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1年《南方新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8讲变化及性质[配套课件]
[原创]2019年 《南方新中考》 化学 第一部分 第一单元 第4讲 金 属[配套课件]
合成材料。
3.生铁不能完全溶解在盐酸里,因为生铁中的碳不与盐酸 反应。
【易错诊断】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元素。( 2.生铁和钢都是混合物。( ) )。 )
3.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金属的熔点(
答案:1.× 2.√
3.×
金属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镁条燃烧 与 O2 反应 铝抗腐蚀 铁丝燃烧 Fe 与 HCl 活泼 金属 Zn 与 HCl 与酸 反应 Mg 与 H2SO4 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 实验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 表面生成一层白色 薄膜 火星四射,生成 _____ 黑 色固体 产生气泡,溶液变 浅绿 色 ________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Na Fe Hg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位于______ 氢 之前的金属可以与酸 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盐和氢气。 (2) 判断金属与盐的反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其 后面 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 除外)。 ______ (3)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金属的位 前 ,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置越靠____ (4)判断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次序。
(3)现象
红 色逐渐变为______ 黑 色。 ①玻璃管内的粉末由______
②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工业炼铁
焦炭 、铁矿石、石灰石等。 (1)原料:________
(2)设备:高炉。 生铁 。 (3)产品:________ 温馨提示 1.因为 CO 有毒,所以尾气中的 CO 气体要经过点燃处理或 用气球收集备用,防止污染空气。 2.焦炭的作用:一是燃烧产生高温,二是提供一氧化碳(CO2 +C 2CO)。
[原创] 《南方新中考》 化学 第二部分 专题二 推断题[配套]PPT课件
3.若题目指出某物质是常见的盐,则试着用NaCl或Na2CO3 或 CaCO3 进行推导。
4.推断题中,若指出某物质为生成的气体,则试着用 CO2 进行推导,不行再试用 O2 或 H2 进行推导。
三、推断题常见的“题眼”
专题二 推断题
一、解题方法 1.全题兼顾,找到题目的突破口,并把题目的关键信息标 注在题中。 2.根据找到的题目突破口,进行顺推或逆推,把能推出的 尽量先写在题目上,进而全面解答。 3.把推出的答案放回原题去进行检验,确定答案的正确 性。
二、做推断题的一些思考方法
1.若题目指出某物质是常见的酸,则试着用 HCl 或 H2SO4 进行推导。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____C______。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H__2____。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H__2O_____。 (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金__刚__石___。 (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C_H__4____。 (9)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H_2_O____。 (1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H__2O_____。 (11)氧元素占 50%的氧化物是___S_O__2____。
(12)金属之最: 熔点最高的金属是___钨_______; 导电性、导热性最强的金属是____银______;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钙_____; 全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____铁______; 硬度最大的金属是____铬______; 密度最小的、最轻的金属是____锂______;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____汞______。
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 ①黑色固体(5 种):Fe、C、_C__u_O__、MnO2、__F_e_3O__4__; ②红色固体(2 种):___F_e_2O__3___、___C_u____。 (2)三种溶液颜色。 ①蓝色溶液:CuCl2、_C__u_S_O_4__; ②浅绿色溶液:__F_e_C_l_2 __、FeSO4; ③黄色溶液:__F_e_C__l3__、Fe2(SO4)3。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第1章 物质的变化 课件
镁 + 氧气 氧化镁
练习写文字表达式 1、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2、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
(四)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
1、实验前观察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2、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如有无发光、发热、变色、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3、实验后观察生成物: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反应前的现象
反应进行时的现象
反应后的现 象
注意分清现象和结论: 现象: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摸等各种感觉形式去感
知,是直接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 结论:根据现象进行分析,经推理得出。
演示实验1-7、1-8、1-9
反应前
反应时 反应后
碳酸氢钠(白色固体) 固体迅速溶解, 白色固体消失 稀盐酸(无色液体) 产生大量气泡 无色气体生成
观察活动
演示实验1-6、1-7
火柴 梗
镁条
反应前
火柴梗
银白色、有 金属光泽的 固体
反应时 反应后
明亮的火焰; 发光、发热 黑色固体
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热
白色粉末
结论
有新物质 生成
有新物质 生成
归纳与总结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① ② ③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④ ⑤ ⑥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共同特点是:没有生成新物质
⑦⑧⑨⑩共同特点:有新物质生成
二、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与区别
①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同 时也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 物质生成
蜡烛燃烧
石蜡软化、熔化 (物理变化)
《南方新中考》化学第二部分二推断题配套课件
南方新中考化学第二部分二推断题配套课件一、实验材料为了完成第二部分二的推断题,我们需要以下实验材料:•试管•烧杯•玻璃棒•发热器•醋酸•碳酸钙•碳酸氢钠•酒精灯•火柴二、实验步骤1.取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醋酸。
