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肌解剖-斜视检查

合集下载

眼外肌的解剖

眼外肌的解剖

内直肌
内直肌和内侧眶壁亲密相邻决定了在筛窦手
术中内直肌可能受损伤。
内直肌是唯一一条不和斜肌相邻的直肌,这
决定了内直肌手术的相对简单,但若在手术 中肌肉滑脱将很难寻找,且它可能缩回到球 后。
内直肌— 内收
外直肌
沿眶外侧壁走行,附着于离角膜缘
6.9mm的眼球壁上。 它与巩膜的接触弧最长 (10mm). 作用: 外展
上斜肌
上斜肌的肌腱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前
1/3的功能完全是旋转,后2/3的功能是下转 和外转。
上斜肌的主要功能是内旋,其次是下转和外
展。
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
下斜肌
起源于眶沿后方泪囊窝开口外侧的上颌骨骨
膜。 它向外、向上、向后走行,从下直肌的下方 经过,附着于眼球的后外侧的巩膜上。 下斜肌止点处的重要结构包括:黄斑和涡静 脉的颞下分支。
第一眼位
休息眼位
休息眼位是指当眼外肌全部处于松弛或麻痹
状态时的眼位。 正常情况下的休息眼位是在外展位,此时眼 眶轴和视轴一致。 全麻状态下的眼位为外展位。
眼外肌的起源、走行、止点、神 经支配及作用
眼外肌
4条直肌
条斜肌 提上睑肌.
2
神经支配
第六对脑神经
(外展神经) :外直肌 第四对脑神经 (滑车神经) :上斜肌 第三对脑神经(动眼神经): 上支支配提上睑肌、 和上直肌; 下支支配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 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的副交感神经和支 配下斜肌的动眼神经分支同行,因此下斜肌 的手术会引起瞳孔大小的改变。 只有滑车神经是从肌肉的外侧进入肌腹的。

斜肌
上斜肌和下斜肌
走行于相应的垂直直肌的下方,其止点大部

眼外肌与斜视

眼外肌与斜视

眼外肌与斜视--教学病例图示刘某女5岁2岁时高热后家长发现对眼,去当地医院经散瞳验光诊断为双眼远视散光+弱视,戴镜后对眼好转但不能坚持做弱视治疗。

足月顺产。

母亲年轻时曾因斜视行矫正手术。

于2004年10月首次来我院就诊。

常规检查程序:1、视力裸眼右0.1 左0.2 近视力Jr右5,左5;戴镜右0.4 左0.5,近视力Jr右3 左3。

提示:裸眼远视力近视力均低于相同年龄正常视力1.0,可能存在中高度远视或散光或两种都存在;矫正视力均低于0.8—中度弱视!2、用1% Atropine Oint Tid×3天散瞳验光,以便明确诊断。

检影结果:右+7.50Ds+0.50Dc×90°=0.5,左+7.00 Ds+0.50Dc×95°=0.6配镜处方(全部矫正)右+7.50Ds+0.50Dc×90°,左+7.00 Ds+0.50Dc×95°。

3、眼位(定性诊断方法)交替遮盖(发现斜视)裸眼:右眼注视左眼内~中左眼注视右眼内~中戴镜:呈内隐斜眼位(斜视定量诊断方法)角膜映光:裸眼右眼注视,左眼+20°,左眼注视,右眼+20°;戴镜正位斜视定量诊断方法:三棱镜加交替遮盖试验裸眼右眼注视,左眼+40Δ,左眼注视,右眼+40Δ;戴镜内隐斜5Δ4、双眼眼球运动:患儿9个方向运动均无受限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1、共同性内斜视(Concomitant Esotropia)(屈光调节性内斜视Accommodative esotropia )2、屈光不正性弱视Amblyopia of efractive error)3、复性远视散光(complex hyperopic astigmatism)鉴别诊断:1、假性内斜:内眦赘皮、宽鼻梁、鼻梁发育不良2、麻痹性斜视鉴别要点:有复视症状,眩晕、步态不稳;眼球运动受限制、出现代偿头位两眼分别注视时斜视角不相等,麻痹眼注视时斜角变大即第2斜视角>第1斜角。

