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池塘海参越冬管理技术的六个建议
冬季海参养殖技术

冬季海参养殖技术
一、鱼类:在鱼类冬季养殖中,大菱鲆等鱼类数量最多,它们最适宜生长的水温是16~22℃。
二、海参:海参喜低温,但当水温低于5℃时,海参也会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状态,因摄食量不足,对病害的抵抗力便大大降低,很容易发病。
因此,一是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加大参池水体交换量,抓住冬季的高潮位时期,尽可能多地为参池注入新水;
一是当水温低于5℃以下时,要加强参池的监测,发现池内有外出的成品海参一定要及时捞出。
二是加深水位保持水温,水深至少保持在2米以上,越深越好;
三是条件稍差的参池,必须上人工提水设备,增进池水的有效溶解氧含量,提高水质质量。
晨辉饲料。
水产养殖冬季问题及处理

水产养殖冬季问题及处理1:防冻害寒冷的冬天常常使越冬的鱼种受到冻害,可采取如下4种方法来避冷增温:(一)设障避风。
在鱼塘北边用木棍打桩围上编织袋或稻草,设置人工屏障来抵挡北风。
(二)烟熏制暖。
白天北风呼啸是夜晚有霜冻的前兆,可将湿稻草、柴禾堆放在鱼塘岸边生火熏烟来制造暖气,减弱霜冻程度。
(三)投放水草。
冬季往鱼塘投放一定数量的水草,让鱼在草丛中取暖驱寒。
(四)注水增温。
在气温较高的晴天午后将经日晒升温的浅塘水注入鱼塘。
2:不要傍晚冲水若白天发现鱼浮头,不可傍晚冲注新水。
因傍晚时水体中的溶氧已很少,尤其是底部水层,已呈缺氧状态,傍晚冲水会导致上下水层混合,使全池缺氧,对鱼造成危害。
3:鱼种消毒和免疫鱼种下塘时应进行药物浸泡消毒,时间为5~10分钟。
给草鱼等鱼种注射疫苗效果较好。
4:不要施有机肥为培肥水质,需往鱼塘内施肥,但忌施有机肥。
因有机肥会消耗溶氧,使塘内缺氧。
有机肥还会分解产生硫化氢、氨等对鱼有毒害、使池水恶化的产物。
5:防止泛塘正常情况下,进入冬季后,泛塘的现象明显减少。
但是,肥水池塘、深水池塘和网箱养殖的鱼,常因管理疏忽而发生冬季缺氧浮头,甚至死亡。
养殖户要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忌开增氧机冬季鱼塘用增氧机增氧不科学。
因为开动增氧机鱼会受到惊吓,在水中乱游,体内仅有的能量和水中本来就不多的氧气,会被加速消耗掉,致使鱼体质愈来愈弱,渐趋死亡。
7:提早防病鱼越过冬期间,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生长停滞、疾病增多,其中最易患水霉病。
冬季里,对鱼病应及时诊断,对症下药,不可晚治,以防死鱼。
海参:冬季:封冰前应对参池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可采用“高能碘”、“杀菌醛”、“二氧化氯泡腾片”,并可结合“参底宝”、“底改素”使用,最大程度减少池中的病菌。
在池水结冰时要及时打冰眼,清除冰面积雪,改善池水光照条件,以利于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下繁殖生物饵料。
长期低温导致冰层较厚,短期内能难以融化,该如何预防海参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养殖户应该采取人工办法增氧,度过冰封危险期。
越冬管理好池塘的方法