2.将试管放入发热器中进行加热,注意调整火力。
3.取另一个试管,加入适量的碳酸钙。
4.将试管放入发热器中进行加热,注意调整火力。
5.取第三个试管,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
6.将试管放入发热器中进行加热,注意调整火力。
7.观察每个试管中的发生变化。
8.使用玻璃棒搅拌试管中的物质,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
三、实验结果1.对于醋酸的加热,我们观察到试管中的液体开始沸腾,并有气泡产生。
这表明醋酸可以被加热分解,产生气体。
2.对于碳酸钙的加热,我们观察到试管中的固体开始融化,并有气泡产生。
这表示碳酸钙可以被加热分解,产生气体。
3.对于碳酸氢钠的加热,我们观察到试管中的固体开始融化,并有气泡产生。
这也意味着碳酸氢钠可以被加热分解,产生气体。
四、实验推断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1.醋酸可以被加热分解,产生气体。
根据我们的化学常识,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经过加热后可以分解成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2.碳酸钙可以被加热分解,产生气体。
根据化学知识,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加热后可以分解成钙氧化物(CaO)和二氧化碳。
3.碳酸氢钠可以被加热分解,产生气体。
根据化学常识,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加热后可以分解成碳酸盐(CO2)和水蒸气(H2O)。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醋酸、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在加热时都会分解产生气体。
五、实验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习了加热时物质的分解反应。
通过观察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这种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广泛应用。
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和推断的能力对于化学学习和实践都非常重要。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你对化学反应的推断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2014年《南方新中考》化学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 第8讲 变化及性质 配套课件
第8讲
变化及性质
近三年广东中考考点分布及分值 1.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了解) 2.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应用)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难易度 选择 2 分 容易
3.物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性质(理解) 填空 2 分 选择 2 分 4.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探究) 5.催化剂及其重要作用(了解) 选择 2 分
金刚石 。 (7)特殊硬度: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
(8)特殊密度:密度最大的金属是 Os;密度最小的金属是 Li。
(9)特殊溶解性:可溶于水的气体有 CO2、SO2;微溶于水 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固体是 Ca(OH)2;溶于水时温度 升高的物质有 CaO、NaOH、浓硫酸;溶于水时温度降低的物 质有 NH4NO3、KNO3;溶于水时温度不变的物质有 NaCl。 (10)特殊挥发性:强挥发性酸是浓盐酸,打开试剂瓶盖可
③白色固体:碳酸钙、氧化钙、熟石灰、碳酸钠等;白色
沉淀:AgCl、BaSO4、CaCO3、BaCO3 等。 ④银白色固体:Mg、Fe、Ag、Al 等大多数金属。水银(汞) 在常温下是银白色液体。 ⑤黑色固体:铁粉、木炭粉、Fe3O4、CuO、MnO2。 ⑥黄色固体:硫黄、黄金;黄色溶液:FeCl3 溶液。 ⑦红色固体:Cu、Fe2O3。 ⑧红褐色沉淀:Fe(OH)3。 ⑨浅绿色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
(4)具有还原性的固体单质是 C;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有 H2、 CO。
(5)不稳定的酸性物质是 H2CO3,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会分解 成 H2O 和 CO2;不稳定的碱性物质是 NH3· H2O,常温或加热条
件下会分解成 NH3 和 H2O。 (6)空气中含量第一的较稳定的气体的是 N2,含量第二的较
南方新课堂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南方新课堂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分析:本章节在初三化学学习的整个阶段占有核心地位,为以后的化学计算将奠定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接触化学计算,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完善计算解题步骤。
科学知识与技能: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能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表述质量守恒定律。
3、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4、掌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够展开直观排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探讨、总结进一步强化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含义的认知。
2、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把握考点和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使学生体会化学科学知识中的微粒美和排序美,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书写。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生展示、讲授法。
课前准备工作:小白纸、记号笔。
一、复习采用的是三段式复习法第三阶段就是演示测试。
按照中考试题格式及标准,设计中考演示试题,展开中考模拟训练。
这一分阶段要于6月12日前完结,时间约2周。
二、复习策略⑴章节备考——依据教材展开横向备考。
这是基础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决定着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章节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降低教学重心,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通过章节复习要达到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应用灵活的作用。
其指导思想是:基础、全面、系统、扎实。
⑵专题备考——依据知识点展开纵向备考这是综合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能否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专题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巩固基础,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原则,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辩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⑶演示测试——依据考题展开综合为丛藓科扭口藓模拟即进行定时、定量、规范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测试有利于学生规范考试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有利于促进学生查缺补漏,反思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解题规律或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调节情绪,提高应考心理。
