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英国教育_图文.ppt
-英国学前教育
三、英国学前教育课程
? 5-7岁的小学1~2年级学生的课程包括三门核心 课程:英语、数学、科学 以及七门基础课程:工 艺、体育、音乐、美术、手工、历史、地理。
? 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没有实施国家课程,一般 为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等。教 学形式都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英国基础阶段教育课程指南》(3-5岁)
? 临时保姆是儿童看护的一种最古老的形式,并且 在今天的早期儿童的保育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另一种儿童看护的形式是保姆,她们受雇在雇主 家中照看其孩子。
二、英国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三)学前游戏小组
发展趋势: 学前游戏小组,已成为英国学前教 育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公立机构一样 ,为儿童提供廉价的、灵活的服务,使家长可有 真正的选择。
? 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 费舍法案》。内容:将保育 学校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并将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 助工作全部委托给地方教育当局,规定除伙食费和医 疗费以外,对保育学校学生实行免费入学,并对 13所 政府承认的保育学校实行国库补助。
? 1933年,颁布了《 哈多报告》(或《关于幼儿学校以 及保育学校的报告》)。内容:提倡设立麦克米伦式 的保育学校、幼儿学校和幼儿部附设的保育班,主张 对7岁以下的幼儿实行一贯教育,成立以 7岁以下幼儿 为对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
18 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第一次工业革 命,幼儿的安全和教育问题受到关注。
1816 、1820年,欧文、怀尔德平斯分别在新 拉纳克、伦敦创办幼儿学校。
1840 年,英国政府开始对幼儿学校实行国库 补助政策。
1851 年,幼儿园引入英国。(受福禄贝尔幼 儿园运动的影响)
第一节 英国学前教育沿革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PPT课件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
目录
第一节:英国德育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三节: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第四节: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第五节: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英国德育的发展历史
一、宗教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 (1870年以前) 二、宗教及世俗思想政治教育相妥协的阶段 (1870年—1944年) 三、世俗化改革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一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的积极作用
宗教是英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内容,现代英 国的宗教已经逐渐抛弃了原来愚化人民的目 的,而更多是为人本身进行服务的,尊重人、 关注人、爱护人成为其重要的理念。中国也 是个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国家,这让我们与 英国有许多共同之处。
英国德育的发展历史一宗教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1870年以前二宗教及世俗思想政治教育相妥协的阶段1870年1944年三世俗化改革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英国德育课程发展的历史19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的学校德育基本由教会扶持学校普遍开设宗教课程学生被强制诵习宗教教义并以此作为道德行为准则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之
4. 凸现道德教育途径的 多样性
5. 注重道德教育方法的 创新性
目标的隐蔽性
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传 播统治阶级的思想。当代英国将思想政治教育 冠以“公民教育”的名称,实质上是将统治阶 级的需要内化成整个社会公民自身要求进步的 内在需求,将它的目标确立为培养社会的“合 格公民”,其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统治阶 级的统治秩序,为实现其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目 标服务的。
(1)英国德育课程发展的历史
19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的学校德育基本由教会 扶持,学校普遍开设宗教课程,学生被强制诵习宗教 教义并以此作为道德行为准则。
英国的学前教育PPT课件
2020/3/22
13
3、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衰退,1918年通过《费舍法案》提 出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行政系统。 ( 2 ) 1933 年 《 关 于 幼 儿 学 校 以 及 保 育 学 校 的 报 告 》 ( 又 称 《 哈 多 报 告》),推动了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性, 注重教学传统性,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献。
2020/3/22
8
2、经济背景 ①1640~1689,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 ②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率先跨入工业文明社会 ③20世纪90年代,经济开始衰退,政府以鼓励就业拉动经济发展,支持 妇女就业,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与保育。
2020/3/22
9
3、社会背景 18世纪,英国教育有阶级色彩。 20世纪,国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2020/3/22
2
中世纪:禁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慈善幼儿园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政府支持学前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重视幼儿教育
2020/3/22
3
一、中世纪时期的因果
(一)历史背景 中世纪英国相较于德国意大利较落后 12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启了分析与思辨的学术 时代。 15世纪,印刷术,购买书籍及大量阅读 15世纪末,已有500~600所世俗学校分布于英格兰
2020/3/22
10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 1、工业革命前 面向穷人子弟的教育机构开始迅速发展,教育机构数量最多的是慈善学校。 1601年,《贫穷法》兴办儿童收容所。 1680年,伦敦,第一所宗教慈善家兴办的免费的慈善学校出现。 1698年,基督教知识促进会成立,促进慈善学校的发展。
英国外国教育史
对我国私立学校的借鉴意义 一、从政府的态度方面
二、从公学自身方面
外国教育史
公学和文法学校以其很高的教学质 量为英国中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做出了一 定的贡献,但却因其积重难返的古典主 义和经院主义而未能适应英国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受到英国许多有 识之士,如科学家培根、波耳和文学家 弥尔顿等人的激烈批评,他们要求重视 自然科学的教学。
外国教育史
英国的双轨制
英国的文法学校、公学等中等学校与初等学 校是互不衔接、互不相干的两种体系。处于社会 下层的子弟只能进入初等学校而无法进入上述两 类中学学习,他们从初等学校毕业后,直接就业 。而进入公学与文法学校的社会上层的子弟,也 根本不进那样的初等学校。他们从文法学校或公 学毕业后,往往进入大学深造或担任政府部门的 要职。这就是英国的“双轨”学制。 不是英国独有的,在20世纪初叶以前的相当长 的时期里,法、德、俄等国普遍存在类似的“双 外国教育史 轨”学制。它体现了教育的等级性。
论教育目的与课程
在外国教育史上,斯宾塞第一次明确地提
出了“教育预备说”。他指出,怎样生活 是我们的主要问题。
因此,怎样去过完满生活?