越冬管理好池塘的方法水产养殖生产的整个周期中,越冬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现在许多养殖户选择在冬季养鱼,但是在水产养殖越冬过程中,大多数养殖鱼类摄食量低,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缓慢甚至停滞,导致养殖鱼类在越冬期间体质虚弱,容易继发疾病甚至“泛塘”死亡。
优质健壮的鱼种是成鱼养殖的基石,但是对于北方区域的成鱼养殖来说,不得不面对冬季寒冷的现实问题。
鱼苗养得再好,如果越冬管理出现问题,鱼种就会出现冻伤、长寄生虫、缺氧、窒息、泛塘等病害,严重影响鱼种的健康程度和后期的生长。
提高鱼种越冬后的健康程度和成活率,直接关系到越冬后成鱼养殖时的生长速度、抗病力及饲料成本等实际生产问题。
因此,鱼种越冬管理的好坏就成为成鱼养殖生产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增加水位北方天气寒冷,气温长期维持在零下,鱼塘周边甚至出现结冰现象,这个时候,水位的高低至关重要,水位浅,水温变化大,鱼容易冻伤,不利于鱼的越冬,所以我们要加深水位,正常水位不低于1.5米,这样鱼可以集中在深水位越冬,而对于已经拉过网,但还没有卖完的鱼塘,因拉网时对鱼体的损伤,所以切记要做好消毒的工作。
塘底底质的调节对于准备越冬的池塘,在冬季来临一个月前,要进行全面改底,保证底质淤泥中饲料残饵、鱼的粪便等有毒物质的有效分解,减少有毒物质的残留,降低越冬期间,这些有毒物质对鱼体的伤害。
水体的调节针对目前的池塘养殖产量高的情况,在越冬时,水体仍然要保持“肥、活、嫩、爽”,冬季因日照时间短,水温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繁殖能力下降等因素,水体过肥会造成藻类老化、和鱼争夺氧气,从而造成鱼缺氧的局面,过痩又会不利于光合作用,同样会造成池塘缺氧。
投喂饲料在北方,从11月开始,大部分养殖户不再投喂饲料,到来年的3月底,才会开始再次投料,中间约5个月时间,鱼要靠自身能量来度过漫长的冬季,在这个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鱼,而且鱼掉膘严重,养殖户损失是比较大的,其实,冬季在晴天中午,适当投喂一餐饲料,可以保证鱼不掉膘,甚至还会生长,但要注意选择优质饲料,减少鱼体消化器官的负担。
池塘养殖刺参安全越冬技术

池塘养殖刺参安全越冬技术入冬后我国北方地区寒流活动频繁,水温下降,刺参活动与摄食减弱甚至停食,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只进行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理过程,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发病死亡现象时有发生。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刺参养殖科研与生产的实践,总结出池养刺参安全越冬的技术措施。
一、越冬前的准备1.池塘清整与消毒入冬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处理,为保证刺参安全越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连续养殖两年以上未清整的池塘当年秋末要彻底清整一遍。
排干池水,拣净刺参,清除池底和参礁上的淤泥及杂物,必要的话再回填新沙,曝晒半月以上。
然后加水覆盖整个池底与参礁,每亩施生石灰50kg~100kg,一周后排干,重新注满水,泡池一周后再放掉纳水。
(2)养殖时间不长或当年春季刚清整的池塘无须排干水彻底清整,但也要进行底质改良与池水消毒。
方法是每亩施生石灰15kg~20kg。
一定要将生石灰用水化开后全池均匀泼洒,以免伤害刺参。
2.水质培育适度肥水是保证冬季池水溶氧的有效手段。
池塘经清整消毒后都过于清瘦,应适度肥水。
一般每亩施发酵后的鸡粪等有机肥30kg~50kg。
为减少有机污染,可不直接把肥料泼洒于池内,而是将其分装入若干网袋内,挂在进水口处,随着加水使肥料缓缓流遍全池。
施肥后还再泼洒光合细菌、EM等微生物制剂,促进单胞藻和有益微生物的繁殖。
入冬前池水透明度保持70cm~80cm,并加到1.5m~2m的水位。
3.加强秋季育肥趁秋后刺参摄食力较强时,增投优质、高效、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饵料,饵料中适当添加免疫多糖、维生素等,以增强刺参体质,提高的免疫力,为安全度过冬季恶劣环境打下基础。
4.提前做好疾病预防秋末水温下降阶段正是池中弧菌繁殖高峰期,除按上述方法对池塘进行清整消毒、加强秋季育肥外,还要按“冬病秋治”的理念,将饵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既可防止秋末细菌性疾病发生,还能使刺参体内有一定的抗菌药积累,提高越冬期间的抗病能力。
