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
1.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亲子篇傅雷在家书中告诫儿子注重专业造诣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有真才实学是第一位的
B. 《儒林外史》一书并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和重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小说中杜少卿这一人物有着作者的影子蔑视权贵不慕名利
C. 《红岩》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共产党人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展现了他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D.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采用先合后分的链式结构由各路英雄的梁山大聚义到四处征战、最后离散情节环环相扣
【答案】B
【解析】A.错误“有真才实学是第一位的“应是“做人是第一位的”
C.错误《红岩》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D.错误《水浒传》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面是写单个人的英雄故事后面是写水泊梁山大聚义
故选B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 黎明突然野马咆哮
B. 惊慌山谷拥戴清瘦
C. 搀扶砂哑镇痛呼啸
D. 神志顾惜温暖举动
【答案】C
【解析】C项“砂哑”应写作“沙哑”
故选C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运用\underset\cdot最\underset\cdot恰
\underset\cdot当的一组是()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中国诗歌随时代而演变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它培养了我们彬彬有礼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②首要原因就是它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
③中国的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脍炙人口、源远流长
④出现了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④句中的“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紧承前文“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应为首句
①句中的“它”照应了前文“中国诗歌” 点明了中国诗歌的重要意义应为次句
③句提出问题应为第三句
②是对③句提出问题的解释应为末句
故排序为④①③②
故选B.
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4.(1)_______________ 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4.(2)岐王宅里寻常见 _______________
4.(3)_______________ 影入平羌江水流
4.(4)不知何处吹芦管 _______________
4.(5)与人期行 _______________
4.(6)_______________ 不亦乐乎?
4.(7)______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
【答案】(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解析】(1)注意“窠巢”的正确书写
【答案】(2)崔九堂前几度闻
【解析】(2)注意“堂”的正确书写
【答案】(3)峨眉山月半轮秋
【解析】(3)注意“峨”的正确书写
【答案】(4)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4)注意“征”的正确书写
【答案】(5)相委而去
【解析】(5)注意“委”的正确书写
【答案】(6)有朋自远方来
【解析】(6)注意“朋”的正确书写
【答案】(7)温故而知新
【解析】(7)注意“新”的正确书写
5.(1)“_______________”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5.(2)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___
5.(3)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 ”
5.(4)兄女曰“_______________ ”
5.(5)_______________ 期日中
5.(6)友人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吹面不寒杨柳风
【解析】(1)注意“寒”的正确书写
【答案】(2)山岛竦峙
【解析】(2)注意“竦峙”的正确书写
【答案】(3)撒盐空中差可拟
【解析】(3)注意“撒”的正确书写
【答案】(4)未若柳絮因风起
【解析】(4)注意“柳絮”的正确书写
【答案】(5)陈太丘与友期行
【解析】(5)注意“丘”的正确书写
【答案】(6)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解析】(6)注意“顾”的正确书写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6.(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俄而 _______________
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 _______________
③江上晚来堪画处堪 _______________
6.(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3)《咏雪》中雪被比喻成柳絮突出了雪花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江天暮雪》中雪花被比喻为梅花和柳絮突出了雪花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4)《咏雪》和《江天暮雪》都写到了雪用意有何不同?
【答案】(1)①不久一会儿, ②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③值得
【解析】(1)①句意为不久雪下得急了俄而不久一会儿
②句意为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③句意为江上的晚景是最值得作画的画面堪值得
【答案】(2)①他哥哥的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②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解析】(2)①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②即是
【答案】(3)轻盈, 杂乱(美丽)
【解析】(3)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漫天飞舞的特点《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将雪比喻为柳絮表现出雪花乘风漫天飘舞的轻盈姿态《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意为“那纷飞的雪花一半像梅花一半像飘飞的柳絮” 将雪花比喻为梅花和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显示出雪之大、雪之杂乱和美丽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4)《咏雪》写雪营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突出谢道韫文才出众《江天暮雪》写雪表达出诗人心中凄凉的情感
【解析】(4)《咏雪》写雪花纷扬的冬日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的温馨场景营造了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俄而雪骤”引出了谢太傅的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将雪比作柳絮表现出雪花的轻盈、飘逸之态体现出了谢道韫出众的文才《江天暮雪》这首诗描绘了“雪乱舞”的美丽雪景和垂钓后归去的钓鱼人形象第二句“雪乱舞” 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之杂乱、美丽通过写雪整首曲营造了一种寒冷凄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心中凄凉的情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7.(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underset\cdot但下痢耳但
②勿效\underset\cdot之之
7.(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7.(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句是()
7.(4)本文和《诫子书》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两位父亲都告诫儿子重视“________”的培养也都提到了学习本文刘备希望刘禅通过________来丰富思想增长见识
7.(5)本文中谈到对待善与恶的态度的名句是什么?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只是代词我或刘备
【解析】
【答案】(2)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
【解析】
【答案】D
【解析】
【答案】(4)德博览群书或读各种各样的书
【解析】
【答案】(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感想人们总说好习惯受益一生其实一点也不假坏事虽小但日积月累也会酿成大祸好事虽小但却折射出人性的光

【解析】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8.(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8.(2)说说文章第①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8.(3)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8.(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赏析的角度给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作批注
8.(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这是为什么?