《南方新中考》 化学 第三部分 中考考前冲刺[配套课件]
错解:A、B 或 D 错因分析:有关离子检验的常见错误包括:误以为只有 CO23-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检验 SO24-时忽略了 BaCl2 溶液 中 Cl-的干扰;误以为硝酸银溶液只能与 Cl-产生沉淀;误以为 离子的检验方法具有唯一性。 解析: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也产生无色气体,故还应将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验证是否为 CO2,A 错误;若溶液中存在 Ag+, 也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 错误;加入AgNO3 溶液后还应再加稀硝酸进一步验证,D 错误。 答案:C
解析: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污染物并没有消除,只 是从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故 A 错误;塑料制品的大量使 用容易造成白色污染,但不能因此禁止使用塑料制品,因为塑 料制品的使用利大于弊,只要合理使用或限制使用,就能减少 白色污染,故 B 错误;可燃冰是新能源,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大 量生产出来,即不可再生,故 C 正确;石油分馏是根据石油中 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各成分分离出来,其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
答案:C
11.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如形 成守恒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
是( )。 A.10 g 水加热后变成了 10 g 水蒸气,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
恒定律 B.32 g S 与 32 g O2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64 g SO2 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
答案:A
15.同学们喜欢的油炸土豆片等油炸食品中含有一种叫丙 烯醛(化学式为 C3H4O)的有毒物质。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丙烯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丙烯醛中含有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C.丙烯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 g D.丙烯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错解:B 或 C 错因分析:对化学式的含义及相关计算掌握不透彻,对物 质的构成、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解比较模糊。
广东省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考点复习 第二单元 第8讲 变化及性质试题(2021年整理)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第二单元第8讲变化及性质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第二单元第8讲变化及性质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复习第二单元第8讲变化及性质试题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第8讲变化及性质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5年揭阳)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轮胎爆炸 B.纸张剪成三角形C.蜡烛燃烧 D.海水晒盐2.(2014年梅州)梅州市部分地区特产制作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平远脐橙榨汁 B.蕉岭竹笋晾干C.梅县金柚酿酒 D.五华水柿晒饼3.(2016年淄博)“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4.(2014年广州)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5.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A.易生锈 B.能导电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在氧气中燃烧6.(2016年娄底)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 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 D.滴水成冰7.(2015年广州)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金属性质、环保-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南京专用)(解析版)
专题01 (押南京1-15题)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金属性质、环保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南京专用)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用途、金属性质、环保考题均有出现,近五年考题具体情况见下表:考题年份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物质的变化、性质第4题第2题——第2题第2题物质的用途非选择题第20题考了4个选择第13题第10题————金属性质第1、8题第1题第4题第4题——环保第13题——第5题第8题第1题纵观近五年考题,以上考向具有以下特点:1、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讲,物质用途的考查本质上就是性质的考查,近三年每年都考,物质的用途今年考的概率很高。
2、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基本交替考,今年考查物质变化的概率更高一点。
3、金属性质主要考查熔点、颜色等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化学性质一般在非选择题考查),题目很简单,主要出现在前几道题,属于记忆性题目。
4、有关环境保护的题目基本上年年考查,难度不大,一般以空气污染、水污染为背景考查。
1、【2020江苏南京】1.下列金属中,熔点最高的是()A.铜B.汞C.钨D.铝【答案】C【解析】钨是熔点最高的金属。
故选C。
2、【2020江苏南京】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气味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D.熔点、沸点【答案】C【解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必须由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性质叫化学性质。
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氧化性、可燃性都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故选C。
