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知识点最全总结
小学语文知识点最全总结一、文字教育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2.甲骨文的意义和特点3.汉字的基本构造和结构4.汉字的字形和字音5.汉字的识读、书写和运用二、词语运用1.词语的构成和分类2.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3.词性和词义的理解及运用4.词语的联想和联络5.词语的衍生和派生6.词语的识别、辨析和修改三、句子的理解和运用1.句子的结构和要素2.句子的种类和特点3.句子的语法功能和语序4.句子的连接成分和连接方式5.句子的转述、变换和组成6.句子的理解、运用和改写7.句子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8.句子的审美效果和文学作用四、篇章阅读和鉴赏1.文段的主旨和段落的结构2.文章的体裁和文体特点3.情节的推理和转折4.人物的塑造和形象描写5.语言的生动和感染力6.文章的语境和文化意义五、作文能力的培养1.字词的积累和运用2.句型的变化和巧妙搭配3.表达方式的多样和灵活4.结构的合理和条理清晰5.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提升6.情感的表达和感染力7.文章的规范和审美效果六、阅读能力的培养1.解读阅读提示和阅读题目2.掌握关键词和关键句3.提炼主旨和理清逻辑关系4.分析推理和概括归纳5.和理解文化背景和时空背景6.预测推断和评析作品价值七、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的培养1.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流畅2.语速和语音的节奏感3.语言规范和文明礼貌4.语言表达的清晰和连贯5.内容的生动和有趣性6.口头语和修饰性词语的运用八、语言常识和语言规范1.语言文字的演变和变异2.语言的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3.语言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4.语言的错误表达和问题解决5.语言规范和语法准确6.语言的文明修养和平等尊重以上是小学语文知识点的一个概括性总结。
小学语文学科内容非常广泛,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全面掌握。
希望这个总结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分类整理
小学语文总复习知识点分类整理一、词语运用1.词的意义-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辨析词义、造句2.词形变化-词性转化、词形转化-词的派生和合成-词类变化与词义变化3.词语搭配-词语的错搭、恰当搭配-词语的搭配规律二、古诗文背诵1.古代诗词-《咏鹅》、《登鹳雀楼》、《七步诗》等-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吟咏2.古文名篇-《柳宗元》《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描写猴子》等-对古文的理解和朗读三、阅读理解1.短文理解-选出主题句、主旨概括-理解文章中的事实、细节和推理-判断文章中的观点和意图2.课外阅读-阅读故事、小说、科普读物等-总结文章结构、人物、情节等-分析文章主题和涵义四、写作表达1.记叙文写作-编写简单故事的题目、开头和结尾-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表达情感-总结提炼故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2.说明文写作-传达信息或知识-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和逻辑顺序-总结内容要点和主旨3.应用文写作-书信、请假条、通知、邀请函等-写作格式和语言规范-认真审题、确定写作目标五、修辞语言1.诗歌的韵律和格律-五言、七言古诗-了解平仄、押韵等修辞手法2.比喻与拟人-运用比喻进行描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生命3.夸张与对比-运用夸张手法强调形象-运用对比突出差异六、字音字形1.拼音与汉字-识别和书写汉字-读音与拼写的规则和技巧2.异形字和异读字-不规则字的读音和写法-偏旁和合音字的学习3.成语和词语的读音-学习成语和词语的读音和意义-学习常用字的写法和读音七、修辞手法1.比、拟、夸与对-运用比喻进行比较-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运用夸张与对比进行修辞2.借、用与写-运用借代手法转述思想-运用用典进行赋予生命-运用写景手法描绘形象以上是小学语文总复习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希望对你复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知识点整理
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知识点整理小学语文是培养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阶段。
语文阅读与鉴赏是培养孩子们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
首先,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的基本能力包括:1. 理解能力:理解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
2. 识字能力: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包括常用字和生字。
3. 字词句理解能力:理解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其次,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需要注意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1. 文学常识: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名著以及现代的文学作品、名著等。
例如,了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文学体裁:了解不同的文学体裁,如散文、诗歌、小说等。
同时,要能够通过文本特点来辨认并理解不同的文学体裁。
3. 诗歌鉴赏: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诗歌,如唐诗、宋词等,并能够通过诗歌的韵律、押韵等特点来鉴赏诗歌。
4. 掌握常见修辞手法: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能够通过修辞手法来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5. 阅读技巧: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如略读、精读、标注等,能够通过这些技巧来提高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
6. 阅读顺序:注意阅读的顺序,要先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然后细读细节,最后进行综合理解。
7. 阅读态度: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要有耐心、细心,注重细节。
同时,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除了以上的知识点,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和阐释,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判断和观点。
最后,在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讨论或写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可以鼓励学生们写读后感、观后感,或者就某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与鉴赏是培养学生们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关键阶段。
整个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点
整个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点
一、字音与字形
1. 汉字字形和笔画的认识与书写
2. 汉字的构造和部首的认识与应用
3. 声母、韵母的认识与拼读
4. 声调的发音与区分
二、词语运用
1. 成语、俗语、谚语的理解与运用
2. 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
3. 词语的变形、派生与应用
三、语法知识
1. 词的分类及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句子成分的识别与分析
3. 句型结构的变化与应用
4. 时态、语气、语态的辨析与运用
四、阅读与理解
