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地域文化详解

合集下载

安庆历史名胜考察报告

安庆历史名胜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安庆历史名胜考察报告篇一:安庆地域文化安庆地域文化报告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

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城市,下辖3区7县及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

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

安庆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风鼎盛。

一、安庆的历史文化及人文背景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潜山县的薛家岗和市郊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

早在东周时期,安庆已是古皖国所在地,现在安徽省的简称“皖”也是由此而来;在南宋时期便名为“安庆”,取“平安吉庆”之意,其别名又称宜城。

从清朝乾隆到民国年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积累与传承,使现在的安庆有着“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千百年来,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名人辈出,其代表人物有张英、张廷玉、戴名世、方苞等。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京剧鼻祖程长庚,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章回小说家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两弹元勋邓稼先,将军外交家黄镇和佛教领袖赵朴初等都生长在这片热土上。

二、安庆的地理环境及交通、经济文化现状安庆地貌丰富多样,总体特征西北部是大别山中低山区,东南部为长江洲圩滩地,中部丘陵起伏,间有低山、湖泊。

这里的山川秀美,湖泊是星罗棋布。

有一柱擎天,以雄奇灵秀著称的天柱山;有佛教禅宗“遁迹修禅”之处的佛教圣地司空山;有幻若水上蓬莱的浮山;有唤作“海门天柱”的小孤山;还有龙眠山、小龙山、大龙山、白崖寨、鹞落坪、妙道山、花亭湖等数十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简答题

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简答题

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简答题“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简答题”部分三、简答题1、何谓文化和地域文化?最普遍的文化定义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广义文化的概念,如《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就是“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则指精神文化,包括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2、安徽的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1、安徽的三大文化圈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安徽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安徽大地上形成了三个各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即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文化。

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

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皖江文化圈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

皖江文化圈基本特点(1)古皖文化源远流长(2)皖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3)皖江文化具有水文化的特点(4)开放创新意识浓。

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

徽州文化主要特点是(1)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2)徽州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

3、安徽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点?安徽文化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如下一些主要特点。

(一)安徽文化具有延续性(二)安徽文化具有兼容性(三)安徽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四)安徽文化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五)安徽文化具有开拓创新性4、老子哲学中“道”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作为老子哲学体系核心的“道”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是真实存在的,道是物,却是浑然一体之物。

安徽地域文化五个特点解析

安徽地域文化五个特点解析

安徽地域文化五个特点解析安徽地域文化五个特点解析省文史馆项目组安徽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省域,安徽地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研究一个特定地域的文化,有必要找出它相异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富有个性的特点。

为此,我们在编撰《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安徽卷》时,从发展趋势、发展路径、发展内因、学术取向、影响时空五个方面进行审察,反复推敲,认为安徽地域文化有如下五个特点:第一,三大亚文化区域之间差异和趋同共存安徽地域文化可分为处于淮河流域的涡淮文化、处于长江流域的皖江文化和处于新安江流域的徽州文化等三个亚文化区域。

三个亚文化区域在饮食、民居、民风民俗、方言、地方戏曲和信仰方面,都很不相同。

在学术文化领域,涡淮文化中,主导的是道家思想;徽州文化、皖江文化中,主导的则是儒家文化。

三大亚文化区域的差异性,使安徽文化显示出丰富性和多样性。

另一方面,三个区域的文化也有趋同性。

如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不仅流传于淮河流域,也在徽州和皖江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安理学先哲的程大昌,就是融合儒家思想和老子学说构建其思想体系的;皖江文化代表人物之一的戴名世,就是从道家思想得到启示,并吸收道家的“精”、“气”、“神”概念以论文的;姚鼐所著的《老子章义》和《庄子章义》不仅开了桐城派诸子学的研究之风,直到现在,仍然是研究老子、庄子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

而姚鼐与戴震虽然学术上有争论,甚至成为乾嘉时期汉宋学之争的主角,但姚鼐提出“义理”、“考证”、“辞章”三者交相为用的论文主张时,与戴震所说的“有义理之学,有文章之学,有考核之学。

义理者,文章、考核之源也。

熟乎义理,而后能考核,能文章”就很接近。

而在道家思想发源地的淮河流域,到宋代,儒学也开始兴起,由颍州知州蔡齐奏请始建、经晏殊续修和欧阳修扩建的西湖书院,俨然成了淮北地区的儒学中心。

第二,在发展中呈现文化重心由北向南的迁移安徽的文化重心首先出现在涡淮流域。

春秋时代,在涡淮流域就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学术文化,产生了管子的学术思想,开创了先秦诸子学时代。