二、封冰前的管理从入冬到池水结冰前的一段时间刺参的摄食与活动能力逐渐减弱,无需人工投饵,靠摄取池内天然饵料即可,该阶段主要是加强水质管理。
秋季海参池塘管理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秋季海参池塘管理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从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是辽宁庄河市海参涨势较快的季节,为了让海参能够安全稳定生长,同时安全渡过冬季冰封期,在此期间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改良池塘水质
养殖户应充分利用10-12月中旬前、尤其是12月上旬的大活汛加大换水量,特别是对于进排水闸门高于池底的池塘,加大换水量可以排出平时换水不易换掉的“死水”并延缓结冰期。
换水时可适当提高池塘水位,并保持上层水体清澈。
换水后应及时改良水质和改底,可投入碘、溴等卤素消毒剂,起到消毒和絮凝的作用。
2、清除大型藻类
秋季浮游藻类和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为防止在冬季前大量死亡,导致池水腐败、缺氧等现象,养殖户可在此期间进行大型藻类的灭除工作。
泼洒药物后,及时清除已死亡的藻类和其他生物。
3、进行底改工作
夏季期间由于高温阴雨导致浮游藻类和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沉积在池底,加上海参粪便的堆积,增加了越冬时期的耗氧因素。
因此,在10月份水温回落以前,要多使用含有益微生物的池底改良剂,加速对池底有机物的分解;11月份水温回落以后,要多使用吸附分解型的底质改良剂;12月份结冰前,要使用增氧缓解型底质改良剂,延缓池底老化程度。
这样,不但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冰下长生环境,还可以有效控制大型藻类旺发,为海参营造良好地生存环境。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目现将刺参池塘越冬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 秋季投苗苗种的选择池塘投苗一般分春、秋季两次,秋季投苗宜早不宜晚,投苗尽量在十月份完成,水温低于8℃应停止投苗。
苗种规格宜大不宜小,研究表明不同规格的海参对低温耐受能力差别明显,在0℃以下的低温中,规格为2000头/斤以下的海参成活率只有不到30%,而300头/斤的参苗成活率可达80%-90%,规格越小的海参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越差,其排脏、皮肤溃烂和死亡的现象越严重。
因此为了保证海参顺利越冬,秋季投苗的规格应在500头/斤内为好。
买苗应选择本地区的具有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参苗体表无损伤、干净无粘液、肉刺完整尖挺,身体自然伸展、活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
放苗时要均匀地投放在人工礁上。
同时秋季应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参出池销售,减低密度减少越冬池塘的负担。
2. 封冰前的池塘管理许多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
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高于池底,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
加上秋季的各种藻类生长茂盛,海参排泄物堆积,如果处理不好封冰后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封冰前的管理很重要。
北方池塘一般在12月初到中旬开始结冰,在结冰前应尽可能的加大换水量,换出池塘内的“旧水”。
秋季之后,池塘的水温逐渐下降,而且比浅海的水温下降的快,常常出现池塘的水温低于浅海,因此可以通过家大换水量提高池塘的水温,延迟冰期的到来。
入冬前及时清理池塘内的大型植物,以防低温后死亡,冬季在冰下破坏水质。
同时11月前后加强池塘的消毒防病,可以每隔10-15天按每亩20公斤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或2-4克/米3的次氯酸钠溶液以杀灭病原、改善水质,保障越冬水质良好。
在封冰前加高池塘水深,最好达到2.0米以上,尽量减轻封冰对海参的影响,同时仔细寻池,检查池塘有无严重漏水的情况,特别是闸门附近,以防封冰后水位下降。
3. 封冰期的管理北方池塘一般12月封冰,3月初开冰,冰期90天左右。
海参圈化冰前后养殖户如何做好防范措施

