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走道设计
避难走道设计要求
避难走道设计要求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避难走道设计要求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避难走道像啥?就好比是在危险来临时的一条救命通道啊!它得可靠,得让人心里踏实。
咱先说说这宽度吧,可不能太窄了呀!你想想,要是大家都着急逃生的时候,窄得跟羊肠小道似的,那不得挤成一团啊!那还怎么快速撤离呀,不就成了肠梗阻啦!所以啊,这宽度一定要够,得能让大家顺顺利利地通过,别到时候因为这个出岔子。
还有这地面,得平平整整的呀!可不能坑坑洼洼的,万一有人着急跑,被绊一跤,那多耽误事儿啊!这就好像你走路的时候,路上全是石头子儿,能好受吗?照明也很重要啊!黑灯瞎火的可不行,得让人看得清楚路。
这就跟晚上走路得有路灯一个道理,不然摸着黑走,不就容易出危险嘛。
那灯啊,得亮亮堂堂的,让大家心里有底。
指示标志呢,那可得显眼!不能模模糊糊让人看不清。
你说要是找半天都找不到指示,那不就跟无头苍蝇似的乱转啦?那还怎么避难呀!这指示标志就像是黑夜里的灯塔,给人指引方向呢。
防火性能也不能差呀!这要是一点就着,那还叫啥避难走道啊,不成了火道啦?得能经得住火烧,给大家争取足够的时间逃生。
再说说通风,要是里面闷得要死,那大家不都得憋坏啦?得让空气能流通起来,这样大家在里面也能舒服点,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对危险呀。
咱设计这避难走道可不能马虎,这可是关乎人命的大事儿呀!要是设计得不好,到时候真出事儿了,那后悔都来不及了。
咱得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把它当成是给自己家人设计的一样。
大家想想,如果是自己的亲人要从这里逃生,你是不是得用心去做好每一点呀?总之,避难走道设计绝对不是小事一桩,这是要为生命负责的呀!咱可得认真对待,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敷衍。
让我们一起把这避难走道设计好,给大家一个安全可靠的逃生通道,让大家在危险来临时都能平安无事!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吗?。
安全疏散通道的规划和设计
安全疏散通道的规划和设计在现代社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疏散通道作为安全保障的重要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保障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通道的规划和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一、对疏散通道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不会去考虑疏散通道的问题,但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的疏散通道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
例如,当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需要有一个有效的疏散通道来逃生。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安全的疏散通道必须要被充分考虑,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疏散通道的规划与设计1.合理的布局在建筑中,疏散通道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场合进行规划。
例如在宾馆、酒店、公寓等建筑中,需要规划单独的疏散通道,使人们在紧急时刻可以快速逃生。
而在剧院、体育馆等场馆,需要保证观众在疏散时不会发生拥挤,需要合理的观众分流和疏散通道规划。
2.适当的容量疏散通道的容量也需要充分考虑,必须保证足够的容量来满足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需求。
容量不足可能会导致拥挤,从而影响逃生效率并增加人员伤亡。
3.合理的设计疏散通道的设计必须要考虑人的自然行为和心理反应,需要利用人们的惯性和直觉,制定具有逃生效果的设计。
适当的灯光和标志,可以使人们更容易找到疏散通道;设计人行道道路宽度和步长,可以有效排除拥挤和流动迅速等问题。
三、疏散通道的注意事项1.保证通畅性疏散通道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通畅,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逃生。
因此,在设计疏散通道时,通畅性必须要被充分考虑,并协调与其他设施的布置,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逃生条件。
2.具有隔烟功能在火灾等紧急场合中,烟雾会占据整个室内空间,并对人们造成极大威胁。
因此,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必须具有隔烟功能,通过空气清新装置和排烟装置等措施,将烟雾排出室外,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逃生通道。
3.防盗和防水为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性,设计中应该考虑加强防盗和防水措施,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因为人们逃生而导致财产损失或其他安全问题的发生。
消防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消防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消防疏散走道和避难走道是建筑物内部的两种安全通道,虽然
它们都是保护人们安全的通道,但它们在安全功能、使用范围、设
备设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
一、消防疏散走道
1.安全功能
消防疏散走道是指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人员提供快速、安全地逃生通道。
该通道在火灾等突发事件时会被人员密集使用,
因此需要具备稳定、安全、可靠的安全功能。
2.使用范围
消防疏散走道的使用范围通常被限定为建筑物内部,主要用于
火灾等灾难性事件发生时人员紧急逃生和救援工作的通道。
3.设备设施
消防疏散走道需要满足一定的设备设施要求,如全长要求可被
灭火器喷水覆盖,走道平直无障碍,楼梯与墙面有一定距离等,以
确保在火灾等情况下,人员可以顺利、迅速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二、避难走道