安庆素材资料汇总

安庆素材资料汇总

安庆资料搜集目录2013.4.27(注:红色字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蓝色是有详细解释的内容,青绿色的为后补内容)项目内容政治中国安徽省省辖市(原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省西南部3市辖区,7县,1县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附录1)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间为安徽省省会。

2012中国出美女城市排行榜,安庆排第八名。

安庆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

经济“皖江开发”重点城市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附录2)“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湘军统领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支枪,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

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安庆机场、“宁安高铁”即将修通(2014.7月通车)、合安高铁(在建)安庆两火车站沪渝高速(G50)、济广高速(G35)、合安高速(G4212)、京台高速(G3)、岳武高速(在建)105、206、31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

安庆是黄山、九华山、庐山等世界著名风景区之间的交通枢纽。

人文历史【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附录3)安庆历史变迁表(附录10)禅宗文化太湖狮子山—中国禅宗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

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潜山县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治所位于今天的安徽潜山县),(“安庆”自此得名)。

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公元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将安庆城移到今天的易守难攻的宜城渡,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孔雀东南飞》(在潜山有其影视城)“大乔、小乔”分别为孙策和周瑜的妻子。

(二乔故里,潜山县)鲶鱼头渡口遗址(附录4)“不越雷池一步”(附录5)“六尺巷”龙山风水国家旅游文化产业区石牌戏曲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资源(附录6)5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古“南岳”)(附录7)花亭湖、五千年文博园巨石山、嬉子湖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龙眠山、大龙山、小孤山、白崖寨、鹞落坪、妙道山、浮山、薛家岗迎江寺与振风塔宿松县境的【小孤山】,海门天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简述安徽地域文化的三大亮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简述安徽地域文化的三大亮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简述安徽地域文化的三大亮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繁昌县人字洞发现的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和县龙潭洞发掘了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昭示了这块土壤的厚重与深远。

安徽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都,古寿春(今寿县)在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凤阳在明朝被定为中都,繁盛一时,古徽州在明清时号称“东南邹鲁”。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和第三大河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安徽全境,新安江横穿皖南。

大江东去,淮河奔流,把安徽全省切割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区域。

淮北是广袤无垠的平原,江淮是起伏绵延的丘陵,江南是郁郁葱葱的山区,并有星罗棋布的河湖港汊镶嵌其间。

由于地形地貌、风物人情的差异,在长时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个不同区域又各具特色的文化圈。

淮河孕育了淮河文化,有老子、庄子、淮南王刘安、曹操和建安文学等;江淮之间就是皖江文化,桐城文派是其典型的代表,皖南山区的新安江,孕育出徽州文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徽文化(简称“徽学”)。

这三个文化圈里孕育者灿若群星,他们造就了安徽的、中国的、中华民族的历史。

第一大亮点:淮河流域大放光彩的道家文化淮河发源于河南境内桐柏山,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流域面积达27万平方公里。

远古的淮河大地清流纵横,阡陌交错,是山青水秀的奇绝之地,曾以富庶名闻天下,人称“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道家创始人老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宋国相地(今涡河流域),其重要继承发展者庄子生活于战国中期的蒙地(今淮河北岸的蒙城县)。

其他如《黄老帛书》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其作者据考证是西楚淮河人,在今淮南一带;《淮南子》是西汉黄老之学的集大成之作,其主持者是淮南王刘安。

道家学派及其三部经典著作《老子》、《庄子》、《淮南子》均产生于淮河流域的现象,已被视为淮河流域地域文化独有的标志性学派和标志性著作。

这里所以能出现这样绚丽灿烂的人文景观,是古代淮河流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支流众多、雨水充足的优越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所决定,这些条件与生命的孕育、成长息息相关,也奠定了老子等道家学者独有的理论和思想——对生命哲学的关注和阐述。

地域文化名词解释

地域文化名词解释

“安徽地域文化”‎复习题“名词‎解释”部分‎二、名词解释:‎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

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皖‎江文化圈: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范围大体接近于‎现在的皖江经济区‎域,即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巢湖、宣城‎市(除绩溪县)和‎滁州市东部。

皖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异彩纷呈,具有‎水文化的特点,开‎放创新意识浓。

‎徽州文化圈:徽‎州文化是指原徽州‎府属下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和婺源(今属江‎西省)等六县所出‎现的既有独特性又‎有典型性的各种文‎化现象。

