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实用资料精排版:重大危险源辨识 (2)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实用版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实用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7c3840192e45361066f5bb.png)
YF-ED-J9960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实用版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
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实际上它也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一部分。
随着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量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质相继问世;它们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或产品,在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非常严重。
目前,国际上已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
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并把重大事故划分为两大类:(1)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
重大危险点源辨识及应急处理措施(完整版)
![重大危险点源辨识及应急处理措施(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e4cc8371fe910ef12df88b.png)
昭景七号地块工程重大危险点源辨识及应急处理措施建设单位:成都市昭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字(盖章):监理单位:四川兴恒信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字(盖章):施工单位:四川省住业建设有限公司签字(盖章):昭景七号地块危险点源控制措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其生产劳动密集型特点形成的安全生产条件使其成为高危行业;建筑业每年发生大量的工伤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力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行业形象,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各类建筑物的构造形式、立面造型多样化,高、大、新、特、奇、难等特点的建筑越来越多,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要求日益严格,国家也把以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为目的的重大危险源控制作为法律条文的形式写进了《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重大危险源控制已成为建筑企业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建筑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另外建筑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决定了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区别于其他行业,有其特殊性。
为加强对本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针对我项目实际情况和问题,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及监控措施。
一、建筑工程施工场所危险源识别(一)、施工场所危险源局限于存在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0dfb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4.png)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重大危险源辨识1.企业概况及工艺流程的描述(1)企业概况:公司名称:公司企业性质:化工企业主要产品:化工产品员工数量:xxxx人生产规模:xxxxxx企业地址:xxxxxx(2)工艺流程:1.原料入库和储存2.原料预处理3.中间产品制备4.半成品制备5.成品制备6.成品包装和存储7.废品处理和排放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1)列举重大危险源及其危险性1)载重机械操作:可能存在起重机械设备故障、载荷超过额定承载能力、操作人员驾驶技术不熟练等危险性。
2)高温设备操作:可能存在设备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性介质等危险性。
3)化学反应设备操作:可能存在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如爆炸、火灾、中毒等。
4)危险品储存和运输:可能存在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扩散、起火爆炸等危险性。
5)电气设备操作:可能存在电器设备故障、触电、起火等危险性。
6)环境污染:可能存在废弃物排放、废水排放、空气污染等危险性。
(2)重大危险源的评估与管理1)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管理措施和责任人。
2)制定详细的作业程序和工艺流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范操作。
3)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建立紧急救援机制,提前准备救援物资和设备。
5)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6)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1.组织机构和职责(1)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总指挥:公司负责人副总指挥: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危急自动化仪表仪器维修:维修部负责人危急消防设施维修:维修部负责人现场救援:安全保卫部负责人通信联络:行政部负责人(2)各部门职责: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协助总指挥落实措施。
维修部:负责对危急自动化仪表仪器和消防设施进行维修和保养。
安全保卫部:负责现场救援和安全防范工作。
行政部:负责通信联络和相关事宜的协调。
2.应急预案(1)事故发生前的预案准备:1)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确保安全生产措施得到落实。
重大危险源辨识学习资料
![重大危险源辨识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50c5d2a0722192e4536f62c.png)
1、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1)表2-2-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2)未在表2-2-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2-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表2-2-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序号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1爆炸品叠氮化钡0.52叠氮化铅0.53雷酸汞0.54三硝基苯甲醚55三硝基甲苯56硝化甘油17硝化纤维素108硝酸铵(含可燃物>0.2%)59易燃气体丁二烯510二甲醚5011甲烷,天然气5012氯乙烯5013氢514液化石油气(含丙烷、丁烷及其混合物)5015一甲胺516乙炔117乙烯5018毒性气体氨1019二氟化氧120二氧化氮121二氧化硫20 22氟123光气0.3 24环氧乙烷10 25甲醛(含量>90%)526磷化氢127硫化氢528氯化氢20 29氯530煤气(CO,CO和H2、CH4的混合物等)20 31砷化三氢(胂)12 32锑化氢133硒化氢134溴甲烷10 35易燃液体苯50 36苯乙烯500 37丙酮500 38丙烯腈50 39二硫化碳50 40环己烷500 41环氧丙烷10 42甲苯500 43甲醇500 44汽油200 45乙醇50046乙醚10 47乙酸乙酯500 48正己烷500 49易于自燃的物质黄磷50 50烷基铝151戊硼烷1电石100 5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53钾154钠10 55氧化性物质发烟硫酸100 56过氧化钾20 57过氧化钠20 58氯酸钾100 59氯酸钠100 60硝酸(发红烟的)20 61硝酸(发红烟的除外,含硝酸>70%)100 62硝酸铵(含可燃物≤0.2%)300 63硝酸铵基化肥1000 64有机过氧化物过氧乙酸(含量≥60%)10 65过氧化甲乙酮(含量≥60%)10 66毒性物质丙酮合氰化氢20 67丙烯醛20 68氟化氢169环氧氯丙烷20 70环氧溴丙烷(表溴醇)20 71甲苯二异氰酸酯100 72氯化硫173氰化氢174三氧化硫75 75烯丙胺20 76溴20 77乙撑亚胺20 78异氰酸甲酯0.75表2-2-2未在表2-2-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T)爆炸品 1.1A项爆炸品1除1.1A项外的其他1.1项爆炸品10除1.1项外的其他爆炸品50气体易燃气体:危险性属于2.1项的气体10氧化性气体:危险性属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且200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体5剧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毒性气体有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的其他毒性气体5010易燃液体极易燃液体:沸点≤35℃且闪点<0℃的液体;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1000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不包括极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易燃液体:23℃≤闪点<61℃的液体5000易燃固体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Ⅰ类的物质200易于自燃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2项且包装为Ⅰ或Ⅱ类的物质200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3项且包装为Ⅰ或Ⅱ的物质200氧化性物质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Ⅰ类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Ⅱ或Ⅲ类的物质200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属于5.2项的物质50毒性物质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2的物质500注:以上危险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包装类别依据GB12268(危险货物名表)确定,急性毒性类别依据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确定。
