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第10章 问题求解与算法设计 -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第10章 问题求解与算法设计 -
单分支结构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第14页
第10章 问题求解与算法设计
程序基本结构
循环结构
a
P


b
A
当型循环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a
A

P b

直到型循环
第15页
第10章 问题求解与算法设计
Raptor可视化算法流程图设计
菜单和工具栏 符号区域
观察窗口
主工作区
Raptor的主界面
其中,程序框图用于表示算法中的 具体步骤,流程线表示算法的执行顺序。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符号
名称
功能
起止框 表示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有时为了简化流程图也可省略
输入/输出框 表示算法的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判断框 处理框
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 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第7页
第10章 问题求解与算法设计
算法及其描述
三、算法的表示 自然语言表示法 伪代码表示法 流程图表示法 N-S图 PAD图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伪代码表示法
判断一个年份是否为闰年的算法:
BEGIN(算法开始) 输入年份 y IF y能被4整除 THEN
开始
x←0
N x<=35 Y
Y
2*x+4*(35-
N
x)=94
输出答案 X
x←x+1 结束
第4页
第10章 问题求解与算法设计
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方法
(1)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问题求解
使用已有软件解决问题,这是计算机应用的典型方式。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教案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教案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计算思维,掌握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计算思维的含义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和逻辑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2.相关的课件和教学资料。

3.作业本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引入计算思维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通过举例说明计算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核心内容讲解2.1 什么是计算思维?简要介绍计算思维的定义和涵义,强调计算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涉及逻辑推理、算法设计等方面。

2.2 计算思维的重要性阐述计算思维对于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计算思维是一种跨学科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3 计算思维的基本要素介绍计算思维的基本要素,包括分解、抽象、模式识别、算法设计等。

通过示例讲解每个要素的概念和应用。

3.教学实践3.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他们共同设计一个解决特定问题的计算思维方案。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策略的制定等。

3.2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运用计算思维进行问题解决。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思维要素进行求解。

4.巩固与拓展4.1 反思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计算思维要素和方法,总结他们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经验。

4.2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解决。

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此次教学,学生对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计算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更多的应用场景,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教学大纲“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教学核心课程,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为主线进行课程内容设置,其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思维能力,传授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为各学科学生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最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问题求解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课程大纲课程简介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第1节信息社会与信息素养第2节人类思维与逻辑学第3节计算科学与计算思维单元作业单元测验第二章计算与计算机第1节计算工具及其发展第2节数的表示与存储第3节字符数据与字符编码第4节计算机硬件系统第5节计算机软件系统第6节计算机的启动与运行第7节计算机的应用单元测验单元作业第三章问题求解与算法第1节问题与问题求解第2节算法及其复杂性第3节算法设计与分类第4节搜索问题与查找算法第5节排序问题及排序算法第6节网络搜索问题单元测验单元作业第四章数据与数据结构第1节数、数据与数据结构第2节线性结构第3节树形结构第4节图结构第5节数据结构应用举例单元测验单元作业第五章计算机程序第1节计算机程序概述第2节C/C++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第3节C/C++程序语句第4节函数第5节类与对象第6节数据存储与管理第7节Web应用单元作业单元测验第六章计算机网络第1节计算机网络技术第2节互联网第3节网络服务第4节网络信息安全第5节互联网应用单元测验单元作业参考资料[1] 郝兴伟编著,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夏征农,陈至立. 辞海(第六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3] 杨长福. 现代逻辑导引,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4] 张效祥.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计算思维教学教案