【答案】(1)以空间方位为序
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解析】(1)写景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内到外、由外到内通读全文可知本文写景是以空间方位为序从第④段“选一处河堤坐下吧” 第⑤段“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及第⑩段“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与第⑪段“村庄在田野尽头”可提炼出关键词河堤——从河堤往下看——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答案】(2)“吞”写出了城市灯亮的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解析】(2)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吞”的本意是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或兼并、侵占句中说城里的灯光“吞”了城里的黄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城里的灯光亮得早让人感受不到黄昏的存在了结合下文“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 作者写灯光“吞”了黄昏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鲜明的对比
【答案】(3)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解析】(3)阅读文本可知文章插入的内容主要描写了棉花及摘棉人摘棉的场面运用了细节描写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作者还说它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明显带有赞美的意味之后作者由棉花写到母亲灯下“捻”棉籽是对那时生活的回忆更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从插叙内容对文中主旨表达的作用看文章赞美了秋天带来的收获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为下文第⑧段“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
的议论作铺垫使文章更加紧凑
【答案】(4)修辞手法比喻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童年的欢愉
【解析】(4)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特点等阅读第⑦段中句子可知本句将“你”比作鸟将棉花比作白云朵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棉花的洁白柔软体现了童年生活的欢愉表达了对童年美好回忆的怀念【答案】(5)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解析】(5)阅读文本可知第③段是个总领段以下各段也是围绕这一段来写答案就在以下各段中答题时要抓住“安详”“丰满”两个词语从下文中寻找最能体现这一秋天黄昏特征的景物即可第④段写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第⑤段写繁华落尽的田野任岁月枯荣此消彼长不计得失第⑥—⑧段写晚开的棉花带给人幸福据此可概括得出答案
9.(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的三件事
9.(2)第⑤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的作用是
________
9.(3)第②段“童年时代很少看见她有过什么表情……一份巨大的茫然” “茫然”指的是________
9.(4)第⑧段中“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 “发呆”一词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9.(5)未段“你也是我们终生追求的道路、真理和生命”中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答案】①我对母亲对一些著名诗人一无所知而发怒;②中秋节的晚上,父母埋葬了一位亲人;③父亲的一番话让母亲喜极而泣
【解析】(1) 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我对母亲对一些著名诗人一无所知而发怒;②中秋节的晚上,父母埋葬了-位亲人;③父亲的一番话让母亲喜极而泣
【答案】形象地写出母亲为家里的事操挥, 把她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家庭中的每一个人身上
【解析】(2) 考查比喻句的作用,结合语境分析第⑤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条无形的带..... 形象地写出母亲为家里的事操挥,把她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家庭中的每一个人身上
【答案】母亲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有些不甘心,有些失落
【解析】(3) 分析某个词语的含义了解用词之美-----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这里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母亲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有些不甘心有些失落
【答案】为了这个家,母亲牺牲了许多,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崇敬
【解析】(4) 分析某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了解用词精辟准确,形象具体这里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紧扣文章“母爱”主题,表述合理即可第⑧段中“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 “发呆”一词表现了“我”为了这个家母亲牺牲了许多,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崇敬
【答案】爱是永恒,母亲是伟大就在于对我们的无穷尽的爱
【解析】(5) 理解文章语的义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
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