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范文在接触《学前心理学》这本书之前,我对于学前儿童的心理世界仅有一些模糊的认知和基于日常观察的浅显理解。

然而,当我深入研读这本书后,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儿童内心神秘花园的大门,让我得以一窥那些纯真心灵背后的复杂与奇妙。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学前阶段对于个体一生发展的重要奠基作用。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常常低估了这短短几年对于孩子们未来性格、情感和认知模式形成的深远影响。

在这个阶段,儿童并非只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学习模式。

作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生动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儿童在这个阶段的感知觉发展迅速,但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仍然是直观、具体和形象的。

比如,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而兴奋不已,却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这让我反思在与学前儿童的交流和教育中,我们应当更多地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认知周围的世界。

在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方面,书中指出学前儿童已经开始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如何与同伴交往和合作。

这让我想起在幼儿园中看到的那些小小的冲突和和解,孩子们在这些互动中逐渐学会分享、关心他人以及处理自己的情绪。

书中还提到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这是他们与世界沟通和表达自我的重要工具。

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这一过程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为他们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耐心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

此外,家庭环境对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温暖、和谐、充满爱的家庭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这让我深感作为家长的责任重大,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的心灵。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际观察和经验相结合。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这本书是由李敏教授编写的一本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材。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相关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

作者指出学前期是儿童大脑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具有极高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儿童个体差异逐渐显现的阶段。

作者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系统地阐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感知、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前期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儿童的多元智能和个性差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在书中,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学前儿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对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他指出,学前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需求和兴趣,通过情感亲密的关系、有趣的游戏和激发思维的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作者还提到了学前教育的质量评价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的问题。

他认为,学前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适应性,而教师应该是儿童的合作伙伴和引导者。

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我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我的教育方式。

我认为,《学前心理学》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作者对于学前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他在书中结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给予了读者很多可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这让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对学前教育的相关问题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注重儿童的情感需求,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差异,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有趣、充实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总的来说,《学前心理学》这本书是一本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和学前教育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著作。

它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具体案例,展示了学前教育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也给予了读者很多实践的指导和启示。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

以下是要给大家介绍的《学前心理学》读后感,欢迎各位的参考!《学前心理学》读后感篇1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学超编写,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编写。

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上汲取了许多东西。

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

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心里发生发展有关规律的科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

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呢?学前心理学这一学科,本书将帮助我们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

如,它阐述学前儿童发展过程;;围绕“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注意到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等,简述学前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平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前心理学》读后感篇2 在学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学前心理学》笔记要点

《学前心理学》笔记要点

11级本科班《学前心理学》笔记第六章幼儿的注意第一节幼儿注意的发展一、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1、无意注意占优势(1)刺激物的各种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儿童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2)与幼儿兴趣和需要密切相关的事物,逐渐成为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原因2、有意注意的初步发展(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外界环境的影响(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二、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一)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1、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在生活中,排字工人、打字员、汽车驾驶员等职业都需要有较大的注意广度.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1)生理的成熟水平(2)注意对象排列的特点(3)个体的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注意力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的长短。

1、注意对象新鲜、独特、生动有趣,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大;反之,对象单调、普通、无变化,则注意的稳定性就小。

2、在游戏条件下,幼儿注意持续的时间比在一般条件下,特别是比在枯燥的活动条件下长得多。

3、幼儿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意稳定性大大提高。

通常情况下,3岁儿童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5—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15分钟。

总体而言,幼儿的注意,尤其是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还比较差,但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注意稳定性有所提高。

第二节幼儿注意的培养一、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1、无关刺激过多 2 、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4、注意不善于转移5、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二、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1、防止无关刺激干扰;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3、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5、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6、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 8、对幼儿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2、激发儿童观察的兴趣3、教会儿童观察的方法:比较法、顺序法。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读书心得班级:教师:记录时间:书籍或文章名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值得品味的片断摘录: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个体各种素质结构奠基的阶段。

提高学前儿童的素质,就能为提高全民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展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必须以发展为根据。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学前儿童心里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特征的科学。

我的思考与困惑(质疑):近期班里小朋友们经常发生矛盾,并且大打出手的次数也多,除了矛盾本身,还有其他什么原因?是该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吗?需要在我的实践中做的尝试倾听的要求:老师在实践中应该做到:首先倾听幼儿矛盾内容,然后尝试让幼儿想办法达成一致,解决,最后下次如果再发生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尝试之后我的观点:近期天气不稳定,孩子们的整个状态也略显浮躁,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攻击行为。

