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及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合集下载

探讨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

探讨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

探讨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作者:李保兰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357-01【摘要】实验研究是现代医学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动物模型中医药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复制中医动物模型的难度大,造模方法多样,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们从中医药研究应用动物模型意义、应用价值、复制模型的要求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中医药;实验研究;动物模型;应用价值;1 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开展动物实验的意义和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1.1 提供发病率低、潜伏期长和病程长的疾病材料临床上不易见到的疾病可用动物模型随时复制出来,如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在临床上发病率较低,研究人员可以有意识地提高在动物种群中的发病率,随时进行研究;肿瘤、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生发展缓慢、潜伏期和病程较长,在人体上很难进行长期观察,而许多动物生命周期较短,在实验室可以进行长期实验和研究。

1.2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比较可靠地证实治疗效果人类疾病的转归除药物治疗外还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环境、精神情绪、饮食劳逸等,这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疾病好转或恶化。

临床上还可见到由于患者产生强烈的治愈欲求,对接受治疗产生良好的疗效愿望,心理上产生一种有效偏见,从而出现治疗有效的反应,即所谓“假阳性”现象;反之,临床上也常见到患者在治疗中因饮食起居不慎或受到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疾病恶化。

这些都会造成医生在治疗疾病中产生错误的疗效判断。

所以要比较可靠地评论药物治疗效果就需要严格控制,而对于动物来说则较容易严格控制。

1.3 有利于样品收集和简化实验操作,缩短研究周期,加快中医发展动物模型作为人类疾病的“缩影”或“复制品”,便于研究者按实验目的与需要随时采集各种样品,或处死动物收集样品,以了解疾病的全过程,这在临床上是根本办不到的。

银屑病样模型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样模型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样模型的研究进展作者:陈琼来源:《医学信息》2017年第18期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迄今为止,银屑病真正的发病原因及其机制国内外研究者均未能完全阐明。

本文就多年来各种银屑病模型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为新模型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发现虽然各种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为银屑病的药物开发及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均只能在短期内局限性的模仿银屑病的部分生理病理特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反映人类银屑病的实际发病情况。

因此,银屑病模型的完善还需我们从分子水平到遗传环境等各个因素出发,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银屑病;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发病机制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8-0038-03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红斑、白色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是本病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病变。

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角质增厚,主要是角化不全、乳头部的血管扭曲扩张、真皮上部有炎细胞浸润[1]。

银屑病已成为皮肤科领域重点研究的疾病之一。

迄今为止,银屑病真正的发病原因及其机制国内外研究者都未能完全阐明。

本文就多年来各种银屑病模型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各种模型的作用特点及限制,为新模型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1 自发性动物模型该种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未经任何外部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疾病模型,该种动物模型自发突变且产生银屑病样病变,其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表皮过度增生,主要是棘层肥厚、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真皮血管扩张及新生等。

目前用于银屑病研究的常见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缺皮脂突变鼠(asebia,ab)、鱼鳞状皮肤突变小鼠(ichthyosis,ic)、无毛突变鼠(hair-less,hr)和鳞片状皮肤突变鼠(flaky skin,fsn)。

该系小鼠的某些病变特征与人类银屑病有一定的相似性,均能从某一角度阐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药物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强、需要借助各种手段和方法才能完成的科学研究。

其中,动物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在药物研究中应用广泛。

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剂量、毒性等方面的信息,提高药物研究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文将探讨动物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1. 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

例如,针对肿瘤的化疗药物,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毒性和耐受性。

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体中的肿瘤环境,通过观察动物体内的肿瘤变化,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剂量范围,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 药效学研究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药效学研究。

例如,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动物模型来评估药物的心血管效应、有效剂量、安全剂量等信息。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获取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体内药效学参数,了解药物的药效学特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3. 毒理学研究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毒理学研究。

例如,在新药研究过程中,需要对药物的毒性进行评估。

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获取药物的毒性数据,包括剂量效应关系、生化毒性、组织学和病理学损伤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的毒性水平,以及如何使用药物时避免毒性损害。

4.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例如,在新药研究过程中,需要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和半衰期等信息。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获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如药物清除率、药物代谢酶的活性等,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二、动物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优缺点1. 优点(1)相对真实: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相对比较真实,因为它可以模拟人体生理环境,给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可靠性。

(2)有利于筛选药效:动物模型有助于筛选药物的药效,检索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等,从而为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

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

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

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学特性、药效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性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评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给予中药治疗,观察其对疾病的疗效以及对动物的毒副作用。

这对于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动物模型可以帮助揭示中药的药效机制。

通过对动物模型中中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学特性,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动物模型还可以用于筛选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优化中药的配方,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的方法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主要包括药效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

药效评价是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中药,观察其对疾病的疗效以及对动物的影响。

常用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行为学观察、生理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等。

药代动力学研究是研究中药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通过测定中药在动物体内的浓度-时间曲线,了解其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动力学特性。

药物安全性评价是评估中药对动物的毒副作用的研究,通过观察动物在给予中药后的生理指标变化、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行为学变化等,评估中药的安全性。