1.安全功能
避难走道是指在地震、台风等突发自然灾害发生时,为人员提
供保护、寻求避难场所的通道。
该通道在突发自然灾害时发挥作用,需要具备稳定、安全、可靠的安全功能。
1。
消防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消防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是在建筑物或场所中用于人员疏散和安全撤离的重要部分。
它们在火灾、地震、气体泄漏等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提供人员快速逃生和安全避难的通道。
消防疏散走道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设置的用于疏散人员的通道。
它们通常是室内的通道,贯穿整个建筑,连接各个楼层和各个区域。
消防疏散走道的设计应考虑到人员密度、流量和疏散时间等因素,确保人员能够迅速、顺畅地离开危险区域。
首先,消防疏散走道的宽度需要足够宽敞,以容纳大量的人员流动。
根据相关规范,建筑物内部的主要消防疏散走道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2米,而主干线走道应不小于1.8米。
这样的宽度能够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减少人员拥挤和堵塞的风险。
其次,消防疏散走道的设计应避免设置过多的门槛、斜坡、台阶等障碍物,以方便人员的行走和疏散。
走道的地面材料应选择防滑性能好的材料,以防止人员在疏散过程中滑倒和摔倒。
此外,消防疏散走道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和指示,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疏散通道。
这些标志可以是明亮的颜色、标语、箭头等,能够引导人员正确地找到离开危险区域的方向。
消防疏散走道的通风和照明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通风系统应能够保证空气的流通,以减少烟雾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照明系统应稳定可靠,确保在断电或火灾等情况下仍然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
除了消防疏散走道,避难走道也同样重要。
避难走道是指在建筑物外部或其他安全区域设置的用于人员避难的通道。
当建筑物内部无法安全撤离或疏散时,人员可以通过避难走道前往安全的区域等待救援。
避难走道的设计应考虑到容量、防护措施和便捷性等因素。
它们通常应足够大,能够容纳大量的人员,并且应设有遮阳和避雨设施,以保护人员免受天气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避难走道还应设有紧急电话、急救箱、灭火器等设备,以提供紧急救援和自救的工具。
总之,消防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是建筑物或场所中确保人员安全的重要通道。
它们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考虑到人员疏散和避难的需要,提供宽敞、无障碍、明显标志的通道,并保证通风、照明和其他安全设施的功能。
消防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标准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消防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标准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消防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标准版)疏散走道贯穿整个安全疏散体系,是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因素。
其设计应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避免布置成“S”形、“U”形或袋形。
一、疏散走道(一)基本概念疏散走道是指发生火灾时,建筑内人员从火灾现场逃往安全场所的通道。
疏散走道的设置应保证逃离火场的人员进入走道后,能顺利地继续通行至楼梯间,到达安全地带。
(二)疏散走道设置基本要求疏散走道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走道应简捷,并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诱导灯。
2.在1.8m高度内不宜设置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3.尽量避免设置袋形走道。
4.疏散走道的宽度应符合表2-6-8的要求。
办公建筑的走道最小净宽应满足表2-6-16的要求。
5.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
表2-6-16办公建筑的走道最小净宽走道长度走道净宽单面布房双面布房≤401.301.50﹥401.501.80二、避难走道(一)基本概念设置防烟设施且两侧采用防火墙分隔,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二)避难走道设置要求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2.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3.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4.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6.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避难走道的设置
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难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两侧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h。
2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小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
3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安全出口距离不应大于60m;