海参圈化冰前后养殖户如何做好防范措施
随着气温升高及地温上升,池塘的底层温度也逐渐升高,表层冰层变薄,池塘产气量增加,气体溶解度变低,同时一些有害菌也开始快速繁殖,加之化冰前后水质情况变化大,都极易诱发海参疾病。
因此此时期建议大家提前做好池塘的处理工作,降低海参漂参、化皮、鼓泡等的发生率。
建议:
1、化冰前及时打冰眼爆气(避开礁石打眼),预防气体饱和度过高造成海参气泡病。
2、化冰后增加水体搅动,打破水体分层,搅匀盐度,避免海参吸入过多低盐度水及体内气泡多造成漂参。
3、化冰后不要急于降低水位和大换水,减少应激因素,可少量多次逐步换水。
4、化冰后及时对水体和底质进行消毒,并及时补充水体营养和有益菌,通过生态占位防控疾病。
随着温度的上升,即将迎来海参养殖的第一个快速生长期,请养殖户朋友们一定提前打好基础,保障养殖顺利进行,并能尽力提高产量!。
水产养殖越冬管理技术要点

IDlftilD^ /2021.01水产养殖越冬管理技术要点在水产养殖生产中,越冬是一个至 关重要的环节。
冬天大多数养殖鱼类摄 食量低,活动减少,新陈代谢减缓,生 长缓慢甚至停滞,导致鱼类在越冬期间 体质虚弱,容易继发疾病甚至出现塘”死亡现象。
水产养殖动物能否安 全越冬,直接关系到养殖经济效益。
因此,做好鱼类越冬期科学管理意义重大。
一、强化投喂,培肥促壮二、适时并塘,合理放养每年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是鱼种 并塘的适宜期。
当水温降至10丈以下时,鱼种基本停止摄食,有利于鱼种并I塘。
如并塘过早,会釤响秋季育肥,且由于水温相对较高,鱼种活动力强,操作过程 中易使鱼体受伤,从而继在养殖鱼类越冬过程中适当投料,开春后鱼类成活率比不投料提高20%左发细菌感染致病;而并塘过晚,在出池 并塘时若损伤鱼体,就易使鱼体冻伤,并易造成水霉菌感染。
右。
在越冬前期,应适度加强投喂人工 配合饲料,以增强鱼体肥满度,使其体 内多储备脂肪,增强鱼的体质;在越冬 中期,应适度减少饲料投喂,可每星期 投喂1次,选择晴天水温较高的时段进 行投喂;在越冬末期,鱼类体能消耗较 多,应该及时投喂,以恢复其体质,视 天气情况,可每天投喂1~ 2次。
在投喂 人工配合饲料时,词料要营养合理、全 面,避免单一,既要使鱼吃饱,又不能 浪费和造成水质污染。
同时,可适当添 加酵母菌、乳酸菌、粪链球菌、复合水产多维等,以提升鱼体抗病御寒及抗逆能力,避免越冬期养,殖鱼类因体内营养不足而导致免疫力下降,继而遭受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侵袭,保证水产养殖对象的越冬成活率。
并塘后养殖鱼类的放养密度也是 影响越冬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如放养过 稀,则影响池塘利用率,造成水体浪 费;而放养过密,又易造成水体缺氧 “泛塘”,影响鱼种的生长发育。
投放 鱼类密度高低主要取决于池塘的水源、水质、池底淤泥和有机物厚度,以及从 业者管理水平高低等条件。
三、管好水质,环境优良1.注意缺氧冬季养殖水体温度相对较低,并且 光线不足,容易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生 长繁殖速度减缓,光合作用的产氧量下 降。
海参越冬池塘管理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工作

海参越冬池塘管理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工作第一就是消毒,进入冰封之前对水体进行消毒可有效地预防海参化皮。
第二,封冰前对水体特别清瘦的的参圈可以适量肥水,以防封冰后藻类过少导致产氧能力不足,从而导致的缺氧现象出现;对于水质较肥的参圈可以使用池易净3亩/包对藻类进行调控。
第三就是越冬时如有积雪应及时清扫,清扫时要将积雪尽量移到坝上,这样既不会阻挡阳关的照射,影响圈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也不会因为冰化后,冰水雪水一起流入到圈中,对圈水的盐度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对于水质清瘦,纳水不方便的参圈尤为重要。
封冰后对于水质较肥的参圈,打冰眼通常起不到明显的效果,反而对冰眼处的海参造成很大的应激,严重时会有化皮现象。
保持冰下生物平衡,封冰前切勿用杀虫药,杀草药。
万一容氧过高,有条件的可倒临圈的低氧水,特别是还有浮游动物多的水,效果更好。
没条件的可在无风,有阳光的天气打几个冰眼用抽水机进行倒水暴起,时间不要太长。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
发病原因分析
一是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
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悬在离池底40厘米以上,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
还有部分参池建在离海岸几千米甚至万米处,进排水使用同一个渠道,致使水质质量差,交换量小,进水处无过滤和沉淀池。
二是虾池筑礁不合理。
有的参池采用石礁,石块小,间距与堆距都在5米~6米之间;有的参池采用编织袋装泥,仅三袋搭成三角形,间距与堆距也在5米~6米;还有的采用瓦片搭成人字形,刚进水就被潮水冲垮,既不利于海参栖息与度夏,又不利于底栖硅藻的附着,阻碍了海参的正常生活与摄食。
三是清淤消毒不彻底,导致水质败坏。
有很多参池养殖多年很少清淤和消毒,使池底和礁石堆积了很深的海参粪便、淤泥和杂藻,尤其是池底的低温藻类,经过冬、夏两季后开始腐烂变质,从而滋生出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影响了海参的正常生长,最终导致海参瘦小体弱而发病。
四是放苗密度过大,造成天然饵料严重缺乏。
很多养参户,不顾养参池所处的地理环境,水质状况,基础饵料的容有量,片面地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不惜代价地增加放养密度,在养参条件并不理想的参池,每亩放苗量竟达到10万头之多,又不舍得投饵,这样当海参逐渐长大时,天然饵料严重缺乏,海参的生长空间也逐渐缩小,造成海参缺氧缺食,体弱患病而死亡。
五是养参业者技术素质差,缺乏科学养殖和防病意识。
这是海参养殖迅速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许多养参投资商从来就没接触过水产养殖,对于海参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了解甚少,海参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无从谈起。
一旦海参发病,束手无策,不仅延误了海参疾病的治疗,而且加速了病害的发展和传染,最后导致海参死亡。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