三、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的应用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领域。

在临床医学中,中药在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可以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研究及其作用

浅谈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研究及其作用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中药的药理研究从20年代初,陈克恢开始麻黄研究[1]以来,研究方法逐步完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这就是中药药理学。

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它使中药药理学从中药和药理学脱胎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

因此,有必要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进行整理、探索为进一步指导中药药理学发展、丰富实验动物学的内容起作用。

故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分类、现状和作用,探讨了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发展趋势。

1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指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为进行中药药理研究而对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进行模拟复制,创造出的具有人类病证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及相关材料,包括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人类证候动物模型、人类病证动物模型三部分的内容,它既是实验动物学的范畴,又是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的核心。

2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分类及现状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研制出百余种证型,其造模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类:2.1依据中西医结合病因学说塑造动物模型:又称为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2]、病因病理结合型模型[3]这类模型的造模方法是既运用了中医的发病学说,又考虑了西医的致病原理,将现代医学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嫁接,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如高脂性疾病血瘀证动物模型、失血性贫血血虚证动物模型、感染性休克厥脱证动物模型等,把现代医学的辨病论治与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结合起来,中西汇通[4]。

这方面的工作急待开展,以深化中药药理模型的研究,纠正证候动物模型难于深化、不好应用的不足。

2.2采用西医病因病理复制动物模型又称为中药药理疾病动物模型[2]、病理型模型[3],其可分为自发性的和诱发性的。

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在自然情况下,发生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并通过定向培育而保留下来的疾病模型,如无胸腺裸鼠、重症肌无力小鼠、青光眼兔、高血压大鼠、肥胖症小鼠等;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改变。

银屑病的实验性治疗医院药学论文

银屑病的实验性治疗医院药学论文

银屑病的实验性治疗医院药学论文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但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该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也不断取得进展。

银屑病的实验性治疗即以这些研究进展为依据而提出。

表皮增生过快和分化障碍六十年代表皮动力学研究证实银屑病表皮增生过快,据此提出抑制增生作为治疗对策。

多种细胞毒药物的应用曾一时颇受重视,但大多数终因其严重副作用而不可取。

氨甲喋呤仍保留用于治疗严重的银屑病。

延胡索酸亦认为具有抗增殖的作用,迄今仍是治疗研究的对象。

有研究显示生长激素和促生长因子(somatomedin-C)能刺激角朊细胞增生,而应用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omatostatin)治疗银屑病。

尽管银屑病表皮增生的深层机理不断被提示出来,迄今抑制表皮增生仍是银屑病实验性治疗的一个目标。

银屑病表皮分化障碍与增生过快有密切关系,但并非单纯是细胞通过太快的后果。

早期实验即揭示维甲酸促进表皮分化而并不抑制增生。

Jarrett及其他学者以鼠尾鳞片表皮(缺少颗粒层)作为银屑病角化不全的模型,研究了维甲酸和煤馏油衍生物的治疗作用。

对维甲类化合物多年的构效研究开发出依曲替酯、依曲替酸等治疗银屑病具显著疗效的药物。

近年开发的治疗新药活性维生素D3的显著作用是诱导角朊细胞分化同时抑制增生。

诱导角朊细胞分化亦应视为银屑病治疗策略之一。

在药效学实验中有多种动物模型可资检测药物对表皮增殖的抑制作用。

在研究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银屑病的作用中,我们将VanScott的雌激素期小鼠阴道增生上皮和鼠尾鳞片表皮组成实验系统以检测药物抑制增生和诱导分化两方面作用。

喜树及喜树碱和华蟾素具有抑制增生和诱导分化两方面作用华蟾素可用于全身投药而喜树碱宜作外用。

新近研究揭示后者是一种DNA拓卜异构酶抑制剂并具有促进组胞凋亡的作用。

药效学实验显示靛玉红衍生物、异靛甲和β-榄香烯(莪术成分)的作用均以诱导分化为主而不同于细胞毒。

表皮增生的调节分子银屑病cAMP水平和/或cAMP/cGMP比值降低可能与表皮增生过快有关。

药理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选择

药理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选择

药理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选择概述:动物模型在药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适的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机制、效果以及安全性。

然而,在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相似性、成本和可行性等。

本文将探讨药理学研究中动物模型选择的原则和常见的应用。

一、相似性1.1 物种相似性:选择与人类生理相似度较高的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如大鼠和小鼠。

因为这些动物在生命活动、器官结构和代谢途径等方面与人类有较好的相似性,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数据。

1.2 疾病模型:根据所研究的药物治疗目标来选择与之相关的疾病模型。

例如,在心血管领域,可以使用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小鼠产生高血压或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模型来评估药物对这些情况下心脏功能改善效果。

二、成本和可行性2.1 成本: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因此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经济实用性。

多个相关研究中常用的小鼠是较经济实惠的选择。

2.2 可行性:动物模型的选取还要根据实验室条件、技术设备和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考虑。