4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5避难走道内部的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为A级;
6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7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消防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消防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在建筑物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保障人们在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时能够安全疏散和避难的通道。
本文将从定义、设计原则、功能等方面对消防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定义1. 消防疏散走道:是指建筑物内设置的具备安全通行条件,供人们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疏散使用的通道。
消防疏散走道通常设置在室内,连接各个楼层和房间,方便人们迅速离开火灾现场,减少人员伤亡。
2. 避难走道:是指建筑物内设置的供人们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临时避难使用的通道。
避难走道通常设置在室外,可以是建筑物周围的道路或楼梯间,提供人们暂时避难的场所,等待救援或火灾扑灭。
二、设计原则1. 合理布局:消防疏散走道和避难走道的位置和布局应该符合建筑设计规定,并依据建筑物的结构、面积和人员密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2. 安全通畅:消防疏散走道和避难走道应保持通畅,不得设置障碍物或存放物品,以确保人员能够迅速、顺利地疏散和避难。
3. 宽敞明亮:消防疏散走道和避难走道应该足够宽敞,以容纳大量人员同时疏散或避难。
此外,为了提供良好的疏散效果,走道应保持明亮,方便人员辨认方向和避开障碍物。
4. 安全出口:消防疏散走道应有明显的标识,指示人们朝着安全出口疏散。
避难走道也应有明显的标识,指示人们朝着避难点或安全地带。
标识应有光源照明,以便在火灾发生时依然可见。
5. 防火防烟:消防疏散走道和避难走道应具备良好的防火和防烟功能,以确保人员在火灾现场的安全。
墙壁、地面和门窗应选择耐火材料,并经过防火处理,走道的通风设备应具备正常工作和补给空气的能力。
三、功能1. 人员疏散:消防疏散走道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员疏散的通道,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从火灾现场撤离。
走道的门窗应能够从内部和外部打开,并且设计合理,以便在疏散时不会发生人员拥堵。
2. 逃生指引:消防疏散走道上应设置明显的逃生指引标识,包括疏散标识、疏散指示标识、疏散证明标识等,以指引人员朝着安全出口疏散。
避难走道的设置要求
避难走道的 设置要求
定义:采用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 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分隔
墙:≥3.00h防火隔墙 楼板:≥1.50h不燃楼板
直通地面 的出口
数量 位置
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时,可只设1个 1、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连 2、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其他情况至少设2个
应设置在不同方向
入口
进入路径
防火分区-FM甲-防烟前室-FM乙-避难走道
前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出口的距离≤60m
宽度
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装修
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消防设施
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消防工程师火灾逃生通道设计
消防工程师火灾逃生通道设计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事故,为了确保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而安全地逃生,消防工程师需要设计合理有效的火灾逃生通道。
本文将探讨消防工程师在火灾逃生通道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人员密度与通道宽度的匹配火灾逃生通道的设计需要根据可能的人员密度确定通道的宽度。
根据国际消防安全法规,每个人的逃生通道宽度至少应为90厘米。
然而,在高密度场所,如剧院或大型活动场所,可能需要更宽的通道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撤离。
因此,消防工程师需要根据场所特点和人员可能的分布情况,合理确定逃生通道的宽度。
二、通道长度与分段式设计逃生通道的长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通道过长可能导致人员逃生时间过长,造成拥堵和混乱。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消防工程师可以考虑将长逃生通道分段设计,每个段落之间设置安全出口,以便人员在需要时能够选择就近的出口逃生。
三、通道材料与防火性能逃生通道的材料选择对于火灾安全至关重要。
消防工程师应选择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材料来建造逃生通道。
如,防火板材、耐火墙等。
这些材料可以有效地延缓火势蔓延,为逃生提供更多的时间窗口。
四、明示标识和紧急照明系统在火灾发生时,烟雾和紧张可能导致人们迷失方向。
为了帮助人们快速找到逃生通道,消防工程师应当设置醒目的明示标识。
标识可以采用明亮的颜色,并配有明确的箭头指示逃生方向。
此外,消防工程师还应考虑在通道内设置紧急照明系统,在电力中断时能提供足够的照明,确保人们能够看清逃生路线。
五、自动灭火系统与排烟设施火灾发生时,自动灭火系统和排烟设施是保障逃生通道安全的重要设备。
消防工程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排烟设备,确保火势得到控制,并保持通道内的空气清新。
六、应急通信设备在火灾发生时,及时的应急通信可以提高逃生效率。
消防工程师可以设置应急通信设备,如火灾警报器、对讲机等。
这些设备可以用于通知人们火灾发生的位置和逃生指示,以便人员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
