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的一般分类
古诗词按内容分类整理大全
古诗词按内容分类整理大全一、送别诗。
-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解析:你看啊,王维在渭城送他的朋友元二去安西。
早晨下了一场小雨,把地面的灰尘都打湿了,旅舍周围的柳树看起来特别清新。
这时候王维就跟他朋友说,兄弟啊,再喝一杯酒吧,你这一往西出了阳关,可就没有老朋友陪你喽。
这里的“柳”和“留”同音,古人送别经常会提到柳树,就是想把朋友留下来的意思。
王维用这最后一杯酒,把那种离别的愁绪和对朋友远行的担忧都表现出来了,简单几句诗,却特别有画面感,感觉就像我们在旁边看着他们俩分别似的。
- 原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解析:王昌龄在一个下着寒雨的夜里,陪着辛渐到了吴地。
第二天早上送他走的时候,看着楚山孤零零的,就像自己的心情一样。
然后他就对辛渐说,你要是回洛阳,亲友们问起我来,你就说我王昌龄的心就像那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透明呢。
这诗很妙啊,前面写景烘托出离别的冷清,后面又用“冰心在玉壶”表达自己的人格操守,又送别又表明自己的态度,王昌龄可真是厉害。
二、思乡诗。
-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析:李白这家伙,晚上睡不着觉,看到床前那白白的月光,还以为是地上的霜呢。
然后抬头一看月亮,一下子就想家了,低下头就陷入了思乡的情绪里。
你想啊,月亮在古代那可是很容易引起人思乡之情的东西,不管在哪,大家抬头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
李白这么简单的几句诗,就把那种思乡的感觉写得特别真实,感觉每个人在外面漂泊久了,看到月亮都会有这种感觉。
-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解析:王维自己一个人在外地,孤孤单单的,就像个外人一样。
一到重阳节这种节日,就特别想念自己的亲人。
他还想象着自己的兄弟们都在登高,身上插着茱萸,就少了他自己一个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简直太经典了,现在我们逢年过节的时候,要是不能回家,也会特别想念家人,王维这诗就像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一样。
课件: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四、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 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境界?
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心情?3分
长亭对坐、 古道相送、 芳草离情、 晚风吹拂、 折柳赠别、 笛声幽怨、 夕阳下挥手、 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山外山天各一方。
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
(1)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2)空间意象:长亭、劳劳亭、南浦、渡口、 古道
(3)具体物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 流水、寒蝉、船(舟)、西风、美酒、芳草 、笛声、烟波、浮云、鸿雁、子规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 绪是一致的;(情景交融)
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 古人常借月抒怀。(烘托)
送别诗中常见的空间意象: 长亭、渡口、南浦
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 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 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 离梦杳如关塞长
若见天涯思故人 浣溪石上窥明月
——李白
为何送别诗常用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 的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 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 人的离情别绪。 (反衬)
“留别(别) ××” “赠××”
古道
长亭
浅论古代送别诗的情感类别
2015.12由于古时候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要吟诗话别以表达情感,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时至今日,送别诗仍是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类题材。
而部分学生,对于送别诗情感的把握,往往停留于感性层面,只能抓住“伤感”“依依不舍”等常见的送别时的情感。
而人的情感是细腻而复杂的,送别时的情感更如此,我们不可将其简单化。
本文对送别诗歌情感内容作一个较为具体的概括分类,以便于学生能全面地掌握送别诗的情感类型。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其中,“凄凄”一词形象地点出了送别时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一词描绘的萧瑟、黯淡之秋景更增添了送别时的伤感;“看”,本来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
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是送别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情感。
2.体贴入微的宽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在“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一剂良药。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句是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坦陈心志的告白有的送别诗往往借送别明心志。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自己将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
古诗分类鉴赏之送别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考专项复习
诗歌分类鉴赏
一、诗歌分类
1、按体裁(形式)分: 四言诗 五七言诗 古体诗 骚体诗 其他诗歌 古 乐府诗 五言律诗 代 律诗 诗 七言律诗 歌 近体诗(格 五言绝句 律诗、今体 绝句 诗) 七言绝句
2、按题材(内容)分:
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感怀诗 边塞征战诗
田园诗
送别诗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唯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注释】①荆:是今天湖北省。②吴:是今天江浙一带。
3.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 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 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4、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①景物:“春江渺茫”“日暮” 。 ②三四句替远去的友人设想: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 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 人哀伤啊!