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域文化。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

‎《道德经》:《道‎德经》,亦称《老‎子》。

老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所著的‎《老子》一书中。

‎《老子》共五千多‎字,故也称五千言‎,被后来的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亦被尊为教祖。

其‎基本范畴是“道”‎与“德”,相比较‎起来,“道”最为‎基本。

新安理‎学: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朱子学”。

‎朱熹门生弟子众多‎,遍及闽中等南方‎地区,他们同尊朱‎熹并形成众多的流‎派,其中徽州的朱‎门弟子以朱熹嫡传‎自誉,在发明、诠‎释朱子学方面独树‎一帜,被称为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形‎成于南宋,在元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于明初达到鼎‎盛。

新安理学一以‎贯之的学说宗旨、‎一脉相承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征,对12世纪以‎后的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以及徽州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点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点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点安徽地处中国的中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原因,安徽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安徽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

1.历史悠久:安徽作为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

在古代,安徽是著名的文化中心,曾是汉代的山阳国、晋代的豫章国、唐代的日称国,是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安徽历代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古建筑和文物,如黄山、庐山、岳西南宋化州城、徽州古城等。

2.丰富的徽文化:安徽是中国最重要的古代文化中心之一,代表性的文化是徽文化。

徽文化以徽州文化为代表,是安徽省独有的文化形式,包括徽州牌、徽州民居、徽州建筑等。

徽州人注重礼仪和思想品质,重视廉洁、勤劳、警细、礼守、公正、矩义、饰品、慎言、修身、修家、齐治、修国。

徽州画派与中原和江南画派具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了独特的徽派风格。

3.丰富的民间文化:安徽各地还保留着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如阜阳的河埠民俗、宣城的维瓯剪纸、宣州的乌龙拳、芜湖的豫剧等等。

这些民间文化代表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体现了安徽独特的民间传统和文化形态。

4.神秘的民间信仰:安徽地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也很丰富多样。

如徽州地区有许多古老的宗教庙宇,如三教合一的合肥古城庙、风水宝地黄山上的道教峰宫等。

此外,安徽还有许多民间信仰,如拜山、踏青、赏花等传统民俗活动。

5.丰富的美食文化:安徽是中国十大菜系之一的徽菜的发源地。

徽菜以其独特口味和精美的制作工艺而闻名,如蹄筋、桂鱼、干贝、腊肉等。

同时,安徽也以其丰富的农副产品而闻名,如徽州毛尖茶、黄山猴魁茶、霸州李果、巢湖大闸蟹等。

总的来说,安徽地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间文化、独特的徽文化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安徽的文化底蕴,还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安徽文化

安徽文化

第三讲安徽文化第一节地域文化一、淮河文化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涡阳、蒙城、亳州一带和淮南王刘安为代表的淮南寿县一带涡阳老子道家发源地•社会发生激烈变革,社会文化思想活跃,在涡阳、蒙城诞生了以老聃、庄周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其与儒、释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三大体系。

•庄周的代表作《庄子》的文学价值为历代所赞美,誉为汪洋恣肆、仪态万方,说理还情、深浅俱妙。

•他的寓言故事《郢yǐng人垩鼻》、《庖丁解牛》、《涸辙之鱼》等篇,都是形象美与思辩美相结合的作品。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

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

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

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

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

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

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

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

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建安文学:曹氏父子(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曹操沛国谯qiáo郡(今亳州市)人,及其子曹丕、曹植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曹操的代表作,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气魄宏伟且有苍凉之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篇。

安徽人评价安庆人的句子

安徽人评价安庆人的句子

安徽人评价安庆人的句子
摘要:
1.引言:介绍安庆人的评价来源和背景
2.安庆人的特点:描述安庆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等方面
3.安徽人对安庆人的评价:分析安徽人如何看待安庆人
4.结论:总结安庆人在安徽人心目中的形象
正文:
安庆是安徽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安庆人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体,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

那么,安徽人是怎么评价安庆人的呢?
安庆人的第一个特点是坚韧不拔。

由于安庆地处长江流域,历史上多次遭受水灾侵袭,但安庆人始终顽强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乡。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得到了安徽人的认可和尊敬。

安庆人的第二个特点是重视教育。

自古以来,安庆就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这里的人们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

安庆拥有众多的名校和优秀的学生,这也让安徽人对安庆人刮目相看。

然而,安庆人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一些安徽人认为安庆人过于保守,对新事物接受较慢。

