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要注意哪些
利用地下海水培育海参苗越冬管理技术知识

利用地下海水培育海参苗越冬技术知识近几年来,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对大规格参苗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基本情况试验方法1.前期准备(1)选择水源 25米深井,抽取地下海水,该水因经过深层过滤,水质清澈,无污染,常年水温恒定在13~17℃,盐度27‰~32‰,pH值7.4~8.2。
(2)清池消毒对两个越冬池进行反复冲刷后,用5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池底浸泡20分钟,用净水冲净余药,摆好消毒过的气泡石后,注入新水到1.4米水位(池深1.5米)。
2.参苗运输与暂养(1)参苗运输运输采用干运法。
参苗放于泡沫箱中,箱底铺放湿毛巾,参苗均匀平放,上盖湿毛巾。
30千克苗分6箱,装车时,箱子垛起来,用苫布盖上,用汽车运输,时间为8小时,成活率为50%,成活率较低。
(2)参苗投放参苗运到后,用地下海水缓苗5分钟,用勺子均匀洒到附着基上,在一个池子中暂养,此时水温为16.5℃,盐度为29‰,水温差为2℃,盐度差为2‰。
三、越冬管理1.控制参苗密度保持合理的密度是提高参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参苗5毫米左右时,每立方米水体苗密度可控制在10万头。
随着个体的增大,不断疏稀。
每次倒池时,投出部分大苗到另一个池中暂养越冬。
2.投喂饵料投喂的饵料以新鲜的海泥为主,配合饵料为辅。
每天投喂量为每池15千克海泥,2.5千克合成饵料。
每天晚7点定时投喂,投喂时注意往附着基上投放,视吃食情况,增减投喂量。
3.水质管理(1)换水每天上午11点换水,视水温的高低决定换水量,一般为1/3~1/2,用于改善水质,调节水温。
(2)倒池由于越冬池比较大,形状不规范,倒池困难,所以每15天左右倒池一次,先把附着基连苗移到准备好的越冬池中。
之后放水,同时冲洗附着在池壁及池底的参苗,使之随水排出池外,用40目网袋接苗,测完重量,选出大苗后,均匀洒到越冬池的附着基上。
对原池彻底清理消毒后再用。
4.生长速度测量倒池的同时测量体重。
立冬的渔业养殖水产养殖的冬季管理方法

立冬的渔业养殖水产养殖的冬季管理方法立冬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时刻,也是渔业养殖水产养殖的冬季管理的关键节点。
在这个时期,温度逐渐降低,水产养殖的环境和养殖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维护水产养殖的正常运营。
本文将从水质管理、饲料供给、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立冬的渔业养殖水产养殖的冬季管理方法。
一、水质管理冬季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时期,水温降低会导致水中的氧气溶解度降低,出现缺氧的现象。
因此,合理管理水质,确保充足的氧气供给是至关重要的。
在冬季管理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水质稳定和水生生物的健康:1. 定期清理底泥,清除废弃物和死亡生物,以减少水质富营养化;2.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因过度投放饲料导致水质恶化;3.安装曝气设备或增加水面搅拌,增加氧气供应;4.监测水质指标,如溶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二、饲料供给冬季是水产养殖饲料供给的关键时期。
水温下降会导致养殖生物的代谢减缓,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因此需要调整饲料供给策略,以避免过度投喂和营养不良的问题。
1.根据养殖品种和水温调整饲料种类和配方,增加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提供养殖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2.减少饲料投喂的次数和量,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3.监测养殖生物的饲料摄入量和生长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疾病防控冬季是水产养殖疾病易发季节,因此疾病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疾病防控方法:1.强化养殖生物的免疫力,注重饲料中添加合适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2.加强疫病监测和病情诊断,定期对养殖生物进行体检和疾病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问题;3.维护养殖环境的卫生,并定期消毒养殖设施和器具,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4.避免采购和养殖过程中的疾病传播风险,选择健康的种苗和优质的饲料。
总结:立冬时节,水产养殖面临着管理的重要节点。
通过合理的水质管理、科学的饲料供给、有效的疾病防控等措施,可以保证养殖生物的健康和产出的质量,实现渔业养殖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幼海参越冬期的饲育及营理要点是什么?