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
![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4d45a22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5.png)
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也在相应地扩大。
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隐患,这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因此,对于企业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出了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和环保措施,及时发现、识别和评估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源和环境风险,加强安全管理和环保控制,最终达到降低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的目的。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或意外事件,会对人身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物质、设备、施工工艺等因素。
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是企业根据国家和行业安全规定,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筛选和识别的一份清单。
它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和环保控制的基础和依据。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的作用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安全防范和环境保护意识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环境隐患,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防范和环境保护工作。
企业员工可以通过学习清单中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和环保意识,减少事故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2.优化生产管理和流程清单中详细记录了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可以根据清单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简化,降低安全和环境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指导事故应急和处理通过清单的编制和更新,企业可以及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和危险程度,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避免事故和漏洞的扩大和蔓延。
4.保障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清单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管控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生态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重大危险源,尽早预警和防范潜在的危险,最终保障生态环境和公共安全。
四、重大危险源辨识清单的编制和更新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安全规定,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和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流程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筛选和识别。
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
![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92883ceca0116c175f0e48b6.png)
附件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合成氨单元R值=2.0(α){1.5(β1) ×2(台)×100m3×0.85(充装系数)×0.612(t/ m3密度)/10 t(临界量)+ 1.5(β2) ×1(台)×5000m3×0.85(充装系数)×0.893(kg/m3密度) /20 t(临界量)}=31.78 属三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附件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盖章)注:如纸面不敷,可另增页。
主要安全监测监控措施安全评价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周边环境及应急管理情况表填表说明: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由重大危险源填报单位填写。
危险化学品单位厂区内存在多个(套)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并且相互之间的边缘距离小于500m时,都应按一个单元来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当危险化学品单位存在两个以上重大危险源时,应分别填写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2.填报单位为重大危险源生产运行所在的产业活动单位或法人单位。
3.重大危险源投用时间为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场所正式投入生产使用的日期。
当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场所进行了改建或扩建,也应填写改建或扩建后的投用时间。
4.生产工艺流程简介中应写明是否含有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中危险化工工艺。
5.工业(化工)园区为重大危险源所在的化工园区、工业园区或主导产业包含化工(包括危险化学品仓储)的开发区。
6.重大危险源距周边重点防护目标最近距离情况,应填写重大危险源四周最近的重点防护目标(标明方位)及最近距离。
重大危险源与周边重点防护目标最近距离为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装置、设施的边缘到周边重点防护目标边缘的最近距离。
周边重点防护目标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40号令)附件2表1中所列出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
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65b43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64.png)
• 定义
• 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 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 毒的危险。
• 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 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
• 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 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 险源。
•
• 进行重大危险源控制,不仅可以预防重 大事故的发生,而且在事故发生后可以 将事故的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我国在 借鉴国外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基础上, 建立适合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重大 危险源控制系统,该系统如下图所示。
•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 部分组成。
•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 3、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 5、应急计划 • 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 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 安全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技 术进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主管部门经 常进行检查和评审。
• 5、应急计划
• 应急计划是为了加强对重大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