计算思维教学教案

计算思维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原则和策略;3.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的定义和背景- 计算思维与其他思维方式的比较2. 计算思维的基本原则- 抽象化和模型化- 分解和模式识别- 算法设计和评估- 自动化和智能化3. 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 问题导向的学习- 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游戏化学习和项目驱动学习- 反思和迭代的实践4. 计算思维的培养方法- 编程教育- 计算思维练习- 创新思维培养- 实践项目和竞赛经验- 跨学科整合和应用教学步骤:1. 导引(5分钟)- 介绍计算思维的背景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计算思维的兴趣和思考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 讲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确保理解3. 教学策略介绍(15分钟)- 讲解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 介绍游戏化学习和项目驱动学习的实践案例 - 引导学生思考反思和迭代的实践方法4. 培养方法讲解(15分钟)- 介绍编程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分享计算思维练习的方法和资源- 引导学生思考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强调实践项目和竞赛经验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跨学科整合和应用的案例5. 教学实践(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和项目实践- 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提供即时反馈和指导6.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学生总结所学的计算思维原则和策略- 学生评价教学过程和收获-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展示学生的项目成果和创新思维成果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和项目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和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 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总结,评估对计算思维的理解和应用;3. 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展示的项目成果。

大学计算机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大学计算机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大学计算机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背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一门现代化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核心素养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大学计算机核心素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思维能力:- 算法与流程控制;-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问题求解与编程实践。

2. 信息素养:- 检索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安全与伦理意识;- 信息管理与创新。

3. 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和方法;- 创新实践和创业基础。

4. 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

四、教学方法1. 授课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与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问题求解和编程实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编程作业和研究笔记,并按时提交。

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小型项目实践,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考试成绩:设立考试评价,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经典的计算机教材,如《计算机科学导论》、《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

2. 在线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如在线编程实验、开源软件教程等。

3. 实验室设备:建设和完善计算机实验室,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七、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教学改进的需求。

计算思维的使用教案

计算思维的使用教案

计算思维的使用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使用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包括问题分解、模式识别、抽象建模和算法设计等方面。

3.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计算思维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2. 计算思维在解决问题和创新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或平板电脑。

2. 与计算思维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计算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计算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 提出一个与计算思维相关的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思维的兴趣。

知识讲解:1. 讲解计算思维的基本要素,包括问题分解、模式识别、抽象建模和算法设计等。

2. 通过实例和案例,说明计算思维在解决问题和创新中的应用。

实践活动:1. 分组或个人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在问题分解、模式识别、抽象建模和算法设计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2. 学生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与其他学生分享经验和思考。

巩固练习:1. 在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上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他们所学的计算思维技巧。

2. 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评估反馈:1. 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巩固练习,进行评估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计算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提供更多与计算思维相关的案例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入、讲解、实践、巩固和评估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关于计算思维的教案

关于计算思维的教案

关于计算思维的教案教案:关于计算思维的培养引言:计算思维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解决问题、创新和决策的基础,也是培养人们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有效地培养计算思维,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安排。

一、定义计算思维(200字)计算思维是一种通过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包括逻辑思考、算法设计、问题拆分和抽象推理等多个方面。

计算思维能力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科学,还有助于应对日常生活中各种挑战。

二、培养计算思维的重要性(300字)1.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计算思维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实施解决策略。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

2. 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准确的推理与论证,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培养创新思维:计算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和课程设计(800字)1. 問題解決活动:-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设计一个能够节约用水的家庭装置,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编程和技术工具来实现这个目标。

-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计算思维来分析问题、确定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策略去实施方案。

- 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讨论,以便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2. 逻辑思考训练:- 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训练。

例如,给学生一系列的逻辑问题,让他们通过分析和推理寻找答案。

- 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中的抽象和归纳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游戏和谜题来实现。

3. 创新思维培养:-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和创造力的培养。

例如,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项目,让他们自由发挥,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他们的创造力。

- 提供学生丰富的资源,如技术设备、图书馆和互联网,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计算思维教案

计算思维教案

计算思维教案一、引言计算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指的是人们运用逻辑和算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科学领域,它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学科和行业中。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教案旨在介绍如何教授计算思维,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活动和任务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

3. 能够应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计算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教师讲解)- 什么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 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和价值。

2. 计算思维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教师讲解)- 算法和流程控制- 数据的表示和处理- 问题的抽象和建模- 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3. 计算思维的培养方法和策略(教师讲解)- 学习编程语言和工具- 进行编程实践和项目设计- 参与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学习适应性思维和创新思维4. 案例分析和讨论(小组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真实案例,运用计算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小组讨论报告。