书里说孩子们的攻击行为可以基本分为两个类型:一种叫工具性攻击,当儿童需要一个物体,一种特权,或一个空间时,他们会通过推搡、喊叫、或者攻击阻挡他们的人来获得他想得到的东西。

另一种攻击是敌意性攻击,意味要伤害他人。

班里小朋友工具性攻击出现比较多。

所以这时成人的干预并教会他们解决社会问题时,这种经历就成为重要的学习经验。

我们老师遇见这种情况就要首先区分攻击类型,来选择解决方法,遇见容易冲动,经常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小朋友,老师要及时干预和纠正。

在班里我一般都会按照上述要求来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妥善的处理,有些小朋友还会在别人发生矛盾时,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小方法。

毕竟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这种最初的友谊是作为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形成。

我们不能做到“世界和平”那就在自己有限的努力下,让孩子们之间依然能够愉快相处吧。

2024年学前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前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前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在暑假期间,我研读了《学前心理学》,此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陈帼眉教授担任主编。

全书共13章,其中第三、五、六及第十三章由山东师范大学的程学超教授执笔,第十一和十二章由辽宁师范大学的邹晓燕副教授编撰,其余章节均由北京师范大学的陈帼眉教授撰写。

这次阅读让我对学前心理学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接触心理学知识之前,我对这一领域充满了敬畏和敬仰。

目前,我学习心理学的初衷虽是为了应对考试,但这个过程确实让我收获颇丰,无论是在教育我所教导的孩子,还是在理解幼儿教育方面,我都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才能提升理解儿童和教育儿童的能力,特别是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

本书深入探讨了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等主题,概述了学前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其中,我对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

在3-____岁的幼儿中,无意注意仍占主导,有意注意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水平较低,稳定性差,且很大程度上依赖成人的引导和组织。

注意的选择受个体知识经验及认知水平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次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掌握了大量关于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

未来,我将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闲暇时间继续深入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024年学前心理学读书心得体会(二)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儿童为独生子女,他们普遍缺乏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机会。

尽管在幼儿园中,孩子们能接触到众多伙伴,但在家庭环境中,他们却鲜有玩伴。

对此,《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理论提供了深入的理解:它揭示了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当前的幼儿主要与成年人交往,这种关系往往不平等。

学前教育心理学笔记心得

学前教育心理学笔记心得

学前教育心理学笔记心得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教育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明白了在学前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与重要性。

首先,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非常重要。

0-6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通过感觉觉察和操作经验来获取和组织信息。

研究表明,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提供适合他们发展水平的学习任务。

其次,情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的情感体验对儿童建立安全、稳定的情感基础具有重要影响。

在学前教育中,我们需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关爱的环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

另外,儿童的社会发展也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与人交往和相互合作的活动,儿童能够学会与他人沟通、分享和合作。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儿童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环境。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者,我认识到教师在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能够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发展水平,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

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儿童的良师益友,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对他们的学前教育产生的重要影响。

同时,教师在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我会在今后的学前教育实践中,运用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经典著作,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

这本书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在读完《学前心理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在书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从出生到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儿童的成长和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儿童,更好地引导和教育他们,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比如儿童的情绪发展、社交发展、认知发展等。

这些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儿童成长中的各种挑战,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阅读《学前心理学》,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了儿童心理发展对于整个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会对他们的人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传身教、教育方式和环境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儿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学前心理学》,我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儿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希望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学前心理学笔记

学前心理学笔记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

心理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1)学前儿童心理学前儿童脑的机能;(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学前儿童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2)连续性和阶段性;(3)不平衡性;(4)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不平衡性变现在:1、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不平衡;2、不同方面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包括:1、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趋势;2、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3、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2、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稳定性: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遵循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受许多稳定因素的支配可变性:指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是学前教育的基础科学,为学前教育的其他学科特别是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有利于家长更好的养育儿童;2、有利于幼教其他有关工作者更好的完成工作;3、有利于为幼教学习者和研究者奠定基础。

研究的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科学地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类型:1、纵向研究(优点:可详细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连续性;缺点:耗费人力、物力、财力);2、横断研究(优点:省时省力;缺点:说明儿童心理变化一般趋势,难以说明影响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3、聚合交叉研究(优点:节省时间,系统的反映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萨克斯(John W. Santrock)所著的心理学专著。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实践。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整个人生。

