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审美情趣”课题
创设审美氛围 享受审美乐趣
创设审美氛围享受审美乐趣语文与美育有着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关系。
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的贯彻也需要语文教学。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假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
只有在愉悦的审美氛围中,才能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敞开心扉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激发培养学生创造美的冲动、塑造出美的灵魂、陶冶出美的情操,培养出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努力营造愉悦的审美氛围,以彰显审美教育特点,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情趣盎然的审美过程中,舒展审美想象、诱发审美体验,体会作者审美情感。
让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享受美、创造美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体验的过程。
一、饱蘸激情,激发审美情感激情,是语文的底色。
课堂上,教师极富感情地朗读,忘情投入地述说,醉心入情地讲解,定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激起学生学习文本的内驱力、原动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正因为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们的接受热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如吃如醉、物我两忘的教学气氛,放射出的火光与热才会传递给学生,从而产生巨大的美感力量,才会呈现勃勃生机、迸射出生命活力的课堂。
如,在教学《乡愁》一课时,在背景音乐《故乡的云》的衬托下,我开始了充满激情的述说: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两岸的亲情,却锁不住离乡游子心中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或许是一句乡音、一枚邮票、一张船票都能串成优美的诗情。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正是一曲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谱写了一曲中华儿女拳拳的爱国之心、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身栖孤岛的游子的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师饱含真挚、难以抑制心中激越情感的述说深深地感染了学生,自然地触动了他们心灵深处那根“思乡”之弦,使学生也体会到作者的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并受到心灵的震颤而终生难忘。
引导学生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审美情趣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变得越来越重要。
审美情趣不仅是对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更是一种情感态度和文化修养。
通过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审美情趣。
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艺术作品是审美的重要载体,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价值。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艺术家的背景、风格和创作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通过多角度的欣赏,学生可以提升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和理解水平。
其次,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情感的艺术形式,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演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音乐欣赏活动,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多样性和美感。
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可以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品味。
另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推荐经典文学作品给学生,并组织相关的读书活动。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让他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通过阅读和创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此外,要关注学生的环境和生活品味。
学生身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文化影响会对他们的审美情趣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周围的美,如自然景色、建筑艺术等,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与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审美情趣不仅仅是欣赏美的能力,更需要学生具备辨别和评价美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艺评论和作品评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
如何在美术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审美情趣[论文]
如何在美术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已经接近成熟,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他们的求知欲变得更加强烈,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这个时候的学生十分迫切地需要从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
这个阶段也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的成型时期,对于他们今后的人格培养及素质养成起到奠基作用。
美术教学是一门美感很强的艺术课,要求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有较高的情操,这些都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单调的授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他们需要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环境,来增强对美的体验。
因此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美术教学,让学生有兴趣、有激情去面对美术课,在感受美的同时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情操。
一、营造愉悦学习氛围,设置主题引起讨论美术属于艺术类范畴,轻松的环境、愉悦的心态,会让人感到高兴,无形中会增加美感的熏陶,能更主动、更清晰地捕捉到艺术的内在美。
因此欢快、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身心放松,将精力和注意力都投入到对艺术的感知中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过于严肃,可以适当地淡化语气,使用口语,让学生听得懂,避免使用呆板、空洞的语言进行长篇大论,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而没有兴趣去分析教师讲话的意义。
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激活、引发学生对话题的讨论,这也是打开思路、开拓视野、观点碰撞与交流的绝佳契机。
在讲课时我会使用幽默的语言,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或者用小故事、奇闻趣事等背景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为了带动学生的激情,我也会在教案中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探讨。
例如,在欣赏梵高的自画像以及他生前最后一幅画作《麦田上的乌鸦》的时候,我根据画家的生平提出这样的问题:从梵高的自画像中你读出了什么?为什么他的画在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价值连城?在他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麦田上的乌鸦》这幅画作有怎样的创作背景,是否折射出梵高绝望和厌世的心理呢?学生在讨论后回答上述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言审美情趣是指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判断的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提供多元、丰富的艺术体验艺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提供多种艺术形式的学习机会,例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
学生可通过参观美术展览、观赏音乐会、欣赏舞剧和话剧等方式进行艺术体验。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音乐比赛、艺术创作展示等,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不仅需要接触和欣赏艺术作品,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学校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和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赏析、艺术作品解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独特见解。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如绘画、写作、音乐创作等,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美的作品。