海参池塘养殖技术重点措施一、海参池塘环境条件。
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入的河口区,无工业污染。
池塘大小以10~15亩为宜,其它规格的池塘亦可使用。
底质以砂砾底或硬泥底质为佳,对潍北和黄河三角洲来说,虽粉沙土质适宜海参栖息生长,但必须对底质进行硬化处理。
利用养虾池养殖海参,要进行池塘改造,并在放苗前排干池水,进行彻底清淤、清池和消毒,以确保池塘良好环境。
二、保护种质资源。
随着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滞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由于海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的粗放性,而亲参来源圈子相对狭小,加上工人放流或浅海投石养殖使其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原有的性状,造成海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不断接近,种质状况下降。
而近年来广泛采用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苗种质量却逐年下降,加之育苗期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为养殖所提供苗种的质量难以保证。
为此,一定要加快建立海参原良种场及自然保护区,以保证海参地质资源不受破坏;二是可通过网外引种、国内运海区进种和优良品种杂交等有效途经,解决海参种质退化问题;三是要搞好海参新品种繁育技术的攻关研究,加快海参品种的改良换代,推动海参养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海参苗种质量要求。
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
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
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
购苗时应用PCR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
四、海参放苗规格密度。
按照规范要求,苗种放养规格在30~40头/公斤,放春密度为5~10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8~12个月;规格在 300~500头/公斤,放养密度为10~15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18~24个月。
五、海参人工参礁设置。
依据海闯的生态习性,必须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和设置参礁。
参礁材料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多以石块、瓦片、水泥框架、旧扇贝笼为主,考虑到我省西部沿海石块缺乏,可用瓦片、网片、水泥管、旧轮胎、塑料膜等器材,原则上要多孔、多层,参礁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高度以50~80厘米为宜,以满足高温度夏的要求。
海参池塘入冬封冰前管理六要点

海参池塘入冬封冰前管理六要点
近日,天气逐渐转冷。
寒流一个接一个,海参圈马上将要进入封冰期。
夏天的持续高温让今年的产量锐减,价格不断上涨。
那么如何稳定明年的产量?我们在封冰前都需要做哪些工作来帮助海参顺利
越冬?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建议。
海参养殖:海参苗安全越冬最佳途径:钻凿海水井
1、提高水位
提高水位有利于保证池底环境的稳定性,减小因大风、降温等因素引发的海参应激反应。
不同养殖区对越冬期池塘水位的要求不一样,建议大家将水位提前加到合适位置。
例如:河北地区水位需保持在
1.5米左右,辽宁地区水位则需要保持在1.8米左右。
2、封堵闸门
池塘漏水对封冰期间的海参养殖危害很大:漏水轻的池塘可导致池边海参露出冰面,出现伤亡;漏水严重的池塘足以导致海参大面积的伤亡。
建议在进水后及时封堵闸门,防止漏水。
3、净水解毒
封冰前水质越干净越好。
干净的水体透光性好、毒素少,更有利于池底海参的摄食生长。
浑水池塘易在封冰后缺氧,导致海参不摄食、体质差。
4、改底解毒
秋季的投喂剩料、腐烂的青苔、海参的粪便、水里的有机质等会
对池底造成严重污染。
而封冰后海参会出爬摄食,底质不好的池塘会导致海参不摄食、状态差、肿嘴、化皮等多种问题。
5、补充能量
由于冬季水温偏低,海参体质普遍偏弱。
且目前不少参圈里还有体质弱的海参尚未下礁摄食。
6、补充饵料
池塘封冰后,海参会继续出爬摄食。
封冰期也是海参的生长期,保持池底饵料充足,能提高海参产量。
水产冬季管理制度

水产冬季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的冬季管理制度1. 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在冬季水产养殖中,需要根据不同水产的生长习性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
比如,在冬季水温较低的情况下,需要选择适合生长的水产品种;在水体清洁度不高的情况下,需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等。
2. 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及时清理养殖池塘,消除污物和杂草,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3.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养殖设施,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比如,检查养殖池塘、饲料器具、通风设施等,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
二、加强饲料管理1. 选择适合的饲料: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选择适合冬季生长的饲料,保证水产品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适量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增强水产品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 合理投喂: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注意合理投喂,避免过度喂食或者喂食不足,影响水产品的生长发育。
根据水产品的生长情况和需求,科学制定投喂计划,确保水产品的健康生长。
三、保持水质清洁1. 定期换水: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根据养殖密度和养殖池塘大小,科学制定换水周期,避免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
2. 加强水质监测: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比如,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等指标,确保水体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
四、加强疾病防控1. 加强疾病监测: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加强疾病监测,定期检查水产品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比如,定期检查水产体表、鳃腔等,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
2. 采取预防措施: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采取预防性措施,加强疫苗接种、药物预防等,提高水产品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做好疫苗接种、药浴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异常病情采取有效措施。
冬春低温季节海参养殖的几个注意事项