幼海参越冬期的饲育及营理要点是什么?放养当年产的稚(幼)海参苗,部分当年达不到参苗上市的商品规格,特别是近年来,对海参苗商品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育苗厂家为了提高育苗的经济效益,也要进行越冬。
因此,需要将4000头/千克以上的小规格刺参的苗种,进行越冬。
越冬期较长,必须精心管理。
对于较大规格的幼参,应在水温8℃~10℃的海水中培育,这样既安全、节省能源,又可降低生产成本;但对于较小的个体,即7000~10000头/千克的个体,需要在水温为12℃~13℃以上的海水中培育。
否则,小个体的海参苗生长不快,且易造成死亡或减耗。
总之,既要考虑能源消耗导致提高生产成本,又要提供适宜的水温,以促进加快生长,这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越冬期的培育时间较长,因此管理必须到位。
一般情况下,日换水1次,换水量为1/3~1/2,换水时水温差不要超过2℃。
为了保持不降温,育苗室应加设充足的暖气。
为了保持良好的水质,投饵要适量,避免投饵过多致使水质败坏而引起海参的大量死亡。
此外,在越冬期要严格防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要预防“溃烂病”的发生。
(1)网箱流水培育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采用网箱流水培育。
网箱流水培育,也称为二段培育。
采用网箱流水培育的方法,稚海参后期的成活率高,并可直接投喂配合饲料。
下面简要介绍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进行网箱流水培育试验的做法(1985),供参考。
(2)主要设备培育用的水槽,容量为0.3~0.5吨的玻璃钢水槽,依水槽大小,分别放人网箱1~2个。
网箱可用聚乙烯窗纱网制成,纱网按培育个体大小而定,在每个网箱中,放人波浪形附着架4个。
每架附着器的网片,是用聚乙烯窗纱制成。
在培育水槽入水口,安装喷水。
喷水管的孔眼细小,其孔眼为3~5个。
在水槽的另一端,设溢水管。
溢水管下端,设在水槽的近底部,而溢水的出口,设在水槽的近上部,这样有利于水的交换。
(3)培育管理在培育期间,采取昼夜流水,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6~7倍。
关于池塘海参越冬管理技术的六个建议

关于池塘海参越冬管理技术的六个建议池塘养殖海参,越冬是一个重要环节,搞不好,在春季池塘化冰前后,时常有病害发生,甚至出现大面积绝收现象。
出现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忽视了越冬前管理或未掌握越冬管理技术。
为了提高越冬成活率,好润水产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广大海参养殖户参考。
1.提高换水质量,保持较高的水位根据自身养殖池塘的换水条件,注重利用好阴历9、10、11月的大潮期换水,换水前一定要测定海水与池水的盐度,根据盐度情况,适量换水,保持高水位;一般情况下,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是封冰时间,在大汛潮期,封冰前一周大换水一次,将池水加满,不但可保持适当水位,还可以提高池水结冰质量。
2.改善池水及底质为减少或杜绝海参越冬后的病害,要把预防工作放到结冰前。
一方面,要使“速力灭”、“绿安”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预防性消毒,预防海参越冬期产生细菌性的肿嘴和化皮。
另一方面,要加强底质改良,注重使用不同的底质改良剂处理池底。
在9月份下旬,水温回落到18℃以前,要多使用含有益微生物的池底改良剂,加速对池底有机物的分解;11月份水温降低后,使用化学底质改良剂“超能粒”、“福地”等增氧缓释型底质改良剂,延缓池底老化。
这样,不但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冰下长生环境,还可以有效控制低温水草、绿管菜、黄管菜旺发。
3.增强体质、抗应激。
11月份多北风天气,昼夜温差较大。
海参易因水温的频繁变化刺激,产生肿嘴化皮病害。
所以应适时投放“好运CC”、“水产健胃酵母”等增强海参体质促使海参安全越冬。
4.及时扫雪解毒封冰后,如下雪应时清扫,提高光照强度,以利于冰下植物光合作用。
冰下水中溶解氧主要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所以最好是明冰。
为了保持冰下水生物的平衡,勿轻易杀虫,以往为让池水变清方便拣参,大量使用灭扫利、敌百虫等杀虫剂,杀灭水中浮游动物的做法非常不可取。
一、是容易“板结”池底,破坏生态环境,导致青苔旺发,浮游藻类难以培养;二、是池底有机物丰富的池塘,封冰后水质较肥,会加速形成池水溶氧分层,导致塘底缺氧,出现病害。
冬季池塘海参养殖管理注意事项