为我们的完满 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 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 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
外国教育史
第三节 二十世纪英国的教育改革
一、《1944年教育法》的实施
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
第三种是“市场的假相”,即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
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
第四种是“剧场的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
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
外国教育史
洛克像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三、洛克的教育思想
19世纪的英国教育
赫胥黎论教育
(二)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
科学教育:自然科学
在中小学首先开设地理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人体生理学等课 程。开设道德理论,政治及社会生活理论基础等课程。尽可能的讲 授历史课程,着重讲授英国历史。 完整的自由教育:完整的和全面的科学文化引入到一切学校
斯宾塞主张学校应开设的课程类型:
1.
生理学与解剖学;
2. 逻辑学、数学、力学、化学、天文 学、地质学、生 物学和社会科学; 3. 4. 5. 生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 历史学; 文学、艺术等;
主张:以科学知识为中心,兼顾个人和社会生活 的双重需要,实为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斯宾塞与其他科学教育的思想家们不仅直接冲击 了英国古典教育传统,他们的影响海扩展到其他 国家,推动了世界科学教育的发展。
ö
19世纪中期,随着形势的发展,要求等教育国家管理教 育的呼声日渐高涨。 国家干预教育,使工人阶级子女接受一定的初等教育, 符合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广大工人阶级也越来越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一些 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主张发展国民教育事业以保证 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这些思想成为英国政府此后颁布教育改革方案及设立教 育管理机构的认识基础。
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表 现为新大学运动与大学推广运动上。 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新大学运动的开始。 该学院重视自然科学的教育,不再实施宗教教育。1829 年,国教派成立英王学院,除在宗教教学问题上与伦敦 大学学院存在分歧外,英王学院也对实科教育较为重视。 1836年,两院合并成立伦敦大学。在其带领下,19世纪 下半叶,英国城市学院纷纷成立,如曼彻斯特学院、南 安普顿学院等。 城市学院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英国高等教育的传统。科 学教育步入大学的讲坛。高等教育从此面向开放。
英国高等教育史
(二)独立大学运动
• • 1900年伦敦大学进行了改组,其校本部开始招生,成为服务于东南部地区的 高教中心。 伯明翰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约西亚.梅森学院,1900年获得了独立大学的地 位(即伯明翰大学)。1903-1904年,维多利亚大学一分为三:利物浦大学、 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1905年设菲尔德大学获得皇家特许状。第一次世 界大战前,英格兰有了八所大学。1926年雷丁的城市学院也获得了皇家特许 状,人口在30万以上的城市都有了自己的大学。 与 19 世纪 60 年代的大学扩张相比, 20 世纪初的独立大学运动具有自身的特 点:在帮助学生攻读伦敦大学校外学位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在 与地方经济的互动中找准了立足地方、服务全国的办学方向。 意义:开创了英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不仅使受教育对象扩大了, 受教育者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中产阶级甚至工人阶级的子弟得以进入大学, 打破了上层社会垄断高等教育的局面。它有别于牛津和剑桥的办学方向和培 养目标,使高等教育走出了“象牙之塔”,在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 同时,它也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力。
城市学院的兴起
• 从19世纪50年代起,城市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在英格兰北部和威尔士涌现:包 括曼彻斯特(1851年)、南安普顿(1862年)、纽卡斯尔(1871年)、伯 明翰(1880年)、诺丁汉(1881年)、利物浦(1881年)、里丁(1892 年)、埃克斯特(1895年)等地;威尔士自1822年创办了兰佩特学院后, 19世纪下半叶又先后出现了阿伯里斯威斯(1872年)、卡的夫(1833年)、 班戈(1884年)等城市学院。
三是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不仅使政府认识到发展高等科技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大学与工业界也开始建立联系使高等科技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大学拨款委员会的成立与国家介入高等教育发展2019世纪中期以来自大学内外的压力迫使牛津和剑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涉及到行政管理教师聘任课程设置考试规定等
第六章19世纪欧美国的教育
度(Monitorial System)