对于一些高度特化的模型,如果缺乏相关资源,则不宜选择。

三、常见应用3.1 药效学评价:通过动物模型可以评估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药效学参数,包括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非常重要。

3.2 治疗策略验证:在新药开发阶段,动物模型常被用来验证治疗策略的有效性。

例如,在癌症治疗研究中,使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可以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3.3 安全评价:动物模型能够帮助检测潜在毒副作用,并评估药物在各种毒理学指标上的影响。

这对于药物安全性评价以及制定适当的用药指南至关重要。

四、局限性和新技术4.1 物种差异:尽管动物模型在探索药理学的研究中有很大帮助,但人类与动物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生理、代谢差异。

因此,不能直接将动物实验结果推广到人体。

4.2 替代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替代动物模型的技术,如体外细胞培养和计算机模拟等。

这些新技术可以减少对动物实验的需求,并提供更快速、精确、经济高效的研究手段。

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及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及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0061117栏目中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及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作者韩玲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一部韩玲摘要:本文综述了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的进展,对治疗银屑病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结合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完善药效学方法学研究的建议。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了。

可能是一种具有基因遗传特性的疾病,也与感染、内分泌机能障碍、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

中医学认为以风湿毒邪内侵为标,血虚、血燥为根源,血热、血虚、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故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成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法。

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炎症细胞聚集和真皮乳头部血管增生扩张三大特征,从而出现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棘细胞层增厚等。

尽管许多不同的动物模型能复制银屑病的某个方面的病理特征,并能解释部分病因,但长期以来仍缺乏一种能够研究所有有关的潜在因素的动物模型。

即-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

一、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银屑病动物模型是根据银屑病的特征,人为建立的一种与之相似的模型。

有人总结了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以下4个不断完善的阶段:1.诱发性动物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工方法在动物,如豚鼠、大鼠等皮肤上诱发银屑病样增生。

其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化学刺激剂外涂或药物外涂、缺乏必须脂肪酸的饲料喂养等。

这些方法均为过度增殖模型,可引起表皮增生加快。

但这些方法仅是针对表皮损伤的一种迟发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如缺乏必须脂肪酸饲料喂养的大鼠模型,因缺乏必须脂肪酸,故可使大鼠皮肤逐渐出现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基底细胞有丝分裂加快,DNA合成增加等变化,表皮细胞呈慢性增生状态,与药物诱发的急性表皮增生相比,其与银屑病更为相似。

如心得安诱导银屑病动物模型,是利用心得安特有的药理作用,即心得安可阻断角阮细胞的β-肾上腺能受体而降低了细胞内cAMP水平所致。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利益冲突
研究过程中存在利益冲突,影响研究的客观 性和公正性。
0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问题 的解决策略
完善临床研究设计
制定科学、严谨、可行的研究方案
01
在临床研究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中药新药的特性,结合国内
外相关研究进展,制定科学、严谨、可行的研究方案。
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02
在研究方案中,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确保研究结果能
加强临床研究结果的应用和推广
加强临床研究结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0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展 望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深入挖掘中医药理论
加强对中医药经典理论和名老中医经 验的传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深入 挖掘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
发挥中药复方作用
重视中药复方研究,探索中药复方作 用机制和配伍规律,提高中药新药的 疗效和安全性。
数据采集不规范
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疏漏,导致数据不准确。
不良事件处理不当
对不良事件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可能影响 受试者安全。
临床研究结果问题
结果解读不客观
对研究结果解读过于主观,未能客观反映中 药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数据统计分析不当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不当,导致结果解读 困难或误导。
发表偏倚
部分研究结果未能发表或选择性发表,影响 结果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有助于发现 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疾病 的治疗效果。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

中药新药的国际临床研究有助于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 药的国际化发展。
0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存在 的问题

银屑病样模型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样模型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样模型的研究进展底婷婷;赵京霞;李萍【摘要】Lack of the naturally occurred psoriasis animal models once made the researches on human psoriasis phenotype and pathogenesis stagnated in last several years. But with the increasing understanding of psoriasis mechanism, a series of models has been explored at organic,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evels. We evaluated the current psoriasis models and analyze their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soriasis studying, drug screening and treatment.%在研究人类银屑病复杂表型与发病机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自然发生的可模拟银屑病的疾病模型,该研究曾一度停滞.但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已模拟出多种在组织水平、细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与银屑病较为相似的模型.本文通过对多种银屑病相关模型的总结与评价,分析各模型的优势与局限,为银屑病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治疗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3)002【总页数】5页(P275-279)【关键词】银屑病;模型;优缺点【作者】底婷婷;赵京霞;李萍【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病理生理室,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病理生理室,北京1000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病理生理室,北京1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63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增生性免疫异常皮肤疾患,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炎性反应细胞聚集和真皮乳头部血管增生扩张等。

