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PPT课件
合集下载
《探索宇宙》宇宙PPT课件

古天文台遗迹 ——登封观星台,是世界上现存的 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
0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在很久以前,人类只是靠肉眼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
公元10世纪的中国古星图。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星图 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0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制作出 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使人们看到 了更远的天空。
我国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2004年开始实施,中国月球探测计 划分3个阶段,可以用“绕、落、回”3个字分别概括:
绕:在2007年发射一 颗月球卫星“嫦娥一 号”,绕月工作1年, 获取一些科学数据。
落:在2010年之前 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 月球。
回:在2020年之前 登月机器人在采集月 球表面的一些样本后 返回地球。
01 膨胀的宇宙
天空中的星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01 膨胀的宇宙
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01 膨胀的宇宙
银河系是由千千万万颗星构成的庞大的恒星
集团。。 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数在1000亿颗以上。 此外还有各种类型的银河星云、星际气体和 尘埃。
01 膨胀的宇宙
人们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而且科学家还发 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
02 充满活力的宇宙
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02 充满活力的宇宙
有些恒星自身还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0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在很久以前,人类只是靠肉眼来观测天象,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
·教 科 版 六 年 级 下 册 科 学 课 件 ·
0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在很久以前,人类只是靠肉眼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
公元10世纪的中国古星图。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星图 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0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制作出 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使人们看到 了更远的天空。
我国代号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已于2004年开始实施,中国月球探测计 划分3个阶段,可以用“绕、落、回”3个字分别概括:
绕:在2007年发射一 颗月球卫星“嫦娥一 号”,绕月工作1年, 获取一些科学数据。
落:在2010年之前 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 月球。
回:在2020年之前 登月机器人在采集月 球表面的一些样本后 返回地球。
01 膨胀的宇宙
天空中的星星它们有的也会组成类似太阳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01 膨胀的宇宙
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01 膨胀的宇宙
银河系是由千千万万颗星构成的庞大的恒星
集团。。 在银河系里,恒星的总数在1000亿颗以上。 此外还有各种类型的银河星云、星际气体和 尘埃。
01 膨胀的宇宙
人们已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而且科学家还发 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
02 充满活力的宇宙
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02 充满活力的宇宙
有些恒星自身还有节奏地膨胀和收缩……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宇宙。
0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在很久以前,人类只是靠肉眼来观测天象,能看到的星只有6000~7000颗。
·教 科 版 六 年 级 下 册 科 学 课 件 ·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课件)

新知讲解
思考与讨论
1.如图 1-6 所示,请你选定一个点,看另外 两点的运动方向和快慢,如选A看B和C的运 动方向和快慢是如何的?
B和C都离A远去,C比B远离A快。
2.假设宇宙在膨胀,那么原先紧邻的星系分离的 速度比遥远的星系分离速度快一些还是慢一些? 紧邻的星系分离速度慢一些。
新知讲解
大爆炸宇宙论
三、现代宇宙学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先进科学仪器的发明,对观察宇宙更加有利。
哈勃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星系
新知讲解
这是哈勃望远镜拍到的绝美星系画面
新知讲解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分析了24个星系的速度 和距离,发现距离越大的河外星系,速度越大。即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 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的变化。
气球在胀大过程中各个小圆点间的距
4.如果这些小圆点代表星系,那么,这些原 离变大,实验表明,宇宙扩张,原先
先靠得很近的星系之间的距离增大了吗?
靠得很近的星系之间的距离增大了。
慢慢放掉气球里的气体,由此思 根据以上科学假设,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推理:如果能将时间倒 考宇宙的起源应该是怎样的? 退,宇宙中的星系之间的距离必然缩小,最终会聚在一个点上。
宇宙的膨胀有观测事实的支持,又得到众多科学家的理论阐释,因 此 ,大爆炸宇宙论已成为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虽然大爆炸宇宙论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仍然遇到了不少的疑难 问题。如为什么早期宇宙会有如此高的温度? 为什么宇宙在空间中的大尺度上会如此均匀? 膨胀后的宇宙会不会坍缩?许多假设都有待于 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和证实。
新知讲解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4 探索宇宙 |冀教版 (共19张PPT)

!!!千万不要用望远镜观察 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 学家提高宇宙探索能力 的?