斜视诊断.09.10.5

斜视诊断.09.10.5

五 眼球运动范围 利用周边视野计,视标选 用E字视标,大小根据视 力而定
六 近距离注视复合动作 1. 隐斜法 2. 梯度法
AC/A
二. 双眼视觉生理
一、双眼单视(融合机能): (一)定义: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 像作用成 为单一清晰像。 1、正常的视网膜对应 2、双眼运动协调一致
1-15 上、下斜肌及其附着线
1-16 下斜肌 —外旋,上转,外转 inferior oblique
眼外肌运动中的配合关系
第一眼位时眼外肌作用
1-2-1 第一眼位时眼外肌作用表
[单眼运动中的主动肌、合作肌与拮抗肌] 眼球的每一运动均由几条眼外肌的主 要与次要作用共同完成,起主导作用的肌 肉称为主动肌,起辅助作用者称为协同肌 (synergistic muscles),与上述作用相反 的肌肉称为拮抗肌(antagonistic muscles)。例如:眼球内转时内直肌为 主动肌,上下直肌为协同肌,外直肌与上 下斜肌为拮抗肌,其中外直肌是主要拮抗 肌。 (表1-1)。
1-5
内直肌—— 内转 medial rectus
• [上直肌] 附着于眼球垂直经线上方距角膜缘7.7毫米的 巩膜上,其附着线不与角膜缘平行,鼻侧端距角 膜缘近于颞侧端,上直肌走行方向与视轴呈23° 角(图1-1、1-2)。在第一眼位其主要作用是使 眼球上转,次要作用是内转、内旋(图1-3)。当 眼球外转23°时肌肉的走行与视轴重合,此时上 直肌仅有上转作用(图1-4)。当眼球内转67°时 (实际不可能达到),上直肌走行与视轴呈直角, 肌作用力只有内旋、内转作用而无上转作用(图 1-5)。
内眦遏制韧带
外眦遏制韧带
眼球筋膜
肌鞘
为下直肌和下斜肌的肌鞘融合为 一且与该处的Tenon氏囊相连

第七章知识点: 斜视检查和诊断

第七章知识点:    斜视检查和诊断

第七章斜视检查和诊断斜视(strabismus)是一只眼睛固视某一目标时,另一只眼的视线偏离该目标(图7-1)。

不仅影响容貌,更会导致缺少或丧失双眼视功能,丧失立体视。

眼外肌及其筋膜是启动和调节眼球运动的组织。

双眼眼外肌在中枢神经支配下协调一致的运动。

双眼运动失去平衡,出现斜视。

每只眼各有6条眼外肌,为不同神经分支支配,不同眼外肌的作用和病变时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包含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提上睑肌也被划归眼外肌范畴。

总腱环(anulus tendineus communis,zinn环)位于眶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4条直肌起自总腱环。

上直肌及内直肌的起点靠近视神经管。

上斜肌也与总腱环相连。

上直肌(superior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之上部,走向前上外侧,越过上斜肌腱的上方向前,止于距角膜缘前方7.7mm处巩膜上。

上直肌的走行方向与视轴呈23~夹角。

第—眼位时,上直肌的作用力有向上和向内侧两个分力使眼球上转、内转、内旋。

当眼球外转23。

角度时,上直肌的轴向与视轴一致,上直肌水平分力为零,仅有上转作用,此时上转作用最明显。

当眼球内转67°时,上直肌轴向与视轴垂直,无上转作用,收缩时有内旋及内转作用。

下直肌(inferior rectus.muscle)起自总腱环的下部,向前下外侧方向走行。

与视轴呈23。

夹角。

止于角膜缘后6.5mm处的巩膜。

第—眼位时其作用为下转、外旋和内转。

眼球外转23。

时,下直肌轴向与视轴一致,下直肌仅有下转作用。

当眼球内转67°时,则无下转作用而仅有外旋和内转功能。

内直肌(medial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内侧。

止于角膜缘后5.5mm处的巩膜。

内直肌只有使眼球内转功能。

外直肌(1ateral: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的外侧部及蝶骨大翼眶面后端。

斜视的检查和其基础理论

斜视的检查和其基础理论

斜视的检查及其基础理论一.眼外肌基础理论眼外肌是附着于眼球外部的肌肉,是支配眼球运动的横纹肌,每眼各有6条,分直肌和斜肌,直肌4条即上、下、内、外直肌;斜肌两条是,上斜肌和下斜肌。