预计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所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对策,也就是 认识事故可能发生,并估计事故的后果,决定紧急处理方法和措 施。
• 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应急计划宣传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 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安全措施,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应尽快报警。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 散发应急计划宣传材料。
• 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 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综合性的土地使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
源与居民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90《危险货 物品》)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 1)爆炸性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1 • 2)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2 • 3)活性化学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3 • 4)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见表4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4e9ea7a5acfa1c7aa00cca8.png)
重大危险源辨识1 引言建筑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建筑施工因具有作业流动性大、露天作业多、产品体积大、形式多样、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和作业人员更换频繁等特点,经常会出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等安全事故。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轨道交通工程、大跨度、深基坑工程、异性建筑物等数量日益增加,新材料、新工艺在建设工程上的应用也使得工程建设速度大大加快,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引发了新的危险因素,使得我国建筑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增加。
为控制和减少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目标,并持续改进安全业绩,实现事故预防,需要找到导致事故的根源—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对其进行全面、正确认识,并及时采取最佳方案进行有效控制,以求降低事故率,减少人们生命财产损失,保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2 重大危险源定义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 8-2000),所谓重大危险源就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单元。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界定主要包括:人的危险行为及管理的漏洞、物的不安全的状态、恶劣的环境影响等。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工程施工事故可能随时发生,并可导致人员死亡及伤害、环境破坏、财产损失,这对于建筑施工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危及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3 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根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操作规程、以前一些事故案例以及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历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列出建筑工程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中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施工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研究评价,可以辩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
建筑施工重大施工危险源因具体情况而不同,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情况:3.1 深基坑工程开挖深度5m及以上的深基坑(沟、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或地下管线比较复杂的基坑(沟、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可能影响毗邻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和使用安全的基坑(沟、槽)的开挖、支护及降水工程。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范本(2篇)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4f85a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1.png)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范本施工现场是一个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为了确保工作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至关重要。
下面将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详细的辨识。
1. 高处作业风险:施工现场常常存在高空作业的情况,比如搭设脚手架、吊装操作等。
这类工作容易发生坠落事故,需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安全帽、使用安全带等。
2. 电气设备风险:施工现场通常会使用各种电气设备,如钢筋切割机、焊接机等。
这些设备在错误使用或维护不当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火灾、触电等事故,需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定期检查维修。
3. 施工机械风险:施工现场往往会使用各类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挖掘机等。
这些机械具有较高的工作风险,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和持证上岗的人员操作,并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的工作状态。
4. 确保施工区域的通风良好:施工现场通常存在大量粉尘、废气等有害物质,如果空气流通不良,有害物质可能积聚过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确保施工区域的通风良好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增设通风设备、合理安排工作流程等手段实现。
5. 使用化学品的风险:施工现场可能使用各类化学品,如溶剂、油漆等,这些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使用不当、泄露等情况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量、使用方法和储存方式。
6. 施工现场噪声控制:施工现场通常会产生较高的噪声,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可能会对工人的听力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在施工现场应该采取措施降低噪声水平,如佩戴防噪耳塞、进行合理隔离等。
7. 救援和逃生设施:在施工现场,及时的救援和逃生设施至关重要。
应建立合理的逃生通道、设置灭火器、应急照明、紧急呼叫设备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工人能够正确使用这些设备。
8. 施工材料的储存和堆放:在施工现场,常会存在大量的施工材料,如钢筋、砖块等。
如果这些材料储存和堆放不当,可能会引起坍塌事故、触电等风险,需要合理规划储存区域,并根据需要进行稳固和支撑。
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https://img.taocdn.com/s3/m/432eb95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f.png)
DOCS TOGETHER
DOCS
01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概念与定义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重大危险源是指具有潜在危险的物质、设备或工艺
• 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 对员工、公众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 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
•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和预防效果
• 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
05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实践案例分析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实际案例分析
分析案例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案例
• 分析辨识过程和方法
经验教训