1. 阅读理解的技巧与方法
2. 提取信息、归纳总结与写作要点
3. 文章结构与段落的组织
4. 理解与分析诗词、寓言、小说等文学作品
五、写作表达
1. 作文的基本要素与写作技巧
2. 议论文、说明文、故事文的结构与写法
3. 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4. 修辞手法的认识与应用
六、修辞与鉴赏
1. 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辨析与运用
2.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欣赏
3. 诗词、歌曲、戏曲的赏析与背诵
七、常见语病与错误修改
1. 常见的语病与错误类型
2. 语句错误的修改与改进
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与修正
八、作文批改与改进
1. 作文批改的常见问题与评价标准
2. 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巧
3. 多样化的写作风格与表达方式
以上是整个小学六年级语文的知识点概述,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写作练习,逐渐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提高。
小学语文全部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全部的知识点总结一、字词句篇1. 字的认读:认读汉字,包括常见的基本汉字和生词。
学会使用拼音及部首方法认读生词。
了解几种书写体字形。
2. 字的造词:认识部首、偏旁,了解构词法与偏旁部首的意义。
3. 字的造句: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际用语,学会用熟词生造句。
4. 词的分类:认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等,并能正确认识、使用。
5. 词的运用:学会用正确的词语排列成语言文字。
并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了解词语有音、义、形三种功能。
6. 词的辨别:学会辨别词语的音、形和义的差异。
学会用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7. 句的分类: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了解并遵守句子结构的基本语法规律。
8. 句的衔接:认识标点符号,学会掌握正确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
二、阅读篇1. 字的识记:车卡转儿,磁帖淋眠。
学会利用字形、拼音、词语于句子记忆汉字。
2. 阅读的技能:认识有关阅读的一些基本技巧。
如快速阅读、分段阅读等。
3. 阅读的理解:读懂一些简单的篇章、小说,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大意。
4. 阅读练习:在阅读中提高阅读速度与表达能力。
5. 识记写:学会认识一些常见的词汇。
6. 默写:巧记方法,需要大量词语素材。
7. 朗读:学会规范地用正确的语音读出小文章,篇章。
8. 识写炼:帮助学生提高识写汉字的速度。
三、语法篇1. 名词的分类:学会辨别人、地、物、时间、数量、处所等名词。
2. 名词的数:学会辨别单、复数名词,并学会变换。
3. 形容词、数词:学会认识形容词的性、数、法。
数词的顺序等。
4. 动词:辨别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了解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5. 代词、副词:辨别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等,了解副词的作用。
6. 语法规则:学会正确地运用语法规则,使语言表达准确。
7. 语法运用:从题材、内容、角度等方面理解学文的基本含义,能明确语言的基本功用。
8. 听说表:学会用规范的语音吐字,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整理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下面对一些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常见的阅读要素1.主题思想: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
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文章发展的线索,通过故事情节可以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并能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人物形象:人物是故事的中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可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和内心感受。
4.意象描写:作者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故事情节中的事物和情感。
5.背景设定:文章的背景设定是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等,它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阅读技巧与方法1.找准重点:通过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2.逻辑推理: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事实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3.准确把握词义:遇到生词和词义不明的词语时,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其他线索来推测词义。
4.精确度量单位:当文章中出现具体的度量单位时,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并正确转换单位。
5.理解句子结构:注意理解复杂句子的句子结构,掌握主谓宾等基本句型的构成和功能。
三、阅读材料类型与技巧1.散文阅读:散文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文体,通常有记叙、描写和议论等不同的形式。
阅读时要注重抓住作者的观点和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诗歌阅读: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和节奏为特征的文学形式,要注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色彩,体会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3.童话阅读:童话是给孩子们讲述的故事,需要注意理解形象生动的描写,获得对人性和世界的深入认识。
4.人物传记阅读:人物传记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背景,通过对人物的生平和事迹的描写,来传递思想、道德和人生哲理。
阅读时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理解人物的成长和经历。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思维拓展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思维拓展知识点总结大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阅读理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面。
下面将就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中常见的思维拓展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推理和判断能力1. 推理判断题:学生需要根据文中的信息进行推理判断,进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2. 逻辑推理题:学生需要根据文中的事实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找出正确的推理结论。
二、归纳和概括能力1. 主旨大意题: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归纳出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 段落归纳题:学生需要根据每段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句子。
三、事实细节能力1. 事实细节题: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中的细节信息,回答相关的问题。
2. 标题归类题:学生需要根据文中的事实细节,给每段或每个部分归类并给予一个合适的标题。