避难走道和避难层(间)等避难设施的设置要求
一:GB50016-2014 2.1.13避难层(间)二:GB50016-2014 2.1.17避难走道 exit passageway 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1,“室内安全区域”包括符合规范规定的避难层、避难走道等。
尽管本规范将避难走道视为室内安全区,但其安全性能仍有别于室外地面,因此设计的安全出口要直接通向室外,尽量避免通过避难走道再疏散到室外地面。
2,避难设施主要包括避难走道、避难间或避难层等。
3,救援窗口的设置既要结合楼层走道在外墙上的开口、还要结合避难层、避难间以及救援场地,在外墙上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设置。
三:GB50016-2014 5.3.5 (强)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楼板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m2的区域。
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采用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避难走道应符合本规范第6.4.14条的规定。
四:GB50016-2014 5.5.23(强)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3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
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
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走道设置要求口诀
避难走道设置要求口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避难工作投入全民;
重在实践,细心呵护,防范灾害用心把握。
一、避难走道设置要求:
①通道宽度不少于1.2米,高度不少于2.0米,不能设置门槛。
②通道两侧应设有指示标志,退出指示标志应清晰明确。
③避难走道口应设置防火门,门应平时打开,有人经过后能自动关闭。
④通道内应设有应急照明设备。
⑤通道内不应堆放障碍物及易燃物品。
二、避难走道使用要求:
①使用避难走道时应保持头部低,膝部弯曲,半蹲或爬行。
②不能在避难走道内停留或占据通道口。
③避难走道需保持畅通,不得封堵或堆放杂物。
三、避难走道针对不同场所设置的要求:
①住宅区避难走道要求:通畅明亮、便于疏散、容易寻找。
②大型市政建筑避难走道要求:通道宽度要较大,设置防护措施,防
止火灾蔓延。
③公共场所避难走道要求:需做好应急疏散预案,通道宽度适中,防
止人员拥挤。
四、避难走道的建议:
①选择尽量短的避难走道。
②尽量避免在避难走道内设置房间、卫生间等。
③为方便使用,适当提高避难走道的顶棚高度。
总结:避难走道的设置和使用要求对于防灾减灾非常重要,需要每个人都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口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掌握避难走道的要求,为防灾减灾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筑物安全逃生通道规划设计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引言 • 安全逃生通道设计原则 • 安全逃生通道布局 • 安全逃生通道的维护和管理 • 安全逃生通道的改进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物数量 不断增加,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安全逃生通道作为建筑物安全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对于保障人员 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报警系统
监控系统应与报警系统联 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通知 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录像存储
监控系统应具备录像存储 功能,以便后续对事件进 行追溯和调查。
04
安全逃生通道的维护和管理
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检查安全逃生通道的设施设备,确保其完好 有效。
定期清理逃生通道内的杂物,保持畅通无阻。
逃生通道照明
总结词
逃生通道应具备良好的照明,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清晰辨识通道内的指示和障碍物。
详细描述
逃生通道的照明设施应保持完好无损,照明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自然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应设置人工照明 设施,如应急照明灯或疏散指示灯。同时,照明设施的电源应保持可靠,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正常工作。
逃生通道的防烟排烟设计
逃生通道的宽度应不小于1.1米,并应满足双向疏散的要求。对于一些特殊场所 ,如商场、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逃生通道的宽度应适当增加,并保持通道内 畅通无阻。
逃生通道标识
总结词
逃生通道标识应清晰、醒目,指示明确,方便人员快速识别。
详细描述
逃生通道标识的颜色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通常采用绿色或蓝色。标识应设置在 通道入口处、转弯处和出口处,以便人员能够迅速找到逃生方向。同时,标识应 保持完好无损,及时修复损坏或脱落的标识。
建筑物消防系统设计中的避难通道布置
建筑物消防系统设计中的避难通道布置建筑物的消防系统设计是确保在火灾等突发情况下,人们的安全得到最大保障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避难通道的布置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为被困的人员提供安全逃生的通道,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从避难通道的选择、位置、规划与设计等角度,探讨建筑物消防系统设计中避难通道布置的相关问题。
