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与电子技术(中职业教材)
中职机电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案设计

中职机电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参数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o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并能应用于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o学生能够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的特性及其应用场景。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电路的设计与搭建,包括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o学生能够使用万用表等电工工具进行电路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o学生能够识别并排除电路中的常见故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遵守电工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o激发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完成任务,提升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应用。
-难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复杂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电子元器件的实际选型与电路设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如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及电路分析方法。
-讨论法:分组讨论电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路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法:通过实验室操作,让学生亲手搭建电路,测量参数,增强实践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电路原理和电子元器件。
四、教学资源-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及相关辅助教材。
-教具: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电工工具。
-实验器材: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电子元器件,面包板,导线。
-多媒体资源:课件、电路仿真软件、在线教学平台。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促进团队合作。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手机静音、按时到课等,确保课堂秩序。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__课程标准__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电工技术基础二、对象: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课时:94四、学分:2五、课程目标《电工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广泛使用性,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为此参照原电工学、电子学两门课的内容编写的,突出了高职技术教育特点,主要讲述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及应用、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作了必要的描述。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实用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的基本知识。
(2)了解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3)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计算等认知活动,培养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
(4)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电工电子器件及线路的理解过程。
(5)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
(6)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六、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
本课程由基本电路、常用半导体元件、低压控制电器三大项目组成,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模块组成。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了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册电子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项目一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任务一初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电的现象。
(2)了解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学习目的、内容,对本门课程形成总体认知。
一、电的由来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一般物质不带电,当物质中有多余负电时将带负电,缺少负电时将带正电。
二、电的分类电按照电荷是否可以自由移动分成静电和电流两种。
1.静电:是不能流动的电荷。
2.电流:是可以移动的电荷。
当物体内部的电荷有规则地定向移动就形成电流。
电流又分为直流电流和交流电流两大类。
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电流,称为直流电流(用字母“DC”表示);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流(用字母“AC”表示)。
三、本门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路分析、电容、电磁应用技术、正弦交流电路、安全用电等7个项目内容任务二认识实训设备及器材(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电工实训室的实训设备及器材。
(2)学会使用电工基本工具。
一、走进电工实训室(结合实训室实景讲解)配合实训室讲解介绍高压、低压交直流电源和各种常用电工仪表(万用表、兆欧表、钳表等)。
二、实训设备配合实训室讲解实训设备包括交直流电源、各种低压电器元件、常用电工仪表与工具等。
1.交流电源实训室能提供220 V、380 V、0~24 V三种交流电源。
2.直流电源实训室能提供0~30 V可变直流电源。
3.各种低压电器元件实训室能提供各种低压电器元件,完成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实训。
4.常用电工仪表实训室能提供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偏口钳、螺丝刀等常用电工仪表与工具(图1-11~图1-16),完成各项实训任务。
任务三实训室安全用电(1课时)学习目标掌握实训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学会急救方法,能对紧急状况进行正确处理。
一、实训室操作规程(1)进入实训室时,应穿好工作服、绝缘鞋,不得佩戴手链等金属饰品。
11434-电工与电子技术课件

1.6 基尔霍夫定律
1.7 电压源和电流源 1.8 支路电流法 1.9 戴维宁定理
1.10 叠加定理
1.11 电阻性负载的最大功率定理
本章小节
2/628
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
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
观察图1-1(a)可见,电路应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和开关组成。
8/628
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
1.2.2 电位及电压
电流是带电粒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 带电粒子作定向移动的呢?液体能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是由于空 间高度差异引起的,电路中电流的产生也必须有一定的电位差, 在电路构成通路的情况下,电流从高电位点流向低电位点。就 象空间的每一点都有一定的高度一样,电路中每一点都有一定 的电位。电位用字母V表示,不同点的电位用字母V 加下标表示。 例如VA表示A点的电位值。 讲高度先要确定一个计算高度的起点,例如,我们说一棵 树有10m高,是从地面算起。讲电位也要先要指定一个计算电 位的起点,称为零电位点(或参考点),该点的电位值规定为 0V。原则上零电位点是可以任意指定的,而在实际应用中,对 于强电的电力电气线路,以大地为参考点,用符号“ ”表 示;在弱电的电子电路中,以装臵的外壳和底板为参考点,用 符号“ ”表示。
图1-2 电流的方向
7/628
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
交流电的实际方向是随时间而变的,所以也必须规 定电流的参考方向。如果某一时刻电流为正值,即表 示该时刻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如果是负 值,则表示该时刻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电路图中标注的电流方向都是参考方向, 不是实际方向。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任意规定,电流 的实际方向应结合电流参考方向的代数量I的正负来 表明。要提醒注意的是,我们后面分析的电动势、电 压、电位等物理量的正负时,也与参考方向(参考点) 的选择有关。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中职)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后续《拖拉机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50 学时,10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
