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五分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嗜碱粒细胞
PART ONE 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L):淋巴细胞能产生和运载抗体,在防御病毒感染方 面有重要作用
增多见于: 1.某些病毒或细胞所致的传染病: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 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 减少见于: 1.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 2.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
细胞五分类
汇报人:谭佳
Contents
细胞五分类介绍 技术原理 仪器设备
细胞五分类介绍
PART ONE
PART ONE 细胞五分类
三分类与五分类其实都是针对白细胞来说的。三分类是指将白细胞分成三大类,是通过一 定的稀释液将分别为小细胞群(淋巴细胞)、中间细胞群(嗜酸细胞、嗜碱及单核)和大细胞 群(中性粒细胞)。五分类是指借助一定的稀释及化学染色的方法将白细胞直接分为中性粒细 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图5:淋巴细胞
PART ONE 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M):单核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 除吞噬细胞和异物外,又能吞噬原虫及具有类脂质 包膜的结核杆菌及麻风杆菌
增多见于: 1.某些感染:伤寒、结核、疟疾、黑热病、亚急 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2.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骨 髓异常增殖综合症、恶性组织细胞病。
PART TWO: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将检测过的细胞分布到一个 以V、C、S为三维坐标的空间内, 显示出细胞群特征。高智能的计 算机软件分析分析细胞群的位置、 相对密度、轮廓、和大小。
通过计算某群细胞数量占白 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即可得到五 项白细胞分类结果。仪器不仅仅 做出对正常白细胞的五项分类结 果,给出典型的散点图型,还可 以提示许多异常细胞区域的报警。
参考值: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5-5% 嗜碱性粒细胞(B):0-1% 淋巴细胞(L):20-40% 单核细胞(M):3-8%
图1:三分类与五分类
PART ONE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中性粒细胞具有游走性和吞噬作用 增高见于: 1.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脓肿等。 2.组织损伤:大手术后、心肌梗塞、肺梗塞等。 3.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4.各种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等。 减少见于: 1.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付伤寒、麻疹。 2.某些血液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 3.化疗或放疗后,抗癌药物,X线及镭照射。 4.其它: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
Sysmex XE-2100在白细胞分类上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技术结合核 酸荧光染色技术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半导体激光照射在通过鞘流技术 处理的细胞上,可根据每个细胞所产生的三种信号来鉴别细胞类别。
前向散射光(FSC)信号可反应细胞体积大小; 侧向散射光(SSC)信号可反应细胞的颗粒和细胞核等内含物的信息; 侧向荧光(SFL) 强度信号则用于分析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 核酸(RNA)的含量。
PART TWO
PART two :技术原理
五分类血球分析 仪的检测方法
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联合检测法 电阻抗和射频电导联合检测法 多角度激光偏振光散射检测法 双鞘流技术和细胞化学染色法
PART two 技术原理
1)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是根据什么原理来进行分类的呢? 目前主要是根据细胞的特性进行分类,例如细胞大小、核浆比例、对某些 化学试剂或荧光染液的敏感程度、细胞内细胞器的复杂程度来进行区分。 2)在白细胞的五分类上,各厂家均研发出自己的五分类技术,并申请专 利 Beckman-Coulter采用经典VCS技术,即体积、高频、激光联合技术; Sysmex 采用射频加直流阻抗式分类技术; 雅培采用多角度偏振散射分类技术与电阻抗法联合计数; 法国ABX采用DHSS (双鞘流原理)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国内迈瑞BC -5500是唯一 一款国内五分类,采用细胞化学染色技术以及半 导体激光散射原理来分析白细胞。
图2:中性粒细胞
PART ONE 临床意义
嗜酸粒细胞(E):嗜酸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有关,并有吞噬抗原抗 体复合物的作用
增多见于: 1.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 经性水肿、过敏紫癜。 2.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 3.某些皮肤病: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 4.某些血液病: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何杰金氏病等。 减少见于: 1.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图10:VCS可显示3种细胞散点图
VCS技术可通过DF1、DF2、 DF3三个散点图将五种类型白细胞明显区分开。三个散点图的纵 坐标均定义为细胞体积。DF1为细胞体积和激光散射的直方图,DF2为细胞体积和高频电导 性的直方图,DF3为除去粒细胞群体后显示出淋巴细胞后面的嗜碱性粒细胞图像。
PART TWO: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联合应用
PART TWO: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VSC技术采用在标本中首先加入红细 胞溶血剂溶解掉红细胞,然后加入稳定 剂来中和红细胞溶解剂的作用,使白细 胞表面、胞浆和细胞体积保持稳定不变。 然后应用鞘流技术将细胞推进到流动细 胞计数池(Flowcell)中,接受仪器VCS 三种技术的检测。
