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合集下载

天津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______的扣.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

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______,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磷.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漏.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

更有当头的棒喝.,______,让你心生敬畏。

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

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扣.(k•u)首长揖.(y‰)匍匐.(f’)B.葳蕤.(ruŠ)拱.(g•ng)桥磷.(lŠn)峋C.泄漏.(l”)棒喝.(hˆ)碣.(ji†)石D.戛.(ji‚)然而止草甸.(di…n)滔.(t•o)滔流水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虔诚密密麻麻振聋发聩B.虔诚密密匝匝醍醐灌顶C.真诚密密麻麻振聋发聩D.真诚密密匝匝醍醐灌顶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全世界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形的藏品结构,塔尖上是镇馆之宝、珍贵文物,腰身上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

B.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对匹多莫德制剂说明书进行修订,降低了适应症范围,并明确指出3岁以下儿童禁用。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

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

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但仔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

就单一儒家文化而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阐发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想观点。

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典文献,已感到困难重重,以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思想的玄妙。

当代普通群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话精准体现,在文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当代人的解读。

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了。

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

无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章,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花之感。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19 届高三模拟考试一试卷语文(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3 分)()庄子于学无所不窥,但真切令人无法的是他的天才和洒脱。

谁能像他那样用微笑来面对丑陋?而这微笑,可是略微的一丝,不易察觉地掠过他的脸,便如炎阳照雪,那些丑陋静静。

他只轻轻一笑,显出大智慧在面对丑陋世界时的沉着与最令人的平凡。

A. 望其项背溶化乐不能支B.瞠乎后来融化乐不能支C. 瞠乎后来溶化忍俊不由D. 望其项背融化忍俊不由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结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重创作者好讥笑搞谈论的人是寄生的“ 木耳”,,,。

,,,鲁滨逊也要依靠别人制造的工具。

①就社会的所有关系来说② 最初的责怪诚然是依靠于作品而存在的③ 互相间原都有互相依存的需要④ 随着时代和自己的发展⑤ 天下决没有绝世独立生活在真空中的人⑥ 它就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A. ②⑤①③④⑥B. ②④⑥①③⑤C. ①⑤③④②⑥D.①③②④⑥⑤3. 以下诗句波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① 贫居经常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③不效艾符趋民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A. ①③②④B. ④②③①C. ③④①②D. ②③①④4. 以下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二、文言文阅读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 题。

书姜次生印章前周亮工姜次生正学,浙兰溪人,性孤介,然于物无所忤.。

食饩于邑,甲申①后弃去,一纵于酒,酒外惟寄妄图1每醉辄歌,歌文必《会稽太守词》,不屑他调也。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意,是所有优秀艺术的共同特征。

凡是好的文学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戏剧等,其本质都是诗,或者说,都是充满诗意的。

读完莫美的小小说集——《印象》,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加鲜明。

我相信,荚美在创作每一篇小小说的时候,一定是作为一首首诗在写的;否则,是难以如此诗意盎然的。

这种诗意,最直接的感觉是来自他的语言。

莫美小小说的语言,以质朴简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见长,不雕饰、不做作、不隐晦,娓娓道来,在舒缓散淡的叙述中,使作品体现出一种诗化的特色,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意境,展現出一种自然天成之美。

如《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中的“夕阳西沉,红霞满天”“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压耙带泥″“抽了老黄牛一鞭”等语句反复出现,如同《诗经》的“一叹三唱”,韵味十足。

有的本身就是一首诗,如《温海垂钓》中对温海迷人景色的描写:“湖周青山环绕,森林茂密,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湖水自然澄澈,颜色多变,春湛蓝,夏碧绿,秋斑驳,冬苍翠……”就是一首山水诗。

这种诗意,骨子里来自于作者对历史、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谭谈说:“莫美先生不以人云亦云、芸芸众生眼中的‘美’为审美标准,这种‘莫美’的文学价值追求,值得称道。

”像经典名篇《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就饱含着作者对“三农”问题、人的自我认识和觉醒等主题的现实追问和哲学思量,不但深刻,而且显示出“多义多解的长篇气象”。