冬季池塘海参养殖管理注意事项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要注意哪些?【常见问题】冬季池塘海参养殖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专家解答】1.封冰前的池塘管理许多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
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高于池底,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
加上秋季的各种藻类生长茂盛,海参排泄物堆积,如果处理不好封冰后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封冰前的管理很重要。
北方池塘一般在12月初到中旬开始结冰,在结冰前应尽可能的加大换水量,换出池塘内的“旧水”。
秋季之后,池塘的水温逐渐下降,而且比浅海的水温下降的快,常常出现池塘的水温低于浅海,因此可以通过家大换水量提高池塘的水温,延迟冰期的到来。
入冬前及时清理池塘内的大型植物,以防低温后死亡,冬季在冰下破坏水质。
同时11月前后加强池塘的消毒防病,可以每隔10-15天按每亩20公斤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或2-4克/米3的次氯酸钠溶液以杀灭病原、改善水质,保障越冬水质良好。
在封冰前加高池塘水深,最好达到2.0米以上,尽量减轻封冰对海参的影响,同时仔细寻池,检查池塘有无严重漏水的情况,特别是闸门附近,以防封冰后水位下降。
2.封冰期的管理北方池塘一般12月封冰,3月初开冰,冰期90天左右。
在封冰期也应定期巡视池塘,封冰后如果水位不够或池塘因渗漏闸门漏水等,可以向迟内注水加高水位。
冬季池塘水体的溶解氧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强弱,产氧量的多少取决于光照的强弱,一般明冰的透光率可达30%,乌冰一般在10%,而覆雪30cm的冰下透光率不到1%。
实际测量表明在无大雪覆盖的海参养殖池塘,冬季水体因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而生物耗氧较少,其溶解氧一般均可达饱和以上,有时甚至可达饱和度的180%,不会发生缺氧现象,无需开冰眼增氧,只要及时扫除积雪就可以了。
3.化冰期的管理在3月初随着气温上升和光照周期及强度的增加池塘开始化冰,化冰是从池塘内部冰下开始的,此时一般池塘水温可达7~8℃,而化冰后水温会下降3~5℃,如遇大风降温天气水温下降更多,很可能对海参造成伤害。
水产防寒保暖措施

水产防寒保暖措施随着冬季的到来,水温逐渐降低,对水产生物的生长和生存构成了威胁。
为了确保水产生物的健康和产量,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寒保暖措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防寒保暖措施:一、加深水位加深水位可以有效提升水池的温度,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同时,深水区能够为水产生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减少水面的温度变化对水产生物的影响。
二、搭建保温棚在养殖水域上方搭建保温棚,可以减少水面与冷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
保温棚可以使用塑料薄膜、保温材料等搭建,注意保持通风,避免棚内温度过高。
三、使用保温材料在养殖水域周围铺设保温材料,如泡沫板、草毡等,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水域的温度。
在使用保温材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铺设。
四、减少换水频率在冬季,水温降低较快,频繁换水会导致水温波动较大,不利于水产生物的生长。
因此,可以适当减少换水频率,延长换水周期。
同时,换水时应注意水温的差异,避免温差过大影响水产生物的生长。
五、增加饲料投喂量在冬季,水产生物的代谢率会降低,需要消耗的能量也相应减少。
但是,为了保持其健康生长,可以适当增加饲料投喂量,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
同时,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水产生物的免疫力。
六、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能够保证水产生物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同时也有助于保持水温的稳定。
养殖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七、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能够使养殖水域的水质保持良好,减少污染和病害的发生。
在冬季,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更加重要,能够帮助维持水温的稳定和水质的清洁。
八、增氧设备增氧设备能够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有助于维持水产生物的健康生长。
在冬季,由于水温降低,水中的溶氧量也会相应减少,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增氧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水产生物的健康和产量,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寒保暖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加深水位、搭建保温棚、使用保温材料、减少换水频率、增加饲料投喂量、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循环水系统和增氧设备等。
列举海参养殖户应对寒潮应采取的措施

列举海参养殖户应对寒潮应采取的措施
海参养殖户应对寒潮应采取的措施海参养殖是一种特殊的水产养殖方式,在季节性的寒潮期间,养殖户的经营面临着很多风险。
寒潮具有较强的突发性,水温急剧降低,导致海参体内温度下降,机体发生异常,生长减缓,最终导致海参病死。
因此,海参养殖户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海参因寒潮受损。
首先,海参养殖户应该加强对本地气候的观测,及时发现气温的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如果发现气温偏低,可以采取加温措施,如安装恒温器,提高水温,使海参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其次,海参养殖户应该注意加强营养饲料补充。
在寒潮期间,海参的新陈代谢减缓,养殖户应该合理添加营养饲料,以补充海参在寒潮期间所消耗的营养物质。
此外,海参养殖户还应该加强鱼病的管理,如海参肠溃疡病、白斑病、链球菌病等,都容易在寒潮期间发病,应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确保海参的生存和生长。
最后,海参养殖户还应该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少海洋环境的污染,如增加水体换气、调节水体流速等,以保护海参的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海参养殖户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寒潮期间海参养殖的风险。
加强对本地气候的观测,及时采取加温措施;注意加强营养饲料补充;加强鱼病管理;采取防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等,都是应对寒潮的重要措施。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海参的安全和健康,实现海参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冬季海参养殖管理办法