这可能与安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关,但也让安庆人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封闭。

总的来说,安徽人对安庆人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他们欣赏安庆人的坚韧精神和对教育的重视,但同时也希望安庆人能够更加开放,勇于接受新事物。

安徽文化的特点

安徽文化的特点

安徽文化的特点安徽文化有一大特点,就是三条水系孕育了三种文化。

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恰巧从地理上把安徽三等分,分为皖南、江淮之间、淮北。

淮河孕育了淮河文化,有老子、庄子、建安文学等;江淮之间就是皖江文化,桐城派是典型的代表。

再有皖南山区的新安江水系,孕育出新安文化,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徽文化。

一·皖江文化“皖江文化”是以安庆、桐城为中心,由安庆土著的古皖文化和来自江西徽州移民的朱子信仰碰撞和融合而形成。

皖江文化自先秦以降,从未中断,源远而流长。

皖江文化涌现出大量文化世家,有的绵延数代,名人辈出。

由于移民和交通的便利,皖江文化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浓、文化辐射力强,在许多方面使部分文化内容从区域文化范围上升到主流文化圈。

有的专家认为,皖江文化比较注重以文载道、以文救国、以文济世、以文乐民,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比较系统地整合了文学、政治、宗教和艺术的精神力量,因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有的专家认为,皖江文化特点鲜明的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以明代方氏学派“坐集千古之智”的治学胸襟为代表的兼容并包的文化襟怀,以桐城宋学“士”的精神为代表的刚毅进取的人生品格,以《新青年》杂志早期作者群为代表的变通开放的世界意识。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看徽州文化与皖江文化有着的不同特质:在文化品格上,徽州文化体现出“山”一样的凝重、厚实,文化遗存多,积淀厚;皖江文化则犹如“水”一般飘逸、空灵,感染力强,召唤性强,文学艺术成就尤为卓著。

皖江文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流光溢彩,至少包括实用文化、艺术文化、思想文化三个维度,涉及宗教、文学、戏曲、书画、政治、经济、科技、旅游、生态、民俗等众多领域。

(一)文学方面。

桐城派的兴起是皖江地区文学乃至清代文学的最大成就。

桐城派秉承程朱道统,宗崇秦汉及八大家散文,别立门户,自成一派。

它以方苞倡导古文“义法”为标志,始于康熙年间,中经刘大櫆的拓展,到乾隆年间姚鼐时逐步兴盛。

安庆地域文化

安庆地域文化

安庆地域文化报告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

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城市,下辖3区7县及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

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

安庆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风鼎盛。

一、安庆的历史文化及人文背景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潜山县的薛家岗和市郊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

早在东周时期,安庆已是古皖国所在地,现在安徽省的简称“皖”也是由此而来;在南宋时期便名为“安庆”,取“平安吉庆”之意,其别名又称宜城。

从清朝乾隆到民国年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积累与传承,使现在的安庆有着“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千百年来,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名人辈出,其代表人物有张英、张廷玉、戴名世、方苞等。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京剧鼻祖程长庚,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章回小说家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两弹元勋邓稼先,将军外交家黄镇和佛教领袖赵朴初等都生长在这片热土上。

二、安庆的地理环境及交通、经济文化现状安庆地貌丰富多样,总体特征西北部是大别山中低山区,东南部为长江洲圩滩地,中部丘陵起伏,间有低山、湖泊。

这里的山川秀美,湖泊是星罗棋布。

有一柱擎天,以雄奇灵秀著称的天柱山; 有佛教禅宗“遁迹修禅”之处的佛教圣地司空山;有幻若水上蓬莱的浮山;有唤作“海门天柱”的小孤山;还有龙眠山、小龙山、大龙山、白崖寨、鹞落坪、妙道山、花亭湖等数十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皖江文化