三、注重跨学科融合教学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综合多种学科的知识。
学校可以将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更全面的审美教育。
例如,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去解读和欣赏作品;在学习美术作品时,可以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科之间的联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至关重要。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舒适的教室、齐全的艺术设施和资源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计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在校园中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播放音乐、举办艺术活动等。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建立艺术小组或社团,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机会。
五、注重培养美的修养审美情趣的培养离不开对美的修养。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品味,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可以通过学习经典的艺术作品、欣赏优秀的艺术表演、参与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和鉴赏能力。
探究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文章标题:探究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一、前言美,是人类最早的追求和探索对象之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也不尽相同。
从古希腊的“形式美”到西方现代艺术的“概念美”,人们对美的追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内在的情感体验。
艺术美和形式美作为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们对美追求的重要路径。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能真正领略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内涵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二、课程设计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并不是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完全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理解、感受。
同样是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课程内容中添加对艺术和形式美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艺术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技能所代表的美学意义;二是安排对艺术和形式美的主题学习,包括对于不同主题的艺术品的观赏研究、感性体验和思考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对艺术和形式美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交互合作中展开对于艺术和形式美的探究和思考。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艺术品的剖析和解读,从艺术品所代表的主题、情感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艺术品的互动体验和反馈,包括对声音、光影和空间等因素的感知和处理。
四、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必要手段。
在学习评价中,我们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感受体验和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估。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作品展示和演示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这样可以有效地考察学生在艺术和形式美方面的认知、感受和表现能力。
五、结语艺术美和形式美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审美情趣培养活动
学生审美情趣培养活动第一节:引言审美情趣是指个体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其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不少学生对美的认知有限,审美情趣欠缺。
因此,开展学生审美情趣培养活动势在必行。
第二节:音乐欣赏音乐是一种直接触动情感的艺术形式,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音乐欣赏活动,邀请专业音乐家进行专场表演,让学生深入感受不同类型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第三节:美术创作美术创作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良好途径。
学校可以设置美术创作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活动。
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创作的乐趣,还能够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四节:文学阅读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表达方式,展现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影响。
学校可以开展文学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名著、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反复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节: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拓宽学生眼界、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展览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品与文化遗产,培养对艺术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第六节:戏剧观赏戏剧是一种集音乐、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独特价值。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经典戏剧演出,引导学生品味戏剧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第七节:环境美化优美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也需要重视校园环境的美化。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整治活动,通过美化校园,营造出宜人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环境美感的敏感性。
第八节:舞蹈培训舞蹈是一种通过舞姿和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可以开设舞蹈培训班,引导学生学习各类舞蹈,提升他们对舞蹈艺术的欣赏与理解能力。
第九节:电影放映电影是一种集视觉、音响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文化表达方式,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生活之美
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生活之美【摘要】审美是人们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可以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欣赏艺术作品的技巧,打造美丽的生活空间,品味美食的乐趣,以及感受大自然的美,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审美的重要性体现在审美情趣带来的乐趣,让人们更加快乐和满足。
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生活之美,不仅可以提升生活质量,也可以让人们更加具有品位和修养。
通过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可以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美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高审美情趣,享受品味生活之美,将成为人们追求幸福和满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审美重要性,乐趣,培养能力,欣赏技巧,美丽生活空间,品味美食,大自然美,提高审美情趣,享受品味生活之美1. 引言1.1 了解审美的重要性审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高级的人类精神活动。
了解和培养审美的重要性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味生活至关重要。
审美并非只是简单地欣赏美丽的事物,而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更加敏锐地发现和感受美,在琐碎的生活中找到美的存在,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审美能力可以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人类文化的精髓,从而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最重要的是,审美的培养能够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让我们更加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了解审美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更是为了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品味。