冬季海参养殖管理技术为确保海参安全越冬,准备工作从秋季开始着手。
秋季水温下降期正是池塘中弧菌全年的峰值期,此时期也是海参细菌性病害的高发季节,能否做好管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海参越冬的效果。
1.秋季冰封前的管理当水温下降至3℃~4℃时要适当加高水位。
根据各地区养殖池塘的具体条件,尽量将池水深度保持在1.5m以上。
由于冰封期海参养殖池塘基本不换水,加高水位能够有效防止结冰后冰下海水盐度的剧烈升高,对海参造成影响。
还有因池塘渗漏导致的养殖水位过低使池塘冻透。
海参养殖池塘封冰前要进行底质改良和消毒处理。
施用沸石粉或活性炭改良底质和水体环境,可以使冰封后冰下海水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不会对海参造成毒害。
全池泼洒1.0ppm的聚维酮碘能够起到杀灭致病菌和病毒的作用,又不会造成单胞藻大量死亡使水体变得清瘦,是该时期理想的消毒剂。
适当肥水是保证冰下溶氧的最有效手段。
秋季适当肥水,保持水体的肥、活、爽。
不可施肥过量,影响水质。
保持水体透明度在70cm~80cm是比较理想的。
2.冬季冰封期的管理养殖池塘封冰后,冰下海水盐度升高,水体上下对流作用停止,此时海参能否安全越冬主要取决于三方面的条件:即温度、盐度、溶氧。
冬季池塘表面的冰层就像玻璃温室一样对冰下海水起到保温作用。
受到阳光照射的冰下海水底层温度高时可达4℃~6℃。
上层水温度则很低,只有-1℃左右。
冰层虽然可以起到保持水温的作用,但是也阻隔了空气中氧气的溶入。
裸藻和甲藻是冰下的优势藻类,池塘封冰后要及时扫雪,这样可以维持藻类在冰下进行光合作用产氧,维持海参代谢活动所需要的氧气。
如果冰下藻类不足,无法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产氧,可以通过打小冰眼,投放化学增氧剂的方法进行冰下增氧(如过碳酸钠、过碳酰胺)。
有的养殖户害怕池底缺氧,于是在冰上打冰眼,利用水泵对冰下海水进行强制对流。
这种做法存在严重的误区。
即使强制对流也不能缓解冰下缺氧现象的发生。
并且强制对流会使得冰下海水迅速降温,导致正常活动的海参因应激反应出现排脏现象。
越冬期海参冰下化皮现象防控

越冬期海参冰下化皮现象防控北方地区,海参养殖每年都面临着一段时间的封冰期,而在封冰期过程中,这几年总会出现一些海参在冰下化皮的病害,根据几年来的观察分析,现将病害发生海参化皮原因总结如下:海参养殖:海参养殖的四项注意1、应激诱发病害结冰前和化冰后,池塘水环境呈现不稳定状态,结冰前和化冰后的池塘水环境相同之处都经历了一次水体同温期缺氧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很多养殖户易忽视和不太了解的环境。
因而有些参圈会在此时出现一些肿嘴化皮病害冰下非规律性地大量进排水,有时也会引起水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突变,海参也会因应激而诱发病害。
化冰后大换水往往易导致病害发生,化冰初期,近海水质较差,大换水一方面对稳定了一个冬季的水环境变化过大,另一方面,换进来的外海水水质更差。
2、预防措施①结冰前和化冰后,使用药物能打破水分层,有平衡氧气在水中正常溶解量的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海参对季节交替时水环境改变的抗应激能力。
②冰下进水应有规律性地少进少排,或适量补水。
③化冻后切忌短时间内大量排水,建议避过完全化冻后的第一潮水。
3、冰下缺氧诱发病害封冰后,风浪增氧作用消失;针对一些水质较清瘦的,缺少浮游植物的参圈,冰下光合作用产氧量很低,氧气含量会随着冰期的延长而不断下降。
当氧气含量低于海参所需最小值时,海参就会大量误食海水,引起漂参,诱发一些化皮等病害。
4、预防措施①封冰前期,以冰上能否站住人为标准,在此之前,适当少量进排水,以补充海参所需氧气来源。
②冰上能站住人后,陆续地打冰眼,促进水体溶氧与空气的交换,同时在冰眼处投放药物,进行池底增氧。
5、冰下气体过饱和而诱发病害①氧气过饱和,封冰后,一些水质较肥,浮游植物丰富,圈底部有大量生长茂盛的活草的参圈,因封冰后冰层比较薄,冰为明冰,冰下风平浪静,透光率好,植物光合作用产氧在冰下积累,冰下生物耗氧少,冰封后氧气难以向外释放,氧气累积会越来越多。
当氧气在水中过饱和后,海参会因吸入过多氧气和氧气粘附在海参体表上导致其运动能力下降,海参误吞食,形成气泡病。
海参越冬池塘管理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工作