而学前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关爱学前儿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包括感知、运动、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作者还介绍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

在这一部分,作者系统地介绍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和语言发展过程,深入分析了学前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得规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学前儿童的学习和语言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和语言能力。

最后,作者还介绍了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

在这一部分,作者深入探讨了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社会交往,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引导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

通过阅读《学前心理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整个人生。

而学前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关爱学前儿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关爱和引导学前儿童,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前心理学个性笔记摘抄(3篇)

学前心理学个性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学前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情感、行为以及个性等方面的特点。

个性作为个体心理差异的集中体现,是学前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笔记将对学前心理学中关于个性的相关理论、特点和培养方法进行摘抄和总结。

二、个性的定义与特征1. 定义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 特征(1)独特性: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

(2)稳定性:个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完全改变。

(3)整合性:个性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心理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4)可塑性:个性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进行培养和改变。

三、个性理论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个性差异主要源于个体内在的特质。

代表性理论包括:(1)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三个维度组成:外向-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

(2)卡特尔的人格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16种基本特质。

2. 类型理论类型理论认为,个性差异可以通过分类来体现。

代表性理论包括:(1)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将人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感觉型、直觉型、思维型和情感型等。

(2)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MBTI):将人格分为16种类型。

3.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个性差异源于个体认知方式的差异。

代表性理论包括:(1)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性差异与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有关。

(2)认知风格理论:认为个性差异与个体的认知风格有关。

四、个性特点1. 气质气质是指个体生来就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类型包括:(1)胆汁质:热情、勇敢、易怒。

(2)多血质:活泼、开朗、善变。

(3)黏液质:稳重、耐心、迟缓。

(4)抑郁质:敏感、细腻、忧郁。

2. 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特征包括:(1)内向型:倾向于内省、独立、保守。

(2)外向型:倾向于外向、活跃、社交。

(3)情绪稳定型:情绪稳定、不易受外界影响。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笔记

(完整版)学前心理学笔记

《学前心理学》学习笔记第1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

研究对象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1.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

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学前儿童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①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不均衡②不同方面心里发展的不均衡③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一】心理发展规律的概念: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1.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和发展趋势2.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3.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或7岁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一.研究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家长更好的养育儿童;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幼教及其有关工作者更好的完成任务;3.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为幼教学习者和研究者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科学地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类型1.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进行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以探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2.横断研究:在同一时期内,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量比较,以了解儿童的各种心理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情况。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学前幼儿心理学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学前幼儿心理学

读书心得班级:教师:记录时间:书籍或文章名称:《学前幼儿心理学》值得品味的片断摘录:第一、每一位父母和学前教育的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成熟规律固有的智慧。

第二、婴儿带着一个天然进度表降生到世界上来,他是生物进化三百年的结果。

第三、尊重儿童的天性,是正确育儿的第一要义。

第二、我的思考与困惑(质疑):我们在生活中要如何去尊重幼儿的天性,是应该给孩子建立规矩,还是让孩子释放他们的天性。

我们又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需要在我的实践中做的尝试倾听的要求:成人对于幼儿的选择要学会尊重他们的天性,作为学前教育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懂得他们的想法,因为幼儿时期的他们都是非常灵敏的。

正如书中所说:“幼儿对于他们自己的需要,他们知道什么事在什么时候准备去做,而什么事在什么时候不做是很明确的。

,,这即说明了我们教师就应从幼儿身上得到启示,根据幼儿的自身的规律去培育他们。

比如:幼儿正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成人非要让他去做另外一件事情,那么他的思维就会被打扰或者是阻断,幼儿的思维是很敏感的。

不要轻易打断。

如果强行打断孩子的思维就会破坏孩子的一个生活规律。

那么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要教会让孩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把一件事做完。

尝试之后我的观点:在这里的很多人都会忽视一个问题,就是给幼儿一个固定思维。

比如说你要让孩子今天画一颗大树,并把范画摆在孩子眼前,让他照着画。

那么你的行为就是固定了孩子的思维。

换种方式:你今天叫孩子画一颗大树,可以先和孩子谈谈他心中的大树,然后去设计我的大树是什么样子?并画下来,那么孩子才会有思考的空间,或许他的答案会让你意想不到,跟上面的列子相比,后者更具有发挥的空间。

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引导幼儿。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出生到入学前这一阶段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了更多的认识。

