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情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扶贫调研工作报告(通用3篇)

扶贫调研工作报告(通用3篇)

扶贫调研工作报告(通用3篇)扶贫调研篇1农村扶贫工作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实施我市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决定,加快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十万农民异地转移工程等系列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政协把农村扶贫工作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并成立调研组,于今年2-6月份开展了调研。

调研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进行,庆元、云和县同时开展。

调研组在认真听取市农办等10个部门有关农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通报的基础上,先后赴遂昌、青田等6个县及乡镇村,全面了解了各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近年来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建议,广泛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还于5月26日召开了委员约谈会,征求部分委员的意见、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以实施三大工程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

20xx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

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

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

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

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三篇

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三篇

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三篇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根据商南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公司过风楼镇千家坪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

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千家坪村基本情况1、基本情况千家坪村辖14个村民小组、303户、1186人,全村耕地面积986亩。

地处丹江以南耀岭河上游,立地条件差,属典型高寒偏远贫困村。

千家坪村贫困户共104户,365人,____年脱贫20户84人,目前,还有84户281人未实现脱贫。

2.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米等作物,种香菇,饲养牛、羊、生猪、家禽等。

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0%以上,医疗卫生室1所。

____年底,千家坪村种植业和种香菇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

从产业比重看,千家坪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

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千家坪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小麦621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63%。

另种植少量豆类、蔬菜约213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56头;羊存栏32只;猪存栏113头。

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村全部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建有饮水池,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有房301户,1160人。

4、公共服务设施党员活动室建起多年,由于没有资金,至今村部院落还没有平整和硬化,没有厕所和室内楼梯设计不合理。

贫困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贫困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贫困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优秀范文《贫困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贫困村经济发展是扶贫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贫困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制定有效的扶贫政策和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1. 实地考察:对贫困村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当地经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

2.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贫困村居民关于经济发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3.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三、调查结果:1. 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贫困村经济主要依赖单一农产品种植或传统产业,缺少多元化经济发展的支撑。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电力、通讯等方面存在问题,限制了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潜力。

3. 缺乏创业意识和技能:贫困村居民创业意识不强,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致使发展机会有限。

4. 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贫困村面临资金匮乏和政策支持不到位的问题,限制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四、问题分析:1. 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是贫困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需要引入新的产业和模式,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支持,才能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

3. 加强创业意识和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村居民的创业能力和竞争力。

4.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为贫困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五、发展建议:1. 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引入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提升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贫困村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3. 加强创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技能培训,激发贫困村居民的创业热情和能力。

4. 加大扶贫资金和政策支持的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为贫困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六、总结:贫困村经济发展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大力度解决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创业意识和技能不足等问题。

贫困村的调研报告500参考

贫困村的调研报告500参考

贫困村的调研报告500参考调研报告贫困村的实地调研摘要:本文通过对某贫困村的实地调研,分析其贫困原因、现状以及可行性建议,旨在探究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调研背景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贫困挑战。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些贫困村依然存在一些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实地调研。

二、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贫困村,探究其贫困原因,分析目前的现状,探讨如何解决其贫困问题。

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问卷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实地走访村委、村干部及贫困户,了解村子本地的情况。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一)贫困原因1. 地理位置偏远。

该村位于山区,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物流缺乏。

2. 基础设施缺乏。

由于村庄所在地形复杂,村里很多房子不稳定,电力、饮用水等基础设施缺乏。

3. 产业转型困难。

该区域地势陡峭,土地资源有限,主要以农业为生产方式,但由于设备缺乏,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4. 教育医疗水平有限。

学校数量少,教育资源不足,医疗设施也较为落后。

(二)贫困村现状根据问卷及实地走访所得,该村现状大致如下:1. 经济情况。

村里的贫困户普遍缺乏生产资金,且缺乏创业意识。

由于道路交通不便,物流缺乏,导致其产品销售渠道不足,生产效益低下,收入不稳定。

2. 生产生活水平。

由于基础设施缺乏,诸如饮用水等基本生活需求供给不足。

村民普遍意识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缺乏一定程度的技术基础和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