5. 设计和实施计算思维任务(小组活动)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设计和实施计算思维任务,向全班介绍并进行评估。

6. 反馈和总结(整体活动)学生们进行口头和书面反馈,总结本课程的收获和体验,以及如何将计算思维应用于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资源- 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连接- 编程语言和工具- 教师准备的案例分析材料- 学生设计的计算思维任务五、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报告的评估:评估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计算思维任务的评估:评估学生在设计和实施任务中的表现和结果。

3. 学生反馈的评估:根据学生的口头和书面反馈,评估他们对计算思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拓展和应用1. 将计算思维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例如数学、科学和语言艺术。

计算思维的教案

计算思维的教案

计算思维的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1. 计算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2. 计算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学科学习中的应用。

3. 计算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数学和编程中的计算思维实践。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对计算思维的兴趣,例如:“你如何用最少的步骤把乱序的数字排序?”或“你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知识讲解:1. 讲解计算思维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它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关系。

2. 介绍计算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学科学习中的应用,例如解决问题、优化决策、模拟实验等。

3. 解释计算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例如分解问题、模式识别、抽象建模和算法设计等。

实践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一个实际问题,并尝试用计算思维解决。

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迷宫游戏,让学生思考如何编写程序实现游戏规则和逻辑。

2. 编程实践:引导学生使用编程工具(例如Scratch或Python),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思维项目,如编写一个数字排序的程序或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

讨论和总结:1.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成果,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交流。

2.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并提出进一步发展计算思维的建议。

作业:1. 要求学生在家继续探索计算思维的应用场景,并写一篇关于计算思维的作文,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2. 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和资源链接,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进一步探索。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问题解决的思路、编程的逻辑和创新性。

2. 评估学生的作文,考察他们对计算思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计算机和编程工具(例如Scratch或Python)。

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教学大纲

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教学大纲

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教学大纲本课程在计算思维层面力求以问题为导向,追本溯源,穿越计算机迷雾,讲解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思维方法,启迪思想;在信息素养方面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为教学手段,以毕业设计为切入点,力争覆盖选题、做题、答题、结题全过程的工具支撑,体验科研项目全过程。

课程概述《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是高等学校通识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计算科学修养和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问题求解分析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信息化基础。

本课程在计算思维层面力求以问题为导向,追本溯源,穿越计算机迷雾,讲解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思维方法,探究计算的本质,引人深思,启迪思想;在信息素养方面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为教学手段,以毕业设计为切入点,力争覆盖选题、做题、答题、结题全过程的工具支撑,不仅有工具的使用讲解,而且更重要的是科研项目全过程体验。

授课目标通过对《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够理解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计算思维与各专业思维交叉融合形成复合型思维,为今后设计、构造、应用各种计算机系统求解学科问题奠定思维基础,帮助学生提高解读真实世界系统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计算思维训练为导向,以经典问题解决为驱动,以数字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综合项目实践为提升”,形成问题导向的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知识脉络。

(1) 了解社会/自然问题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求解的基本思维模式,了解问题的描述、抽象、建模、设计、运行的方法及过程,具有利用典型计算思维进行计算系统构造的初步能力。

(2) 掌握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和表示方法,数制及其转换方法,字符(汉字)编码方法,培养信息处理的一般性思维方法。

(3) 了解图灵机模型,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教学大纲当前的新工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国家科技战略不断丰富着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涵。

本慕课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并通过每章的“拓展提升”特色教学视频深入浅出地介绍信息科学的前沿技术与热点,以拓展学生信息视野,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高网络素养和信息的处理与创新应用的能力。

课程概述在当前新工科、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国家科技战略大背景下,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处理与利用能力、计算思维能力乃至网络素养已成为当代创新型人才的显著标志。

本课程面向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白皮书”和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蓝皮书”的课程要求为指导,以“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通过问题引入→探究学习→思维提升等环节,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介绍《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典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网络素养。

同时,每章的“拓展提升”特色教学视频聚焦高性能计算、现代芯片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4R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的前沿热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信息视野。