皖江文化
皖伯执政时,体察民情,施以德政,政绩颇佳,使皖国成为一个理想的国度,皖伯被后人尊称为“皖公”、 “大王”、“大仙”。
后人为纪念他,称皖山为“皖公山”,并择址皖山之东南、皖城以西的一座山(后尊称为“大王山”)建有 皖伯庙,亦即“大仙庙”。
潜山市区(皖城)曾于东汉至南宋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多年。
凡涉及皖江地区历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以及文学、戏曲、书画、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民俗、生态 等领域的个案,无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专家学者研究之,民间学人研究之。
皖江文化研究形成地域文化气候,由北向南形成了中原淮河文化、皖江文化、皖南文化三大文化圈。
文学方面
在桐城派文化陈列馆参观桐城派的兴起是皖江地区文学乃至清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桐城派,其深受禅宗的影 响分不开。
皖江文化比较注重以文载道、以文救国、以文济世、以文乐民,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比 较系统地整合了文学、政治、宗教和艺术的精神力量,因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美食特产
美食特产
胡玉美蚕豆辣酱:中华百年老字号,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胡玉美酱园采用川中辣酱风味,试制 成“胡玉美蚕豆辣酱”,色泽泛红,味香细腻,微辣而甜,风味独特,一时名扬四海,远销国内外。曾在巴拿马 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国际荣誉奖章,并先后在上海国际展览会、西湖博览会上,获“国光”银质奖章,被评为 安徽省优质产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振风牌”胡玉美蚕豆辣酱为畅销国内外的名牌食品。
(2)皖江文化指以芜湖为中心的文化圈,近代芜湖开埠通商,芜湖工商业发达,兴盛一时无两,经济发达导 致文人聚集,文化兴盛,芜湖城里众多以“皖江”为名的建筑、活动等。
(3)皖江文化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的总体文化,考察其历史渊源和文化的内在整体性,皖江文化区主要 是安庆文化。皖江文化应覆盖整个皖江地区的历史文化,涉及文学、戏曲、书画和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科技、 宗教、旅游、生态、民俗等众多领域。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四解析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四解析

《安徽地域文化》作业4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安徽绘画起源于四世纪,最早出现的画家是晋代 戴逵 。

明清时期是安徽绘画的高峰期,有詹景凤、丁瓒、丁云鹏等绘画高手;清初,则出现以渐江为首的 新安画派 ,以梅清为首的 宣城画派 ,以萧云从为首的 姑熟画派 。

乾嘉年间,萧县兴起龙城画派。

这些画派对中国的绘画传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明代是徽派版画的极盛期,明末胡正言印制的《 十竹斋书画谱 》和《十竹斋笺谱》为徽派版画最高成就。

十九世纪中叶,徽派版画随着近代印刷术的兴起而逐渐没落。

3、徽州三雕,指砖雕、 石雕 、 木雕 ,其中尤以砖雕历史悠久,别具特色。

4、黄山自然景色秀丽绝伦,以 奇松 、 怪石 、 云海 、 温泉 四绝著称于世,后又加上冬雪并称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5、安徽的 九华山 ,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东南第一山”之誉。

6、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城以西,古称 白岳 ,与黄山南北相望,风景绮丽,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

7、 天柱山 位于安庆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称为天柱峰,山也就此得名。

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之称。

8、 采石矶 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古称牛渚矶。

它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合称“长江三矶”。

以山势险峻、风光绮丽、古迹众多而列三矶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誉。

9、敬亭山的诗歌文化源于南齐诗人 谢眺 ,他在宣州作官时写了不少有关敬亭山的诗歌。

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慕名而来,先后七次登临,留下“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盛赞,于是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

10、 巢湖 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

11、醉翁亭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因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 醉翁亭记 》一文而闻姓 名: 学 号: 得 分: 教师签名:名遐迩。

安徽地域文化报告

安徽地域文化报告

安徽地域文化报告安徽是一座富有历史文化积淀的省份,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以下是本人的感受和记录。

一、安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安徽位于中国中东部,东邻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连湖北,北接河南,是国家重要的物资储备区和粮食生产区。

安徽面积139,000平方公里,人口约六千万,其中华裔占98%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有“黄山奇林”和“徽州古城”等著名景点。

安徽的特点之一是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民俗、历史、文化、艺术遗产,堪称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二、安徽的区域文化特色及表现1、徽州文化徽州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徽州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这里有着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徽州古城,以及江南园林“西递宏村”,而且徽州城建筑风格独特,采用花岗石砌成的“三统一”(尺度、造型、比例一致)的古典建筑特点,极富艺术价值和历史遗产价值,目前保留完整的徽式建筑在中国外只能在日本寻找类似的园林和建筑了。

2、黄山文化黄山以宏伟壮观、神奇秀美而著称于世,这里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这里的山水雄奇、云海缭绕,与南方山水飞瀑风景截然不同,被誉为中国美景之冠。

黄山文化深厚,黄山道教文化和现代文化在黄山地区特别浓厚,这里引起了众多游客和艺术家的兴趣,黄山被誉为了“艺术的源泉”。

3、绿色文化安徽是中国绿色生态省份之一,有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生态资源,安徽采用“绿水、青山、红土”,视保护和发展兼顾,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行全面绿色发展,为建设新发展格局作出了努力。