.1.2 审美情趣带来的乐趣审美情趣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当我们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时,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和美好。
审美情趣带来的乐趣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敏锐地感知世界的美好,还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享受美的存在。
审美情趣带来的乐趣首先体现在欣赏美的过程中。
当我们欣赏一件美丽的艺术作品、一段优美的音乐、一幅迷人的风景或者一道精致的美食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
美育之花绚丽开放—— “营造美氛围激发审美情趣”课题中期报告 建瓯市PPT精品文档32页
3、 研究的措施: ①、为确保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进修学
校美术科负责人黄明老师全程把关,在理论导 向实验模式等方式进行宏观指导。各校分管教 研的副校长具体抓落实,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做 好深入实验班去,力求实验不走样。及时交流 反馈互补,形成系列、构成体系、异步运行、 同步达标,既分工又协作。实验教师承担课题 任务,力求做到有方案、有实验、有反馈、有 评价、有阶段性成果总结。
三、前期的准备
研究对象: ① 学生: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初一至初 二中学生,高一至高三高中生 ② 教材:一年级,人美版、湘版。二 年级至六年级,人美版、福建教育出版 社。初中,人美版。高中,人美版。
课题师资:
我们有一支较强的实验队伍,有一 定的指导能力,队伍素质较高,人员结 构合理,队伍年青化,在文化程度上, 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现多数教师功读本 科学历,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均是市 骨干教师,多人参加各级实验,有很强 实验经验和能力,事业心强,能打硬仗。
当然,并不意味着反对理性,而是作为教育的
一种补偿。因此,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审美情 趣,不仅能使学生装更快乐的学,学得快乐。 为了有效进行审美教育这条新路,其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是不可以估量的。同时通过研究, 能使实验教师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双方面都 能有所收获,并对全市美术教师教学实践也具 有指导意义。总之,这种审美的获得,便拥有 了一种精神财富,他促使人们追求美、创造美、 为美奋斗不息,他们的直觉美、发现美、鉴赏 美的能力和相关技能便会逐步提高,这无疑将 使一个人收益一生,情感生活丰富多彩。所以, 怎样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审美情趣应该被重视 起来。
2、审美教育是美学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审美教育中学生的情感因素也不 可忽视。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美育 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 目的者也。”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 生的审美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与途径
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与途径审美情趣是一个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他们的整体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方法和途径,帮助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1.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艺术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强大工具。
小学生通过接触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学校可以组织观看艺术表演,举办艺术展览和音乐会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亲身参与。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并拓宽他们的审美范围。
2. 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学生,并设立读书角落。
同时,家长也应鼓励孩子多读书,陪伴他们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
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增加他们的审美眼界。
3. 引导观察自然自然界是最美的艺术品之一,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界的美景是培养他们审美情趣的有效方法。
学校可以组织户外考察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在课堂上进行自然科学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美的力量。
4. 提供美学探索的机会学校应该提供给小学生更多的美学探索机会,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组织绘画、摄影、手工艺等活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美。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是一门跨文化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校可以开设音乐课程,让学生学习乐器和唱歌。
同时,在课堂和校园内播放不同种类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通过音乐,小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和情感的表达。
6. 建设美化校园环境一个美化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学校可以进行校园环境美化工程,设计花园和艺术装置等,营造出舒适和美的校园氛围。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美化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到自己对于美的贡献。
总之,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策略
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策略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审美情趣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还对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未来的生活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呢?一、营造美的环境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营造一个充满美感的环境至关重要。
在学校,建筑的设计、校园的布局应注重美观和和谐。
教学楼可以采用富有创意和艺术感的外观设计,校园内可以设置艺术雕塑、文化长廊等,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
教室的布置也应温馨舒适,张贴精美的书画作品,摆放绿色植物,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家庭环境同样不容忽视。
家长可以注重家居的装饰和布置,选择具有艺术价值的装饰品,如绘画、书法作品等。
同时,保持家庭的整洁和有序,也能给孩子带来美的感受。
二、丰富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
音乐课程可以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学习乐器演奏,培养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美术课程则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舞蹈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表现力,让他们感受身体语言的美。
戏剧课程可以让学生参与表演,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经历,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创作,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然后进行分享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引导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是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
经典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诗歌、小说、散文等。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细腻描绘。
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分析和欣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判断力和鉴赏力。
初中美术培养审美情趣范文
初中美术培养审美情趣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培养审美情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开展美术创作活动等,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中。
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美术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例如,在教授色彩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感受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色彩韵味。
通过观察和实践,使学生逐渐具备对美的敏锐感知能力。
三、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形式、技巧等多个角度去分析、理解美术作品。