四条直肌均起始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

各肌的肌纤维包绕视神经,并分别向前展开,附着在眼球赤道前方,距角膜缘不同距离的巩膜上。

内、下、外、上直肌分别附着于角膜缘后5.5mm、6.5mm、6.9mm、7.7mm处。

上斜肌也起始于总腱环,沿眶上壁与眶内壁交角处前行,在接近眶内上缘处变为肌腱,穿过滑车的纤维环,然后转向后外方经过上直肌的下面,到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后外上部。

下斜肌起源于眶壁的内下侧,然后经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向外伸展至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的后外侧。

眼外肌的血液由眼动脉的肌支供给。

六条眼外肌的作用及神经支配如下:外直肌主要作用外转内直肌主要作用内转上直肌主要作用上转次要作用内转,内旋下直肌主要作用下转次要作用内转,外旋下斜肌主要作用上转次要作用外转,外旋上斜肌主要作用下转次要作用外转,内旋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由动眼神经支配,外直肌有展神经支配,上斜肌有滑车神经支配.以上各条眼外肌对眼球的作用,是指眼球向正前方时而言。

当变动眼位时,各肌的作用也有所变动。

眼球的每一运动,是各肌协作共同完成的,两眼的运动也必须协调一致。

二,双眼单视两眼有相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分称为视网膜对应点,其他视网膜成分则各依其与黄斑部的距离结成对应关系,一眼黄斑部鼻侧的一点必与另一眼黄斑部颞侧等距离的另一点相对应。

视网膜具有向空间投射的固定方向性,也就是依据视网膜不同部位受到外界物体的刺激,而主观上感觉这个物体的视觉方向在空间一定不变的方位,比如说,视网膜黄斑部中心凹的视觉方向代表正前方,在它鼻侧的视网膜成分向颞侧空间投射,颞侧视网膜成分向鼻侧空间投射,上方的向下方投射,下方的向上方投射。

在此基础上两眼视网膜对应成分则有其共同的空间投射方向,因此,一个物体的影象只有同时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传入大脑时才能被感觉为一个影象,形成双眼单视。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

主要作用
次要作用
内转
外转
上转
内旋 内转
下转
外旋 内转
内旋
下转 外转
外旋
上转 外转
精品
单眼运动时眼外肌的作用
水平运动 • 以外转为例: • 当眼球自原眼位开始外转时,外直肌收缩,内
直肌松弛。 • 上、下直肌同时收缩并维持平衡。 • 上、斜肌同时收缩
精品
垂直运动 以上转为例,
眼球由原眼位向正上方转动时,起主要作用 的为上直肌,而另一上转肌即下斜肌的上转 作用则是次要的,由于此两条上转肌的内、 外转和内外旋的作用相互抵消,而使眼球垂 直方向上运动 同时内、外直肌亦收缩,以保证眼球作垂直 运动时不至于左右摆动,而当眼球进入上转 位后,内、外直肌收缩所产生的上转作用则 补充逐渐减弱的上转肌力量,使眼球的上转 运动得以继续。两条下转肌即下直肌和上斜 肌松弛。
精品
• 直接拮抗肌 单眼上起相反作用的眼外肌,叫直接拮抗肌。 如右眼上直肌的直接拮抗肌为下直肌及上斜肌
• 间接拮抗肌 将配偶肌的同侧直接拮抗肌,叫间接拮抗肌。
如右眼上直肌的间接拮抗肌为左眼上斜肌。
精品
精品
• 上、下斜肌均附着于赤道以后(眼球旋 转中心之后)的矢状面颞侧的巩膜表面 上
• 下斜肌附着线的后角距黄斑的距离为偏 外2 mm偏下1 mm, 前角在外直肌附着线 的下端后约9.5 mm,并高于外直肌下缘 约2 mm。
• 上斜肌的附着位置多有较大变异,一般 说来,其后角在视神经前上方约6.5 mm 处,其前角在上直肌附着线的颞侧端后 约4.5 mm。
眼外肌的解剖及作用
精品
眼外肌的名称 • 共6条眼外肌:
内直肌(MR) 外直肌(LR) 上直肌(SR) 下直肌(IR) 上斜肌(SO) 下斜肌(IO)