银屑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银屑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银屑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杨建强;李伟;郑敏【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7(33)9【摘要】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nimal model of psoria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pathogenesis and drug research of psoriasis.In this article,the types of animal model of psoriasis including model induced by propranolol,imiquimod,sodium dodecyl sulfate and cytokine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se models are reviewed.%构建理想的银屑病动物模型是银屑病发病机制和开展药物治疗研究的关键,本文就银屑病模型的诱导,包括普萘洛尔诱导、咪喹莫特诱导、十二烷基硫酸钠诱导及细胞因子注射诱导和模型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总页数】3页(P560-562)【作者】杨建强;李伟;郑敏【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浙江湖州,313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浙江杭州,31000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浙江杭州,31000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银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及相关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丁薇;马丽俐2.银屑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王娅;朱健平;赖奇伟3.银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杨素清;李东东;闫景东4.银屑病的动物模型与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J], 彭玲玲;延祝;夏育民5.银屑病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赵香花;黄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质量控制和新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

中药质量控制和新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

2 Chin J Nat Med Jan. 2009 Vol. 7 No.12009年1月 第7卷 第1期·专栏:中药质量控制研究·中药质量控制和新药研发的思路和方法李松林, 徐宏喜*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 香港【摘 要】 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中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在近年来的部分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本文对中药质量控制和以科学实证为基础的创新中药研究进行了探讨。

中药质量控制的两个关键点就是分析技术的建立和化学对照品的运用。

分析技术方面在继承形态组织学方法的基础上, 发展DNA 分子技术和色谱技术鉴别药材, 建立各种现代色谱联用技术定量评价药材及其制剂的内在质量。

加强高质量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研制, 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新药研究首先应针对传统中医药有治疗特色的疾病开展研究。

可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古方或验方进行二次开发, 强调复方配伍, 也可利用高通量筛选先导化合物。

实证研究既注重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动物药效学机理研究以及新制剂工艺的研究, 还要强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验证。

本文还对当前中药质量控制和创新药物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中药现代化; 质量控制; 新药研发【中图分类号】 R917, R289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1672-3651(2009)01-0002-11doi: 10.3724/SP. J. 1009.2009.00002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中药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

中药的安全性不仅要求中药本身所含有成分无毒或低毒, 而且要求外来有害物质如残留农药、有害元素(如重金属等)和致病微生物等不得检出或不超过安全限量。

中药的有效性不但要有各个层次的药效学模型(整体动物、器官、细胞和分子)的验证, 更重要的是要有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疗效的确证。

为保证中药的安全和有效, 质量的可控和稳定是关键。

中药的质量可控和稳定涉及到技术和策略两个方面。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一、背景介绍药物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动物模型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动物模型旨在模拟人类疾病,以检测新药物是否具有治疗和副作用等效果。

然而,伴随着动物模型的优势,也存在着其局限性,本文将对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

二、动物模型的应用1. 基础研究动物模型可以梳理出必要的信息,以便于发现并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

例如,近年来通过实验动物的模拟研究,研究者们发现不同基因的表达不同与许多疾病关系密切,这些结论使得进一步深入人类疾病患者的基础研究成为可能。

2. 药物筛选药物分子必须保证能够穿过生物屏障,同时保证分子对人体产生的毒性非常小,并且能够在体内达到治疗水平。

在大型动物模型中,对药物的效果进行更准确的测试,这在患有严重人类疾病的情况下更加重要。

3. 确定剂量药物的安全剂量对临床安全性至关重要。

尽管大量临床前药物研究正在进行,但药物浓度的生物学上有效剂量无法直接确定,因为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方式与人类体内不完全相同。

因此,动物模型非常必要来确定最大耐受剂量和最佳治疗剂量。

三、动物模型的局限性1. 大型动物代价昂贵通过大型动物模型进行研究需要很高的费用,每个病人的病症也需要确切地与该大型动物模型相匹配。

由于成本昂贵,研究人员没有时间和资源来研究大量的动物。

因此,动物模型一般只在临床前用来检验有效性,而不是进行更深入的筛选。

2. 动物模型与人类之间的差异尽管动物模型可以梳理出必要的信息,但由于人类疾病模型和动物模型之间的差异,动物模型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仍然有限。

由于每个物种的进化和遗传基础不同,因此疾病的遗传基础和临床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许多药物在动物模型中表现显著,但在人类体内表现不佳,因此,我们需要更专业和更准确的测试方法。

3. 受众利益含糊不清对于动物实验的道德问题,一直是争议的话题,进而导致动物模型在很大程度上的限制。

由于有些人认为这种实验的益处大于风险,而其他人则认为,无论结果如何,动物实验都是了不起的凌虐行为。

治疗银屑病的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治疗银屑病的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治疗银屑病的抗体药物研究进展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症状为皮肤出现红斑、鳞屑、瘙痒和疼痛。

目前,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光疗、口服药物和局部药物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抗体药物的出现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选择性强,不良反应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同时,抗体药物通过作用于整个免疫系统,可以有效地阻止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被认为是治疗银屑病的有希望的新方法。

本文将从抗体药物的种类、机制、研究进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治疗银屑病的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一、抗体药物的种类1.嵌合型“人-鼠”抗体嵌合型“人-鼠”抗体(chimeric antibodies)是把小鼠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决定区域(CDR)植入人源免疫球蛋白框架区域得到的抗体,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免疫原特异性,但由于其中包含小鼠成分,使其易于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