3. 教育医疗水平。

该村学校少,教育资源有限,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健康卫生水平较低。

(三)可行性建议1. 改善基础设施。

加强电力、通讯、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增加产业发展空间。

2. 发展多元化的经济收入来源。

贫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贫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贫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贫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XX市部分行政区规划调整后设立的XX区下辖金陵、坛洛、双定3个镇和西乡塘等10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

为了解和掌握全城区贫困村基本情况,为城区党委、城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2005年7--9月,我们对XX市XX区部分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情况如下:一、贫困村基本概况据对XX市XX区金陵镇的三联、居联村、广道村,双定的秀山村,坛洛的合志、圩中村等27个贫困村初步统计,总人口11444人中,处于贫困线下的有8194人,占总人口的72%。

其中相对贫困人口7906人,占总人口的'69%,而绝对贫困人口287人,占总人口的3%。

他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交通、饮水、用电、住房、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落后。

一是交通难。

27个贫困村中,未通汽车的有21个。

“交通难”导致农副产品流通难,市场占有份额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民增收难。

二是饮水难。

据统计,全城区贫困村中还有18个自然村6328人饮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调查的27个贫困村中自来水入户仅有320户,大多数群众还没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三是用电难。

全城区贫困村中虽已不存在无电村,但由于基本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损耗大,因此经常缺电。

四是人居环境条件差。

虽然贫困村中没有稳固住房的只有62户272人,但由于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分离,沼气池入户只有775户,入户率仅29.6%,村中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五是通讯难。

调查的27个贫困村中,尚有些村、屯未通电话,未通广播电视。

(二)贫困村可耕土地面积严重不足,防涝抗旱能力比较差,缺粮问题比较突出。

这些贫困村山多田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部分山塘水库等灌溉工程因无资金维修,不能正常运转或带病运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因此水田大部分属中低产田,甚至是望天田。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贫困村情况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情况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贫困村情况一、调研背景近年来,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为了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贫困村问题,我与我的团队选择走遍全国各地开展贫困村情况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找出产生贫困的原因,以及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推进贫困村的脱贫工作,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居民生活状况及生产状况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走访到了实地,并与当地领导及出现贫困现象的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相关的情况。

四、调研结果1.贫困村状况根据调研,贫困村的治理面临巨大的困难,很多地区仍然存在贫困人口数量众多,并且成因复杂、情况各异。

主要表现为:(1)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由于资源、地域、交通等原因,很多贫困村无法拓展经济,农业经济单一,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增加居民收入。

(2)教育、文化、保健设施不完善:由于教育资金不足,贫困村的学校面临师资力量不足、设施简陋等问题。

同时缺乏无障碍通道和保健设施。

(3)基础设施不配套:由于交通不便,垃圾处理不力,绿化率低,自来水缺乏,贫困人口日常生活条件也非常差。

2.致贫原因经过对多个贫困村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认为影响贫困的主要因素如下:(1)自然条件限制。

贫困地区多山丘陵,水源匮乏,农业生产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会导致农民收入减少。

(2)政策、教育引导不力。

政策和教育对改变农民思想、帮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起到关键作用。

但一些贫困村贫困村没有形成发展意识、理念和动力,政策引导不到位也加剧了贫困。

(3)就业机会不足。

大多数贫困人口是农民,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外出打工经验,造成就业机会不足。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贫困村缺乏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这些设施是脱贫的基础,缺乏这些设施会限制贫困村的发展。

五、调研建议为了解决贫困村存在的问题,以下是我们的建议:(1)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展文化、教育和产业帮扶项目,提高贫困村的发展潜力。