4、地方戏曲文化安徽地区有着上百种地方戏曲文化,其中安徽黄梅戏、宣城戏、池州皖剧、徽剧等著名。

这些戏曲文化融入了当地音乐、舞蹈、文学、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当地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精神。

三、结语安徽不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际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安徽拥有着众多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丰富多彩的人文和文化景观,安徽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庆地域文化-黄梅戏

安庆地域文化-黄梅戏

安庆地域文化-黄梅戏安庆地域文化-黄梅戏黄梅戏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地方剧种,也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其方言基础是安庆话。

从黄梅戏的唱腔中可以发现安庆方言对其的影响程度。

黄梅戏源于安庆地区,是从独角戏、二小戏、三小戏发展演变而来的,从黄梅戏的舞台语言,我们可以判断出黄梅戏与安庆地区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黄梅戏简介黄梅戏,黄梅戏源于源于唐初的黄梅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农村,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清道光前后,产生和流传于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戏曲青阳腔、徽调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又在吸收“罗汉桩”、青阳腔、徽调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

在从小戏过渡到本戏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种被老艺人称之为“串戏”的表演形式。

所谓“串戏”是指那些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一组小戏。

这些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

“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

其中一些年龄大的剧中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也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

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如左图)等。

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而至今,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也已经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

黄梅戏起源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

历史名城安庆之地域文化

历史名城安庆之地域文化

课程报告历史文化名城安庆之地域文化班级:专业:姓名:学号:历史文化名城安庆之地域文化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

现辖桐城市、怀宁、潜山、岳西、太湖、望江、宿松6县1市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12万人。

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人口73万。

说到安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黄梅戏,一些黄梅戏的经典唱段曾经风靡大江南北。

但是,安庆却不仅有黄梅戏。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

这里曾经是安徽省老省会城市,是国粹京剧发源地,是桐城派的发源地,曾经为近代战略要地,发生过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等;安庆有江万春、柏兆记、胡玉美、麦陇香等老字号产品;安庆有天柱山、迎江寺、振风塔、小孤山、花亭湖等风景名胜;安庆有陈独秀、严凤英、张恨水、海子、邓稼先等历史文化名人;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

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

清咸丰十一(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

因省校考核评估《地域文化》课程要求完成一篇关于安徽地方风俗文

因省校考核评估《地域文化》课程要求完成一篇关于安徽地方风俗文

因省校考核评估《地域文化》课程要求完成一篇关于安徽地方风俗文安徽地域文化论文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华东的西北部,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与江苏、浙江相连,西与湖北、河南相接,南与江西为邻,北与山东相依。

以下是“安徽地域文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安徽清初属于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清王朝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因当时安庆已成省内政治中心,徽州已成省内商业、经济中心,故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而为省名。

安徽简称皖,是因境内皖山而得名。

皖山,古称灊山,今称天柱山,在潜山、岳西境内。

相传周武王大封诸侯时在今潜山地区封了一个伯国,称皖国,山因名皖山。

又因安徽建省时的省会所在地安庆属古皖国,所以“皖”便成了安徽的简称。

一、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一个概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文化”是“文”与“化”的复合。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化”的本义为化生、变化、造化。

“文化”一词连用出现则最早见于汉代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这里,文化的含义是讲文治教化或以文教化,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涵义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个把文化作为一种概念提出来并给它下定义的是当代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1832-1917),他认为文化是由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体。

最普遍的文化定义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广义文化的概念,如《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就是“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则指精神文化,包括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二、地域文化的概念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群体,就拥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一般来说,地域文化,也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

皖江文化视域下的“石门黄”奇石艺术特征初探

皖江文化视域下的“石门黄”奇石艺术特征初探

皖江文化视域下的“石门黄”奇石艺术特征初探
鄢光建;孙国良;朱胜甲
【期刊名称】《创意与设计》
【年(卷),期】2022()5
【摘要】文化通常包括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制度文明。

安庆地域文化是“皖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皖江文化的样本。

作为在安庆地区新近发现的“石门黄”奇石,在造型、肌理、色泽等方面都充分体现出作为观赏石的艺术特征与价值。

文章主要目的亦正在从产地之美、象物之奇、意象之趣、石洞之巧、色泽之艳等方面对“石门黄”艺术特征进行探讨,对“石门黄”作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复合体而成为丰富和拓展皖江文化研究范畴的潜力作一初步发掘。