1.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农业机械的运用、农业机械的操作与维护、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销售服务等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电工电子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需求,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设计教学任务,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性学习任务过程中,做中学、做中教。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
1.掌握电工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基本电器符号和简单电路图识读;了解节能环保和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
2.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有关手册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对常见电工电子元器件进行识别、选用、检测的能力。
3.能规范使用电工电子实践中用到的工具、仪器和仪表。
4.具有自我学习、团队合作、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任务内容及要求参考学时走进实训室1.认知电工电子实训室的电源配置、基本设施以及实训工具和仪器仪表;2.掌握电工电子的操作规范。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电子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的电学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掌握电工与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电学方面的实际问题。
(一)知识和德育目标1.理解电路的主要物理量和电气符号,掌握直流电路元件及分析方法。
2.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表示方法及三相交流电的相关概念。
3.掌握纯电阻、纯电容、纯电感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4.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用途。
5.知晓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6.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7.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作用、主要参数及测试方法。
8.理解典型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及用途。
9.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培养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形成团队协作精神。
10.培养良好的安全、质量与环保节能等意识。
11.增强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工具、仪器、仪表等。
2.能识读和分析典型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
3.能分析简单电路,会诊断并排除电路的简单故障。
4.明确逻辑门电路的功能,会分析简单组合逻辑电路及时序逻辑电路。
5.能借助工具手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分析电路、查阅电子元器件及产品的相关数据和使用方法等。
三、参考学时124学时四、课程学分8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应积极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以实习实训场所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创造性实训环节,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新器件、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制作的主观能动性,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在了解与掌握本课程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得到较好的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基本要求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基本要求(11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轮机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讲授交、直流电路,电与磁,半导体元件,电子电路,变压器,船舶电机等基本知识,为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电工、电子和船舶电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船舶操作级轮机员与本课程相关的适任标准。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基本电路的原理,结构,用途。
3. 掌握船舶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电子仪表。
2. 能阅读和分析简单的交直流电路和电子线路图。
3. 能正确进行电动机接线。
4. 初步具有简单电路分析与计算能力。
(三) 思想教学目标1. 初步具备逻辑思维能力。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3. 树立立志献身祖国航运事业的良好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 电工基础1. 直流电路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电路模型;掌握电流、电压、电动势、电位、电能、电功率、电阻的概念,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欧姆定律;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开路状态、通路状态、短路状态;掌握电阻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简单混联电路的化简,分压和分流公式;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简单应用。
2. 电与磁了解电场、电场强度、介电常数、电容器、电容量;理解电容元件上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电场能量,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掌握电容器的串联、并联计算;了解磁场、磁通、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磁导率、电感线圈、电感量、自感与互感现象;理解电流磁效应,磁场力效应,电感元件上电压与电流关系,磁场能量,电磁感应定律;理解磁化曲线、磁滞回线,铁磁性物质的基本磁性能,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了解磁路、磁通势、主磁通、漏磁通和磁阻概念,磁路欧姆定律。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标准(120学时)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校数控技术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电气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模块之一,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训练课程之一。
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一般电气设备安全用电事故,会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电气元件,初步掌握电工电子操作的一般技术。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确立“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本位传统观念,以应用技术为主线,让学生在“做中学”。
课题主要选自生产生活的实际,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强化实际应用,以学生会做什么和能干好什么作为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由电工技术训练和电子技术训练两大模块组成,充分体现以技术为主线的职教特色;实行项目式教学组合,每个项目均贴近生活生产实际,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完成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技术,提升能力;贯彻“在评价中学习”的理念,积极推行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考评标准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注重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原则。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一般电气设备安全用电事故,会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电气元件,初步掌握电工电子操作的一般技术。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好基础。
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和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中职)第一章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中职)第一章
活动一 电工实训室 的配置
