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及启示

合集下载

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

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

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1月27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举措,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贵阳市继组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环保审判庭,编制全国首部建设生态文明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之后,又一次率先创新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在党的十八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鼓舞声中,贵阳市倍加振奋,奋力前行。

(一)贵阳市作为贵州省会,如何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完成历史性跨越?多年来,贵阳市委、市政府积极进行探索。

党的十七大以后,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实施“环境立省”战略的重大部署,贵阳市委、市政府对市情进行了再分析、再研究,深刻认识到,贵阳虽然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较低,但森林富集,空气清新,气候凉爽,纬度合适,海拔适中。

“生态优势是贵阳最为独特的优势,也是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用多少GDP都换不来的…金字招牌‟”。

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扬长避短,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总抓手,作为贵阳市的总体发展战略。

经过全市集思广益,2007年底,中共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确定了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内涵和战略目标: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

在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同时,《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提出,要从八大方面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贯穿生态文明理念,做好生态文明城市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城市功能;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实施四大治理工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弘扬生态文化,培育城市精神;创新机制,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有力保障;建立责任体系,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以贵阳生态文明实践为例谈谈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以贵阳生态文明实践为例谈谈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以贵阳生态文明实践为例谈谈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贵阳生态文明实践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一次成功实践,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具体案例。

从贵阳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以下的经验和措施: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严格控制工业、交通、建筑等污染物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绿色出行等生态环保行为,加大对生态破坏的整治力度,保护生态环境。

2. 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贵阳市积极实施城市绿化项目,增加公园、广场、花坛等绿色配套设施,提高城市绿化率,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环境。

3. 加强水资源管理。

贵阳市大力推广节水措施,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维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4. 实施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加强绿色制造、节约能源、资源回收等环节,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达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5. 完善环保政策法规。

加强对环境治理的规范和制度建设,完善环保政策法规,利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整治污染。

总之,贵阳生态文明实践中,强调了生态环保、城市绿化、水资源管理、循环经济和法规制度方面的建设,通过多方面综合治理,推进了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实践——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转型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实践——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转型
— —
英 国前首相托尼 ・布莱尔
贵阳市是我国第一个“ 国家森林城市” 并率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 , 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 取得了明显成效。
— —
国 家林 业 局 副 局 长 张 建龙
贵阳将成为东亚的避暑胜地 。 贵阳生态文明城 市有三个优势:一是 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 因 ; 三是政治承诺。
十七大以来 。 贵阳市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 。 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制定
了生态文明城市的规划 , 建立了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和监测办法,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工作 , 取得 了积极的成效。
— —
全 国政 协 副 主席 郑 万 通
来 自国内外、 致力于生态文明探索与实践的政界、 商界、 学界精英此次聚首生态文明贵阳会议 . 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绿
阳绕 不 过 对 这 一 使 命 的攻 坚 。
从被 包 围的 ‘ 夹缝 ’变 为 商贸 通 道
的 ‘ 中心 ’ ,成 为西南物流的 ‘ 头 桥
立体化和更具复杂 ,但其产生的积极
效果和示范传导 ,对区域 全局的影响 , 将如大象起舞,举足轻重。
堡 ’。”贵 阳市规 划局局长杜清说 。
与地理版 图上的位 置一 致 ,省 会 贵阳在贵州全 省的经济版 图上也是 中 心 。2 0 年 前三季度贵 阳实现生产 总 09
值 66 , 占到 了全 省总 量 的 14 。 3亿 /强
2 0 年底 ,根据 中央和 省委科学 07
发展 的指导精 神 ,并借鉴 一些国家和
地 区建设生态城市 的实践 ,贵 阳市委
宜人数贵 阳”中所说 的杭州 。贵阳所 作 出的生态文明建 设的努 力 ,并在此

文明作文之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及启示

文明作文之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及启示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迪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面积17.61 万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面积占 92.5% ,属亚热带润湿季民风候,年均匀气温 15℃左右,均匀降雨量 1200 毫米左右。