像《温海垂钓》《赵老请客》等,在看似散淡的叙述中,寄寓对政治、社会、人生等的深度思考和表达。

这比那种注重情节起伏曲折的写法更见功力。

莫美还善于在小小说中巧妙运用象征这种极易产生诗意的手法,如《路》《汉子》等,完全可以当做充满象征意味和哲理思考的散文诗来读。

这种诗意,得益于对人物的生动塑造。

一些小小说作者,受小小说文体限制,往往注重故事的出奇出新,叙述的千回百转,而忽略对人物的塑造。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五地六校”合作体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四题,共150分,共5页。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

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

有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

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

”边疆治理尽管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现了由王朝国家到民族国家的根本性转变,国家的边疆构架也随之而进行了调整。

但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传统并未根本性地改变,“族际主义”的取向仍然在延续甚至得到强化。

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陆地边疆,族际关系中的矛盾仍然是突出而典型的边疆问题,本身就十分复杂,同时还与其他的边疆问题纠缠在一起,并影响着其他边疆问题的解决。

于是,处理族际关系问题成为了陆地边疆治理的主要内容。

21世纪以来,以“族际主义”为基本取向的传统的陆地边疆治理,与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更加突出。

一方面,随着国家发展形势和目标的改变,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已经远远超越于传统的文化属性,而且还在继续增强。

在这样的形势下,对边疆的地理空间属性的忽视会影响到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战略的定位。

另一方面,陆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已经从传统的边缘地带凸显成为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其支撑国家的对外战略、地缘政治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的作用日渐突出。

因此,必须抛弃陆地边疆治理中的“族际主义”取向,确立“区域主义”取向。

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把陆地边疆界定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民族地区”的思维和定位,把陆地边疆明确界定为国家陆地疆域的边缘性区域;在陆地边疆治理中,改变传统的以解决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为主要内容的做法,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着重于解决这个特殊区域内的区域性问题;在组成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族际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仅会继续存在,而且会在陆地边疆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2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其内涵主要是对贵族或执政者的专称,而较少涉及人格内容的道德意蕴。

如《尚书》卷十三说:“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

这里的“君子”,显然是执政者或贵族的代称。

到了春秋末期,通过孔子从不同侧面的反复解说和阐发,“君子”一词被赋予许多优秀道德的内涵,成为一种理想人格模式的称谓。

翻开《论语》,有关“君子”的论述俯拾即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尊贤而容众,喜善而矜不能”,等等。

这表明,孔子常在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和比较中,肯定和褒扬君子是他心目中的道德高尚之人。

在《论语》里,孔子也数次提到“圣人”,但他明确对弟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这就是说,圣人难以看见,也难以企及,但君子能够见到,也可以并应该努力做到。

作为孔子精心勾勒和塑造的可望可及、可学可做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在中华文化数千年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推崇。

《周易》中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被张岱年等学者认为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涵的最佳概括。

山东潍坊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山东潍坊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潍坊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首创。

至少从汉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二到了宋代,一方面,政府基本上持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方面,理学家们为强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作出了更明确的表述。

然而直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的层面上。

有学者把明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典范到规范”。

典范是由倡导所致,而成为规范则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

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

与之相伴相行的是以朱熹为核心的理学成为明代政府所认可推行的政治意识形态范本,这就促使明朝的许多士大夫从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和欣赏政府的旌表节孝制度。

这样,明政府所推行的节孝行为,就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政策,同时也成为一种社会道德的教化行为。

在制度与教化的双重作用下,明清时期的节孝行为,越来越出现违反人性的激烈化特质。

《儒林外史》中所描述的父亲眼看着女儿自尽殉夫并大赞“死得好”的故事,在明清两代的文献中并不罕见。

在朱熹悟道、传道的福建地区,清代竞有胁迫寡妇殉节的风气。

“孝道”本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但是经过明清时期的制度化推进之后,也在不同程度上走上了泛政治化的极端道路。

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孝道的体现就是臣下的“死忠”:所谓“以孝治天下”,实际上就是天下服从一尊。