授课目标面向各专业大一学生和计算机爱好者开设,目的是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入→探究学习→思维提升等环节介绍信息技术的典型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和意识,并通过每章的“拓展提升”微视频深入浅出地展示信息科学的前沿热点和技术,进一步拓展学习者信息视野,培养计算思维,提高网络素养和信息的处理与创新应用的能力。

课程大纲第1章信息社会与计算技术1.0 课程概述宣传片及课程实验素材1.1 信息社会与计算思维1.2 数值数据的表示1.3 字符数据的表示1.4 多媒体信息的表示1.5 信息处理过程1.6 拓展提升:高性能计算第1章测验第2章计算机系统与工作原理2.1 计算机系统组成2.2 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2.3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2.4 指令执行与系统控制2.5 信息传输与转换2.6 拓展提升:现代微处理器与芯片技术第2章测验第3章操作系统与资源管理3.1 操作系统概述3.2 CPU和内存管理3.3 系统管理3.4 文件管理3.5 网络管理3.6 拓展提升:云计算与云服务第3章测验第4章计算机网络4.1 计算机网络概述4.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3 常见的网络设备4.4 局域网4.5 因特网4.6 CISCO无线局域网配置4.7 拓展提升:物联网的现在与未来第4章测验第5章文档制作与数字化编辑5.1 文档类型与数字化编辑概述5.2 Word文档高效编辑与排版5.3 Excel电子表格管理与应用5.4 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5.5 Office组件的协同工作5.6 拓展提升:自然语言处理第5章测验第6章数据库技术6.1 数据库技术简介6.2 数据的组织和管理6.3 使用Access存储数据6.4 使用Access管理数据6.5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6.6 拓展提升:大数据时代第6章测验第7章多媒体技术7.1 多媒体技术基础7.2 数字图像和Photoshop基础7.3 选区和路径7.4 图层、通道和蒙版7.5 Flash入门词典7.6 Flash基本动画7.7 拓展提升:VR/AR/MR/CR技术第7章测验第8章网页制作与信息发布8.1 认识WEB8.2 HTML58.3 CSS38.4 JavaScript8.5 Dreamweaver网页设计8.6 拓展提升:从“互联网+”到共享经济第8章测验第9章信息安全与网络维护9.5 网络道德与责任9.6 拓展提升: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安全9.1 信息安全概述9.2 网络病毒及其防范9.3 网络攻击及其防范9.4 网络信息与安全策略第9章测验第10章问题求解与算法设计10.1 问题求解过程10.2 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方法10.3 算法及其描述10.4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10.5 Raptor可视化算法流程设计10.6 拓展提升:人工智能的现在和未来第10章测验预备知识零基础,无门槛,只要你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感兴趣,就可以从课程中得到收获。

大学计算机网络思维与素养教案

大学计算机网络思维与素养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建构型、设计型、创新型思维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能力。

4. 熟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建构型、设计型、创新型思维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3. 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教学难点:1. 建构型、设计型、创新型思维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2. 计算机网络设备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 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

3. 计算机网络设备实物或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吗?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等。

-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如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计算机网络等。

2. 建构型、设计型、创新型思维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建构型思维在计算机网络设计中的应用。

- 举例说明设计型思维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 举例说明创新型思维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回顾建构型、设计型、创新型思维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讲解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基本原理,如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

- 介绍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基本用途,如连接网络、传输数据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计算机网络设备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建构型、设计型、创新型思维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教案(二)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教案(二)

第2讲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二)课时内容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二)授课时间课时 2教学目标☑掌握二进制数与其他进制之间的数值转换☑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和存储☑了解计算思维教学重点☑计算机中的数据及其单位、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规则☑计算思维的概念和计算思维的本质教学难点☑数制及其转换的方法☑二进制数的运算方法☑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规则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1)讲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和存储,包括认识计算机中的数据及其单位,以及计算机中常用的进位数制的表示方法;(2)讲解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表示,非数值数据的编码。

(3)讲解计算思维的概念。

2、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以及常见的二进制数的运算例题,讲解结束后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对于重点内容着重讲解。