丛林覆盖率达 48% ,生物种类众多。

生态区位重要,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文明系统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探新路、作示范,连续开释“生态盈利”,促使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和睦,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共生。

一、主要做法、经验(一)不停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系统体制创新1.完美法律法例,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展开2013 年,贵阳市出台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例《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加快生态文明建建立法。

最近几年来,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使条例》、《贵州省循环经济促使条例》、《贵州省洁净生产推动条例》、《贵州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例和措施,从法律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动。

2.增强执法看管,严苛打击、查处各种损坏生态环境的违纪行为当前,贵州已在省级层面领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特意机构,在全国领先成立了职能集约、功能完美、连接密切、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系统。

如:贵阳市开全国先河成立了中级人民法院环境审讯庭;贵州省领先在全国成立环保法庭和审讯庭;贵州省高院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生态环保案件集中管理模式,也属全国开创;贵州检察机关从体制上创新,在省市两级建立了生态环境检察机构,领先在全国开拓了生态司法的“绿色通道”。

此外,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执法,为其供给了技术层面的保障。

3.完美生态赔偿体制,成立优秀的地区发展兼顾系统2009 年以来,贵州省着力实行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赔偿体制,依据“谁开发,谁保护;谁损坏,谁恢复;谁得益,谁赔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先后在清水江、红枫湖、赤水河、乌江等流域实行了生态赔偿。

截止到2015 年末,赔偿资本达到 2.5 亿元,有效调换了地方政府执行环境看管职责的踊跃性。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及启示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及启示
生 态 文 明 建设 是 利 围 利 民 的 大 一 r程 . 涉及 面广 。 客
2 贵 阳市 生 态 文 明 建设 经 验
作 为全 同生态文 明试点城 市 。 贵 阳市早 在 2 0 0 7年
就 在 市 委 八届 四 次 全 会 通 过 了《 关 于 建 设 态 义 明 城 市 的决 定 》 , 明确 提 要 把 贵 阳 建 没 成 为“ 生 态 环 境 良好 、 生 态 产 业 发达 、 义化 特 色 鲜 明 、 生 态 观 念浓 厚 、 市 民 和 谐 幸福 、 政府廉 沽高效” 的 生 态 文 明 城 市 。 经 过 七年 多 的 时 间. 贵 阳市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取 得 了 较 大 成 就 , 已 初 步 形
观 上 影 响经 济 、 政治 、 社 会 等 多领 域 . 要 保证 生 态 文 f 月建 1
设 的权 威 性 并 得 以顺 利 实施 . 必 须进 行 依法 建 设 。 贵 阳 市在进行生态 文明建设过 程 中, 实 现 r法 规 建 1 L 殳先 行 。 例如: 贵 阳市 制 定 颁 布 了 国 内 部 促 进 生态 文 明建 设 的 地 方 性 法 规 一《 贵 阳促 进 生 态 文 明城 市 建设 条 例 》 , 对 生 态 文 明各 项 建 设 进 行 规 范 。 并制 定 颁 发 了《 县 级 党 政 班 子 和领 导 干部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城 市 绩 效
奠 定 了坚 实 基 础 。 2 . 3 由点 及 面 , 提 高 生态 文 明建 设 的科 学 性 生 态 文 明建 设 是 新 课 题 , 也是 一 项 长 期 _ 厂程 , 不 能 也无法一蹴而就 , 应 着 眼未 来 、 长期 规划 、 循 序 渐 进 。 贵 阳市 在 进 行 生 态 文 明 建设 过 程 中 , 充 分 尊重 生 态 文 明 建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记录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记录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过程记录2024年,贵州省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的贵州、生态的贵州、文明的贵州。

同时,在全省大力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贵州开始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以转变方式、优化结构、调整产业、提高效率为主要任务。

2024年,贵州启动了大规模的矿产资源整顿行动,对煤炭、铝土矿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进行了整顿和淘汰。