临床研究表明,嵌合型“人-鼠”抗体可以作为治疗银屑病的有效药物。

例如,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抗体治疗银屑病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2.人源化抗体人源化抗体(humanized antibodies)是将亲和力决定区域(CDR)从小鼠源的抗体转移至人源框架的抗体,使得其贴近人源结构,减少了被人体免疫系统排斥的可能性,且更加稳定。

临床应用中,人源化抗体的安全和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例如,人源化抗体ustekinumab是双特异性抗体,通过阻断白介素(IL)12和IL23的信号通路来治疗银屑病,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明显的疗效。

3.全人抗体全人抗体(fully human antibodies)是完全由人源成分构成的抗体,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高,但其制备成本较高。

近年来,全人IL17A抗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因为IL17A被认为是银屑病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全人IL17A抗体可以通过抑制相关信号通路来治疗银屑病。

2021年浅谈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研究及其作用

2021年浅谈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研究及其作用

【摘要】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它使中药药理从中药和药理学中脱胎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

本文系统论述了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定义、分类、作用;详细地分析了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现状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发展趋势;指出中药药理动物模型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将为中药药理学和实验动物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病症中药的药理研究从20年代初,陈克恢开始麻黄研究[1]以来,研究方法逐步完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这就是中药药理学。

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它使中药药理学从中药和药理学脱胎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

因此,有必要对中药药理动物模型进行整理、探索为进一步指导中药药理学发展、丰富实验动物学的内容起作用。

故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分类、现状和作用,探讨了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发展趋势。

1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概念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指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为进行中药药理研究而对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进行模拟复制,创造出的具有人类病证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及相关材料,包括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人类证候动物模型、人类病证动物模型三部分的内容,它既是实验动物学的范畴,又是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的核心。

2 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分类及现状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研制出百余种证型,其造模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类1 依据中西医结合病因学说塑造动物模型又称为中药药理病证动物模型[2]、病因病理结合型模型[3]这类模型的造模方法是既运用了中医的发病学说,又考虑了西医的致病原理,将现代医学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嫁接,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如高脂性疾病血瘀证动物模型、失血性贫血血虚证动物模型、感染性休克厥脱证动物模型等,把现代医学的辨病论治与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结合起来,中西汇通[4]。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近年来,动物模型已经成为药物研发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动物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药物研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是因为通过动物模型,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影响,从而更快地推进药物研发的进程。

本文将探讨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基本作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药物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长期而且耗费巨大的过程。

它的第一步是药物分子的发现,其中药物设计的成功与否,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而动物模型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寻找和评估所产生的药物分子是否对特定的生物系统具有一定的效果和可行性。

研究人员通过对动物模型的观察和实验来评估这些药物分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最终可以将药物用于人体。

其次,在药物研发的后期,动物模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药物开始接近临床实验时,需要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毒性和药效验证。

这些测试通常会在动物模型上进行,以获取有关药物调节机制、药物吸收和代谢的信息。

同时,通过研究动物模型中的生物指标和药物动力学参数,可以更好地预测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反应和疗效。

二、常用的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所使用的动物模型种类多种多样。

今天的药物研发已经由最初的“石油灯火时代”进入了现代高科技时代,科学家们可以根据不同药物的需要,选择适合于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动物模型。

1. 小鼠模型小鼠模型是药物研发领域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常常被用于药物活性测试、药代动力学测试、安全性测试和剂量研究等方面。

小鼠模型的使用广泛,因为小鼠的生命周期比较短、速度快、容易繁殖和维护、费用相对低廉,而且鼠类和人类基因之间的相似度较高,这些优点使得小鼠模型成为价值巨大的研究工具。

2. 大鼠模型大鼠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工艺方面的研究,其主要优点是喜食多种食物、适应能力强、抗体水平高,因此可作为广谱药物的评估模型。

大鼠还可以被用来研究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案的评估。

同时,由于大鼠与人体相似之处较多,也被广泛用于研究一些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一)

中医药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一)

中医药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一)【关键词】银屑病;中医药治疗;动物模型近年来,中医药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方兴未艾。

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对形态学的影响1.1对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影响齐欣1]观察了6味活血化瘀药(当归、丹参、赤芍、鸡血藤、三棱、莪术)对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

结果发现6味活血化瘀药中除鸡血藤外其余5味均能显著促进表皮分化。

吴晓霞2]对愈银方(由生地黄、紫草、黄芩、苦参等组成)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愈银方的大、中、小剂量对小鼠尾鳞片颗粒层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吴胜利3]观察了解毒化瘀汤(生地、赤芍、丹皮、板蓝根、山豆根、菝葜、蜀羊泉、泽漆、土茯苓、苦参、丹参)对小鼠尾部颗粒细胞的影响,研究发现解毒化瘀汤能明显地增加小鼠尾部鳞片表皮的颗粒层。