首先,避难通道的选择应当依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合理规划。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大厦和工厂等,其消防系统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选取避难通道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人数、计划疏散时间和火灾风险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
例如,高层住宅楼应该设置多个避难层,以便居民在火灾发生时能有足够的时间逃离火场。
商业大厦则应该设置宽敞明亮的避难楼梯,以满足大量人员的迅速疏散需求。
而工厂的避难通道则需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危险品和特殊通道的布置。
其次,避难通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的主入口或常用出口。
这样设计有助于在火灾时迅速找到避难通道,并提高人员的疏散效率。
此外,避难通道的位置也应妥善考虑建筑物内部的布局。
例如,在商业购物中心中,避难通道应位于中心位置,以便人们能够轻松找到并迅速疏散。
在工厂或办公楼中,应将避难通道与主要工作区域尽可能靠近,便于员工逃生。
第三,避难通道的规划与设计需要考虑消防设施的配套设备和通风系统。
在避难通道中设置灭火器和应急照明等消防设施,可以在火灾发生时提供有效的自救逃生手段。
同时,通风系统的合理规划能够确保避难通道内的空气流通,减少烟雾对人员逃生的影响。
此外,在设计避难通道时还应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以提供安全便捷的逃生通道。
最后,避难通道的安全出口应具备易于识别和操作的特点。
在设计避难通道的门时,应选择易于打开且能够自动关闭的门禁系统。
避难通道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牌和疏散指示标志,以引导人们正确找到逃生通道并规范疏散行动。
在避难通道内部,应配备紧急电话或呼叫设施,以便人们在逃生过程中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建筑物安全逃生通道设计与建造
建筑物安全逃生通道设计与建造作为现代城市中人口密集的建筑物,安全是其建造与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其中,安全逃生通道的设计与建造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安全逃生通道的设计原则与建造要点,以确保人们在发生火灾、地震等意外事件时的迅速疏散与安全脱险。
一、安全逃生通道设计原则1.合理位置布局:安全逃生通道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合适位置,以保证人员能够便捷地找到并进入通道。
一般来说,通道应分布在建筑物的主要房间内,如楼梯旁、走廊等区域。
2.直接疏散路径:安全逃生通道应尽量保持直线,避免弯曲或分支,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无阻碍地疏散。
同时,通道长度也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减少疏散时间。
3.宽敞通畅:通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人数和疏散需求进行合理设计,通常不低于1.2米。
此外,通道内不应设置障碍物,以便人员顺利通过。
4.防火材料与设备:逃生通道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应选择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材料,以延缓火势蔓延。
此外,通道内应安装照明设备与防烟系统,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仍能清晰地看到前方并呼吸清新空气。
5.易于识别与引导:通道的入口应明显标识,并配备明亮的疏散指示标志。
在通道内部,需要设置指示牌以引导人员顺利疏散。
同时,通道门应采用易于打开的设计,以确保人员能够轻松开启。
二、建筑物安全逃生通道的建造要点1.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建造:在建造安全逃生通道的过程中,施工方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确保通道的尺寸、结构、材料等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的控制。
2.保证通道结构的牢固与稳定:安全逃生通道的结构应具备足够的稳固性,以承受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压力。
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抗震性和耐火性能。
3.注意通道的防水与防潮:在建造过程中,需对逃生通道进行防水与防潮处理,避免因漏水导致通道的滑倒或结构受损。
4.合理配置逃生工具与设备:通道中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避难箱、应急照明等逃生工具与设备,以备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火灾事故中的建筑物疏散通道设计
火灾事故中的建筑物疏散通道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在建筑物中生活和工作的时间逐渐增加。
然而,火灾事故的发生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物的疏散通道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火灾事故中建筑物疏散通道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素,以及如何优化这些要素以提高人们的疏散效率。
1. 无障碍通道设计无障碍通道是指能够方便易行通过的道路,不受任何物理或环境上的限制。
在火灾发生时,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孕妇通常是最脆弱的群体,因此建筑物的疏散通道设计应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为首要任务。
首先,通道应宽敞且平缓,以便轮椅、助行器等特殊辅助工具能够顺利通过。
其次,建筑物的通道应设置辅助设施,如扶手和无障碍升降设备,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便利。
2. 规范疏散标识的使用在火灾事故中,大量的浓烟和混乱的情况下,人们可能迷失方向。