四、比较和对比能力1. 对比题:学生需要根据文中的信息,进行细致的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2. 排序题:学生需要根据文中的事实或观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五、推断和设想能力1. 推断题:学生需要根据文中的线索和暗示,进行合理的推断。
2. 设想题:学生需要根据文中的情节,进行进一步的设想和延伸。
六、文化背景和常识1. 文化背景题:学生需要根据文中的文化背景信息,理解文章中的含义和细节。
2. 常识题:学生需要运用一般常识和逻辑思维,解决与题目有关的问题。
七、修辞手法和语言搭配1. 比喻和夸张题:学生需要根据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手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用。
2. 联想和补充题:学生需要根据文中的提示信息,进行联想和补充,使文章更完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思维拓展知识点包括推理和判断能力、归纳和概括能力、事实细节能力、比较和对比能力、推断和设想能力、文化背景和常识、修辞手法和语言搭配等。
通过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面。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小学的语文阅读题是语文考试的得分关键,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一)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
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一、划分段落层次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1、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语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语文阅读知识点汇总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第一部分: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二、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第二部分: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辞的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答题格式:修辞+结合上下文,修辞的作用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应用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三、仿写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大全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大全_三年级语文知识点_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三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大全,希望您读后有所收获!一、划分段落层次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
9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极简背诵版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知识点(极简背诵版)一、必背核心知识(一)文章顺序、结构、句段作用:(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游览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观察顺序:由远到近,如《观潮》,从上到下,如《草原》第1自然段。
(2)记叙顺序:倒叙、插叙。
(3)文章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4)中心句作用:总起句,总领全文;过渡句,承上启下;总结句,总结全文。
(二)文章要素、部分(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写作手法(1)表现(写作)手法:对比、首尾呼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联想、想象、象征。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3)常见感情:赞美、歌颂、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憎恨、痛恨、痛苦、愧疚、伤心、悲痛......(四)描写事物角度(1)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2)描写事物角度:形状、声音、颜色、状态(动态/静态)、味道。
(3)词性:形容词、动词、叠词二、现代文阅读:◎六年级语文课内单元语文阅读要素梳理: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既能让读者感受到整体,又写出了个人的特点,让读者对细节有深刻的印象。
2.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浏览内容方法、勾画关键词句、提取关键信息、查找资料法、对比筛选法。
3.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4.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5.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一)文本概括:1.概括题:(1)谁+干什么。
或者(2)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
答案要简洁完整,小标题注意字数一致。
“2+1”法则:人物+事件+结果/环境。
2.文本题:问有哪些?哪几个原因?为什么?指什么?技巧:回文定位,就近原则。
划出答案涉及的原文内容,直接抄写或概括回答。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读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读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文言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文言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质,初学者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读懂文言文,下面将总结一些解读技巧的知识点。
一、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句子通常由主谓宾的形式构成,而且定语往往在名词之前,状语也多位于谓语动词之前。
这种结构需要学生注意,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二、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等,在句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虚词的用法,并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含义。
三、运用联想法解读生僻字词文言文中有一些生僻的字词,学生可以通过联想法来推测其意思。
比如,“弭”字可以联想到弓箭,“肆”字可以联想到四方八面等。
通过联想,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僻字词的意义。
四、注重上下文的语境推理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汇和句子意思可能与现代汉语有所出入,但通过仔细观察上下文,可以揣测出其含义。
学生需要注重语境推理,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五、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对偶、排比、夸张等。
学生需要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分析它们在语篇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六、善于分析句子成分的关系文言文中句子间的语法关系较为复杂,常常涉及修饰、从属等结构。
学生需要善于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定中关系、状中关系等,从而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七、勤加练习,多读多写阅读文言文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只有通过多读多写,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技巧。