首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会性和个性等多个方面。

在认知发展上,儿童从出生时的简单感知逐渐发展到能够进行基本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能力。

情感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的情感表达从最初的哭泣和微笑逐渐发展到能够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达更复杂的情感,如愤怒、悲伤和喜悦。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与他人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行为模式。

学前儿童开始学会与同伴交往,建立友谊,并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们通过游戏和日常互动学习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这对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个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在学前阶段就开始显现。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尊重每个儿童的个性,为他们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在阅读学前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早期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鼓励儿童探索世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此外,我也认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空间,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安全感。

相反,一个充满冲突和压力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我认为学前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

它要求我们用心去观察和理解儿童,用爱去引导和支持他们。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
学前心理学
婴儿期(0~1岁) 先学前期(幼儿早期)
学前期(3~6岁) 幼儿期
学龄期
新生儿期(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岁) 1~3岁 幼儿初期(3~4岁) 幼儿中期(4~5岁) 幼儿晚期(5~6、7岁) 学龄初期(6、7~11、12岁) 学龄中期(11、12~14、15岁) 学龄晚期(14、15~17、18岁)
1 转折期与危机期(反抗) 2 关键期(追随现象、学说话) 3 敏感期或最佳期
4 最近发展区(机会、潜能)
「 婴儿期 」
新生儿的本能动作 1 吸吮反射 2 眨眼反射 3 怀抱反射 4 抓握反射 5 巴宾斯基反射 6 迈步反射 7 游泳反射 8 巴布金反射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主要特征
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3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 4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5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的发生和发展
注意的发生
突然的响声,引起注意
1 原始的注意:定向注意,其是新生儿就具备的一种无条件反射。
2 选择性注意。
成形>散乱,简单的、成分少的图案,粗线条的图 案,偏好人脸。
新生儿就具有选择性注意,其选择性带有视觉规律偏好,又称视觉偏好。
2 7岁时才能掌握时间标尺的意义。
7岁前,认为时间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可以撕掉日历调整钟表来调 整时间。
观察力的发展
观察力的发展在3岁后比较明显
1 目的性加强 2 持续性延长
3 细致性增加
4 概括性提高。分为4个阶段,1. 认识个别对象,2. 认识空间关系, 3. 认识因果关系,4. 认识对象总体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学前心理学》读书笔记由于专业的必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册本。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相识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生理发展特点。

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重要是幼儿园幼儿。

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运动发展齐备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运动体系的奠定时期,是本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生理发展比力敏捷,每年都有新的发展。

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便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一生存范畴扩大。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材比曩昔壮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抱病了。

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效都有所增强。

2幼儿的精神比曩昔充足。

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白天只需就寝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本身的头脑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预测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行动已经比力自若。

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行动和一些精致行动。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

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到场团体运动,多与别人交换,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本身力所能及的事变,这样能够使他们的了解本领,生活能力,人际来往本领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了解依赖举措。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举措性头脑方法,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赖行动和举措举行。

他们一样平常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索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每每也是答复不了的,由于他本身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以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读后感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心里发生发展有关规律的科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

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呢?学前心理学这一学科,本书将帮助我们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

如,它阐述学前儿童发展过程;围绕“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注意到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等,简述学前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平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2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在这本书中,作者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幼儿心理学的内容。

《学前心理学》这本书告诉我,虽然学龄前幼儿年龄幼小,身心发展也不成熟,但是我们在与幼儿的相处中,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如果我们一昧地用我们的要求去要求孩子,那么只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从而更难达到我们所需达到的目标。

为此,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幼儿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发地想参与到游戏中,在快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够学到更多。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读后感篇1在学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

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

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

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

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

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

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

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

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

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

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

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

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

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

《学前心理学》读后感《学前心理学》读后感篇1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高校教授程学超编写,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高校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高校陈帼眉编写。

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上吸取了很多东西。

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

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许多。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讨论从诞生到入学前心里发生进展有关规律的科学,幼教工只有掌控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技能,特别是他们的心理进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

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呢?学前心理学这一学科,本书将援助我们了解学前儿童的进展,以及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

如,它阐述学前儿童进展过程;;围绕“学前儿童心里进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留意到进展”、“学前儿童的记忆进展”等,简述学前心理学的学科进展;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留意进展,留意是心理活动对肯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伙伴我们平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留意真是差,总是在埋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留意进展的特征仍旧主要是无意留意占优势,有意留意初步进展。