同时,贵州积极推进石漠化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经济林果发展等,成功将大量的荒山荒地变成了绿色的耕地和森林资源。

这一系列的措施使贵州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为后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2024年,贵州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和渠道,向广大群众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

同时,贵州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了水、土、气、声等污染的治理,进一步提高了环境质量。

2024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详细规划了未来五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任务。

这份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构建现代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

同时,贵州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积极引进和推广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如国外的先进环保技术和先进治理经验,有效提高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2024年,贵州省考虑到环保成本的增加和配套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开始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多种手段,强化对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管和考核。

同时,贵州还加大整治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

至今,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被誉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板。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2.5%,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平均降雨量120________毫米左右。

森林覆盖率达48%,生物种类繁多。

生态区位重要,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贵州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就亲自倡导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毕节试验区,对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率先探索,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随后全省各地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来推进,形成了多个试验区同时试验、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日前,贵州省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是国家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呈现“高、快、实”的特点,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探新路、作示范,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促进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和谐,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共生。

一、主要做法、经验(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1.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20________年,贵阳市出台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

近年来,贵州省制订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贵州省清洁生产推进条例》、《贵州省资综合利用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从法律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进。

2.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目前,贵州已在省级层面率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机构,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职能集约、功能完善、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体系。

如:贵阳市开全国先河成立了中级人民法院环境审判庭;贵州省率先在全国建立环保法庭和审判庭;贵州省高院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生态环保案件集中管理模式,也属全国首创;贵州检察机关从机制上创新,在省市两级设立了生态环境检察机构,率先在全国开辟了生态司法的“绿色通道”。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山地省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贵州省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贵州省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贵州省通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交通运输领域,贵州省鼓励采用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辆,加快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出行方式。

在能源领域,贵州省积极开展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水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促进当地经济的脱贫致富。

二、加强生态保护贵州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保护一些珍稀濒危物种,防止环境污染。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贵州省强调以绿色发展为重点,鼓励采用中央空调、地源热泵等绿色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浪费。

三、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贵州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推广农村生态保洁、生态绿化、环境卫生等工作,促进农民自愿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同时,贵州省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旅游,鼓励农民参与农家乐、采摘等活动,使农村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四、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贵州省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促进社会从源头上加强环保工作。

贵州省还推出一系列环保政策,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行为进行严格管控,打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小结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贵州省面临的环境问题依然较为严峻。

贵州省需要继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等方面工作,为贵州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关于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关于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贵州省位于中国南方,是一个山区省份。

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特殊性质,贵州省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

经过多年的实践,贵州省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一、注重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贵州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一个成功经验是注重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贵州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贵州省生态保护条例》、《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贵州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

这些政策法规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法律支持。

同时,贵州省在上述政策法规的实施方面也有独到的做法。

例如,贵州省每年都要对各个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并对环境保护成效不理想的地区进行问责。

此外,贵州省也对生态环境、水资源、大气环境、土地资源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制定出一系列长远的规划和政策,以保护和建设贵州省的生态环境。

二、多措并举,推行生态农业贵州省还推行生态农业,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局面。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注重可持续的发展,采取环保和生态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从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贵州省在生态农业的推广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贵州省大力发扬村级合作经济。

在贵州的许多深山村寨中,村民之间组成了不同形式的合作社,共同经营农业生产。

其次,贵州省还积极推广有机农业,采用生物肥料、溶液灌溉等环保技术,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

此外,贵州省还鼓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水果、有机蔬菜等,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积极推行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贵州省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风车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万峰林、贵阳市的花溪古镇等等。

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广生态旅游产品,建设旅游区、景区,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文明在贵州的生动实践

生态文明在贵州的生动实践

生态文明在贵州的生动实践
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之一。

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首先,贵州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

贵州全面推行绿色矿山建设,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贵州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发展了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包括水电、风电、光伏等。

