乎行若之何?寻燕于藩,有辟其关者。
心之忧矣,之子无谖矣。
结语
本文提供了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章文言文完整版。
其中包括《论语·学而》、《礼记·大同篇》和《诗经·秦风》三篇文章。
这些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文化价值,通过背诵它们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复习归纳[完整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归纳一.看拼音写汉字或注音:舜(shùn) quǎn(畎)亩傅(fù)说(yuè) 胶gé(鬲)孙叔áo (敖) 百里xī(奚) 空fá(乏) 行拂(fú)乱动心忍(rèn)性曾(zēng)益拂(bì)士二.词语练习:(一)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写出原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4、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二)解释一词多义:1.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意愿)。
法家拂士“拂”同“弼”,辅弼。
2. 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三)重点词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代词,这些。
今动词,表判断。
也:这个词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
人恒过..:经常犯错误。
苦其心志:使他的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受饿。
空乏..其身:使……缺乏。
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困.于心:使……困惑所以:用这些办法。
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而后喻.:了解。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入.:在里面。
指国内。
出.:在外面。
指国外。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指外国侵略。
三.翻译句子一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交给这些人。
4.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初中文言文怎么复习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大全复习资料,供你参考。
两小儿辩日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以:认为。
去:距离。
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热水。
4、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
5、孰为汝多知乎。
孰:谁。
为:认为。
汝:你。
知:通“智”,聪明。
二、译句1、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三、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这件事。
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远近的标准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一个从肌肤感觉出发,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四、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2、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3、反映出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4、反映出古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可贵精神。
5、人类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口技一、解释加点的词1、京口有善.口技者擅长 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3、施.八尺屏障设臵:安放4、少顷.. 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坐”同“座”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毕:全 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
稍稍:渐渐 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12、虽.人有百手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走:跑 15、群响毕绝..毕:全。
绝:尽、消失二、翻译下列各句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
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七年级上册学问点】1、龟虽寿东汉• 曹操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5、如梦令宋•李清照6、观书有感南宋•朱熹7、《论语》十那么春秋• 孔子8、观沧海汉• 曹操9、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10、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11、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13、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14、泊秦淮唐• 杜牧15、浣溪沙宋• 晏殊【七年级下册学问点】16、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17、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18、山中杂诗南朝•吴均19、竹里馆唐•王维20、峨眉山月歌唐•李白2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22、逢入京使唐•岑参23、滁州西涧唐•韦应物24、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25、送灵澈上人唐•刘禹锡26、约客南宋•赵师秀27、论诗清•赵翼【八年级上册学问点】28、石壕吏唐•杜甫29、归园田居晋•陶渊明30、渡荆门送别唐•李白31、登岳阳楼宋•陈与义32、长歌行选自《汉乐府》33、野望唐•王绩34、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3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36、黄鹤楼唐•崔颢37、送友人唐•李白38、答谢中书书(古文) 陶弘景39、秋词唐•刘禹锡40、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41、浣溪沙宋•苏轼4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43、陋室铭唐• 刘禹锡44、爱莲说宋• 周敦颐45、望岳唐• 杜甫46、使至塞上唐• 王维47、记承天寺夜游宋• 苏轼48、三峡北魏• 郦道元49、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50、春望唐• 杜甫【八年级下册学问点】50、赠从弟汉•刘祯51、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52、终南别业唐•王维5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54、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北宋• 范仲淹55、满井游记(古文) 明袁宏道5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57、赤壁唐• 杜牧58、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5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苏轼60、山坡羊•潼关心古元• 张养浩61、饮酒(其五) 晋• 陶渊明62、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6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 杜甫6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65、已亥杂诗清• 龚自珍6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6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68、无题唐• 李商隐69、相见欢南唐• 李煜70、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71、杂说四•马说唐• 韩愈73、送东阳马生序明• 宋濂73、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74、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75、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76.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77.五柳先生传晋• 陶渊明【九年级上册学问点】76、隆中对(古文) 陈寿77、陈涉世家(古文) 司马迁79、唐雎不辱使命(古文) 选自《战国策》79、望江南(梳洗罢) 唐• 温庭筠80、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81、月夜唐• 刘方平82、商山早行唐• 温庭筠83、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84、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北宋•晏殊85、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 苏轼86、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8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88、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89、朝天子•咏喇叭明• 王磐90、出师表三国• 诸葛亮91、渔家傲宋• 范仲淹92、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93、破阵子宋• 辛弃疾94、观刈麦唐• 白居易【九年级下册学问点】9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96、参军行唐•杨炯97、月下独酌唐•李白101、羌村三首唐•杜甫101、登楼唐• 杜甫101、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10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102、望月有感唐•白居易10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 王观104、别云间夏完淳105、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10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107、蒹葭选自《诗经》108、关雎选自《诗经》10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1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1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112、公输选自《墨子》113、惠子相梁选自《庄子》1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115、愚公移山选自《列子》看了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学问还看:1.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2.人教版语文初中古文学问点复习资料3.初中文言文之的用法4.人教版语文古文总复习资料5.初中文言文为字的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