例如,在教授素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模特儿,理解光线、阴影、线条等基本绘画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
通过分析与思考,使学生对美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创作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感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设计等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审美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五、注重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美术教育应注重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路径。
例如,对于有绘画天赋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学习更高级的绘画技巧;对于对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教授他们相关的设计理论。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1. 引言1.1 美育对学生的重要性美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更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接触艺术作品和参与艺术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美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在当今社会,美术素质已经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只有重视美育,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1.2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的必要性营造良好美育氛围的必要性在提高学生美术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美育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艺术。
良好的美育氛围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美术领域有更好的表现和发展。
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情和动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和学习氛围,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魅力,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良好的美育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细心、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艺术学习和发展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美术教育的乐趣,并在美术领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2. 正文2.1 加强美育教育加强美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美术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表达艺术作品。
为了加强美育教育,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要注重美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美育课程应该涵盖艺术史、艺术理论、绘画技法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艺术,培养其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如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论文
如何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当我们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审美教育时,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这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
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熟,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接受新观念、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充分把握作品中的“美”之处,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料质地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等等。
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重点进行分析欣赏。
只有抓住了不同作品的不同的“美”之处,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新鲜感,并有所感想有所收获,这样的欣赏课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二、欣赏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体验作品的内涵高中生已开始走向独立生活,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求知欲强烈。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体验作品的内涵,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地接受新的观念。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们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地了解,然后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生活,这样就能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思想教育。
三、心灵美的沟通——创设师生愉快和美的交流学习氛围,以加强审美情感教育高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
既然艺术课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轻松让学生体验审美情感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初中美术教学引导审美情趣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引导审美情趣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引导审美情趣审美教育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审美标准,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审美情趣。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吸引学生。
例如,通过讲解美术史、欣赏经典作品、参观美术馆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流派,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一些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摄影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的创造过程。
二、注重审美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从形式、内容、色彩、构图等方面鉴赏作品。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审美原则,如和谐、对比、统一等,使他们在欣赏作品时能够自觉运用这些原则。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思想内涵,帮助他们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最后,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培养他们的审美独立性。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和表现手法。
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关爱、鼓励和支持,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四、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学生审美视野课外活动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拓宽审美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写生、参加美术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
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语文教案
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语文教案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通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语文教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为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他们的整体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表现,能够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并对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明确教案的目标。
通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的目的是:1. 培养学生对语文作品的感知和欣赏能力;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艺术品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可以选择一位著名画家的作品,或者阅读一篇诗歌或散文作品。
