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等教育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合集下载

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南方医科大学综合信息门户

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南方医科大学综合信息门户

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单位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单位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单位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单位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单位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单位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
支撑材料不实或无支撑材料旳观测点实行零分制。

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单位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加分项和扣分项)。

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教学工作绩效津贴奖补部分计算指标

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教学工作绩效津贴奖补部分计算指标

附件: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教学工作绩效津贴奖补部分计算指标
备注:省级以上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项目包括:特色专业、名牌专业、重点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已经在《南方医科大学绩效工资改革方案》中体现不再重复计算。

建议增加:教学研究基地。

南方医科大学正方教务系统使用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正方教务系统使用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正方教务系统使用方法学生用户目录一、登录系统 (2)二、个人信息维护 (2)三、信息查询 (3)四、学生网上选课 (3)4.1公共选修课选课 (4)4.2、一般课网上选课 (4)五、网上报名 (5)5.1、补考、补考重修、毕业补考报名 (5)5.2“其他网上报名”可报名参加我校举行的大型考试。

如下图。

(6)六、教学质量评价 (6)一、登录系统打开IE浏览器,从教务处主页右上角的正方“教务系统”,或直接在地址栏输入:,进入用户登录界面。

输入用户名及口令,选择“学生”角色,点“登录”。

(请各位同学不要忘记关闭所有开启的窗口,以防他人进入,造成不良后果!)二、个人信息维护在此处,可以修改部分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维护自己的在校学习简历,也可以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问卷调查。

特别须知::若要正常使用系统,必须修改密码和帐号不一致,然后重新进入;如果密码遗忘,可以点击“获取密码”,输入相应内容即可。

如果提示身份证号错误,尝试用111111代替。

进入后务必修改为正确的身份证号和email,方便下次获取。

如果仍然无法进入,联系学院辅导员或教学秘书。

三、信息查询此部分学生可以查询已考的课程成绩、选课情况,还可查询全校教学计划、全校课程信息、教师信息等。

需注意的是:每学期第5~6周是成绩查询、修改时间,成绩如果有问题,请及时咨询相关教研室。

四、学生网上选课网上选课内容包括:学生选课、选体育课、重修或补修选课。

4.1 公共选修课选课点击“公共选修课网上选课”进入选课系统。

还可先点击“公共选修课简介”浏览选修课信息。

在左侧选择相关学科,在右方显示的课程列表中,点选“第一志愿”,然后,点击下面的“选定”按钮即可。

4.2、一般课网上选课学生选课项目包括:专业限选、任选课、专业跨选课、体育选项、板块选课。

根据学校开设情况,在规定的时间选择相应课程。

选体育课:选择体育项目。

点击“选体育课”按钮登录体育选课系统。

选择一项体育项目,系统列出该项目所有上课信息,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课时间及教师,按“选定课程”即可。

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实施细则(doc 6页)

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实施细则(doc 6页)

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实施细则(doc 6页)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试行)为了鼓励、倡导大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经学校研究,决定实行本科生创新学分制,并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学分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4个创新学分,其中创新学分累计为10分或10分以上者为优秀;5-9学分者为良好;本科毕业时未能完成4个创新学分者将按结业处理。

二、活动项目创新学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包括:各类竞赛、参加科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外科研活动、发明创造、社会实践等。

三、记分办法1、凡获得创新学分的学生,每学期第三周之前,凭各种有效证明文件到各学院教研办登记,按“考核标准”评定学分,记入该生的学生学籍表,并录入到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2、各学院教研办每学期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清理时,应同时清理学生获得“创新学分”的情况,并及时通知学生。

3、学术论文类、成果类申请创新学分的学生,必须是冠名南方医科大学的论文或成果。

四、考核标准各单位对参加创新学分活动的学生,都要进行考核。

凡取得成绩的应参照“考核标准一览表”评定学分。

五、条件保障1、各学院及学校的实验室和机房要全天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持。

2、各学院及学校要定期举办各类竞赛、学术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

3、继续办好面向学生的校级学术刊物《医学生》,为学生发表文章提供阵地。

4、积极扶持各级科普、社科类社团开展各种创新活动。

六、实施对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2004级及以后各年级全日制本科生。

本细则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一:创新学分考核标准一览表项目考核内容及标准学分值备注学科竞赛1、获得各级挑战杯竞赛奖励2、获得各级数学建模竞赛奖励3、获得院、校级的辩论赛奖励4、获得其他院、校级及以上级别的各类竞赛奖励5、获得科普、社科等社团组织的科普、社科、专业知识、学科知识等学习竞赛奖励国家级一等奖81、每个奖项的成员限3人。

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获奖项目名单

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获奖项目名单
92
以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陈国杰、谢嘉宁、李斌、张潞英、周有平
93
融合专业、创新思维与人文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刘玉华、古广灵、黄伟雄、范彦斌、徐银燕
94
构建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肇庆学院
郝向英、郭海福、李湘、梁巧荣、钱初洪、吴贤格、覃亮、吴利欢、李志伟、李妍
安然、苏宏元、崔淑慧
20
人才培养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
韩金龙、刘洊波、张凤春、杨俊、崔岭
21
构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提高土木工程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
王湛、季静、陈庆军、杨医博、郭文瑛
22
面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光电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
文尚胜、姚日晖、吴为敬、王丹、彭俊彪
广州大学
苏育志、陈爽、梁红、董文、赵建华
76
地方院校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广州大学
徐俊忠、汪晓曙、马达、王丹、吴开俊
77
地方高校分析类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广州大学
曹广福、叶瑞芬、袁文俊、王晓峰、赵红星
78
基于CDIO理念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广州大学
张春良、王一军、江帆、萧仲敏、庞志
广东工业大学
于兆勤、郭钟宁、吴福根、丁政、邓海祥
54
产学研结合卓越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
程良伦、王春茹、周晓辉、何小敏、刘洪涛
55
结合地方城乡建设的建筑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推荐下载