就一般士庶之家而言,争取“孝行”的褒奖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利益。

正因如此,为博得孝名而导致明清时期惨无人道的“割股疗亲”行为盛行,显然也是政府对于“节孝”制度化与教化灌输的后果。

山东省2019年底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2019年底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2019年秋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符瑞,或称之为“祥瑞”“瑞应”“祯祥”“符应”“嘉瑞”“嘉祥”等,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

殷周之际新天道观念的形成是其产生的关键因素,图腾崇拜、征兆信仰、史官文化等因素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

符瑞文化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礼制、文学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符瑞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功能是其基本功能。

首先,符瑞文化具有政治建构功能。

符瑞文化为王权政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天命依据。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较为普遍的思想信仰与观念是:王权嬗替乃天道必然,一切政权的更迭皆由乎天命,取乎天道。

然而,“神道阐幽,天命微显”,天命又需要借助符瑞现象来显示。

因此,符瑞实际上起着昭示天命、彰显德行的重要作用。

正如沈约所说:“夫龙飞九五,配天光宅,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

”其次,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评价功能。

符瑞不仅是王者承天受命的天意灵征,更是王者圣德充溢的天意嘉奖。

符瑞文化构建了统治阶级自我肯定、自我宣扬和自我美化的评价机制,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源。

最后,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调节功能。

符瑞显现促使统治阶层调整统治策略:或改元以应天瑞,或立祠设祭,以合符应,或赏赐功臣、大赦天下以收揽人心。

这些举措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强了统治阶级的凝聚力,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别具特色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

符瑞文化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或宗教意识的一部分,强化君权天授的政治观念,具有巨大的道德作用,同时也具有劝善惩恶的宗教功能。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学——对文化传统继承最多,对政治现实关怀最切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貴族垄断的王官之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貴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

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的论点,以胡适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貴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

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

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这个意义上,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这一个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

强调“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志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

儒学的形成离不开对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

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家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儒学,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文化传统。

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2019年1月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通道已有雏形。

商周玉器是通过“玉石之路”从新疆和田运来的。

《管子》多次谈到“月氏之玉”,也许就是从这条“走私”路上贩运来的。

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

先秦时期,玉石之路上的商品往来具有私人贩运性质,贩运的主体可能是西戎民族。

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开拓有一定促进作用。

秦朝及汉初,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垄断了通道贸易。

汉武帝凭借祖父几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政策,才有张骞的出使。

张骞来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引起他注意的是蜀地的竹制品和纺织品。

当地人告诉他,这些物品是从印度来的。

由此,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

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不算官方贸易,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

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继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后,昭宣时代和东汉王朝致力于建立西域地区军事管理体制——西域都护,从而保障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畅通。

唐朝设立安西四镇和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长足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9.1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庄子于学无所不窥,但真正令人无法的是他的天才和洒脱。

谁能像他那样用微笑来面对丑恶?而这微笑,只是轻微的一丝,不易察觉地掠过他的脸,便如炎阳照雪,那些丑陋悄然。

他只微微一笑,显出大智慧在面对丑恶世界时的从容与最使人的平淡。

A. 望其项背溶化喜不自胜B. 望尘莫及融化喜不自胜C. 望尘莫及溶化忍俊不禁D. 望其项背融化忍俊不禁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重创作者好讥笑搞评论的人是寄生的“木耳”,,,。

,,,鲁滨逊也要依靠他人制造的工具。

①就社会的一切关系来说②最初的批评诚然是依附于作品而存在的③彼此间原都有互相依存的需要④随着时代和自身的发展⑤天下决没有绝世独立生活在真空中的人⑥它就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A. ②⑤①③④⑥B. ②④⑥①③⑤C. ①⑤③④②⑥D. ①③②④⑥⑤3. 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A. ①③②④B. ④②③①C. ③④①②D. ②③①④4. 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二、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姜次生印章前周亮工姜次生正学,浙兰溪人,性孤介,然于物无所忤.。