②创始人:英国国教会牧师 贝尔(A.Bell)和公谊 会教师兰卡斯特(J.Lancaster)所创新 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③导生制评价: 优点:省钱、省师资、扩大受教育范围、有助于儿 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缺陷:教学机械化;只能运用到简单的背诵或书写、 计算教学中;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④影响:在英国盛行近三十年,对欧、美其他国家 也有影响。但由于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而最 终被人们抛弃。
对于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教育改革具有决定性影 响。他积极提倡科学教育,尖锐批判传统的古典教育, 他一生追求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推动科学研究方 法在生活诸多方面的应用,以及普及科学知识,发展和 组织科学教育。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Thomas Henry Huxley
(1825—1895)
总结:
他的教育思想比较集中在《科学与教育》这一论文集 中。在科学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⑴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地理学、植物学、物理学、 化学、人体生物学) ⑵道德伦理、政治和社会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 ⑶历史教育,特别是英国历史教育 关于科学教育的具体实施: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 行: ①要适当选择理论 ②要注重实际教学 ③要训练一些有实际经验的教师 ④要安排充裕的时间
3.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和古典大学的改革
⑴新大学运动”:
背景: 在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全英国,迫切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对高等
教育提出新要求,但牛津和剑桥仍26年,伦敦新学院成立,这是英国第一所具有民主
第九章(上)英国教育、法国教育、德国教育
(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 19世纪末,英国还没有建立起对学校教 育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体制。 • 根据1899年的教育法,英国政府成立教 育委员会,以取代原来的教育署、科学与艺 术部和慈善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和检 查初等、中等和职业教育,分配教育补助金。 这一中央一级教育管理机构的成立,为英国 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制度的统一管理奠定了 基础。 • 但该机构也存在一些问题,即其主要权 利为监督权,行政权利不够。
•
•
• •
•
3、《福斯特法案》 在以上背景下,英国政府在1870年 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 法案》)。它规定: (1)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与监督权; (2)将全国划分为数千个学区,设立 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 (3)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 育;
•
(4)在缺少学校地区设公立学校, 每周学费不得超过9便士,民办学校学 费数额不受限制; • (5)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 离。 • 这是英国第一个关于初等教育的 法案,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强迫初等教 育,它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 形成。
19世纪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先后经历了拿破仑军事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17991815复辟王朝18151830七月王朝18301848第二共和国18481852第二帝国18521870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与第三共和国初期18711898共七个历史时19世纪的法国既确立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又确立了完整的学制各级各类教育事业都获得了发展
• •
(五)高等教育的发展 19世纪英国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主 要体现在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上。 • 1、新大学运动——城市学院的兴起 • 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成立,揭开了新大学 运动的序幕。学院不进行宗教教学,重视 自然科学学科,与传统大学截然不同。 • 1829年,国教派成立英王学院 。1836 年,两院合并为伦敦大学。1851年,约有 六十所医学院和二十九所普通学院附属于 该大学,学位向所有附属和不附属于它的 学院开放。
第七章 17-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
三、教育管理体制
• 3、双轨制:家庭教育-预备学校-中等学 校-大学;初等学校、高等小学-职业学 校或师范学校;
• 1862年《莫雷尔法案》:联邦政府按照各州 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 准向各州拨赠土地,赠地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 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开创了高等教育为工农 业生产服务的方向。 • 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美国研究型大 学的典范;
复习思考题
• 公学、帝国大学、大学区制、赠地学院 (莫雷尔法案)、费里教育法 • 美国公立学校运动及其内容?