系统眼科学-第十一章-眼外肌与双眼视+斜视

系统眼科学-第十一章-眼外肌与双眼视+斜视

用后像镜上的黑色圆盘保护黄斑中心凹, 用强光炫耀包括旁中心注视区在内的视 网膜,使之产生抑制。然后在室内闪烁 灯下训练提高弱视眼黄斑功能。
具体操作步骤:
– 先用后像镜照耀20-30秒, – 然后敲击墙板上的十字中心红点6-7
分钟。(在交替点灭的灯光照明下)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常规遮盖是治疗旁中心注视最有效的 方法。
防止弱视复发的措施
1、保持双眼视力的平衡 2、坚持配戴眼镜 3、立体视的训练 4、眼位的矫正 5、坚持门诊随访
谢谢大家
14.04.2021
生产计划部
共同性内斜临床分类:
先天性内斜 性
后天性内斜 性
完全调节
调节性内斜
部分调节
非调节性内斜
1. 先天性内斜视(婴幼儿内斜视)
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视
[临床表现] 斜视角较大; 远、近斜视角相等; 发现于0.5岁前; 多有轻、中度远视; 睫状肌麻痹或完全矫正后内斜不减小; 双眼视力相等,交替注视。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无效 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一行者 进步 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者 基本痊愈 视力恢复到≥0.9。并有双眼单
视功能 痊愈 经过3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者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弱视的治疗时期
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 是3-8岁之间,12岁 以后治疗效果较差。
弱视的治疗关键
内转 – 鼻侧瞳孔缘达 上、下泪小点连线
外转 – 颞侧角膜缘达 外眦部
上转 – 下角膜缘与 内、外眦连线相切
下转 – 上角膜缘与 内、外眦连线相切
内旋 - 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鼻侧倾斜运动
外旋 - 眼球垂直子午线上端向颞侧倾斜运动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PPT课件

斜视和弱视眼科学-PPT课件

斜视临床检查法
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 (strabismus). 一. 斜视的检查(Examinaton of strabismus) 1. 病史(history):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生类 型,偏斜类型,注视性质,治疗史等。 2. 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等
3. 视力检查visual acuity: 4. 屈光检查refractive examination: 5. 斜视的定性和定量检查(Quantitative examination of strabismus) (1)遮盖试验(cover test): A.交替遮盖试验: B.遮盖-去遮盖试验: (2)角膜映光法:
上方肌内旋,下方肌外旋
六个诊断眼位
协同肌和拮抗肌 单眼某一眼外肌行使主要作用时,还有其它眼 外肌来协助完成,起协助作用的眼外肌,称协 同肌。 如垂直注视时,上直肌和下斜肌是使眼球向上 运动的协同肌。 眼外肌的运动尚需相互制约,以免超出所需要 的运动范围,相互制约的眼外肌称为拮抗肌。 如同一眼内转或外向同一方向共同运动时,使双眼 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肌肉称为配偶肌。
非共同性
发病 骤然
共同性
逐渐进展 无受限 两个斜视角相等 无
眼球运动 向麻痹肌运动方向受限 斜视角 复视 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有
代偿头位


第一斜视角:健眼注视目标,斜眼的偏斜度。 第二斜视角:斜眼注视目标,健眼的偏斜度。
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指麻痹性斜视(少数痉挛性), 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 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眼外肌麻痹 所致的眼位偏斜。
完全相同的图像综合成一个具有立 体感的图像 三级视功能
产生双眼视觉的基本条件
双眼视力比较接近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