食饩于邑,甲申①后弃去,一纵于酒,酒外惟寄意图章。

得酒辄醉,醉辄呜呜歌元人《会稽太守词》。

又好于长桥上鼓腹歌,众环听,生目不见,向人声乃益高。

每醉辄歌,歌文必《会稽太守词》,不屑他调也。

方邵村侍御为丽水令,生来见,谓侍御曰:“公嗜图章,我制固佳,愿为公制数章。

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

公醉我,我为公制印。

公意得,正学意得矣。

”侍御乃与饮,醉即歌《会稽太守词》。

于是侍御得生印最多,侍御署中酿亦为生罄.矣。

一夕,漏下数十刻,署中尽熟寐,忽剥啄甚。

侍御惊起,以为寇且发,不则御史台霹雳符也。

惊起询,则报曰:“姜生见。

”侍御遣人谢曰:“夜分矣,请以昧爽。

”生砰訇曰:“事甚急。

”侍御以生得他传闻意外也,急趋.迎之,执手问故。

曰:“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遂出掌中握视之,侍御乃大笑。

复曰:“如此印,不值一醉耶?”于是痛饮,辨明而去。

去又于桥上歌《会稽太守词》。

桥侧饼师腐家起独早,竞来听之,谓此君起乃更早,遂已醉耶。

生意乃快甚。

生无妻,无子女,常自言曰:“曲蘖吾乡里。

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别侍御返里.,年八十,卒。

辛亥秋,侍御以生所为印示余,予入之谱,复隐括楼冈太史述生事,录之于前。

侍御曰:“每展玩生印,觉酒气拂拂从石间出。

生歌《会稽太守词》声,犹恍惚吾耳根目际也。

”(选自《虞初新志》)注:①甲申:指1644年。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然于物无所忤.忤:发怒B. 侍御署中酿亦为生罄.矣罄:完、尽C. 急趋.迎之,执手问故趋:快步走D. 别侍御返里.里:故乡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姜次生本是一个读书人,朝代鼎革后,他放弃了读书仕进之途,刻章、喝酒、醉歌成了他生活的主要内容。

B. 醉酒之后,姜次生喜欢在长桥上鼓腹而歌,人们围着听他歌唱。

他眼睛不好,只能向着有人声的地方高歌。

C. 姜次生自信刻章技艺高超,他以此要求跟方侍御换酒喝。

方侍御答应了他,从而成了得到姜次生图章最多的人。

D. 姜次生“寄意图章”,是将生命熔铸其中,他认为他的印一定会传之后世的;后来他的印被周亮工收入印谱。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1) 正学生平不知干谒,但嗜饮耳。

(3分)(2) 我适为公成一印,殊自满志,不及旦,急欲令公见也,事孰有急于此者乎?(5分)(3) 吾印必传,吾之嗣续也,吾何忧?(3分)8.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姜次生形象的主要特点。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月杜甫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9.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4分)10.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2) 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3) 朝搴阰之木兰,。

(屈原《离骚》)(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5) 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6) 吾师道也,?(韩愈《师说》)(7) 辘辘远听,。

(杜牧《阿房宫赋》)(8) ,只是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散落在乡间的诗人刘星元他姓关,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这里的小学校长。

学校的教师都是清一色本乡本土的农人,闲时教书,忙时兼顾农活。

而关校长却是我们这所小学唯一的外来人。

关校长来我们这做校长那年,我恰好上一年级。

他顶替因病退休的老校长,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

第一节课,他并不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带着我们参观校园。

我们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在关校长的带领下,仰着头,挺着胸,把整个校园一处不落地走了一圈。

操场、厕所、办公室、教室门前的小花园……每到一处,他就蹲下身子,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应该注意一些什么。

学校里有十多个教师呢,从没有一个人像他这么做过,我觉得他真了不起。

让我觉得关校长更为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还能写一手好字。

某个周末,恰逢本村老教师的儿子结婚,母亲拉着我去吃喜席。

先去封礼,礼桌乌压压围了一圈人,时而传出叫好声。

小孩子淘气,好奇心重,从大人们的身体间挤进脑袋向里看,只见那礼桌后面端坐着关校长。

关校长在写喜联,喜联上写的什么,不认识。

只见关校长提笔运腕,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跑到了喜庆的红纸上面。

那些字端端正正的,行距、尺寸、字体,都那么有条不紊,仿佛那些字本来就躺在那个位置,关校长只是用笔一点,就都蹦了出来。

那些蹦出的字,似乎比躲在课本田字格里的字要好看,也似乎比在课堂上他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要好看。