刘海杰4]等采用小鼠天然尾部鳞片模型,对实验组小鼠灌胃给药仙方消银片(水溶液),并设灌胃给药复方青黛丸(水溶液)作对照,生理盐水灌胃作空白对照,结果发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鼠尾鳞片颗粒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鼠尾鳞片颗粒层细胞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仙方消银片促进颗粒细胞形成的作用优于复方青黛丸。

李勤劳5]观察了银屑颗粒(由青黛、黄芩、何首乌、丹参等组成)对小鼠尾部皮肤鳞片颗粒层形成的影响。

结果发现银屑颗粒可使小鼠尾部皮肤的颗粒层鳞片明显增加,说明银屑颗粒可促进小鼠尾部皮肤鳞片颗粒层形成。

许能6]观察了凉血解毒汤(主药:生地黄、紫草、生槐花、大青叶等)和复方青黛丸(主药:青黛、土茯苓、丹参、白芷等)对表皮颗粒层鳞片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凉血解毒汤能诱导鼠尾表皮颗粒细胞的形成,并使颗粒细胞数增加,复方青黛丸的作用则不明显。

高尚璞7]等以青叶霜(由大青叶、龙葵、土大黄、雄黄、莪术组成)外涂小鼠尾部,18d后观察小鼠尾部表皮颗粒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小鼠尾部表皮颗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且胞浆内充满粗大、深嗜碱性、HE染色呈深兰色透明的角质颗粒,提示该药能改善银屑病皮损的病理形态,并使其向正常转化。

动物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动物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糖尿病及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常用造模方法摘要随着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病患年龄趋于年轻化,这两种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

近年来针对这两种疾病的研究增多,且研究者创建的动物模型虽各有不同,但主要方法大同小异。

现在对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实验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中药现代化在近些年发展迅速,也越发得到研究者的关注,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对有效成分的研究,除了对有效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研究之外,还有中药中各成分的药用活性的研究,这就需要用到大量实验动物来建造模型,研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

现代中药药效研究很多是针对现有多发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针对这些疾病,研究者设计了很多方法,模拟疾病在人体发病的过程,探究药物对动物模型的作用效果。

一、高血压模型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在全球范围内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对高血压的研究,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建立有遗传性高血压、神经源性高血压、应激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等的动物模型[1]。

遗传性高血压的动物模型主要是突变系和转基因大鼠。

GH(遗传性高血压大鼠)、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DS(Dahl盐敏感大鼠)等属于突变系,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突变系-SHR。

SHR鼠群100%发生高血压,成鼠血压水平一般>26.6 kPa且整个病程小于2 d[2-4],既能节省实验时间,也有较好的重复性,个体差异较小。

关于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模型研究,张荣伟等[5]采用自身股静脉制成脉动血管植入延髓左侧Ⅸ,Ⅹ颅神经REZ区成功制造猫高血压模型,该模型可在短期内使血压升高,同时伴有心输出量的增加。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网络药理学信息系统及临床有效方药探索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网络药理学信息系统及临床有效方药探索

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网络药理学信息系统及临床有效方药探索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起因目前还不清楚,但一般认为是由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导致。

目前,对于银屑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其症状进行控制,如使用外用药、内服药物等。

其中,中药治疗在银屑病的治疗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针对中药治疗银屑病的需求,本文构建了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信息系统,并探索了临床有效的方药。

该信息系统通过筛选公共数据库中的中药化合物、靶点、药理作用等信息,并利用网络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对中药的治疗银屑病的作用进行预测和评估,最终得到中药与银屑病的关联网络。

本文所构建的中药网络药理学信息系统包含了740种中药和2318个化合物,通过对其进行网络分析,可以得到中药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此外,通过对银屑病靶点进行筛选,并将其与中药的靶点进行比对,可以得到中药与银屑病靶点的关联关系。

最终,将中药的化合物、靶点与银屑病的靶点进行结合,可以得到中药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通过对中药网络药理学信息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些有潜力的中药治疗银屑病。

例如,当归、白术、山茱萸、黄芩等中药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其中,当归和白术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等方式来缓解银屑病的症状。

而山茱萸、黄芩则可以减轻皮肤过度生长、促进皮肤细胞更新等方面发挥作用。

此外,本文还筛选出了具有临床有效性的方药。

例如,复方地黄、玄参、黄柏等可以改善银屑病患者的贫血、调节免疫系统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而薏苡仁、白术、当归、川芎等则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等方式来调节银屑病患者的身体状况。

总之,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信息系统和方药探索对于银屑病的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分析中药的化合物、靶点及其与银屑病的关联,可以发现一些有潜力的中药,并通过结合成方药的方式来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银屑病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61117栏目中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及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作者韩玲部门正文内容审评一部韩玲摘要:本文综述了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的进展,对治疗银屑病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结合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完善药效学方法学研究的建议。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了。

可能是一种具有基因遗传特性的疾病,也与感染、内分泌机能障碍、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

中医学认为以风湿毒邪内侵为标,血虚、血燥为根源,血热、血虚、血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故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成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法。

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炎症细胞聚集和真皮乳头部血管增生扩张三大特征,从而出现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棘细胞层增厚等。