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推荐下载
郑少智、刘少波、程静、王兵、陆超云
31 应用型广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暨南大学
杨先顺、星亮、朱磊、李苗、阳翼
基于“三本位”理念的动物医学专业建设的改
32
华南农业大学 廖明、郭霄峰、姜峰、马勇江、陈晓梅
革与实践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模式
罗锡文、杨洲、贾瑞昌、洪添胜、杨丹
33
华南农业大学
36
华南农业大学
与实践

基于“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的动物科学专
江青艳、辛其兴、谢青梅、张守全、孙
37
华南农业大学
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宝丽
贴近产业的工程化本科软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
林丕源、刘财兴、陈湘骥、田绪红、肖
38
华南农业大学


39 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罗必良、万俊毅、罗明忠、彭东慧、罗 华南农业大学
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多学科融合优势,创新
7
中山大学
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
陈春声、邓少芝、陈慧、吴晓枫、王金 发、刘济科、陈敏
8 体系化的创业教育模式创新
中山大学
朱孔军、李明章、谷晓丰、任荣伟、黄 山、靳翔鹏
9 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历史学本科教学体系改革 中山大学
刘志伟、吴义雄、赵立彬、黄国信、袁 丁、吴滔、何文平
研究与实践

以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为抓手构建本科教学质量
李大胜、陈然、黄大乾、江青艳、黄文
34
华南农业大学
保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
孙远明、吴青、柳春红、雷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附件1: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编号成果名称所属学校主要完成人1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中山大学肖海鹏、王淑珍、王庭槐、王劲松、周汉建、梁玲2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综合性大学实践平台建设和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中山大学许家瑞、温光浩、刘树郁、许海舟、黄继武3建设让大学生受益和满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价值与行动一体的实践中山大学钟明华、李辉、林滨、古南永、李萍、谭毅、夏银平、龙柏林4“百篇作文”实践教学,能力和品行同步提升——26年的坚持与收获中山大学李炜、丘国新、黄天骥、林岗、罗燕5面向需求追求卓越建立多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中山大学许宁生、魏明海、邓少芝、马骏、肖海鹏、杨清华、徐劲6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培养化学创新人才中山大学巢晖、乔正平、石建新、陈小明、龚孟濂7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多学科融合优势,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中山大学陈春声、邓少芝、陈慧、吴晓枫、王金发、刘济科、陈敏8体系化的创业教育模式创新中山大学朱孔军、李明章、谷晓丰、任荣伟、黄山、靳翔鹏9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历史学本科教学体系改革中山大学刘志伟、吴义雄、赵立彬、黄国信、袁丁、吴滔、何文平10建立“三结合、二切入”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儿科临床教学质量中山大学蒋小云、李易娟、杜敏联、庄思齐、李晓瑜、古玉芬、余慕雪、苏喆11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山大学李胜兰、陈平、王曦、张艳梅、徐咸玉、黄秋诗12物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山大学陈敏、赵福利、杨东华、李志兵、陈弟虎、赖天树、蔡志岗、沈韩、刘贻珊、王彪13基于实战咨询项目驱动的MBA符正平、刘小平、朱沆、徐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中山大学东升、陈玉罡14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徐向民、韦岗、李正、殷瑞祥、晋建秀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韩国强、张星明、俞鹤伟、余志文16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邱学青、李正、何镜堂、王小宁17基于创新性构型设计的工程制图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陈锦昌、陈炽坤、邓学雄、刘林、张瑞秋18机械基础教学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黄平、刘小康、李静蓉、翟敬梅、张东19建筑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孙一民、肖毅强、冯江、庄少庞、苏平20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创新软件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华南理工大学左保河、闵华清、刘俊、黄小兵、刘艳霞21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教材6种)华南理工大学秦秀白、杨惠中、刘海平、黄源深、束定芳、黄震华 22化工原理课程全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钟理、伍钦、杨东杰、马四朋、赖万东23研究型大学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李正、项聪、徐向民、王全迪24“面向世界、应用为主”理念下港澳台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暨南大学胡军、张宏、谷世乾、唐庆峰、何凯佳、王璐、颜海波25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生源的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暨南大学宋献中、丁友刚、胡玉明、石本仁、沈洪涛26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合作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暨南大学林如鹏、张晋升、支庭荣、杨先顺、范以锦、喻季欣27基于网络环境的生物技术主干课程群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暨南大学周天鸿、黄柏炎、闫道广、杨维东、王永飞28CEPA条件下跨境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暨南大学朱义坤、郭宗杰、方赛迎、胡鹏翔、黄志勇29文化自觉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情教育两条“生命线”构建的探索与实践暨南大学蒋述卓、程京武、魏传光、龚红月、赖松龄30基于全人教育的经济学类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暨南大学郑少智、刘少波、程静、王兵、陆超云31应用型广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暨南大学杨先顺、星亮、朱磊、李苗、阳翼32基于“三本位”理念的动物医学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廖明、郭霄峰、姜峰、马勇江、陈晓梅33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农业工程类专业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杨洲、贾瑞昌、洪添胜、杨丹彤34以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为抓手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李大胜、陈然、黄大乾、江青艳、黄文勇35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