③借景抒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哀景显哀情) ④以乐景衬哀情: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 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 素了。 ⑤想象(虚拟),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 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象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 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 则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王昌龄的 《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 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 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 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 关怀。
送别诗知识积累
送别诗知识积累一、送别诗分类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歌题目通常以“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离别诗所含情感:伤感、惆怅、留恋、嘱咐、安慰、祝愿、期待。
送别诗并不是绝对的分类,常和其他类别的诗混合与咏物诗相似,在近年高考中,常常出现与其他类别混合的送别诗。
由于送别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因此这“别离原因”往往也就成为混合其他类型的原因。
送别诗的常见混合类别有以下几种:1、羁旅行役诗“羁”即停留,使停留,羁旅就是长久寄居他乡,“羁”也有束缚、拘束之意,可见羁旅给旅人带来的多是不快之感,此意从“行役”一词也可看出。
羁旅行役诗最常与送别诗相结合,因为二者常是先后关系,先是送别,接着便踏上旅途;或是因果关系,因为不得已要踏上羁旅,所以有了送别一事。
因此,掌握好这两种诗的混合是十分重要的。
2、爱国遗民诗送别诗也常常和爱国遗民诗结合。
在古诗中,爱国常常表现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或国破家亡的悲痛,遗民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钟情故国,念念不忘。
送别诗与爱国遗民诗结合的契合点常常是故国景。
如《送人归京师》中,在国土沦丧,南北分裂的背景下,友人归京,触景生情,心中便生发出一段忧国之愁。
诗人常常在送别之际看到或想起故国之景,故国之物,由此在离愁之外又添一层国殇。
3、咏怀诗咏怀诗之“怀”多指人的心情,咏怀诗常常吟咏的是自己郁闷的心情,而引起郁闷的原因以仕途不顺为核心,还包括家贫多病、人生坎坷等。
送别诗的一般分类
送别诗的一般分类送别诗的一般分类|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大精析001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的往往有别,大致可以分为:谢别、恋别、壮别和阔别等几种。
1、谢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因羡慕大诗人李白,于是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玩,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当李白见到汪伦时,才知道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虽然这位冒失的汪伦的做法有点让李白哭笑不得,但他欲见自己的良苦用心和热情好客又让他感动,数日汪伦都好酒好菜招待李白,并亲自引导李白游历泾县的名胜古迹,临别时,汪伦又送给他许多的礼物。
李白深受感动,为感谢汪伦的深情厚意,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这首诗赠别,表达对汪伦的深深谢意。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按诗歌所叙的内容,把诗歌分成以下十类。
与大家解析。
1.叙事诗: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感情。
如《木兰诗》《琵琶行》《孔雀东南飞》等。
2.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题目多有“赠”“送”“别”等字眼。
如《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
3.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如《出塞》《燕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4.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的诗歌。
如《归园田居》《过故人庄》《山居秋暝》等。
5.怀古诗(咏史诗):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
如《金陵怀古》《赤壁赋》《题乌江亭》等。
6.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
如《咏柳》《石灰吟》《墨梅》等。
7.悼亡诗: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中国古诗中多以悼念亡妻为主。
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白居易《为薛台悼亡》等。
8.讽喻诗:借比兴等手法表达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的诗歌。
如《放言》《卖炭翁》《江上渔者》等。
9.行旅诗(羁旅诗):以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引起的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为内容的诗歌。
如《宿建德江》《月夜忆舍弟》《枫桥夜泊》等。
10.闺怨诗:主要以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的诗歌。
如《春闺思》《闺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送别诗的五种情感类型
送别诗的五种情感类型送别诗的五种情感类型:谢别、恋别、惜别、壮别和阔别。
一、谢别《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
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二、恋别《送友人》唐代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三、惜别《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赏析: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四、壮别《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送别诗:古诗中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等。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长亭、南浦、杨柳、美酒,此外又如:残阳、西风、鹧鹄、春风、秋月、落叶、残红、江水,细雨、秋蝉、兰舟等。
三、边塞诗(战争诗):边塞诗是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边塞诗: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
边塞诗常见意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琵琶等。
四、咏物诗:咏物诗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
常用手法:象征,比拟等。
代表作品有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咏物诗有两大特点: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
古诗分类
一、送别诗:1、《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渭城曲》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二、思乡诗: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三、节日诗: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励志诗:1.《龟虽寿》三国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离》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03、《论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8.《将进酒》唐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哲理诗:1.《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游山西村》)宋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送别诗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孤蓬: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送友人》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此去与师谁与共,一船明月一船风。——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 归》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卿》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王昌龄《卢溪主人》 *月亮的别称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皓魄、婵娟、桂魄、 嫦娥、蟾宫、金镜、丹桂、素娥等。 月亮本是自然界一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 它是永恒的。很自然的,它就成为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物象, 也就是所谓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他们 对月寄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甚至怨恨等等。