2.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 望远镜发展的?
环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
月球探测器
“火星”探测器
前苏联“礼炮”4号空间站
பைடு நூலகம்
东方红一号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你还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 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 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根据这些探测器的功 能进行分类,然后把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告诉 大家。
六年级科学下册 《探索宇宙》
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
中国航天
浑天仪
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星空
牛 顿 的 反 射 望 远 镜
阿雷西博天文台射电望远镜
哈 勃 望 远 镜
最 大 的 空 间 望 远 镜
美 国 的 “ 钱 德 拉 ” 射 线 空 间 望 远 镜
X
叶 凯 士 天 文 台 望 远 镜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ppt课件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科学实践
中国古代
托勒密(约90-168)
哥白尼(1473-1543) “宇宙日心体系”
十 七 世 纪 以 后
伽利希·威廉·赫歇尔(1738年1月 15日-1822年8月25日),英国天文学家、古典 作曲家、音乐家。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被 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
1969年,“阿波 罗”11号宇宙飞船 搭载3名宇宙员登 上月球。
1976年,“海 盗”1号探测 器登陆火星
1990年发射升空 的哈勃空间望远 镜能观测到超过 130亿光年的宇 宙空间
蝴蝶星云
草帽星系
拓展与应用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70年“东方红 一号”人造地球 卫星
2003年“神舟五 号”第一艘载人 飞船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第一任会长。法兰西 科学院院士。用自己设计的大型反射望远镜 发现天王星及其两颗卫星、土星的两颗卫星、 太阳的空间运动、太阳光中的红外辐射;编制 成第一个双星和聚星表,出版星团和星云表; 还研究了银河系结构。
海王星
“旅行者”2号探测器
现在,科学家不仅可以利用先进的望远镜在 地球上观测宇宙中遥远的天体,而且可以利用火 箭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探测器等送往太 空,直接开展科学探测。
2004年“嫦娥四号” 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 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 永不停歇
科学实践
中国古代
托勒密(约90-168)
哥白尼(1473-1543) “宇宙日心体系”
十 七 世 纪 以 后
伽利希·威廉·赫歇尔(1738年1月 15日-1822年8月25日),英国天文学家、古典 作曲家、音乐家。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被 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
1969年,“阿波 罗”11号宇宙飞船 搭载3名宇宙员登 上月球。
1976年,“海 盗”1号探测 器登陆火星
1990年发射升空 的哈勃空间望远 镜能观测到超过 130亿光年的宇 宙空间
蝴蝶星云
草帽星系
拓展与应用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70年“东方红 一号”人造地球 卫星
2003年“神舟五 号”第一艘载人 飞船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第一任会长。法兰西 科学院院士。用自己设计的大型反射望远镜 发现天王星及其两颗卫星、土星的两颗卫星、 太阳的空间运动、太阳光中的红外辐射;编制 成第一个双星和聚星表,出版星团和星云表; 还研究了银河系结构。
海王星
“旅行者”2号探测器
现在,科学家不仅可以利用先进的望远镜在 地球上观测宇宙中遥远的天体,而且可以利用火 箭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探测器等送往太 空,直接开展科学探测。
2004年“嫦娥四号” 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 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 永不停歇
宇宙生命之迷课件

宇宙生命之迷的解释
1
自然科学
目前,天体物理、核物理等领域的知识储备,使研究人员有了更多的发现线索。Leabharlann 2外星文明学的角度
介绍阿波罗“阿尔茨海默效应”及“外星生命推断”:以地球为模板向前推断,外星生命概率 极高,不容忽视。
3
宗教和哲学的角度
课题将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考核,包括宗教,哲学,物理,生物等方向,以生命哲学为探索 主题。
探索宇宙的决心
面对宇宙生命之谜,人类 有着从未放弃的追寻,也 将不停探索,寻找答案。
宇宙生命之迷的种种迹象
外太空的异物
玻璃陨石、泥球状陨石等都是 可能的生命的“证据”
行星上的化石和生物痕迹
记录下生命的形态样貌、典型 形迹、发育遗物等。
宇宙射线中的生化分子
氨基酸、核功等。“RExIs”是一 个搜索标记,表示这些分子很 可能存在于同宇宙中。
宇宙生命之迷ppt课件
探讨宇宙生命之迷,从到目前各项研究成果入手,与听众一同展开未来探索 之旅。
什么是宇宙生命之迷
生命来源之谜
探寻宇宙中生命的来源以 及进化的起源,是宇宙生 命之迷的核心问题。
人类的好奇之心
人类对宇宙及其中生命的 探询,源于我们一直觉得, 在那样的广袤空间中,肯 定还有更多的奇妙之物存 在着。
这是人类对自身的信仰、对智慧生命的探 索、对科技前沿的开拓。
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释放出自然科学 的独有技能,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探索宇宙 生命之迷的事业。
结语
宇宙探索
不懈探索宇宙边疆,让我们 人类有了更多未知世界的体 检。 它是永远不会完全统一 完善的,它永远都是一个不 断探索、不断进化的过程。
宇宙生命之迷
是激动人心的课题,挑战前 人,启迪后人。 让我们一起, 为找寻宇宙生命而奋斗!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PPT演示课件

14
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6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制 运载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 功。这是我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 1975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 星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5
1975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 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8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 云一号”.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 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5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市场,先后为一些 国家发射卫星.