有意留意处于进展的初级阶段水平底,稳定性差而且依靠成人的组织与引导,留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阅历好仔细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控了很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肯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前心理学》读后感篇2在学习《学前儿童想象的进展》。

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

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涌现,即表象复原活动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心理学
儿童的年龄划分
新生儿期(0~1月) 婴儿期(0~1岁)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岁) 先学前期(幼儿早期) 学前期(3~6岁) 幼儿期 1~3岁 幼儿初期(3~4岁) 幼儿中期(4~5岁) 幼儿晚期(5~6、7岁) 学龄初期(6、7~11、12岁) 学龄期 学龄中期(11、12~14、15岁) 学龄晚期(14、15~17、18岁)
语言的准备 1 2 3 第一阶段:简单发音(1~3个月) 第二阶段:连续音节(4~8个月)ba-ba, ma-ma,原本是没有意义的,家长主导了意义 第二阶段:模仿发音(9~12个月)
语音理解的准备 1 2 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几个月的婴儿,能分辨两个语音范畴之间的差别(如“b”和“p”) 词语理解的准备:一般到了11个月左右,语词才逐渐从复合情境中分离出来,真正作为独立信号而引起儿童相应 的反应。
言语的发展 语音 语言形式 语法 1~1.5岁的儿童开始发出第一个类似成人说话时用词的音,3~4 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 4岁的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本民族全 部语音。 语句从混沌一体向逐步分化,从松散到严谨;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 在4~岁半之间较为明显;5岁幼儿语句结构逐渐完善,6岁时水平 显著提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主要特征
「 先学前期 」 动作的发展 1 2 身体动作。1岁就可以慢慢走路了,2岁活动积极性很高。 手的动作。开始会适用工具
主要特点 1 2 2 语言的形成 思维的萌芽 自我意识的萌芽(独立意愿)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主要特征
「 幼儿期 」 游戏的作用和地位 1 2 3 4 游戏解决儿童想参加承认活动与自身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是满足儿童需要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游戏中蕴涵着大量的学习,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是幼儿认知发展的有效工具。 游戏有助于儿童去自我中心。 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了幼儿的自制力。
幼儿初期主要特点 1 2 2 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爱模仿
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1 1
没有好坏,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要玩。如老师说xx不许玩YY,结果大家都 去玩YY了。 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 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中期主要特点 幼儿中期主要特点
爱玩、会玩 好学、好问
2 2
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
感知觉在教育中的运用 1 2 3 适应现象: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 对比现象 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为了让幼儿观察红花,就以绿树为背景,而为了提高儿童的观察力水平,就让幼儿从绿草中寻 找青蛙。 对象的活动性:不解释 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声调的抑扬顿挫。 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讲解与材料的结合。
吸吮反射
眨眼反射 怀抱反射 抓握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对婴儿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婴儿与成人(指婴儿的照看者)的交往,即亲子交往。
迈步反射 游泳反射 巴布金反射
亲子关系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1 2 3 婴儿失去与母亲的交往,也就失去了被爱和爱的权力 母亲是婴儿与客观世界的“中间人” 缺乏与成人的交往,婴儿的环境就变成了没有“应答性”的死环境
幼儿方位知觉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因此,我们的游戏制作时,一定注意以孩子为中心设计方位, 而不是以屏幕为中心。
感知觉的发生和发展
儿童先能理解的是“天”和“小时”,然后是“周”、 “月”或“分钟”、“秒”等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元。 在“天”中,最先理解的是“今天”,然后是“昨 天”、“明天”;再后才是“前天”、“后天”,“上 周”、“下周”。对于“正在”、“已经”、“就要” 三个与时间有关的常用副词的理解,同样也是以现在为 起点,逐步向过去和未来延伸。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1 2 3 对数量动作的感知阶段
量词与物体数量建立联系阶段 数的运算初级阶段
儿童能学会20以内的加减运算,基数和序数概念都达到了一定的稳定性。对10以内的客体 有了数量的“守恒”。
语言的发生和发展
语言的发生 1 2 语言准备期(1岁前)——前语言期 语言发展期(1岁后)——言语形成期(1~3岁) 言语发展期(3~以后)
皮亚杰的思维理论(略)
掌握概念的方式:(1)通过实例(2)通过语言理 解 掌握名称容易,真概念难。掌握概念的内涵不精确, 外延不恰当。