贫困村调研报告

贫困村调研报告

贫困村调研报告贫困村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在中国,仍有很多贫困村存在,这些贫困村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医疗水平低下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村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居住条件、收入情况等。

2.调查贫困村的就业状况以及发展潜力。

3.探讨贫困村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善方案。

三、调研方法1.实地调研:我们前往贫困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村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困难。

2.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问卷,向村民了解他们的收入来源、家庭状况以及希望改善的方面。

四、调研结果1.基本情况:贫困村人口较多,居住条件较差,许多村民生活在简陋的房屋中。

2.收入情况:大部分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以务农为主。

农业收入不稳定,导致村民生活困难。

3.就业状况:贫困村就业机会有限,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但工资低且没有稳定的工作。

4.发展潜力:贫困村具有农业和旅游发展潜力,但受制于基础设施和资金等问题。

五、问题与挑战1.基础设施不完善:贫困村缺乏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限制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2.教育和医疗水平低下:贫困村的学校和医院条件差,限制了村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3.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贫困村由于经济困难,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改善方案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道路、供水、电力等设施条件。

2.提升教育和医疗水平:增加对贫困村学校和医院的投入,提升教育和医疗水平,提高村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

3.发展农业和旅游产业:利用贫困村的农业和旅游资源,开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为贫困村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4.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政府应提供贫困村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贫困村的发展,促进贫困村的可持续发展。

七、总结与建议贫困村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差。

xx沟地处黄土高原的沟壑地段,耕地面积少,平坦耕地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45°的斜坡上,耕地非常分散,且耕作条件差,根本无法实现水利化和机械化。

6、致富意识差。

全村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或者创业,全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

留守老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只想安享晚年,缺乏致富意识和能力。

还有个别村民缺乏致富意识,天性懒惰,加之其他客观因素,是成为贫困的直接原因。

2、交通问题。

全村大多数地域无移动电话信号,全村人无法接收外面信息,加之通村公路未硬化,一遇雨天,泥泞不堪,车辆无法行驶,导致全村唯一的粉条生产产品滞销,间接造成全村村民收入减低。

4、应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一是要流转农业用地,需由*出面予以调整和流转,便于耕地的集中耕作和管理。

二是要通过流转耕地后,调整农产品结构,以经济作物为主。

部分村民提出一些想法,但由于缺乏耕作条件,不能实施。

*应对于这些村民予以支持。

5、完善基础设施。

全村饮水工程已经实施,但道路尚未硬化,应由市*协调相关部门进行铺修,为全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贫困村情况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情况的调研报告

贫困村情况的调研报告贫困村情况的调研报告一、背景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所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

虽然国家不断采取措施来缓解贫困问题,但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探究某一贫困村的情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某一山区贫困村,该村位于山区峡谷之中,交通不便,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三、现状描述1.经济状况该村的居民大部分依靠农业为生,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畅,农产品运输成本高,价格低,造成收入较低。

同时,该村的土地质量较差,土地面积有限,农民种植的作物收成也比较低。

2.教育状况该村的教育条件十分有限,小学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学生数量不足,学校招生困难。

同时,由于农民生活条件较差,大部分家庭无法负担孩子的教育费用,导致孩子上学困难。

3.生活环境该村的生活环境不太卫生,缺乏基础设施,没有垃圾桶,垃圾清理不及时,导致垃圾随处可见。

同时,由于缺乏自来水管道,居民只能使用自家的井水或山泉水,水质较差,存在健康隐患。

此外,缺乏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倒入土壤和河流中,造成水质污染。

四、问题分析1.经济问题该村居民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难以远距离销售农产品,导致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村居民收入较低。

2.教育问题该村小学教学设施简陋,学生数量不足,学生上学困难,家长无法承担孩子的教育费用。

3.生活环境问题该村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都存在较大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

五、解决对策1.经济问题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减少运输成本和分散农产品等问题,从而提升收入。