3、【2020江苏南京】8.下列物质中,常温下呈黄色的是()A.金B.铁C.碘D.硫酸铜晶体【答案】A【解析】A、常温下金呈黄色,选项A正确;B、常温下铁块或铁片呈银白色,铁粉呈黑色,选项B错误;C、常温下碘是紫红色固体,选项C错误;D、常温下硫酸铜晶体呈蓝色,选项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铁杵磨针
答案:A
粤题2:(2016 年广东)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
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酿制甜酒
B.煤炭燃烧
C.瓷器破碎 答案:C
D.钢铁生锈
粤题 3:(2015 年广东)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
的是(
)。
A.水力发电
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举例 气、石油分馏、电灯发 蛋白质变性、燃烧、食物
光等
腐烂、金属生锈等
本质区别
_____有_无__新_物__质_生__成__________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 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温馨提示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
如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但这些现象的
3 .(2017 年北京)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沸点
答案:C
4.(2016 年东营)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木炭用作吸附剂
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C.氧气用作助燃剂
D.氮气用作保护气
答案:A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粤题4:(2017 年广东)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正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难易度 选择 2 分 选择 2 分 选择 2 分 容易
填空 1 分
容易
选择 2 分 容易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微观理解 物质的分子__不_变___
物质的分子__改_变___
活性炭吸附、工业制氧 自来水消毒、煤的干馏、
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答案:A
【方法技巧】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看变 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将产生的现象作为判断物质变化的 依据。判断方法如下:
1.(2017 年聊城)下列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易错诊断】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加入二氧化锰不能使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的氧气总量增 加。( √ ) 2 .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 (× )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粤题1:(2017 年广东)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死灰复燃
B.杯弓蛇影
C.冰消雪融
确的是(
)。
A
B
C
D
A.用氯酸钾制取氧气 B.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D.发生的反应为 2KNO3
2KNO2+O2↑
解析:A 项中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时间更短, 故 A 错误;B 项中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生 成的 CO2 质量相等,但块状固体反应慢,所用时间长,粉末状 固体反应快,所用时间少,故 B 错误;C 项中硝酸铵溶于水吸 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 C 错误;D 项中由图象知,KNO3 分解产生 KNO2 和 O2,三者的质量比为202∶170∶32,化学方
程式为 2KNO3 答案:D
2KNO2+O2↑,故 D 正确。
5.(2016 年黄石)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D.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
增加
发生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易错诊断】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刚石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成石墨是物理变化。(
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通过_化_学__变_化____ 物 质 在 __化_学__变_化_____
B.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都是物理变化
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
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C
2.(2015 年广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把湿的衣服晒干
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
C.把石蜡加热熔化
D.把棉线织成布
答案:B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近三年未考)
[原创]2021年《南方新 中考》化学第一部分第 二单元第8讲变化及性质
[配套课件]
2020/9/7
第8 讲 变化及性质
近三年广东中考考点分 布及分值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认识)
2.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
3.初步形成“在一定条 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 观点(内化)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 重要作用(知道)
是化学变化,酒精易燃烧是化学性质。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易错诊断】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铁丝能导电是铁丝的物理性质。(
√)
2.物质的用途决定物质的性质。(
×)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________化学改反变应的速率, 而本身的______质__量和__________化__学在性反质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做触媒)。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 用。 温馨提示 1.催化剂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 2.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 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氧化性、还原性、可 燃性、酸碱性、稳定
、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 性、金属活动性、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温馨提示
1.变化与性质的区别在于性质往往要多一些关键词,如 “能”“易”“会”“难”“不易”“不能”等。如酒精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