孙远明、吴青、柳春红、雷红涛、肖治理36地方农业院校本科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陈晓阳、黄大乾、林楠、曹广祥、江青艳37基于“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的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江青艳、辛其兴、谢青梅、张守全、孙宝丽38贴近产业的工程化本科软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林丕源、刘财兴、陈湘骥、田绪红、肖磊39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罗必良、万俊毅、罗明忠、彭东慧、罗军40社会工作专业类别化、社会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张兴杰、苏巧平、游艳玲、罗天莹、卓彩琴41网络题库与考试评价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南方医科大学文民刚、席卫文、张春辉、朱汉祎、耿景海42强化四大聚集效能,建立四类发展平台,创新医学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南方医科大学陈敏生、曾志嵘、刘理、杜华、顾萍、佟矿、蔡谱43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南方医科大学陈武凡、周凌宏、冯前进、龚剑、张志德、蔡谱44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南方医科大学王前、周增桓、郑磊、裘宇容、曾志嵘、张继瑜、亓涛、曾方银45“HEALTH”应急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南方医科大学邹飞、万成松、李华、吴娴波、郑莉、王亚惠46医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南方医科大学常军武、何沐蓉、胡光丽、满强47“重经典、强临床”卓越中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梁沛华、樊粤光、陈达灿、王宏、万幸、曹敏48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创新+实践”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广州中医药大学冼绍祥、方熙茹、朱敏、吴浩祥、郭文海、张勇、钟天送、谢波构建两系列三水平实验教学体49系,培养心理学创新型研究与应用人才华南师范大学莫雷、郑希付、刘学兰、王瑞明、张卫、曾祥炎50“五个三结合”协同创新教育技术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华南师范大学徐福荫、黄慕雄、胡小勇、赵建华、焦建利51师范院校构建124创新实践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华南师范大学沈文淮、黄晓波、周合兵、罗一帆、王苑奇52创建3加2融合、协同、共享模式,提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理论和实践华南师范大学胡钦太、叶惠文、杜炫杰、谷岩、刘敏华、王志强、蔡平、詹秀菊、姜永生、王瑜53面向问题解决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华南师范大学谢幼如、柯清超、罗一帆、张长海、尹睿54植物生理学系列教材建设与应用(教材)华南师范大学王小菁、李娘辉、李玲、施和平、叶庆生55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双线培养,多元发展”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综合创新华南师范大学朱竑、李海花、林冬华、蔡俊兰56卓越物理教师“三元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华南师范大学熊建文、王笑君、张军朋、李榕、李德安57跨文化、跨地域背景下澳门教师教育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华南师范大学刘鸣、肖鹏、肖化、刘志铭、卢勃58大规模本科教育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陈新、何汉武、郭钟宁、王钦若、杨文斌、方玲玲、张育广、于兆勤59以自动化工程师认证为导向的主干课程群的改革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章云、万频、陈玮、杨玲玲、王钦若60地方院校大学数学学习过程信息化与优质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郝志峰、金朝永、张志让、温洁嫦、李锋61校企协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实践广东工业大学何汉武、万频、张成科、成思源、杜志云、杨燕、肖小亭62培育信息测控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特色专业建设广东工业大学唐露新、骆德汉、李扬、吴黎明、王桂棠、陈益民、邓耀华63地方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郭钟宁、成思源、于兆勤、植林、胡兆勇64新时期经济管理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隋广军、张余华、李铁立、董俊武、汤胜65全能提高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广东外语刘建达、董金伟、霍海洪、创构与实践外贸大学周富强、范正华、66外语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郑立华、陈多友、林秀梅、刘齐生、杨可67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仲伟合、詹文都、焦方太、郭桂杭、袁琦68国际化视野下卓越医生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汕头大学杨棉华、顾江、何萍、郑少燕、邱秀华、张忠芳、田东萍、罗添荣69全面推进CDIO本土化,践行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汕头大学包能胜、陆小华、林鹏、陈少克、崔岩、李庚英、于津、顾佩华70公益服务活动与课程的融合——汕头大学公益课程的创新与实践汕头大学宋垚臻、蔡映辉、陈瑜、林兵峰、刘祥玲71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及成效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于海峰、刘红红、谭明华、赖丹、曲博、肖志国72经管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李俊、任晓阳、尹恩山、刘红红、赵小宁73法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杜承铭、邓世豹、房文翠、李爱荣、刘红、曾祥生、马深、刘平74异地办学条件下一、二年级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王华、李俊、林仲豪、罗贤甲、王宇晖、邓莉菊、钟智75基于现代医学教育技术平台的临床见习“5+5”模式改革研究与应用广东医学院苏汝好、吴进军、李果明、周宇、柳建军76应用创新型本科海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广东海洋大学何真、安立龙、林年冬、刘志刚、张光亚、徐峰77以校本专业评估为抓手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向梅梅、朱立学、石玉强、廖起彬、曹云亮、胡燕红、张垒78复合应用型园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黄建昌、周厚高、周俊辉、陈晓玲、陆美莲79应用型医药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实践广东药学院陈思东、王益玲、李东月、陈瑶、黄合婷80音乐学院专业基础课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星海音乐学院唐永葆、林松源、雷光耀、杨正君、赵媛媛、黎冰冰、赵亮、黄燕81产品设计专业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改革研究与实施广州美术学院童慧明、陈江、霍康、侯旻翡、丁熊、王涛、张剑、段丽莎、刘毅、邓海山82“3+2”专升本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王乐夫、刘卫东、梁荣新、崔怀林、徐伟、刘颖悟83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湛江师范学院罗海鸥、刘周堂、程可拉、冯天学、李尚武84微型小说研究型课程的研发与实践湛江师范学院刘海涛、刘天平、叶谷平、黄光芳、李婷85三位一体 