• • • • • • • •
1、明白诗中意象的含义。 青山 白水 孤蓬 斑马 浮云 落日 2、探讨景物的特点和所抒情感。 动静结合 有声有色 情景交融,景美情更美 色彩和谐 相互映衬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李白留别诗举例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 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 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 长?”
长亭
短亭、劳劳亭 、谢亭…… 古代驿道旁置 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 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 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 里长亭减了玉肌。”——王实甫《西厢 记》
送别诗分类
送别诗分类
送别诗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谢别: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对别人的感激之情,例如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
”
恋别: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对离别的人的深深眷恋,例如唐代无名氏的《杨柳枝》中的“且攀杨柳送情人,莫羡杨花飘入尘。
”
惜别: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对离别的人的惋惜和留恋,例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壮别:这类诗歌通常表达离别的人的豪情壮志,例如李白的《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阔别: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对离别的豁达和洒脱,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以上是送别诗的主要分类,但实际上,送别诗的情感复杂多样,可能同时包含多种情感。
高考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送别诗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 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 万和春住。
(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 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分) 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 分)
【解析】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 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 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 表达得更为深切。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 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 心中深有感慨。
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 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 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 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 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 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 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接着“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两句借景抒 情。先写江中之水:翘首遥望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 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写这些和设想别后的行人行程及 个人的境遇有关。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 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写这些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 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描写的景物凄凉、迷茫、压抑, 寄寓的是凄迷、沉郁之情,既有离别之伤感,又有壮志 难酬之郁闷。
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的主要感情
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表达的主要感情。
1、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或别后的思恋。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情深意长的激励劝勉,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送别诗中常出现的意象:长亭、短亭、北梁、南浦、阳关、古道、西风、芳草(春草,春草喻离恨。
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杨柳、水、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
常用表达技巧:衬托(正面衬托-反面衬托),情景结合,对比,想象,虚实结合分类:送人宦游,送人贬谪,送人还乡,送人以言志举例: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
追念往事,表达缅怀之情;追慕古代先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愤,表达保家卫国的壮志;对统治者骄奢淫逸、无用小人的批判;抒发物是人非、历史变迁、朝代兴亡、昔盛今衰的感慨;臧否君王,对国家统一等重大题材蕴含深刻思考。
特点:与感时讽今紧密结合,借古人古事叫胸中之块垒;与景物描写紧密结合,借景物宣泄自己的情感;与总结教训相结合,用形象议论抒发人生感慨;整合出古今相连的多维时空。
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反衬,借古讽今等。
鉴赏咏史诗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然后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根据作者自身的经历,进一步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最后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辑录(送别诗)学生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送别诗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
从内容看,都是,从抒情手法看,李诗;王诗。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王诗二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颔联的写景反映了诗人离开家乡四川时怎样的心情?答:前句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给人以感与感,将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的心情和的蓬勃朝气。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06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4.“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相别之。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
5.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手法。
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来表现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来表现之切。
四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6.本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以猿啼、客散、暮色等伤心之情:以流水无情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行舟之孤小: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既点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2.惜别送别诗
这些是诗歌意象的小分类,以后的课程中我 们会专门来研究各种题材诗歌的代表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 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 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 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 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 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等。
多情自古伤离别