学生可以多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材料,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写作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以上是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的解读技巧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掌握句子结构、虚词的用法、联想法、语境推理、修辞手法等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知识点汇总部编版语文五下阅读要素第一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
第四单元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第五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第六单元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七单元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第八单元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第一单元阅读知识考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借助具体事物、典型事例、细节描写、标题或直抒胸臆的语句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所以,我归纳了这个单元需要落实的三个阅读目标:(1)能找出文中描写典型事例的段落。
(总结概括,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主要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2)能找出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关键语句是指能表现文章思想情感的句子,如能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或者是运用了细节描写句子等)(3)借助标题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标题的作用,理解标题的含义,字面义,引申义等)《祖父的园子》1.叠词的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朗朗上口;(2)可以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富有生动性;(3)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有艺术魅力。
2.比喻的作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拟人的作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什么拟人化,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寄情于物的作用:能为情感寻求具体的事物,以作为载体,让抽象的情感有具象的支撑。
《梅花魂》1.借物喻人:往往在文章的结尾,会由所描写的事物,联想到人的某一种品格。
这样的表现手法,可以让文章立意更加深远,表情达意更加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内容更加完整。
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与翻译技巧的提高方法
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与翻译技巧的提高方法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丰富的词汇、独特的语法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掌握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与翻译技巧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小学六年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介绍几种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技巧的方法。
一、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1. 词语理解:掌握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词义,如古代官职、礼制、文学名著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
2. 句子结构:了解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句子结构,如并列句、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掌握句子结构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3. 文字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字形和字义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反复阅读和默写,可以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
4. 理解篇章结构:文言文通常有明确的篇章结构,如起承转合、递进关系等。
学生需要通过读懂内容,理解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
二、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1. 逐句阅读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可以逐句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可以将每个句子拆解成词语和句子结构进行理解,确保理解准确。
2. 上下文推测:有时文言文中会出现生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进行推测,推测词语的意思和句子的含义。
3. 意境感知:文言文通常有浓厚的意境表达,学生可以通过细致入微地感知文章中的意境,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
4. 多读多练: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最有效方法是多读多练。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读本,多读多背,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提高文言文翻译技巧的方法1. 理解古代背景:文言文的写作背景多与古代社会和文化有关,学生需要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便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内涵。
2. 翻译词语与句子结构:在翻译文言文时,学生需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和句子的结构,然后进行准确翻译。
可以运用中文思维,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表达。
小学语文名师精选阅读理解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语文名师精选阅读理解技巧知识点总结大全阅读理解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通过阅读理解的训练,孩子可以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名师精选的阅读理解技巧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孩子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理解文章主旨1. 阅读全文:在开始阅读一篇文章之前,首先应该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
2. 重点句子:重点关注文章中的标题、开头句、结尾句以及其他一些关键句子,通过这些句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3. 分段理解:文章通常分为段落,每个段落代表一个主题。
可以通过理解每个段落的关键句子或者主题句来把握文章的整体主旨。
二、理解文章细节1. 推断答案:在阅读理解题中,有些问题的答案并没有直接给出,孩子需要根据文章中的暗示或者线索进行推断。
2. 匹配答案:有些问题是与文章中的具体细节相关的,孩子可以通过在文章中找到相对应的细节,从而确定答案。