2. 文学作品分析选择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美学元素,如意象、比喻、修辞手法等。
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创作诗歌或散文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散文作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例如给予特定的写作主题或提供一些开放式的启发性问题。
4. 文学欣赏分享鼓励学生在班级内部分享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并解释自己的欣赏理由。
通过分享和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学习,从而提高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观看戏剧表演或音乐会组织学生观看一场戏剧表演或音乐会,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
观后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第四部分:评价和反馈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如何评价学生在激发审美情趣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成果。
激发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趣
激发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对美的敏锐感知和欣赏能力,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下面我将从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激发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趣。
课堂设计是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材料,如古代诗词、文言小说等,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味美。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起着重要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可以通过一些感官训练活动来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如观察、品味等。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开展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审美情趣。
学生评价是衡量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也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审美相关的评价指标,如作文评分中的文采得分项,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解读能力的评估等。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会更加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主动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激发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趣是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真正具有审美情趣的人,享受到文学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研究内容的重难点: ①、 如何积极利用美术课堂中的美感
效应; ②、 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③、 如何构建开放的美术课堂; ④、 如何开展综合性美术实践活动。
2、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设计、论证、探索,采用集体攻关,
力求课题来自实践,又着力在实践中寻求突破, 既重视理论的指导性,又不忘实践的可行性、 针对性。研究方法上采用“不同时期,不同方 法”,主要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法、调查法、 实验假设法、比较教育法。
②、实验班以点带面,全程推进,全面推开。 在时间上我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课课渗 透审美教育。
③、实验教师做到“六个一”不忘记:①确 立一个研究课题②每周读一篇课改前沿文章③ 每课一个课后小记④每期一份实验案例反思⑤ 每期一份实验课题的教学设计⑥每期一份参与 课改的小结。
④、开展综合性美术实践活动。比如:开展 画展、画赛等。
当然,并不意味着反对理性,而是作为教育的
一种补偿。因此,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审美情 趣,不仅能使学生装更快乐的学,学得快乐。 为了有效进行审美教育这条新路,其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是不可以估量的。同时通过研究, 能使实验教师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双方面都 能有所收获,并对全市美术教师教学实践也具 有指导意义。总之,这种审美的获得,便拥有 了一种精神财富,他促使人们追求美、创造美、 为美奋斗不息,他们的直觉美、发现美、鉴赏 美的能力和相关技能便会逐步提高,这无疑将 使一个人收益一生,情感生活丰富多彩。所以, 怎样营造美的氛围,激发审美情趣应该被重视 起来。
美育之花绚丽开放
—— “营造美的氛围 激发审美情 趣”
一、课题的理论依据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 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 在提高与完善人的 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如何“营 造美的氛围,激发审美情趣”是摆在我 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但是,相当一部分社会人士,甚至是美术教师,
在重视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美术专业 知识和技能,并以此来衡量目标的达成程度, 以此来衡量学生成绩的好坏,结果使得一部分 学生对此丧失信心,失去兴趣,老师辛苦教了, 学生却无心听,美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 的阻碍。在几年的美术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 审美快乐的获得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达成 同样重要。审美心理学指出:审美是由高级感 官的感受(这里指视觉)一直贯穿到心理结构 的各个不同层次(如情感、想象、理解),使 整个意识活跃起来,多种因素发生自由的相互 作用,产生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 乐体验,
资料配置:
资料准备较为齐全,现有十几年实验校实
验材料的积累和经验总结,海外全国各级参赛 作品获奖资料,及小班化教学实验班(艺术 班)。同时,在能挤出有限经费加大投入,软 件也逐步向1:1配置,其中,建立了音频双向 教学系统、局域网,并通过建立了卫星网与信 息技术高速公路,建有现代化多媒画板、写生台、写生 椅等)及市文化馆、孔庙博物馆的开放式支持 (提供学生作品展出及社会各价的作品展出), 为实验提供平台。
二、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最初是我市的立项课题,以实 验小学为课题中心组,在该课题中如何 使学生在美术教育中获得审美快乐?我 们把这一问题放在一个高度上予以思考。 然而该课题更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支 持,只有在培育学生审美的积极情感上 作突破,有创新,落到实处,才有可能 创建真正的“高品位”审美,才能真正 引导,帮助学生在和谐、友善、互助、 协作、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在此基础上 申报南平市级课题,04年5月12日获立项。
这种快乐,既有对形式的赞美和对情感意味的
共鸣,又有洞察各种含蓄地展示出来的“真理” 时的欣慰,还有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压抑情趣的 净化和消除,不同的感受奇妙地混合在一起, 构成一种极其丰富和生动的愉悦体验。 这种愉
悦的体验,直接与审美的欲望成正比,只要观 赏者能记住这种对象的美和他自己在观赏这种 美时的愉快,这种欲望便会一直保留,直到他 再次经历到同样的经验,就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了。早在20世纪70年代,斯岛特教授强调:审 美教育全面培养感性及弥补文明进程造成感性 亏空的作用,所以她提出“用所有的感官来学 习”。
四、课题的实施阶段
1、科研手段主要从两方面在着手: (一)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在
实验班率先实施与学科整合。
(二)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研究,努力做到
内容上开放,对象上开放,教育者的开放。拓 宽教育对象,使审美渗透到各科的教学过程, 并采取以下科学化的研究方法,使之具体化: ①个案研究法;②调查法;③实验假设法;④ 比较教育法。课题组由进修学校美术科负责人 黄明老师全程把关,在理论导向、实验模式等 方面进行宏观指导,(课题组副组长)具体抓 落实,领导小组成员负责蹲点指导,参与实验 全过程,既分工又协作,实验教师承担课题任 务,做到有方案、有实验、有反馈、有评价、 有理论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能力,有 条件保证实验成功。
三、前期的准备
研究对象: ① 学生:一至六年级小学生,初一至初 二中学生,高一至高三高中生 ② 教材:一年级,人美版、湘版。二 年级至六年级,人美版、福建教育出版 社。初中,人美版。高中,人美版。
课题师资:
我们有一支较强的实验队伍,有一 定的指导能力,队伍素质较高,人员结 构合理,队伍年青化,在文化程度上, 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现多数教师功读本 科学历,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均是市 骨干教师,多人参加各级实验,有很强 实验经验和能力,事业心强,能打硬仗。
3、 研究的措施: ①、为确保实验的正常运行,课题组进修学
校美术科负责人黄明老师全程把关,在理论导 向实验模式等方式进行宏观指导。各校分管教 研的副校长具体抓落实,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做 好深入实验班去,力求实验不走样。及时交流 反馈互补,形成系列、构成体系、异步运行、 同步达标,既分工又协作。实验教师承担课题 任务,力求做到有方案、有实验、有反馈、有 评价、有阶段性成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