协同创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探索与实践韩山师范学院林伦伦、赵复查、杨映琳、李静、唐娜、86追求卓越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周如金、吴世逵、谢颖、莫桂娣、黄军左87构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广东金融学院马龙海、范忠宝、肖光红、杨小元、郭丽梅、吴立平、伍绍平、王醒男88基于协同创新的广东金融学院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广东金融学院范忠宝、伍绍平、王小燕、许崴、徐守萍、蒋鸥翔、刘宇峰、何欣89基于“大工程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州大学童华炜、张俊平、禹奇才、焦楚杰、邓思清90“服务荣校”理念指导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广州大学庾建设、刘晖、罗三桂、蔡兴勇、赵建华91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广州大学谷岩、刘敏华、龙晓莉、宋文、吴杰、谭建中、谢舟、叶旭92医学教育网络式PBL教学模式(W-PBL)的研究与实践广州医科大学(原广州医学院)魏东海、吴他凡、林爱华、马宁芳、黄敏齐、马金香、胡明、詹涵舒93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广州医科大学(原广州医学院)张雅洁、李建华、刘俊荣、陈丽、刘世明、曾王兴、汪志标、王家骥94多维立体式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深圳大学明仲、王志强、陈国良、肖志娇、傅向华95创建创新创业型大学,培养服务特区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深圳大学邢锋、徐晨、姚凯、陈智民、孙忠梅96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嘉应学院邱国锋、范远波、彭旭、高旭、吕建国97校企协同创新培养服装应用型人才惠州学院彭永宏、刘小红、林晓新、刘东、冯麟、杨雪梅、陈学军、张小良98面向东莞制造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东莞理工学院孙振忠、钟守炎、王卫平、陈勇志、陈盛贵99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速云中、张坤宜、李益强、张齐周、高照忠、侯林锋、孙颖、常德娥100“标准引领、平台支撑、品牌带动”的汽车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创新培养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陈力捷、余剑东、方文杰、李百华、徐芸101(数控技术专业)终身教育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漆军、余蔚荔、曾德江、赵小平、谢臣英、胡晓岳、林辉、冯宁102基于校企基地三元融合、能力分级培养的高职汽车专业职教模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刘越琪、郭海龙、孟国强、李军、洪志杰103广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广东警官学院向前进、曹佩升、李响、吴寒、宁顺青104“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刘惠坚、刘洁、郭立银、康思琦、关冬梅、王少华、李桂霞、陈斗雪105以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促进IT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吴志毅、赖小卿、陈斗雪、王先清、黎佳106高职院校“构建校内实习公司,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理论与实践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杨群祥、熊焰、孔繁正、贾剑方、黄文伟107高职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杨军、张福堂、刘娜、郭晓洁、胡华中108“职业普适—专业融合—素质拓展”递进式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研究与实践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叶小明、李作为、吴寒、汪清明、黄国荣、韩光道、程时用、朱雪梅109服务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培养轻工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王玫瑰、谭辉平、别文群、柯贞金、周小平110对接涉外现代服务业,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吴寒、李芹、迟雯、刘子实践学院毅、吴秀文111股份制“教学公司”的创建研究与实践—以会计电算化专业群人才培养为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刘志娟、易广、黄志良、黄金穗、陈海雯、王晓燕、翟金花、缪晨刚112“商英相融、双核相长”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袁洪、沙鹏飞、王济华、潘小波、贺佐成113基于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严振、张健泓、汪小根、王毓、王金香、邬瑞斌、康大力114“玩具机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与实施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渠川钰、刘修泉、廖春蓝、甘庆军、刘志锋、卢飞跃115以课程研发与建设为抓手打造高质量工商管理专业群的创新与实践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阚雅玲、吴强、郭立国、张晓青、占挺、胡子瑜、谭福河116以“三步实践教学”为核心提升高职财经类专业建设水平的探索与创新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张莲苓、杨则文、罗威、邓华丽、张宏博117高素质高级船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广州航海学院(原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王玉潜、李满启、沈伟林、王新辉、朱怡权118基于行业标准的“典型机型飞机电子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田巨、李文攀、李航、雷曙光、林列书、黄颖、张柳、吴振远119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一主双翼、八位一体”校本研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阮彩霞、陈的非、王向岭、苏丹、陈敏120后发型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模式构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刘国生、欧阳恩剑、刘铱、蒋新革、周世平121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刘安华、陈德清、刘剑飞、戴卫军、袁光华、邱远、袁天星122从满足需要到促进发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平台建设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赵鹏飞、许建、李果、宋晶晶、徐金玉、刘启良、雷育铭、林昆123校企共建软件人才实践平台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梁永生、邓果丽、许志良、何涛、但唐仁、王寅峰、林探索与实践学院徐润、张晋华、覃国蓉、叶建锋124“三全教育”引领因材施教: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张基宏、童山东、刘颖、邓果丽、陈正学、李晓堂、林徐润125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基于职业实践的课程改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李月、翟晓棠、何勇、牛茂、许在俊126基于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彭亮、廖荣盛、孙亮、王明刚、周昊127依托园区资源,政校企协同培养包装印刷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汪宇燕、蒋建平、陈新、曹勇、徐利谋、万达、高艳飞、赵素芬、陈海生、李彭128高职创业教育“三化并进”途径的探索与实践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王华、李懋、卢卓、付培凯、欧阳育良、沈孟康、王贵兰。