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干:岸边。
②圮 (pí :倒塌。
③阅:经历。
④棹(zhào :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
⑤柿 (fèi :木片。
⑥颠:颠倒、荒唐。
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面对B.二石兽并沉焉 (合并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 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 .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 .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A .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 .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4.翻译。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 ? 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终不知车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 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 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
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
②“辐(fú ”与下文的“ 輗(ní ” 、“辕(yuán ”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
③诸:相当于“之于” 。
④相属:—个接着一个。
⑤绐:d ài ,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败:②以为车固若是固:③效而为之者相属效: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顾: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译文:②及寇兵侵其境译文: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答:①②(三善呼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
”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
”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 ”后数日,往说燕王。
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
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
②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 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 A 、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客衣 . 褐带索而见曰(衣服 B、公孙龙顾 . 谓弟子曰(回头C 、门下故 . 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往说 . 燕王(游说,劝说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B、给他弟子的身份。
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D、给他弟子的书籍。
4、请对“公孙龙” (或“善呼者” 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四废弈向学[明]何良俊魏甄琛 (人名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 (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
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 (做官 ,若读书,执烛即 (那就不敢辞,今乃(副词。
却, 竟然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 (来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 (人名许 (处所,地方 , 假 (借书研习,闻见 (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
日优 (好,长进。
1. 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一项是(A. 颇以弈棋废日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 闻见日优D.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 或时睡顿,则杖 . 之B. 其一犬 . 坐于前C. 一鼓 . 作气D. 狼不敢前 . ,眈眈相向3. 翻译句子。
颇以弈棋废日4. 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五婆媳棋局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
既 . 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媪曰:“第几道下子矣! ”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 ”妇曰:“伏局(认输。
”积薪暗记。
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
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1. 解释加点词。
①自谓 . 天下无敌②既 . 灭烛2.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A. 闻主人媪隔壁.. 呼其妇曰 B. 气可以.. 养而致 C. 奉命于危难.. 之间 D. 先帝不以臣卑鄙..3. 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A. 层层指数 .B.石篑数 . 为余言C. 则凡数 . 州之土壤D. 各言数 . 十4. 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腰 . 白玉之环A. 良夜难遣,可棋 . 一局乎B. 自谓天下无敌 .C.明日覆其势 .D.佳木秀 . 而繁阴5. 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用 10字以内概括回答。
(六谁杀陈他有甲 (某人欲谒 (拜见见邑宰 (县令的别称 ,问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 (旧题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由汉代人写定,是一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的书。
”后入见,令问:“君读何书?”答曰:“惟业 (读,从事《公羊传》。
”试问:“谁杀陈他 (陈他为《公羊传》中一人物,春秋时陈国国君,被蔡国人所杀者?”甲良久对田:“平生实不杀陈他。
”令察谬误,因复戏之曰:“君不杀陈他,请(问是谁杀?”于是大怖,徒跣出走。
人问其故,乃大语曰:“见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便以死事见访 (向我调查人命案子 ,后直不敢复来,遇赦当出耳。
”1. 选出与例句中的“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 ( 例句:或 . 语曰:“好《公羊传》。
”A. 或 . 以为死,或以为亡B.或 . 王命急宣C.或 . 遇其叱咄D.或 . 异二者之为2.找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①(后入见。
②(试问:“谁杀陈他者?”3. 翻译句子。
或语曰:“好《公羊传》。
”4.这则寓言讽刺的是哪种人?参考答案:(一1. BC2. AC3. C4.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5.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1、 (4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模仿、仿效;④理睬。
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②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3、①不要不懂装懂, 胡乱吹嘘①不要轻信, 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 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三1、 C2、 A3、 B4、例如:①公孙龙知人善任,广纳贤才,能用人之长。
②善呼者为谋求职业,勇于自荐,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③公孙龙收罗“鸡鸣狗盗”之徒,浪费了人力资源,助长了人浮于事的风气。
(任选一个人物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三、废弈向学。
(四1. C (日:一天比一天,修饰“优” 。
A 、 B 、 D 中的“日”意思和用法分别是:A. 时间,名词; B. 太阳, 名词; D. 天,量词。
2. B(像狗一样,名词作状语。
A 、 C 、 D 均是名词作动词,意思分别是:用杖打、击鼓进军、走上前。
3.(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
4. 知错能改,迷途知返(五1. ①认为②已经2. C3.C D (均作“几”讲 A点数 B 屡次4.A.(B对手,名词; C 局势,名词 D发荣滋长,形容词用作动词5.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六1. A 有人 (B有时, C 有时 D 或许2. ①某甲②县令(或令3. 有人告诉(他说:“ (县令喜欢读《公羊传》。
”4.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而又装腔作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