尽管许多不同的动物模型能复制银屑病的某个方面的病理特征,并能解释部分病因,但长期以来仍缺乏一种能够研究所有有关的潜在因素的动物模型。

即-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

一、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银屑病动物模型是根据银屑病的特征,人为建立的一种与之相似的模型。

有人总结了银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以下4个不断完善的阶段:1.诱发性动物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工方法在动物,如豚鼠、大鼠等皮肤上诱发银屑病样增生。

其方法包括紫外线照射、化学刺激剂外涂或药物外涂、缺乏必须脂肪酸的饲料喂养等。

这些方法均为过度增殖模型,可引起表皮增生加快。

但这些方法仅是针对表皮损伤的一种迟发反应,持续时间较短。

如缺乏必须脂肪酸饲料喂养的大鼠模型,因缺乏必须脂肪酸,故可使大鼠皮肤逐渐出现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基底细胞有丝分裂加快,DNA合成增加等变化,表皮细胞呈慢性增生状态,与药物诱发的急性表皮增生相比,其与银屑病更为相似。

如心得安诱导银屑病动物模型,是利用心得安特有的药理作用,即心得安可阻断角阮细胞的β-肾上腺能受体而降低了细胞内cAMP水平所致。

应用后可出现动物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和棘层肥厚等类似银屑病的组织病理改变,其皮损并非是刺激性皮炎。

黄畋[1]和Gaylarde[2]等分别用心得安成功地在豚鼠背部和耳部皮肤上制备了银屑病样皮肤模型,并发现药物可抑制其所致的表皮异常角化与增殖、角化不全等。

已有研究[3-4]发现IL-20是与银屑病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体外可明显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IL-20的转基因鼠可出现皮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人类银屑病有相似之处;此外,IL-20受体在银屑病皮损处有高表达。

有人在心得安造模的基础上,利用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了动物皮损中IL-20及角蛋白的K14,K16,K17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正常皮肤IL-20的表达仅限于基底层,且为低表达,但模型动物皮损中基底层及棘层均有高表达,且显著高于正常组。

应用IL-20反义寡核苷酸外涂皮肤后,可使其明显好转。

也观察到皮损中角蛋白K14,K1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提示心得安所致的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不仅在组织病理学,而且在分子水平上与人类银屑病皮损一致。

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实了此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上述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可在短时间内复制出某些方面与银屑病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较好,可用于表皮增殖动力学、药物筛选等研究,但这些模型只是模拟了银屑病中的部分组织病理特征,在许多方面与诱发或自然产生的疾病毕竟存在差异。

2.裸鼠-皮损移植模型该模型是将银屑病人皮损组织移植到裸鼠背部。

其具体方法是,选择经组织学证实,2周内未经任何治疗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典型皮损,麻醉后取全层皮肤,裸鼠背部麻醉后切除部分圆形皮肤至肌肉筋膜,将皮损间段缝合到移植点。

因裸鼠是先天性无胸腺小鼠,其免疫缺陷,在一定情况下不排斥来自异种动物的组织移植,所以可作为人体组织天然接受体。

1975年Krueger[5]首次利用该方法成功地将银屑病病人皮肤移植到裸鼠,存活11周之久。

受累皮肤植片4/6保持了棘层肥厚,3/6保持了角化不全。

因而认为,裸鼠能维持移自于人体的银屑病病变,可在裸鼠活体上进行银屑病研究。

Briggaman[6]也报道75%被移植的银屑病受累皮肤能维持其形态和组织学特性达4个月之久。

还发现只有在银屑病表皮和真皮同时被移植情况下,银屑病的病变才能维持。

国内也有学者[6]利用该模型评价了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银屑病的影响。

认为该模型是银屑病短期内理想的动物模型,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具有促进银屑病皮炎恢复的作用。

该模型造模后,尽管大多数银屑病特征不能长久维持,但该模型仍不失为银屑病药物筛选的较好模型,是银屑病短期、良好的“体内培养”模型。

目前有应用SCID鼠模型,即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模型的报道[8,9]。

SCID发生于BALB/C小鼠,它影响淋巴细胞分化期的基因重排和双链的断裂修复,因此抗体和T细胞受体生成减少,导致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产生严重联合免疫缺陷,使鼠可接受异种组织移植而不发生排斥反应,因此可将银屑病患者的皮损移植到该鼠,建立银屑病SCID 鼠动物模型。

移植皮损保持了银屑病的组织学特征,如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内微脓肿,真皮乳头增厚,血管增生,显著的真皮炎性浸润,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单核细胞和表皮树突状细胞。

研究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保持银屑病的复杂病理生理变化,因此可作为银屑病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

因其他动物模型只能模拟银屑病的部分病理改变,如小鼠尾鳞状上皮仅能再现银屑病的颗粒层确失,增生期的小鼠阴道上皮只能观察抗银屑病药物对上皮增生的作用,转基因鼠模型只能孤立的研究每个细胞因子,故这些病理模型不能真实再现银屑病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