• 总结辨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 提高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水平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原则
动态性和周期性原则
• 随着生产过程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 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估
实事求是原则
• 根据实际生产过程和设施特点进行辨识
• 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危险程度
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则
• 从整体上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
• 不遗漏任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常用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应急控制措施
•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机制
• 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
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措施与实施方案
预防措施
实施方案
•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 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实施计划
• 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
• 落实责任人和任务分工
新冠病毒传染病危险辨识及控制措施
![新冠病毒传染病危险辨识及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320951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c.png)
2
15
180
二级
按照规定进行检测
8
工人在生产上班期间不戴口罩
大规模传染病
3
6
7
126
三级
必须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9
生活区垃圾清理不及时
大规模传染病
10
3
3
90
三级
及时清理生活区垃圾
10
工人聚集就餐、未分餐
大规模传染病
3
6
7
126
三级
必须分餐
11
工人聚餐等
大规模传染病
1
3
7
21
四级
疫情期间不准聚餐
12
工人隔离期间串门
大规模传染病
6
3
3
54
四级
疫情期间不准串门
13
每天不检测体温
大规模传染病
3
6
3
54
四级
每天检测体温
14
对外来人员不检测登记
大规模传染病
3
3
3
27
四级
严格检测管控外来人员
15
工人自行返厂,无专车点对点接送
大规模传染病
1
1
15
15
五级
返厂人员安排专车接送
16
项目无应急预案
大规模传染病
1
0.5
6
6
7
252
二级
每天必须消毒
4
生活区无口罩专用垃圾袋
大规模传染病
6
6
7
252
二级
生活区要设置专用口罩垃圾袋,每天消毒
5
工人饭前便后不洗手
大规模传染病
6
重大危险源辨识(二).doc
![重大危险源辨识(二).doc](https://img.taocdn.com/s3/m/fce036a3240c844769eaeef0.png)
重大危险源辨识 2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为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统一标准,规范运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提出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其附件一为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的规定,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如下:①储罐区(储罐);②库区(库);③生产场所;④压力管道;⑤锅炉;⑥压力容器;⑦煤矿(井工开采);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⑨尾矿库。
具体的申报登记范围是:储罐区(储罐)、库区(库)、生产场所临界量见下表。
类别物质特性储罐区(储罐)临界量库区(库)临界量生产场所临界量典型物质举例民用爆破器材起爆器材 1 t 0.1 t 雷管、导爆管等工业炸药50 t 5 t 铵锑炸药、乳化炸药等爆炸危险原材料250 t 25 t 硝酸铵等烟火剂、烟花爆竹5 t 0.5 t黑火药、烟火药、爆竹、烟花等易燃液体闪点 <28℃20 t 20 t 2 t 汽油、丙烯、石脑油等28℃≤闪点<60℃100 t 100 t 10 t 煤油、松节油、丁醚等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 t 10 t 1 t乙炔、氢、液化石油气等爆炸下限≥10%20 t 20 t 2 t 氨气等毒性物质剧毒品 1 kg 1 kg 100 g氰化钾、乙撑亚胺、碳酰氯等有毒品100 kg 100 kg 1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等有害品20 t 20 t 2 t 苯酚、苯肼等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等临界条件见下表:长输管道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 MPa的管道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200 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 mm 的管道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工业管道输送GB 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输送GB 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 50160及GBJ 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2.5MPa,且额定蒸发量≥10 t/h 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120℃,且额定功率≥14 MW。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181eb9d0d233d4b14e69bb.png)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
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实际上它也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一部分。
随着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量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质相继问世;它们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或产品,在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非常严重。
目前,国际上已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
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并把重大事故划分为两大类:(1)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
①产生强烈辐射和浓烟的重大火灾;②威胁到危险物质,可能使其发生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的火灾;③产生冲击波、飞散碎片和强烈辐射的爆炸。
(2)由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
①有毒物质缓慢地或间歇性泄漏;②由于火灾或容器损坏引起的毒物逸散;③设备损坏造成毒物在短时间内急剧泄漏;④大型储存容器破坏、化学反应失控、安全装置失效等引起的有毒物大量泄漏。
由上述重大事故分类可以看出,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存在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物质。
(二)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应从是否存在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危险、危害物质出发,进行分析。
目前,国际上是根据危险、危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在欧共体的塞维索指令中列出了180种危险、危害物质及其限量,国际劳工组织也给出了重点危险、危害物质及其限量作为判定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记录
序号单元名
称
危险
化学品名
称
存
在量
t
临
界量
校
正系数β
1
危险
化学品名
称
存
在量
t
临
界量
校
正系数β
2
暴
露人员
数量
校正
系统α
R
值
重大
危险源等
级
1
33
合成氨单元R值=2.0(α){1.5(β1) ×2(台)×100m3×0.85(充装系数)×0.612(t/ m3密度)/10 t(临界量)+ 1.5(β2) ×1(台)×5000m3×0.85(充装系数)×0.893(kg/m3密度) /20 t(临界量)}=31.78 属三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2
附件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填报单位名称(盖章)重大危险源单元名称
重大危险源所在地址重大危险源投用时间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主要装置、设施及生产(储存)规模
□是(园区名称)□否
位于工业(化工)园区
重大危险源与周边重点防护目标最近
距离情况(m)
厂区边界外500米范围内的单位或设
施及人数情况
3
近三年内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
序号危险化学品名称
危险
类别
UN编号生产用途
单个最大容器单元内危
险化学品
存量(t)
临界量
(t)
R
重大危
险源级
别
物理状态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存量(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13
(盖章)注:如纸面不敷,可另增页。
5
旗开得胜
6
主要安全监测监控措施
单元(装置、设施或场所)
名称
存在量(t )
温度√
压力√
液位
√
流量√
组份√
泄漏√
紧急
切断√
SI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