同时,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贵州注重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有机农业模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贵州大力推进生态保护。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全国有名的生态保护区聚集地。

贵州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划定了一大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贵州省的大山深处,有着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如中国南方长臂猿、贵州鳖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这里也尤为重要。

此外,贵州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贵州民族多样,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贵州省以生态为主题,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旅游,推动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贵州的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特色建筑、山水画和手工艺品等,都体现了当地人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贵州也注重加强生态教育,推广环保理念,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总之,贵州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做出了生动的实践。

通过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建设,贵州正朝着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迈进。

本市生态文明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本市生态文明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本市生态文明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本市生态文明社会实践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实践中,我看到了许多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中,大家用自己的双手种植树苗、清理垃圾、修复湿地等,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地球家园出一份力,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其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应该相辅相成。

在实践中,我看到了一些企业不仅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

他们采用了清洁能源、推行循环经济等措施,努力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这让我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不矛盾,相反,它们可以相互促进。

通过绿色发展,我们可以保护环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最后,宣传教育是培养生态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我参与了一些环保宣传活动,给市民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环境保护讲座等,目的是提高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我发现,只有当大家了解到保护环境的意义和方法时,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因此,宣传教育是培养广大群众生态意识的重要手段,必须加强和持续进行。

综上所述,在本市生态文明社会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相互促进,宣传教育是培养生态意识的关键。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建设美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

贵阳生态文明实践考察报告

贵阳生态文明实践考察报告

贵阳生态文明实践考察报告余珂(2014年11月5日)日前,我随丁市长一行赴贵阳考察,主要学习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

与此前考察的江浙地区不同,这次去的是相对落后的贵州省,对此,个人多少有些疑问,究竟能向他们学到什么?为什么不到发达的江浙地区去?但通过实地参观和当面交流,我所有的疑问都打消了。

贵阳市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经过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他们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生动实践,令人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四点感受一是战略定位高。

贵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到总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一以贯之地加以推进。

贵阳市委早在2007年3月就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经过几年探索努力,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贵州的战略定位和大力建设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政策青睐,2012年国发2号提出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

当前,贵州市继续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目标,大胆实践、大担探索,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辐射带动贵州全省跨越式发展,为各地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崛起模式。

二是城市品味足。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丰富的地貌、生物与人文景观美不胜收;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兼具贵州山水人文灵韵与国际现代时尚元素;青岩古镇的画栋雕梁和青石板路带人重温600年前的繁华与喧嚣;孔学堂设计大胆创新,成为独一无二传承儒学的圣殿、开启新风的基地。

富士康示范工厂集商品销售、展示、体验及工业生产为一体,能让顾客亲眼见到所消费产品的生产过程,体验其中蕴含的科技含量;贵阳大数据展示中心给人“穿越时空”的玄幻,贵阳云计算中心把贵州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直接送入云端。

这一切给人勾勒出一个自然古朴而有现代时尚的“爽爽贵州”。

三是绿色氛围浓。

贵阳生态文明的理念浓厚,从党政干部到企业员工到社区群众无不明白“绿色”的重大意义。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工业 化道 路 , 实现发 展 方式绿 色 化 :
产业 等 为抓手 ,加 快产 业结 构调 整
和经 济转 型升 级 ,力争 园 区与 基地 从业 人 员 占乡村 从业 5 0 % 以上。 ( 四) 把 生 态文 明创 建 与先进 文
化 更好结合



产 业 。 以 行 政村 或村 民小 组 建 “ 农
( 三) 坚持 让人 民群众得 实惠
扶贫的启示》 一文 , 深度报道 了贵州
茶 产业 在生 态文 明 建设 中 的成 效 与
以培育产业 为抓手 , 推动经济
l I
Li l un Y u D angdai