眼外肌解剖及作用眼外肌是眼球周围的6块肌肉,它们起到控制眼球运动和定位的重要作用。

眼外肌被分类为直肌和斜肌,直肌由内到外为内直肌、外直肌和上直肌,斜肌包括上斜肌、下斜肌和斜肌。

每个眼外肌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1.内直肌:内直肌位于眼球内侧,起到向鼻方向收缩的作用。

当内直肌收缩时,眼球向鼻子方向移动,产生内转视线的作用。

这对于近距离看物体或者看近处的东西非常重要。

2.外直肌:外直肌位于眼球外侧,起到向外展开的作用。

当外直肌收缩时,眼球向外转动,产生外转视线的作用。

这对于远距离看物体或者看远处的东西非常重要。

3.上直肌:上直肌位于眼球上方,起到向下运动的作用。

当上直肌收缩时,眼球向下转动,产生下视线的作用。

这对于看向下方的东西非常重要,比如看书或者写字。

4.上斜肌:上斜肌位于眼球的外上方,起到向内下方运动的作用。

当上斜肌收缩时,眼球向鼻子方向旋转并向下转动,产生内下斜视线的作用。

这对于看向近距离的东西非常重要。

5.下斜肌:下斜肌位于眼球的外下方,起到向内上方运动的作用。

当下斜肌收缩时,眼球向鼻子方向旋转并向上转动,产生内上斜视线的作用。

这对于看向近距离的东西非常重要。

6.斜肌:斜肌位于眼球的外部,是眼外肌中最复杂的肌肉,包括上部斜肌和下部斜肌。

斜肌起到携带视觉激动的神经信号、协同其他眼外肌以及保持眼球的垂直定位的重要作用。

眼外肌通过与眼眶内的韧带和其他结构相连,控制眼球的运动。

这些肌肉的协调运动使得人眼能够准确地追踪移动的物体,保持平衡和调整视觉焦点。

眼外肌还有助于消除眼球的深层部位可能产生的误差,保持视网膜与外部世界的对应关系。

如果眼外肌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斜视(即眼球运动不协调)或其他视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

对于这些情况下的患者,眼外肌锻炼和物理治疗通常被用来帮助恢复眼球的正常运动。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术来矫正眼外肌的问题。

总之,眼外肌是控制眼球运动和定位的重要肌肉。

斜视弱视学

斜视弱视学

第七章斜视检查和诊断斜视(strabismus)是一只眼睛固视某一目标时,另一只眼的视线偏离该目标(图7-1)。

不仅影响容貌,更会导致缺乏或丧失双眼视功能,丧失立体视。

眼外肌及其筋膜是启动和调节眼球运动的组织。

双眼眼外肌在中枢神经支配下协调一致的运动。

双眼运动失去平衡,出现斜视。

每只眼各有6条眼外肌,为不同神经分支支配,不同眼外肌的作用和病变时的临床表现差别很大。

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包括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提上睑肌也被划归眼外肌范畴。

总腱环(anulus tendineus communis, Zinn环)位于眶尖,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4条直肌起自总腱环。

上直肌及内直肌的起点靠近视神经管。

上斜肌也与总腱环相连。

上直肌(superior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之上部,走向前上外侧,越过上斜肌腱的上方向前,止于距角膜缘后方7.7mm处巩膜上。

上直肌的走行方向与视轴呈23°夹角。

第一眼位时,上直肌的作用力有向上和向内侧两个分力使眼球上转、内转、内旋。

当眼球外转23°角度时,上直肌的轴向与视轴一致,上直肌水平分力为零,仅有上转作用,此时上转作用最明显。

当眼球内转67°时,上直肌轴向与视轴垂直,无上转作用,收缩时有内旋及内转作用。

下直肌(inferior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的下部,向前下外侧方向走行。

与视轴呈23°夹角。

止于角膜缘后6.5mm处的巩膜。

第一眼位时其作用为下转、外旋和内转。

眼球外转23°时,下直肌轴向与视轴一致,下直肌仅有下转作用。

当眼球内转67°时,则无下转作用而仅有外旋和内转功能。

内直肌(medial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内侧。

止于角膜缘后5.5mm处的巩膜。

内直肌只有使眼球内转功能。

外直肌(lateral rectus muscle)起自总腱环的外侧部及蝶骨大翼眶面后端。

眼科学:斜视概论斜视检查和诊断

眼科学:斜视概论斜视检查和诊断

• 病因:调节不足导致视近时增加使用调节,
视近内斜视大于视远。
• 临床表现:与屈光不正无关

视近内斜视大于视远

调节近点比同年龄人远

调节范围小

视疲劳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 病因:部分屈光不正
• 临床表现:戴眼镜后矫正部分内斜视
• 治疗:戴眼镜