3、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实例外,可以补充讲解思维,逻辑思维,实验思维,计算思维的的特征和代表学科,以及计算思维的应用领域,加深学员的知识面。

教学内容讨论问题:1、什么是信息?2、怎么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十六进制数?3、什么是计算思维?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任务一数值及不同进制之间数值的转换任务要求:掌握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进制数之间的互相转换。

相关知识:计算机表示数值的方法。

按进位的方法进行计数。

任务实现:(一)进位计数制按进位的方法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

为了电路设计的方便,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是二进制计数制,即“逢二进一”的计数制,简称二进制(Binary)。

但人们最熟悉的是十进制(Decimal),所以计算机的输入/输出也要使用十进制数据。

此外,为了编写程序的方便,还常常会用到八进制(Octal)和十六进制(Hexadecimal)。

下面介绍这几种进位计数制和它们之间的转换。

1.十进制任意一个十进制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按位权展开的多项式之和,如十进制数5678.4可表示为:5678.4=5 ⨯103+ 6 ⨯102+ 7 ⨯101+8 ⨯100+ 4 ⨯10−1其中,103、102、101、100、10−1分别是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和十分位的位权。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教学大纲目前,计算手段已发展为与理论手段和实验手段并存的科学研究的第三种手段,计算思维已成为各专业学生都应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对于所有学科的人员建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便未来进行各种新型计算手段研究、以及基于新型计算手段的学科创新都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系列中的第一门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理解典型的计算思维,主要包括:了解计算机科学的主要核心概念,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初步形成对计算机及其原理、结构、应用与发展的基本认识,从而培养学习者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兴趣;进而培养学习者使用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意识;使学习者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与实践能力,进而能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构建支持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授课目标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及信息处理过程,理解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数据管理与处理的基本原理、认识计算机新技术(AI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科学技术),为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2.能力层面采用实验案例+项目驱动方式,以应用案例和素材为基础,通过实验内容与目标、实验思路和方法、实验操作步骤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未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奠定能力基础。

3.素养层面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能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来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

形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意识,提高计算思维意识和素养。

课程大纲第一章信息的表示1.1 计算机的信息表示方法1.2 文字信息的编码1.3 数值信息的编码1.4 多媒体信息的编码1.5 基本门电路1.6 进制之间的转换第1章信息的表示-导学文档第1章学生优秀讨论作品展第1章信息的表示-教学课件讨论1 人的计算和机器计算的差别?第1章模拟练习第一章信息的表示(计入测验分数)第二章计算机系统2.1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思想2.2 运算器2.3 存储器2.4 控制器2.5 I/0及主板2.6 操作系统对CPU的管理2.7 内存管理2.8 磁盘管理与文件管理第二章计算机系统-导学文档第二章学生优秀讨论作品展第二章计算机系统-教学课件第二章模拟练习讨论2 计算机系统第二章计算机系统(计入测验分数)第三章算法与程序设计3.1 概述3.2 算法的定义、描述及优化3.3 常见经典算法……最值算法、累加/累乘算法、查找算法、插入算法和排序算法3.4 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设计方法3.5 程序的开发环境第三章算法与程序设计导学文档第三章学生优秀讨论作品展第三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课件第三章模拟练习讨论3 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算法与程序设计(计入测验分数)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4.1 计算机网络基础4.2 搜索引擎4.3 信息安全4.4 模拟网络搭建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导学文档第四章学生优秀讨论作品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课件第四章模拟练习讨论4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计入测验分数)第五章数据库与信息素养5.1数据与信息5.2数据库5.3数据库管理系统5.4数据库系统5.5结构化查询语句5.6大数据5.7分布式数据库5.8大数据挖掘5.9大数据思维第五章数据库与信息素养-导学文档第五章学生优秀讨论作品第五章数据库与信息素养-教学课件讨论5 数据库与信息素养第五章模拟练习第五章数据库与信息素养Office 操作Word操作案例Excel操作案例PPT操作案例office模拟考试题2套第六章虚拟现实6.1虚拟现实技术概要6.2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6.3虚拟现实分类及发展趋势6.4构建真实感的虚拟现实世界6.5沉浸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第六章虚拟现实-导学文档第六章虚拟现实-教学课件第六章模拟练习讨论6 虚拟现实技术第六章虚拟现实(计入测验分数)预备知识本课程是大一新生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课,不需要其他课程作为基础,但对于后期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第4章 计算机网络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第4章 计算机网络
VHF
HF MF LF VLF
Deep space radio communications (2.29-2.3 GHz) Wi-fi ss Networks (2.4 GHz)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1.23 and 1.58 GHz Air traffic Control (960-1,215 MHz) 900-MHz cordless phones Cell Phones (824-849 MHz)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第11页
3. 常见的网络设备
网络连接设备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中继器 集线器/交换机 路由器 无线访问点(AP) ……
第12页
4. 局域网
局域网基础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产生于20世纪60年 代末,70年代出现一些实验性的网络,到80年代,局域 网的产品已经大量涌现,其典型代表就是以太网 (Ethernet)。
3. 常见的网络设备
通信介质(有线介质)
双绞线 twisted-pair cables 看起来像电话线 利用 RJ-45 头进行连接
同轴电缆 coaxial cable 有线电视信号线 利用 BNC 头或T型头连接
光纤 Fiber-optic cable,由直径 大约为0.1mm的细玻璃丝构成。
具有耐腐蚀、带宽高、抗电磁干 扰等诸多优点。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与网络素养
第9页
3. 常见的网络设备
通信介质(无线介质) 300 GHz
30 GHz
红外信号
2.9 GHz
微波 无线电波
328.6 MHz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引言计算思维是指人们利用计算机和程序的思维方法。