南方医科大学关于公布2017年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南方医科大学关于公布2017年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校院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应 第二临床医学 曾其毅,林岚,王沂峰,王斌,阮征,
22 用型临床妇幼人才
一等奖

韩越,何援利,陈剑锋
“三环双螺旋”式临床医学研究生 23
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研究生院
李海燕,满强,凌志海
一等奖
以持续提升临床综合素质为核心 24
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体系建设
中医药学院
谢炜,秦建增,,聂晓莉,周迎春,李 娟,罗仁,肖炜,黄泳,刘晓伟
6 培养综合改革与实践
一等奖

晶,田京,李晓丹,刘洪
7
慕课时代《医学寄生虫学》在线精
彭鸿娟,王春梅,吴焜,郑学礼,周
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公共卫生学院
晓红,顾金保,刘敏
一等奖
8
基于大数据与形成性评价理论的
秦建增,文民刚,曾志嵘,张春辉,
教学发展中心
一等奖
课后微信即时评学评教改革实践
毛燕娜,邢方敏
康复医学“政产学研”协同育人体 第二临床医学 黄国志,夏欧东,何康木,吴文,邹
根据学校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方案,遵循“公平、 公正、公开”原则,经各学院遴选推荐、形式审查、网络评审、
-1-
会议评审、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及校内公示等环节,共评选 出 2017 年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69 项,其中特等奖 4 项、一等奖 20 项、二等奖 24 项、三等奖 21 项,现将获奖项目予以公布。
许瑾,王恬,陈泽璇,宾科
二等奖
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医外科
41 学》翻转课堂,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中医药学院
赖梅生,潘恩山
二等奖
性学习的改革实践
42 解剖学电子教学资源创建与实践

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名单

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名单
广州中医药大学
林培政、李赛美、钟嘉熙、廖世煌、黄仰模
31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创新何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成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吕玉波、陈志强、卢传坚、徐志伟、邓铁涛
32
中医素质塑造的开拓与创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广州中医药大学
潘毅、严灿、徐志伟、吴丽丽、宋述财
33
七年制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的研究与建设
以“名”“高”“特”为主线,打造教育技术学名牌专业
华南师范大学
叶力汉、徐福荫、曾艳
38
校企联合培养计算机高职人才的模式研究与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
魏良模、邹桂章、李振坤、陈舒怀、徐海水
39
地方工科院校电类学生工程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广东工业大学
鲍鸿、谢云、王钦若、陈少华、罗小燕
40
以就业竞争力为导向,创建有区域特色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74
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学在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应用
广州医学院
黄敏齐、张建国、严小玲、陈观贵、丘理子
75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两课”“三进”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广州医学院
董玉整、伍天章、白丽萍、詹勤彬、王小丽
76
基于网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
深圳大学
王志强、喻建平、蔡平、张会生、陈柏荣
广东工业大学
郭钟宁、骆洁嫦、于兆勤、陈蓝、钱燕鸣
4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
章云、陈林康、金爱娟、梁慧冰、谢莉萍
42
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教材)
广东工业大学
邓则名、邝穗芳、程良伦
43
土木工程类专业当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系统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南方医科大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附件2南方医科大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根据学校“十一五”建设与发展规划要求,为进一步加快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大力提升我校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按照“淡化评审,强化业绩”的指导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在去年试行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评审优先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条件:一、生物医学类(含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教授、研究员资格条件除具备广东省高等学校教授、研究员资格条件外,任现职期间业绩成果还须达到下列条件之一: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经费30万元以上)1项或以第一负责人获各类政府基金课题经费累积30万元或横向到位研究经费100万元以上;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2.0(医学工程类按IF1.0)以上论文1篇或SCI(EI)收录论文2篇或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3、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前八作者),二等奖(前五作者)或省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前三作者)、二等奖(第一作者)或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前五作者)、其它新药证书(第一作者)1项;4、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或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前五作者、省级精品课程的第一作者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材)一等奖的前三作者或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以上;5、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或国家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高水平专著(50万字)1部;6、获省级(含)以上优秀教师、教学名师。