24
“神州5号”
25
“和平号”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26
航天飞机
27
美国天空实验室
28
哈勃太空望远镜
29
四、太空探索的意义
30
利用空间资源
31
利 用 太 阳 能 资 源
32
利 用 矿 产 资 源
33
利用环境资源
原苏联的生物实验卫星
美国宇航员正在进行 月球表面的实验 34
35
11
1971年,原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 发射上天。
——人类第一个太空空间站
12
1981年,美国的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由此进入规模较大、 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探索与试验阶 系的八颗行星。美国的“旅行者1号” 已冲出了太阳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 宙空间的探索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6
齐奥尔科夫斯
宇宙航行之父 ;首次提 出用火箭进行宇宙飞行 的设想 ;包括火箭“质 量比”及多级火箭的概 念,从而为航天研究奠 定了理论基础。
7
1957年,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斯普特尼号”上天。
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60年,成功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制 运载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 功。这是我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卫星. 1975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 星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5
1975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 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 1988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 云一号”.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 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5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市场,先后为一些 国家发射卫星.
24
“神州5号”
25
“和平号”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
26
航天飞机
27
美国天空实验室
28
哈勃太空望远镜
29
四、太空探索的意义
30
利用空间资源
31
利 用 太 阳 能 资 源
32
利 用 矿 产 资 源
33
利用环境资源
原苏联的生物实验卫星
美国宇航员正在进行 月球表面的实验 34
35
11
1971年,原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 发射上天。
——人类第一个太空空间站
12
1981年,美国的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由此进入规模较大、 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探索与试验阶 系的八颗行星。美国的“旅行者1号” 已冲出了太阳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 宙空间的探索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6
齐奥尔科夫斯
宇宙航行之父 ;首次提 出用火箭进行宇宙飞行 的设想 ;包括火箭“质 量比”及多级火箭的概 念,从而为航天研究奠 定了理论基础。
7
1957年,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斯普特尼号”上天。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7.《探索宇宙》(课件)(共26张PPT)

河南登封 观星台
河南登封观星台 北京古观象天文台
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
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可放大一千倍的天文望远镜。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 星的四颗卫星,借助于望远镜,伽利 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 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是由 无数恒星组成的等等。
中国航天之父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1956年10月8日成立
钱学森
聚焦:人类是人怎造样卫探星索宇宙的呢?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
返回式卫星 1975年11月26日发射成功
目前, 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长征系列运载火 箭的顺利发射, 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 天梦想。“嫦娥”系列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 不久的将来, 我国宇航 员还将登月考察。
2005.10
神舟六号
我国首次多人多天飞行 并参与空间实验
2007.10
“嫦娥” 一号
中国探月工程
2008.09
神舟七号
宇航员在太空首次出舱 活动
2010.10
“嫦娥” 二号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 技术先导星
2011.11
神舟八号
在太空与“天宫一号” 成功对接两次
2013.12
“玉兔” 号月球车
驶抵月球表面,绕嫦 娥三号拍照传回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发射成功
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
费俊龙和聂海胜
。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天宫”空间站
“天宫”号空间站 2021年6月17日完成对接
《探索宇宙的奥秘》课件(共22张PPT)高一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
德国哲学家康德根据万有引 力原理提出
“星云假说 ”