三、理解文章语言特点1. 词义猜测: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词义。
可以根据句子结构、关键词、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等来推测词义。
2. 形象理解:有些文章中会用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孩子可以通过理解这些修辞手法,把握文章的意思。
四、理解文章结构1. 时间顺序:一些文章会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的发展,孩子可以通过理解这种时间顺序来把握文章的结构。
2. 因果关系:有些文章会描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孩子可以通过理解这种关系来理解文章的结构。
五、理解作者观点1. 引用观点:有些文章会引用他人的观点,孩子需要理解引用的观点,并判断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2. 推断观点:有些文章并没有明确说明作者的观点,孩子需要通过推断的方式来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
六、注意审题和选项1. 细心阅读选项: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孩子应该仔细阅读每个选项,确定每个选项的意思,以便正确选择答案。
2. 注意题干要求:审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孩子应该明确题目要求的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外阅读《稻草人》知识点重点考点总结
《稻草人》考点归纳一、填空题。
1.《稻草人》的作者是叶圣陶,我还喜欢他的作品《一粒种子》、《小白船》。
2.稻草人的骨架是细竹枝和黄稻草,他的肌肉和皮肤是3.跛子乞丐是因为给野兔送信,才被枪子打中腿的。
4.祥哥的胡琴是父亲留给他的,泉水是他拉胡琴的第一位老师。
5.瞎子指指心头,把两只手团紧,然后摇摇右手,表示不要忧愁,聋子指指鼻尖,又指指耳朵,同时点点头,表示我能听见声音。
6.《一粒种子》一文中,重点描述了一粒种子经过国王、富翁、商人、兵士之手,最后到达农夫手中,才成活。
7.《地球》一文中讲述的是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山、有平地、有海的故事。
8.在《鲤鱼的遇险》中,是鱼儿自己的眼泪救了自己。
9.《最有意义的生活》里的小青石后来被修成了马路。
10.《富翁》中,富翁的结局是有钱买不到东西。
二、选择。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C)是第一个发现了一个非常之大的宝库,有几百亩宽,有几百丈深,全是黄澄澄的金子的。
A、富翁B、农夫C、石匠D、裁缝2.《眼泪》中有一个人无休无息地寻找一件丢失的东西,这件东西是(B)的眼泪。
A、珍贵B、同情C、爱恋D、婴儿3.跛乞丐的父亲是一个(C)。
A、邮递员B、猎人C、棺材匠D、石匠4.(C)实现了聋子和瞎子对调的愿望A、医生B、和尚C、风车D、耶稣5.燕子受伤后,是(A)把它捧在手心,替他擦去背上的血。
A青子B玉儿C燕子的妈妈D柳树6.芳儿送给妈妈的礼物是(D)。
A.风仙花球B.小猎狗C.大理花D.星星串成的项链7.“我”寻找真诚的眼泪是在(A)找到的。
A.草屋B.摇篮或母亲怀里C.戏院的舞台上D.车站码头8.熊夫人跟孩子们说话之前(D)是她的习惯。
A.微笑B.鞠躬C.问好D.总得先拍几下手掌9.《鸟言兽语》中的表现比较镇静的是(B)。
A.麻雀B.松鼠C.鹰D.狮子10.下面哪句是聪明的野牛说的话?(A)A.“他们欢迎咱们去,咱们不妨推举一位先去看看情形,再说。
”B.“他们说什么住盖的房子,不知咱们住得惯住不惯。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提纲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提纲》一、引言小学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阅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掌握好阅读知识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系统地梳理小学语文阅读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
二、基础知识1. 字词理解(1)认识生字词,掌握其读音、写法和意义。
(2)理解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多义词。
(3)学会通过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
2. 句子理解(1)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
(2)理解句子的类型,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
(3)学会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3. 标点符号(1)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
(2)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如句号表示陈述句的结束,问号表示疑问句的结束等。
三、阅读方法1. 精读(1)仔细阅读文章,逐字逐句理解内容。
(2)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层次和逻辑关系。
(3)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略读(1)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2)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如标题、开头、结尾、段落中心句等。
(3)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3. 默读(1)不出声地阅读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2)集中注意力,理解文章的内容。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边读边思考、做笔记等。
四、阅读理解技巧1. 理解文章的主题(1)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段落,确定文章的主题。
(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人物形象(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理解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推动情节发展、表达主题等。
3. 把握情节发展(1)理清文章的情节线索,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分析情节的发展变化,体会文章的节奏感和张力。
4. 体会作者的情感(1)通过文章的语言、描写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与阅读技巧
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与阅读技巧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学六年语文重要知识点总结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与阅读技巧进行探讨。
一、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汉语古代文字的写作体系,是古代汉字的标准书写形式。
它具有严谨、雅致的特点,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2.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文言文是古代汉字的标准书写形式,使用古代的语法和词汇,相对较为正式。
而白话文则是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更为通俗易懂。
3. 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主要由古汉语的音节构成,多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
其中包括许多独特的词汇和词义,需要学生进行积累和理解。
4.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较为复杂,包括句法、短语和词法等多个层面。
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和修辞手法,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5. 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文言文的文体分为各种不同类型,如散文、诗歌、辞章等。