二、生物医学类(含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副教授、副研究员资格条件除具备广东省高等学校副教授、副研究员资格条件外,任现职期间业绩成果还须达到下列条件之一:1、主持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含)以上项目或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经费15万元以上)1项或以第一负责人获各类政府基金课题经费累积15万元以上或横向到位研究经费50万元以上;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1篇或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以上;或主持设计两项以上具有国家版权证的大型工程软件系统;3、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或自然科学二等奖(前四作者);或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前三作者)或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前七作者)、其它新药证书(前二作者)1项;4、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或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或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前五作者)、二等奖(前三作者)1项;或以第一作者获省级以上优秀教材二等奖(含)。

教学手段研制开发情况

教学手段研制开发情况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cells by ERK et al.(通讯作者) 4 and NF­kappaB.
Commun.
Phospholipase C­gamma1 is required Bai XC, Deng F, Liu 2002 Apr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族

最后学历(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 日本高知医科大学 授予时间 2002.04
参加工作时间
1969.02
专业技术职务及晋 升时间
教授,199பைடு நூலகம்.09
电话
办:020-61648208
高校教龄
33
行政职务
教研室主任
手机:13535349438
传真
020-87277521
电子信箱 Luoshq888@
2005 Apr
J Biol Chem
Mathematical
model
of Su YC, Lu D, Tan 2006 July
J Biotechnol.
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XD, et al.(通讯作
2 hydrolysis mediated by epidermal
法改革情况
细胞生物学》自编教材(同前,已出版第二版);2000 年开 始摸索“三卷制”教学法,并发表相关论文。
教学手段研制开发情况、 1.自 1995 年以来逐步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日常教学;
应用情况
2.自 1997 年以来自创多媒体课件并用于日常教学。
2.同时承担的其他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医学遗传学 细胞、生命趣谈
25 万

南方医科大学正方教务系统使用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正方教务系统使用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正方教务系统使用方法学生用户目录一、登录系统 (2)二、个人信息维护 (2)三、信息查询 (3)四、学生网上选课 (3)4.1公共选修课选课 (4)4.2、一般课网上选课 (4)五、网上报名 (5)5.1、补考、补考重修、毕业补考报名 (5)5.2“其他网上报名”可报名参加我校举行的大型考试。

如下图。

(6)六、教学质量评价 (6)一、登录系统打开IE浏览器,从教务处主页右上角的正方“教务系统”,或直接在地址栏输入:,进入用户登录界面。

输入用户名及口令,选择“学生”角色,点“登录”。

(请各位同学不要忘记关闭所有开启的窗口,以防他人进入,造成不良后果!)二、个人信息维护在此处,可以修改部分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维护自己的在校学习简历,也可以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问卷调查。

特别须知::若要正常使用系统,必须修改密码和帐号不一致,然后重新进入;如果密码遗忘,可以点击“获取密码”,输入相应内容即可。

如果提示身份证号错误,尝试用111111代替。

进入后务必修改为正确的身份证号和email,方便下次获取。

如果仍然无法进入,联系学院辅导员或教学秘书。

三、信息查询此部分学生可以查询已考的课程成绩、选课情况,还可查询全校教学计划、全校课程信息、教师信息等。

需注意的是:每学期第5~6周是成绩查询、修改时间,成绩如果有问题,请及时咨询相关教研室。

四、学生网上选课网上选课内容包括:学生选课、选体育课、重修或补修选课。

4.1 公共选修课选课点击“公共选修课网上选课”进入选课系统。

还可先点击“公共选修课简介”浏览选修课信息。

在左侧选择相关学科,在右方显示的课程列表中,点选“第一志愿”,然后,点击下面的“选定”按钮即可。

4.2、一般课网上选课学生选课项目包括:专业限选、任选课、专业跨选课、体育选项、板块选课。

根据学校开设情况,在规定的时间选择相应课程。

选体育课:选择体育项目。

点击“选体育课”按钮登录体育选课系统。

选择一项体育项目,系统列出该项目所有上课信息,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课时间及教师,按“选定课程”即可。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附件: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创业教学专项奖申报表奖项名称:基于“生命.实践”发展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申报者:周晓红申报者所在单位: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联系方式:131****0712,****************奖项类别(请在对应的类别上划√)□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奖√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导师□创新创业优秀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先进学生队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制二○○八年十一月填写说明1、申报者应在认真阅读此说明各项内容后按要求详细填写。

2、申报书上各项内容必须如实填写,务必言简意赅、准确概括,各项栏目不得空缺,如果没有此项内容时填“无”。

3、申报者在填写申报表时只需根据申报类别(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奖、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导师、创新创业优秀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先进学生队)分别填写表一、表二、表三、表四。

4、该表规格为A4纸,表内项目填写时一律打印,此申报书可复制。

5、附件随申报表一并上报,含附件目录及相关附件的证明材料,如:成果(或成效)的总结报告;教师、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课题、论文、总结报告、奖项证书等,请打印或复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表后。

周晓红副教授在《基于“生命.实践”发展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的工作总结报告积极拓展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教育空间:创新是民族、国家乃至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高标准。

医者必须能承载生命的重托, 因而,虽然大学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医学生仍需遵循“精英式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倡导实施医学生的创新综合素质教育,自医学教育理论、《医学寄生虫学》课堂教学、课外科研活动、科研促进教学、以《病原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创建医学本科生实习基地及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等方面均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并取得良好成效,基于“生命.实践”建立了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教育新体系。

