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放大班数学活动区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活动区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数学活动区活动与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幼儿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等特点的数学活动区活动还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数学活动区的材料是供幼儿操作和互动的,它具有拓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功能。

因此,教师应该对数学活动区材料投放目的、材料选择、材料投放时机以及材料玩法制定等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教学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目的
数学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应以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发展为目的。

教师在投放材料前要对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目标有所了解,以便在投放材料时更有针对性。

除了参考大班幼儿的基本学习目标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发展幼儿某些方面的能力为目的来提供材料。

通过对中、小班幼儿的观察,教师可以较为清楚地了解大班幼儿数学方面的已有经验,以及自己班的幼儿普遍缺乏哪些方面的能力,然后重点以促进幼儿这些能力的发展为目的来提供材料。

例如,通过平时观察并结合中班幼儿末期的数学能力测查,我们了解到幼儿在平面图形的组合和理解方面普遍存在困难。

进人大班后,我们便提供多种帮助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操作材料,如图形剪纸、图形拼图等,以促进幼儿平面图形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数学活动区材料的选择
明确了材料投放的目的,教师还要在多种材料之间作出选择。

例如,同样是促进幼儿数字书写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究竟是提供数字顺序图表卡,让幼儿通过填写缺少的数字来练习书写数字呢,还是将实物与数字相结合,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书写数字呢?要对材料作出选择,教师必须对材料的特征有所了解。

材料的结构性是教师在选择材料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因此大班数学活动区的材料可以以高结构的游戏材料为主。

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一些有具体规则或玩法的材料,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此外,大班幼儿还具有一定的自主游戏的意识,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

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低结构的游戏材料作为补充,鼓励幼儿在操作材料时充分发挥想象。

例如,我们在数学活动区的一角投放了一些形状积木、纸、笔、剪刀、胶水等,之前并没有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操作这些材料。

一段时间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幼儿自己创造了多种操作方法,如组合形状积木,将形状积木放在纸上画出形状,或参照形状积木在纸上画出形状并剪下来粘贴成图案,等等。

除了材料的结构性,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还要考虑操作材料的人数和所需时间。

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较强,他们能够通过与同伴交流和协商,共同完成一项活动。

因此,教师除了提供让幼儿独立操作的材料外,还可适当提供一些合作性材料,如棋类材料、扑克类材料等,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由于各种材料所需的操作时间不同,因此教师还要根据区角活动的总体时间来选择和调整材料。

大班每次区角活动时间通常持续45分钟到1小时,如果教师提供的材料所需操作时间太短,对大班幼儿缺乏挑战性,幼儿就会在一次活动中频繁更换材料,无法将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某一项任务上。

但如果材料所需操作时间太长,大部分幼儿就不能在一次活动中完成操作任务,也无法获得完成活动所带来的成就感。

若有些材料确有投放价值,但所需操作时间较长,教师可以考虑将幼儿一次操作未完成的作品保存下来,让幼儿在以后的操作中再完成。

当然,这必须在作品便于保存且不妨碍其他幼儿操作的前提下进行。

三、数学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时机
材料何时投放,投放之后何时调整,是教师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经验,将数学活动区材料与主题活动内容相结合,以主题活动内容作为数学活动区材料投放的主要依据之一,可以较好地抓住材料投放的时机,更好地体现材料的教育价值。

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之前投入相应的材料,为幼儿作经验的准备,也为教师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提供帮助;二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之后投入材料,使数学活动区活动成为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以帮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进一步互动,更好地建构数学概念。

当然,教师也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
用,以更充分地发挥数学活动区活动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开展“我自己”这一主题活动之前,我们在数学活动区投放了测量身高的尺子和测量体重的秤,鼓励幼儿合作测量各自的身高和体重。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在识别尺和秤上的刻度时存在困难,且对测量单位缺乏准确的概念,经常混淆米和厘米、斤和公斤。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开展了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我长大了”,帮助幼儿解决先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活动之后,幼儿对测量身高和体重仍然抱有很高的热情。

于是,我们既保留了原有的测量身高和体重的材料,让幼儿运用在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又在数学活动区增加了一些动物玩偶和软尺、直尺等其他测量工具,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测量经验。

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是教师判断材料投放与调整时机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材料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否便于幼儿操作?是否能达成预设的教育目标?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作出判断,并适时地调整材料。

例如,为了让幼儿熟悉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我们在数学活动区投放了操作材料“豆盒”。

每个“豆盒”中有不同数量的豆子,幼儿通过摇晃盒子,可将豆子分成2份,如6颗豆子可以分成3和3、2和4……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最初只是热衷于摇晃豆盒来分豆子,对盒子中豆子分成“几和几”并不关注,加之材料操作方法简单,没过多久,幼儿对摇晃豆盒渐渐失去了兴趣。

经过分析,我们在材料中增加了记录用的纸和笔,并提示幼儿可以将自己分豆子的情况记录下来。

事实证明,这次我们对材料的调整是成功的。

记录操作结果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观察不同数量的豆子分成两份后的不同结果,更好地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还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数字的书写能力和用记录的形式进行表征的能力。

四、数学活动区材料玩法的制定
高结构的材料通常具有明确的玩法,这些玩法有助于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教师通常会预设材料的玩法,如通过操作豆盒来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幼儿改变游戏玩法或者变换不同的玩法来操作同一种材料的情况十分常见,尤其是大班幼儿,他们更有可能创造出与教师的预设玩法完全不同的玩法。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必须分析幼儿为什么会改变预设玩法,是因为预设玩法过于乏味,还是因为预设玩法对幼儿来说不适合?客观的分析能够促使教师正视预设玩法本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助于教师日后制定更适合幼儿的玩法。

其次,教师必须看到幼儿自创玩法的价值。

幼儿在原有玩法基础上形成的自创玩法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的结果,最能体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因此,教师还应该看到幼儿生成的玩法对幼儿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价值。

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材料玩法的制定和完善。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通过合作、协商来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对材料的玩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反思自己和同伴的操作过程,分析玩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例如,我们在数学活动区投放了“买菜”的材料,包括一些蔬菜卡片、一只菜篮、一张价目表、一块记录板。

最初,教师提出的玩法是“将你买的蔬菜放到菜篮中,并参照价目表在记录板上记下你所买的菜的价钱”。

至于具体的记录方式,教师并没有作明确规定。

数学活动区活动结束后,我们让一名参加“买菜”活动的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表。

由于该幼儿买了很多蔬菜,且记录时并没有将同一种蔬菜归类,统计起来十分不便。

于是,其他幼儿提出记录时应该将同一种蔬菜记在一起,这一新玩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之后,部分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还发现,如果在记录纸的每一行按照“买的某一种蔬菜是什么、买了几个、用了多少钱”的格式记录,记录表就变得一目了然,而且便于统计出最后一共花了多少钱。

通过讨论,“买菜”的玩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教师的预设目标得到了更好的实现,而且幼儿游戏和操作材料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