同时可以推广该地特有的农产品,品牌化出口,提升利润。

2.教育问题政府应该投入资金修建更好的教育设施,增加老师数量,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同时,可以给予家庭贫困的学生奖学金和资助,让更多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

3.生活环境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对该村的环境卫生管理,提供公共垃圾处理设施,解决污水排放问题,同时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贫困村调研报告6篇

贫困村调研报告6篇

贫困村调研报告贫困村调研报告6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贫困村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贫困村调研报告1一、基本情况xx村位于xx镇西南部,属xx区,总面积5.01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725户2765人,总劳力20xx人,耕地面积4290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全村2/3耕地流转给大户种植经营。

现有7名村“两委”干部,含下派第一书记1名、大学生村官1名。

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3户215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5户78人,低保贫困户48户89人,低保户23户31人,五保贫困户17户17人。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上级决策部署,把精准扶贫作为全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以“户脱贫、村出列”为工作目标,举全村之力而为之,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1.精准识别把准关。

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对贫困人口进行重新识别,村“两委”干部每月到户宣传扶贫政策,了解贫困户情况,听取发展意愿,谋划增收措施,跟踪帮扶项目。

2.精准帮扶结对子。

充分发挥市药监局结对帮扶和驻村工作队的优势,构建市、区、镇、村四级联动与贫困户结对子,全村123户贫困户做到户户有人帮、有人管。

3.精准施策发准力。

根据贫困户发展意愿和需求,按户制定谋划帮扶措施,全村申报发展产业38户、光伏发电30户、危房改造30户、帮扶就业12户、社会兜底及其他40户。

目前,全村已通过产业验收29户,第一批产业资金按照奖补额度的40%已打卡发放到户,剩余9户正在积极组织第二批次验收、登记打卡造册。

针对部分贫困户无力发展的局面,村“两委”积极联系大户,以村作为担保,由大户先提供种苗的形式,免费提供给缺少资金和技术的'贫困户先行发展,并签订扶贫养殖合同,确保贫困户敢于养、愿意养、养得好,获得受惠群众一致好评。

同时作为全区居家养老示范点,通过政府花钱购买社会服务的新模式,为全村32位分散五保、贫困低保老人解决生活后顾之忧,帮助贫困老人解决无人照料、生活起居困难、看病难等问题,每月分4次为他们提供送餐、助洁、助医、起居照顾、精神慰藉等服务,切实做到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贫困村调研报告

贫困村调研报告

贫困村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我和同事们进行了一次贫困村调研。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对贫困村的现状、发展困境和未来希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贫困村概况我们调研的贫困村位于一个偏远的山区。

这个村子共有80户人家,平均人口每户为4人左右。

其中,有80%的家庭靠种植业为生,其余主要从事养殖和打工。

村庄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基本没有家庭用水管道和路灯,交通极为不便。

二、种植业发展困境贫困村的种植业主要以水稻和玉米为主,因为缺乏科学技术和资金,村民们的种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产量低下,农作物品质也无从保证,这大大限制了村庄的发展潜力。

我们了解到,村民们缺乏科学种植知识,不知道如何根据季节和气候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也没有现代农业设备和施肥技术,导致了很大的产量和掉粉损失。

三、旅游产业的发展机会贫困村的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有很好的旅游资源。

我们认为,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增加村庄的收入,并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村子可以利用周边的山林开展自然生态游、森林探险、家庭民俗游等项目。

但是,旅游业同样面临着人力资源不足、缺乏投资等困境,必须制定长期规划和投入重大资金才能有效发展。

四、教育发展状况贫困村的教育状况也很堪忧,只有一所小学,其余没有任何学校或以地方财政为主的县级教育机构。

由于村庄的基础设施不足,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非常薄弱。

村民缺乏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也成为限制村庄发展的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投入力度,让全村的儿童在更好的教学条件下接受教育,增加未来的发展潜力。