海参越冬池塘管理需要注意三个方面工作第一就是消毒,进入冰封之前对水体进行消毒可有效地预防海参化皮。
第二,封冰前对水体特别清瘦的的参圈可以适量肥水,以防封冰后藻类过少导致产氧能力不足,从而导致的缺氧现象出现;对于水质较肥的参圈可以使用池易净3亩/包对藻类进行调控。
第三就是越冬时如有积雪应及时清扫,清扫时要将积雪尽量移到坝上,这样既不会阻挡阳关的照射,影响圈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也不会因为冰化后,冰水雪水一起流入到圈中,对圈水的盐度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对于水质清瘦,纳水不方便的参圈尤为重要。
封冰后对于水质较肥的参圈,打冰眼通常起不到明显的效果,反而对冰眼处的海参造成很大的应激,严重时会有化皮现象。
保持冰下生物平衡,封冰前切勿用杀虫药,杀草药。
万一容氧过高,有条件的可倒临圈的低氧水,特别是还有浮游动物多的水,效果更好。
没条件的可在无风,有阳光的天气打几个冰眼用抽水机进行倒水暴起,时间不要太长。
冬至与冬季水产养殖冬至期间水产养殖的管理与养护

冬至与冬季水产养殖冬至期间水产养殖的管理与养护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它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气温逐渐下降,而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冬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冬至期间水产养殖的管理与养护,以确保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
一、水质管理冬季水温较低,而水中的氧气溶解能力会相对较高。
因此,在冬至期间,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尤为重要。
首先,养殖场应定期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和PH值符合水产生长所需。
其次,应增加水质处理设备的使用,如增氧机、净水器等,提高水质的清洁度和稳定性。
二、饲料供应冬季水温的下降会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食欲和代谢率。
因此,在冬至期间,合理的饲料供应尤为重要。
养殖场应根据水产动物的需求和生长状态,科学调整饲料的种类和用量。
同时,养殖场还应关注饲料的品质和新鲜度,避免使用变质或过期的饲料,以免给水产动物带来健康问题。
三、疾病防控冬季是水产养殖中疾病多发季节,养殖场应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首先,要做好养殖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保持养殖场的卫生条件。
其次,要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此外,养殖场还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四、防寒保温冬至期间,气温较低,养殖场应采取一些措施,保证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首先,要加强场所的保温工作,制定合理的保温措施,如增设保温设备、搭建遮阳棚等,以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其次,要注意水体的保温,通过调节水温控制器等设备,维持水温的稳定性。
同时,还要关注水产动物的饮食和营养摄入,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脂肪含量,提高水产动物对寒冷天气的耐受能力。
五、养殖管理冬至期间,水产养殖的管理工作也需要加强。
养殖场应科学制定养殖计划,合理安排养殖量和生长周期,以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养殖场还应加强对养殖动物的观察,及时发现养殖异常和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以确保养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海参池塘越冬管理的三大技术要点介绍