冬春低温季节海参养殖的几个注意事项今年冬季气温比往年偏高,是典型的暖冬天气。
目前外海冰层已经融化,池塘冰层约15厘米~20厘米,水温0.6℃~0.2℃,海参已经出现摄食现象。
进入3月份以后,气温升高,养殖池塘由于冰层逐渐融化,冰下水温会出现先暖后冷再暖的过程,此过程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较大,此时池塘海参养殖病害发生率会有所上升。
下面针对2月份、3月份的气候及往年同期发生的情况做一个分析预警,供技术员及养殖业者参考。
情况分析2月份气温逐步回升,池塘内冰层厚度逐渐减小,池塘冰层表面出现化冻情况,由于大风席卷泥沙覆盖化冻冰层表面,形成乌冰,造成水中的浮游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池中溶解氧下降,水质底质出现恶化,海参易出现肿嘴、化皮等情况。
3月初随着气温上升和光照周期及强度的增加池塘开始融冰,融冰期从池塘内部冰下开始,此时一般池塘水温可达7℃~8℃,而融冰后水温会下降到3℃~5℃,如遇大风降温天气水温会下降更多,很可能对海参造成伤害。
冰层融冰后会在水层表面20厘米~40厘米处形成低盐水层造成水体分层现象,低盐水环境可诱发海参腐皮病。
建议采取的措施1.开春时随着冰层的融化,水环境的改变,由于越冬期较长,海参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较大,体质较虚弱,这时期需投喂适口、营养丰富的饵料,以尽快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
2.造成水体分层现象时应及时排掉表面低盐水层并及时投放抗应激类药物,提高海参自身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3.适时投放二氧化氯或者聚维酮碘对海参池进行全面消毒。
另外,外海海冰基本化冻,外海水质由于化冰产生理化指标的改变,与育苗室水差异明显,如果盲目进新潮水,苗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摄食不旺盛、肿嘴,甚至化皮等情况。
建议育苗室倒池前几天换一部分水,倒池时再从原池往新池倒一部分老水,温和换水,尽量减少应激反应。
越冬期的鱼塘养殖管理要诀

越冬期的鱼塘养殖管理要诀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4期从每年冬季到下年春季前,鱼类进入漫长的越冬期,鱼塘越冬养殖管理至关重要。
从越冬养殖管理实践来看,由于越冬池塘条件差,放养密度过大,苗种体质弱,或受伤致病,或管理不善都会影响鱼类越冬安全。
一些养殖户由于不注重苗种越冬安全,导致越冬死亡率偏高,严重影响到下一年度的渔业生产经营和养殖效益。
根据实践,笔者认为鱼塘鱼类越冬养殖管理应把握好以下要诀。
一、慎选池塘,清塘消毒,创优养殖环境越冬池选址不当,会影响到鱼类的生存和生长。
一般应选择背风向阳、水源稳定、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无任何污染的静水池塘,池面结冰时间短,面积和水深都应稍大,这样有利于采光保温,具体面积可在3~5亩,水深在2~3m左右,池底淤泥要尽量少,厚度不宜超过20cm。
在鱼类进入越冬池前应清塘消毒,可选择晴好天气时按每亩施生石灰75~100kg全池泼洒。
二、适时并塘,谨慎操作,严防苗种受伤鱼类苗种并塘进入越冬池的时间,决定着越冬成活率的高低,时间过早,水温尚高,不但缩短了苗种的生长期,影响其体质,而且由于鱼类此时活动力强,在捕捞、操作和运输中容易使鱼体受到伤害,给越冬埋下安全隐患;时间过迟,苗种又可能受冻伤,降低其越冬成活率。
因此,并塘时间不宜太早或太晚,一般选在水温10℃左右,鱼类基本停止摄食时为宜,具体时间因地制宜,一般大多在10月份前后,选择晴好、无风的天气及温度稍稳定时进行并塘,效果较好。
三、控制密度,把握数量,科学合理放养越冬池的放养密度应当适中,密度过高时会引起水中缺氧等诸多隐患,密度过低又会浪费水体空间,在实践中应根据越冬池的面积、苗种种类及大小、水质条件及管理水平等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条件较好的越冬池每亩可放养10cm左右的苗种2~3万尾,或成鱼600~800kg,条件好还可多放。
放养的苗种要求体质健壮、体色鲜艳、规格整齐、游动活泼、无病无伤,同时,尽量同池同一品种进行单养越冬,以免品种或规格差异等导致越冬苗种成活率降低。
海参如何安全越冬及管理方式