五、村干部队伍的建设贫困的村庄需要一支好的村干部队伍来推动村庄的发展。

但是,我们了解到当地村干部在管理和服务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管理不严、服务热忱度不够,这使得部分村民对村干部信任度下降。

因此,村民组委会和其他组织应该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提高村干部的管理和服务意识,并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络和协作。

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

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

深度贫困村调研报告背景介绍: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仍有一些地区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其中涉及深度贫困村。

本文旨在通过对深度贫困村进行调研,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提供参考。

1. 深度贫困村的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深度贫困村的特点。

深度贫困村一般指长期以来贫困程度极高、发展迟滞、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村庄。

这些村庄的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农耕,人均收入往往低于国家贫困线。

此外,深度贫困村往往存在着基础教育差、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使居民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2. 深度贫困村形成的原因分析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深度贫困村形成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制定解决方案。

深度贫困村的贫困问题多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

一方面,地理环境差、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地域因素限制了深度贫困村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不均衡、职业技能缺乏、社会保障短缺等社会因素也是深度贫困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

3. 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的对策在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经济、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投入、扶持政策等手段,推动深度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提高居民收入。

其次是改善教育条件。

政府应当加大对深度贫困村教育的投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贫困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在深度贫困村设立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4. 成功案例与经验借鉴辽宁省某深度贫困村因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贫困问题。

然而,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居民的共同努力,该村成功实现了脱贫。

该村在发展产业方面,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富硒产品,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加大对该村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5. 结语深度贫困村的调研报告揭示了深度贫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解决深度贫困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以及贫困村居民的自力更生。

贫困村调研报告

贫困村调研报告

贫困村调研报告贫困村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贫困村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该村的贫困现状以及产生贫困的原因,为后续的脱贫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

二、调研时间和地点本次调研于2021年5月15日至5月20日在贫困村进行。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

四、调研结果1.贫困现状调研发现,该村存在较为严重的贫困问题。

全村共有家庭210户,其中贫困户110户,贫困人口41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近一半。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缺乏基本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

2.贫困原因调研发现,该村的贫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条件:该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条件较差,交通成本高,导致农产品销售难度大,影响农民的收入。

(2)教育条件:该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师队伍不稳定,缺乏培训和支持,导致孩子们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3)医疗条件:该村医疗设施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数量少,技术力量较弱,且离大型医院较远,导致贫困人口得不到有效的医疗服务。

(4)产业发展:该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民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市场信息,农产品价格低,商业渠道不畅,导致农民收入较低。

(5)政策支持:该村的扶贫政策执行不到位,贫困户的享受到的扶贫政策和资金支持有限,难以有效改善贫困状况。

五、调研建议根据对该村贫困现状和原因的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交通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的交通网络,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2.提供教育支持:加大对贫困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开展教师培训,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改善医疗条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增加医疗人员和设备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加强与大型医院的合作,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4.推进产业发展: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加强市场信息的引导和服务,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

5.优化扶贫政策:加强对贫困户的政策宣传,确保扶贫政策的落地和执行,增加贫困户的资金支持,提供更加精确的扶贫措施。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庞大农村贫困人口的国家之一。

贫困地区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我们进行了一次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现状的调研。

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专家访谈,我们对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基本情况1.地理环境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包括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多山少水,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发达,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2.贫困人口据统计数据,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庞大。

他们生活贫困,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教育医疗资源,这导致了贫困地区教育水平低、健康状况差等问题。

三、农业发展1.农业生产情况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制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然而,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原因,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收入水平低。

2.农业扶贫政策为了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行农业扶贫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扶持、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旨在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技术和收入水平。

然而,由于政策执行存在问题,部分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四、教育发展1.教育资源不足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少、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低下,学生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

2.教育扶贫政策为了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助学金等。

然而,由于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等原因,部分地区的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五、医疗卫生发展1.医疗资源匮乏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医生和医疗设施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贫困地区居民的需求。