宇宙中散布着微粒状的弥漫物质,称 为原始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较大 的微粒吸引较小的微粒,并逐渐聚集加 速,结果在弥漫物质团的中心形成巨大 的球体,即原始太阳。周围的微粒在向 太阳这一引力中心垂直下落时,一部分 因受到其他微粒的排斥而改变了方向, 便斜着下落,从而绕太阳转动。最初, 转动有不同的方向,后来有一个主导方 向占了上风,便形成一扁平的旋转状星 云。云状物质后又逐渐聚集成不同大小 的团块,便形成行星。行星在引力和斥 力共同作用下绕太阳旋转。
鲁科2019
科学进步无止境
第三节 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处。
0
1 宇宙的起源
PART first
我国有古人认为:
大地是平的,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原始旋涡 运动中,较大的原子被赶到旋涡的中心 相互聚集形成地球,较小的原子被赶到 外围环绕地球做旋转运动,变得干燥后 燃烧,形成各个天体。
2015 年,人类首次直接探测 到引力波的存在。
2017 年 8 月 17 日,人们 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所产生的 引力波信号。
“中国天眼”与天文学家南仁东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由主动反射面 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 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从1994年提出构想到 2016年落成启用,历时 22 年,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目前 “中国天眼”已发现若干脉冲星,人们期待其有进一 步的天文发现。“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 师南仁东(1945—2017),为选择最佳台址,带着 300 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先 后对比了 1 000 多个洼地。工程建设中,他克服了 技术、资金等重重困难,为工程的顺利完成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他用人生最后的 22 年,精益求精、坚毅 执着地实现了一个梦想,用生命铸就了世人瞩目的 “中国天眼”。
德国哲学家康德根据万有引 力原理提出
“星云假说 ”
宇宙中散布着微粒状的弥漫物质,称 为原始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较大 的微粒吸引较小的微粒,并逐渐聚集加 速,结果在弥漫物质团的中心形成巨大 的球体,即原始太阳。周围的微粒在向 太阳这一引力中心垂直下落时,一部分 因受到其他微粒的排斥而改变了方向, 便斜着下落,从而绕太阳转动。最初, 转动有不同的方向,后来有一个主导方 向占了上风,便形成一扁平的旋转状星 云。云状物质后又逐渐聚集成不同大小 的团块,便形成行星。行星在引力和斥 力共同作用下绕太阳旋转。
鲁科2019
科学进步无止境
第三节 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处。
0
1 宇宙的起源
PART first
我国有古人认为:
大地是平的,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原始旋涡 运动中,较大的原子被赶到旋涡的中心 相互聚集形成地球,较小的原子被赶到 外围环绕地球做旋转运动,变得干燥后 燃烧,形成各个天体。
2015 年,人类首次直接探测 到引力波的存在。
2017 年 8 月 17 日,人们 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所产生的 引力波信号。
“中国天眼”与天文学家南仁东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射电望远镜由主动反射面 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 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从1994年提出构想到 2016年落成启用,历时 22 年,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目前 “中国天眼”已发现若干脉冲星,人们期待其有进一 步的天文发现。“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 师南仁东(1945—2017),为选择最佳台址,带着 300 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先 后对比了 1 000 多个洼地。工程建设中,他克服了 技术、资金等重重困难,为工程的顺利完成作出了卓 越的贡献。他用人生最后的 22 年,精益求精、坚毅 执着地实现了一个梦想,用生命铸就了世人瞩目的 “中国天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的发源地。早在距今 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 箭”的名称。
• 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 重要的位置。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顺利反 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 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 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 自古以来,人类就充满了对宇宙的幻想Fra bibliotek向往着 飞向太空。
•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的发展。自从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 了望远镜以来,人们不断地改进,发明了许多功 能各异的望远镜,从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宇 宙的信息。
• 太空技术的发展,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 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等相继出现,实现了 人类飞天的梦想。现在宇航员还可在太空站上过 太空生活呢!
13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 神舟五号
•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
• 100多年来,无数科学家和工程专家为 实现人类遨游太空的伟大理想进行了前 赴后继的艰苦奋斗,终于在20世纪60年 代初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 破。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