手术
非调节性内斜
• 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 与屈光状态关系不大, • 与眼外肌的解剖异常、 • 集合力过强、 • 外展力过弱, • 及融合功能不良等有关.
左眼
右眼
试镜片
• 同时看见四点,有双眼单视功能 • 看到三红一绿者,右眼为主视眼 • 看到二红二绿者,左眼为主视眼 • 只看到三个红点,左眼发生抑制 • 只看到二个绿点,右眼发生抑制 • 看到五个点,患者有复视
左眼
右眼
试镜片
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是指眼球运动无障碍, 各注视方向斜视度无明显差异, 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 无复视,无代偿头位, 无全身症状。
第一斜视角健眼注视目标,斜眼 偏斜度称为第一斜视角,
第二斜视角斜视眼注视目标,健 眼的偏斜度称为第二斜视角。
麻痹性斜视
眼球运动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障碍, 各注视方向斜视度不同, 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 复视,有代偿头位, 中枢或周围神经, 有全身症状。
内斜视
• 病因: • 神经,解剖,机械,屈光不正,遗传,调
• 内外 • 上下
• 同向 • 异向
• 融合 • 知觉融合 • 运动融合
眼球运动检查:查六个诊断眼位, 判断出运动不足或亢进
斜视的定量检查 角膜映光法
三棱镜加遮盖试验
角膜映光法示意图

眼外肌病斜视

眼外肌病斜视
治疗:主要手术治疗。
内斜V征 双上斜肌麻痹
斜视类型
(四)垂直斜视
少见,通常在成年后获得,习惯上根据眼位 高的眼命名。
斜视类型
(五)隐斜视(heterophoria)
一种潜在的双眼分离现象,只有在双眼同时 注视状态被干预时才出现,如双眼同时注视 时,隐斜患者双眼能很好协同,可同时注视 同一目标,但当一眼被遮盖时,被遮盖眼将 移至休息的斜视位置,一旦遮盖被去除,双 眼即协同一致。小量的隐斜视对大多数人来 讲属正常现象。
1.按偏斜的病因分为共同性和麻痹性斜视 2.按偏斜的方向分为内外上下斜视 3.按偏斜的时间分为间歇性恒定性周期性 4.按注视眼是否转换分为单侧性和交替性
共同性斜视
是视中枢在形成双眼视觉反射过程中发生障 碍,造成双眼视觉分离.其下神经单元正常, 故眼外肌检查正常.
任何方向注视眼位偏斜度不变 任何一眼注视眼位偏斜度不变 无代偿头位 无复视
斜视的检查与诊断
(一)病史询问 1. 发病过程 2. 是先天还是后天发病,突然还是
逐渐发生,是否复视、斜颈,斜度 是否稳定,患病后做过何种治疗。
斜视的检查与诊断
2. 个人史 3. 发病前后有否其它疾病,早期
发病者包括生产过程也要仔细询问。 3. 家族史 4. 斜视是否有家族倾向应做详尽
调查。
斜视的检查与诊断
(二)眼位检查 1.映光法(Hirhberg)
根据角膜反光位置判断眼位分离 的状况。瞳孔缘15º,角膜缘45º, 角膜缘与瞳孔缘之间30º。
斜视的检查与诊断
2.遮闭法
(1) 交替遮盖法 检查目的:发现2º以上某种类型的斜视倾向。
(2) 单眼遮盖与不遮盖法
检查目的: 判断隐斜还是显斜。 第一斜视角和第二斜视角是否一致。 何眼为注视眼。