每写一个字,围在四周的人就叫上一阵好。

关校长微微笑了笑,并不说话,继续写字。

显然,我比关校长更为兴奋。

一听谁再叫好,我就赶忙补一句,他是我们的校长,他是我们的老师。

那些大人看着我笑了笑,我似乎感觉他们是在赞赏我呢。

那时候,我们乡把教书的先生放在高高的位置上,谁家不过年不过节就布置下一桌好菜,必定是请学校的老师去家中做客。

关校长家在别镇,向来都吃住在学校里,一个月回一次家,每次都带些粮食、煎饼和咸菜回来。

我们乡日子过得苦,却见不得教书的先生过得苦,于是总有人家按照旧例,请关校长去家中做客,但似乎没有一家请得动关校长。

我们家也请过关校长。

从我们村到学校,两里路,往返就是四里。

父亲派我去请关校长,往返三次,每一次关校长都有理由拒绝。

直到饭菜凉了,父亲才决定放弃。

父亲感慨说,真是个好先生。

请不来关校长,我觉得很委屈。

我们当时的学制是五年,关校长教了我们五年语文。

在他那里,我知道了“床前明月光”,知道了“春眠不觉晓”,知道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知道了“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懂得了表达喜悦不必非用“喜悦”这个词,也可以是一朵盛开的花,一树摇曳的叶,一曲动人的歌;我懂得了描写时间不只非得用“光阴似箭”,还可以是学校斑驳的旧墙,去年脱掉的衣裳,家中悬挂的照片,爷爷脸上的皱纹。

我于无意之中得到一位高明的老师在文学上的点拨,这种点拨日后让我受用一生。

有一次,我在县城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诗歌集。

那是三十多年前本地的几个文学爱好者编印的一本手写蜡刻小书,已经泛黄得有些发黑。

在目录的后半部分,我惊奇地发现了关校长的名字。

我的手哆哆嗦嗦地打开印有他名字和作品的那一页,看到了他的简介和诗作。

简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上面印着:关未山,笔名微草,小学教师,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

下面是一首小诗,题目叫“乡间的孩子”。

他说,每一缕风只围着孩子绕。

他说,每一朵花只迎着孩子开。

他说,每一只鸟只向着孩子唱。

这么多年,我从不知道他竟然还是一位散落乡间的诗人,也从未把他视为园丁或者蜡烛。

没错,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

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为确切的词语表达。

有一年在曲阜,我去拜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在明清走廊,处处可见诸如“仁者爱人”“有教无类”“逝者如斯”之类的汉字,那些汉字凑在一起,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擒了进去。

仿佛我就是老夫子那三千弟子中的一个,即便逃离了三千年之久,还是要规规矩矩地回来,聆听自上而下的教诲。

我想起了关校长,想起在乡间小学,他曾手把手教我在田字格上写下横竖撇捺,教授我那些绝妙诗文。

他走路时的步伐,他诵读时的声调,似乎就在眼前耳畔。

于混沌中,我发现,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

我无意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与关校长作比较,我只是想说,无论我们去往何方,遇见怎样卓越的人物,我们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的,往往来源于故乡所赐。

也就是说,乡间的关校长,才是我对于教师和教育的终极理解。

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视之如命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

(有删改)1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关校长的语文第一课,是带一年级学生一处不落地参观校园,他寓教其中,平等待人,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

B. 围观写喜联一段的描写,突出了旁观者对关校长一手好字的欣赏叹服,也体现了关校长与乡人之间关系融洽。

C. 文章先用大段笔墨描述关校长精心育人的师者形象,后面写他是“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丰富了其形象内涵。

D. 作者将关校长比喻为“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是对他诗人特征的发现,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

13. 理解文章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14. 请探究文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的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一“签”障目不见经典党云峰①很多文学经典最近被贴上“毁三观”的标签:《红楼梦》写的是“富N代的爱恨情仇”,《包法利夫人》写的是“爱慕虚荣的白富美”,……经过岁月淘洗的经典怎么就变成“毁三观”的作品了呢?②标签可能彰显特质,更可能是偏见障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