①发展医学教育理论,基于“生命.实践"发展《医学寄生虫学》创新素质教育新课程体系:基于“PBL”和“生命.实践”教育理论,在教学工作中力主突破“特殊认识论”的传统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观,“以人为本”,将理性的“医学专业知识”回归以构筑富含人文精神的“医学科学文化”,改革充斥冰冷知识理性的医学专业课程教学,重构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唤醒青年学子生命中所蕴含的巨大创造潜能,在重视生命体验的学术氛围中,对医学生厉行实施“精英教育”。

南方医科大学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南方医科大学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南方医科大学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截至2009年)年度层次奖励等级成果名称主完成单位完成人备注2009 广东省贰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第一临床学院谭剑杜庆锋孙大成郑维扬陈庆2009 广东省壹高素质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邹飞万成松李华王冬郑莉2009 广东省贰以精品资源建设促进护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护理学院王惠珍陆爱平陈佩云张立力罗晨玲2009 广东省贰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教育的系统规划与实践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武凡周猛谭小丹蔡谱刘文军2009 广东省贰坚持五个开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基础医学院赵克森姜勇黄巧冰李本富龚小卫2009 国家贰“全程渗透,多维互动”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系统构建与实践教务处周增桓文民刚曾志嵘杜华夏欧东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国家贰多科性医科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生学院郑木明常军武邢晓辉范耿凌朝辉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国家贰医学影像数字仿真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第一临床学院张雪林郭文明张玉忠文戈胡罢生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 广东省贰《医学影像学》等系列教材第一临床学院张雪林陈燕萍李绍林成官迅邱士军2005 广东省贰主编新世纪课程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及其系列教材基础医学院邹仲之2005 广东省贰中医诊断学系列电子影像教材的研制中医药学院贾钰华、许文学、王金荣、黄少豪、吕志年度层次奖励等级成果名称主完成单位完成人备注与应用平2005 广东省贰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工作督导评估体系教务处周增桓、文民刚、曾志嵘、赵为民、陈士良2001 国家贰适应军事斗争需要建立军事医学教学课程热卫系陈立明苏大为聂军罗海吉叶建锋同获军队一等奖1997 国家贰培养理工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李树祥、上官辉、郝兆澄、陈利华、范振忠1993 国家壹“一体两环”新型办校模式赵云宏、杨根远、孙树林1989 国家优秀解剖学学科建设胡耀民。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的通知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的通知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
获奖项目的通知
【法规类别】高等教育
【发文字号】穗教高教[2006]15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06.08.15
【实施日期】2006.08.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的通知
(穗教高教〔2006〕15号)
市属各高校、有关教育研究机构:
根据《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鼓励我市各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我局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组织了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

通过组织专家对59个项目进行评审,经公示,对个别有异议的成果进行核实,现将35项获奖项目予以公布,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1项(具体名单见附件)。

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对成果的培育和提炼,进一步提升成果
的水平和层次,带动我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附件: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二〇〇六年八月十五日
(联系人:梁立丹、李炳珊,联系电话:83187737)
附件
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优秀教学
成果获奖项目名单
特等奖
一等奖。

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实施细则

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实施细则

南方医科大学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试行)为了鼓励、倡导大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经学校研究,决定实行本科生创新学分制,并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学分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4个创新学分,其中创新学分累计为10分或10分以上者为优秀;5-9学分者为良好;本科毕业时未能完成4个创新学分者将按结业处理。

二、活动项目创新学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包括:各类竞赛、参加科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外科研活动、发明创造、社会实践等。

三、记分办法1、凡获得创新学分的学生,每学期第三周之前,凭各种有效证明文件到各学院教研办登记,按“考核标准”评定学分,记入该生的学生学籍表,并录入到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2、各学院教研办每学期在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清理时,应同时清理学生获得“创新学分”的情况,并及时通知学生。

3、学术论文类、成果类申请创新学分的学生,必须是冠名南方医科大学的论文或成果。

四、考核标准各单位对参加创新学分活动的学生,都要进行考核。

凡取得成绩的应参照“考核标准一览表”评定学分。

五、条件保障1、各学院及学校的实验室和机房要全天向学生开放,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及技术支持。

2、各学院及学校要定期举办各类竞赛、学术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

3、继续办好面向学生的校级学术刊物《医学生》,为学生发表文章提供阵地。

4、积极扶持各级科普、社科类社团开展各种创新活动。

六、实施对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2004级及以后各年级全日制本科生。

本细则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一:创新学分考核标准一览表参加全国大学生外语四级(或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优秀、六级(或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通过者或在省级以上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二级证书者可获得1个创新学分。