儿童对大小、多少有笼统的感知,即只能认识很少量物体的明显差异; 能口 说10以下的数词,能数5个以下的实物,而且口说的数和手的指点动作互相配 合和协调(手口一致的点数),但点完后仍然很难说出所数实物的总数。 能点数后说出总数;能进行少量物体的实物加减运算,并出现数量的“守恒”;能按 数取物(约 5~15个); 能认识“第几”和前后顺序;可以借助实物进行10以内的 数的组成和分解,开始能做简单的实物加减运算。
转折期与危机期(反抗)
关键期(追随现象、学说话) 敏感期或最佳期 最近发展区(机会、潜能)
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主要特征
「 婴儿期 」 新生儿的本能动作 1 2 3 4 5 6 7 8
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 2 3 4 5 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
其他觉对我们不太重要,不管它了。 形状知觉的发展 1 2
很小的婴儿就已经能分辨不同的形状
找形状
3岁儿童基本上能根据范样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5~7岁儿童的正确率比3~4岁 儿童高。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 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通过任务和游戏,提高 想象的有意性
既然是这样发展,我们为什 么还推崇夸张的想象力呢
想象与感知、记忆等认知活动密切相关。
所以,如何认知的事物 不足,就会想象力缺乏
想象的发生 1 2
儿童想象与现实 1 2 想象脱离现实 想象与现实相混淆
1岁半到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动作和语言上的 想象萌芽的发生和表现: (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学大人抱玩具娃娃 (2)简单的相似联想:认玩具做妹妹 (3)没有情节的组合:
注意的发生和发展
防止儿童注意的分散 1 2 3 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根据儿童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灵活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宝贝电脑的游戏中,游戏注意力时长的控 制,游戏与动画的交替使用
分散
1 2 3
无关刺激的干扰 疲劳 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记忆的三个环节分别为识记、保持和恢复。识记和保持是恢复的前提,恢复是识记和保持的 结果。我们根据识记和保持的情况来判断记忆是否发生。
注意的发生和发展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突然的响声,引起注意
注意的发生 1 2 原始的注意:定向注意,其是新生儿就具备的一种无条件反射。 选择性注意。
成形>散乱,简单的、成分少的图案,粗线条的 图案,偏好人脸。
新生儿就具有选择性注意,其选择性带有视觉规律偏好,又称视觉偏好。 婴儿的注意选择性发展。(1)偏好:偏好复杂的刺激物;偏好曲线多于直线;偏好不规则的模式多于规则的 模式;偏好密度大的轮廓多于密度小的轮廓;偏好集中的刺激物多于分散的刺激物;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 对称的刺激物。(2)最开始注意是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强度,后来发展为满足儿童的需要,即刺激物对儿童 的意义。 3 有意注意的萌芽。预期性的出现是儿童无意注意带有目的性的萌芽
方位知觉的发展 1 2 空间定位。孩子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能辨别声音来自哪个方向。几周的盲儿,声音定位能力 就很强,凭声音回响做声源定位 空间关系。 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 右, 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5岁时,方位知觉有跃进 的倾向。
语言的发生和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的形成 1 2
单音叠加(猫猫)、一词多义 (毛猫猫)、以词代句
妈妈抱抱
不完整句阶段(1)单词句阶段(1~1.5岁)(2)双词句阶段(1.5~2岁) 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语音的准备 1 2 3 第一阶段:简单发音(1~3个月) 第二阶段:连续音节(4~8个月)ba-ba, ma-ma,原本是没有意义的,家长主导了意义 第二阶段:模仿发音(9~12个月)
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 2 从概括的性质演变:从动作的概括向表象概括,再 向概念概括发展; 反映内容的演变: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 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 未来事物的发展。
儿童概念的发展 1 2
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研究发 现: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出发,上行 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
时间知觉的发展 1 2 掌握时间概念的规律: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
7岁时才能掌握时间标尺的意义。
7岁前,认为时间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可以撕掉日历调整钟表来调 整时间。 观察力的发展在3岁后比较明显
观察力的发展 1 2 3 4 5 目的性加强 持续性延长 细致性增加 概括性提高。分为4个阶段,1. 认识个别对象,2. 认识空间关系, 3. 认识因果关系,4. 认识对象总体 观察方法的形成
心理学中的儿童指0~18岁,狭义的学前期指3~6岁。
学前期(广义)
从纵向看
研究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1 2 3 4 儿童横向看
学前心理学任务 1 2 阐明学前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解释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变化
它们的 关系是 这样
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