(二)公立学校运动
• 贺拉斯· 曼(Horace Mann,1796— 1859年)——“公立学校之父”
• 1.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 • 2.颁布义务教育法,实施强迫入学、免 费教育制度; • 3.开办师范学校,培养和选拔教师; • 4.建立以州为主的教育领导体制;
三、南北战争(1861-65) 后到19世纪末的美国教育
二、法国大革命的教育改 革主张
• 1、三大教育改革方案:塔列兰计划(1791年9
月)、康多塞计划(1792年)、雷佩尔提计划、拉瓦 锡计划(1793年); • 2、改革内容: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实行普及教育, 国家保障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在教育内容 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 • 3、1794年创办公共工程中心学校(巴黎理工学校), 培养专门技术人才;1795年建立巴黎示范学校;
二、独立到南北战争前的 美国教育
• (二)公立学校运动
外国教育史06-第三节英国近代教育(下)PPT_24
•
实施国民教育的呼声
•
文学家狄更斯——公立义务教育
•
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国家资助教育
•
国会议员怀特·布雷特——提出《教区学校议案》
国家干预教育的起点
• 1833—财政部长阿尔索普
• (Lord Althop,1782-1845)
• “教育补助金法案”的主要内容:
• (1)每年从国库中拨出2万英镑发展初等教育
•
教师→导生→其他学生
•
导 生:年龄较长、接受能力较强
•
导生制学校——采用导生制的学校
十 九 世 纪 英 国 的 导 生 制 学 校
19世纪英国的导生制学校
导生制的优点:
•
教育成本低;
•
缓解师资短缺的问题;
•
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
•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
导生制学校→英国→欧美其他国家
导生制的缺点:
• •
Lord Rayleigh (Physics, 1904) Sir J.J. Thomson (Physics, 1906) Lord Rutherford (Chemistry, 1908) Sir Lawrence Bragg (Physics, 1915) Charles Barkla (Physics, 1917) Francis Aston (Chemistry, 1922) C.T.R. Wilson (Physics, 1927) Arthur Compton (Physics, 1927) Sir Owen Richardson (Physics, 1928) Sir James Chadwick (Physics, 1935) Sir George Thomson (Physics, 1937) Sir Edward Appleton (Physics, 1947) Lord Blackett (Physics, 1948) Sir John Cockcroft (Physics, 1951) Ernest Walton (Physics, 1951) Francis Crick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2) James Watso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2) Max Perutz (Chemistry, 1962) Sir John Kendrew (Chemistry, 1962) Dorothy Hodgkin (Chemistry, 1964) Brian Josephson (Physics, 1973) Sir Martin Ryle (Physics, 1974) Antony Hewish (Physics, 1974) Sir Nevill Mott (Physics, 1977) Philip Anderson (Physics, 1977) Pjotr Kapitsa (Physics, 1978) Allan Cormack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79) Sir Aaron Klug (Chemistry, 1982) Norman Ramsey (Physics, 1989)
19世纪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
19世纪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布日期:2009/10/8 17:32:00 来源:作者:点击:90719世纪,英、法、德、俄、美、日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
这一时期,这些国家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要求的政治家、教育家,他们对教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教育发展的进程是各有特点的。
第一节英国教育19世纪,英国的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社会背景,如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工商业界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统治阶级考虑劳动者子女的教育-19世纪,英、法、德、俄、美、日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
这一时期,这些国家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要求的政治家、教育家,他们对教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当然,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教育发展的进程是各有特点的。
第一节英国教育19世纪,英国的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社会背景,如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完成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工商业界出现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统治阶级考虑劳动者子女的教育权;新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等。
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推进了教育的变革。