注:同一项目获各种奖励者,只计最高分,不重复计分。

各学院、单位可根据专业、项目的特点,对本细则进行补充、调整,报教务处审批后可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名”“高”“特”为主线,打造教育技术学名牌专业
华南师范大学
叶力汉、徐福荫、曾艳
38
校企联合培养计算机高职人才的模式研究与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
魏良模、邹桂章、李振坤、陈舒怀、徐海水
39
地方工科院校电类学生工程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广东工业大学
鲍鸿、谢云、王钦若、陈少华、罗小燕
40
以就业竞争力为导向,创建有区域特色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44
“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王卫红、常永胜、李青、张红明、王秀芝
45
教学、咨询、科研相结合,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体系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许国彬、陈国海、袁长青、黄秀娟、韩娟美
46
创建新型综合课程,加强临床能力培养
汕头大学
黄东阳、何萍、谢谋宏、何崎墉、李丽萍
47
走向宽口径金融学专业发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广州中医药大学
林培政、李赛美、钟嘉熙、廖世煌、黄仰模
31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创新何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成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
吕玉波、陈志强、卢传坚、徐志伟、邓铁涛
32
中医素质塑造的开拓与创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广州中医药大学
潘毅、严灿、徐志伟、吴丽丽、宋述财
33
七年制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的研究与学系列课程的《工程结构力学》教材建设(教材)
华南理工大学
黄小清、曾庆敦、何庭蕙、马友发、孙萍
17
生物工程学科教材建设(教材)
华南理工大学
郭勇、杨汝德、梁世中、罗立新
18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华南理工大学
张凌、彭新一、左保河、陈泽琳、桑成好
19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创建有特色的自然保护概论课程教学体系
暨南大学
黄柏炎、周天鸿、李贵生、梁旭方、刘洁生
20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创新体系的综合研究与实践
暨南大学
黄君凯、郑力明、黄伟英、许自图、沈明发
21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改革研究
暨南大学
刘少波、蒋海
22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素质人才
附件2:
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项目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1
创建4年制护理专业本科教育新模式
中山大学
尤黎明、苏小茵、张美芬、林细吟、陈琪尔
2
从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到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中山大学
郭嵩山
3
教育技术与网络教育模式的推广应用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
欧阳光、李中生、丘国新
8
创建外科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研究
中山大学
梁力建、朱家源、赖佳明、粱培文、吴小勤
9
依托科研课题,培养高素质人才
中山大学
毛蕴诗
10
《金融经济学》课程的创新实践研究
中山大学
陆家骝、李善民、辛宇
11
《传染病学》的教学改革及新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中山大学
杨绍基、张晓红、崇雨田、赵志新、李建国
12
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
中山大学
潘燕桃、程焕文、倪莉、邱蔚晴、蔡筱青
13
高水平大学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
刘树道、陈建新、白涛、严益群、唐孝祥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原著导读的探索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
莫岳云、霍福广、王小京、张定香、李鸿庄
15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罗云坚、徐志伟、邓铁涛、陈志强、卢传坚
34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
何广平、李星华、南俊民、袁中直、左晓希
35
运用“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法”培养法学人才的创新与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
袁古洁、江乐忠、许楚敬、潘嘉玮、张育
36
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系列教材(一套)
华南师范大学
林钰源
37
张雪林、陈燕萍、李绍林、成官迅、邱士军
27
主编新世纪课程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及其系列教材
南方医科大学
邹仲之
28
中医诊断学系列电子影像教材的研制与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
贾钰华、许文学、王金荣、黄少豪、吕志平
29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工作督导评估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
周增桓、文民刚、曾志嵘、赵为民、陈士良
30
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创新与实践
郭清顺、古小红、苏顺开、道焰、王国雄
4
《人体寄生虫学》创新性立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中山大学
詹希美、何蔼、吴忠道、张瑞琳、郑小英
5
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大平台
中山大学
龙天澄、何建国
6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改革
中山大学
周勤学、邓东皋、陈巧华、罗家贵、丘兆福
7
加强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专业人才
广东工业大学
郭钟宁、骆洁嫦、于兆勤、陈蓝、钱燕鸣
4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
章云、陈林康、金爱娟、梁慧冰、谢莉萍
42
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教材)
广东工业大学
邓则名、邝穗芳、程良伦
43
土木工程类专业当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系统研究
广东工业大学
张坤宜、蒋利龙、易又庆、魏德宏、赵滔滔
54
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与实践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王德培、潘兆平、李红桃、邓慧琳、刘胜洪
55
模拟化学实验室的创建与实验教学创新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梁世强、刘展眉、陈睿、宋光泉、凌育赵等
56
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开展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陈文冠、何生根、吴东醒、周厚高、黄江华
57
以培养跨世纪医药人才为核心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与成效
广东商学院
左柏云、何剑、王学武、文彬、刘湘云
48
模拟体验式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以ERP教学为突破口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广东商学院
曾小彬、任晓阳、张梦茹、陈拥军、尹恩山
49
会计学专业综合配套改革与实践
广东商学院
许义生、车嘉丽、刘良惠、葛敬东、陈菂
50
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CAI研究和实践
广东医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骆世明、崔大方、何庭玉、郑金悦
23
改革实习环节,培养创新人才
华南农业大学
罗锡文、谢小妍、张宇宙、邹小平、蔡颖
24
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华南农业大学
陈维信、徐步前、吴振先、李雪萍、陆旺金
25
《园林工程制图》(教材)
华南农业大学
吴机际、洪德梅
26
《医学影像学》等系列教材
南方医科大学
刘锋、陈晓、陈谞、徐晓红、廖桂英
51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广东医学院
朱建平、梁泽华、冯有辉、何康、吴涛
5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湛江海洋大学
吴红棉、关志强、吴晓萍、洪鹏志、李秀娟
53
水产养殖专业实验实习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实践
湛江海洋大学
陈刚、叶富良、张健东、刘志刚、申玉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