论 加 快 发展 贫 困地 区快 递 产 业 , 促 进 与 资源 开 发 利 用 、 产 品销 售 和 农 民 增 实 力争 区 域 性 乡村 社 会 消 费 增 长 践 收 ,
; 信息 , 要 因地 着 力 改 变一 基公 开难 的运
[ 占 的信 息量 和
资 源。 要进 一 吝育 新产 业 与
罚黑 名单企 业 1 家 占3 . 6 %。 根据 《 贵
州省环 境 保护 失信黑 名单 管 理办 法
广 了基层 一线 在 生态 文明创 建 与精
准 扶贫 中 的成 功经 验 。 人 民 日报 、 中 央 电台、 经济 日报 、 光 明 日报 等 主流
Li l un Y u D angdai

论 与 实 践




刘 正 强


生态文 明建设 的主 要做 法
转 型升 级 与居 民收 入 增 长 , 让 广 大
人 民群 众 在 生 态 文 明 创 建 中得 到 ( 一) 4 t J , 新观 念在 实践 中探 索 更 多更 好 的实 惠。播 州 区花茂 村 近 5 年 来 ,以 美丽 乡村 建 设 和 新 型城 镇 化 为抓 手 , 加 快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与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及启示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及启示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及启示作者:刘澜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0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方向。

贵阳市是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内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经验。

梳理了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并分析归纳了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力图为其他地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280021 贵阳市基本情况贵阳市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贵州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西南地区沟通珠三角、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城市,中国森林之城,中国避暑之都,是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

贵阳市自然资源禀赋,其中年均水资源总量为46.79亿m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30.7万kW,森林覆盖率达41.78%,园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26%,林地占34.01%,动植物种类繁多。

2016年贵阳市常住人口460多万人,2016年GDP超过3000亿元。

2 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作为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城市,贵阳市早在2007年就在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贵阳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

经过七年多的时间,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已初步形成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体系,成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引领者和全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建设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五位一体,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性贵阳市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而是按照“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格局”的要求,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有机结合。

《2024年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范文

《2024年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范文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核心指导思想。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贵阳市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发展观在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分析其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展望。

二、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背景与意义贵阳市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贵阳市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贵阳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科学发展观在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应用1.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优化交通网络等措施,让市民切实感受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带来的实惠。

2. 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贵阳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等措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贵阳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加强水、大气、土壤等环境治理,提高生态保护水平。

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四、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效与挑战(一)成效:经过多年的努力,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得到显著提升,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挑战: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等。

《2024年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范文

《2024年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范文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以贵阳市为例》篇一摘要:本文以贵阳市为例,深入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和实际应用。

通过分析贵阳市的生态环境、城市发展策略和治理实践,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如何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以期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贵阳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优势,成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实践地。

本文以贵阳市为例,研究科学发展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运用,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

它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念高度契合。

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观念,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

三、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1.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贵阳市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如森林城市、生态公园等,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了水体治理和空气质量改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 绿色产业发展:贵阳市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农业、绿色旅游等,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规划与建设:贵阳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空间的布局和利用,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同时,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宜居性。

四、科学发展观在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1.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

2. 全面协调发展:贵阳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协调发展,推动了城市的整体进步。

3. 可持续发展:贵阳市在发展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文明作文之《生态文明建设贵阳实践系列丛书》读后

文明作文之《生态文明建设贵阳实践系列丛书》读后

《生态文明建设贵阳实践系列丛书》读

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下建设生态文明,是全新的命题,没有现
成的模式可借鉴,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举
措去探索、去实践。

由李裴、邓玲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生态文明建设贵阳实践系列丛书》为我们总结了经验,提供了范式。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机制作为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性不言面喻。