一、公学改革(一)19世纪初的公学改革公学是英国教育中颇具特色的部分。
准备进公学的学生一般在8岁左右进寄宿预备学校。
13岁左右进公学。
当时预备学校和公学存在着一种“费格”制度,即低年级学生受高年级学生差使,•为高年级学生服务。
通过一年年磨炼,低年级学生逐渐登上级长、舍长或竞赛队长的地位,开始享有服饰、胸章等方面的特权,并可差使低年级学生为自己跑腿服务。
学生忍辱负重,养成坚韧、自信、冷静、可靠的性格特征,成为“公学人”(PublicSchoolMan)。
公学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外国教育史》第七章___近代世界各国教育_ppt
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 )学校的推广
英国国教会的牧师贝尔(Dr Andrew Bell)和公谊会 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创立的一种教 学组织形式。
导生制
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是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由英国的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创办的一所学校里较早采 用。它主要是由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 成绩较好的人充任导生,以后,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 检查和考试。在这些导生的帮助下,一位教师在一个教室 里往往能够教几百名学生。 。 采用这种制度的学校被称为导生制学校。 这种制度能够节省开支、能很好地弥补经费和师资不足, 扩大教育规模,也满足了对平民及儿童的初级教育的要求, 同时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一度非常盛行。 但由于导生的水平有限,因此教学质量比较低。
19世纪末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城市学院的出现
19世纪后期由地方城市创办的,为地方工商业发展培养专 门技术型的人才 没有取得与传统大学或者伦敦大学同等的学位授予权,大 多数学院只能发放职业资格证书
伦敦大学的变革
进一步加强了与地方工商业发展的联系,成为推动英国工 商业发展的重要机构之一
(1)早期教育。
(2)要求合理。 (3)反复练习。
(4)榜样示范。
(5)奖惩合宜。
7、论智育
一是实用型的知识
二是修养型的知识 三是娱乐型的技能技巧
(二)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1、论教育目的
为完满生活作准备
2、论课程
3、论教学原则和方法
知识价值论和生活准备说的论证
第四讲英国初等教育发展
• 英国国教1699年成立基督教知识促进会, 1701年成立海外福音传播会,这两个组织 在开办初等学校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 国教开办的初等学校数量远远多于其他教 派开办的初等学校。
初等教育的宗教性
• 办学目的:宣传国教的宗教教义。 • 教育内容:英文版《圣经》为主,《帖角书》、 《教义初步》、《赞美诗》、《旧约全书》,17 世纪后期,算数课程才出现,《新英格兰识字课 本》,直至18、19世纪,被《拼写书》取代。
• 1902年,巴尔福尔教育法出台。标志着英国形成 了以地方教育机构为主体的包括国会、教育署和 地方教育局在内的,以地方分权为主,又有中央 权力的国民教育领导体制。 • 1918年,费舍教育法颁布。 • 1926年,哈多爵士为主席的咨询委员会发表《青 年教育》报告,将11岁以下儿童的教育称为“初 等教育”,11岁以上儿童的教育称为“中等教 育”。《青年教育》报告的发表,标志着作为教 育的一个阶段的“初等教育”概念正式得到确立。
近代英国在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上的 缓慢与保守
• (一)19世纪中叶英国初等教育的状况 • 产业工人要求普及的、免费的、世俗的初 等教育;上层人士拒绝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 这一时期英国的初等教育在欧洲是最落后 的。
• (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开始 • 1870—1902年,英国的初等教育转变为免 费的和义务的。原因有: • 政治因素。 • 经济因素。 • 社会、人口因素。 • 教育因素。 • 军事因素。
(二)星期日学校运动
• • • • 1、星期日学校产生的背景 英国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贫穷阶层的扩大。 2、星期日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18世纪末,英国宗教慈善家在星期日为平 民子女开设的初等学校。 • 星期日学校在英国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 社会良好风气的一种工具。
第十一章 19世纪英国教育发展
斯宾塞的课程论体系,以近代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为重点,代表了近代课程改 革的方向。
47
五、论教学原则和方法
第一,重视儿童心智发展规律,提倡 教学要适应儿童的认识能力。 第二,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鼓励自我教育。 第三,强调学习兴趣。
33
1890~1891年,牛剑、伦敦大学开设457门课程 ,其中:
﹡ 191门关于自然科学 ﹡ 159门关于历史、政治、经济 ﹡ 104门关于文学艺术、建筑学 ﹡ 3门关于哲学 各门课程的上课时间都很短,一般6~12讲,有 考试,授予证书,最优秀的学生的作业常常不 比优等生学位毕业论文逊色。
34
27
伦敦学院与皇家学院虽然是竞争对手, 但有许多共同之处: ➢ 都比牛剑招生范围广; ➢ 毕业生也从事种类更多的职业; ➢ 开设课程范围较宽,且注重实用科目。
28
1836年,伦敦大学(大学学院和英王学院 合并而成),新型大学的开端。 伦敦大学的各科教学工作都在原来的学院 进行,伦敦大学仅是学位授予机构,即使 不在该大学学习的校外人士参加考试及格 者,同样可以授予学位。伦敦大学逐渐成 为以主持学位考试、颁发学位证书为主要 任务的高等教育机构。
4
兰-贝制的发展
1810年,英格兰有95所兰-贝制学校 法国到1828年有600所导生制学校 1809年被介绍到美国 1840年以后,逐渐失去以往声望。
5
导生制学校 及其教学
6
兰贝制上课
7
导生制评价
优点: 省钱、省师资、扩大受教育范围、有助于儿童自 我管理能力培养; 缺陷: 教学机械化;只能运用到简单的背诵或书写、计 算教学中;导生容易滋生骄傲、专制等不良品性 及权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