因此,在建筑物的疏散通道设计中,规范疏散标识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标有明显的箭头和文字的标识牌应放置在关键位置,如楼梯口、走廊拐角处和出口附近。
此外,疏散标识应采用明亮的颜色,并保持清晰可见,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引导人们找到安全出口。
3. 分区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分区规划设计是通往安全疏散的关键因素。
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用途和结构,将其划分为适当的分区,有助于减少火势蔓延的速度和范围,同时保护人们的安全。
在每个分区中,都应设置足够的疏散通道,以确保人们能够及时撤离。
此外,分区之间的通道应保持畅通,并确保有足够的出口满足疏散需求。
4. 适当的出口设置和设计建筑物的出口是人们逃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火灾事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设置和设计出口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疏散效率。
首先,建筑物应根据火灾风险、人流量和疏散需求来确定出口数量和位置。
其次,出口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包括宽度、高度和紧急开启装置等。
此外,出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定期进行排查和维护,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5. 应急疏散演练和培训最后,建筑物疏散通道设计的重要性与应急疏散演练和培训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建筑物逃生通道与避难层设计
逃生通道照明
总结词
逃生通道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详细描述
逃生通道应安装足够的照明灯具,以保证通道内光线充足。同时,照明灯具应具备备用电源,以便在停电或紧急 情况下提供照明。此外,照明灯具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03 避难层设计
避难层的位置
避难层应设置在建筑物高度的一半以 上,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 可以快速到达避难层。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
对逃生通道和避难层的设施进行定期检 查,确保其完好无损,符合安全标准。
VS
设施维护
对逃生通道和避难层的设施进行及时维修 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转。
紧急情况下的指挥与调度
应急预案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逃生通道和避难 层的使用方法和指挥调度流程。
快速响应
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序指 挥和调度人员疏散。
疏散通道的宽度、数量、指示标志等都会影响疏散速度和时间。
安全疏散距离与速度
安全疏散距离
指从建筑物内任意点到最近的安全出 口或避难层的距离。根据规定,该距 离应不超过30米。
安全疏散速度
指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安全撤离 建筑物的最大速度。根据不同年龄段 和身体状况,安全疏散速度有所不同 。
05
逃生通道与避难层的维护与管 理
建筑物逃生通道与避难 层设计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逃生通道设计 • 避难层设计 • 安全疏散时间计算 • 逃生通道与避难层的维护与管理 • 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确保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
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建筑物内的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 域。
避难层、避难走道、避难间6个隐蔽考点!
避难层、避难走道、避难间6个隐蔽考点!避难层、避难走道、避难间6个隐蔽考点!一、避难层(间)对于避难层(间),大家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因为在学习中第一个系统学习到的就是避难层,其规定相对清楚明了。
根据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且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对于这两句规定,其实需要大家注意的有两个地方:1、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里在规定避难层时,还有个“(间)”,这里的避难间和后面高层医疗建筑中的避难间有没有区别呢?其实这里的避难间是和避难层是一样的,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避难区域比较小,没有占用一整层,只是占用了一部分,所以就成为了“间”。
其规定与避难层也基本一致。
而这里也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个避难层距离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不超过50m是从该避难层的地面算起。
两个避难层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是从第一个避难层的地面到第二个避难层的地面之间的距离。
2、对于避难层的分隔措施来说,避难层四周墙体及避难层内隔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隔墙上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楼板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二、避难间这里说的避难间和上面避难层(间)中的又什么区别呢?这里的避难间特指高层病房楼或是老年人照料设施中设置的避难间,要求对比如下:1、高层病房楼的避难间,其要求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²确定;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对于高层病房楼中的避难间来说,一个避难间只能服务于不超过两个护理单元,而且分配给每个护理单元的避难净面积不小于25㎡,也就是当服务于两个护理单元的话就是50㎡。