动物生产海参如何安全越冬及管理方式时天峰(庄河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庄河 116400)海参是一种富含各类营养的海洋生物,也是北方地区养殖结构调整的重要水产品。
但是由于现在的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养殖方式不精细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等众多原因,导致海参产苗量不稳定,发病率高,这已经成为水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在夏末和初秋时节,随着气候逐渐变冷,养殖地区水温逐渐回落,形成较大的温差,对海参造成应激性刺激,再加上夏季高温时期海参的生长环境内有大量有机物及藻类死亡腐败造成的水质恶化,海参的活动以及代谢会消耗大量氧气,产生有害物质,使水质变差,造成海参生长变慢以及发病。
在秋季及越冬前进行一定的管理,是提高海参养殖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海参养殖在秋季及越冬前进行一定的管理措施特别重要。
1 安全越冬的方法1.1 生长环境海参虽然喜欢低温环境,但是水温低于5℃的时候也会造成一定影响甚至会停止生长,因摄取量不足无法抵抗病害,大幅度增加了发病概率。
目前,北方养殖海参的地方多为露天养殖,冬季不少养参池的表面已经结冰,池水水温接近0℃,加之海洋潮位低,养参池的水体循环量减少,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也相应在降低,沉积到池底的污泥、杂藻、海参粪便等腐烂后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氧化分解,海参生长的外部环境恶化。
当水温的温差在短时间内超过2~3℃时,海参就会明显产生抗应激反应,海参的自我承受能力降到最低,表现出嘴肿、吐肠等现象。
所以,在冬季一定要加大池子中水体的交换量,抓住冬季高潮时期,大量往池中注入新水,保证水质和温度,水深最好保持在2~3米;条件相对较差的养参池,必须配备大量人工用水设备,来提高水质质量和生长环境。
在为养身池换水时,一定要需要慢慢注入,保持水温度的稳定性。
1.2 防治疾病在不同水质的环境下(p H、盐度、温度、溶解氧、氨氮等突变),会引起海参的应激反应,先是吐肠,体质下降,病菌侵人,使海参化皮死亡;如果管理不当会导致病菌感染。
海参池塘封冰前的六个准备措施

海参池塘封冰前的六个准备措施随着水温的降低,海参也开始慢慢回礁,不再摄食,陆续进入冬眠期。
如何能够安全的度过封冰期是目前参圈养殖户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养殖户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1、提高水位维持水位在1.5米左右,增强对池底的保温效果。
由于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水温也会随之而改变,提高水位也可以减轻昼夜温差对海参造成的应激反应,预防海参因应激而出现化皮的现象。
2、控制水草海参池塘长草是海参养殖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过多的水草会阻碍了海参的伸展,甚至有些水草会牢牢地缠住海参,造成部分海参死亡,并且水草在夜晚会增加池底耗氧,易出现底热缺氧的现象。
但是处理水草要异常小心,如果水草超过10cm厚,建议客户及时使用含“扑草净”成分的杀草药杀草,三天后要及时换水,使用“氨基酸解霸”1桶5亩解毒,配合使用“爽底安”1包2亩处理池底,分解烂草。
如果水草刚刚生长,客户可以使用嗜冷型“利生素”1包2亩,配合腐植酸钠1亩5斤进行处理,效果良好。
3、消毒封冰之前,一般建议使用“二氧化氯”或者“特立灭”对池塘底部杀菌消毒,杀死池塘底部的有害菌,预防底热缺氧等现象的发生。
4、改底封冰之前,由于池塘水温较低,池底氧化变坏的速度变慢,加上海参不再活动,粪便变少,一般建议在封冰之前处理一遍池底即可。
可以使用“爽底安”1包2亩,在处理池底的同时,也能起到对池底杀菌消毒的作用。
5、补充有益菌(嗜冷型芽孢杆菌)封冰之前,补充有益菌,进一步处理底质,分解残饵粪便和烂菜,抑制底层有害菌的滋生,减少春季化冰后肿嘴等现象的发生。
可以使用嗜冷型“利生素”1包2亩,在0度以上水温都可以使用。
6、提高海参免疫力海参从12月中旬开始一直到明年3月左右要度过近三个月的冬眠期,体质好的海参抵抗力好,能安全越冬,体质差的海参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越冬过程会损失一部分。
因此客户应适时使用一些免疫类产品(如“低聚糖863”1包2亩)提高海参免疫力。
水产养殖越冬管理要点