海参池塘越冬管理的三大技术要点介绍
进入11月份的时候,辽宁庄河市海参养殖池塘将要面临冬季越冬的问题,现将海参池塘越冬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一、封冰前期(11月至12月中旬)
此阶段是池塘越冬的关键阶段,其主要工作分为两项:换水和池塘内水质改良。
养殖户应充分利用12月中旬前、尤其是12月上旬的大活汛加大换水量,排出平时换水不易换掉的“死水”。
换水后应及时改良水质和改底,可投入碘、溴等卤素消毒剂,起到消毒和絮凝的作用。
对于溶氧水平低、水体清瘦的池塘,封冰前应采用促进浮游藻类生长的办法以提高池水浮游藻类的含量。
底质改良剂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池底海参的生长环境,为成功越冬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封冰期(12月中旬至明年2月底)
封冰后主要工作是清理池塘冰面积雪维护池塘“上冰下水”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清除冰面积雪对于提高冰体透光率、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水中溶氧水平、改善海参生存环境至关重要。
对池塘内的乌冰应及时割除,但不要连续带状割冰,避免水体剧烈对流对海参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还应严禁冰下进水,避免对海参的刺激和冰层高度的影响。
三、化冰后期(明年3月以后)
池塘封冰融化初期应避免试图排淡和进水,以保持池内水质的相对稳定。
同时加强对外海水的监测,一般在4月份后外海水温稳定并与池内相差不大时方可结合杀灭敌害进行进排水。
清池消毒改良环境是海参安全越冬的关键

清池消毒改良环境是海参安全越冬的关键几年来,海参养殖发病季节主要是夏季高温汛期及冬季低温期,特别冬春季低温,由于刺参的养殖生态环境及池底恶化,出现了海参肿嘴、化皮、排脏、不摄食,形体萎缩乃至大面积死亡。
因此,各养殖业户在秋冬季节水温转换的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做到“冬病秋治”,以保障海参的安全越冬。
海参越冬应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改善底质环境,彻底清淤消毒。
海参系底栖生物,长期底栖生活,而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也主要集中在池底,这是造成疾病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首先使池底环境正常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病害发生。
我市海参养殖已经4-5年,具调查有很多参池从建池至今未进行清淤消毒,池底的污泥杂藻及海参粪便层深几十厘米厚,给池水水质造成很大影响,降低池中的溶解氧含量,导致氨氮或硫化氢升高,容易造成海参发病。
有的单位春季发现池内海参密度很大,但现在池内海参基本全部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对污染严重的参池,最好在10月下旬至11中旬采用吸浆泵或吸泥船,将底层的污泥、粪便及杂藻全部清除出参池以外,再采用“参安1号”进行彻底消毒。
每亩使用“参安1号”10—15公斤,均匀泼洒全池即可,达到“冬病秋防”效果。
二是加强日常管理。
通过提高水位和加大换水量来提高水温、控制池水水质,突然降温前,水位要保持在2米以上。
要经常巡视池底状况及海参活动状态,定期测量水温、盐度等各项指标,加强卫生消毒管理,对个别发病的海参要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参安1号”是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病害防治中心的专家针对海参病害防治研制的一种新型药物,是一种氧化剂和天然矿物质混合物,具有消毒杀菌作用,适于海参生态环境恶化后的底质改良和病源微生物数量控制。
用过的单位海参成活率、产量、效益都有很大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是本协会推广的重点药物,希望使用单位及时联系,确保海参安全越冬。
海参池塘入冬封冰前管理六要点

海参池塘入冬封冰前管理六要点
近日,天气逐渐转冷。
寒流一个接一个,海参圈马上将要进入封冰期。
夏天的持续高温让今年的产量锐减,价格不断上涨。
那么如何稳定明年的产量?我们在封冰前都需要做哪些工作来帮助海参顺利
越冬?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建议。
海参养殖:海参苗安全越冬最佳途径:钻凿海水井
1、提高水位
提高水位有利于保证池底环境的稳定性,减小因大风、降温等因素引发的海参应激反应。
不同养殖区对越冬期池塘水位的要求不一样,建议大家将水位提前加到合适位置。
例如:河北地区水位需保持在
1.5米左右,辽宁地区水位则需要保持在1.8米左右。
2、封堵闸门
池塘漏水对封冰期间的海参养殖危害很大:漏水轻的池塘可导致池边海参露出冰面,出现伤亡;漏水严重的池塘足以导致海参大面积的伤亡。
建议在进水后及时封堵闸门,防止漏水。
3、净水解毒
封冰前水质越干净越好。
干净的水体透光性好、毒素少,更有利于池底海参的摄食生长。
浑水池塘易在封冰后缺氧,导致海参不摄食、体质差。
4、改底解毒
秋季的投喂剩料、腐烂的青苔、海参的粪便、水里的有机质等会
对池底造成严重污染。
而封冰后海参会出爬摄食,底质不好的池塘会导致海参不摄食、状态差、肿嘴、化皮等多种问题。
5、补充能量
由于冬季水温偏低,海参体质普遍偏弱。
且目前不少参圈里还有体质弱的海参尚未下礁摄食。
6、补充饵料
池塘封冰后,海参会继续出爬摄食。
封冰期也是海参的生长期,保持池底饵料充足,能提高海参产量。
海参池塘封冰前的六个准备措施