【总页数】6页(P88-93)
【作者】鄢光建;孙国良;朱胜甲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文化区域·区域文化·皖江文化——“皖江文化”的概念与开放特征辨析
2.文化生态视域下皖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国家非遗池州青阳腔为例
3.基于铜文化视域下的城市空间文化品质研究——以皖江区域为例
4.文化区域·区域文化·皖江文化——“皖江文化”的概念与开放特征辨析
5.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以皖江文化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点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点

安徽地域文化的特点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置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

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

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

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一、安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

省域内地貌多样,多山多水,山河壮丽,物产丰饶。

在远古时期,长江以北的绝大多数省域,属于淮阳古陆地质板块,江南的省域,则属于江南古陆地质板块,这两大古陆板块,都是在前震旦纪的造山运动中形成的。

在皖西,大别山脉以“此山大别于他山也”的与众不同的南北走向,巍然峙立,成为江淮分水岭和暖温、亚热两个气候带分界的标识。

山脉东南麓的薛家岗文化,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一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在其活动范围内春秋时出现过皖国、皖城、皖山、皖河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皖文化,是整个安徽文化体系中一支较早的亚文化,这也是安徽简称为“皖”的由来。

在皖南,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誉的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庆广播电视大学社会调查(实践)分校名称安庆电大教学点名称直属年级名称 13级秋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本)调查内容关于安庆市地域文化学生学号 1334001259289学生姓名吴凡指导教师2015年 10 月 10 日内容摘要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现辖桐城市,枞阳、怀宁、潜山、岳西、太湖、望江、宿松7县,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代管皖河农场。

全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

2014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20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80万人。

安庆自古就是长江中下游水路交通枢纽,商业比较发达。

唐宋时期即形成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蚕丝、茶叶、生漆、桐油等多经此运销外地;明清之际,徽商云聚,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成为皖西南和皖鄂赣边界的最大商埠和长江重要港口。

安庆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称之:“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中流天堑,万里长城于是乎在”。

三国时吴、魏相争,南宋为抵御金兵而筑城,元末、明季均发生过激烈争战,“安庆保卫战"谱写了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史上英勇悲壮的乐章。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济盛,文物丰富,是沿江北岸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考古发掘资料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们在此劳作、生息、繁衍。

新石器时代属薛家岗文化。

这里有皖山(天柱山,古称南岳)、皖水(皖河),为周代古皖国(及其东邻桐国)故地,安徽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从最早见于文献记载古名“盛唐”起,至今已有21 10年(公元前106年一公元2004年);以“安庆"名问世,沿用至今已达857年(1 147--2004);自南宋筑城作府、县治所以来有744年(1260-2004),其间1760年一1 937年为安徽省会,长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近现代史上,太平军三克安庆、石达开安庆易制、安庆保卫战,徐锡麟起义,熊成基起义,安徽“六二”学潮、驱逐省长李兆珍、推翻省议会,1927年的“三〃二三"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在安庆发生。

我国第一家军工企业“内军械所”(1861年)在此创办,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蒸汽轮船在安庆制造。

在省内,第一所新型学校“求是学堂”(1 898年)、第一所正规大学“安徽大学"(1928年)、第一个图书馆在此建立;电报(1875年)、电灯(1907年)和自来水(1910年)也首先在此使用。

安庆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更值得一体的当属名人倍出。

关键字:安庆地域文化历史名人社会调查目录了解安庆的地域文化1.安庆概览 (5)2.安庆文化 (9)3.历史安庆 (12)4.黄梅之乡 (13)参考文献 (15)安庆概览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中国城市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之一(2010年),是全省唯一“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并在全省率先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省文明城市。

安庆现辖桐城市,枞阳、怀宁、潜山、岳西、太湖、望江、宿松7县,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代管皖河农场。

全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

2013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20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80万人。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作为安徽省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安庆自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至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2100余年;自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建城,至今已近800年;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27年(1938年)的178年间,一直是安徽省治所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们的先人曾在安庆这块土地上创造过可歌可泣的事迹。

汉代,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前106)登临市境盛唐山,封禅天柱山为“南岳”。

诞生在安庆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继楚辞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第二个伟大诗篇。