这导致了贫困地区健康水平低下和疾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问题。

2.医疗扶贫政策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扶贫政策,如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助等。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3篇)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3篇)

贫困地区调研报告(3篇)贫困地区调研报告(精选3篇)贫困地区调研报告篇1近年来,关系民生民本的医疗卫生事业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加快,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药卫生网络不断健全,各项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项惠民政策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同。

但作为贫困地区,卫生医技人才的严重短缺,就地就近看不了、看不好病,一直是群众看病“难”的一个顽疾,也是导致群众看病“贵”的最直接因素,更是群众最渴盼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贫困地区受地域、体制、机制束缚和投入所限,多数卫生医疗系统经营相对比较困难、功能难以有效发挥,这不但造成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且留不住,而且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总体来讲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无学历和中专学历人员多,本科学历人员少;二是无职称和初级职称人员多,中、高级职称人员少;三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相对较多,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极少。

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外面“人才”难引进,很多专业技术岗位是“有岗无人”。

贫困地区由于交通条件普遍不便,基础条件普遍落后,总体人口普遍不多,医院业务收入普遍不高,因此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与富裕地区差距十分悬殊。

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本区域以外真正有能力和水平的卫生医疗人才都不愿意到这种地方应聘、就职,甚至是本区域内人员毕业后都不愿意回来上班。

所以,贫困地区的县、乡医疗机构虽然按相关规定核定了人员编制,设置了相应的临床医技科室,但由于外面人才引不进,现有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差距等因素影响,目前县乡医疗机构多半是“有岗无人”,特别是乡镇更为突出,多数是有业务科室门牌设置、有专门业务用房,唯独没有专岗人才。

(二)现有“人才”难留住,很多专业技术岗位是“专岗不专”。

多数贫困地区硬件严重滞后,软件先天不足,财力十分薄弱,其地域本身不具备人才聚集能力和效应。

贫困村调研报告

贫困村调研报告

贫困村调研报告贫困村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难题。

我国虽然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在某些地区还是存在不少贫困村。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村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决定对某个贫困村进行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相关部门制定改善贫困村生态、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贫困村的发展。

三、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某个贫困村。

四、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

我们先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贫困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生活情况,之后再通过深入访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村里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五、调研结果1. 贫困村基本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这个贫困村有600多户村民,人均年收入仅在1万元左右,全村农民人均耕地不到5亩。

村里没有大型企业或工厂,也没有旅游资源。

因为位于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有限。

村里没有医院和学校,村民的健康和教育问题较为突出。

2. 贫困村发展状况贫困村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以栽种水稻、玉米、红薯等作物为主,同时养殖牛、猪、鸡、鸭等家禽。

但因为种地面积有限,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产量较低。

由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有限,贫困村的吸引力较低,也缺乏新的发展动力。

3. 贫困村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位于山区,村里的道路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有限,严重制约了贫困村的发展。

(2)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村里没有医院和学校,孩子们只能长期进行自学,这样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也妨碍了贫困村的发展。

(3)经济单一。

贫困村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手段,这导致村里常常因为自然因素而产量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村民们的收入下降,经济困难。

(4)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附近缺乏垃圾处理设施,村民们经常将垃圾随意丢弃,导致村里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村情况调研报告贫困村情况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开展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统一安排,近日,我和县人民政府调研员易继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同志组织有关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前往**镇**村**屯,就**村贫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村是我县“十二五”时期的贫困村之一,位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90公里,辖**一、二、三组,高让一、二组,**组,纳坝一、二组,**组、**组、**组,**一、二组,**组、**组,甲以一、二组等17个村民小组,共375户1796人。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人,**库区移民户802人,农村五保户4户4人,农村低保户57户143人。

全村总面积6430.5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2公顷(水田17公顷,旱地115公顷),目前种植有核桃1810.48亩,目前的经济来源主要以水果、板栗、食用菌、杉木、网箱养殖、山羊养殖为主,2014年年人均纯收入1692元。