水产养殖越冬管理要点摘要:随着不断提高的社会水平,为人们带来十分丰富的物质生活,水产养殖为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在不断扩大。
在北方水产养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越冬是一个非常关键且重要的环节,所以针对于水产养殖动物安全过冬的思考,直接的关乎到养殖经济效益,做好越冬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此,本文介绍了水产养殖越冬管理要点,供以参考,希望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产养殖;越冬技术前言:在整个水产养殖的过程中,越冬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鱼类是否能够安全的过冬,对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
加强养殖户对越冬管理认识,确保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增加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从而奠定北方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的基础。
一、水产养殖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 水产养殖鱼管理不善可能引起死亡:越冬期间鱼主户认为鱼类不吃或少吃饲料,而松于管理,越冬池塘渗水漏水,塘小水雪过厚造成池水缺氧,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2. 水产养殖鱼体受伤感染可能引起死亡:越冬鱼体体质差,规格小,体内积存的能量等营养物质少,难以满足越冬期生存的需要,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
3. 水产养殖水质原因可能引起死亡:冰封期过长,水与空气接触很少,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少,光线不足,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繁殖量减少,光合作用产氧量下降,使鱼体处于低溶解氧状态,极易出现缺氧严重窒息而死亡。
4. 水产养殖鱼种过密可能引起死亡:鱼种大小不均与,加上投食不当,造成鱼种规格大小体质体质差异较大,由于体内脂肪营养能量少,因身体衰弱导致死亡。
二、水产养殖越冬管理要点阐述1、冬初时期,温度不断的下降各种水产养殖品也逐渐的变为少食、停食,甚至于进入到冬眠的阶段中。
当水温降低到10℃时,对于水产养殖产品的管理,既要保障其符合商品规格的捕捞上市工作开展,同时针对于不满足情况的品种,要做好相应的越冬管理工作,保障其在冬季的安全。
2、越冬前要强化投喂鱼食,增强鱼的营养水产养殖鱼需要在越冬过程中投入适当的饲料,这样的一种操作比不投饲料鱼类成活率可以有效的提升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池塘海参越冬管理技术的六个建议
池塘养殖海参,越冬是一个重要环节,搞不好,在春季池塘化冰前后,时常有病害发生,甚至出现大面积绝收现象。
出现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忽视了越冬前管理或未掌握越冬管理技术。
为了提高越冬成活率,好润水产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广大海参养殖户参考。
1.提高换水质量,保持较高的水位
根据自身养殖池塘的换水条件,注重利用好阴历9、10、11月的大潮期换水,换水前一定要测定海水与池水的盐度,根据盐度情况,适量换水,保持高水位;一般情况下,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是封冰时间,在大汛潮期,封冰前一周大换水一次,将池水加满,不但可保持适当水位,还可以提高池水结冰质量。
2.改善池水及底质
为减少或杜绝海参越冬后的病害,要把预防工作放到结冰前。
一方面,要使“速力灭”、“绿安”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预防性消毒,预防海参越冬期产生细菌性的肿嘴和化皮。
另一方面,要加强底质改良,注重使用不同的底质改良剂处理池底。
在9月份下旬,水温回落到18℃以前,要多使用含有益微生物的池底改良剂,加速对池底有机物的分解;11月份水温降低后,使用化学底质改良剂“超能粒”、“福地”等增氧缓释型底质改良剂,延缓池底老化。
这样,不但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冰下长生环境,还可以有效控制低温水草、绿管菜、黄管菜旺发。
3.增强体质、抗应激。
11月份多北风天气,昼夜温差较大。
海参易因水温的频繁变化刺激,产生肿嘴化皮病害。
所以应适时投放“好运CC”、“水产健胃酵母”等增强海参体质促使海参安全越冬。
4.及时扫雪解毒
封冰后,如下雪应时清扫,提高光照强度,以利于冰下植物光合作用。
冰下水中溶解氧主要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所以最好是明冰。
为了保持冰下水生物的平衡,勿轻易杀虫,以往为让池水变清方便拣参,大量使用灭扫利、敌百虫等杀虫剂,杀灭水中浮游动物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一、是容易“板结”池底,破坏生态环境,导致青苔旺发,浮游藻类难以培养;二、是池底有机物丰富的池塘,封冰后水质较肥,会加速形成池水溶氧分层,导致塘底缺氧,出现病害。
三、是药物残留时间过长,导致海参不爱摄食涨势慢,所以应在杀敌害后注意换水投放“好水解毒宝”进行药物残留的解毒。
5.适时适度补水
封冰后,要根据池塘的进水条件及水位下降情况,在闸门、堤坝等设施安全有保证的前提下适度补充新水,以利于打破池水分层现象,但切忌不要漫过冰面,避免二次结冰现象。
6.打冰眼
立春前后,在冰面上均有打若干个冰眼,一方面可释放池水中积累的有害气体和预防气
泡病,另外,方便检测水质,观察池中生物活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