计算机科学已成为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计算思维也因此日渐流行,成为越来越多领域的必要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则是初学计算机的学生们逐渐掌握计算思维的关键课程。

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

计算思维的基本思想计算机科学采用一种基于形式语言、数学、逻辑和算法的抽象思维方式。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需要通过系统学习计算思维来深入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本质,也需要运用计算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思维方法包括分解、模式识别、抽象化、算法设计和评估等。

通过这些方法,人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切分成更小、更简单的子问题,并应用模式识别技术来解决问题。

在应用抽象化思想来表达问题时,人们会将问题中的内容简化为最重要的部分,使问题更具可解性。

最后,人们可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算法来解决问题,并使用合适的评估策略来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计算思维被视为一个关键技能。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获取这种思维方式,以便他们在未来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中更好地学习。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计算机程序是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将计算思维应用于实际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应涵盖以下主题:1.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计算机组成部分之间的交互。

这包括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等方面。

2.编程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编程的基础知识,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和编程范例等。

这些基础知识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石。

3.问题解决技能学生需要掌握运用计算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技能。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分解问题、应用模式识别、抽象化问题、设计算法并评估解决方案等。

4.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计算机科学中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在设计和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项目时学会应用这些技能。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背景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日益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第一步。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计算机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思维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思维,是一种适用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

计算思维不仅仅是为了编写代码,更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思维能力。

因此,将计算思维引入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引入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描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算法和程序。

2.引导学生学习程序设计,通过具体的程序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并通过编程实现。

3.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工具,如Python、Java等,通过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理解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理解计算思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讲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分治思想、递归思想等。

2.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思维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关系,例如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设计与开发等领域。

3.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思维与创新教育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应用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计算思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发现计算思维的特点与优势,并逐渐理解计算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思维与创新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引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创新发挥计算思维的作用。

3.引导学生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思维的应用,如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

教学方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课堂理论知识,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教案(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教案(一)

第1讲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一)课时内容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一)授课时间课时 2教学目标☑认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特点、应用和分类教学难点☑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1)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包括计算机的诞生、发展以及发展趋势,并认识计算机的特点、应用和分类;(2)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计算机的组成部件。

2、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对于重点内容着重讲解。

3、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实例外,可以补充讲解软件硬件的讲解,加深学员的知识面。