二、贫困面貌(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目前,**镇政府至**村的村级公路为水泥路。

村内的**、**屯为砂石路,雨季路面泥泞,路况较差,可勉强通行;**、威贯、**、**、纳坝、甲以、高让、**等八个屯未能通车行路,交通极为不便,出行难成为**村发展的瓶颈。

**村**屯有3户后靠搬迁户尚未通电,其余各屯(户)均已通电。

建有人畜饮水工程,但受投资及水源限制,工程建设规模有限,无法在旱季发挥出更有效作用,人畜饮水面临一定困难。

2015年,水利系统预算投入40万元,在**、**、**、**等屯新建自来水工程,新建和加固维修高让、**、**屯田间渠道,改善了**村多年来本来就少有的农田灌溉条件。

相关项目目前还在施工。

(二)教育事业困难较多**村有1个村完小,全校占地面积291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开设1个学前班、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共7个班,有教职工7人,其中,校长1人,代课1人,专任教师5人,均是大专以上学历。

**村完小2015年秋季学期在校生165人,内宿生101人,有标准铁床架60床,学生人均拥有床位0.5个。

全村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入学率100%。

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村完小的伙食质量保障难度大,蔬菜尚可从附近农家购进,肉类食品必须从集市购买,极不方便。

同时,由于山川广袤,人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极不方便。

(三)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受限**村共有党员46人,其中,70周岁以上3人,40到70周岁9人,40周岁以下34人。

党员年轻化程度较高,且文化程度在全村范围相比较高,体现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在**村“两委”班子中,党支部书记**47岁,村委主任**45岁,村委副主任**47岁,村妇女主任**35岁,年龄比例较为合理。

走访中发现,村委班子及各村民小组组长都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及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良好愿望,有较强的意愿管好村级事务。

**村建设有办公用楼1栋,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内设卫生室。

还设有“农家书屋”,约有书籍700册,可供村民阅读使用。

但村级管理服务制度不够健全,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培训。

由于村屯分散,宣传设备、设施不够,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宣传到位。

(四)社会发展较为欠缺民风民俗方面。

该村以壮族群众为主,村民爱唱山歌、团结和睦、互爱互助、乐观积极、热情好客,乡情浓郁,乡风质朴,但全村除小学外,没有体育、文化设施,难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硬件和软件都严重缺乏。

村容村貌方面。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和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宣传和组织下,群众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一定改善。

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等客观原因,村屯污垃设施严重缺乏,除了村委所在地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屯建有小型垃圾收集池外,其他屯都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居住环境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县引导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贴群众越来越多,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从统计数据来看,全村375户居民中,已经没有茅草树皮房,只有 45 户还住在木瓦结构的旧房子里,绝大部分群众都已住进砖混结构的楼房。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建房技术保障,大部分群众建设的新房还存在抗震能力弱、“三通”难度大等问题。

以**屯为例,全屯共有23户群众,却分为6个居住点,最高的居住点目前未通自来水;从码头到该居住点大约3.5公里,只通机耕路,但路况极差,摩托车都难以通行;目前该屯群众已全部住进楼房,但没有框架结构楼房,其中只有一户进行过装修。

**屯的这一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

产业发展方面。

种养殖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已创建有**县**镇**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县**镇高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县康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丰盛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县李林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但多数合作社为这两年新创建,正值投入阶段。

该村外出务工人数229人,在本村务农人数867人,在校学生172人,其他为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小孩等,劳动力转移率较低。

三、贫困原因分析(一)人口素质总体相对低下全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只受过小学或初中文化教育,熟练掌握运用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比例很低,科技意识差。

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身无一技之长,只能依靠体力劳动,收入水平低。

部分群众不相信科学,只相信经验,存在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别人养什么就跟着养什么的观念,创新意识不足,短视现象严重。