南北朝至隋代,禅宗二祖、三祖以市境为据点,开创了中国化佛教的新天地。

特别是明清以来,安庆更是领尽风骚。

左光斗、方以智、戴名世、阮大铖、张廷玉、邓石如、吴越、吴汝纶、姚莹、王星拱、张恨水、陈撄宁、章伯钧、赵朴初、黄镇、方东美、朱光潜、邓稼先、慈云桂、夏菊花、严凤英等名人辈出。

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启一代文风,统治中国文坛300年。

以高朗亭、程长庚为首领的徽班,从安庆辗转进京,融南腔北调于一炉,开京剧之先河。

由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为清末洋务运动的发端,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气机和第一艘机动船。

在安庆,石达开安庆易制,完成了太平军由流寇向割据的转变。

在安庆,陈玉成领导安庆保卫战,谱写了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史上最壮烈的一章。

在安庆,徐锡麟枪击安徽巡抚举义、熊成基率领炮马营造反,打响了辛亥革命和新军起义第一枪。

在安庆,陈独秀发表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开始了他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的革命生涯。

在安庆,柏文蔚首次焚烧英商鸦片,孙中山到安庆发表演说以示支持。

在安庆,蒋介石策划三•二三事件,成为四•一二政变的预演。

在安庆,黄梅戏由民歌小调成长为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唱响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在安庆,建设了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条公路、第一座飞机场、第一个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安庆俗称“宜城”,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适宜人居的城市。

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整个就像是一座大园林。

城北的龙山凤水风景区,山景、水景、石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别具特色;城西的陈独秀陵园,林郁山静,幽雅肃穆,令人叹止;城南沿江岸建设的外滩公园、桥头公园绵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城内的迎江寺、振风塔、谯楼、世太史第、探花第、江西会馆、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新建的莲湖公园、皖江公园、大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总面积近五平方公里,堪与杭州西湖媲美;建设在景区内的黄梅戏艺术中心和中国黄梅戏博物馆、邓石如碑馆、黄梅阁、血衣亭、日本樱花园、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和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建筑,以及程长庚、邓石如、严凤英、邓稼先、陈延年等塑像,更是增添了一层文化的氛围。

安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1平方米。

安庆山川秀美,物产丰饶。

不仅有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最具潜力十大风景名胜区”等称号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有花亭湖、巨石山、五千年文博园、菱湖、独秀园、嬉子湖、孔雀东南飞、明堂山、天峡、石莲洞和浮山等十余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有大龙山、小孤山、白崖寨、鹞落坪、妙道山、薛家岗等数十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湿地保护区或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黄山、九华山、庐山等世界著名风景区之间交通的几何中心。

安庆交通便捷,旅游服务设施齐全,住宿优雅方便,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自古闻名。

鲥鱼、鲚刀鱼、大闸蟹、枞阳媒鸭、桐城丰糕、怀宁贡糕、江毛水饺、鸡汤炒米、侉饼油条、油酥饼、麦陇香糕点、胡玉美蚕豆酱等特色食品让人回味无穷,望江挑花、潜山舒席、宿松蜡染、岳西翠兰、天华谷尖茶叶等传统工艺品或土特产品令人爱不释手。

沪蓉、济广、安合、合铜黄等高速公路干线,105、206、31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通过已建成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安庆长江铁路大桥、建设中的望东长江大桥,跨江与南京—安庆城际铁路、沿江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安庆—景德镇高速公路连接。

安庆天柱山民航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厦门、武汉、海口等航线。

安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以及油、气管道运输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林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服务业全面发展,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谊、华泰、华茂、环新、中船、曙光、飞凯、西锐重工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安庆文化文化概述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

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300年的“桐城派”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科学家、思想家方以智,清代文学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书法、篆刻大师邓石如,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

著名学者严复、陈望道、周予同、郁达夫等在安庆任过教。

李白、黄庭坚、陆游、文天祥、史可法、王士祯、孙中山、柏文蔚、秋瑾、胡适、陶行知、苏曼殊、恽代英、叶以群、韦素园、徐悲鸿、毛泽东、陈毅、胡耀邦等历代著名人物都在安庆留下过足迹。

安徽省的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

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2014年,安庆市将全面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推进国家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建设新的安庆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美术馆。

群众文化民国时期,安庆建有省立民众教育馆,面向市民开展教育和文娱体育等活动。

1950年成立安庆市群众艺术馆,2006年更名为安庆市文化馆。

主要职责是: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进行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群众文艺理论研究、大众科普资料编辑、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相关培训等。

近年来,安庆市以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为契机,切实按照等级站软硬件标准要求,扎实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省级等级站率达到75.3%。

全市15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乐民活动,为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