教学内容讨论问题:1、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2、计算机更新换代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什么?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任务一认识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任务要求: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任务实现:(一)了解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过程1、电子计算机的产生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9年),其主要特点是: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功耗大,易损坏;主存储器(主存)采用汞延迟线或静电储存管,容量很小;外存储器(外存或辅存)使用了磁鼓;输入/输出装置主要采用穿孔卡;采用机器语言编程,即用“0”和“1”来表示指令和数据;运算速度每秒仅为数千至数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60—1964年),其主要特点是: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与电子管相比,其体积小、耗电少、速度快、价格低、寿命长;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存储器容量有较大提高;软件方面产生了监控程序(Monitor),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编程语言有了很大的发展,先用汇编语言(Assemble Language)代替了机器语言,接着又出现了高级编程语言,如FORTRAN、COBOL、ALGOL等;计算机应用开始进入实时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领域,运算速度达到每秒数百万次。

大学计算机思维导论教案

大学计算机思维导论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思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计算机思维的核心要素,包括抽象、算法、数据结构、逻辑推理等。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计算机思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计算机思维的核心要素。

3. 计算机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计算机思维与常规思维的差异。

2. 计算机思维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计算机思维相关案例。

3. 学生作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计算机思维?为什么说计算机思维对现代生活如此重要?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网络购物、在线支付等。

二、计算机思维概述1. 计算机思维的定义:通过模拟计算机工作原理,运用逻辑推理、抽象、算法等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2. 计算机思维的重要性: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创新思维、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

三、计算机思维的核心要素1. 抽象:从具体事物中提取本质属性,形成抽象概念。

2. 算法: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具有确定性、可操作性和有限性。

3. 数据结构: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4. 逻辑推理: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推理得出结论。

四、计算机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案例分析:分析计算机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实际问题,运用计算机思维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计算机思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要素。

2. 学生分享在讨论中提出的解决方案。

二、计算机思维与常规思维的差异1. 分析计算机思维与常规思维的特点,如逻辑性、抽象性、可操作性等。

2. 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机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优势。