部分群众保守思想和安土重迁意识较为严重,当调研组提出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并实现进城梦时,大部分群众顾虑重重。

有的担心到县城养不活家人,有的担心还不起购房贷款,有的认为到县城买房花费太大、得到房子太小,有的担心集中居住难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二)产业发展空间较为狭窄**村地广人稀,植被繁茂,但是处于**水库水源涵养区,山高坡陡。

田地单块面积小,肥力弱,不适宜机械化耕作;耕地零碎,土层瘠薄,易涝易旱;排灌条件差,滑坡灾害频繁;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农业种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竞争力弱。

调研组从县城前往**屯,乘车半个多小时,乘船1个多小时,还需步行1个多小时。

当地群众也反映,瓜果蔬菜类农产品从屯里面运送到县城由于辗转颠簸,一般都会烂掉一半左右。

调研中还发现,大部分群众都将大部分土地用以种植杉木,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

谈及产业发展计划时,个别群众提出扩大山羊养殖规模,但被大部分群众否定。

(三)享受扶持政策相对较少**村地处莽莽大山深处,历史上长期与世隔绝,发展滞后。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但是由于**村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扶贫开发的难度极大。

上级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与需求相比,十分不足。

从**村**码头至**屯各居住点共有大约4公里路程,由于该屯既位于**库区,又只是单淹(只淹耕地不需搬迁)地区,该屯建设入屯公路时,既没有享受到扶贫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扶持,也不符合移民部门的帮扶条件,当地群众户均投入近万元也只建成一条部分地方坡度超过30度的低等级车行路。

一到雨水季节,边坡塌方严重,路面坑坑洼洼,行车安全系数极低。

(四)自然生态承载能力减弱长期以来,**村农民修房造屋、生产生活都依赖森林资源,局部地区过度垦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日益恶化,但是村民人口越来越多,高科技劳动工具越来越普及,人们利用、改造和破坏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当地自然生态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

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有炭窑,一些较大的木头被丢弃在路边,个别群众毁林造林。

一些群众进行山羊养殖,也给当地生态带来较大的破坏。

四、几点建议当前,和**村相比贫困面貌一致、贫困原因类似的贫困村还有很多,为他们找到一条合乎实际的脱贫路子,是县委、县人民政府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大生态移民搬迁宣传动员力度,促使贫困群众通过移民脱贫。

移民扶贫是当前我县推进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生态移民又是当前我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应该把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宣传动员力度,引导他们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城市安居,也减弱当地自然生态压力。

在动员群众生态移民时,应重点把握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问题,从就业、就医、就学、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搬迁群众扶持和引导,促使他们在城市得到发展,在城市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有效提升生产生活设施保障水平,帮助贫困群众建设美丽家园。

由于部分贫困村屯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较少,人们自行筹集资金建设的生产生活设施质量差、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利用率和安全使用系数低,对改善生产生活质量作用发挥不明显。

因此,要加大对贫困村屯特别是人口数量较多且未进行生态移民村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出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设施进行加固或改造,对已不能发挥作用的设施进行升级或新建。

帮助贫困群众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投入精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三)通过“七个一批”综合施策,因户制宜探索各不相同的脱贫路。

除了自然条件恶劣,观念落后等共同因素外,贫困户具体贫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病因灾返贫,有的是无劳动力致贫,有的是因有子女上学一时难以脱贫。

对此,我们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对贫困对象“七个一批”进行分析(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发展一批、移民安置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资助帮扶一批、边贸政策扶持一批),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探索扶贫具体思路。

(四)引导贫困群众合理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群众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认识不足,全部栽植成长周期长、经济收益慢的杉木,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存在盲目现象,未能走上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互相结合、短以养长、长以补短的产业发展轨道,坐拥百亩以上人工林,但近几年内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

我们要利用我县特色业发展迅猛、幅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引导贫困群众选择适合的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与林木业发展相结合、相补益的良性发展模式,才能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