海参池塘封冰前的六个准备措施随着水温的降低,海参也开始慢慢回礁,不再摄食,陆续进入冬眠期。
如何能够安全的度过封冰期是目前参圈养殖户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养殖户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1、提高水位维持水位在1.5米左右,增强对池底的保温效果。
由于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水温也会随之而改变,提高水位也可以减轻昼夜温差对海参造成的应激反应,预防海参因应激而出现化皮的现象。
2、控制水草海参池塘长草是海参养殖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过多的水草会阻碍了海参的伸展,甚至有些水草会牢牢地缠住海参,造成部分海参死亡,并且水草在夜晚会增加池底耗氧,易出现底热缺氧的现象。
但是处理水草要异常小心,如果水草超过10cm厚,建议客户及时使用含“扑草净”成分的杀草药杀草,三天后要及时换水,使用“氨基酸解霸”1桶5亩解毒,配合使用“爽底安”1包2亩处理池底,分解烂草。
如果水草刚刚生长,客户可以使用嗜冷型“利生素”1包2亩,配合腐植酸钠1亩5斤进行处理,效果良好。
3、消毒封冰之前,一般建议使用“二氧化氯”或者“特立灭”对池塘底部杀菌消毒,杀死池塘底部的有害菌,预防底热缺氧等现象的发生。
4、改底封冰之前,由于池塘水温较低,池底氧化变坏的速度变慢,加上海参不再活动,粪便变少,一般建议在封冰之前处理一遍池底即可。
可以使用“爽底安”1包2亩,在处理池底的同时,也能起到对池底杀菌消毒的作用。
5、补充有益菌(嗜冷型芽孢杆菌)封冰之前,补充有益菌,进一步处理底质,分解残饵粪便和烂菜,抑制底层有害菌的滋生,减少春季化冰后肿嘴等现象的发生。
可以使用嗜冷型“利生素”1包2亩,在0度以上水温都可以使用。
6、提高海参免疫力海参从12月中旬开始一直到明年3月左右要度过近三个月的冬眠期,体质好的海参抵抗力好,能安全越冬,体质差的海参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越冬过程会损失一部分。
因此客户应适时使用一些免疫类产品(如“低聚糖863”1包2亩)提高海参免疫力。
海参养殖越冬注意事项

海参养殖越冬注意事项
一、鱼类:在鱼类冬季养殖中,大菱鲆等鱼类数量最多,它们最适宜生长的水温是16~22℃。
室内工厂化养殖的海水需人为更换,而在冬天为了保温,减小能源消耗,更换的频率大大减小,导致水质恶化,容易发生各类疾病。
二、海参:海参喜低温,但当水温低于5℃时,海参也会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状态,因摄食量不足,对病害的抵抗力便大大降低,很容易发病。
一是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加大参池水体交换量,抓住冬季的高潮位时期,尽可能多地为参池注入新水;
二是加深水位保持水温,水深至少保持在2米以上,越深越好;
三是条件稍差的参池,必须上人工提水设备,增进池水的有效溶解氧含量,提高水质质量;
四是当水温低于5℃以下时,要加强参池的监测,发现池内有外出的成品海参一定要及时捞出。
晨辉饲料。
水产冬季管理制度

水产冬季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的冬季管理制度1. 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在冬季水产养殖中,需要根据不同水产的生长习性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
比如,在冬季水温较低的情况下,需要选择适合生长的水产品种;在水体清洁度不高的情况下,需要注意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等。
2. 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包括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及时清理养殖池塘,消除污物和杂草,防止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3.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养殖设施,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比如,检查养殖池塘、饲料器具、通风设施等,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
二、加强饲料管理1. 选择适合的饲料: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选择适合冬季生长的饲料,保证水产品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适量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增强水产品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 合理投喂: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注意合理投喂,避免过度喂食或者喂食不足,影响水产品的生长发育。
根据水产品的生长情况和需求,科学制定投喂计划,确保水产品的健康生长。
三、保持水质清洁1. 定期换水: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根据养殖密度和养殖池塘大小,科学制定换水周期,避免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
2. 加强水质监测: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比如,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等指标,确保水体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
四、加强疾病防控1. 加强疾病监测: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加强疾病监测,定期检查水产品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比如,定期检查水产体表、鳃腔等,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
2. 采取预防措施:在冬季管理水产养殖时,需要采取预防性措施,加强疫苗接种、药物预防等,提高水产品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做好疫苗接种、药浴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异常病情采取有效措施。
冬春低温季节海参养殖的几个注意事项