三、计算机思维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1. 讲解计算机思维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下课堂教学
(课中)
第4讲
网络的模型、协议和联网设备
研讨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和功能
2.常用的网络接口设备与网络连接设备的种类和用途
3.如何组建局域网
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常见协议与服务
3.熟悉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网络配置方法
4.掌握有线、无线局域网环境组建的方法与步骤
1.微机系统中的数据流、控制流、内存寻址方法
2.指令编码和执行过程
教学手段和方法
智慧树平台微课视频课前自学,课堂提问和学习效果检测,机房网络化讲授、演示和实验指导,讨论式教学等
课堂练习
1.讨论:
程序是如何控制计算机自动运行的?
数据在内存和外存中的存储访问方式有何区别?
如何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2.计算:36位地址的内存空间的存储容量是多少?
教学内容
第2章计算机系统与工作原理
学时
线上:2学时
线下:2学时
线上课外学习
(课前)
视频学习:观看智慧树平台本章微视频2.1~2.5节
知识点:硬件、软件、冯诺依曼原理、CPU、内存、外设、总线、指令
线下课堂教学
(课中)第Βιβλιοθήκη 讲计算机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研讨内容
1.冯诺依曼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组成
2.微机主要部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上机实践
实验2微机组装与计算原理(1学时)
了解微机系统主要部件的功能和指令执行过程,掌握微机的和组装和系统设置配置方法。结合思科虚拟装机实验进行实践。
拓展提升与
作业
(课后)
1.了解微型计算机发展历程,各种外部设备特别是智能传感设备的发展和典型应用。
2.完成第2章习题与思考
3.完成智慧树平台第二章测试
学习目标
1.理解“计算”的内涵及其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2.掌握整数的补码表示和英文字符编码,了解汉字编码方法以及多媒体信息编码方法
3.了解计算思维的相关概念以及提高计算思维能力的途径
教学重点
1.信息素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2.整数的补码表示、ASCII码、国标汉字机内码
3.计算思维对人才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网络模型中各层的功能
2.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常见协议与服务
3.常用的组网设备功能和技术指标
4.网络布线和组网
教学难点
1.对OSI参考模型的理解
2.网络故障检测
教学手段和方法
智慧树平台微课视频课前自学,课堂提问和学习效果检测,机房网络化讲授、演示和实验指导,讨论式教学等
课堂练习
讨论:
常见网络接口设备的作用和连接方法,故障检测方法
2.完成第3章习题与思考
3.完成智慧树平台第三章测试
4.探讨“云计算与云服务”的模式以及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第4章计算机网络(一)
学时
线上:2学时
线下:2学时
线上课外学习
(课前)
视频学习:观看智慧树平台本章微视频4.1~4.3节
知识点:主机、服务器、OSI参考模型、网络协议、LAN、WAN、传输介质、网卡、调至解调器、交换机、路由器
2.文件系统以及文件管理
3.Windows的启动过程
教学难点
1.理解进程概念以及对进程的管理
2.解决设备驱动程序故障
教学手段和方法
智慧树平台微课视频课前自学,课堂提问和学习效果检测,机房网络化讲授、演示和实验指导,讨论式教学等
课堂练习
1.讨论:
程序、进程、线程的联系和区别
Windows扩展物理内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计算”的内涵及其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2.浮点数的编码
3.计算思维的核心
教学手段和方法
智慧树平台微课视频课前自学,课堂提问和学习效果检测,机房网络化讲授、演示和实验指导,讨论式教学等
课堂练习
1.讨论: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计算思维相关术语和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使用计算器完成数制转换:如87的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
路由器的用途和设置配置方法
上机实践
实验4网络连接与配置(1学时)
了解常用的网络接口设备和连接设备,掌握网络连接和配置方法。结合思科PT网络仿真实验,掌握基本的连网布线及网络连通测试。
拓展提升与
作业
(课后)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典型网络操作系统。
教学内容
第1章信息社会与计算技术
学时
线上:2学时
线下:2学时
线上课外学习
(课前)
视频学习:观看智慧树平台本章微视频1.1~1.5节
知识点:信息、数据、计算、计算思维、补码、ASCII码、国标汉字机内码
线下课堂教学
(课中)
第1讲
信息的表示与计算思维
研讨内容
1.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2.各种信息的表示方法
3.计算思维
3.字母、整数的编码:如D、9;-271、530116
上机实践
实验1:信息的表示与转换(1学时)
认知文本、数值、指令编码以及各种媒体信息编码
拓展提升与
作业
(课后)
1.通过互联网了解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育培训、即时通信、娱乐消费等领域的典型应用。
2.完成第1章习题与思考
3.完成智慧树平台第一章测试
4.探讨有关“高性能计算”的作用和发展
2.操作:启动3个“记事本”程序,查看记事本程序的进程、线程状况
上机实践
实验3 Windows任务管理与资源管理(1学时)
了解Windows7的主要功能,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方法。可结合思科有关Windows系统设置和配置的虚拟实验进行实践。
拓展提升与
作业
(课后)
1.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典型的操作。
研讨内容
1.计算机系统资源分类和管理方法
2. Windows中程序的调度和运行以及文件管理
3.云计算以及常见的云服务
学习目标
1.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分类
2.了解Windows的系统构成和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的系统管理操作
3.熟练掌握文件的基本操作和磁盘管理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程序的静态存储和动态执行过程
3.指令及其执行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2.理解内存地址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掌握数据计量单位
3.掌握微机组装和维护的基本方法
4.熟悉计算机指令执行与系统控制过程
教学重点
1.冯诺依曼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2.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
3.指令编码和执行过程
4.微型计算机主要部件
教学难点
4.探讨“现代微处理器与芯片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3章操作系统与资源管理
学时
线上:2学时
线下:2学时
线上课外学习
(课前)
视频学习:观看智慧树平台本章微视频3.1~3.5节
知识点:系统资源、文件、磁盘管理、进程、线程、虚拟内存、设备管理
线下课堂教学
(课中)
第3讲
Windows的系统管理和文件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