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学生需要逐渐熟悉和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1. 阅读文言文前的准备在阅读文言文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熟悉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和基本意义。
同时,可以预先了解文言文的题材和作者,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内涵。
2. 注重字词的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常常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积累和学习逐渐掌握其意义。
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和词义选择等方法理解生词的意义。
3. 理解句子的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往往较为复杂,学生需要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等,以理解句子的完整意义。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意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和语法规则等,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4. 阅读篇章的整体结构文言文往往是由一篇篇章组成的,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全文,理解篇章的总体结构和逻辑关系。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借助标记和概括笔记的方法,加深对篇章结构的理解。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识字能力: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主要以识字为基础,孩子需要学会认识并掌握常
见的汉字,包括认识字的形状、结构和发音。
2. 词语理解:孩子需要学会理解词语的意思,包括单词的字义和词义,理解词语在句
子中的含义和作用。
3. 句子理解:孩子需要学会理解句子的构成和意义,包括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和修饰关系。
4. 阅读理解:孩子需要学会通过阅读理解篇章的意思,包括理解篇章的主旨和要点,
理解篇章中句子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提示。
5. 阅读技巧:孩子需要学会一些阅读技巧,包括划读字、句子和段落的技巧,学会利
用标点符号、标题和插图等辅助理解篇章。
以上是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孩子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练习和多思
考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
看书报能力是指能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够给课文分段和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和文章的中心;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认真阅读的习惯主要是指边读边想的习惯。
查字典和运用其它工具书的习惯以及质疑问难的习惯等。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
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
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
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
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
//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
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
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3、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
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
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
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
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
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
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
4、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
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
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
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
烟台恰是北面临海。
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
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5、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结果的关系表达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
包括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两种情况。
例如《莫泊桑拜师》第一个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
//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这一段段意可概括为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师。
以上是先因后果,再举一例先果后因。
《真情的回报》最后一个自然段“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
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
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和爱意。
”
这一段前面是结果后面说明原因,从而突出了原因,点明了课题的含义。
二、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
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
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分别举列如下:
1、《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没有中心句,可根据主要意思概括为:“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阅览室,与青年学生一起吟诵诗词并谈论古典文学常话。
”
3、《碧螺春》各段则可以小标题形式概括各段内容。
a、久负盛名;b、名称来历;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2、按所叙述的问题来抓文章的主要内容;
3、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敌;第五段写英勇跳崖。
把这五段段意连起来,稍加整理,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写了五位壮士接受了上级交给的掩护群众的任务,有计划地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终于把敌人引上绝路,歼敌于顶峰,最后英勇跳崖的经过。
又如《颜黎明的信》一文叙述了这样几个问题:
1、青年人该怎样读书;
2、谈在上海看桃花;
3、能不能把信发表;
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
把这几个问题综合起来,稍加整理,可以这样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鲁迅在信中谈了青年人读书要博采众长、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又谈了关于在上海看桃花和同意发信这个话题,最后指出寄信人所署的是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