惜别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 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 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 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 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 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 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 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 慰,有的兼而有之。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 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 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 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 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 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 抒写别离之情。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中的“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 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 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堪称 妙喻。
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
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 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 情。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送别诗共39页文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送别诗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55、 为 中 华 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诗的一般分类|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大精析001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的往往有别,大致可以分为:谢别、恋别、壮别和阔别等几种。
1、谢别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因羡慕大诗人李白,于是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玩,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当李白见到汪伦时,才知道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虽然这位冒失的汪伦的做法有点让李白哭笑不得,但他欲见自己的良苦用心和热情好客又让他感动,数日汪伦都好酒好菜招待李白,并亲自引导李白游历泾县的名胜古迹,临别时,汪伦又送给他许多的礼物。
李白深受感动,为感谢汪伦的深情厚意,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这首诗赠别,表达对汪伦的深深谢意。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
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
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2、恋别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
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
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
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句看来平平常常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却情真意挚,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个“更”字,意蕴很深,不仅写出临别的恋恋不舍,深情叮嘱,而且不难使人想到此前的频频祝酒,殷殷话别。
末句更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试想,西出阳关已无故人。
况且,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无故人"而已,眼前的一切包括如此熟悉的美好的渭城风物不是也统统见不到了吗?再说,"无故人"的又何止是远行的友人,诗人自己不也为身边少了一位故人而深感惋惜和遗憾吗?总之,两句诗将惜别、留恋、体贴、关切、祝福等情感,都包含在其中。
既真挚动人,又耐人回味。
3、壮别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现诗人因友人返京的惆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诗歌后八句述别情。
先写在中军帐摆设酒宴、演奏边乐欢送即将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间的频频举杯、依依话别都只是在器乐的名称中略略带过,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饯别的情形。
饮宴直到薄暮时分才告结束,送出辕门但见大雪份飞,矗立在军营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红旗帜都硬硬地垂落着,在劲风中丝毫不能翻动。
可以想见,旗帜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塞外的天气是何等冰寒!而朋友却要在这样严酷的冰天雪地中赶路,怎不叫人担忧?一直送到轮台的东门,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铺满,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遥望朋友远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转中渐渐不见,只看见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马走过的脚印……词尽而意不尽,余味绵绵,使人低回不已。
4、阔别主要是达官贵人间的送别。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人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
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
尤其是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显示出大丈夫宽阔胸襟,勃勃英姿,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两行名句发出的光亮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
以上仅是从送别对象这个角度进行分类和探究,当然还有很多种分类的方法,如:可以根据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依依不舍的留念、离愁别恨,如直接书写离情别意的诗歌:李白《赠汪伦》《金陵酒肆留别》、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和赞颂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重在对友人的劝勉)(3)坦陈心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胸怀和坚强性格。
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鉴赏分题材大精析002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景色廖廓秀丽。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別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此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
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
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
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
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
3、借送别言志诗。
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
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
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
“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诗的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4、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联写“荆轲刺秦”事,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
首句中“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前两句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两句句式对仗仗,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隐含着诗人对荆轲式英雄的思慕。
5、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简析】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初次出蜀漫游,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
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