2、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避难间。
要求3 层及3 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²(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 1 间避难间。
安全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规划
惩罚制度
制定安全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对违反安全 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起到警示作 用。
05
安全宣传教育与文化
Hale Waihona Puke 安全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安全知识手册
制作安全知识手册,包括疏散路 线、避难场所位置、紧急情况应 对措施等内容,发放给员工和居 民。
安全培训课程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课程,邀请专 业人士讲解安全知识和技能,提 高员工和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对 能力。
建立安全考核机制
建立安全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 价,激励先进、督促后进。
安全宣传教育与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提高员工和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安全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使员工和居民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技能, 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可以减少因缺乏安全意识和技能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 发生,保障员工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疏散路线和避难 场所规划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contents
目录
• 安全疏散路线规划 • 避难场所规划 • 安全疏散演练与培训 • 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 • 安全宣传教育与文化
01
安全疏散路线规划
安全疏散路线的定义与重要性
安全疏散路线的定义
安全疏散路线是指建筑物或区域内用 于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逃离的通道和路 径。
03
安全疏散演练与培训
安全疏散演练的目的与计划
目的
提高公众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确保快速、有序地疏散。
计划
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演练流程等。
安全疏散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避难走道的防火设计
【 】【 2009-01-06 09:44 】
1.引言
随着大体量多层民用建筑的逐步增加和建筑功能的不断复杂化,对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的设计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大型商场等按安全出口及疏散距离的要求设计有时需要设置较多疏散楼梯,甚至无法同时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大疏散距离和疏散楼梯首层直通室外的要求。
工业建筑中一些连续工艺长、对洁净度有要求、工艺复杂的车间,也很难满足室内任何一点到达直通室外安全出口的距离要求。
因此,大家希望有一个通道作为安全区域,通过这个安全区域后再直通室外,而到达该安全区域就视为到达了安全出口。
人们在地下空间设计中,由于地下空间开发的局限性,很早就注意到了避难空间的设计。
《Underground Space Design》中指出,对于一些大面积或大深度的地下空间,安全疏散不一定指通过疏散直接到达地面,也可以是到达安全的地方[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在安全出口定义的条文说明中也指出室内安全区域包括符合规范规定的避难层、避难走道等[2]。
另外,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2008年4月22日)将避难走道定义为走道两侧为实体防火墙,并设置有防烟等设施,仅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3]。
本文通过对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的比较,详细论述了避难走道的设计要求。
同时还列举几种避难走道的形式并对其防排烟设计作了分析、论述了送风量的计算方式,并明确了避难走道的安全性评价要求。
2.避难走道与疏散走道的区别
2.1定义不同。
疏散走道是用于人员疏散通行至安全出口或相邻防火分区的走道。
疏散走道是需要计入疏散距离计算的,到达疏散走道并不是到达安全出口。
避难走道是设有防烟等设施,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出口的疏散走道。
避难走道是作为室内安全区域,到达避难走道即认为已到达安全出口。
2.2防排烟设计要求不同。
避难走道应设置防烟设施。
对于疏散走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其他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应设排烟设施。
2.3围护结构要求不同。
疏散走道的隔墙要求较避难走道要求低。
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要求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
避难走道作为独立的防火分区,其隔墙应为防火墙,即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
另外,避难走道设置时,为避免层与层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每层下侧应设隔热层。