斜视检查法

斜视检查法
个人史: 其他疾病 家族史:家族倾向
眼位检查
定性检查:
➢ 交替遮盖 ➢ 遮盖去遮盖
定量检查:
➢ 角膜映光法 ➢ 遮盖加三棱镜法 ➢ 马氏杆法 ➢ 同视机检查
交替遮闭法
主要是发现2o以上的某种类型的 斜视倾向
不能区分隐斜和显斜 非遮盖眼注视视标后才能把遮挡
板移向该眼 结果判定
遮盖去遮盖试验
结果判断
若上斜为右眼,表明右上斜肌、下直肌、 左上直肌、左下斜肌麻痹。
左侧注视垂直偏位变大,可表明为右上斜 肌及左上直肌麻痹。
头向右肩倾斜时,歪头试验阳性,说明右 上斜肌麻痹。
歪头试验(Bilschowky test)
检查目的:用来鉴别斜肌与直肌麻痹 检查方法:当头向某肩倾斜的代偿头位
眼位偏斜度数最大的方位即为麻痹肌所 在处,或为眼球运动受限明显处。
水平肌的功能状态可在左右注视位上表 现出来,
垂直度或旋转度可在左上、左下、右上、 右下位置上表现出来。
A-V征的检查
水平斜视检查
L
-5 o
-10 o -25 o
R
左内直肌麻痹
垂直斜视检查
+1 R/L7 EX3
L
+1 R/L14 EX6
单眼不能固视
遮盖加三棱镜法
检查目的:他觉的斜视度 检查方法:先用交替遮闭法,再用三棱镜
中和
结果判断:内斜、外斜、垂直斜
马氏杆检查
检查目的:自觉的斜视度的定量检查,
要求有双眼单视,正常视网膜对应。
方法:
➢ 单马氏杆加三棱镜:暗室,二眼分别注视, 远近不同距离,水平和垂直均查,三棱镜 的尖向灯光的方向。