贵阳市作为生态文明
建设擎火先行的探路者,其经验值得关注和借鉴。

如何使生态文明
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贯穿到社会主义伟大
实践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如何站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高度,以
世界的眼光,全面系统研究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成就和
经验?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究,探索我国生态
文明建设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通过阅读《丛书》获
到启发、找到答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如何贯彻
落实这重要精神,着力构建全球视野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机制?
《丛书》展现的贵阳市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模式、路径
和策略,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和启示,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一是着力构建生态倒逼机制,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的驱动力;二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拉动力;三是构建全民参与机制,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源
动力;四是构建法制保障机制,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力;五是构建产业发展机制,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六是构建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补生态道德文化课,提高全社会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单位的生态环境状况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其公民生态道德文化水准的高下。不解决生态道德文化低下的问题,就根本谈不上建设生态文明,谈不上发展与环境双赢。近年来,贵阳市大力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城市精神,狠抓生态道德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生态伦理、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努力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把生态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形成了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市生态文明志愿者达4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10.6%,10万名公职人员承诺每年志愿服务不少于48小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理念的政绩考评标准和制度。政绩考评标准和制度,是发展的“硬杠杠”、指挥棒。只有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设生态文明才能落到实处。近年来,贵阳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政绩考评标准、办法,根据不同功能区的定位,对优化功能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分别提出了切合实际、各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从而激发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实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积极性,保障了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建设生态文明能够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贵阳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开始,相当一部分同志对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大理解,认为工业还未搞上去就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弄不好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那就“更落后了”。而5年多的实践证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深刻的思想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贵阳市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既发挥了优势,又拉长了“短板”,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同步快速发展。2008年—2012年,全市GDP分别增长13.1%、13.3%、14.3%、17.1%、17%,特别是文化旅游业超常规发展,总收入连续5年增幅都在40%以上,2012年达到57%。一、二、三产业比重也由2007年的6.5%、46.7%、46.8%,优化为2012年的4.3%、44.9%、50.8%;财政收入由2007年的188.6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88亿元。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5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8871元,增长18%。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要的是解决发展理念问题。长期以来,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GDP快速增长的传统发展理念,是导致环境危机、发展不可持续的重要根源。实践证明,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摒弃陈旧的发展理念,代之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生态文明理念。“观念一变天地宽”。同全国其他一些发展和环保能够兼得的地方一样,贵阳市之所以能够形成发展与环境良性循环的局面,首先就是因为树立并坚持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相反,一些还在拼资源、拼环境、单纯追求GDP快速增长、环境日趋恶化的地方,无一不是固守传统工业文明发展理念所致。这个问题不解决,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建设生态文明是破解传统工业文明导致环境危机、发展不可持续困境的关键。贵阳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由于产业的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曾一度被列入“全球十大污染城市”、“全国三大酸雨城市”。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贵阳采取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理念的对策,包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发展服务业放在首位,实施加快文化旅游业、会展业、物流业、金融业、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关停一批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工业项目,积极开发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2010年,全市单位GDP和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20.01%和36.13%,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45.46%,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贵阳市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全国首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中国十大低碳城市”。经过不懈努力,贵阳市城区空气良好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比重稳定在95%以上,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避暑之都”、“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及启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进而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着眼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贵州省贵阳市于2007年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几年来,贵阳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贵阳市的实践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偿还生态欠债、修复自然生态功能。近年来,贵阳市用于环保方面的资金年均增长20%,2012年环保投资指数达到2.2%,高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0.5个百分点。贵阳市还打响了“森林保卫战”,通过持续的造林增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2%,成为全球喀斯特地区绿色植被最佳城市之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治污力度,强化法制手段,率先设立了环保审判庭、环保法庭等。国际国内的许多研究证明,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为特征的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造成生态赤字、环境欠债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这类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是在耗用地球自然资本的本金,而非仅仅耗用利息,一旦自然资本耗竭,全部变成赤字,经济和文明就会崩溃。因此,要从根本上降低生态赤字而不是扩大赤字,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偿还生态欠债,增加环保投入,把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到足以加快根本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达到良性循环的幅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唯一尺度。实践还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能够给我们以真知和智慧,使我们开阔视野、深化认识,在工作中坚持正确的、纠正错误的,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民群众。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一个崭新课题。贵阳市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