2.4入口设置要求不同。
避难走道的入口处应设置前室,且其前室要求有甲级防火门[4]。
疏散走道的入口没有特别的要求。
2.5内部装修要求不同。
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顶棚装饰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
地下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
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A级[5]。
2.6对火灾时应急照明的要求不同[6]。
避难走道不仅要求有火灾疏散照明(包括火灾疏散照明灯和火灾疏散指示灯),还要求有火灾备用照明,但其防烟前室只要求有火灾疏散照明;而疏散走道不要求有火灾备用照明,只要求有火灾疏散照明。
3.避难走道的一般设计要求
3.1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不少于二个安全出口,当两个安全出口都通至避难走道时,避难走道直通室外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
3.2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的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
3.3避难走道的隔墙应为防火墙,避难走道上不得开设通向其他部位(设备机房)的门[7]。
3.4避难走道每层下侧应设隔热层。
3.5避难走道每层下侧应设隔热层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A级;
3.6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前室。
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当与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前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3.7避难走道应设有效的防烟设施;
3.8避难走道应随项目本身设计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
3.9避难走道应设置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3.10避难走道应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3.11风管、电气线路、管道等不应穿越避难走道。
4.避难走道的几种设置形式及防烟设计要求
避难走道类似于防烟楼梯间,但防烟楼梯间是设置防烟设施的垂直疏散通道,而避难走道是设置防烟设施的水平疏散通道。
具体到各个工程,其设计形式有多种,下面列举几种:
4.1设置带正压送风设施前室的避难走道。
这种形式是避难走道入口处设置前室,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
具体的设计要求为:
1、避难走道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2、避难走道的前室送风余压值不应小于25Pa。
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前室入口门洞风速不小于1.2m/s计算确定。
前室的送风量不应小于12000m3/h。
前室的门按1.5m×2.1m计算,当采用其它尺寸的门时,送风量应根据门的面积按比例修正。
3、避难走道的前室送风口应正对前室入口门,且宽度应大于门洞宽度。
4、避难走道的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独立设置。
当需要共用系统时,应在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4.2工作、服务区域设机械排烟、走道设置正压送风设施的防烟通廊。
实际运用中,如果每个防火分区通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均设置前室,工程疏散设计变的复杂且难以实施。
目前很多工程中避难走道都采取不设置前室,仅仅是在避难走道本身设置防烟设施的方法,在该通路里采用了正压送风的防烟方式,使其可以成为独立的防排烟分区,从而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也因此,工程应用中,常常被称为“防烟通廊”。
这种形式的机械送风口必须设置在防烟通廊之中,而机械排烟口则设置在建筑的工作或服务区[8]。
这种做法对走道的气密性要求很高,而要使走道做到较好的气密性是不容易的,这样,就需要对走道内正压送风量进行计算。
4.3超高层筒体外走廊设机械排烟、筒体内走廊设正压送风的疏散通道。
该设计将筒体外周墙的开口部缩小到所需最小限度,并减少防火阀等管理个数,实行了楼梯间前室电梯井的加压送风,居室、走道之间的排烟前室的排烟措施,使疏散通路形成加压状态,确保了疏散通路的安全性。
根据这种走道、前室顺序逐渐增加压力的方式,既可防止烟雾侵入疏散通路,又可防止发生混乱,还使用电梯井加压方式加压,防止烟雾侵入电梯井,扩散到其他非着火层[8]。
5.送风量的计算正压送风防烟的工作机理是:当由非加压区开向加压区的门关闭时,由于门两侧具有一定的压力差,足以阻止火灾烟气从非加压的着火区域或有烟区通过门缝渗漏到加压的非着火区或无烟区;当由非加压区开向加压间的门敞开时,由于门洞处存在着一股与烟气流向相反的具有一定流速的空气流,足以阻挡火灾烟气从非加压的着火区或有烟区通过敞开的门洞流向加压的非着火
区或无烟区[9]。
对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很多,其理论依据提出的共同点都是使加压部位的门关闭时要保持一定的正压值,门开启时门洞处应具有一定的风速才能有效阻挡烟气。
因为门洞开启时,虽然加压送风开门区域中的压力会下降,但远离门洞开启的加压送风区域或管井仍具有一定的压力,存在着门缝、阀门和管道的渗漏风,使实际开启门洞风速达不到设计要求。
因此,总送风量按保持加压部位一定的正压值所需的送风量、门打开时保持门洞处风速所需送风量以及采用考虑采用常闭风口时送风阀门的总漏风量三部分组成[10],是较合理、较安全的。
此外,设计确定其风量时还应考虑疏散人员推开门所需力量不宜过大。
6.安全性的评价避难走道的设置形式有多种,正压送风量的计算方式和参数选择方式也有不同,因此,在此类目前设计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设计后应做疏散安全性的评价。
6.1评价的想法。
如果能在烟火未危及到疏散者安全之前完成疏散行动,则被判断为安全疏散[8]。
6.2评价标准。
1、至疏散完成时烟层的高度大于疏散者的身高。
2、至疏散完成时烟层的高度大于连接相邻空间门的高度。
3、在疏散过程中,疏散走道的气压对火灾室始终保持正压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