活动二了解常用电工电 子仪表的类型及功能
10)。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中职)第一章
活动一 电工实训室 的配置
活动二了解常用电工电 子仪表的类型及功能
(3) 测量前对表作短路检验(见图1-11)。 (4) 测量线路或设备的相间绝缘电阻。 (5) 测量线路或设备的对地绝缘电阻。 (6) 测量电缆线路。 (7) 测量完毕后,被测设备必须充分放电, 特别是电缆、高压电机、电容器、变压器等设 备,放电时间应尽可能长些,完全放电后才可 拆线。
(3)测量直流电压(见图1-18)。 测量直流电压时,表笔插入的插孔与测量
电阻时相同。把量程开关置于“DCV”范围的适 当挡位,红、黑表笔分别接被测电路的高、低 电位端。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中职)第一章
活动一 电工实训室 的配置
活动二了解常用电工电 子仪表的类型及功能
2.操作练习 (1)测量电阻(见图1-16)。
测量电阻时,将黑表笔插入“COM”插孔, 红表笔插入“V·Ω”插孔;把量程开关置于 “Ω”范围的适当挡位,接通电源即可测量。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中职)第一章
4.小电流的测量 若被测电流较小,可将载流导线在钳表的
钳口上绕几圈,然后用读数除以所绕圈数即可 得到实际电流大小,如图1-8所示。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中职)第一章
活动一 电工实训室 的配置
活动二了解常用电工电 子仪表的类型及功能
职业中学电工电子全部课程教案

职业中学电工电子全部课程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压是电势差的绝对值,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电阻: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除以电阻R,即I = U/R。
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1.3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
导体:电流流过的路径,如电线、金属。
电阻器:限制电流流动的装置,如电阻、电位器。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第二章:电子技术基础2.1 半导体概念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如硅、锗。
N型半导体:掺入五价元素(如磷)的半导体。
P型半导体:掺入三价元素(如硼)的半导体。
2.2 PN结PN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的结。
PN结的正向偏压和反向偏压特性。
2.3 二极管二极管:由PN结组成的半导体器件。
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条件。
二极管的应用:整流、滤波、稳压等。
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3.1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任意节点进入电流之和等于离开电流之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闭合回路电压降之和等于电源电压之和。
3.2 电路的简化串联电路:电流相同,电压相加。
并联电路:电压相同,电流相加。
3.3 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
交流电路的阻抗和相位。
第四章:电子测量与调试4.1 电子测量仪器示波器:显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
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
4.2 电路调试方法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
故障诊断和修复。
4.3 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触电和短路等事故。
第五章:实用电子电路设计5.1 设计原则和步骤确定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
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图。
5.2 常用电路设计实例放大电路:放大微弱信号。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优秀

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
1.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1.3熟悉电工电子实验仪器的使用。
2.技能目标2.1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进行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
2.2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组装和调试。
2.3能够分析并解决电子电路中的故障。
二、教学内容1.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2.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3.电工电子实验仪器的使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1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检测。
1.2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1.3电工电子实验仪器的使用。
2.难点2.1电子电路的调试与故障分析。
2.2实验仪器的精确使用。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电工电子知识,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以及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
2.知识讲解2.1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教师展示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讲解它们的识别方法和检测方法。
2.2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教师通过实例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如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等,讲解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2.3电工电子实验仪器的使用教师演示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进行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
3.实践操作3.1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学生分组进行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检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2电子电路的组装与调试学生根据已学的电子电路知识,自主设计并组装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调试,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3电工电子实验仪器的使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仪器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4.故障分析与解决教师设置一些电子电路故障,学生分组进行故障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复习课堂所学的电子元件识别和检测方法。
2.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并绘制电路图。
3.学习使用示波器进行信号观测。
电工与电子技术(中职业教材)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式
02
三相异步电动机可以通过直接启动、降压启动等方式来启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03
三相异步电动机可以通过改变电源频率、改变转子电阻等方式
进行调速。
单相异步电动机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单相异步电动机利用单相交流电产生磁场,通过转子切割磁场来 带动负载。
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方式
降低触电风险。
使用绝缘材料
确保电气设备绝缘性能良好, 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不接触裸露的电线
避免裸露的电线与人体接触, 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05
电气控制技术
常用低压电器
断路器
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有过载 保护和短路保护功能。
接触器
用于远距离频繁地接通或断开 交直流主电路及大容量控制电 路。
继电器
用于控制和保护电路,实现自 动控制和保护功能。
熔断器
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以自身 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断,断开
电路。
电动机控制线路的绘制与安装
电气原理图
表示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各电器元件之间的相 互关系。
安装图
表示电路在电气设备上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 式。
接线图
表示电路的实际接线方式和连接顺序。
维护与检修
定期对电路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电路的正 常运行。
VS
详细描述
电阻的串联是指多个电阻按照顺序依次连 接,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相同。电阻的并 联是指多个电阻并排连接,每个电阻两端 的电压相同。电阻的混联是指既有串联又 有并联的电路结构。掌握这些概念和计算 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路的性 能和参数。
02
电子技术基础
二极管及其应用
二极管的结构与特性