而SCID鼠模型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银屑病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学特征,并能针对引发银屑病的病因进行研究。

通过在该模型上重建人体免疫系统,可更深入地研究免疫系统在银屑病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并对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增殖,血管增生,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等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研究提供基础。

因此用来研究银屑病病理生理及筛选抗银屑病药物较其他模型更具优势。

但该模型目前也有不足之处,如需要无菌环境,因其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皮损移植可能引起局部感染。

因其价格昂贵,也限制了该模型的使用。

故有人利用患者皮损移植到出生后去除胸腺的小鼠,而建立了一种价廉、实用的动物模型[10]。

结果显示其银屑病的组织学特征能保持15-30天,可用于银屑病的基础研究。

3.自发性或基因突变鼠动物模型该模型是指未经任何人工处置的动物,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疾病的模型。

据报道,目前已有近百种表现为各种皮肤异常的小鼠突变品系,与银屑病有关的有以下几种:缺皮脂突变鼠(asebia,ab/ab)、鱼鳞状皮肤突变鼠(ichthyosis,ic/ic)、无毛突变鼠(hairless, hr/ hr)、鳞皮状皮肤突变鼠(flaky skin, fsn/fsn),均能自发产生与人银屑病极相似的病变。

1985年Jackson发现一种自发常染色体缺陷性基因突变品系小鼠,即fsn突变鼠,该鼠出生后不久全身或局部出现鳞状灰白色斑块,组织学表现为棘层肥厚、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角层下脓疮、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多种炎性细胞弥漫浸润。

无论形态学还是组织学特点均与人类银屑病病变极为相似。

因此,被认为是较好的银屑病动物模型。

有人认为该模型比诱发动物模型更有价值,以此来研究银屑病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理、病理生理、药物筛选均很合适。

尽管基因突变鼠具有银屑病的组织学表现,但炎性浸润处T细胞的缺乏以及环孢菌素治疗无效等,又提示这些病理特征与银屑病不甚相符。

4.转基因鼠动物模型转基因鼠是通过人工方法导入外源性基因的动物模型,已被广泛用于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其中包括银屑病[11]。

银屑病是一种与多基因有关的遗传性疾病。

银屑病转基因鼠模型可在表皮过度表达不同的细胞因子,如IL-1,IL-6,IL-8,TNF-α,TGF-α,VEGF, INF- γ等,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功能改变,产生银屑病样表现。

由于这些模型是通过处理某个基因产生的,而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因此不可能通过剔除或替换某个基因得到完善的银屑病模型,即不同的转基因鼠可具有银屑病的某些不同特征,没有一种转基因鼠可完全再现银屑病的临床和组织学的多种特征。

5.其他以下模型是较传统的动物模型:(1)小鼠尾部鳞片模型鼠尾鳞片因表皮正常角化缺乏颗粒层,其天然的角化形成与人类银屑病表皮相似,故可模拟银屑病角化不全的特点。

Jarrett[12]和Spearman[13]最早利用此模型评价了药物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认为药物如能促进鼠尾颗粒层形成,则可能具有抗银屑病作用。

这种筛选抗银屑病药物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外仍在采用。

(2)雌鼠阴道上皮模型利用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增殖活跃,上皮细胞转换加快的特性,观察雌激素诱导小鼠处于雌激素周期后,注射秋水仙碱,使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停滞于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受试物对有丝分裂的抑制作用。

如Van Scott 最早[14]利用该模型评价了药物的抑制作用。

二、银屑病动物模型在中药新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研究报道[15],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已显示出较好的前景,临床实践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但目前申报临床研究的用于银屑病治疗的中药新药仍存在诸多问题:1.药效学评价中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抗银屑病药效学动物模型,即心得安模型、小鼠尾部鳞片模型和雌鼠阴道上皮模型。

如果将研究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角阮细胞,即利用动物皮肤及皮肤以外器官的上皮细胞,如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去筛选评价细胞抑制剂。

目前认为此方法已与现代研究的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产生了差距。

如不同种系的KC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蛋白表达有显著的差异;银屑病的KC增殖和分化异常并不是孤立的病理现象,是受特定的基因和循环因子的调控的;KC并不是银屑病发病最关键的细胞;利用该模型筛选细胞抑制药物治疗银屑病的后果是弊大于利,因不仅对皮肤细胞,对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可产生抑制作用。

另一研究的目标集中在模拟银屑病的病理表现,如皮肤外涂心得安引起表皮增厚、角化不全和炎症细胞浸润等。

此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缺乏特异性、稳定性。

银屑病复杂的发病机制难以由一种药物作用于单一环节引发的模型来进行评价。

此外,研究模型的选择还集中在观察药物的促分化作用上。

如将药物外用于鼠尾或口服给药后观察鼠尾颗粒层细胞的出现。

该方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并为一些有效药物所证实,因此目前仍是有价值的常用实验模型。

由此可见,目前申报用于银屑病治疗的中药新药仍未摆脱采用较简单单一、且传统的动物模型,未更多地关注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及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药效学评价中未结合中药自身特点,选择针对性试验或指标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