冬春低温季节海参养殖的几个注意事项今年冬季气温比往年偏高,是典型的暖冬天气。
目前外海冰层已经融化,池塘冰层约15厘米~20厘米,水温0.6℃~0.2℃,海参已经出现摄食现象。
进入3月份以后,气温升高,养殖池塘由于冰层逐渐融化,冰下水温会出现先暖后冷再暖的过程,此过程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较大,此时池塘海参养殖病害发生率会有所上升。
下面针对2月份、3月份的气候及往年同期发生的情况做一个分析预警,供技术员及养殖业者参考。
情况分析2月份气温逐步回升,池塘内冰层厚度逐渐减小,池塘冰层表面出现化冻情况,由于大风席卷泥沙覆盖化冻冰层表面,形成乌冰,造成水中的浮游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池中溶解氧下降,水质底质出现恶化,海参易出现肿嘴、化皮等情况。
3月初随着气温上升和光照周期及强度的增加池塘开始融冰,融冰期从池塘内部冰下开始,此时一般池塘水温可达7℃~8℃,而融冰后水温会下降到3℃~5℃,如遇大风降温天气水温会下降更多,很可能对海参造成伤害。
冰层融冰后会在水层表面20厘米~40厘米处形成低盐水层造成水体分层现象,低盐水环境可诱发海参腐皮病。
建议采取的措施1.开春时随着冰层的融化,水环境的改变,由于越冬期较长,海参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较大,体质较虚弱,这时期需投喂适口、营养丰富的饵料,以尽快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
2.造成水体分层现象时应及时排掉表面低盐水层并及时投放抗应激类药物,提高海参自身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3.适时投放二氧化氯或者聚维酮碘对海参池进行全面消毒。
另外,外海海冰基本化冻,外海水质由于化冰产生理化指标的改变,与育苗室水差异明显,如果盲目进新潮水,苗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摄食不旺盛、肿嘴,甚至化皮等情况。
建议育苗室倒池前几天换一部分水,倒池时再从原池往新池倒一部分老水,温和换水,尽量减少应激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参养殖池塘的越冬管理要注意哪些
1.封冰前的池塘管理
许多参池换水条件不畅通。
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高于池底,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
加上秋季的各种藻类生长茂盛,海参排泄物堆积,如果处理不好封冰后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封冰前的管理很重要。
北方池塘一般在12月初到中旬开始结冰,在结冰前应尽可能的加大换水量,换出池塘内的“旧水”。
秋季之后,池塘的水温逐渐下降,而且比浅海的水温下降的快,常常出现池塘的水温低于浅海,因此可以通过家大换水量提高池塘的水温,延迟冰期的到来。
入冬前及时清理池塘内的大型植物,以防低温后死亡,冬季在冰下破坏水质。
同时11月前后加强池塘的消毒防病,可以每隔10-15天按每亩20公斤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或2-4克/米3的次氯酸钠溶液以杀灭病原、改善水质,保障越冬水质良好。
在封冰前加高池塘水深,最好达到2.0米以上,尽量减轻封冰对海参的影响,同时仔细寻池,检查池塘有无严重漏水的情况,特别是闸门附近,以防封冰后水位下降。
2.封冰期的管理
北方池塘一般12月封冰,3月初开冰,冰期90天左右。
在封冰期也应定期巡视池塘,封冰后如果水位不够或池塘因渗漏闸门漏水等,可以向迟内注水加高水位。
冬季池塘水体的溶解氧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强弱,产氧量的多少取决于光照的强弱,一般明冰的透光率可达30%,乌冰一般在10%,而覆雪30cm的冰下透光率不到1%。
实际测量表明在无大雪覆盖的海参养殖池塘,冬季水体因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而生物耗氧较少,其溶解氧一般均可达饱和以上,有时甚至可达饱和度的180%,不会发生缺氧现象,无需开冰眼增氧,只要及时扫除积雪就可以了。
3.化冰期的管理
在3月初随着气温上升和光照周期及强度的增加池塘开始化冰,化冰是从池塘内部冰下开始的,此时一般池塘水温可达7~8℃,而化冰后水温会下降3~5℃,如遇大风降温天气水温下降更多,很可能对海参造成伤害。
化冰会在池塘表面20~40cm形成低盐水层造成水体分层,应及时排掉表面低盐水层并及时加水保持水深在1.8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