Bagolini线状镜
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球的外上巩膜处。
6
下斜肌(inferior oblique muscle)
作用:
外旋 上转 外转
眶下壁前内侧上颌骨眶板近泪窝处,经下直肌与眶下壁 之间,向后外上伸展,附着于赤道部后外侧的巩膜上。
7
各眼外肌运动的主次要作用
眼外肌
主要作用
次要作用
外直肌
外转
内直肌
内转
上直肌
上转
内转,内旋
下直肌
下转
内转,外旋
Sherrington氏法则:又称交互神经支配法 则。主动肌的收缩,同时伴拮抗肌的松 弛。
19
五、什么是斜视???
眼睛歪 了呗☺
20
➢ 斜视: 双眼注视物体时,物像不同 时落在双眼的黄斑中心凹 上,即一眼注视目标时,另 一眼偏离目标。
21
斜视的检查
22
一、病史
家族史
家族性
发病年龄
发病越早,预后越差
供应四条直肌的动脉-7支睫状血管-巩 膜、角膜缘、虹膜 , 斜视手术单眼通常不能同时行三条直 肌的手术,以防眼前节缺血。
4
内直肌
作用: 内转
外直肌
作用ique muscle)
作用:
内旋 下转 外转
起自眶尖部总腱环,沿眶上壁向前至眶内上缘,穿过滑车
向后转折,经上直肌下面到达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
26
屈光检查
睫状肌麻痹验光: ① 首次屈光检查的儿童 ② 需要全矫治的远视者 ③ 有内斜的远视儿童 ④ 有视觉疲劳症状的成人远视者 调节内斜患者,半年验光一次,在保证最
佳视力、眼位正的前提下,逐减度数
27
五、斜视的定性检查
➢ 角膜映光法
➢ 交替遮盖法
➢ 遮盖-去遮盖法
交替遮盖回答了有无眼位偏斜及偏斜类型。 遮盖去遮盖回答了
所查斜视角代表视远的斜视角,但因 近感辐辏存在,故有误差。
42
43
44
上斜肌
内旋
下转,外转
下斜肌
外旋
上转,外转
记忆窍门:上方肌——内旋;下方肌——外旋 直肌——内转;斜肌——外转 上斜肌——下转;下斜肌——上转 8
四条直肌巩膜附着点距 角膜缘距离
颞侧
5.5mm 6.9mm
7.7mm
6.5mm
右眼
鼻侧
10
二、眼球运动
单眼运动: 内转(adduction) 内旋 外转(abduction) 外旋 上转(supraduction) 下转(infraduction)
协同肌:眼球向某一方向运动时,对主 动肌起辅助作用的肌肉。
配偶肌:两眼产生相同方向运动时,互 相合作的肌肉。共6组配偶肌。
15
双眼向各方向注视时的配偶肌
右上直肌 左下斜肌
右侧
左侧
右上直肌 左下斜肌
右外直肌 左内直肌
右内直肌 左外直肌
右下直肌 左上斜肌
右下直肌 左上斜肌
16
三、诊断眼位
第一眼位:双眼注视正前方时的眼位。 第二眼位:双眼向上、下、左、右注视
1 眼位偏斜属于显斜视还是隐斜视 2 注视眼 3 第一斜视角,第二斜视角
28
29
六、斜视角定量检查
➢ 角膜映光法 ➢ 三棱镜加角膜映光法(Krimsky test):视
力极差者,婴幼儿及不能合作者 ➢ 三棱镜加遮盖法:他觉斜视度定量检查 ➢ 马氏杆检查:自觉斜视度的定量检查 ➢ 双Maddox杆试验测量旋转偏斜
发生的类型
逐步? 忽然? 间歇?
偏斜的类型
哪一个注视位置偏斜最大?
斜视性质
间歇? 稳定? 交替?
治疗史 有无治疗? 方式?
23
二、一般情况
偏斜方向&程度? 颜面对称? 睑裂等大? 内眦赘皮? Kappa角?(假性斜视) 代偿头位?
24
三、视力检查 四、屈光检查
25
视力检查
儿童视力的年龄标准: 3岁为0.5,4~5岁为0.6,6~7岁 为0.7, 7岁以上为0.8 婴幼儿视力估计的方法?遮盖试验 OKN PL 图形 VEP 婴幼儿视力的定性检查更重要! 隐性眼球震颤患者检查视力需注意什么? 有代偿头位的眼震患者视力检查
眼外肌解剖 和功能
1
每只眼有几条眼外肌? 眼外肌的神经支配? 各条肌肉的作用是? 斜视有哪些相关检查方法?
2
一、眼外肌解剖
支配眼球运动的肌肉
有6条: 外直肌 内直肌 上直肌 下直肌 上斜肌 下斜肌
除下斜肌外,均起 源于总腱环;
上下直肌与视轴成 230 ,上下 斜肌与视 轴成510
3
眼外肌的神经支配: 上斜肌-滑车神经 外直肌-外展神经 其他 -动眼神经
双眼运动 : 双眼同向运动(conjugate movement,version) 双眼异向运动(disjunctive movement,vergence)
11
12
13
14
主动肌:眼球向某一特定方向运动时, 起主导作用的肌肉。
对抗肌(拮抗肌):同一眼产生与主动 肌相反方向运动的肌肉。
30
(一)角膜映光法
最简单 和常用
31
32
33
34
内斜 Or 外斜?
斜视多少度?
35
内眦赘皮所致的假性内斜视
36
(二)三棱镜加遮盖
手术设计的
主要参考指标
光学原理
37
38
(三)三棱镜加maddox杆法
适用于隐斜视、旋转性斜视
41
(四) 同视机法
主观斜视角检查法(自觉斜视角) 客观斜视角检查法(他觉斜视角)
时的眼位。 第三眼位:双眼向右上、右下、左上、
左下注视时的眼位。
其中,第二、第三眼位为分析麻痹性斜视受累肌 的眼位,称为诊断眼位。
17
诊断眼位图
右上直
右下斜 左下斜
右外直
右内直 左内直
左上直 左外直
右下直
右上斜 左上斜
右眼
左眼
左下直
18
四、眼球运动法则
Hering氏法则:又称等量神经支配法则。 两眼配偶肌接受等量神经冲动。 麻斜的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