PART TWO: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联合应用
利用激光散射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技术进行细胞分类。利用光散射的原 理计数血细胞,因细胞表面结构不同,在不同角度上散射光有差别,有助于对 白细胞的区分。
白细胞化学染色: 在稀释液中加入过氧化酶(MPO)的底物及显色剂,根据白细胞对MPO的 反应分类。中性细胞MPO为强阳性,嗜酸性细胞阳性更强,单核细胞为弱阳 性,淋巴细胞阴性,嗜碱性细胞亦为阴性,故综合光散射和细胞化学染色的特 点, 可得到二维或三维图像-----不同颜色的散点图。由于嗜碱性细胞不含 此酶,不能被检测,因此一些仪器专门设置了嗜碱性细胞检测系统,它的测量 通道采用时间差的方法,与RBC、PLT的测量系统共用一个通道。
②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检测系统: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特殊的溶血 剂,除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外,其他细胞均被溶解或萎缩再对保持完整的嗜 酸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进行计数。
PART TWO:多角度激光偏振光散射检测法
该技术基本原理是细胞在激光束的照射下,在多个角度都产生散射光,仪器在个角度的四 个检测器将接收到的相应的散射光信号,然后经过微处理器分析处理,将各类细按置在散点图 上的相应位置, 计算出白细胞分类结果。
仪器使用鞘流液将标本血稀释,稀释后白细胞的内部结构近似于自然状态,只有嗜碱性细胞 由于其吸湿的特性而使细胞结构有轻微改变。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在高渗透压的作用下,从细 胞中分离出来。而鞘流的水分则进入红细胞内,使细胞膜结构仍然完整,它与鞘流的折光系数相 同,不影响白细胞的检测。仪器同时从四个角度来检测通过激光束的细胞所产生的散射光,因为 细胞大小、折射指数、核形、核浆比率以及颗粒性质等,均可影响在不同角度测得的散射光量。
图6:单核细胞
PART ONE 发展历程
国内外具有开发研制白细胞五分类法仪器的主要为欧美和日本生产厂商,比较著名的欧美厂家有 Beckman-Coulter(贝克曼);ABBOTT(雅培);Siemens(Bayer拜尔);ABX;日本有Sysmex和 Nihon Kohdon,在国内已经有迈瑞(MINDRAY)。
1974年,一种名为HEMALOG D的具有初步白细胞分类功能的白细胞分析仪问世。
1982年,Technicon公司生产了H60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器,应该是首款具有白细胞五分类能力的仪 器。同时代日本日立公司推出图像分析法的白细胞分析仪HITACHI 8200型,仅仅是用于完成白细胞血 片分类的仪器,没有其他血细胞计数分析能力。
0°:前角光散射(1°~3°),可粗略测定细胞大小。 10°:狭角光散射(7°~11°),可测定细胞内部结构相对特征。 90°:垂直光散射(70°~110°),测定细胞核分叶情况。 90°:消偏振光散射(70°~110°),区分嗜酸性粒细胞与其他细胞。
PART TWO:图像检测法
采用图像分析的单纯细胞检测法: 该技术采用图像分析法,将血片染色,用含有扫描镜头的显微镜扫描每个视 野,将获取的细胞图像与仪器内存储的标准图像进行对照分析,判断该细胞的类 型。 此类仪器需要大型的计算机系统支持,由于在当时电子计算机图形识别和分 析技术还不很发达,因此该类设备发展收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分析速度慢,在细 胞判断的准确性上也不尽人意,没有流行起来。现代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分析技术, 由于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飞速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能继续开发此 类设备,因为其具有非常直观性,与人对细胞的判断分析方法非常接近,应当大 有前途。
图3:嗜酸粒细胞
PART ONE 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特殊的免疫反 应,有趋化作用和弱吞噬作用
增多见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 癌转移、铅和铋中毒等。罕见的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异 常增多,可达20%以上,多为幼稚型。骨髓纤维化和某些 转移癌时也可见增多。
图 7:VSC法测定原理
PART TWO: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库尔特公司的VCS技术:VCS增强型流式通道运用三种独立的能量探针 来分析细胞,是目前最全面先进的分析工具
V:代表体积容量。电阻法微孔技术应用于计数血细胞和测定其体积的 大小。
C:代表传导性即电导(conductivity),指一束电磁波或称射频穿透细胞的 传导性,它取决于细胞的大小和内部结构;经校正后的传导性叫opacity即 “不透明性”, 反映细胞内部的结构,像核的大小,核浆比例和密度等。
RBC-红细胞;WBC-白细胞;PL导联合检测法
电阻抗和射频电导联合检测法是分别采用四个检测系统来检测不同类型的 细胞
①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检测系统: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溶血剂, 再对白细胞进行电阻抗法(测量细胞体积)和射频电导法(检测细胞核和颗粒密度) 的联合检测,结果将细胞分成淋巴细胞、单核细和中性粒细胞三个群体。
图8:各类白细胞在VSC三维空间的分布特点
蓝色区域就是中性+嗜碱性细胞 红紫色区域就是单核细胞 绿色是淋巴细胞 红色是嗜酸细胞
PART TWO: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Wbc:白细胞 Rbc:红细胞 hb是血红蛋白 no 中性粒细胞 lo 淋巴细胞 Mo 单核细胞的绝对值 Ne 嗜中性 LY 淋巴 Eo 嗜酸性 Ba 嗜碱性
S:代表散射(scatter),指在不同角度测得的散射光强度。由于各类细胞的 表面结构不同和颗粒大小不同而对光的散射各异,进而区分各类细胞。
PART TWO:电阻抗、高频电导及激光散射联合检测法
体积
电导
图 9:VSC法测定原理
光散射
V 是以库尔特原理检测细胞的体积获得的是完全的细胞体积;C 运用高频探针检测细胞的内部结 构获得细胞核复杂程度的信息区分分叶核和非分叶核细胞;S 是运用一个宽角度的散射范围(10° -70°) 来测量细胞的颗粒特性更好地根据颗粒特性区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细胞
PART TWO:双鞘流技术和细胞化学染色法
双鞘流(DHSS) 分析法,测定本身是通过电阻抗和光吸收法双重 原理。标本首先在第一鞘流液中经过电阻抗测定分析,得到细胞体 积测定结果,然后通过第二鞘流引导再进行光吸收率分析,对细胞内 容物进行测定,最终将细胞测定信息在散射图相应的位置表现出来。
1985 年Technicon 公司开发了比较成熟的具有白细胞五分类功能的Technicon H1 型血液细胞分析仪, 随后升级为H2型和H3型。
1987 年COULTER(库尔特)公司开发研制其经典VCS技术,并推出持续具有多年影响力的、具有白 细胞五分类功能的血液细胞分析仪MAXM 型。
技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